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第五章 学习与学习动机共78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五章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其激发
二、学习动机的功能与结构
1.学习动机(learning motivation)的概念:
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的心理特点,是在学习
需要基础上产生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
活动,并力图促使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
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2.学习动机的功能
1)激活功能:唤起和引发学生的学习行为。
3、相关资料
最早提出归因理论的是海德,他认为,人们具有理解 世界和控制环境这样两种需要,使这两种需要得到满足 的最根本手段就是了解人们的行为的原因,并预言人们 将如何行为。他认为,行为的原因或者在于环境,或者 在于个人。他人的影响、奖励、运气、工作难易程度等 都是环境原因。若是环境原因,个人对其行为结果可以 不负什么责任。人格、动机、情绪、态度、能力、努力 等都是个人原因。若是个人原因,对其行为结果应当负 责。
(教师、家长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 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②诱因是引发个体行为的外界原因。按内容 可分为:理智的诱因、情绪的诱因、社会的 诱因。按性质可分为积极的诱因和消极的诱 因。 学习诱因:指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定向行为, 并能满足其学习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学习需要与学习诱因是紧密联系的,相互作 用决定学习动机。
3、学习动机的间接性 直接性是指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与学习动机直接相关的, 是为获得高分、赞赏、奖励、避免受惩罚而努力学习 的动机。间接性学习动机是指学生的学习动机在于学 生对学习的社会意义的认识和自己长远目标的价值。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除了直接学习动机以外,还包括为 祖国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的繁荣承担的社会责 任。间接性学习动机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加强。 4、学习动机的社会性 5、学习动机的职业性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学习动机
教科院《教育心理学》(研)
4
2、动机的定义与作用
(1)定义:动机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 个体需要的内部状态,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 部动力。 (2)动机的作用: ①激发行为 ②行为定向 ③维持行为
教科院《教育心理学》(研)
16
二、 学习动机的理论
• • • • (一)强化理论; (二)成就动机理论; (三)归因理论; (四)自我效能感理论。
教科院《教育心理学》(研)
17
(一)强化理论
• 行为主义认为,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 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强化是引起动机的主 要因素 • 人的某种行为倾向取决于先前的学习行为与 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牢固联系 • 强化可以使人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某种反应重 复的可能性,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得到某 种报偿。
教科院《教育心理学》(研)
29
• 班杜拉不仅指出结果期待会对人的行为发生 重要的影响,而且强调效能期待(即自我效 能感)在调节人的行为上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 • 以往动机理论的研究停留在提供什么强化才 能促进行为上。但是,人在掌握了相应的知 识和技能,也知道了行为将会带来什么样的 结果之后,并不一定去从事某种活动或作出 某种行为,因为这要受自我效能感的调节。 • 能取得好成绩固然是每个学生的理想,但力 不从心之感却会使人对学习望而生畏。所以 ,在有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和目标时,自我 效能感就成为了行为的决定因素。
• 诱因具有诱发或激发个体产生目标指向行为 的作用,诱因的作用因人而异。
教科院《教育心理学》(研)
05第五章学习动机(教育心理学——模块二学习与学习心理)
第五章学习动机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一、学习动机的实质(一)学习动机的含义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
学习动机一旦形成,就会自始至终贯穿于某一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学习动机可以加强并促进学习活动,学习活动又可激发、增强甚至巩固学习动机。
(二)学习动机与学习积极性学习动机经常可通过外在的学习行为反映出来。
当然,同一种动机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行为与结果,而相同的行为与结果也可能源于不同的动机。
学习积极性是学习动机的一种直接的外在表现,是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认真、主动、顽强和投入的状态。
有无动机及动机强弱都可以通过学习的积极性水平反映出来,而不同水平的学习积极性又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由于学习动机这种内部动力机制可以通过外显的学习积极性表现出来,所以可根据学习积极性水平的高低来推测其学习动机。
学习积极性可从注意状态、情绪状态和意志状态这三方面体现出来,根据个体在三方面的情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判明学生是否存在动机问题。
二、学习的动力因素学习的动力因素虽然多种多样,比较常见的有三种,即推力、拉力和压力。
推力是发自个体内心的学习愿望和需求,它可以通过学生对学习的必要性的认识、对学习的求知欲、对未来的理想等产生。
如强烈的兴趣、爱好等。
拉力指外界因素对学习者的吸引力,使学生从事学习活动。
学位、社会地位等可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构成拉力。
压力指客观现实对学习者的要求,迫使其从事学习活动。
考试、家长与学校的要求、社会现实都可以成为压力。
三种因素都可以促使个体进行学习,因此都是学习的动力因素。
但指出的是,压力往往难以独立、持久地起作用,必须真正地转化为推力或拉力才能发挥其动力作用。
因此,促使主体从事学习活动的直接作用成分只有两个,这就是推力和拉力。
三、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作为主体学习愿望的推力,实质上是一种学习需要;作为对主体的学习活动具有吸引作用的拉力,实质上是一种学习期待。
教育心理学课件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
你为什么学习? 小时候你的老师和父母是怎样激励你学 习的?
