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蒸腾作用

合集下载

《蒸腾作用》PPT

《蒸腾作用》PPT

第四节 蒸腾作用
a c
太阳 b
有机物
B
A
C
D
(4)物质C表示水分,此过程表示叶片正进行__ _蒸_腾_作_用 (5)若c表示水分,则它在体内上升动力主要来自 _蒸_腾_作_用_
(6)所需要水和无机盐主要是由植物根尖_根_毛_区吸 收来的.
阴雨天移栽植物
森分以水蒸气形式散失到体外的生理过程。 二、蒸腾作用的意义: 1、促进根对水分和无机盐吸收与运输。 2、降低植物体的温度,避免灼伤。 3、促进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第四节 蒸腾作用
1.在小麦生长过程中,要多次进行灌溉,小麦吸收的水
第四节 蒸腾作用
4.下图为叶表皮上的一个气孔,下列有关它的说法,
错误的是( D )
A.①是保卫细胞,它们

成对存在


B.②是气孔,它正处于
张开状态
C.②若关闭,蒸腾作用就会减弱
D.②通常是夜间张开,白天闭合
5.南方地区气温高,天气炎热,绿色植物常具有较大
的叶片,且叶片的气孔较大,这有利于( B )
第五章
第四节 蒸腾作用
-.
第四节 蒸腾作用
资料分析:
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的一生中,大约要消耗200Kg以上的 水,大致情况如下:
生长期中总吸水量 作为组成成分的水 维持生理过程的水

204.228K g
1.872Kg
0.250Kg 202.106K
g
100% 0.92% 0.12% 98.96%
吸收的水中近99%的水哪去了?
上述过程被称为植物的蒸腾作用
第四节 蒸腾作用
概念:
在温暖,有阳光照射的条件下,植物体内的水分 以水蒸气形式散失到体外的生理过程。

3-蒸腾作用

3-蒸腾作用

二、水分沿导管上升的机制
高大的乔木可达100m以上,水分上升的动力是根压和蒸腾 拉力,而保持导管中的水柱的连续性通常用狄克逊(H.H. Dixon)的内聚力学说 (cohesion theory) 来解释:水分子的内聚 力大于张力,从而能保证水分在植物体内的向上运输。 植物叶片蒸腾失水后,便向导管吸水,而水本身又有重量, 会受到向下的重力影响,这样,一个上拉的力量和一个下拖 的力量共同作用于导管水柱上就会产生张力。 张力-垂直于两相邻部分接触面上的相互作用力。 导管水柱中的张力可达0.5-3.0MPa 但由于水分子内聚力远大于水柱张力,水分子的内聚力可 达几十MPa。同时,水分子与导管(或管胞)壁的纤维素分 子间还有强大的附着力,因而维持了输导组织中水柱的连续 性,使得水分不断上升。
一、作物的需水规律
(一)不同作物对水分的需要量不同 根据蒸腾系数估计水分的需要量: 生物产量×蒸腾系数 = 理论最低需水量 (生物产量:指作物一生中形成的全部有机物的总量) 例如某作物的生物产量为15000kg· hm-2,其蒸腾系数为500 ,则每hm2该作物的总需水量为7500000kg。 实际应用时,还应考虑土壤保水能力的大小、降雨量的多少 以及生态需水等。因此,实际需要的灌水量要比理论最低需 水量大得多。

(节水农业(economize water agriculture) 是指充分利 用水资源,采取水利和农业措施,提高水的利用率和生产 效率,并创造出有利于农业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的农业。)

要做到这些,深入了解作物需水规律,掌握合理灌溉的时 期、指标和方法,实行科学供水,推广农业节水新技术是 非常重要的。
蒸腾作用的指标
指标 定义 公式 一般植物为 蒸 腾 速 植 物 在 单 位 时 间 = 蒸腾失水量/ 白天为15-50、 率 ( 蒸 腾 内 、 单 位 叶 面 积 单 位 叶 面 积 * 夜晚1-20g· m-2· h-1 强度) 上 通 过 蒸 腾 作 用 时间 散失的水量 kg-1 蒸 腾 效 植物每蒸腾 1kg 水 = 形成干物质 1~8g· 率 时 所 形 成 的 干 物 g/蒸腾失水kg 质的g数。 蒸 腾 系 植 物 每 制 造 1g 干 = 蒸腾失水 g/ 125~1000 数 ( 需 水 物 质 所 消 耗 水 分 形成干物质g 草本>木本植物 量) 的g数 C3植物>C4植物

