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第二次作业参考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作业册参考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作业1 (第1—4章)一、填空题1.一般来讲,课程是按照一定的社会需要,根据某种文化和社会取向,为培养下一代所制定的一套有目的、可执行的计划,它应当规定培养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应当有一套具体实施的策略,也应当具备恰当的评价方法。
2.教学设计可以看作是文件课程向教学活动的转化,将规定的目标与内容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并且根据具体学校、学生和环境的变化进行创造和调整。
3.在现代的学习观中,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的影响越来越大,更加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并提倡学习者了解学习过程的心理机制,自主控制学习行为。
4.不论是正式的课程还是非正式的课程,都起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为了使儿童能够胜任成人后的生活,掌握生存技能、社会习俗、伦理道德,因此要进行特定的教育训练。
5.赫钦斯特认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引出人性的共同要素,为培养这种“永恒”的人性服务。
6.课程设计的含义是指按一定的教育观念和价值取向,对学校课程的整体结构以及一门课程的各构成要素进行的规划与安排。
7.在泰勒的设计模式中,课程目标的来源有三个方面:学习者、学校以外的现代生活和学科内容。
8.目前典型的课程设计模式有目标模式、过程模式、集体审议模式、自然设计模式。
9.我国学者借鉴外国经验,一般把课程与教学目标分成行为取向、生成性取向、表现性(表意)取向的三种。
10.布卢姆长期从事教学目标研究,他把教学目标分成三个方面,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
11.生成性目标可以说是在教育情境中、在解决的过程中产生,是学生和教师由内在的价值观引导的关于经验生长的方向感。
12.生态整合取向试图把课程的三大来源,即学科内容、学习者的需要及社会的需要兼收并蓄。
13.斯坦豪斯认为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教育的发展,而且发展的最好的手段不是通过明晰的目的,而是通过批评实践。
二、单项选择题ADADB BBBDA1.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认识课程与教学问题,但对教学问题的研究越来越离不开课程问题的分析,而课程问题的研究,也更注重( A ),以及实施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表现。
课程与教学论第二次作业参考答案
作业2一、填空题1.课程内容的研究主要解决如何选择和组织某一门课程的内容,即决定“应该教什么”和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这些需要教的内容。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遵循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原则。
课程内容的纵向组织,或称序列组织,就是按照某些准则以“先后顺序”排列课程内容。
2.美国学者古德莱德把课程分为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经验的课程”五个层次。
3.根据各学科知识综合程度的不同,可以把综合课程划分为“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三种形态。
4.必修课程的本质特点就是“强制性”,它是社会权威在课程中的体现。
选修课程一般分为“必选课程”与“任选课程”两类。
5.课程结构是指“课程各部分的组织和配合”,即探讨课程各组成部分如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问题。
中小学课程结构的安排,基本上是由“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与社会实践活动四个部分组成。
6.课程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研究“一个预期的课程在实际中”是如何运用的。
7.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可以分为三大类:“改革本身的因素、学校内部的因素、学校外部的因素”。
8.课程学者霍尔(Hall)和霍德(Hord)提出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课程的关注程度分为七个层次:低度关注、了解信息、个人层面的、“管理层面的”、结果、合作、再关注。
“从上至下的策略从下至上的策略从中间向上的”的策略。
10.课程管理是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内的整体上对课程的编制、实施、评价等工作的组织与控制。
11.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哲学”,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用“选择、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并在校内实施以及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
12.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为教师在精神领域、知识领域、技能领域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可能。
13.影响校本课程参与者的因素包括教师、“理论专家、学校领导者及管理者和学生及家长”。
二、单项选择题1.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受以下哪一种因素的制约? ( C )。
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二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二答案我们知道,长方形是一个很常见的图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如何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请看下面这张长方形纸板,它的长是6厘米,宽是3厘米,我们要如何计算它的面积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二)、探究长方形面积公式让学生分组,每组拿到一张长方形纸板和一些小正方形,让他们尝试用小正方形铺满整个长方形,然后记录下所用的小正方形数量。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发现长方形的面积可以用长和宽的乘积来表示,即面积=长×宽。
三)、巩固面积计算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的面积计算方法,例如让他们计算一些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或者在课外让他们观察周围环境中的长方形并计算其面积。
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探索更多有趣的面积计算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们对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面积计算能力,让他们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
的计算方法。
这种合作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让学生学会了与人分工合作,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这也是新课程标准所强调的“合作研究”教学模式的体现。
