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课件 (29张)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共39张PPT)(共39张PPT)
知州3的.权地力方。 贫弱。
制钱 谷
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由中央掌握; 设置_转__运__使__,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 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 莫做针。” •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 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
• 北宋的军队分为禁军、厢军和乡兵。 • 禁军是北宋的正规军,又称上军,由各地军队的精壮者
抽调而成。宋太祖为了控制兵权,对禁军进行了改编, 大约一半部署在京师,另一半安置在各地。 • 厢军是地方军,很少进行军事训练,多从事工役和杂役, 因而也称为“役兵”。 • 乡兵,分处在各地,战时征召,闲时务农,类似于民兵 性质。
• A.重农抑商 B.重文轻武
• C.和亲会盟 D.闭关锁国
6.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
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宋太祖的( D )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 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
1.(2016·岳阳)“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
其中建立北宋的“宋祖”是( D )
A.刘备 B.元昊 C.忽必烈 D.赵匡胤
2.《宋史·太祖本纪》记载:“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 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这段史料记载
的历史事件是( D)
• 结果: • 统一了南方和中原地 区
思考:北宋是否完成了国家的全部统一?为什么?
没有完成统一。 原因:北宋统一了中原和南方地区,结束了五代十国 的分裂局面。但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同北宋并立的 还有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等少数民族 政权。
制钱 谷
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由中央掌握; 设置_转__运__使__,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 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 莫做针。” •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 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
• 北宋的军队分为禁军、厢军和乡兵。 • 禁军是北宋的正规军,又称上军,由各地军队的精壮者
抽调而成。宋太祖为了控制兵权,对禁军进行了改编, 大约一半部署在京师,另一半安置在各地。 • 厢军是地方军,很少进行军事训练,多从事工役和杂役, 因而也称为“役兵”。 • 乡兵,分处在各地,战时征召,闲时务农,类似于民兵 性质。
• A.重农抑商 B.重文轻武
• C.和亲会盟 D.闭关锁国
6.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
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宋太祖的( D )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 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
1.(2016·岳阳)“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
其中建立北宋的“宋祖”是( D )
A.刘备 B.元昊 C.忽必烈 D.赵匡胤
2.《宋史·太祖本纪》记载:“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 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这段史料记载
的历史事件是( D)
• 结果: • 统一了南方和中原地 区
思考:北宋是否完成了国家的全部统一?为什么?
没有完成统一。 原因:北宋统一了中原和南方地区,结束了五代十国 的分裂局面。但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同北宋并立的 还有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等少数民族 政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课件 (共31张PPT)
在地方
加 强 对 分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并实行轮换制; 设立通判分割知州的权力;设转运使收 地 方 的 缴地方官司的财财税权。 控制
加强了中央集权, 也造成了地方官 僚臃肿。
3.强化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 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 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相权大大被削弱)
三、重文轻武政策
材料一 北宋时“状元登第,虽 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而还, 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矣。” (注:即便是将帅率兵数十万,收 复了失地幽蓟十六州这种功劳,也 赶不上一个状元及第时的荣耀。)
A.赵匡胤
B.李世民
C.刘彻
D.嬴政
4.下图反映了北宋哪一方面的政治改革措施 B ( ) A.削弱相权 B.加强中央集权 C.改革科举制度 D.重文轻武的政策
5.人物评价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以下对如图所示宋太祖评价正确的有(
)
D
① 发动“陈桥驿兵变” , 建立了北宋王朝
② 通过“杯酒释兵权” , 加强了中央集权
赵匡胤与赵普议事图
吾欲息天 下之兵,为国 家长久之计, 其道何如?
赵普分析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同时给出
原因:地方权力大,中央势弱; 建议:设法收回地方政府的权力,集权于中央。即夺其 权、制钱谷、收精兵。
强化中央集权 措施——军事
上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控 制 对 军 队 的 调 动,
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
(地方)
②实施三年 一换的制度, 频繁调动州 ③ 县长官
归纳总结
内容 目的 措施 影响
加强了对军队的 控制,但是消弱 了军队的战斗力。
军事方面 消 除 武 ①解除禁军将领 将 专 权 的兵权 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的积弊 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 在中央 削弱宰 相的权 力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共29张PPT)
结论:五代十国时期,政局动荡不止,王朝个个短命。
二、宋太祖的统治措施 ——强化中央集权 (1)军事:控制军权 目的: 为杜绝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
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杯酒释兵权”
二、宋太祖的统治措施 ——强化中央集权
(1)军事:控制军权 目的: 为杜绝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
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杯酒释兵权”
3、一位学生在其研究性学习论文中出现“守内虚外、 强干弱枝、重文轻武、三冗局面”等语句,这典型反 映了哪一王朝的统治状况? [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4、北宋初期的政治改革最终形成了“冗官”、“冗 兵”、“冗费”的局面,从借鉴的视角,当今政府应 [ ] A.加强军队建设 B.重视精兵简政 C.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D.大力发展经济
我来评:北宋重文轻武的政策好不好?你怎么看?
影响:重文轻武政策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促进了科技文化的繁荣和教育的发展。 但是也造成了北宋官僚机构臃肿、财政负担沉 重、军队战斗力削弱等弊端。
一、北宋建立:时间、人物、首都
960 赵匡胤 开封(东京) 局部统一 二、宋太祖的统治措施及影响 在中央: 控制军权、削弱相权 在地方: 收行政权、财权、兵权
行政权
兵权
重文轻武 文人治国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原因: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表现: 1、宋太祖时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 时逐渐形成文臣统兵的格局; 2、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 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3、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强干弱枝
守内虚外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小组 合作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共23张PPT)
我们只统 兵,不能 调兵,真 悲剧!
