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病简介及本病的检疫
全国布病流行概况
年龄组(岁)
全国布病疫情概况-职业分布
发病人群以农民为主,占70%,其次为牧民15%,其他人员
包括学生、家务和待业人员等。与2004年相比,牧民发病人 数增加了56.8%,农民增加了62.4%。
2005年全国布病发病数职业分布
3% 3% 3% 2% 1%1%1%10%%00%0%0%0%% 15%
一般牧区和半牧区高于农区,农区高于城镇; 城镇病人多集中在职业性较密切的工厂,如 肉类加工厂、乳品加工厂、毛纺厂、皮革厂、 畜产品仓库等。
布病简介-危害
牲畜感染布病可导致不育、不孕、流产。 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
布病简介-临床表现
发热 多汗 疼痛、神经痛 乏力 其它:肝脾肿大,神经、生殖系统病变, 严重者丧失劳动能力
布病简介-防治原则
畜间 因地制宜,免疫、检疫、病畜淘汰为主的综 合性防治措施。
人间 抓好“三早”,即早发现、早治疗、早处理。
全国布病疫情概况
1950至2005年全国布病发病率(1/10万)
2 1.8 1.6 1.4 1.2
1 0.8 0.6 0.4 0.2
0 1950 1953 1956 1959 1962 1965 1968 1971 1974 1977 1980 1983 1986 1989 1992 1995 1998 2001 2004
年份
2005年全国布病疫情概况-发病数
病例数构成比(%)
2005年全国布病疫情概况-季节分布
发病高峰季节在春、夏季,其中3~7月的病例数占全年的69.0%
0.18 0.16 0.14 0.12
0.1 0.08 0.06 0.04 0.02
0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布病临床与防控 (2)
(4) 感觉器官:眼的主要病变是视肉膜血栓性静脉 炎,葡萄膜炎,钱串状的(Target)角膜炎,视神 经炎和视神经萎缩等。也可以侵犯听神经而造成听 力减退或耳聋,个别病例可发生乳突炎。
(5)软组织:主要临床所见是纤维组织炎和脓肿。 布病性脓肿一般位于组织浅层,经过缓慢,局部组 织反应不明显,多见臀部,腰部和大腿前侧。
感染者。全市除白银区外其他四县区均有人布病病 例报告,会宁8例,景泰7例,平川区3例。
2024/6/19
疫情上升的原因
1、对布病防控工作重视不够 2、牲畜调运频繁,流通环节监管困难 3、基层防疫体系不完善,人间布病监测覆盖面小 4、卫生状况不良,饲养方式落后,群众防护意识 淡薄 5、集市贸易活跃,皮、毛、乳、肉大量上市,布 病检疫工作跟不上。
3.补体结合试验(CFT):滴度1∶10 ++及以上。 4.布病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Coomb’s):滴
度l∶400 ++及以上。
2024/6/19
病原学检查
血液、骨髓、关节液、脑脊液、尿液、淋 巴组织等培养分离到布鲁氏菌。急性期 血液、骨髓、关节液阳性率较高,慢性 期阳性率较低。
2024/6/19
相对增多,有时可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少数 病例红细胞、血小板减少。 血沉:急性期可出现血沉加快,慢性期多正 常。
2024/6/19
免疫学检查
1.平板凝集试验:虎红平板(RBPT)或平板凝 集试验(PAT)结果为阳性,用于初筛。
2.试管凝集试验(SAT):滴度为1∶l00 ++及以 上或病程一年以上滴度1∶50 ++及以上;或半 年内有布鲁氏菌疫苗接种史,滴度达1∶100 ++ 及以上者。
布 病
布病布鲁菌病(brucellosis,布病),也称波状热,是布鲁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属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病情轻重不一的发热、多汗、关节痛等。
中文名布病外文名brucellosis 全称布鲁菌病别称波状热目录1 诊断标准2 布鲁氏杆菌3 主犯脏器4 症状危害5 治疗方法6 病原学7 发病机理8 病理改变9 流行病学▪分布▪传染源▪传染途径▪易感人群10 控制措施▪预防措施▪环境管理▪流行期措施一、诊断标准流行病学资料及职业对协助诊断本病有重要价值,若同时有本病的一些特殊临床表现,如波状热、睾丸炎等,则诊断可基本成立。
血、骨髓、脓液等培养的阳性结果为确诊的依据。
凝集试验(或ELISA、补结试验等)宜月逐周测定,高效价或效价成倍升高者有诊断价值。
慢性患者凝集试验阴性时宜作ELISA或抗人球蛋白试验,为鉴别自然感染和人工免疫,或明确疾病是否活动,则可作2-ME试验。
二、布鲁氏杆菌布鲁氏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的不运动细菌,它可以在很多种家畜体内存活.对人造成感染的主要是马耳他布氏杆菌,流产布氏杆菌,牛、羊布氏杆菌猪布氏杆菌和狗布氏杆菌.病原体是通过感染的动物(人畜共患病),它们的排泄物和污染的食物进行传播的.开始发病时会伴随着中度发烧,急性发作时夜间发烧会加重,肝大,脾大或淋巴结肿大是这个时期的特征. 体温波动式的间歇性发烧是马尔他布氏杆菌和猪布氏杆菌感染的特征.疾病不会自行痊愈或转变成慢性病.对于慢性疾病,临床症状有很多种,可能导致多个器官或脏器系统,骨骼或关节的病变,感染组织中可观察到具有组织学特征的肉芽肿.细菌性心内膜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将会有生命危险.布病患者的患病不同时期分为:1-3个月急性期、亚急性期、3个月以上慢性期、6个月以上器官损伤性并发症期、反复发作2-3次以上顽固性期、各器官组织并发症晚期。