3、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本节课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导,让学生在计算长方形面积、购买玻璃板、推测打碎玻璃原来的面积等实际问题中巩固新知,提高了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这种教学方式也符合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4、探究意识的培养本节课通过提出正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这也符合新课程标准所强调的“探究研究”教学模式。
讨论要点一:本节课教学目标为课程内容和方法的选择提供了依据,采用了“自主探究式”、“合作研究”、“问题解决”和“探究研究”等新的教学模式。
奥鹏2020年6月福师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二_
1.()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A.教育研究B.教学实践C.教学引导D.教学反思【参考答案】:D2.课程实施中最具有核心意义的变革是()。
A.课程内容调整B.课程结构调整C.学习方式转变D.培养目标转变【参考答案】:C3.教师的()是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内在动力。
A.教育思想观念B.专业才能C.专业精神D.专业人格【参考答案】:C4.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
A.学生学习的促进者B.知识的传授者C.课堂的管理者D.纪律的保障者【参考答案】:A5.新旧知识建立非人为性和实质性的联系是()。
A.机械学习B.接受学习C.发现学习D.有意义学习【参考答案】:D6.()以书本(教师)为中心,强调理解的外在性。
A.创新性学习B.继承性学习C.机械学习D.有意义学习【参考答案】:B7.课程结构的()是针对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而提出的。
A.综合性B.选择性C.理性 D,均衡性【参考答案】:A8.学校文化建设的灵魂是()。
A.学校功能重建B.学校精神文化重建C.学校制度文化重建D.学校物质文化重建【参考答案】:B9.校本培训的基本模式是()。
A.行动研究B.制度化建设C.实习D.案例分析【参考答案】:D10.新课改理念下高中课程以()为主。
A.综合课程B.分科课程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D.综合实践活动【参考答案】:B11.课程改革的根本(依托)在于()。
A.课程体系重建B.学校文化重建C.教育目标重建D.课程观转变【参考答案】:B12.()是指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和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
A.课程结构的综合性B.课程结构的选择性C.课程结构的理性D.课程结构的均衡性【参考答案】:D13.()提出“教育即生活”。
A.罗素B.陶行知C.杜威D.加涅【参考答案】:C14.以下四项中,()是其它三项的前提和保障。
A.校本管理B.校本研究C.校本课程D.校本培训【参考答案】:A15.学习内容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的学习方式属于()。
西南大学《课程与教学论》第二次作业
问答题:(答题要求:观点明确,简要阐述,表达流畅。
)1.为什么说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是主辅关系?2.教学方式变革的内涵与价值?当代教学方式变革的主要特点。
3.什么是课程与教学资源?课程与教学资源开发应遵循哪些原则?1.为什么说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是主辅关系?学科课程是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而成的课程。
其优势在于:第一,它有助于传承人类文化遗产;第二,它有助于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大量的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教学效率;第三,它有助于组织教学活动,有助于组织教学评价。
其缺陷是,容易导致对学生的需要、经验的忽视,导致对社会生活实际的忽视,导致对现成知识的死记硬背。
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是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而实施的课程。
其优势有:第一,它能够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和学习动机;第二,它能够有利于将人类知识的各个领域以活动为中心整合起来。
其缺陷在于,容易导致对文化遗产、对系统的知识学习的忽视。
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中,因为时间和教学目的的局限性,主要是以学科课程为主,让学生在原来具备的一定的直接经验的基础上,主要借助书本知识,通过概念和推理来掌握前人留下的间接经验,学习中获得的间接经验,可以大大的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活动课程通过学生亲身参与各类实践活动,获得对自然和社会事物的大量的直接经验。
在学校的的课程设置中以辅助学科课程为主,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相辅相成,为给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
2.教学方式变革的内涵与价值?当代教学方式变革的主要特点。
教学方式变革的思考目前存在的很多课堂教学方式,很难充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存在教师的教学理念有待更新、教学方式比较陈旧、教学手段比较单一,以及学生学习比较被动的情况。
《课程与教学论》综合测试二(参考答案)(2)
《课程与教学论》综合测试二(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D2.C3.C4.C5.C6.A7.A8.A9.C 10.B11.D 12.C 13.B 14.C 15.C16.A 17.B 18.C 19.C 20.D21.D 22.A 23.B 24.A 25.A26.A 27.A 28.D 29.A 30.C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教育目标具有层级结构。
教育目标要以学生具体的、外显的行为来描述。
教育目标超越了学科内容。
2.目标取向:受科技理性或工具理性所支配,核心是追求对被评价对象的有效控制和改进。
过程取向:受实践理性所支配,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互作用、强调评价者对评价情境的理解、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
主体取向:受解放理性所支配,倡导对评价情境的理解而不是控制,以人的自由与解放作为评价的根本目的。
3.含义:将预先审定的教材精心组织成有逻辑的顺序,借助教学机器,使学生以个别化的方式进行学习的教学模式。
原则:积极反应、小步子、即时强化、自定步调、低错误率4.文化或学科知识的发展不是相互隔离、彼此封闭的,而是相互作用、彼此关联的。
学生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整体性。
5.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学认识过程与人类一般认识过程的统一。
教学过程是教养和教育的统一。
三、论述题(共25分,第1小题12分,第2小题13分)1.含义:是通过师生的民主对话与讨论而共同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由此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和人格的教学方法。
价值:体现了教育的民主性追求。
充分调动了教师与学生两类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题解决和探究能力、创造性、交往能力等。
实施条件:学生必须在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对所要讨论的问题有一定的洞察和理解的前提下才能对这种教学方法更有效地利用。
