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蒙克绘画风格演变及其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蒙克绘画风格的演变及其特色
摘要:爱德华·蒙克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具有世界声誉的挪威艺术家,西方表现主义绘画艺术的先驱。蒙克幼年遭受的接踵而至的打击以及父辈身上双重遗传的对生命的焦虑感,成为他的作品中带有主观性和悲伤情调的主要原因。本文主要研究蒙克一生中不同时期绘画风格的演变以及他的绘画特色,文章共分为三部分,首先对蒙克早、中、晚三个时期绘画风格的演变进行细致的阐述,然后从构图造型、色彩节奏两个方面剖析了蒙克的绘画特色,以便对其艺术作品进行更全面深入的探究,最后对蒙克的绘画风格及特点进行总结。
关键词:爱德华·蒙克;绘画风格;演变;特色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5-0108-01
蒙克的绘画风格早期主要受自然派、印象派的影响,加上童年悲痛的遭遇,作品孤独绝望、凝重死寂,运用印象派线条与色彩强有力的表现画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以及活生生的人们的苦难,中期形成了自己的综合派原始画风以及最终行成的表现主义风格,作品焦躁不安、夸张粗狂,色彩成为一种象征,后期作品则是一种率真洒脱、稳重随性,追求本真自我的绘画风格。
一、蒙克早期的绘画风格——孤独绝望凝重死寂(19世纪80年代)
蒙克早期在当时哲学与美学思潮的影响下,努力发掘人类心灵
中的各种状况,着力表现死亡、疾病、忧郁、情爱等主题。人物形象取近景,表情僵硬,目光呆滞,给人一种震慑心魄的感觉,能强烈感受到人物内心对生命的渴望与对死亡的恐惧。表现手法写实,笔触细腻,体积感强,背景色彩沉重灰暗,凄凉而忧郁。
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作品主要有《病孩》、《在灵床旁》等一系列描写家庭成员的作品。《病孩》这一作品表达了母亲对于孩子的肺病不能治愈的无比悲伤与绝望,窗外照射进来的阳光投射在病中的女孩的脸上,金黄色的头发与惨白的脸形成强烈的对比,衬托出肺病的无药可救的事实与女孩强烈的求生欲望的内心挣扎,但善良并怜惜母亲的女孩为了不让母亲那么痛苦与悲伤,强忍着自己身心的折磨露出勉强的微笑,桌子上透明的玻璃瓶、床上白色的枕头都能表达出病孩对生命的强烈的渴望,但是又不得不面临命运的事实。在蒙克早期的绘画作品中来看,基本上确立一种孤独绝望、凝重死寂的般的画风,这也在当时构成了他的具有自己独特的个人风格。
二、蒙克中期的绘画风格——焦躁不安夸张粗狂(19世纪末20世纪初)
早在1889年,26岁的蒙克写道:“我们将不再画那些在室内读报的男人和织毛线的女人。我们应该画那些活着的人,他们呼吸、有感觉、遭受痛苦、并且相爱。”在蒙克的人物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扭曲、变形、夸张的脸,充斥着恐怖、焦虑和痛苦,画面形象的细节尽可能的被简化,情绪表情尽量夸张放大。作品中简化
的用笔,可以看到象征主义画家蒙德里安对他的绘画风格的演变产生的重要的影响,蒙德里安作品中简化的形象,甚至几乎是只有几根线的绘画风格似乎更适合蒙克来表现内心的真实感受。这一时期蒙克创造了大量的表达男女情爱的主题,如《吻》、《吸血鬼》等,表达了蒙克内心十分痛苦的浪漫情,在爱德华·蒙克所塑造的男人体,大都肌肉结实、骨骼强壮,女人体柔软,曲线感十足,大大不同于其他画家所描绘的人体形象。
三、蒙克晚期的绘画风格——率真洒脱稳重朴质(20世纪10—40年代)