我虽能调兵, 可我不会领 兵打仗啊!。
宋 将 领
枢 密 院 官 员
(二)在中央: 皇帝总揽大权 削弱宰相 权利 皇帝
财政 行政 中 书 门 下 军事
参 度 盐户 支 铁部知 政 (三司) 事
枢 密 院
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 削弱相权。 皇帝
强化中央集权 相权
(三)在地方
“稍夺其权,制其钱谷”
A.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 三年一换 B.设置通判。 分散知州的权力。 C.设置转运使。 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宋史》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 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 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根据材料,说说通判的职权和作用。
职权:地方一切行政和司法事务,需要经过通判署名才 能生效。 作用:分散知州的权力,并对其进行有效监督。
宋将 领
注重文教,广开科举
材料一、 “北宋共开科举考试81榜,期间所取文士合计60035人,平均 每年360人。” “北宋武举共开科考试28榜,共取士868人,年均5人。” ——《论宋代科举取士之多与冗官问题》 材料二、
重文轻武的 政策
读书风气浓厚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 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汪洙《神童诗》
我替您管钱
我烦你俩!
这回可以睡 个好觉了!
转 运 使 我替您“分 忧”!
赋税都上缴 了,下个月 的开支可咋 整?
知州
通 判
皇 帝
知州
强化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 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 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影响
我们是个摆 设?!真悲 剧!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 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共25张PPT
时间: 960年 建立者: 赵匡胤 都城:东京(开封) 国号: 宋 史称:北宋
分北 裂宋 局结 面束 ,五 统代 一十 中国 原陈桥驿北 宋 东京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北宋建隆三年至太平兴国四年(962—979 年),宋以先易后难、先南后北方的方针 ,主要包括慕容延钊、李处耘率军平定武 平周保权(963年),同时荆南高继冲主 动投降归顺;王全斌率军平定后蜀孟昶( 965年);宋太祖率军征讨北汉(968年) ;潘美率军平定南汉刘鋹(公元970年) ;曹彬、潘美率军平定南唐李煜(975年 );之后,吴越钱俶、清源军节度使陈洪 进主动投降归顺(978年);宋太宗率军 平定北汉刘继元(979年)。
课堂练习
1、宋太祖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
A 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这里反映出宋初的一个基本国策是
() A.重文轻武 B.强干弱枝C.重内轻外 D.冗官冗费
D 2.人物评价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以下对宋太祖评价,正确的有
() ①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了北宋王朝 ②通过“杯酒释兵权”,加强了中 央集权 ③建立科举考试制度,完善了人才选拔 ④采取“崇文抑武”策略, 提高了文人地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的名额,提高进士的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劝学诗》
宋真宗(北宋第3位皇 帝)
富家不用买良田, 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 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 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 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 六经勤向窗前读。
问 题 思 考:宋太祖如何 控制军权?
宋太祖杯酒释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共22张PPT)
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 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 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 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 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 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先生文集》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到宋朝,已呈现 巅峰状态。”
——英国学者李约瑟 《中国科学技术史》
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的弊 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拟制武将、提升文官 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 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武将受到多 方面的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授予的 “阵图”行军布阵,这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 挥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宋太祖还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 的权力,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 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 央掌控。后来又陆续在地方设置转 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材料研读
《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 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 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 指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
宋朝的重文轻武,扭转了 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 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 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巩固 和社会的安定。
北宋的建立
北
收回兵权
宋 宋太祖加强 中央:分化相权
的 中央集权
地方上:控制行政权、财权
政 治
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重文轻武 重文抑武,文臣统兵
发展科举文教事业
《劝学诗》 ——宋真宗 富家不用买良田, 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 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 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 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 六经勤向窗前读。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课件共28张PPT
多矣。
政府办事效率下降,朝廷财政困难----《包拯集》
材料三:赵宋王宋朝朝是的被重一文而轻再武,政再策而,三扭的转外了族五入代侵十势国力时所期颠尚覆文,但从王朝内部来说, 横亘两宋三百多轻年武始的终风没气有,一杜股绝政了治武势将力跋膨扈胀和到兵足变以政威移胁的赵情宋况皇位的稳固。
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浅析宋代文官制度的得失》
由藩镇割据演变而来,武力夺权
十国(891—979)
前 蜀
后 蜀
吴
南 唐
吴 越
闽
楚
南 汉
南 平
北 汉
960兴
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学习目标
1、知道北宋的建立 2、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1、北宋的建立 2、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影响 3、宋朝重文轻武的措施、影响
自主学习
1、北宋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北宋实现 统一的策略。
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造就了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 出的文治局面。
(二)重文轻武的利与弊
材料一:长久以来,人们都将宋代称为“弱宋”,总是求和……
军队的战斗力减弱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今内外官属总一万七千三百余员。……较之前朝,才四十余年,已愈一倍
政治特点:
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分化事权,内外相制; 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这个时代—— 经济繁荣,却用于购买和平; 文化发展,却无力抵挡外敌。 北宋既辉煌过,却又无奈着。 这是一个美好的时代,却也是一个糟糕的时代。
国家大计“我”来定
如果你生活在宋代,你会如何治理国家?