案例:卡尔.刘易斯给十年级的学生上美 国历史课。在上课铃响之前同学们早已在座位 上了,大家都急切地等待上课。但是迟迟看不 到刘易斯先生的身影。上课铃响两分钟之后,
刘易斯装扮成乔治.华盛顿的模样走了进来。 他庄重地坐下,敲了一下木槌,然后说,“现
drive)、自我提高的内驱力(egoenhancement drive)以及附属内驱力
(affiliative drive)。”
认知内驱力 是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
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
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是个体因自己的 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 要。
不给。
结果,孩子们认为受到的待遇越来越不公正,认为“不给 钱了谁还给你叫”,再也不到老人所住的房子附近大声吵闹 了。
德西效应
[实验]心理学家德西让大学生在实验室里解有趣的智力难题。 第一阶段,所有的被试者都无奖励; 第二阶段,将被试者分为两组,实验组的被试完成一道难题可 得到1美元的报酬,而控制组的被试者跟第一阶段相同,无报 酬; 第三阶段,为休息时间,被试者可以在原地自由活动。实验者 在这一阶段是否继续解题作为喜爱这项活动程度的指标。实验 组(奖励组)被试在第二阶段确实十分努力,而在第三阶段继续 解题的人数很少,表明兴趣与努力的程度在减弱,而控制组 (无奖励组)被试有更多人花更多的休息时间在继续解题,表明 兴趣与努力的程度在增强。
二、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
推力,拉力,压力
你的学习动机是什么? 换句话说:你为什么刻苦努力地学习?
想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将来能找份好工作。 想让父母高兴。 想证明自己的能力与价值。 ……
教育心理学课件--学习动机
我要减 肥!!!
1、加菲是一只相当 快乐、知足的猫
怎么办呢?我 会不会胖死呢?
2、医生断定,如果 加菲还是每天好吃懒 做的话,会得肥胖病 死去的
3、加菲体 验到失调, 促使加菲想 要减少这种 不舒服的感 觉
5、也许加菲开 始不再好吃懒做
4、应该怎 么办呢??
6、加菲也可以改变自 己的认知:医生说的话 也不一定全对
8、成功的做到以上 三者中的任何一种 都能减轻失调,使 加菲又变回以前那 只快乐、知足的猫
7、或者加菲增加一种新
的认知:宁愿做饱死鬼
也不做饿死鬼
33
抽烟的例子
M很爱抽烟
医生说抽烟有 害健康,会诱
发癌症
M体验到认知 失调
M恢复认知平 衡
寻求解决方法: 三种策略
以戒烟为例,你很想戒掉你的烟瘾,但当你的 好朋友给你香烟的时候你又抽了一支烟,这时 候你戒烟的态度和你抽烟的行为产生了矛盾, 引起了认知失调。
奥苏泊尔分类: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 内驱力
二、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
(一)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的影响 (二)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一)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的影响
A
对学习行
为的启动
作用
B
对学习行
为的维持
作用
C
对学习过
程的监控
作用
(二)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取决于2个因素: 一是学习动机本身的强弱
主要观点:个体力求成功的努力程度取决于他们对奖 励的期望。
动机=估计成功的概率X成功的诱因价值
学生做某件事的动机,取决于他对自己成功机会的估 计以及他对成功价值的评估。对成功概率的估计和成 功价值的估计任一为零,动机都会为零。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 学习动机2013
犹太人只读书,
从不说自己聪明!