第四节蒸腾作用

第四节蒸腾作用

第四节蒸腾作用一、果蔬组织中的水分含量:大多果蔬的含水量在85%-90%,少数蔬菜含水量可高达90%以上,甚至98%。

状态:自由水(游离水)约70%,易发生蒸散;结合水(束缚水)少于30%,不易失去。

功能:维持正常的生理生化活动,维持组织的膨压(脆、嫩),保持食用品质和商品品质。

二、果蔬的蒸腾作用1.概念:指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表面,从体内散发到体外的现象。

2.蒸腾的途径1)自然通道—主要途径气孔:叶片表面自由开闭;皮孔:根、茎、果面持续张开,苹果、梨表面的皮孔又称果点。

2)表皮层角质层:高级脂肪酸;蜡质层:附着角质表面或埋于内部,脂肪酸或相应醇构成的酯或混合物;随着成熟角质和蜡质的成分和结构发生变化。

3.蒸腾的原理与参数由于贮藏产品与环境之间存在水汽压差,实质是扩散过程。

1)水汽压pws:一定温度下,空气中所容纳的最大水汽产生的水汽压。

pwi:产品内部自由空间的水汽压。

pwa:产品周围环境的水汽压。

新鲜果蔬其pwi可近似等于相同温度下空气的pws。

2)相对湿度(RH)一定温度下,环境相对湿度计算为:RH= (pwa/pws)×100%新鲜果蔬某一温度下其内部的相对湿度近视1;品温与环境一致时pwi=pws,蒸腾取决于pwa;若品温与环境不一致时,需要分别计算各自温度下的pwi和pwa。

例1.品温21℃的果实直接转入相同温度的室内,室内的相对湿度为50%,果实的水分变化:21℃下空气的饱和水汽压(pws)为2.487kPa,则果实内部的水汽压pwi=2.487kPa周围空气的实际水汽压:pwa= pws×RH=2.487×50%=1.244kPa,因此pwi-pwa=2.487-1.244kPa=1.243kPa ﹥0,故果实内水汽向环境蒸腾。

例2.品温30℃的果实转入21℃的室内,室内相对湿度为50%,果实的水分变化:30℃空气的饱和水汽压(pws)为4.246kPa,则果实内部的水汽压pwi= pws(30℃)=4.246kPa,周围空气的实际水汽压:pwa= pws(21℃)×RH=2.487×50%=1.244kPa,那么pwi-pwa=4.246-1.244kPa=3.002kPa﹥0,故果实内水汽向环境蒸腾。

第四节 植物的蒸腾作用

第四节 植物的蒸腾作用

植物经常处于吸水和失水的动态平衡之中。

植物一方面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另一方面又向大气中蒸发水分。

陆生植物在一生中耗水量很大。

据估算,一株玉米一生需耗水200kg以上。

其中只有极少数(约占1.5%~2%)水分是用于体内物质代谢,绝大多数都散失到体外。

其散失的方式,除了少量的水分以液体状态通过吐水的方式散失外,大部分水分则以气态,即以蒸腾作用的方式散失。

所谓蒸腾作用(transpiration) 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态散失到大气中去的过程。

与一般的蒸发不同,蒸腾作用是一个生理过程,受到植物体结构和气孔行为的调节。

一、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和方式(一)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陆生植物在进行光合和呼吸的过程中,以伸展在空中的枝叶与周围环境发生气体交换,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大量地丢失水分。