蒙克的作品早在1910年开始画风就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无论是在表现题材、色彩线条以及形体造型上,都有明显的改变。其作品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轻松自然,画面光感十足,笔触更为洒脱遒劲有力,不拘一格,相对于中期,显得更加成熟老练,骨子里率真洒脱的性情表露的一览无余。这一时期蒙克绘画作品多表现女人体,人体色调、用笔、造型都深受弗洛伊德的影响,笔触更为洒脱,画中人物的神情及心理活动更趋于安详和静穆,这也可能是对蒙克乐于安心享受晚年,追求最自然舒适生活的间接反映。
这一时期蒙克画了大量的充满浓厚生活气息的作品,比如《红房子》、《花园里的苹果树》、《栗树花盛开的街道》等,这些轻松、自然的作品在蒙克一生的作品中是不多见的,而此时的他带给观众的恰恰是洋溢着生机与活力的大自然,预示着他希夷童年拥有快乐生活的向往。这些作品仿佛洗去了他精神世界里的忧郁与悲哀,带
给他的是一份安逸与从容的生活态度,这或许标志着蒙克绘画风格的又一次转变,亦或是他绘画生命的开始。
蒙克的作品以独特新奇的构图、夸张扭曲的造型;粗犷强烈的节奏、忧郁哀伤的色彩,形成了他独树一帜的艺术特色,下面我们就从这两个方面来具体分析他的特色。
(一)独特新奇的构图、夸张扭曲的造型
无论是人物肖像或是人体,蒙克作品中的主题人物都位于画面的前景处,他们几乎要从画面中走出来,让你强烈的感受到他们的痛苦与恐惧。有着视觉压迫感的人物形象拷问着观者的灵魂以及视觉,将其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极大的拉近了观者与画作的距离,有着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能近距离感受人物的内心真情实感。蒙克的人物肖像作品大都采用正面或侧面的视角,一张张忧伤恐慌的面孔揪着观者的心,眼睛里透露出忧郁的神情是那样的无助,让人心痛。在蒙克采用正面视角的作品中,人物神情都表现一种紧张不安、恐慌惊悚的情绪,类似某种身体语言,如《呐喊》,在用侧面视角表现人物神情的作品中,如《绝望》、《抑郁》、《焦虑》等,僵尸般的面孔完全是残酷的现实摧残后的面容再现。蒙克所刻画的人物神情紧张、目光呆滞,尤其是站立的人物身体紧绷着,时刻警惕着四周可能出现的危险,无处不充满着死亡与恐惧。蒙克对“造型”采取有的放矢的方法,哪些是他该主要描写的地方则夸张变形,因此他的大部分作品大都脸部变形扭曲,显现出紧张恐怖的气氛。
(二)粗犷强烈的节奏、忧郁哀伤的色彩
受剧作家易卜生和戏剧家史特林堡的影响,蒙克的艺术作品充满了浓厚的戏剧性节奏,蒙克的文学艺术也堪比易卜生、汉姆逊等优秀的文学作家,因为作品中也带有诗一般的韵味。《在死者旁边》这幅画则采用戏剧舞台上的情景,带着强烈悲伤的节奏,让观者深刻感受着死亡的悲凉与忧伤,而《焦躁》、《绝望》这一系列的作品节奏感更加强烈粗犷。19世纪中后期,作品主要以死亡、恐惧等为题材,经常用到的颜色主要以血红色、灰褐色、深蓝色以及黑色为主。画家在表现浮在天空的云朵则运用血红色,表达了画中人物躁动不安的情绪,在描绘头部和衣服上采用白色和黑色,加强画面的悲恸感。蒙克喜用灰色,画面上蒙上了一层沉重的悲凉色调,他的色彩充满了生命力与紧张感,在视觉冲击力上达到了顶峰。20世纪初,蒙克对大自然开始表现浓厚的兴趣,作品更富有色彩,减少了悲观的成分。
蒙克的这种主观主义和强烈的悲观意识的艺术,不仅描绘出最真挚的情感,也反映出人类最普遍的生活观念,正如荣格所言,他将人类最深重的情爱、死亡和焦虑等感情“结晶”为典型的象征符号和图像。
参考文献:
[1]北欧表现派先驱蒙克.河北教育出版社.
[2]现代油画技法奥秘.辽宁美术出版社,1999年.
[3]蒙克画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97年10月1日版.
[4]康定斯基著.余敏玲译.论艺术中的精神.重庆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