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方法论例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中的方法论例子
方法论这个词,更多的时候会常见于工作当中,尤其是以脑力劳动的职场居多。从业于IT或者互联网行业中的职场人士,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问题的发现"与"问题的解决"。而发现和解决本身需要追求效率,进而方法论的研究就从来没有停止过。方法论,简单说就是做事情或者解决问题的策略,而这个策略如果说大白话就会很容易理解(1、定义问题;2、解决问题;有时候可能还会有3、持续改善)。在生活中,平常人每天都会遇到、发现以及解决各种问题,一般也会不知不觉的用到方法论这个套路,但往往我们只是凭经验把事情做了,却会很少会留意或者总结这些问题之间是否有相似性,对应我们的解决方法是否一致,方法的不同是否导致结果的差异。假如,普通人也可以有意识地训练自己掌握这种策略或套路,或许当我们面对比较复杂的生活问题时,会少一些纠结,多一些把握。
就拿我自己的例子来说吧。
本来应该在晚上12点左右就完成一篇短文的练习任务,然后尽可能早点休息。结果接连出现的两件事情,导致原有计划大大延后。一是屋里进了只蜜蜂,第二件事是笔记本电脑突然连不上无线网络。因为这两件事情都是突发的,对于突发事件,我们一般的处理通常也是响应式的。只不过这两件事的类别不一样,难度也有差异,所以如果是一般人也同时遇到的情况下,会该如何解决呢?
按理说我住的楼层比较高,夏天的蚊虫是不应该跑到这么高的地
方,可是偏巧我习惯坐在窗边看书刷手机,旁边开着的阅读灯,就成了蚊虫不远万里而投奔的目标。这里偶尔也包括苍蝇、瓢虫、甲虫。但蜜蜂的光临,今天也是头一次。因自己小时候,有被马蜂和蜜蜂蛰过的经历,所以我对这种小小带刺的生物很敬畏。知道如果不能尽快解决,有可能既不安全又有可能耽误正常睡眠。当时我先把它困在了灯罩里,用手边一块湿茶布。我这阅读灯是节能型,所以发热量不够烧死它。老话虽有说“蜂虿入怀,解而驱之,可这大半夜的,占着我一个阅读灯,导致我完成写作任务会受到影响,所以权衡厉害(定义问题)后,我决定还是要干掉它(解决问题),最后用电蚊香近距离熏的方式将之消灭。假如我住的楼层较低或者死掉的确定是只马蜂,大概还要看看是不是窗户附近有马蜂新筑了巢穴(几年前,在老房子的窗外,曾经是请了消防队员,才请走了一个大蜂巢)。
就在我解决掉蜜蜂的问题,开始准备使用电脑码字的时候,发现电脑竟然不能联网,甚至在网络设置菜单中,竟找不到wlan的选项。我的电脑软件的维护水平是非常初级的,而这个时候已经凌晨一点多,选择睡觉还是解决问题?选择了睡觉,写作任务就无法达成。但是否能解决问题,我也没有把握。因此我先用手机上网查了查是否有类似问题的情况以及解决难度(定义问题),再判断自己也有解决能力后,着手开始(解决问题)。虽然从排查到解决,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但最后的结果还是圆满的。电脑的无线连接恢复了。此时已经是凌晨三点半!(所以有了这个话题和文章)
定义问题!解决问题。
按照这样的模式,大致生活中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用这么个套路来对应与解决。当然有些时候,有些问题会比较复杂(表面上看是一个问题,其实是多个问题掺杂在一起的),在这种情况下,办法其实还是一样的,只不过需要多一个步骤,即需要明确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其实就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过于简单?其实就是这么简单,只要问题来的不那么急迫、不那么毁灭性,一般情况下只要不断地尝试、持续地坚持,我们都可以成为解决生活问题的一把好手,而不是束手无策或者搞得一团乱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