2.趋势:国家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统一;把信息技术知识和学习者的个人知识作为课程内容的有机构成;提倡多样化的课程结构;重视课程实施的研究,重视教师进修;提高课程改革的科学化水平,建立专家咨询机构。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2试题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2试题及答案形考任务2考核题目:提出一项工作实践中的课程目标方案,讨论其中涉及的与本课程相关的内容有哪些?考核要求:学习者须提交自己的讨论提纲,将其上传到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提纲应包括:1.自己曾经接触到该课程目标编制的相关实例。
(30分)2.个人对此课程目标方案设计的认识,提出可以提交小组进行讨论的要点。
(30分)同时,学习者还须提交经小组讨论后自己形成的总结,包括说明讨论的情况,自己吸收到的观点,自己对讨论中焦点问题的认识等。
(40分)答案:一、课程目标编制的实例: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Let's read【教学目标】1.能够听、说、认读let's read部分的两封电子邮件。
2.了解一些有关英语信封的书写知识。
3.能够听懂、会唱歌曲"my pen pal"。
,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爱好。
【课题】Unit 4 I have a pen pal【教学重点】1.阅读let's read部分中的两封电子邮件。
2.了解一些有关英语信封的书写知识。
3.正确书写本课重点句型,并能够完成相应的练习。
【教学难点】1.本课的难点是能理解、认读句子:My twin sister Ann likes drawing pictures and making kites. We look the same, but we don't like the same things.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you.2.本课难点是英语信封的书写格式与中文不一样,学生很容易写反。
【教具准备】1.教学过程中所需的录音、课件、动画素材。
2.两个信封,分别用中文格式和英文格式写好。
3.学过的单词短语的卡片。
【教学过程】1、Warm up (热身)活动一:唱一唱教学参考时间:1-2分钟(1)教师播放第六单元Let's sing部分歌曲,学生倾听。
东师课程与教学论20秋在线作业2【标准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19春在线作业2-0003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一、单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60 分)1.“评价应该向听取评价结果的人提供它们所关心的信息,评价者应该充分了解那些人所关心的问题”,持这种观点的评价专家是 .A.斯克里文B.斯太克C.莱斯D.利维答案:A2.教师不但要教书,也要教人,主要是受到( )心理学说的影响A.人文主义B.行为主义C.认知主义D.分析主义答案:A3.你认为依照认知能力,下列书籍()较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A.爱弥儿B.哈利波特C.安徒生童话D.林哈德与葛笃德答案:C4.以下主要“体现在国家、地方、学校的教育哲学中,体现在宪法、教育基本法、教育方针之中”的是A.教育目的B.教育目标C.培养目标D.课程与教学目标答案:A5.按照美国课程理论专家派纳的观点,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研究的范式正从“课程开发范式”转变为:A.课程解读范式B.课程理解范式C.课程实施范式D.课程评价范式答案:B6.()学校课程主动选择社会生活经验,并不断批判与超越社会生活经验,而且还不断建构新的社会生活人,这是“超越论”的基本观点。
A.被动适应论B.主动适应论C.超越论D.-答案:C7.杜威所代表的课程论是A.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B.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C.当代人本主义经验课程论D.永恒主义课程论答案:B8.“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A.活动分析B.解放兴趣C.八年研究D.泰罗主义答案:C9.“任何学科都能够用在智育上是正确的方法有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
”这句话出自哪位教育家A.杜威B.布鲁纳C.布卢姆D.凯洛夫答案:B10.德国教育家拉伊和梅伊曼主张把教育教学研究建立在生物学、生理学、实验心理学的基础上,运用实验、观察和统计方法,从而使教育学成为“科学的教育学”,这种“科学的教育学”被称为:A.经验教育学B.思辨教育学C.实验教育学D.活动教育学答案:C11.()是课程专家按照课程理论和当时社会发展及儿童发展的需要,所确定的有关课程应该如何设计,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和标准的想法。
成人继续教育《课程与教学论》课后习题答案(二)
《课程与教学论》第二次课后习题答案一、单选题1(2分)、在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看来,课程变革是A、教师和学生个性的成长与发展过程B、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的和不可预知的过程C、一种线性过程D、全面更新课程内容的过程2(2分)、维果茨基在其“文化—历史心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A、“基础教养论”B、“中间语言”C、“最近发展区”D、“居室教育学”3(2分)、“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时所采用的评价”是A、形成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暗箱式评价4(2分)、布鲁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包括A、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B、智力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C、智力技能、态度、动作技能D、认知领域、态度、言语信息5(2分)、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卢梭的“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理论”、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理论”、以及“当代人本主义经验课程理论”都主张A、课程内容即教科书知识B、课程内容即当代社会生活经验C、课程内容即学习者的经验D、课程内容即学科知识6(2分)、在课程发展史上,课程组织的基本标准与原则最早见之于A、博比特的《怎样编制课程》B、查特斯的《课程编制》C、拉格的《课程编制:过去与现在》D、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7(2分)、第一次明确论述了“教育性教学”思想的教育家是A、赫尔巴特B、班杜拉C、桑代克D、斯金纳8(2分)、“国家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关系问题本质上是国家与学校课程变革中的A、利益关系问题B、权利关系问题C、文化关系问题D、法律关系问题9(2分)、“泰勒原理”的深层价值取向是A、技术兴趣B、实践兴趣C、解放兴趣D、建构兴趣10(2分)、被认为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奠基者、开创者是A、博比特B、麦克尼尔C、查特斯D、波特11(2分)、杜威教学理论核心的理论基础是A、发生认识论B、主知主义心理学C、实用主义哲学D、科学主义哲学12(2分)、在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变成了A、引领者B、管理者C、促进者D、指导者13(2分)、“三大新教学论流派”指的是A、发展性教学论、发现教学论、范例教学论B、自然教学论、经验教学论、实践教学论C、认知主义教学论、行为主义教学论、人本主义教学论D、要素主义教学论、永恒主义教学论、建构主义教学论14(2分)、旨在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经典教育著作是A、《教学的艺术》B、《大教学论》C、《实验教学论》D、《教育学讲授纲要》二、问答题15(12分)、如何理解“课程内容即学习者的经验”?答:“课程内容即学习者的经验”这一观点是针对教育教学领域的一种理解。
2021秋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二答案