各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用药区别:男患者、女患者、已婚患者、和未婚患者、老人、儿童、高烧、低烧、关节疼痛、变形、器官损伤性并发症、等等临床上,在布鲁氏杆菌病的晚期可能出现丧失劳动能力、卧床不起、神经或精神病方面的症状.三、主犯脏器⑴运动系统:关节肌肉疼痛。
畜间布病防控纪录
畜间布病防控纪录摘要:一、布病简介二、畜间布病传播途径三、畜间布病防控方法四、我国畜间布病防控政策五、防控成果及展望正文:畜间布病,又称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该病主要侵害生殖系统,导致畜产品质量下降,对畜牧业造成巨大损失。
人类可通过接触病畜或食用未经消毒的乳制品感染,引发关节炎、睾丸炎等疾病。
本文将介绍畜间布病的传播途径、防控方法以及我国的相关政策。
一、布病简介畜间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
布鲁氏菌分为六个种,其中三个种可引起人类和动物的布病。
布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多汗、关节痛、睾丸炎等。
二、畜间布病传播途径1.直接接触:病畜与健康畜接触,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传播。
2.消化道传播:人类食用未经消毒的病畜乳制品或肉制品。
3.空气传播:病原菌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
三、畜间布病防控方法1.疫苗接种:使用布鲁氏菌疫苗对健康畜进行免疫,降低感染风险。
2.强化检疫:加强对病畜及其产品的检疫,防止疫病传播。
3.消毒措施:对养殖场、器具等进行定期消毒,减少病原菌滋生。
4.健康教育:提高养殖户对布病的认识,加强个人防护。
四、我国畜间布病防控政策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畜间布病防控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1.完善法律法规:修订《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畜间布病防控职责。
2.加大投入:支持科研单位开展布病疫苗研究,提高疫苗供应能力。
3.强化技术培训:加大对养殖户的技术培训力度,提高防疫技能。
4.宣传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布病防控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范意识。
五、防控成果及展望我国畜间布病防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然而,布病防控仍面临一定的挑战,如疫病传播途径多样、养殖户防疫意识薄弱等。
今后,我国将继续加大防控力度,完善政策体系,提高疫苗接种率,切实保障养殖业生产安全和人类健康。
总之,畜间布病防控工作需要政府、科研单位、养殖户共同努力。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张继承布病是养殖韩行业中经常发生的疾病之一,会对养殖行业的发展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布病又可以称为牛布鲁氏杆菌病,是一种既能够方式在牲畜身上,也可以发生在人身上的人畜共患病,民间又将布病称为“波状热”或“千日病”。
如果不及时采取治疗,严重的情况下会造成牲畜死亡,同时也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影响。
本文以我国青海地区为研究对象,对布病的发生情况进行研究,对其危害诊断以及防治措施进行建议,希望对我国青海地区布病的诊断以及防治有所脾益。
一、布病的描述布病是养殖行业中经常会发生的疾病之一,对养殖行业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能够在人与牲畜之间进行传染,布病是“布鲁氏杆菌病”的简称。
查询资料能够发现,布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
而在自然中布鲁氏杆菌寄生的生物群体较多,能够寄生于5个种和18个生物群体上。
通过对我国布病发病情况的研究能够发现,在我国主要在牛、羊以及猪三种动物发病较多。
布病的感染会严重影响到人或畜的生殖系统,同时也会影响到发病人、畜的关节。
二、布病发生的症状分析在对布病的防治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其发生的症状有非常熟悉的了解。
我们需要在对症状进行正确判断的情况下,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疗。
在对我国青海省发生布病的牲畜进行研究后发现,布病常见的症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布病在动物中的症状表现布病最常见的感染物体是动物,因此加强对动物症状的研究,对于科学合理判断动物感染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动物进行治疗,防止养殖户出现较大的经济损失,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般来说布病在动物身上的潜伏期较长。
能够达到2个月到6个月。
从不同动物发病的表现症状来看,不同动物感染布病后的症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从动物感染布病的情况来看,大多为隐形感染,也就是不会有外在表现。
如果动物感染上了布病,主要有发热或者结膜感染的现象。