原则:①政策的倾向一定不能走极端;②要综合、 全盘考虑战略问题;③要结合国情,实事求是地、 合理地实施各种政策,现阶段的改革开放就是成 功的范例;④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在现代民族 国家林立、帝国主义国家亡我之心不死的时代, 适度的强军政策是绝对需要的。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部编版七下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29张)
朝时,宋太祖把石守信、高怀德等禁军高级将领留下来 喝酒,当酒兴正浓的时候,宋太祖突然屏退侍从叹了一 口气,给他们讲了一番自己的苦衷,说:“我若不是靠 你们出力,是到不了这个地位的,为此我从内心念及你 们的功德。但做皇帝也太艰难了,还不如做节度使快乐, 我整个夜晚都不敢安枕而卧啊!”石守信等人惊骇地忙 问其故,宋太祖继续说:“这不难知道,我这个皇帝位 谁不想要呢?” 石守信等人听了知道这话中有话,连忙叩头说:“陛下 何出此言,现在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呢?”
后梁 907-923
吴国 892-937
后唐 923-936
南唐 937-975
后晋 936-946
前蜀 891-925
后汉 947-950
后蜀 925-965
后周 950-960
闽国 893-945
结论:五代十国时期,武将专权,政 局动荡不止,王朝个个短命。
太祖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在赵匡胤登基后的第二年( 961年),七杯月酒初释九兵日权晚
北的统一
北
方针,陆
宋
续消灭了
地
南方割据
政权。
图
影响: 结束了中原和南方分裂割据局面。
3、中央集权的加强
观察五代十国部分政权更迭时间表 思考一下,五代十国的政权特点?
后梁帝国 朱温 梁王.宣武节度使 后唐帝国 李存勖 晋王.河东节度使 后晋帝国 石敬瑭 河东节度使 后汉帝国 刘知远 北平王.河东节度使 后周帝国 郭威 邺都留守
(4)建国方式:
武将夺权 (陈桥兵变)
太祖轶事
太祖长拳应源于赵 匡胤祖训练士卒的遗 法真传,综合士卒在 战场上真拼实杀的格 斗经验编制成三十二 势长拳。赵匡胤登基 后成为一代帝王,昔 日士卒犹觉此拳的珍 贵,乃名之为“宋太 祖三十二势长拳”。
后梁 907-923
吴国 892-937
后唐 923-936
南唐 937-975
后晋 936-946
前蜀 891-925
后汉 947-950
后蜀 925-965
后周 950-960
闽国 893-945
结论:五代十国时期,武将专权,政 局动荡不止,王朝个个短命。
太祖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在赵匡胤登基后的第二年( 961年),七杯月酒初释九兵日权晚
北的统一
北
方针,陆
宋
续消灭了
地
南方割据
政权。
图
影响: 结束了中原和南方分裂割据局面。
3、中央集权的加强
观察五代十国部分政权更迭时间表 思考一下,五代十国的政权特点?
后梁帝国 朱温 梁王.宣武节度使 后唐帝国 李存勖 晋王.河东节度使 后晋帝国 石敬瑭 河东节度使 后汉帝国 刘知远 北平王.河东节度使 后周帝国 郭威 邺都留守
(4)建国方式:
武将夺权 (陈桥兵变)
太祖轶事
太祖长拳应源于赵 匡胤祖训练士卒的遗 法真传,综合士卒在 战场上真拼实杀的格 斗经验编制成三十二 势长拳。赵匡胤登基 后成为一代帝王,昔 日士卒犹觉此拳的珍 贵,乃名之为“宋太 祖三十二势长拳”。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共26张PPT)
获得功名的人实际也占据了朝中的显要位置。文官制度成功地将大量人才收罗进了政府,同时通过诱人的仕途消除了才俊之士图谋不轨的威胁。1148年至1256年间的进士中,有一半以上三代均为布衣,可见科举制度网罗人才之力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这种文官制度的成功,后世再未发生陈桥兵变那样的篡位事件。——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宋太祖的疑惑是什么?目标是什么?
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治动荡的原因是什么?应该如何处理?
话说宋太祖黄袍加身之后,忽一日把老战友们召进宫来,把酒言欢。半酣之际,太祖从容坦言,担心诸位可能在下属的邪恶引导之下被迫篡权。功臣宿将慌忙请示该怎么办。太祖说:“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为好富贵者,不过欲多积金钱,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耳。尔曹何不释去兵权,出守大藩,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不可动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我且与尔曹约为婚姻,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不亦善乎!”功臣如蒙大赦,双方成交,皆大欢喜。——赵冬梅《法度与人心》
重文轻武文昌盛
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形成了文臣统兵格局
建立不同于前朝的枢密院制度,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长官为枢密使和枢密副使,主管调动全国军队,分掌军政大权。——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宋太祖为什么要让文官掌握军政大权?
实行了怎样的政策?形成了怎样的局面?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的格局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的格局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强化集权固中央
(宋)太祖既得天下,诛李筠、李重进,召(赵)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戈不自,苍生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为天地神人之福也。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司马光《涑水纪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共22张PPT)
(2)表现: 1 、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 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2 、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 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这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 权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 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 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想一想: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当时的人为 什么不以从军为荣? 北宋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削夺武将兵权、 抑制武将地位的措施,武将不仅平日不受重视,而且 带兵打仗都处处受到约束,感觉英雄无用武之地,因 此发出这样的感叹。社会上,人们看到武将不仅地位 低,而且打仗也是败多胜少,因此不再以从军为荣。
利:扭转了五代十国尚武轻文 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 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 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弊:武官积极性受到打击,严重削弱 了军队战斗力和国防力量。
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1.“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 的皇帝,其中建立北宋的“宋祖”是( ) D A.刘备 B.苻坚 C.李世民 D.赵匡胤
影响: 通过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 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1.重文轻武的政策
2.重文轻武的影响
内容: 1、重文臣:
(1)宋太祖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
的弊端出现,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宋太祖赵匡胤
(2)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 地位的政策,形成文臣统兵的格局
宋太宗赵光义
政治上: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 弱相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 官,陆续取代原来藩镇手下的爪牙。为防止 知州的权力过大难以控制,实施三年一换的 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还在各州府设置 通判,已分知州的权力。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共31张PPT 含)
精兵,则天下自安 赵普分析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
矣.