三、内部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创设问题情境
提供成功机会
训练积极归因
促进动机迁移 实现角色转换 订立学习合约
Ta
FOS--fear of success (M.S.Horner,1968)
女性:Ta = Ts - Taf - Tfos Ts: 追求成功的倾向 Taf:害怕失败的倾向 Tfos:害怕成功的倾向
(四)归因理论
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B.Weiner,1982)
内部的
三 维 度 四因素 稳定的 不可控的 能力 不稳的 可控的 努力
归因训练
说明
讨论
示范
强化矫正
三角几何共八角,
三角三角,
几何几何?
《三角》《几何》共八角,
《三角》三角,
《几何》几何?
独立研究合约
(学生)辛西娅 (教师)弗赖伯格
问题:如果非洲很热,而且没有足够的食物,人们如何 才能生存? 独立研究时间:每星期二。 研究项目持续时间:2——3周。 师生碰头时间:每星期二,如有必要,另再加。 活动:辛西娅要找到上述问题的答案,并以下列形式表 达她的研究结果: 1、天气——下雨量地图; 2、向全班同学发表这个问题的研究结果;…… 评价:如果做了上述工作,辛西娅得A。 可以得到的资源:地图册、图书馆有关书籍…… 签名:
固定频率间隔强化 (每做完20个题目奖 励看电视10分钟)
时间
不固定间隔 不固定时间间隔强化 (不定期抽查学生的作业)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五章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心理
什么是动机呢? 当人们口渴的时候,就会去寻找水,找水的行为背后就是动机。心理学 家一般把动机(Motivation)定义为由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 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在动力。动机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它是一种内部心理现 象,人们只能从观察表面行为的变化来推测背后的动机。动机作为行为过程中的一个中介变 量,在行为产生以前就已存在,并以隐蔽内在的方式支配着行为的方向性和强度。我们经常 看到的是动机所驱动的行为,如好朋友们经常在一起玩、学习,但友谊行为背后的交往动机 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
(一)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 根据动机的不同性质,可以将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1.生理性动机 生理性动机也称为驱力,是由个体的生理需要所驱动而产生的动机,具有先天性。 2.社会性动机 社会性动机是人类所特有的,它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是后天习得的。
(二)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 根据动机产生的源泉不同,可以将动机区分为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 1.内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由个体的内部需要所引起的动机。如学生认识到学习的意义,了解到学习对自 己毕生发展的重要性,就会对学习产生很大的兴趣并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时他们的学习动机就 转化成为内部动机了。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外在动机 外在动机是由活动的外部因素引起的,个体追逐的奖励来自动机活动的外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第五章
PART
05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与学习心理
(一)需要的含义及特点 需要(Need)是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出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 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需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例如,血液中血糖成分的下 降会产生饥饿求食的需要;而水分的缺乏则会产生口渴想喝水的需要;生命财产得不到保障 会产生安全的需要;孤独会产生交往的需要等等。一旦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 消除了,需要也就得到了满足。这时,有机体内部又会产生新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产生 新的需要。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学习中的动机因素课件
奖励机制
建立合理的奖励机制,激励学 生努力学习,提高学习动机。
榜样示范