2021秋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二答案福师《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二一、单选题(共40道试题,共80分。
)1.目前,在我国学科课程的组织中依然占主流的课程组织形式是____b______。
a.圆周式课程b.螺旋式课程c..逐步深入课程d.直线式课程满分:2分2.杜威同时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内容途径就是_____c______。
a.从搞中学b.反省思维c.主动作业d.问题教学满分:2分3.以“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失控所招致的生态系统的破坏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急剧恶化”作为直接社会背景而产生的课程形态是___b_______。
a.轮形课程b.环境教育课程c.国际理解教育课程d.sts课程满分:2分后4.在某些活动之前进行的,为了了解和掌握评价对象的基础和情况,而进行的评价是_b________。
a.构成性评价b.确诊性评价c.阶段性评价d.破灭性评价满分:2分后5.在“学科结构运动”中诞生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是_____a_____。
a.学术中心课程b.社会问题中心课程c.儿童活动中心课程d.人格中心课程满分:2分6._____c___就是具体内容彰显在课程研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
a.教育目的b.教育目标c.课程与教学目标d.课时目标满分:2分后7.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是:ba.教育思想b.专业精神c.教育智慧d.专业人格满分:2分8.“隐性课程”这一概念最早发生在杰克逊的一本著作中,这本著作就是______c____。
a.《老师,再见!》b.《爱的教育》c.《班级生活》d.《隐性课程论》满分:2分9.把教学过程分成清了、M18x、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就是______d______。
a.杜威b.洛克c.凯洛夫d.赫尔巴特满分:2分10.通过对科学知识和教育活动的内在价值的证实,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具备教育价值的科学知识领域,展开独立自主民主自由的活动。
这种课程研发的模式为_____b_____。
XXX《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
XXX《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XXX《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二单选题s1.“副研究”概念的提出者是___________。
A.XXXB.XXXC.XXXD.XXX正确答案:A2.继《理想国》之后西方最系统最完整的教育论著是__________。
A.《爱弥尔》B.《大教学论》C.《普通教育学》D.《我们怎样思维》正确答案:A3.在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是作为_________存在的。
A.先知者B.管理者C.促进者D.指导者正确答案:C4.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西方世界发生了一场指向于教育内容现代化的“学科结构运动”,在这场运动中诞生了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即__________。
A.进步主义课程B.学术中心课程C.永恒主义课程D.要素主义课程正确谜底:A5.“文纳特卡制”的创立者是__________。
A.XXXB.XXXC.XXXD.XXX正确谜底:C6.按照有没有牢固的和限制性的谜底,可将题目分为封闭式题目和__________。
A.半封闭性试题B.开放性试题C.半开放性试题D.开放性与封闭性结合试题正确答案:B7.以下关于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的主要联系的表述中哪一个是不正确的___________。
A.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B.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在方向、性质上是一致的C.教学目标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某一学科、某一阶段、某一节课的更为具体的目标D.教学目标具有终极性意义正确答案:D8.()以愚蠢教人。
A.巫师B.教书匠C.能师D.庸师正确答案:D9.确定研究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___________。
A.教师提供选择的过程B.家长提供挑选的进程C.研究者自由选择的过程D.学校提供选择的过程正确答案:C10.教师向学生叙说事实材料或描绘所讲对象的教学体式格局称为_______。
A.讲解B.讲读C.报告D.讲演正确答案:C11.“XXX原理”的实践基础是_________。
A.活动分析B.解放兴趣C.八年研究D.泰罗主义正确谜底:C12.从研究方法上来看,行动研究属于_________。
课程与教学论第二次作业答案
1、制定教学策略主要依据是什么?(1)、具体教学目标及任务。
不同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需要不同教学策略去完成。
教学目标不同,所需采取教学策略也不同。
(2)、依据教学内容特点。
不同学科性质教材,应采用不同教学策略,而某一既定学科中具体内容教学,又要求采用及之相适应教学策略。
(3)、学生实际情况。
教师教是为了学生学,教学策略要适应学生基础条件和个性特征。
所以,设计和选择教学策略要考虑学生对某种策略在智力、能力、学习态度、班级学习氛围诸方面情况,要能调动学生积极学习兴趣和保持学习热情。
(4)、教学策略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每种教学策略都有各自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同时又有各自优点和局限。
某种教学策略对于某种学科或某一课题是有效,但对另一课题或另一种形式教学可能是完全无用。
(5)、教学时间和效率要求。
教学策略研究一个重要目就是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最优化。
教学最优化就是要求以最少时间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所以,实际教学中,制定和选择某种教学策略,还应考虑教学过程效率,做到省时高效。
好教学策略应是高效低耗,至少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具体教学目,并能使教师教得较松,学生学得愉快。
2、教学方式变革意义何在?(1)、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改变过去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现状,促进学生主动参及、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形成较高学习兴趣,为自己学习负责(2)、满足学生发展多样化需求。
传统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独特个性。
因此,教学方式变革实现了教学方式多样化,使教师根据自己教学倾向性、学生特征、教学内容特征等合理地选择搭配多种教方式。
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倾向性、教学内容特征等有效地选择适合自己学习方式。
3、什么是相对评价?什么是绝对评价?(1)、相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群体中建立基准(通常均以该群体平均水平作为这一基准),然后把该群体中各个对象逐一及基准进行比较,以判断该群体中每一成员相对优(2)、绝对评价是将教学评价基准建立在被评价对象群体之外(通常是以教学大纲规定教学目标为依据来制定这一基准),再把该群体中每一成员某方面知识或能力及基准进行比较,从而判定其优劣。