地方权力大,中央势弱
据此,赵普建议怎么做? 设法收回地方政府的权力,集权于中央。
即夺其政治权、经济权、军事权。
原因
唐末五代,藩镇太重, 1 君弱臣2 强(地方权3力大,
中央势弱)
宋朝建立时,全国仍处于 割据状态,要巩固统治, 结束封建割据,必须加强 中央集权
A. 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 B. 将地方财政权收归中央 C. 宰相权力被一分为三 D. 在地方上设节度使,掌握经济和军事大权.
2.“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出现这种历史现象是由于( D )
A.统一文字 B.独尊儒术 C.创立科举 D.重文轻武
3.“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说明宋官员的主
人教版·七年级下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学习目标
1.知道北宋的建立方式、建立时间、建立者和 都城。 2.掌握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 3.了解宋朝实行的重文轻武政策及其影响,了 解科举制在宋朝的发展和作用。 4.通过对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及其影 响的学习,培养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976年), 字元朗。军事家,宋朝开国皇帝。赵 匡胤受柴荣(后周世宗)器重,掌管 殿前禁军。周恭帝即位后不久,赵匡 胤发动陈桥兵变。恭帝被迫禅位,赵 匡胤登基,建立“北宋”。
宋太宗
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 朝廷授予的“阵图” 行军布阵。(受抑制)
这两位皇帝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唐朝受西北少数民族的影响,尚武的风气盛行一时, 唐朝中期以来出现了骄兵悍将飞扬跋扈的局面。
北宋科举制的特点
1.程序严格:州试——省试——殿试; 2.提高进士的地位。 3.方法严密:糊名法,防舞弊; 4.录取名额大增。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共32张PPT)
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糟 糕的时代。
小结
漕司。转运使除掌握一路或数路财赋外,还兼领考察地方 官吏、维持治安、清点刑狱、举贤荐能等职责。
使地方丧失割据的经济条件
皇帝
强化 君权
中央:以 宰相 为首的百 官
削弱相权
中央 集权
地方:行政权、财权、兵 权
总体方法:分化事 权
具 体 1、设 参知政事 措 若干人,位同副相, 施 与宰相共执行政权。
2、由 政事堂、枢 密院 和三司使 分 割宰相的行政权、 军政权和财政权。
知政事。
2.表现:②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 科举制。
“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太祖誓碑
宋初太祖时,取士较严,进士人数最多也没超过31人, 宋太宗即位后,开始突破100大关,有时一科竞达300多 人… …宋代平均每年取士的人数约为唐代的5倍,约为元代 的30倍,约为明代的4倍,约为清朝的3.4倍。
二 、重文轻武的政策
材料:宋太祖曾说:“五代时期藩镇强横残暴, 百姓受苦。我现在选派100多名干练的儒臣分别取治 理各个藩镇,即使他们全部贪污舞弊,也比不上一个
武臣的危害大。”
1.重文轻武政策的目的: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 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2.表现:①重用文官
《劝学诗》
宋真宗(北宋第3位皇帝)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 粟。
皇皇帝帝权力分散受制约权力分散受制约宰相宰相百官之首权力过大百官之首权力过大节度使节度使行政权财权兵权集一身行政权财权兵权集一身宋太祖强化集权前后的对比示意图宋太祖强化集权前后的对比示意图皇皇帝帝权力集中权力集中削弱相权强化皇权中央
第6课 北宋的统治
关于宋朝GDP的统计: 一是香港科技大学的刘光临先生,据他的统计与推算,宋朝的人均国民收入 位于历代最高峰,为7.5两白银,远远高于晚明2.88两,要到十九世纪的晚清, 才追上宋代的水平。
小结
漕司。转运使除掌握一路或数路财赋外,还兼领考察地方 官吏、维持治安、清点刑狱、举贤荐能等职责。
使地方丧失割据的经济条件
皇帝
强化 君权
中央:以 宰相 为首的百 官
削弱相权
中央 集权
地方:行政权、财权、兵 权
总体方法:分化事 权
具 体 1、设 参知政事 措 若干人,位同副相, 施 与宰相共执行政权。
2、由 政事堂、枢 密院 和三司使 分 割宰相的行政权、 军政权和财政权。
知政事。
2.表现:②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 科举制。
“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太祖誓碑
宋初太祖时,取士较严,进士人数最多也没超过31人, 宋太宗即位后,开始突破100大关,有时一科竞达300多 人… …宋代平均每年取士的人数约为唐代的5倍,约为元代 的30倍,约为明代的4倍,约为清朝的3.4倍。
二 、重文轻武的政策
材料:宋太祖曾说:“五代时期藩镇强横残暴, 百姓受苦。我现在选派100多名干练的儒臣分别取治 理各个藩镇,即使他们全部贪污舞弊,也比不上一个
武臣的危害大。”
1.重文轻武政策的目的: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 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2.表现:①重用文官
《劝学诗》
宋真宗(北宋第3位皇帝)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 粟。
皇皇帝帝权力分散受制约权力分散受制约宰相宰相百官之首权力过大百官之首权力过大节度使节度使行政权财权兵权集一身行政权财权兵权集一身宋太祖强化集权前后的对比示意图宋太祖强化集权前后的对比示意图皇皇帝帝权力集中权力集中削弱相权强化皇权中央
第6课 北宋的统治
关于宋朝GDP的统计: 一是香港科技大学的刘光临先生,据他的统计与推算,宋朝的人均国民收入 位于历代最高峰,为7.5两白银,远远高于晚明2.88两,要到十九世纪的晚清, 才追上宋代的水平。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课件(共18张PPT)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 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也 ?……”普曰:“……其故非他,节镇(藩镇)太重,君弱臣 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 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宋〕司马光《涑水记闻》
2.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集中 军权
解除 禁军高级将领 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 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经常调换军队 将领 , 割断 将领 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集中 行政 权
结果
中央
削弱 相权 ,设宰相、副宰相若干人,共同议政; 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派 文臣 担任州县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
思考二:宋朝为什么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带来了什么影响? 探究 (1)原因: ①宋太祖赵匡胤本是后周禁军统帅,依靠部下将领的拥护,发动 陈桥驿兵变,夺得后周政权,建立宋朝。 ②因为赵匡胤以武力夺位,再加上五代时期,武将夺权的情况特 别多,所以他特别害怕部下掌握兵权的将领效法,不信任武将, 重文轻武,压制武将,防止武将篡位。