通过优秀学生或教师的示范作 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
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动机的激发技巧
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创设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情感共鸣
通过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体会学习的意义和 价值,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力。
详细描述
强化理论主张通过给予奖励或惩罚来激励学习者,促使他们表现出期望的行为。 奖励和惩罚被视为一种驱动力,促使学习者为了获得奖励或避免惩罚而努力学 习。
自我决定理论
总结词
该理论强调个体内在的动机和兴趣对学习的影响,认为满足个体的内在需求可以 促进自我决定和自主性。
详细描述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人类天生具有探索、学习和发展的内在动机。当学习者感到自 主、胜任和关联时,他们的内在动机得到满足,从而更愿意投入学习。
培养积极心态
引导学生保持积极心态, 面对挫折和失败时能够调 整心态,重新振作。
培养自我调节能力
教会学生自我调节情绪、 压力和管理时间的方法, 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尊重与理解学生
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和 意见,理解学生的学习困 难和挑战。
鼓励与支持学生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 动、提问和表达观点,提 供支持和帮助。
学校环境
学校的氛围、教学质量 以及师生关系等也会影 响学生的学习动机。一 个积极向上的学校环境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
情。
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也会影响 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 ,社会对于教育的态度 、文化背景以及教育政 策等都会对学生的动机
产生影响。
最新[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五章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其激发ppt课件
个体的成就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 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力 求成功的动机,即人们追求成功和由成功 带来的积极情感的倾向性。避免失败的动 机,即人们避免失败和由失败带来的消极 情感的倾向性。
求成动机倾向:Ts=Ms× Ps × Is
避败动机倾向:Ti=Mi ×Pi ×Ii
说明: 成功的主观性概率与激励值之间是互补关 系,失败的主观性概率与激励值也是互补 关系。
两者密切相关。 学习需要是个体从事学习活动的最根本的动力,学
习需要在学习动机结构中占主导地位。学习需要是 产生学习期待的前提之一。 学习期待是指向学习目标的满足,促使学生努力达 到学习目标。
三、学习动机的种类
1、根据学习动机对行为作用的大小不一和 地位,可分为主导学习动机与非主导学习 动机。
4、根据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内容的关系, 分为近景学习动机与远景学习动机
学生为尽可能好运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内 容、教学大纲,去争取好成绩,称为近景 学习动机。而为争取未来的理想工作,优 厚的待遇,较高的社会地位,为祖国的强 盛而努力的学习动机则为远景的。
四、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1、学习动机的多元性 学习需要的多样性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多元性。
3、根据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的相互关系, 分为直接性学习动机与间接性学习动机。
直接性学习动机是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是 与学习动机直接相关的。涉及学习活动的 每一环节。但动机的稳定性差,易受环境 变化影响。
间接性学习动机是指学生的学习动力在于 学生对学习的社会意义的认识和自己长远 目标的价值。动机比较深刻,稳定而持久, 对于大学生的学习、成长成才具有决定意 义。
学习期待是另一个构成学习动机结构的基本要素。
大学生的学习期待是在大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大 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对自 己力图达到的学习目标的自我评估与判断,是个 体对自己能力、经验、客观条件、目标难度等各 方面加以权衡、考虑之后的综合预想水平。
教育心理学ppt第五章 学习中的动机因素
• 为了“获取新知识而读书” • 学习很有意思 • 只有学习才能实现我的作家梦