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2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2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a.杜威b.洛克c.凯洛夫d.赫尔巴特2."泰勒原理"的课堂教学基础就是( )a.活动分析b.解放兴趣c.八年研究d.泰罗主义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 )a.盛赞科夫b.巴班斯基c.维果茨基d.列昂节夫4.确认学习者须要的过程本质上就是( )a.教师提供选择的过程b.家长提供选择的过程c.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程d.学校提供更多挑选的过程5.( )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a.教学过程b.教学原则c.教学方法d.教学设计6."精神助产术"的奠定者就是()a.苏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d.黑格尔7.( )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a.斯腾豪斯b.泰勒c.塔巴d.奥利沃8."副自学"概念的明确提出者就是( )a.克伯屈b.杰克逊c.巴罗d.杜威9.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 )。
a.课程b.课程基本建设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d.怎样编制课程10.施瓦布主张,课程研发的基本方法应当就是( )a.工作分析b.课程审议c.活动分析d.职业分析11.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是其中之一。
a.行为主义教学论b.人本主义教学论c.尝试教学论d.发展性教学论12.杜威同时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内容途径就是( )a.从做中学b.反省思维c.主动作业d.问题教学13.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 )a.情境模式b.目标模式c.批判模式d.过程模式14.( )的本质含义是引导教师对课程课堂教学的思考抨击和充分发挥缔造促进作用。
【免费下载】地理课程与教学论作业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第二次作业一、简要回答地理科学方法教育的主要内容?答:地理科学方法教育的主要内容:人们在探索和发现地理规律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研究地理的科学方法。
在基础地理教育阶段,地理科学方法主要涉及地理观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地理比较、地理分析与综合、地理归纳与演绎等方法。
1.地理观察方法:观察方法在地理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由于地理现象不易控制或改变,其条件的物理过程更只有依靠观察,通过观察,学生可以更轻松接受地理知识。
2.地理实验法:通过科学的实验,使学生可以科学的解释地理现象的形成,有助于学生理解与消化。
3.地理调查法:我们应用较多的是城市调查,在学习城市化时,就可以利用学生自己调查,这时学生的兴趣会更浓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4.地理比较法:这是地理学习中常用的方法,像在区域地理学习中经常用到,比较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差异等等。
5.地理分析与综合法:这种方法在高考中经常遇到,在平时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能力,在鲁尔区的学习之后,就可让学生分析辽中南地区。
6. 地理归纳与演绎:这是平时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因为又是学生归纳的能力较差,教师一定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加锻炼学生。
二、举例简述地理分布知识教学的策略?答:这方面和地图分不开,要知道人口﹑城市﹑工业的分布,各地的气候﹑地形等,特别是在区域地理中,都要用到这一方面,在教学中要反复强调地图的重要性,多看多练,熟能生巧。
三、何谓地理理性知识?有哪些类型?简述地理规律的含义?答:地理理性知识是反映地理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地理知识,通过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抽象思维活动达成。
地理理性知识是对地理感性知识的深化和发展,属于认识过程中的高级阶段。
类型有:地理概念,地理特征,地理成因,地理规律等。
地理规律的含义:地理规律是人们对地理现象、地理景观等地理感性知识所反映的地理事物的表面联系进行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而得到的,它反映了对地理事物发展过程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的认识。
课程与教学论第二次形考作业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第二次形考作业答案小学科学课程目标一、总目标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二、分目标(一)科学探究1.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2.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3.能运用已有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
4.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5.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6.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
7.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8.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2.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科学不迷信权威。
4.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
5.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6.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三)科学知识1.学习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大领域中浅显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与研究方法,并能尝试用于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物质世界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物质的常见性质、用途和变化,对物体的运动、力和简单机械,以及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具有感性认识。
国开电大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2提交处参考答案
2、培养目标体现了培养21世纪新人的时代特征。
3、培养目标与课程标准中的具体课程目标形成体系。
本课的教学目标的确立基本符合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内容,比较成功,但本课教学目标的确立也存在不足的地方,可适当修改,添加表现性目标,如:
回帖
三、讨论的情况:
本组成员针对四个讨论论点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本课教学目标中以行为目标为主。教学目标能够为课程内容和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也能为课程与教学的组织、课程实施、课程与教学的评价提供依据。但是课程目标中缺少表现性目标。
讨论点一:本课教学目标是否为课程内容和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讨论点二:本课教学目标能否为课程与教学的组织提供依据?讨论点三:本课教学目标能否为课程实施提供依据?