蒸腾作用消耗水分,这对陆生植物来说是不可避免的,它既会引起水分亏缺,破坏植物的水分平衡,甚至引起祸害,但同时,它又对植物的生命活动具有一定的意义。

1.蒸腾作用能产生的蒸腾拉力蒸腾拉力是植物被动吸水与转运水分的主要动力,这对高大的乔木尤为重要。

2.蒸腾作用促进木质部汁液中物质的运输土壤中的矿质盐类和根系合成的物质可随着水分的吸收和集流而被运输和分布到植物体各部分去。

3.蒸腾作用能降低植物体的温度这是因为水的气化热高,在蒸腾过程中可以散失掉大量的辐射热。

4.蒸腾作用的正常进行有利于CO2的同化这是因为叶片进行蒸腾作用时,气孔是开放的,开放的气孔便成为CO2进入叶片的通道。

(二)蒸腾作用的方式蒸腾作用有多种方式。

幼小的植物,暴露在地上部分的全部表面都能蒸腾。

植物长大后,茎枝表面形成木栓,未木栓化的部位有皮孔,可以进行皮孔蒸腾(lenticular transpiration)。

但皮孔蒸腾的量甚微,仅占全部蒸腾量的0.1%左右,植物的茎、花、果实等部位的蒸腾量也很有限,因此,植物蒸腾作用绝大部分是靠叶片进行的。

叶片的蒸腾作用方式有两种,一是通过角质层的蒸腾,称为角质蒸腾(cuticular transpiration);二是通过气孔的蒸腾,称为气孔蒸腾(stomatal transpiration)。

第五章第4节 蒸腾作用-七年级上册生物课件(北师大版)

第五章第4节 蒸腾作用-七年级上册生物课件(北师大版)
叶柄及幼嫩的茎的蒸腾作用 弱 , 光照越弱,蒸腾作用越 弱 ,
植物体内的水分主要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体外
【主题思考】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水分吸收、
运输和散失的途径:根尖成熟区→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中导管→叶
片气孔。请回答1~2题。
1.南瓜植株生长旺盛时,每天都要吸收大量的水,其中大部分水的去向
蒸腾作用的意义
4.下列各项叙述中,不属于蒸腾作用的意义的是( B ) A.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雨量 B.植物的叶承接着雨水,减缓雨水对地面的冲刷,可保持水土 C.蒸腾作用能够促进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向上的运输 D.蒸腾作用能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
6.在大气湿度高时,发育中的果实内常缺钙,因为此时( C ) A.大气湿度高,蒸腾作用弱,影响钙的吸收 B.大气湿度高,呼吸作用弱,影响钙的吸收 C.大气湿度高,蒸腾作用弱,影响钙的运输 D.大气湿度高,呼吸作用强,影响钙的运输
为什么平常看不到水分散发出来? 是以气体状态散发出来的。
蒸腾作用
植物体内的水分以 水蒸气 的形式散失到体外的生理过程叫做 蒸腾作用。 植物体的水分蒸腾主要是通过 叶片 的 气孔 来完成的,
叶柄和嫩茎也能进行一定的蒸腾作用。
注意:
植物的 叶片 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下 表皮的蒸腾作用比 上 表皮强
植物为什么落叶?
植物在深秋落叶,是植物减少蒸腾, 保持体内水分,度过寒冷和干旱季 节的一种适应性。
为什么说“大树底下好乘凉”?
大树下面的树荫,没有阳 光照射,气温较低;另外,大 树的蒸腾作用带走了周围空气 的热量和增加了周围大气的湿 度。
森林附近地区往往降雨较多,为什么?
森林可以增加大气湿度, 使天空云量增多,从而增加降 水量。

第4节蒸腾作用

第4节蒸腾作用
3、制定和实验计划 • a、材料器具:烧杯、镊子、70℃以上的热 水、大红花的叶等。 • b、方法步骤 • 将对比叶子分别浸在盛有70℃以上的热水 的烧杯中,看叶片表面会不会产生气泡, 如果有气泡,统计气泡的数目,根据不同 假设,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4、实施实验计划
植物名称和气泡位置
气泡数目
上表皮
第5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第4节 蒸腾作用
为什么说“大树底下好乘凉”?
为什么往往在阴天或傍晚移栽植物?
森林附近地区往往降雨较多,为什么?
植物为什么落叶?
• 植物为什么落叶
back
导航
Go
一、植物的蒸腾现象
1 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
甲 乙
①描述两个塑料袋 上出现的实验现象。
甲:试管中水位下降明显,袋 内壁水珠多。 乙:试管中水位下降不明显, 袋内壁水珠极少。
下表皮
次数
1 2 3 4
5 平均数
5、分析与结论
结论
1、阳地植物叶表皮的气孔小而密集,阴 地植物叶表皮的气孔少 2、不同环境中的同一植物,叶片气孔数 目不同,阳光充足比较多,阴湿处较少 3、植物体上部叶的气孔比下部叶的多。 有的植物叶的上下表皮都有气孔,但 下表皮一般较多。 总之,植物叶气孔的数目和分布与其 生活环境相适应。
②试解释发生上述 实验现象的原因。
答:水分以气体形式通过 叶片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 水蒸气在塑料袋壁上凝结 成水珠。
结论: 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一、植物的蒸腾现象
1 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 ③两个试管内的水 面上为什么要滴些 植物油?
答:能防止试管内水分蒸发
甲 乙
④为什么要将实验 装置放在温暖、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阳光的地方?