如果感染布病的动物是正处于妊娠期的母畜,那么非常容易在怀孕2到8个月时引发流产,或者出现幼畜体制较差的情况。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1. 引言1.1 概述布病布病,又称波氏病或波病,是由布鲁氏菌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
这种疾病主要通过与感染动物(如牛、羊、猪等)接触而传播,对人类和动物均有严重危害。
布氏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能在多种环境中存活,尤其以牛、羊为主要宿主。
人类感染布鲁氏菌后,可能出现发热、关节炎、疲乏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可影响生活质量或危及生命。
布病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体液、粪便等途径进行传播,而食用未煮熟的受感染动物肉制品也是传播途径之一。
从事牧业或饲养动物的人群更容易接触到布氏菌,这也成为了防治布病的重点之一。
要防治布病,除了加强对动物的监测和管控外,对于患有相关症状的患者也要及时就医,进行有效的诊断和治疗。
对于高危人群需加强宣传教育,避免接触受感染动物及其分泌物,保证食品安全等也是关键措施。
了解布病及其危害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充分认识到这种疾病的严重性,才能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布病在人与动物之间的传播。
1.2 危害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通过与感染动物接触或食用受污染的牛奶、肉类等传播。
布病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人类健康危害:布病可引起高热、关节炎、咳嗽、乏力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慢性病变如肝、脾、心脏等器官受损,甚至引发败血症,危及生命。
2. 经济损失:布病不仅威胁人类健康,还对畜牧业产生严重的经济损失。
感染布鲁氏菌的动物可能表现出发热、流产、乳汁减少等症状,给畜牧业造成严重影响。
3. 社会负担:布病病例的增多会给医疗系统带来巨大负担,不仅增加了医疗资源的消耗,也给患者及家庭带来心理、经济上的压力。
布病不仅对个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也对畜牧业、经济和社会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加强对布病的防控工作,对于保障公共健康和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3 诊断概述布病的诊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及早发现和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布病的诊断主要通过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等手段进行。
布病检疫流程与注意事项
布病检疫流程与注意事项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布病,全称为布鲁氏杆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
完整版)布病防治知识
完整版)布病防治知识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由患病的家畜传染给人类。
患者表现出长期发热、多汗、乏力、关节肌肉疼痛等症状,还可能出现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肿大、关节肿大畸形等。
如果不及时治疗,患者可能会终身残废、丧失劳动生活能力或死亡,甚至可能转化为慢性病。
羊、牛、猪是布病的主要传染源,其中病羊是最危险的传染源。
动物患布病后主要表现为流产,流产物含有大量细菌,人和其他动物接触落胎后极易感染布病。
因此,淘汰宰杀病畜是消灭布病的关键。
布鲁氏菌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消化道和呼吸道等途径感染人体。
直接接触传播是人间布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大部分患者由于接触病畜、处理流产物、饲养、放牧、起羊圈、挤奶、剥皮、屠宰、肉类加工、接触病畜的分泌物、胎儿、胎盘、粪、尸体、污染肉类等而感染。
消化道传染主要是通过食用病畜的生奶及奶制品、食用半生或生的病畜肉等途径感染。
呼吸道传播主要是吸入来自畜圈、牧场、屠宰场、皮毛车间、布病实验室等处污染的空气。
预防布病的关键在于管理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
对牧场、奶厂和屠宰场的牲畜定期进行布病检疫,及时扑杀病畜,深埋流产物及死畜,用漂白粉或石灰乳消毒污染的环境,煮沸消毒乳及其制品,提倡圈养,牲畜的圈舍应远离住房处,严禁在住房内产羔和接羔。
此外,禁止食用病畜肉及乳品,不要喝生奶,不吃半生不熟的肉及内脏,防止病畜或患者的排泄物污染水源,接羔助产和处理流产胎儿、死羔、剪羊毛时应戴乳胶手套,清扫畜圈时要戴口罩,并用消毒液洗手,严禁赤手抓拿流产物。
最后,家畜的流产胎儿、胎盘、胎衣和死胎等,不要随意丢弃,应将其深埋在地下0.5米以下或烧毁,对流产胎儿和羊水污染的场地,用石灰乳或漂白粉消毒。
牛布氏杆菌病的检疫及防治对策
牛布氏杆菌病的检疫及防治对策【摘要】牛布氏杆菌病是一种严重威胁牛群健康的传染病,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接触感染源和污染的牛粪传播。
