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麻醉常规:第八篇椎管内麻醉常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篇椎管内麻醉常规
椎管内麻醉分为硬膜外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和骶管阻滞。
一.蛛网膜下腔阻滞,临床上亦称腰麻或脊麻。
1.适应证会阴、直肠肛门、下肢及下腹部手术,一般手术时间
<3小时。
2.禁忌证
蛛网膜下腔阻滞的禁忌证
绝对禁忌证相对禁忌证
病人拒绝中枢神经系病变
穿刺部位有炎症脊柱外伤骨折
难以纠正的低血容量穿刺有困难
脊柱解剖异常无法放置操作体位
颅内高压不合作或手术时间难预
料
出凝血功能异常
3.术前访视除常规外,重点检查穿刺部位,并估计是否穿刺会
遇到困难。
4.蛛网膜下腔阻滞分类
1)局麻药比重所用药液的比重高于、相近或低于脑脊液比重分别称重比重液、等比重和轻比重液腰麻;
2)给药方法有单次和连续法,连续法是用导管置入蛛网膜
下腔,分次给药,可使麻醉状态维持较长时间。
6.穿刺术常用旁正中法,穿刺点为L3-4或L2-3,目前常用布比卡
因7.5~15 mg稀释至3〜5 ml注入。
7.常用药物及最大剂量
8.不同比重药液的配置方法
(1)重比重液:在局麻药中加入50%的葡萄糖0.1~0.2ml ,用脑脊液稀释至3〜4ml,使葡萄糖的浓度低于5%;
(2)等比重液:用脑脊液将局麻药稀释至3〜4ml;
(3)轻比重液:用生理盐水将局麻药稀释至3〜4ml。
(4)在局麻药中也可按需加入阿片类药物和缩血管药物,阿片类药物的剂量是硬膜外腔的1/10 ,如吗啡0.1~0.2mg;缩血管药物如麻黄碱30mg
9.影响蛛网膜下腔阻滞平面的因素
(1)药物用量
(2)药液比重
(3)病人体位
(4)局麻药弥散性与穿透性
(5)穿刺部位
(6)注射容积与速率
(7)穿刺针斜口的方向
(8)病人的特点如老人、产妇、肥胖者及腹内压增高等。
10.麻醉管理
(1)穿刺前先开放静脉;
(2)阻滞平面低于T io可称安全,即使心肺功能不全病人亦可选用;
(3)准确测定记录上界阻滞平面,注意平面“固定”后再扩散。如鞍麻采用重比重液,手术取头低位,平面会逐步向上扩散;
(4)血压下降与病人情况及阻滞平面呈正相关,高血压和血容量不足的病人更易发生。平面超过T4易出现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处理:快速输注晶体液并静注麻黄碱5〜6 mg心动过缓可静注阿托品0.3〜0.5 mg ;
(5)呼吸抑制多发生在高平面阻滞,应立即面罩给氧,必要时静脉注射镇静药物后作辅助呼吸或控制呼吸;
(6)恶心呕吐常见原因有麻醉平面过咼造成低血压、迷走神经亢进或手术操作牵拉腹腔内脏等,应针对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7)手术结束测阻滞平面是否开始消退,平面消退至T8方可送回病房。送病人回病房时应注意血压,防治体位性低血压,并及时随访感觉与运动完全消退时间。
(8)如穿刺过程中反复出现异感或脑脊液回抽不畅应放弃蛛网
膜下腔阻滞。
11.术后并发症
术后头痛头痛发生与穿刺针穿破硬脊膜和蛛网膜,脑脊液流
失有关。
预防
(1)头痛发生与硬膜穿破后遗留的孔径大小,脑脊液流失的多少有关。使用25G穿刺针后头痛发生率仅1〜2%
(2)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
(3)尽量选用旁正中进针,使硬膜与蛛网膜针孔不在同一垂直线, 利于相互覆盖,圭寸住穿刺孔。
治疗
(1)向病人说明一般于1〜2周内可自愈;
(2)卧床休息;
(3)饮用可口可乐1.25升/天
(4)苯甲酸钠咖啡因500 mg+林格氏液1000 ml静注每日一次连续3〜5天;
(5)口服镇静镇痛药,如地西泮10 mg t.i.d ,哌替啶50 mg
i.m prn ;
(6)自体血液(15ml)填充,一般无此必要。
三.硬膜外阻滞
是目前国内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主要用于胸壁、腰背、腹部、
下肢及会阴部手术。也可与全麻联合用于胸内及腹部大手术。
操作步骤
1.穿刺针:17G穿刺针;
2.病人体位:多采用左侧卧位,使棘突间隙有足够的分离,保
持病人脊柱充分地向后弯曲,枕头高低要恰当;
3.常见手术穿刺点的选择
部位手术穿刺间隙(向上置管)
胸内食道、肺T7—8复合全麻
上腹部胆道、胃、肝、脾和胰T8 —9 或T9—10
中腹部小肠、结肠、乙状结肠T10—11
下腹部阑尾切除T10—11
腰部肾、肾上腺、输尿管上段T10—11
经腹会阴直肠癌T10 —11 加L_3 —4
盆腔全子宫L2 —3 或L_3— 4
下肢L_2 —3 或_3— 4
会阴肛门会阴部手术L4-5或骶管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时,穿刺点应选择胸段,有利于肠蠕动的恢复。
4.穿刺术一般采用旁正中穿刺法。必须强调无菌操作和不接触
技术,即穿刺针尖端和导管前端均不要与手套接触。
(1)在下一个棘突的上缘,离正中纵线1〜1.5 cm处,用1%」多卡因作皮
丘,并逐层浸润皮下、肌肉组织直至椎板骨膜,然后探寻椎间隙,了解穿刺针进针方向和皮肤至椎板的距离;
(2)用粗针在皮肤上戳孔,经此孔将17G穿刺针插入,直达椎板。
按原试探的方向进针到黄韧带(用2 ml带生理盐水的针筒测试有明显的黄韧带阻力感),继续缓慢进针可有阻力消失的突破感,提示已进入硬膜外间隙;
(3)取出针芯。用2 ml空针盛生理盐水并留小气泡测试,若阻力
已经消失,证实穿刺成功。
(4)将导管沿穿刺针置入硬膜外间隙,深度为4〜7cm若置管不顺需将导管退
出时,应与穿刺针一同退出,切不可单独退出导管,以防导管切断;
(5)严禁用空气注射法测试穿刺针是否进入硬膜外腔。
5.常用局麻药常用利多卡因、丁卡因、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
药液内加肾上腺素1:20万浓度。
(1)利多卡因一般用1.5〜2%浓度,起效时间5〜8分钟。作用维持时间约1〜1.5小时。
(2)丁卡因0.25% —0.3%浓度,起效时间10〜20分钟,维持时间1.5〜2小时;
(3)布比卡因一般用0.375~0.5%浓度,起效时间7〜10分钟,维持时间3.5小时;
(4)1%利多卡因与0.15〜0.2%丁卡因混合液,起效类似利多卡
因,维持时间1.5〜2小时。所有局麻药用于硬膜外阻滞时,其维持
时间较神经阻滞为短;
6.麻醉管理
(1)硬膜外腔注药前应先开放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