5-4 蒸腾作用七年级生物上册同步精品课件(北师大版)

5-4 蒸腾作用七年级生物上册同步精品课件(北师大版)

总结
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体外
蒸腾 作用
植物水分由下往上运输的动力
意义
1、促进植物对水的吸收和运输,同时帮助运输无机盐 2、可以降低叶面温度,防止叶肉细胞被灼伤。
练习
1、蒸腾作用时,水分是以什么状态散失的 A.液态 B.气态 C.固态 D.都不是
()
2、蒸腾作用发生的部位是
()
A.根、茎、叶
第4节、蒸腾作用
秋冬的早晨我 们看见的美丽的 云海,其实有部 分功劳是归植物 所有的,那么植 物是怎样参与的 呢?
蒸腾作用
植物的水分是怎样从根到达植物的顶端并释放到空气中的呢? 请写出水分运输的过程和途径的部位。
叶脉 叶片的气孔
茎的导管 根的导管
水能从下往 上运输的动 力就是蒸腾 作用
根毛细胞 吸收作用 根毛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土壤液的浓度
2、阳光下,一棵柳树所进行的生理活动有(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C.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D.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和蒸腾作用
3、晴朗的中午,踏入山林会感到空气特别清新和湿润,这主要是由于 ( ) A.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B.植物的分泌物有杀菌作用 C.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D.茂密的林木遮住了所有太阳光
B.叶、叶柄和细嫩的茎
C.所有器官
D.花、果实、种子
3、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用于
()
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4、春季植树时,移栽的树苗常被剪去大量的枝叶,这主要是为了降低植物
的( )
A.呼吸作用 Biblioteka .蒸腾作用 C.光合作用D.分解作用
作业

《蒸腾作用》PPT精品课件

《蒸腾作用》PPT精品课件
假设: a. 阳地植物比阴地植物气孔数目多或少。 b. 下表皮比上表皮气孔数目多或少。
材料器具: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清水,剪刀,镊子,解剖针,蚕豆叶,
玉簪叶。
方法步骤: a. 分别取蚕豆叶和玉簪叶的上下表皮,制作临时装片。 b. 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在相同放大倍数下,统计视野内气孔
数目,记录在表格中。 c. 分析数据,确定假设是否成立。
装置质量/g
80


75

70
时间/h
04
8
12
16
20
24
28
(1)曲线Ⅰ代表哪两组装置的质量变化,说明理由。 (2)曲线Ⅱ和曲线Ⅲ分别代表哪两组装置实验结果? (3)比较分析上述实验的结果,对叶片上、下表面气孔的相对数量 作出推断。
(4)假如将装置A放在暗室中,对实验结果会有什么影响?
(1)曲线Ⅰ代表C、D两组装置的质量变化。因为C枝条气孔 被凡士林封闭,D枝条去掉叶片,两者都无法进行蒸腾作用, 没有水分的散失,所以装置的质量几乎没有变化。 (2)曲线Ⅱ代表装置B的质量变化。B叶片的下表面涂上凡士 林,下表皮气孔被封闭,不能进行蒸腾作用,上表皮气孔未被 封闭,仍能进行蒸腾作用,散失部分水分。曲线Ⅲ代表装置A 质量变化。叶片未做处理,上、下表皮的气孔均未被封闭,蒸 腾作用旺盛,散失的水分较多。
(3)叶片下表皮气孔分布多,上表皮气孔分布少。 (4)如果放在暗室中,蒸腾作用弱,装置质量的减少量将会比在光 照下小。
防止水管内水分的蒸发。
2.为什么要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有阳光的地方?
在温暖、有阳光的地方,植物的蒸腾速率较快,容易观察到预期现象。
讨论
3.描述两个塑料袋上出现的实验现象。