为了有效控制疫情发生,需采取严格的检疫措施和预防控制措施,如定期检测和隔离患病牛只,保持牛舍卫生,消毒牛粪等。
及早治疗和隔离病例也是必要的措施。
在未来,应加强研究和投入,发展更有效的疫苗和治疗方法,提高防治对策的实施效果。
防治牛布氏杆菌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通过合理的措施和科学的管理,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这一疾病的传播和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牛布氏杆菌病、检疫、防治、传播途径、预防控制、治疗方法、重要性、发展方向。
1. 引言1.1 牛布氏杆菌病的检疫及防治对策牛布氏杆菌病是一种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感染牛群,但也可传播给其他动物和人类。
牛布氏杆菌病在农业生产中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对公共卫生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为了有效防控牛布氏杆菌病的蔓延,需要采取严格的检疫和防治对策。
这些对策包括对疫病的监测和报告制度、病原检测技术的提升、隔离感染动物、消毒灭菌、控制疫情传播途径等方面。
在当前全球化的环境下,牛布氏杆菌病的检疫和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通过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信息共享,才能更有效地防止疫病的跨国传播。
牛布氏杆菌病的防治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农民、兽医、政府部门和科研机构需携手合作,共同致力于控制和消灭这一疾病。
通过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我们有信心在未来实现对牛布氏杆菌病的有效防控。
牛布氏杆菌病的防治对策不仅关乎农业生产与动物健康,更是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2. 正文2.1 牛布氏杆菌病概述牛布氏杆菌病,又称为布氏病,是一种由布氏菌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
该病主要影响家畜和野生动物,但也可通过接触感染传播给人类。
牛是该病的主要宿主,但其他家畜如猪、羊、马等也可能感染。
牛布氏杆菌病的潜伏期较长,可能长达数年,患者在这期间可能没有任何症状。
一旦症状出现,常见的表现包括高热、全身乏力、关节疼痛等。
布病主要防控措施
布病主要防控措施布病是一种由布氏杆菌(Brucella)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其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来源动物或其产品而传播。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布病的传播,人们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
本文将介绍布病主要的防控措施,并对其规范实施提供建议。
一、加强动物防疫工作布病主要通过与感染动物接触而传播,因此加强动物防疫工作是有效控制布病传播的首要措施。
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动物检疫:对于进出口动物和动物产品进行全面检疫,排除携带布氏杆菌的动物或产品,防止布病的传入与输出。
2. 动物免疫:开展针对性的疫苗接种工作,提高动物的免疫力。
同时,加强饲养管理,保证动物的健康状况,减少疾病的发生。
3. 动物隔离:对已经感染布病的动物进行及时隔离,降低对其他动物的传染风险。
在隔离期间,提供合理饲养和护理,加强监测与控制。
二、健全监测体系布病的早期诊断对于防控工作至关重要,因此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是保障布病防控成功的必要条件。
以下是一些应采取的措施:1. 定期检测:对可能携带布氏杆菌的动物和动物产品进行定期检测,发现疫情和感染源。
通过定期检测的方式,可以及时发现感染源并采取相应措施。
2. 温度监测:布氏杆菌在适宜的温度下能够存活和繁殖,因此对于动物饲养场所以及加工、储存环节中的温度进行监测是防止布病传播的重要手段。
3. 医学观察:对与布氏杆菌接触的人员进行医学观察,及时发现患病症状,采取隔离和治疗措施,防止布病的进一步传播。
三、加强公共卫生宣传公共卫生宣传对于提高人们对布病防控的认识和意识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宣传措施:1. 宣传教育:通过各类媒体渠道、宣传手册、健康讲座等形式,向公众普及布病的相关知识,包括传播途径、预防方法等,提高公众对布病的认识和理解。
2. 健康促进: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规律作息、良好的饮食习惯、个人卫生等,提高个体免疫力,降低感染的风险。
3. 广泛宣传:在重点人群中,如畜牧业从业人员、兽医、农民等,加大针对性宣传力度,提供专业的培训和指导,增强其防范和识别布病的能力。
布病知识及诊疗方案
布病防治知识一、什么是布鲁氏菌病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
布病是急性传染病,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为乙类传染病。
感染布病的家畜是人类布病的主要传染源。