讨论点四:本课教学目标能否为课程与教学的评价提供依据?小组讨论后总结:
本课的教学目标的确立基本符合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内容,比较成功,但本课教学目标的确立也存在不足的地方,可适当修改,添加表现性目标,如:给好朋友写一篇简短的电子邮件等。
对本课教学内容而编制的教学目标的讨论论点:
讨论点一:本课教学目标是否为课程内容和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讨论点二:本课教学目标能否为课程与教学的组织提供依据?
讨论点三:本课教学目标能否为课程实施提供依据?
讨论点四:本课教学目标能否为课程与教学的评价提供依据?
小组讨论后总结:
二、对本课教学内容而编制的教学目标的讨论论点:
四、自己吸收到的观点
教学目标的层次不同,指导的范围就不同,目标的类型不一样,针对的对象也各异,但是不管什么样的目标的都应该具备相同的功能,就是通过明确教育活动的目标,提示旨在达到目标的最优的过程和方法,并且成为评价教育活动结果的一种标准。
奥鹏福师21年秋季《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二_2.doc
1.新旧知识建立非人为性和实质性的联系是()。
A.机械学习B.接受学习C.发现学习D.有意义学习【参考答案】: D2.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的学习方式属于()。
A.接受学习B.启发学习C.探究学习D.发现学习【参考答案】: A3.研究时间论的公式是()。
A.教师工作时间=教学时间B.教师工作时间=研究时间C.教师工作时间(教学时间+研究时间)D.教师工作时间=教学时间+研究时间【参考答案】: D4.()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A.教育研究B.教学实践C.教学引导D.教学反思【参考答案】: D5.()以书本(教师)为中心,强调理解的外在性。
A.创新性学习B.继承性学习C.机械学习D.有意义学习【参考答案】: B6.学校文化建设的着力点是()。
A.学校功能重建B.学校精神文化重建C.学校制度文化重建D.学校物质文化重建【参考答案】: A7.学校文化建设的灵魂是()。
A.学校功能重建B.学校精神文化重建C.学校制度文化重建D.学校物质文化重建【参考答案】: B8.学习内容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的学习方式属于()。
A.接受学习B.启发学习C.探究学习D.发现学习【参考答案】: D9.新旧知识建立“人为性”和“字面性”的联系是()A.机械学习B.接受学习C.发现学习D.有意义学习【参考答案】: A10.校本培训的基本模式是()。
A.行动研究B.制度化建设C.实习D.案例分析【参考答案】: D11.新课程的培养目标的基础性表现在()。
A.培养人B.培养人才C.终身发展D.自我发展【参考答案】: A12.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
A.学生学习的促进者B.知识的传授者C.课堂的管理者D.纪律的保障者【参考答案】: A13.课程结构的()是针对地方、学校与学生的差异而提出的。
A.综合性B.选择性C.理性D.均衡性【参考答案】: B14.以下四种学习中,()是其它三种学习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
福师23秋《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二-答案5
福师《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二-0005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课程改革的根本(依托)在于()。
【A.项】课程体系重建
【B.项】学校文化重建
【C.项】教育目标重建
【D.项】课程观转变
[正确选择]:B
2.研究时间论的公式是()。
【A.项】教师工作时间=教学时间
【B.项】教师工作时间=研究时间
【C.项】教师工作时间>(教学时间+研究时间)
【D.项】教师工作时间=教学时间+研究时间
[正确选择]:D
3.课程结构的()是针对地方、学校与学生的差异而提出的。
【A.项】综合性
【B.项】选择性
【C.项】理性
【D.项】均衡性
[正确选择]:B
4.校本培训的基本模式是()。
【A.项】行动研究
【B.项】制度化建设
【C.项】实习
【D.项】案例分析
[正确选择]:D
5.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可分为()个阶段。
【A.项】一
【B.项】二
【C.项】三
【D.项】四
[正确选择]:C
6.学校文化建设的着力点是()。
【A.项】学校功能重建
【B.项】学校精神文化重建
【C.项】学校制度文化重建
【D.项】学校物质文化重建
[正确选择]:A。
课程与教学论第二次作业
第一题:现代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一)人本性、发展性教学评价的人本性是指评价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各个环节是否目中有人,目中有学生。
我们常常说备课要备学生,备学生的整体情况、备学生中差异的特点,按照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教学的内容、教学的过程等等就是人本性教学的体现。
人本性的实质是以学生的学,论教师的教,以促进学生的发展论教师的水平。
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评价教师是教学绩效。
那种灌输式教学,把学生当成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的行为,缺乏人本意识的做法,不能在新教学理念下的课堂中生存。
(二)全面性、多元性新课程下的教学评价具有全面性的特征,他不仅表现在评价目标的全面,还表现在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评价功能的全面性。
从课程改革的目标上看,在进行教学评价时,我们不仅要对教学中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水平进行评价,还要对教学的过程与方法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给予评定,还要对学生通过教学所感悟和提升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状况进行评价。
从课程改革的课程内容上看,不仅要评价必修课堂的教学情况,也要评价选修课的课堂教学的情况,不仅要看教师对国家课程的理解和运用情况,还要看教师对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挖掘、利用状况以及教师在新课程下所具有的潜在的发展性特质。
教学评价不仅要对学科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还要对综合课程的整合与设计进行评价,更要对新增的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教师的指导与对学生的发展作用进行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评价。
从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上看,教学评价功能具有总结性、形成性、发展性、导向性和激励性。