植物生理蒸腾作用.pptx

植物生理蒸腾作用.pptx
主讲:
蒸腾作用
Plant physiology



植 物
第四节 蒸腾作用
植物吸收的水分
用于代谢
1%—5%
散失
95%—99%
散 1、以液体状态散失到体外(吐水现象) 失
方 式
2、以气体状态散逸到体外(蒸腾作用)
第四节 蒸腾作用
1、蒸腾作用概念、部位、方式
➢ 概念
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的表面,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称为蒸腾作用(transpiration)。
➢ 蒸腾部位
幼小:暴露在地面上的全部表面;
长大:叶片、茎枝。
➢ 蒸腾方式
茎 枝——皮孔蒸腾(仅占0.1%)
第四节 蒸腾作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四节 蒸腾作用
1、蒸腾作用概念、部位、方式
➢ 概念
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的表面,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称为蒸腾作用(transpiration)。
➢ 蒸腾部位
幼小:暴露在地面上的全部表面;
光合停止 CO2增加
PH升高(6.1~7.3)
淀粉磷酸化酶
[OH-]
淀粉
葡萄糖
水势降低
PH降低(2.9~6.1)
淀粉磷酸化酶
[H+]
葡萄糖
淀粉
水势升高
吸水
失水
气孔开放
气孔关闭
第四节 蒸腾作用
影响蒸腾作用的条件
外界条件
光照 空气相对湿度 温度 风 昼夜变化
内部因素
气孔频度 气孔大小 气孔开度 气孔下腔容积 叶片内部面积
保卫细胞小/含叶绿体/胞壁纤维呈辐射状分布/内壁厚/外壁薄
第四节 蒸腾作用

《蒸腾作用》课件

《蒸腾作用》课件
第4节 蒸腾作用
CONTENTS
新课导入
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的一生中,大约要消耗200Kg 以上的水,大致情况如下:
生长期中总吸水量
作为组成成分的水 维持生理过程的水 204228g 1872g 250g 100% 0.92% 0.12% 98.96%
202106g
吸收的水中近99%的水哪去了?
过 程
意 义
随堂反馈
1.炎热的夏天,在树林里会感到比较舒适。对此,
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D)
A.树木进行光合作用,更新空气
B.树木能净化空气
C.树木的蒸腾作用能够降低环境温度
D.树木的呼吸作用较弱,产生的二氧化碳少
2.蒸腾作用发生的部位是( B )
A.根、茎、叶 B.叶、叶柄和幼嫩的茎
C.所有器官
学习目标
1.观察绿色植物的呼吸现象,探究植物蒸腾作 用的发生部位。 2.探究植物气孔数目和分布的实验。 3.阐述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
1
植物的蒸腾作用
演示实验:植物的蒸腾失水
光照数小时后:
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有小水珠出现
无明显变化
讨论
1、两个试管内的水面上为什么要滴些植物油? 防止试管内水分的蒸发。 2、为什么要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有阳光的地方? 在温暖、阳光照射下植物的蒸腾速率较快,容易 观察到预期现象。 3、描述两个塑料袋上出现的实验现象。 有叶片的塑料袋壁上出现水珠,没有叶片的 塑料袋壁上没有水珠。 4、试解释发生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 水分以气体形式通过叶片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 水蒸气在塑料袋壁上凝结成水珠。
思考讨论 炎热的夏天,一只手是干燥的,另一只手沾满 了水,哪一只手感到凉爽?为什么?
沾满水的手感到凉爽。这是因为水分蒸发会带

蒸腾作用

蒸腾作用

水分临界期(critical period of water)
是指植物在生命周期中,对水分缺
乏最敏感、最易受害的时期。各种 植物需水临界期不同,大多数出现 在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过渡阶 段。
灌 浆 期 苗期 抽 穗 扬 花 期 的 水 稻
小麦一生中有两个水分临界期,第
一个水分临界期是孕穗期,这期间 小穗分化,代谢旺盛,性器官的细 胞质粘性与弹性均下降,细胞液浓 度很低,抗旱能力最弱,如缺水, 则小穗发育不良,特别是雄性生殖 器官发育受阻或畸形发展。
C4玉米
C3 水稻
(二) 同一植物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 需要量不同

例如植物在幼苗期由于蒸腾面积较小,水分 消耗量不大;随着植物的生长,蒸腾面积扩 大,气温也逐渐升高,需水量迅速增加;当 叶面积最大时,需水量也达到高峰,耗水量 也最多;进入生长生期后,叶片逐渐衰老、 脱落,水分消耗量又逐渐减少,根茎叶开始 枯萎死亡,需水量达到最少。
第四节 植物的蒸腾作用
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活植物体 表面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 蒸腾作用 受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控制 蒸腾作用和水分蒸发是两个 不同的概念。
植物吸收的水分,只有1%用于有机物的制造和植物体的 组成,而99%水分用于蒸腾作用。
如:陆生植物在耗水量很大。一 株玉米一生需耗水200kg以上。其 中只有极少数(约 1.5% ~ 2% ) 用于体内物质代谢,绝大多数都 散失到体外。水分散失的方式, 除了少量以液态通过吐水的方式 外,大多以气态,即以蒸腾作用 的方式散失。
(3)光照