• 我不想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我笨,所 以我要好好学习
• 明天要考试了,今晚我要挑灯夜读 • 读书将来可以找份好工作 • 我想拿奖学金 • 我想让父母高兴
• 实验:心理学家挑选了一些喜欢绘画的孩子,将他们分 成两组:A组的孩子得到了一个许诺,“画得好,就给 予奖品”;而B组的孩子只是被告知“想看看你们画的 画”。两组的孩子都高兴地画了自己喜爱的画。A组的 孩子得到了奖品,B组的孩子只是得到了几句平常的赞 语。三个星期过后,心理学家发现,A组的孩子大多不 主动去绘画,兴趣明显降低,而B组的孩子则仍和以前 一样愉快地绘画。
力、想象力、学习方法等 • 非智力因素:态度、动机、兴趣、意志、目标……
• 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除了与智力因素有关,在很大 程度上还与非智力因素有关,学习动机就是一种非 智力因素。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 一、学习动机的概念及类型 • 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的个体活动,并指引该
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
• 对孩子本来就有兴趣(内部动机)做的事, 我们用不着用外部动机(奖赏)来强化; 而对孩子本来不感兴趣的事情,可以通过 外部动机的强化来促使其内部动机的形成。
• 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的划分也不是绝对 的。由于学习动机是推动人从事学习活动的内部 动力,因此任何外界的要求、外在的力量都必须 转化为个体内在的需要,才能成为学习的推动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外在学习动机的实质仍然是一 种学习的内部动力。故此,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强 调内部学习动机,但也不能忽视外部动机的作用。
学习动机与学习目的、学习效果的关系
• 1.学习动机与学习目的的关系 • 动机是原因,目的是结果。 • 具有同一学习目的的学生,其学习动机往往不同: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5第五章
第四节 格思里的接近性条件作用说
格思里和华生一样坚持研究行为 第一本著作:《行为方面的普通心理学》 经典拙作:《学习心理学》 理论简单,解释性差;其发展的疗法影响
较大
一、基本观点 1、学习律:刺激的某一组合,如果曾伴同过某一动
作,那么,当这种刺激组合再次出现时,这一动作往 往也随之发生。 2、学习是一次性完成的。 3、刺激:指组成刺激情境的大量刺激要素。 4、动作反应:指个别的肌肉动作。 5、学习就是在刺激要素与肌肉动作之间形成的联结。 6、伴随性,时间上的紧密联系
—联结加强或者消退 准备律:对刺激和行为联结的准备性;与需要有
关;例如:大Biblioteka 准备性3、动物的学习是盲目的,而人 的学习是有意识的。
晚年与早期的观点差异 开始重视人类学习的中介因素:
即人的观念、思想和判断 理由如右图所示 1、动物学习曲线不是直线下降 2、多次完成之后仍不免与失败 3、情景的相似性与问题解决的
桑代克兴趣十分广泛,哥伦比亚学派的主要代表; 动物心理实验的首创者; 教育心理学体系和联结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 设计了心理测验,为美国教育测验运动的领袖之
一。 一些史学家将他划归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派,但
也有不少人认为他更象行为主义学派的人物,可 他本人却认为他并不属于任何一个学派。
一、桑代克的经典实验
(干扰理论) S-R的联结中R被R’代替,R则消退或者遗忘 不认为消退是强化消失导致的
四、奖励与惩罚: 奖励和惩罚没有改变行为 而是改变了刺激情境 动物得到食物改变了饥饿的情景,故饥饿的情景和取
食形成了联结 动物改变追车的行为是因为惩罚改变了追车的情景 开车S,追车R 开车假惩罚S’,退缩R’ 所以惩罚的方式至关重要
关系
三、评价 贡献 1、创立了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 2、引入生物生理学概念,基于实验的客观性,发展
教育心理学 第五章
塞利格曼1967年的研究
习得性无助
(Learned Helplessness):
在受到多次挫折之后产生的对应付情境的
无能为力感。
用归因理论分析习得性无助现象。
学习动机
习得性无助
动物的习得性无助。(跳蚤变成了爬蚤) 学业习得性无助。
社交习得性无助。
成就状态 成 功
原因 能力 努力 任务难度 运气 能力 努力 任务难度 运气
例
子
小明擅长数学 小明复习得很充分 这次考试太容易了 这次考得好,太运气了 小明不擅长数学 小明我准备得不充分 这次考试太难了 这次我很不走运
失 败
2.归因原因的维度
控制点 内部 外部 稳定
稳定性 不稳定
可控性 不可控 可控
认知
情绪
行为
成就目标对学习行为影响
内隐智能观 目标导向 现有能力知觉 行为模式
实体理论 (智力是固定的)
成绩目标 (目标在于获得 能力的积极评价/ 避免消极评价)
高知觉
自主倾向 (寻求挑战,高坚持性) 自弃无助 (回避挑战,低坚持性) 自主倾向 寻求挑战、激励学习,高 坚持性
低知觉
增长理论 掌握目标 高知觉 (智力是可以训练的) (目标在于增长能力) 低知觉
失败是成功之母?