人由于接触患病的牲畜或污染物而感染发病,能引起全身多个系统的损害,尤其是骨关节系统的损害较为明显,而且容易由急性转为慢性。
人患布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多汗、全身乏力、关节肌肉疼痛等。
牲畜患病可发生流产、死胎、不孕和睾丸炎等症。
该病名称很多,如波状热、马尔他热及地中海热等,俗称蔫巴病、千日病、懒汉病等等。
布病造成的危害和经济损失布氏菌既侵犯人又伤害畜(牛、羊、猪、鹿、骆驼和犬等),人感染此病主要来自染疫的家畜。
人患此病,病期可长达数日、数年、甚至几十年,严重的丧失劳动能力,威胁着广大群众的健康。
家畜患布病后出现流产、死胎、不孕、乳腺炎和睾丸炎,牲畜因布病流产高达50——80%,乳肉产量减少各占15—20%,并影响皮、毛质量,严重地影响畜牧业发展。
二、人是怎样患布病的1.布病的主要传染源患布病的动物是布病的传染源。
羊、牛和猪,是人布病的主要传染源,鹿、犬等其它动物居次要地位。
我国大部分地区羊、牛是主要传染源,少数地区猪为主要传染源,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养鹿业比较发达地区,鹿是主要传染源,而人与人发生传染则罕见。
2.布病的传播因子布病家畜的流产物、阴道分泌物、乳汁、肉类、皮毛、尿、粪便及被污染的土壤、水、饲料等均可含有布氏菌,称这些含有布氏菌可以起到传播作用的媒介物为布病传播因子。
其中布病牲畜的流产物是造成布病流行的主要传播因子。
3.食用布病家畜的乳及其乳制品易患布病因布氏菌常在家畜乳腺中繁殖形成乳腺炎,乳汁中含布氏菌。
布氏菌随病畜乳排出体外,病畜排菌时间有的几个月,甚至可长达2年以上。
这样含有布氏菌的乳汁,可使食用者感染,所以对乳汁进行灭菌处理并保持消毒后乳汁清洁,对预防布病是很重要的。
4.加工布病畜的肉类可直接接触感染布病畜的肉和内脏有布氏菌存在。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布病,又称为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布病对人和动物都具有潜在的威胁,造成严重的健康和经济损失。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措施。
一、危害1. 对人类的危害布病对人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发热、关节炎、肝脏损害、脑膜炎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导致心肌炎、肾脏损害和全身性器官损害。
患者在病程中可能会出现高热、乏力、头痛、全身酸痛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导致死亡。
布病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布病在动物中引起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流产、早产、种羔死亡率增加等,对畜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布鲁氏菌能传播给人类,造成人畜共患传染病的风险。
二、诊断1. 临床诊断临床上对布病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接触有布鲁氏菌的动物、出现发热、全身不适、关节炎、淋巴结肿大等症状,结合实验室检查和病原学资料,进行综合判断和诊断。
2. 实验室检验实验室检验主要通过血清学检测、骨髓培养或淋巴结抽吸培养来确定布病的诊断。
血清学检测主要是通过血清凝集试验(SAT)、琼脂凝胶沉淀试验(CF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来检测患者的血清中是否含有布鲁氏菌的抗体。
骨髓培养和淋巴结抽吸培养则是通过培养布鲁氏菌来确定诊断。
三、防治1. 个人防护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加强对布鲁氏菌的认识,避免接触疑似感染的动物或其分泌物,使用防护用品,注意个人卫生,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以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2. 动物防疫对养殖场的畜禽进行规范管理和饲养,做好生物安全防护措施,定期进行检疫和疫苗接种,加强动物疫病监测和防控,减少疾病的传播和扩散。
3. 环境卫生加强农村生活环境卫生管理,减少人畜共居的可能性,做好动物场所的清洁卫生工作,避免粪便、尿液等分泌物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4. 临床治疗对确诊的患者进行早期的治疗,较好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合理用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个体化治疗,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布病检疫证明
布病检疫证明什么是布病?布病(Brucellosis)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也被称为牛、羊、猪、狗等动物的布鲁氏菌病。
该病原菌可以通过接触感染动物体液、组织或分泌物,或是食用未经充分加热的感染动物产品而传播给人类。
布病的危害和传播途径布病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都造成严重威胁。