光照强时蒸腾作用加快
(4)风
微风:促进气孔开放 强风:气孔关闭
(5)土壤条件

影响根系吸水的各种土壤条件,都间接影响 蒸腾作用

第四节 蒸腾作用

第四节 蒸腾作用

第四节蒸腾作用教学理念以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生活实例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基本理念为依托,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贯彻落实三维目标。

在教学中,让学生亲历从观察现象上升到理论水平的探究活动,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感悟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教材分析蒸腾作用是绿色植物的一项重要的生理活动,它对维持植物体内水分的含量以及高温季节降低植物为体的温度等生理活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题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演示和探究实验活动,引导学生探讨植物的蒸腾失水以及与其蒸腾作用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的特点,使学生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及意义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

(2)解释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

(3)举例说出气孔数目和分布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

(4)说明蒸腾作用对植物的意义。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蒸腾失水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2)通过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结合实验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

(2)通过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树立学生对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2)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实验。

学生分析: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是本节教材的重点,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平常不甚了解的,因此,这节课必须进行演示实验,使学生确信植物体内有蒸腾现象以后,才能进一步讲清蒸腾作用是怎样进行的等问题,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并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研究的深厚兴趣。

联系学生前面学习的吸收作用,激发学生对植物体是怎样失水、水分和植物体气孔的数目和分布的兴趣。

2、向学生提供一定的背景知识,思考气孔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进而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假设,通过设计并执行实验计划,收集和解读实验数据来检验假设。

教学策略:教法:师生共同探究为主,辅以演示、讲授和讨论。

第四节蒸腾作用课件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四节蒸腾作用课件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蒸腾作用主要通过叶片的气孔来完成,叶柄和嫩茎也能进行一定的
蒸腾作用
2.蒸腾作用的过程:
土壤中 的水分
根毛
根茎叶 导管
叶肉 细胞
气孔
大气
3.蒸腾作用的意义:1.促进植物对水的吸收和运输。
2.促进植物对无机盐的运输。
3.蒸腾作用能够降低液面温度,避免灼伤。
植物体内水往高处流的动力来源
蒸腾作用
运输作用
吸收作用
第五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5.4蒸腾作用
学习目标
1.描述植 物的蒸腾 现象,说 出蒸腾作 2用.解的释植概物念
体内水分散
失的主要原 因
3.说明蒸 腾作用的 过程和意 义
4.举例说 明蒸腾作 用原理在 生产、生 活上的应

情景导入:
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的一生中,大约要消耗200kg以 上的水,大致情况如下:
2. 为什么最好在阴天或傍晚移栽植物?菜苗和花草移 栽后为什么要遮阳?
移栽植物时,会损伤一部分根,将影响移栽植物对 水分的吸收。阴天或傍晚移栽植物、移栽遮阳都是为了 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防止水分过多散失而造成植物萎 蔫,有利于植物的存活。
课堂小结
1.蒸腾作用的定义:
植物体内的水分以 水蒸气 的形式散失到体外的生理过程。
为什么经过暴晒的物体温度会显著升 高而植物体温升高幅度较小?
在蒸腾作用中,1g水化为水蒸气时,在 20℃下能够吸收2450J的能量。
学以致用
1. 为什么说”大树底下好乘凉“?
①大树可以遮挡阳光,在树荫下可以避免阳光的照射 ②大树进行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带走了大量的热量,使大树周围 的气温降低。
学以致用
三、蒸腾作用的过程 植物蒸腾散失的水分从哪里来?