(2)影响: ①积极方面:通过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 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藩镇割据的基础得以铲除,维护了 社会的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消极方面:兵将分离政策使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 降;政府机构重叠,官吏冗余,效率低下,财政开支庞大;地方 上财政困难;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地方 设置 通判 ,以分知州的权力
设置 转运使 ,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大加强
皇权 大
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 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宋朝的相权大幅 萎缩,仅负责行政职能……因此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六课北宋的政治课件(共22张PPT)
军事上
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京城驻军要轮流到外地或边境戍守,有的则要到产粮的地方就 粮,这种轮流驻防的办法称为“更戍法”。这种方法名义上是锻炼 士兵吃苦耐劳,实际上是借着士兵的经常换防,造成兵不识将,将 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将官再也不能同士兵结合,在士兵 中建立自己的声望,也就再也不能率兵同朝廷皇帝对抗了
宋朝名臣
范仲淹
包拯
欧阳修
影响
积极 影响
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 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 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将不专兵,兵无常帅,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 政治机构臃肿,相互牵制,办事效率下降, 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消极 影响
北宋建立
宋太祖强化 中央集权
局部统一 措施
经济上
①宋太祖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权力,除各州留一部分 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 ②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宋太宗时于各路设转运使,其官衙称转 运使司,俗称漕司。转运使除掌握一路 或数路财赋外,还兼领考察地方官吏、 维持治安、清点刑狱、举贤荐能等职责。
影 响
北 宋 的 政 治
重文轻武 的政策
加强中央集权
(1)军事 ①②③ (2)政治 ①②③ (3)经济 ①②
作用
措施 ① ②
影响 (积极)① ②
1.“陈桥兵变”讲的是下列哪一个人的历史故事( ) A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真宗 D.宋神宗 2.宋朝采取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是( ) A A.防止武将专政弊端 B.统治者是文臣出身,因此重视文臣 C.文臣才能突出,堪当大任 D.武将无能 C 3. 下列与科举有关的措施出现在宋朝的是( ) A.创立考试办法选拔官员 B.开创进士科 C.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D.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说课课件(共27张PPT)
05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从《大宋印象》导
入单元主题和主要人物, 以赵匡胤五个故事为明 线讲述措施,用范仲淹 承上启下,通过漫画和 图片对重文轻武影响进 行图史互证,以人文素 养为目标,培养“论从 史出”的思维习惯。
情感与价值观:
认识到赵匡胤结束五代 十国战乱局面,理解他加 强中央集权思路的历史背 景,并能分析他开创文治 的一系列举措带来的积极 影响,也能辩证长远分析 他的集权措施有失偏颇影 响深远。
三
教学过程
北宋的政治 教学过程
01 导入新课
微课《大宋印象》 课前故事《陈桥兵变》
设计意图:
单元主题和人物
民族关系的发展 和社会变化
激发探究疑问 培养时空观念
北宋的政治 教学过程
02 讲述故事 自学重点
第一目: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分析五代战乱原因 2、故事二:杯酒释兵权 3、故事三:降服节度使 4、故事四:圣旨废除“赋税留州”制度 5、故事小结:问计赵普收三权 6、文举武举数据对项改革
设计意图:
梳理重点 引入难点
北宋的政治 教学过程
03 图史互证 突破难点
第二目:重文轻武的影响
1、自学填表合作展示:交流分析利弊 2、探讨对当世影响:
“三冗”图片漫画(财政负担) 实证探究(军队战斗力和民族关系)
3、探讨对后世的影响:
三则历史学家交锋观点 史料分析利大于弊
故事五:撤宰相凳子
设计意图:
突出重点
以人带事 历史解释 历史理解 论从史出
北宋的政治 教学过程
02 思维导图 梳理重点
一、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设计意图:
梳理重点 分析特点
宋的政治特点?
北宋的政治教学过程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 (32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文教 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_文__治___局面
时空坐标 导航
新知预习 导学
重点直击 导析
素养达标 导练
9
3.影响 (1)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 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2)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军队的战斗力减弱;办事效率下降, 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时空坐标 导航
新知预习 导学
重点直击 导析
素养达标 导练
10
三、王安石变法
1.背景:北宋的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在边疆战事中,北 宋屡战屡败。政府官俸和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土地兼并剧烈, 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2.概况:1069年,宋神宗任用__王__安__石__主持变法。
时空坐标 导航
时空坐标 导航
新知预习 导学
重点直击 导析
素养达标 导练
6
3.主要措施
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控制了军队;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 军事 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
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在中央,采取_分__化__事__权___的办法,削弱相权。在宰相之下又设相 政治 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 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在地方,派_文__臣___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并频繁调动州县长官; 政治 在各州府设置_通__判___,以分知州的权力
时空坐标 导航
新知预习 导学
重点直击 导析
素养达标 导练
7
续表 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在地方设置_转__运__使___,把地方财赋收归 经济 中央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共26张PPT)(共26张PPT)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神童诗》 ——汪洙
……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如何看待“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点?