失败是失败之母
成功是成功之母
分析
1.花钱进重点中学,是否对孩子就
是有益的? 2.排分板好不好?
为了摆脱习得性失助感: 要改变失败结局不可控制、不可改变的认识(归因 方式)。 要使其相信他的努力是有效的。
三、自我决定理论
做自己愿意做或 自己决定做的事 受到外界压力去做 事时
高内在动机, 主动、热情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学习动机 PPT课件
第二,近期的。 第三,有一定的挑战性又可以完成的。 学生自选的目标对学习更具促进作用。
12
四、归因理论
归因:把他人或自己的行为或结果,通过知觉、 思维、推理等内部信息加工过程,确认造成该结 果的原因的认知活动。归因就是寻求结果的原因。
强化物的强化价值受到个体因素和情境因素决定 情景一:应得400,实得300 情景二:应得200,实得300 情景三:约会所得300 情景四:与考CET4时间冲突的报酬300 哪种情况下300元不是有效的强化物?
诱因的动机价值是由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不能 想当然地认为某一种诱因具有动机价值。
功的动机倾向(SP)与避免失败的动机倾向(FP)。 SP>FP:
成功——提升成就目标 失败——降低成就目标 SP<FP: 成功——重复同样行为 失败——加重失败焦虑 动机(M)=预期的成功概率(Ps)×成功的诱 因价值(Is) 启示:给学生程序的学习任务最好是中等难度
11
三、目标设置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戴西和赖恩 核心思想:动机和目标密切相联,动机一旦被激
[案例1]昂起头来真美
珍妮是个总爱低着头的小女孩,她一直觉得自己长得
不够漂亮,因此很不自信。有一天,她在饰物店发现了一
只绿色蝴蝶结,店主不断赞美她戴上蝴蝶结挺漂亮,珍妮
虽然将信将疑,但是挺高兴,不由昂起了头。因为急于让
大家看看她美丽的蝴蝶结,她飞快地跑出饰物店直奔学校
而去,出门时与人撞了一下都没在意。珍妮走进教室,迎
学生对自己学业成败结局原因的推断的过程叫学 业成败的归因。
归因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德(Heider) 在其对人际知觉的研究中首先提出的。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PPT课件
基本观点
力求成功、选择朝向成功/失败 的目标 个体趋近目标的行为最终受追 求成功的意向、避免失败的意 向综合作用
第50页/共77页
成就动机模型的心理机制
成就动机水平高的人往往是通过各种活动努力提高自尊心和获 得心理上的满足,成就动机水平低的人往往是通过各种活动防止自尊 心受伤害和产生烦恼。
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自我效能感高的 人在困难面前敢于面对困难,且斗志昂扬。
自我效能感不仅影响新行为的习得,而且影响 已习得行为的表现。
自我效能感还会影响活动时的情绪。自我效能 感高的人活动时信心十足,情绪饱满,而自我
第45页/共77页
在教育上的意义
影响学习成绩 影响努力程度 影响坚持性 影响积极的情绪 影响任务的选择 影响目标的确定
第20页/共77页
(三)动机与学习效果
1.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总体来说,学习动机越强,学习的积极性会越高,学习效果会越好。 具体来说,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比较复杂,遵循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第21页/共77页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动 机强度与工作效率/学习效果/解决问 题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 而是倒U形曲线。中等强度的动机最 有利于任务的诱因
1.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 2.需要与诱因的关系? 思考:需要与趋向、回避
第6页/共77页
动机与态度
1.态度与动机 2.态度的构成: 认知 情感 行为倾向
第7页/共77页
认知不协调理论
费斯汀格于1957年首次提出: 两种认识或者认识与行为不一致时产 生了心理上的紧张,出现内心冲突与 不安,产生心理困扰。
班杜拉将期望分为结果期望与效能期望。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第3版)章节题库(学习动机)【圣才出品】
第5章学习动机一、选择题1.在下列各种学习动机中属于内在动机的是()。
A.获得解答B.获得高分C.获得老师表扬D.获得好名次【答案】A【解析】内部动机是指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内部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内,不在活动之外。
它不需要外界的诱因、奖惩来使行动指向目标,因为行动本身就是一种动力。
获得解答是出于自身的兴趣所引起,而获得高分、老师表扬和好名次都是由外部原因引起的。
2.激发、维持和指引个体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称为()。
A.学习需要B.学习期待C.学习动机D.学习态度【答案】C【解析】学习动机是动机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
根据动机的概念,可以把学习动机定义为引起和维持个体进行学习活动,并使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以满足某种学习需要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行为的原因和内部动力。
3.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把学习动机分为()。
A.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B.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C.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D.高尚的动机和低级的动机【答案】D【解析】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分为高尚的与低级的动机。