植物生理学:第四节 蒸腾作用

植物生理学:第四节  蒸腾作用

向日葵茎部排列的管胞
• 注:螺旋型加厚的壁 • 右部的管胞未完全伸长
• 直径10-50um; 长1-3cm
导管
• 为独立的细胞
• 大小差异显著,通 常大于管胞。例:
枫树,直径40-60um 长4-30cm 橡树,直径300- 500um 长最高至10m
• 导管比管胞更为进 化
• 导管的发育过程
植物体内水分运输途径(总结)
6 化学物质
• 抑制开放物质 (抗蒸腾剂):
脱落酸
• 促进开放物质: 乙酰水杨酸
细胞分裂素
黄腐酸
阿特拉津(水光解抑制剂)
四、 蒸腾作用的指标
• 蒸腾速率(强度):
一定时间内单位叶面积散失的水量(g/dm2·h)
• 蒸腾比例:
植物每消耗1Kg水所形成干物质的g数
• 蒸腾系数:
植物生产1g干物质所消耗水的(千)克数 (1/蒸腾比例)
RH=26%
(C) Leaf exposed to full sun
T=30℃
T=30℃
e=4.24kPa
e=0.61kPa
RH=100%
RH=26%
e -e leaf air
0.62kPa 1.73kPa 3.63kPa
4 湿度
• 20℃时不同的相对湿度(RH) 对大气水势的影响
RH(%) 100
第四节 蒸腾作用
Transpiration
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 物体表面从体内扩散 到大气中的过程(不 同于自由水面的蒸发)
一、蒸腾的部位和生理意义
植物需要解决的一 对矛盾:
截获光能&水分亏缺
解决矛盾的方式
• 覆盖角质层: 一层蜡样的不透 水的膜,其中间 杂有亲水的果胶 质,并有孔隙, 可使水分子透过

b 3.5.4蒸腾作用

b 3.5.4蒸腾作用

动动脑
答:大树下面的树 荫,没有阳光的照 射,气温较低,另 外,大树的蒸腾作 用和光合作用分别 增加了周围大气的 湿度和氧,使空气 凉爽和清新,所以 说“大树底下好乘 凉”。
为什么说“大树底下好乘凉”?
答:阴天、傍晚 移栽植物,以及 移栽后的植物要 遮荫,都是为了 降低蒸腾作用, 提高植物移栽的 成活率。
第 5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第4节 蒸腾作用
为什么说“大树底下好乘凉”?
为什么往往在阴天 或傍晚移栽植物?
曾有人做过一个统计:一株玉米 一生中要利用400斤的水,其中有 95%-99%的水要用于蒸腾作用,只 有1%-5%用于各种生命活动. 396左右斤的水散失到空气 4左右斤的水被利用 这是不是一种浪费呢?
2.气孔的张开和关闭受什么控制?
保卫细胞。
气孔关闭
气孔张开
保卫细胞与其他细胞不同:它们的细胞壁厚薄 不均匀,靠气孔腔的外壁厚,不易伸展;背气孔 腔的内壁薄,较易伸展。细胞吸水膨胀时,内壁 伸展拉长,牵动外壁向内凹陷,使气孔张开;当 细胞失水收缩时,内外壁都拉直,使气孔闭合。
保卫细 胞
吸 水 气孔开放 失 气孔关闭 水
4 试解释发生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 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 水蒸气在塑料袋上凝结成水珠。
一、蒸腾作用的概念:
在温暖、阳光照射的条件下,植物体内的 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体外,这种生 理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蒸腾水分主要在叶片进行,叶柄和幼嫩的茎也 能少量进行。
问题:蒸腾作用的强弱与叶片的面积有关系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 布(略)
----植物主要以气孔蒸 腾散失水分。