积极有效的教学评价会使课程的改革沿着有利于学生发展、教师提升、课程结构运行合理科学。
有效的评价可以激发广大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投入、积极反思,主动探究,乐于创造。
有效的评价注重问题的形成原因,注重教学发展的过程质量,注重量的基础上,以发展和动态的视角给予积极的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2一、填空题1.课程内容的研究主要解决如何选择和组织某一门课程的内容,即决定“应该教什么”和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这些需要教的内容。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遵循持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原则。
课程内容的纵向组织,或称序列组织,就是依照某些准则以“前后顺序”排列课程内容。
2.美国学者古德莱德把课程分为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经验的课程”五个层次。
3.按照各学科知识综合程度的不同,可以把综合课程划分为“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三种形态。
4.必修课程的本质特点就是“强制性”,它是社会权威在课程中的表现。
选修课程一般分为“必选课程”与“任选课程”两类。
5.课程结构是指“课程各部份的组织和配合”,即探讨课程各组成部份如何有机地联系在一路的问题。
中小学课程结构的安排,大体上是由“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与社会实践活动四个部份组成。
6.课程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进程,它研究“一个预期的课程在实际中”是如何运用的。
7.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可以分为三大类:“改革本身的因素、学校内部的因素、学校外部的因素”。
8.课程学者霍尔(Hall)和霍德(Hord)提出教师在课程实施进程中,对课程的关注程度分为七个层次:低度关注、了解信息、个人层面的、“管理层面的”、结果、合作、再关注。
9.美国课程专家麦克尼尔将课程实施的策略分为三种:“从上至下的策略从下至上的策略从中间向上的”的策略。
10.课程管理是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内的整体上对课程的编制、实施、评价等工作的组织与控制。
11.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按照本校的“教育哲学”,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用“选择、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并在校内实施和成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类专业活动。
12.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为教师在精神领域、知识领域、技术领域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可能。
13.影响校本课程参与者的因素包括教师、“理论专家、学校领导者及管理者和学生及家长”。
二、单项选择题1.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受以下哪一种因素的制约? ( C )。
A.课程目标B.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身心发展水平C.国家统治阶级的需要D.内容本身的性质2.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活动取向特别注重( B )。
A.课程内容的科学逻辑组织B.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C.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D.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的,而且大体上是凌驾于学习者之上的——学习者服从课程,在课程眼前是接受者的角色3.( B )是最先为分科课程提供心理学理论基础的人。
A.杜威B.赫尔巴特C.夸美纽斯D.泰勒4.必修课程的本质特点(区分正规课程与非正规课程的主要标志)是( A )。
A.强制性B.自由性C.开放性D.自主性5.将课程的实施进程看做课程形成进程的一部份,以为在教学之前并无一种完整的、规定好的课程,这是( C )。
A.课程实施的忠实观B.课程实施的互动调适观C.课程实施的参与制定观D.课程实施的实践观6.霍尔和劳克斯以为,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利用水平的最低限度要达致( A ),才算已经实施了新课程。
A.常规化B.精致化C.机械地利用D.整合7.( B )的课程管理模式强调社会需求多样化,强调学校自身的独特性,强调学生的个别不同,强调发展人的个性,实质上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
A.中央集权型B.地方分权型C.混合型D.蛋糕型8.下面各国中比较典型的实行中央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的国家为( A )。
A.法国B.美国C.日本D.瑞典9.下列哪一项不是当前课程管理的趋势与特征:( D )A.民主化B.多元化C.规范化D.不同化三、简答题一、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有哪几种不同的取向?每一种取向各有什么特点?答:课程内容的选择取向主要有:(1)课程内容即教材。
将课程内容作为学生习得的知识来对待,这些知识表现为事实、原理、体系等形式。
(2)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
学习经验指学生与外部环境的彼此作用。
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发生的;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呈现了什么内容或要求做些什么。
学习经验取向强调的是:决定学习的质和量的是学生而不是教材,学生是一个主动的参与者。
教师的职责是要构建适合学生能力与兴趣的各类情境,以便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成心义的经验。
(3)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这种取向的重点放在学生做些什么,而不是放在教材表现的学科体系。
以活动为取向的课程,特别注意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
现今,“学习活动”这个术语在课程领域里利用得相当普遍,它关注的不是向学生呈现些什么内容,而是让学生踊跃从事各类活动。
二、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需遵循哪几个原则?答: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主要有(1)以课程目标为主要依据的原则。