客观上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使科 举制得到较快发展,但是从历史影像 上看,它强化了“为当官而读书”的观 念,有一定局限性。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重文轻武的政策
• 1.目的: 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
• 2.政策: 1、文臣掌握军政大权,提升文臣
的地位,抑制武将;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欧阳修
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文臣统兵
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 学家,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天 圣八年进士。以翰林学士修 《新唐书》。
宋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 参知政事。
加大强了程对军到队的中控制 但斗加是力削。度弱了前军队央的战 强, 所 集
。 皇 未 权 中央 削弱宰 相权力
分割宰相的民政、 军政和财政大权
加强了中央集权
权大 有的 强化 地方
加强对 地方的 控制
1、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 但官僚机构庞大,行政
三年一换
效率极低,地方财政困
2、设置通判分割知州权力 难。
• 建立者: • 赵匡胤
• (宋太祖) • 都城:
• 开封(汴梁)
一、北宋的建立与统一
北
宋
结
束
五
代
979
十 国 局
陈桥驿
北 宋 东京
面 965年
966
灭后蜀
978
年
963年
970年
北宋的统一
• 方针: • 先南后北,先易后难
《神童诗》 ——汪洙
……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如何看待“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点?
客观上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使科 举制得到较快发展,但是从历史影像 上看,它强化了“为当官而读书”的观 念,有一定局限性。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重文轻武的政策
• 1.目的: 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
• 2.政策: 1、文臣掌握军政大权,提升文臣
的地位,抑制武将;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欧阳修
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文臣统兵
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 学家,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天 圣八年进士。以翰林学士修 《新唐书》。
宋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 参知政事。
加大强了程对军到队的中控制 但斗加是力削。度弱了前军队央的战 强, 所 集
。 皇 未 权 中央 削弱宰 相权力
分割宰相的民政、 军政和财政大权
加强了中央集权
权大 有的 强化 地方
加强对 地方的 控制
1、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 但官僚机构庞大,行政
三年一换
效率极低,地方财政困
2、设置通判分割知州权力 难。
• 建立者: • 赵匡胤
• (宋太祖) • 都城:
• 开封(汴梁)
一、北宋的建立与统一
北
宋
结
束
五
代
979
十 国 局
陈桥驿
北 宋 东京
面 965年
966
灭后蜀
978
年
963年
970年
北宋的统一
• 方针: • 先南后北,先易后难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 课件(32张PPT)
宋太宗亲手绘制的《平戎万全阵》
···
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六男
经儿
苏轼
勤 若 苏辙
向遂
窗平
前生
读志
曾巩
程颢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影响(作用):
①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积极:②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③
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兵变 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领域 措施
内容
目的
募役法
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 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
限制官僚等的特权, 增加政府收入
经济 均方影①税田积响法极:核 平:实均变土征法地税收,到按一土些地的成多效少,、增好加坏了政府使 隐 增的加官 瞒财国僚 土家和 地政赋大 ,收税地 逃入主 避收。不 赋入能 税 水②最农利后消田法以极鼓失:励败触垦告犯荒终了和。大兴官修僚水利大地主的利益,遭促到进强农业烈发反展对,
镇太盛,加君强弱臣中强。 爱卿可有良策?央集权
宋太祖
臣认为惟收其精兵, 稍夺其权,制其钱 谷,,天下自安。
宰相赵普
二、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军事
(收其兵)
1、解除 禁军将领 的兵权( 杯酒释 兵权 ); 2、控制对军队
的 调动 ,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3、经常调换 军队 将领,定期 换防 ,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
中央
分化 ,削弱相权: 1、在宰相之下又设相当于
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
(夺其权1) 2、设立多重
,分割宰相的军政、 大权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课件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共28张PPT)
课后习题
• 1.“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 的皇帝,其中建立北宋的“宋祖”是( D ) • A.刘备 B.苻坚 C.李世民 D.赵匡胤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的是( D ) A. 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 B. 将地方财政权收归中央 C. 用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D. 在地方上设节度使,掌握经济和军事大权
课后习题
• 3.唐朝时期,大将李靖、侯君集等,遇有战事, 就统兵出征,军事行动结束,就回朝任宰相、尚 书等高级文职。两宋时期,在掌管军政事务的官 员中具文官资历的人数占91%。这反映了宋代的 治国方略是( C ) • A.强干弱枝 B.分散军权 • C.重文轻武 D.守内虚外
• 一日,(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 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也?” 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人神之福也。唐季以来,战 方镇太重 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 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 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唯稍夺其权,制 精兵 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 赵普认为五代更替频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赵普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宋太祖具体怎么做的?