第四节 蒸腾作用

第四节 蒸腾作用

(1)曲线I代表出C、D两组装置的重量变化。 二者都没有水分的散失。
(2)曲线Ⅱ代表的是B装置的实验结果上 表皮气孔散失部分水分;曲线Ⅲ代表的是 A装置的实验结果,蒸腾作用旺盛。 (3)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叶片下表皮的气 孔相对数量多于叶片上表皮的气孔相对数量。
(4)假如将装置A放在暗室中,装置重 量的减少将会少得多。
实验开始时,先将各个装置的重量调整至80g,其后每隔4h记 录各个装置的重量变化。实验结果用下面曲线图表示:
(1)曲线I代表哪两组装置的重量变化,说明理由。 (2)曲线Ⅱ和曲线Ⅲ分别代表哪两组装置实验结果? (3)比较分析上述实验结果,对叶片上下表面气孔的相对数量 作出推断。 (4)假如将装置A放在暗室中,对实验结果会有什么影响?
达标测试:
1、蒸腾作用的器官是( D)
A.叶肉 B.根 C.茎 D.叶
2、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受( A)12..光 环照 境强 温度 度
A.保卫细胞 B.叶肉3细.胞空气湿度 C.生殖细胞 D.表皮4.空气流动状况
3、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有那些?
4、蒸腾作用的意义是什么?
1、促进根吸收水分;2、促进水和无机盐的运输;3、降 低体温,避免灼伤;4、增加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减 轻干旱,调节气候
蒸腾作用的实际应用
植物移栽时,要防止植物因缺水枯死, 降低成活率,我们在植物移栽时,你认 为如何进行可提高成活率?
1、带土移栽 2、剪去部分枝叶 3、遮阳,尽量在傍晚移栽
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 1、大气湿度
空气湿度大时,蒸腾作用减弱 空气湿度小时,蒸腾作用增强
2、温度
温度升高时,蒸腾作用增强 温度降低时,蒸腾作用减弱
盆中两根大小相似的枝条上,袋口扎紧(注意不要连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蒸腾方式: 皮孔蒸腾(0.1℅)、角质蒸腾和气孔蒸腾
叶片的蒸腾方式
气孔的结构与调节
气孔是由两个半月形保卫细胞组成的,保卫 细胞的内外细胞壁厚度不同,靠近气孔一侧的 壁较厚,靠近表皮细胞一侧的壁较薄。当叶内 水分多时,保卫细胞吸水膨胀,较薄的外壁比 内壁扩张的多,气孔便张开,叶内的水分便散 发出来。当保卫细胞失水缩小时,细胞壁恢复 原状,气孔关闭。
气孔水
水分散失
气孔关闭
水分不散失
结论: 植物就是通过保卫细胞控制 气孔的开闭来调节蒸腾作用的。
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
1.大气湿度
空气湿度大时,蒸腾作用减弱 空气湿度小时,蒸腾作用增强 2.温度 温度升高时,蒸腾作用增强 温度降低时,蒸腾作用减弱 当温度过高时,气孔暂时关闭,减少蒸腾失水
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
1.是植物体从土壤中吸水和向上运输水分的动力 2.促进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与分配 3.降低叶面温度,减少呼吸消耗,防止光和系统 被破坏 4.有利于气体交换,促进光和作用
蒸腾作用的概念 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小 结
蒸腾作用的方式 蒸腾作用的意义 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
甲:试管中水位下降明显, 袋内 壁水珠多。 乙:试管中水位下降不明显 , 袋内壁水珠极少。
结论: 叶是蒸腾作用的
主要器官。
蒸腾作用的概 念
1.概念: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气孔中散失到体外的过程 ; 1℅ 2.植物吸收的水分: 用于组成植物体,99℅用于蒸腾作用
蒸腾作用是一个生理过程, 3.蒸腾和蒸发: 受植物体结构和气孔的行为调节 4.蒸腾作用的器官: 叶片和植物体的地上部分
3.光照 光照强时,蒸腾作用加快 4.风 风可以加快蒸腾作用,但风力过大, 会引起气孔关闭,蒸腾作用反而减弱
5.土壤条件
间接影响蒸腾作用
你知道吗? 刚移栽的植物为什么会出现萎蔫现象?
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多于根吸收来的水分, 造成体内处于失水状态. 1.剪去多余的枝叶. 2.在阴天,傍晚时移栽. 如何防止? 3.移栽后及时浇水。 4.移栽时,保护根部结构 树木为什么到了冬天会落叶 ? 在北方,天寒地冻,根吸收水分很难,而树叶的蒸腾作用却 照常进行.树木为了保护自己而采取的一种措施. 脱落叶子,保持体内的水分平衡. 为什么陆生植物叶片下表皮气孔分布多? 上表皮受光照时间长 如果气孔多的话 水分散发的也会快 所以下表皮的气孔才比上表皮的多 。
第二节
蒸腾作用

在炎热的夏日,人们总喜欢到旅游景点 避暑,而不去其它地方。为什么呢? • 在晚上,许多老人喜欢在树下乘凉,为 什么呢?

这是因为在旅游景点,自然保护较好,树木较多, 树木会进行蒸腾作用,提高周边的湿度,从而使温度下 降,起到避暑的效果。 • 晚上,在树下乘凉也是这样的道理。
用两个干燥透明并且不漏气的塑料袋,分别套在花 盆中两根大小相似的枝条上,袋口扎紧(注意不要连花 盆一起套进去,只能套住茎和叶,最好在套前浇一次 水),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的地方。 甲 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