在人类中,该病可以引起持续发热、关节炎、肺炎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心脏、肝脏、脾脏等器官的损害。
在动物中,布病会导致流产、生殖系统疾病以及体重下降等问题。
布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1.直接接触感染动物体液、组织或分泌物,如血液、尿液、胎盘等;2.食用未经充分加热的感染动物产品,如生肉、未消毒的奶制品等;3.吸入经污染的尘土或气溶胶。
布病的预防与控制为了预防和控制布病的传播,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其中,布病检疫证明是一项重要的措施之一。
布病检疫证明是由相关部门对动物或动物产品进行检疫,证明其不携带布鲁氏菌的证明文件。
该证明对于动物产品的贸易、动物的运输和动物产品的食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布病检疫证明的作用和要求布病检疫证明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保障动物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通过对动物或动物产品的检疫,可以排除携带布鲁氏菌的动物或产品,从而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2.促进动物产品的贸易。
许多国家对动物产品的进出口都有一定的检疫要求,持有布病检疫证明可以帮助动物产品顺利通过检疫,促进贸易的进行。
3.管理动物的运输和交易。
持有布病检疫证明的动物可以更容易地进行运输和交易,减少了动物传播疾病的风险。
布病检疫证明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检疫机构的认可。
布病检疫证明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检疫机构出具,确保证明的可靠性和权威性。
2.检疫过程的监管。
在进行布病检疫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检疫标准和程序进行,确保检疫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3.检疫结果的记录和通报。
对于通过检疫的动物或动物产品,需要及时记录检疫结果,并向相关部门通报,以便进行管理和追溯。
布病监测措施
布病监测措施布病监测措施简介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对人畜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及时控制和预防布病的发生扩散,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监测措施。
措施一:普查布病感染情况•对养殖户进行普查,了解布病感染情况。
•统计布病感染的畜禽种类和数量,掌握疫情发展趋势。
措施二:设立布病监测网络•建立布病监测网络,通过各级动物卫生监测机构进行实时监测。
•加强与其他国家、地区的信息交流和合作,共同应对布病威胁。
措施三:加强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测•提高兽医人员的临床诊断能力,及时发现布病感染病例。
•建立完善的实验室检测体系,确保准确诊断。
措施四:加强动物运输和交易的监管•加强动物运输和交易的审批和监管,避免布鲁氏菌的传播。
•对进口动物进行检疫和隔离,防止疫情跨境传播。
措施五:推行疫苗接种•开展布病疫苗接种工作,提高动物的免疫力。
•落实疫苗的生产、配送和使用管理,确保接种的有效性。
措施六:强化兽医卫生监测和防护措施•加强兽医卫生监测,定期检查养殖场的卫生状况。
•提供必要的防护装备和培训,保障兽医健康。
措施七: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加强布病知识的宣传,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和防范意识。
•鼓励公众参与布病监测和防控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努力的氛围。
以上就是布病监测的相关措施,通过普查、监测网络、临床诊断、动物运输监管、疫苗接种、兽医卫生监测和公众参与等途径,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和预防布病的发生和传播,保护人畜健康。
措施八:强化病例报告和信息共享•提高养殖户和兽医对布病病例的报告意识,确保疫情信息的及时上报。
•加强疫情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及时发布相关通报,增加公众对疫情的了解。
措施九:完善应急预案和处置措施•制定完善布病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分工和处置流程。
•加强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应对突发疫情的能力。
措施十:加强国际合作和技术支持•深化与国际组织和合作伙伴的合作,共同推进布病监测和防控工作。
•接受国际技术支持和培训,提高布病监测技术水平。
布病的方案
摘要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严重影响了人类和动物的健康。
本文旨在介绍布病的预防与控制方案,包括人畜隔离、兽医管理、疫苗接种、环境卫生等方面,并提出几种应对布病的具体措施。
1. 布病的概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可通过摄入感染性物质、接触感染源、空气传播等途径传播,严重威胁了人类和动物的健康。