课程目标作为课程编制其他各个阶段的先导和方向,是专家、学者、教师等通过周密思考,认真研究社会、学科、学生等诸方面特点与需求的结晶,是课程内容选择的最主要依据。
(2)适应学生的需求及兴趣的原则。
选择的课程内容只有适应学生的兴趣、需求和能力,才能有助于学生掌握文化知识,形成良好的态度。
(3)注重内容的基础性原则。
基础教育的课程学习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
因此,选择最基础性的内容,则具有普遍性或一路性,更具有发生性,起始性,迁移性。
(4)切近社会生活与学生生活的原则。
只有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才能真正成为学生趣之所在、志之所往,所以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需要回归生活。
3、隐性课程有哪些特点?答:隐性课程是指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是计划表上看不到的课程,其主要特点:(1)涉及范围的广域性。
隐性课程是所有学校文化要素的集合,涉及学校生活的所有方面并渗透其中。
(2)实施进程的潜在性。
隐性课程主如果以不明显的、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影响学生,俗称“看不见的教育”。
(3)影响的持久性。
隐性课程多是通过心理的无心识层面对学生产生影响,而且这些影响一旦产生,就会持久地发生作用,难以消除。
(4)结果的难量化性。
隐性课程更主要的是作用于学生的精神世界中的非理性领域,这些非预期性影响是难以量化的。
4、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是什么?(具体见教材148-149页)答;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有:(1) 整合性(2) 实践性(3) 开放性(4) 自主性(5) 合作性五、如何更好的完善课程的选修制度?答:目前完善与发展选修制度的主要熟悉:首先,选修课程是致力于“个性发展”的课程,所以选修课程的设立应该突出基础性、新颖性、实用性和独创性的结合。
其次,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具有等价性,即二者拥有同样的价值,不存在主次的关系,选修课程不是必修课程的附庸或陪衬。
再次,选修课程也有标准的要求。
选修课程不是随意的、散漫的、浅尝辄止的学习,而是有一路评估标准保证的、有效的学习。
六、对比说明课程实施的互动调适观和课程生成观的异同。
答:(1)互动调适观和课程生成观都将课程实施看做一个动态进程。
不同的是:互动调适观将课程实施看做课程设计者和执行课程的人一路对课程进行动态调适。
制定参与观以为课程由教师和学生一路参与的教育实践的结果。
(2)互动调适观和课程生成观都强调课程在进程中实施。
不同的是:互动调适观以为课程实施是互动调适的进程,是对所主张的价值和假设的一个挑战进程,研究者在实施进程中主动对课程方案研究修正作为实施的一部份,课程生成观以为课程实施进程也是制定课程的一部份,是师生的教学实践是修正和制定课程的进程,师生一路创造课程,也是师生一路参与教育实践的结果。
不过,这种师生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肯定课程的目标与内容的思途经于理想化。
(3)互动调适观和课程生成观都强调革新评价。
不同的是:互动调适观对实施的评价更多的是对特定条件下所发生的事件的描述。
课程生成观最大限度的要求教师和学生按如实际肯定与评价课程的目标内容。
教师可以按照具体的条件和自己对课程的理解,对课程进行调整和改造,让教师更多地参与课程的制定进程。
但这种思路与教学实际有必然差距。
7、要达到成功的课程实施,必需解决好那些问题?答:要达到成功的课程实施必需解决好五个层面的问题:(1)教材的改变。
教材的改变是课程实施的开始,是最直接最明显的要素。
新课程方案付诸实施,首先就要编写一套与之相配套的教材。
(2)组织方式的改变。
组织方式包括学生分班与分组安排、时空顺序安排、人员分派等方面的内容。
(3)角色或行为的改变。
教师从权威、知识的拥有者转变成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与合作者,并落实在学校的活动中,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这是课程实施实性效果的重要标志。
(4)知识和理解的改变。
课程实施者必需从理论上熟悉课程各要素的意义及其关系,了解一个新课程方式提出的大体理念和这些理念的依据和作用,熟悉课程的目标、内容与方式的实质及其反映的理念与基础,真正意义上的课程实施是实施者自觉地、创造性地、有效地将课程方案在教学实践中表现出来。
(5)价值的内化。
价值的内化是指课程实施者将新课程提倡的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自觉地执行课程的各组成要素。
八、谈谈你对教师、学校领导与管理者、课程专家因素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作用的理解。
答:教师、学校领导与管理者、课程专家是校本课程的开发参与者因素。
这些因素的各自作用:(1)教师: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中坚力量,教师因素是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性因素。
(2)学校领导与管理者:他们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影响更多地通过校长对学校的特定管理方式所形成的学校管理特色表现出来。
(3)课程专家。
课程专家不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导者,而是校本课程开发不可或缺的咨询者、指导者、和协作者。
九、校本课程开发的特征有哪些?答:校本课程开发的特征主如果:(1)表现教育的服务性。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指向本学校本地域的实际需要,充分调查学校所在地域的需求,调查学生的需求和特征。
(2)增进教育民主化的进程。
校本课程开发进程中要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表现民主性和开放性。
(3)表现反思性的行动研究进程。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是把课程开发的权利交给教师,表现一种“开发—实施—观察—反思—再开发’的进程。
(4)增进课程资源与权利的从头分派。
校本课程开发是教育制度内权利与资源从头分派的进程。
(5)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
实践中通过开发国家课程以解决课程的基础性与统—性方面的问题,通过开发校本课程照顾具体学校、社区环境和师生的独特性与不同性,二者彼此补充。
(6)要求教师转变角色。
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在开发、实施与评价中都要发挥骨干作用,这使教师从心理上、角色定位上都发生极大转变,踊跃性、主动性高涨,有利于课程实施的高效顺利进行。
四、论述题一、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有哪几种?试分析每一种组织方式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