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 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
二、重文轻武
(一)目的: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 的弊端。 (二)表现: 1、重文臣,抑武将
(1)宋太祖: 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2)、宋太宗: 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文臣统兵格局逐渐形成 (3)、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阵图”行军布阵 2、重文教: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发展了科
举制
注重发展文教事业
科举制
宋 人 科 举 考 试 图
制正式形成 3、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 4、武则天:创立殿试和武举 5、宋朝:增加科举取士名额, 提高进士地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共27张PPT)
北宋政治的特点:重文轻武
如果我们把主干为中央,枝干为地方,我们可以把北宋政 治特点概括为: 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2.重文轻武的影响
• 影响: • 积极方面: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扭转了 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 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 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 消极方面:政府机构重叠,官员冗繁,财 政开支庞大;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 下降;地方财政困难。史称“三冗地积”即 冗官、冗税、冗兵、积贫、积弱。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做人莫作军,做铁莫做针
宋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 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 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 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填空: 唐朝沿袭和完善了隋朝的“---------------------”制,加强了以皇权为核心的中 央集权;宋朝开国后实行---------------------的国策,士人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
课后习题
•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赵匡胤称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 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 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 材料二 • • 宋代科举考试图 • 材料三 “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 • --魏泰《东轩笔录》
项 目
措施
积极影 响 防止将领 发展私人 势力,加 强皇帝的 权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上: 制钱谷(财权)
(1)宋太祖还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 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
(2)后来又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2.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项目
目的
兵权消除武将专权的积弊
措施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统调分离; 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这个时代经济繁荣,却用于购买和平;文化发达,却无力抵抗外敌,曾 经的北宋既辉煌过,又无奈过。这是一个美丽的时代,却也是一个糟糕的时 代。
再见
2.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都是节度使、武将出身。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2.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杯酒释兵权
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 专权的积弊,首先解除 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 地控制了军队。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2.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其众; 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
——《梁溪全集》 (注:枢密院有调兵之权,三衙直接掌管军队。)
2.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材料一:《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 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指知州、知府等地方长 官)通签书施行”。
材料二:北宋时期,要派一个朝廷官员(最爱吃螃蟹)去地方担任知州, 问他想去哪里?他说:“但得有螃蟹,无通判处可也。 ”
——《归田录》欧阳修
“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 ——《续资治通鉴长编》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2.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军事上:收精兵(兵权)
统兵权
兵
调兵权
枢密院
领军将领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2.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目的 措施
作用
解除禁军将领 消除 的兵权
牢牢控制了军队
唐末 以来 武将 专权
控制对军队的 调动
使
使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2.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防止宰 1.宰相之下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 相权力 干人; 过大 2.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
政、财政大权
地方
加强对 1.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 地方的 2.三年一换制度
控制 3.设置通判,分散知州权利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中央:防止宰相权力过大
行政权
地方: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地方:文臣知州,三年一换; 设置通判
财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利,设置转运 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2.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 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 强。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 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 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质的提高, 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 出的文治局面。
宋人科举考试图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合作探究】科举制的发展历程。
1.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隋炀帝:创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3.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 4.武则天:创立殿试和武举; 5.宋朝: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统调分离)
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 而无发兵之权
的积 弊
经常调换军队将 领,定期换防
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2.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政治上: 夺其权(行政权) 皇皇 帝 帝(权(力权分散力,受集制中约))
宰 政宰相枢 三
(相百官之事首,权密力过大司) 堂 院使
节 节知度使通 转
(度势力强州大,掌判管地方运)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3.重文轻武的影响
材料一:长久以来,人们都将宋代称为“弱宋”,总是求和……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今内外官属总一万七千三百余员。……较之前朝,才四十 余年,已愈一倍多矣。
——《包拯集》
消极: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将不专兵,兵无常帅,导致 军队战斗力减弱;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多办事效率 下降,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说说通判的职权和作用。
通判相当于地方行政长官的副官,与知州共同掌管户口、钱粮、赋 役和诉讼等行政事务,并且对州府的长官有督察的责任。
通判的设置,分化了知州的权力,与知州形成了制衡。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2.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各路所属州县财赋,“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辇送 京师”,以消除地方对抗中央的物质基础。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的建立
赵匡胤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2.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然为天子亦大艰难,殊不若为节度使 之乐,吴今终夕未尝敢安寝而卧也。…… 居此位者,谁不欲为之?
——司马光《涑水记闻》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2.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天下自唐季以来, “此非他故,方镇太重,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根据材料,同学们能看出北宋政治的特点?