布病的临床表现各异,包括发热、乏力、呕吐、关节炎等症状。
早期诊断和综合控制是预防并降低布病发病率的关键。
2. 布病预防与控制方案2.1 人畜隔离布病的传播通常发生在人类与感染动物之间,因此人畜隔离是一种重要的预防措施。
建立良好的畜牧业管理制度,区分人畜活动区域,避免人流交叉感染。
兽医人员在接触可能感染布鲁氏菌的动物后,应采取严格的个人防护措施,包括佩戴口罩、手套和防护服等。
2.2 兽医管理兽医管理在布病预防与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兽医人员应加强对牲畜的检疫工作,对疑似感染的动物进行隔离和治疗。
同时,建立兽医人员与农民之间的密切联系,提高农民的兽医意识和识别感染动物的能力。
2.3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布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饲养动物的免疫接种是减少布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目前,布病疫苗主要有活体疫苗和灭活疫苗两种。
养殖户应定期带动物接种疫苗,并记录接种情况,及时检测免疫效果。
2.4 环境卫生布病的传播往往与环境卫生状况密切相关。
养殖场应加强场所的卫生管理,做好畜舍清洁和消毒工作,避免释放污染物,减少布鲁氏菌的传播途径。
此外,应加强废弃物的处理,采取适当的灭鼠灭蚊措施,以减少传播风险。
3. 应对布病的具体措施3.1 持续监测和报告布病是一种申报传染病,相关单位应建立规范的监测和报告机制,确保疫情信息的及时汇报,以便随时采取控制措施。
及时发布疫情信息,对可能发生的疫情进行预警,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应对疫情。
3.2 提高健康教育水平加强对养殖户的健康教育,宣传布病的基本知识、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布病检疫证明
布病检疫证明
摘要:
1.布病简介
2.布病检疫证明的定义和作用
3.布病检疫证明的办理流程
4.布病检疫证明的有效期及注意事项
5.布病检疫证明在贸易和旅行中的应用
正文:
布病,全称为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在我国,布病被列为乙类传染病,对人民健康和畜牧业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为了防止布病的传播,我国实施了一系列的检疫措施,其中之一便是布病检疫证明。
布病检疫证明,是指对可能携带布鲁氏菌的动物及其产品进行检疫后,证明其不携带布鲁氏菌或者携带的布鲁氏菌数量未超过国家标准的证书。
它可以确保动物及其产品的安全,防止疫病传播,维护我国畜牧业生产安全和公共卫生。
办理布病检疫证明的流程如下:
1.货主或代理人需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提交检疫申请。
2.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对动物及其产品进行现场检疫。
3.检疫合格的动物及其产品,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出具布病检疫证明。
4.货主或代理人凭布病检疫证明办理相关手续。
需要注意的是,布病检疫证明具有一定的有效期。
一般情况下,布病检疫证明的有效期为30 天。
在有效期内,动物及其产品可以安全地进行贸易和运输。
超过有效期的布病检疫证明将失效,需重新办理。
在贸易和旅行中,布病检疫证明扮演着重要角色。
对于进口动物及其产品,我国海关会要求提供布病检疫证明,以保障国门安全。
在旅行过程中,如需携带宠物,也需办理布病检疫证明,以确保宠物不携带布鲁氏菌,防止疫病传播。
总之,布病检疫证明是防止布病传播的重要手段,对保障我国畜牧业生产安全和公共卫生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病简介及本病的检疫
摘要: 本文介绍了布鲁氏菌的特点、作用机理、动物患病的机理;并做了十头份可疑带病牛的布鲁氏菌病的试管凝集试验,判定皆为阳性,另外又介绍了该病的防治措施。
1 布病的简介1.1布病病原的特点:
布鲁氏菌属有6个种,即马耳他布鲁氏菌、流产布鲁氏菌、猪布鲁氏菌、林布鲁氏菌、绵羊布鲁氏菌和狗布鲁氏菌。
其中马耳他布鲁氏菌有3个生物型;流产布鲁氏菌8个生物型;猪布鲁氏菌有4个生物型。
这六种极其生物型的特征,相互间各有差别。
习惯上称马耳他布鲁氏菌为羊布鲁氏菌,流产布鲁氏菌为牛布鲁氏菌。
各个种与生物型菌株之间,形态及染色特性等方面无明显差别。
布鲁氏菌的抵抗力和其他不能产生芽胞的细菌相似。
例如,巴氏杆菌法10—15min杀死,0.1%升汞数分钟,1%来苏尔或2%福尔马林或5%生石灰乳15min,而直射日光需要0.5-4h。
在布片上室温干燥5d,在干燥土壤内37d死亡,在冷暗处,在胎儿体内可活6个月。
1.2布病的作用机理
布鲁氏菌侵入牛体后,在几日内达到侵入门户附近的淋巴结内,由此再进入血液中发生菌血症,菌血症引起体温升高,其时间长短不等。
菌血症消失,经过长短不等的间歇期后,可发生菌血症。
侵入血液中的布鲁氏菌散布至各器官中,可在停留器官中引起病理变化同时可能有细菌由粪、尿中排出。
但是到达各器官的布鲁氏菌也有的不引起任何病理变化,常在48h内死亡,以后只能在淋巴结中找到。
布鲁氏菌在胎盘、胎儿和胎衣组织中,并随适宜生存繁殖,其次是乳腺组织、淋巴结(特别是乳腺组织相应的淋巴结)、骨骼、关节、腱鞘和滑液囊,以及睾丸、附睾、精囊等。
山羊和绵羊的发病机理与牛相似。
猪的发病机理也与牛的相似。
驻留于妊娠母猪胎儿和胎衣中的布鲁氏菌。
由于各个胎儿的胎衣互不相连,不一定所有的胎衣都被侵入。
受感染的胎衣胎儿病理损害也并不以相等的速度变化,而且死亡时期不同,因此可能在正常分娩日期生产,所产仔猪可能有完全健康者,也可能有虚弱和不同的的时期死亡者。