高尚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他主义,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同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低级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己的、自我中心的,学习动机只来源于自己眼前的利益。
4.有人把学业失败的原因说成努力不够,这种归因属于()。
A.内部稳定性的归因B.外部而不稳定的归因C.外部而稳定性的归因D.内部而不稳定的归因【答案】D【解析】韦纳的归因理论认为,人们通常将自己行为结果的成败归为以下六种原因:能力强弱、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况和其他(除前五种因素外的外部影响因素,如别人的帮助、教师的教学水平、评分是否公正等)。
这六种因素又分别纳入原因来源、稳定性和可控性三个维度。
其中将能力高低归因于稳定的、内在的、不可控的,将努力程度归因于不稳定的、内在的、可控的。
5.与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学习动机属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学习的类型
(一)知识学习
所谓知识学习,就是新符号所代表的观念在学习者心理上获 得意义的过程。 知识的学习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 一是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即材料本身在学习者的心理上 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 ❖ 二是学习者具有认识结构的适当观念,这样学习材料和学生 的认知结构才有建立联系的可能性。 ❖ 三是学习者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学习者要积极主动地把符 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加以 联系。
❖ 本章要求:了解学习、学习动机的含义;掌握 学习的基本理论、学习动机的理论;掌握学习 动机的影响因素
❖ 本章重点:掌握学习及学习动机的相关理论; 掌握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 本章难点: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 教学时间:4学时
第一节 学习及其基本理论
一、学习的涵义
(一)广义的学习
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或心理倾向 相对持久的变化过程。这些变化不是因成熟、疾病或药物 引起的,而且也不一定表现出外显的行为。
人类学习的特点表现在:
▪ 人的学习是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是在社会生活和实践活 动中通过思维活动产生和实现的;
▪ 人的学习是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 人类的学习是以人类特有的语言为媒介来进行和完成的; ▪ 人的学习是自觉的、有目的、有计划的。
(三)、学生的学习
人类学习的典型形式是学生的学习,不仅具有学习的一切 本质特征,而且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 首先,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掌握间接经验。 其次,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 有组织的进行的,不同于日常生活中或其他方式的学习。 第三,学生的学习以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技能,形成世 界观和道德品质为主要任务。
❖ 如何促进学生的动作技能学习
(1)准确的言语指导和示范
用实际示范以及简明扼要的语言使学习者获得有关动 作要领、程序的具体提示。 (2)注意练习与反馈
①要让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与要求,发挥学生的主动 性。
②要让学生有一定的心理练习(指仅在头脑内反复思 考身体动作的进行过程) 。
③要依据动作技识学习的类型 奥苏伯尔将知识学习(有意义学习)划分为三种类型:表征学习、
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 表征学习,即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它们
代表什么。其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即学习单词代表什么。 表征学习的心理机制,是符号和它们所代表的事物或观念在学
习者认知结构中建立了相应的等值关系。 概念学习,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 命题学习。命题以句子的形式表达,可分为两类:非概括性命 题表示两个以上的特殊事物之间的关系。这类命题只陈述一个 具体事实; 概括性命题表示若干事物或性质之间的关系,是学习若干概念之 间的关系。
(三)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1、主观因素 (1)学习者的概括与分析能力。 (2)学习者的心理定势。 (3)认知策略与元认知。 (4)学习态度与方法。 2、客观因素 (1)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或相似性。 (2)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3)教师的指导。
❖ 教学如何促进学生的迁移?