重文轻武
重文
轻武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1.重文轻武的原因
(宋太祖)因谓(赵)普曰:“
政权
开国君主 即位前的官职
后梁
朱温
宣武节度使 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
后唐
李克用 行营节度使 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
说一说文臣统兵的特点。 (1)文官担任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2)武将受到牵制,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导致军队战斗 力减弱。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2.重文轻武的表现
(2)兴文教:
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2.重文轻武的表现
科举制的影响: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2.重文轻武的表现
欧阳修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天圣八年进士, 修《新唐书》。宋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 (兵权)、参知政事(行政权)。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2.重文轻武的表现
北宋时“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而还,献 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矣。”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 为家贫卖宝刀”之句。
数十年间,帝王凡易 八姓,战斗不息,生民
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 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 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
涂炭,其故何也?” 下自安矣。”
宋太祖
赵普
赵普认为五代更替频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方镇太重,君弱臣强。
针对这些问题,赵普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
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3.重文轻武的影响
“赵宋王朝是被一而再,再而三的外族入侵势力所颠覆,但 从王朝内部来说,横亘两宋三百多年始终没有一股政治势力膨胀 到足以威胁赵宋皇位的稳固。”
——《浅析宋代文官制度的得失》
积极: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 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2.重文轻武的表现
宋太宗
宋太祖
(1)抑武事:①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②宋太宗继续采取拟制武将、提升文官地
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2.重文轻武的表现
《劝学诗》
宋真宗(北宋第3位皇帝)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后晋 后汉
石敬瑭 刘知远
河东节度使 河东节度使
(贪污受贿),亦未及武臣一人(的
吴
杨行密
淮南节度使 祸害)也。”
闽 南汉 南平
王审知 刘隐 高季兴
武威节度使 静海军节度使
荆南节度使
——(宋)李焘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三
重文轻武的原因(目的):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北宋政权建立以后,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中 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宋太祖注意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先后采取一系 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及其继任者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 策,造就了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局面,有利于政权稳固和社会 安定,另一方面,也为北宋王朝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1)宋太祖还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 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
(2)后来又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2.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项目
目的
兵权消除武将专权的积弊
措施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统调分离; 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这个时代经济繁荣,却用于购买和平;文化发达,却无力抵抗外敌,曾 经的北宋既辉煌过,又无奈过。这是一个美丽的时代,却也是一个糟糕的时 代。
再见
2.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都是节度使、武将出身。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2.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杯酒释兵权
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 专权的积弊,首先解除 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 地控制了军队。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2.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其众; 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
——《梁溪全集》 (注:枢密院有调兵之权,三衙直接掌管军队。)
2.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材料一:《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 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指知州、知府等地方长 官)通签书施行”。
材料二:北宋时期,要派一个朝廷官员(最爱吃螃蟹)去地方担任知州, 问他想去哪里?他说:“但得有螃蟹,无通判处可也。 ”
——《归田录》欧阳修
“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 ——《续资治通鉴长编》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2.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军事上:收精兵(兵权)
统兵权
兵
调兵权
枢密院
领军将领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2.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目的 措施
作用
解除禁军将领 消除 的兵权
牢牢控制了军队
唐末 以来 武将 专权
控制对军队的 调动
使
使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2.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防止宰 1.宰相之下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 相权力 干人; 过大 2.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
政、财政大权
地方
加强对 1.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 地方的 2.三年一换制度
控制 3.设置通判,分散知州权利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中央:防止宰相权力过大
行政权
地方: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地方:文臣知州,三年一换; 设置通判
财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利,设置转运 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2.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 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 强。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 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 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质的提高, 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 出的文治局面。
宋人科举考试图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合作探究】科举制的发展历程。
1.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隋炀帝:创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3.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 4.武则天:创立殿试和武举; 5.宋朝: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统调分离)
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 而无发兵之权
的积 弊
经常调换军队将 领,定期换防
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2.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政治上: 夺其权(行政权) 皇皇 帝 帝(权(力权分散力,受集制中约))
宰 政宰相枢 三
(相百官之事首,权密力过大司) 堂 院使
节 节知度使通 转
(度势力强州大,掌判管地方运)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3.重文轻武的影响
材料一:长久以来,人们都将宋代称为“弱宋”,总是求和……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今内外官属总一万七千三百余员。……较之前朝,才四十 余年,已愈一倍多矣。
——《包拯集》
消极: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将不专兵,兵无常帅,导致 军队战斗力减弱;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多办事效率 下降,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说说通判的职权和作用。
通判相当于地方行政长官的副官,与知州共同掌管户口、钱粮、赋 役和诉讼等行政事务,并且对州府的长官有督察的责任。
通判的设置,分化了知州的权力,与知州形成了制衡。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2.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各路所属州县财赋,“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辇送 京师”,以消除地方对抗中央的物质基础。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的建立
赵匡胤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2.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然为天子亦大艰难,殊不若为节度使 之乐,吴今终夕未尝敢安寝而卧也。…… 居此位者,谁不欲为之?
——司马光《涑水记闻》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2.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天下自唐季以来, “此非他故,方镇太重,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根据材料,同学们能看出北宋政治的特点?
重文轻武
重文
轻武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1.重文轻武的原因
(宋太祖)因谓(赵)普曰:“
政权
开国君主 即位前的官职
后梁
朱温
宣武节度使 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
后唐
李克用 行营节度使 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
说一说文臣统兵的特点。 (1)文官担任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2)武将受到牵制,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导致军队战斗 力减弱。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2.重文轻武的表现
(2)兴文教:
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2.重文轻武的表现
科举制的影响: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2.重文轻武的表现
欧阳修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天圣八年进士, 修《新唐书》。宋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 (兵权)、参知政事(行政权)。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2.重文轻武的表现
北宋时“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而还,献 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矣。”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 为家贫卖宝刀”之句。
数十年间,帝王凡易 八姓,战斗不息,生民
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 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 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
涂炭,其故何也?” 下自安矣。”
宋太祖
赵普
赵普认为五代更替频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方镇太重,君弱臣强。
针对这些问题,赵普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
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3.重文轻武的影响
“赵宋王朝是被一而再,再而三的外族入侵势力所颠覆,但 从王朝内部来说,横亘两宋三百多年始终没有一股政治势力膨胀 到足以威胁赵宋皇位的稳固。”
——《浅析宋代文官制度的得失》
积极: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 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2.重文轻武的表现
宋太宗
宋太祖
(1)抑武事:①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②宋太宗继续采取拟制武将、提升文官地
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2.重文轻武的表现
《劝学诗》
宋真宗(北宋第3位皇帝)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后晋 后汉
石敬瑭 刘知远
河东节度使 河东节度使
(贪污受贿),亦未及武臣一人(的
吴
杨行密
淮南节度使 祸害)也。”
闽 南汉 南平
王审知 刘隐 高季兴
武威节度使 静海军节度使
荆南节度使
——(宋)李焘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三
重文轻武的原因(目的):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北宋政权建立以后,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中 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宋太祖注意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先后采取一系 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及其继任者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 策,造就了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局面,有利于政权稳固和社会 安定,另一方面,也为北宋王朝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