布鲁氏病侵害公猪睾丸和附睾的比牛更为常见。
马感染布鲁氏病后,菌血症期发热轻微,以致不被察觉。
然后侵害各种组织。
主要嗜好组织是滑液囊、腱鞘以及项韧带范围以内的韧带与肌腱组织,在此引起非化脓性病变,或者无变化。
若这些组织受到挫伤,就给布鲁氏菌繁殖创造了条件,而出现局部或全身性症状。
1.3动物患布病的症状1.3.1牛:
潜伏期2周到6个月。
母牛最显著的症状是流产。
在新感染的牛群中,大多数母牛都将流产一次。
如在牛群中不断加入新牛,则疫情可能长期持续,如果牛群不断更新,由于流产过1-2此的母牛可以正产,疫情似是静止,再加以饲养管理得到改善,病牛也可能有半数自愈。
但这种牛群绝非健康牛群,一旦新易感牛只增多,还可引起大批流产。
1.3.2绵羊及山羊:
常不不表现。
而首先被注意到的症状也是流产。
流产前,食欲减退,口渴,萎缩等。
1.3.3猪:
最明显的也是流产,多发生在妊娠第4-12周。
公猪常见睾丸炎和附睾炎。
有时在开始即表现全身发热,局部疼痛不愿配种,但通常则是逐渐发生。
较少见的症状还有皮下脓肿、关节炎、鞘炎等,如椎骨中有病变时,还可能发生后肢麻痹。
1.3.4马:
患本病马多为隐性。
也有一定数量的患马有明显的化脓损害,特别是在头部和颈部以及
少见的骨脓肿、关节炎及腱鞘膜炎。
1.3.5禽:
鸡鸭等家禽,通常表现腹泻和虚脱,有时只见产卵量下降,间或有麻痹症状。
1.3.6狗:
狗感染流产布鲁氏菌、马耳他布鲁氏菌、猪布鲁氏菌的并不少见,但多为隐性感染,少数表现发热性全身症状,例外情况还有流产以及睾丸炎和附睾炎。
由狗布鲁氏菌引起的症状是:妊娠40-50d发生流产,淋巴结肿大,长期的菌血症。
公狗可能正常,也可能有附睾炎、前列腺炎、睾丸萎缩,以及淋巴结病变和菌血症,也可能导致不育。
2 十份牛血样的的布病检验
2.1.采血:
在某市某县200头只饲养场内提取10头疑似感染布病的公牛、母牛各5头只,分别采静脉血。
准备化验。
2.2材料:
采血针头、试管,皮内注射器、注射针头,布鲁氏菌水解素,5%碘酊棉球,70%酒精棉球,来苏尔或新洁尔灭,毛巾,脸盆,工作服,灭菌小试管,小试管架,清洁灭菌吸管(0.2ml、1ml、5ml、10ml),清洁玻璃板(20cm*25cm),酒精灯,牙签或或火柴,0.5%石炭酸生理盐水,布鲁氏菌试管凝集抗原及平板凝集抗原,全乳环状试验抗原、布鲁氏菌标准阳性血清,布鲁氏杆菌标准
阴性血清,玻璃笔,接种环、酒精灯、血清肝汤琼脂培养基、显微镜、常用染色液,恒温培养箱等。
2.3 方法与过程
临诊检疫
2.3.1流行病学调查
该地区布病偶有发生,免疫情况良好,饲养管理应更为加强。
2.3.2临诊检疫
挑选疑似带本病的公牛、母牛个5头,公牛中有3头明显关节炎,2头只明显睾丸炎;母牛中有1头只流产,4只轻微关节炎。
2.3.4.实验室检疫
被检牛只剪毛消毒后,采静脉血,无菌采血7-10ml于灭菌试管内,摆成鞋面让血液自然凝固经10—12h,待血清析出后,分离血清装入灭菌小瓶内。
有时血清析出量少,或血清蓄积于血凝块之下,可用灭菌细铁丝或接种环沿着试管壁穿刺,使血凝块脱落管壁,然后放于冷暗处,使血清充分析出。
2.4试管凝集试验
2.4.1 操作方法
取康氏试管80支,立于试管架上用玻璃笔在每支试管上标明血清号和试管号,按布鲁氏试管凝集试验加样表【3】加样,置37℃4-10h,再置室温18-24h,观察记录结果。
2.4.2病原检查
(1)细菌培养。
取带病血清,无菌操作,用接种棒蘸取血清,在血清肝汤琼脂
培养基上画线,37℃温箱内培养2-3d,取出观察结果。
平板上有湿润、无色、圆形、隆起的小菌落,判定为布鲁氏菌的可疑菌落。
(2)镜检。
取培养基的典型菌落图片,用革兰氏染色后镜检。
布鲁氏菌呈单个散
在,少数呈短杆,革兰氏阴性。
2.5.结果
2.5.1.革兰氏染色结果:
表1. 十份牛血样的的布病检验结果
检测到4头只公牛阳性,一头只可疑;母牛5头只阳性。
综合判定10头只可疑带病牛皆带布鲁氏菌病。
该群中其他牛只未发现发病状况。
2.6.分析
可能是与带该病的牛群接触后,部分亚健康牛只患得此病。
其他原因还有待于进一步调查研究。
3.防治措施
3.1本病的预防
在未感染畜群中,控制本病传入的最好办法是自繁自养,必须引进种畜或补充畜群时,要严格执行检疫。
即将牲畜隔离饲养两个月,同时进行布鲁氏菌病的检查,全群两次免疫生物学检查阴性这,才可以与原有牲畜接触。
清洁的畜群,还应定期检疫(至少一年一次),一经发现,即应淘汰。
在疫苗接种方法上,我国使用猪2号苗给山羊和绵羊饮水、喂服和气雾免疫获得成功,使用羊5号气雾免疫也已成功,在布鲁氏菌免疫方法上创出了一条新路。
疫苗本应只给免疫生物学检查阴性牲畜接种,但牧区受实际条件限制,检查后再行免疫接种,在工作中存在很多困难,通过实验,在羊群中不检验即行布鲁氏菌病的免疫接种,已收到较好的效果。
应当指出的是,上述弱毒活苗,仍是有一定的剩余毒力,因此,在使用中应做好工作人员的自身保护。
3.2患病动物的处置
布鲁氏菌是兼性细胞内寄生菌,致使化疗药剂不易生效。
因此对病畜一般不做治疗,应淘汰屠宰。
3.3本病防治的措施
目前我们国家预防布鲁氏菌病的疫苗有两种,一种是羊型5号(M5)弱毒活菌苗,
对牛、山羊、绵羊和鹿布鲁氏菌病的预防效果良好(怀孕动物不能服用),免疫方法为皮下注射或气雾免疫,免疫期在羊可达18个月,牛、鹿各为12个月。
另一种是猪型2 号(S2)弱毒活菌苗,毒力弱,生物性状稳定,免疫原性好,对猪、山羊、绵羊、牦牛、牛等都有较好的免疫效果,可接种任何年龄的动物,甚至可以接种怀孕动物而不引起流产,免疫方法有口服(饮水)、气雾和皮下注射(羊也可作肌肉注射)等,免疫期在猪为12个月,牛羊均为24个月。
菌苗接种虽然有显著效果,但要根除此病,必须严格执
行畜群全面检疫及淘汰病畜的综合措施。
参考文献:
【1】《家畜传染病》蔡宝祥,2001年2月
【2】《动物微生物》李舫,2006年3月
【3】《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王子轼,2006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