1、科学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材的内容结构 3、有效设计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方法 5、灵活运用教学技巧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四、学习的基本理论
(一)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1.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 桑代克的实验
桑代克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他认为人类是由动物进 化来的,动物和人一样进行学习,只是复杂程度不同而已。因此他通过动物 实验来研究学习,其设计的最为成功的实验之一就是“谜笼”实验:将饿得 发慌的猫关进笼子,笼外放着食物,笼门用活动的门闩关着。刚被放进笼子 时,猫在笼子里躁动不安,在乱碰乱抓的过程中,偶然碰到那个活动的门闩, 门被打开了,猫吃到了食物。如此反复,猫从笼中出来吃到食物所需时间会 越来越少。实验表明,所有的猫的操作水平都是相对缓慢地、逐渐地和连续 不断地改进的。由此,桑代克得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猫的学习是经过 多次的试误,由刺激情境与正确反应之间形成的联结所构成的。
(二)动作技能学习
动作技能学习是个体有意识、有目的地利用身体动作来完成 一项任务的能力,是人的外显行为的学习。
费茨和波斯纳曾将动作技能学习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 早期阶段或认知阶段。此阶段主要任务是学习执行程序或执
行常规。 从传授者角度看,主要是讲解与示范;从学习者角 度看,主要是理解学习任务,形成目标表象和目标期望。 ❖ 中间阶段或联结形成阶段。该阶段重点是使适当的刺激与反 应形成联系而固定下来,整套动作联为整体,变成固定程序 式的反应系统。 ❖ 最后的或自动化阶段。在这一阶段,一长串的动作步骤程序 已联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已巩固下来,各个动作相互协 调似乎是自动流出来的,无需特殊地注意和纠正,技能逐步 由脑的低级中枢控制。
④根据动作技能形成的各阶段的特点,适当分配练习 的次数与时间。
⑤要充分利用练习中反馈的强化作用。
所谓反馈,就是学习者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
三、学习迁移
(一)什么是学习迁移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二)迁移的分类 1、从迁移的发生方向看,可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2、从迁移的影响效果方面看,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3、从迁移发生的领域看,又可分为特殊迁移和非特殊迁移 4、从迁移发生的层面来看,迁移可分为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 5、从迁移的范围来看,可将迁移分为近迁移与远迁移
桑代克迷笼
❖ 学习的本质是刺激—反应的联结
桑代克根据研究结果认为,所有的学习都不是突然发生的,而 是通过一系列细小的步骤按顺序逐渐达到的。“学习即形成联 结;教学则是安排各种情境,以便导致理想的联结并感到满 意。……人是伟大的学习者,主要是因为人可以形成非常多的 联结。……一个人的联结可以分为四个或多或少相对独立的部 分:理智方面的、性格方面的、技能方面的和气质方面的。” 换言之,“一个人的理智、性格和技能,是他对各种刺激情境 及其各种要素作出反应倾向的总和”。一个受过教育的成年人 可以拥有百万个刺激—反应的联结。教育的目的在于形成、保 持、消除、改变或引导各种联结。
学习有如下特征: ▪ 外部行为和内部心理结构的变化是学习的首要特征 ▪ 学习所引起的行为变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 由学习所引起的行为变化是以获得经验为依据的 ▪ 学习是指一种活动过程,而不是活动所取得的结果
(二)狭义的学习
狭义的学习是指人类的学习。即在社会实践中, 以语言为中介,经思维活动而自觉、积极、主动地 掌握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积累个体经验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