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
幼小课程衔接的理论基础
幼小课程衔接的理论基础幼小课程衔接是指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课程衔接,旨在帮助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的学习。
幼小课程衔接不仅幼儿知识技能的准备,还注重幼儿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准备。
本文将从理论基础的角度,对幼小课程衔接进行深入探讨。
教育心理学在幼小课程衔接中发挥重要作用。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观点,幼儿认知发展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方面。
在课程设计中,应遵循幼儿认知发展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引导幼儿适应小学课程。
教育心理学还强调幼儿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
在课程衔接中,幼儿与同伴、教师的互动,培养幼儿的合作、沟通能力。
课程理论为幼小课程衔接提供了宏观指导。
幼儿园和小学作为两个不同的学段,其课程目标、内容、组织形式等存在差异。
在课程理论指导下,幼小课程衔接应课程的整体性、均衡性和选择性。
同时,课程理论强调课程与儿童生活、社会现实的,帮助幼儿了解生活,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理论是幼小课程衔接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学习理论幼儿的学习过程和特点,对课程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幼儿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强化来习得知识和技能。
因此,在幼小课程衔接过程中,应注重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练习和反馈,帮助其巩固所学知识。
认知学习理论则强调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注重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在课程设计中,应幼儿的思考与探索,促进其认知能力的发展。
当前幼小课程衔接的现状存在一些问题。
在课程设置方面,幼儿园与小学的课程缺乏有效的衔接,导致幼儿进入小学后难以适应新的学习内容和方式。
在教学内容方面,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学内容存在重复或脱节的现象,导致资源浪费或知识空白。
师资队伍也是影响幼小课程衔接的重要因素。
一些幼儿园和小学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存在差异,不利于幼儿的顺利过渡。
幼小课程衔接过程中可能遇到诸多挑战和问题。
其中,课程目标不一致是常见的问题之一。
由于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目标存在差异,双方往往只自身的教育任务,导致课程目标难以有效衔接。
幼小衔接的内容教学内容
幼小衔接的内容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如果处理得不好,就会对幼儿日后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所以,好时光教育专家认为对幼儿园与小学的教育衔接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幼小衔接问题是长期被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所关注却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难题。
近几年来,幼儿园和小学教师越来越认识到了衔接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影响儿童入学后的适应和今后的健康成长,影响义务教育的普及和质量的提高。
在幼小衔接问题中,只重视知识上的片面衔接,不注重幼儿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因此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幼儿园关注小学情况多一些,小学则不关注幼儿园形成了单向衔接的局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幼儿园以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因此研究幼小衔接问题,做好衔接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一)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缺乏联系幼儿园和小学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机构。
它们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行为等许多方面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
1.在学习生活上幼儿园以游戏为主,注重将教学内容渗透到游戏中,午睡时间较长,没有许多的规章制度制约着他们,而小学却是以学习为主,注重将教学内容灌输给孩子,午睡时间较少,一进校门就有许多的规章制度,如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等,这样时间一长,孩子对新校园的新鲜感就减少了。
如:学期过了一半,丁丁的新鲜感少了,他不再和以前一样兴奋。
回到家,妈妈问他上学好不好,他的回答是上学没意思,不能像幼儿园那样自由,不能经常画画,还要做作业。
中午,不能午睡。
2.在人际关系上幼儿园教师和孩子整天相伴,和小朋友们一起游戏,而小学生和教师的接触主要是上课,同学间的交往也很少。
如:小学的上课时间已增加到40分钟,课间活动10分钟,因此,与教师的接触主要是上课,和同学间的交往也很少。
3.在教师评价的标准和要求上幼儿园教师较重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而小学教师较重视孩子知识、能力的培养。
幼小衔接
浅谈幼小衔接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园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如果处理的不好,就会对幼儿日后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所以,幼儿园与小学不可忽视。
一、幼小衔接教育存在的问题幼儿园和小学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
他们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行为等许多方面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
1.在学习生活上幼儿园以游戏为主,注重将教学内容渗透到游戏中,午睡时间较长,没有许多的规章制度制约着他们,而小学却是以学习为主,注重将教学内容灌输给孩子,午睡时间较少,一进校门就有许多的规章制度,如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等,这样时间一长,孩子对新校园的新鲜感就减少了。
2.在人际关系上幼儿园教师和孩子整天相伴,和小朋友们一起游戏,而小学生和教师的接触主要是上课,同学间的交往时间也很少。
3.在教师评价的标准和要求上二、幼儿园教师较重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而小学教师较重视孩子的知识、能力的培养幼小衔接的方法措施1.增强学做小学生意识,提高幼儿习惯的能力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很大的转折点,首先培养良好的时间观念非常重要。
小学生课间和课余时间由自己支配,生活需要自理,这就要求他们有较强的独立生活能力。
所以,在大班要特别注意幼儿的时间观念,增强幼儿的独立意思。
近段时间我发现,上课时会出现这种现象:“只要有一个小朋友控制不住要上厕所,就会带动一大批小朋友都要去上厕所,使得小朋友不能安心听课,老师也无法正常上课。
”我还要带幼儿去参观一下小学,让幼儿知道小学生上课时都会做些什么事,小学生下课又是怎样的,从而来帮助幼儿,让他们知道课后要先上厕所再去玩,上课时不可以随便去小便、讲话、私自离开座位等。
现在下课时我还会时不时的提醒幼儿:“你们要不要先去上厕所再去玩。
”同时我还强调幼儿坐姿正确,做到“一直一正二平”,即使身体直,头正,肩平,腿平;执笔姿势正确,大拇指和食指夹住笔杆,其余三指托住,笔杆向后稍斜,靠在虎口处;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开桌子一拳,笔离笔尖一寸。
【幼小衔接】关于幼小衔接教育10问10答
【幼小衔接】关于幼小衔接教育10问10答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如果处理得不好,会对幼儿日后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所以,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那么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呢?1、小学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有何不同?幼儿园和小学是相互衔接的两个教育阶段。
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在教育性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都有所不同:1.幼儿园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小学教育则属于义务教育。
2.幼儿园教育是“教养并重”,小学教育则是“以教为主”。
3.幼儿园课程是综合性的,小学课程则以分科为主。
4.幼儿园的教育方式以游戏为主,小学则以课堂教学为主。
2、幼小衔接,家长应持怎样的态度?首先,要激发孩子上小学的热情。
千万不要用“上学就要受苦头”等话来吓孩子,而是要说一些欣赏与鼓励的话,如:“你真的长大了”、“你越来越像小学生了”。
这样会让孩子觉得上小学很光荣、很自豪。
其次,应全面关注孩子的发展。
一般而言,孩子对学习是否有兴趣,生活是否有规律,在集体中是否合群,这几个方面情况往往影响其入学后的适应性。
家长需要时时关注孩子在这些方面的发展,让其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学会独立生活。
最后,出现问题时要和孩子一起面对,并给予积极的暗示。
如:“你可真有毅力啊”、“你做得不错,但如果……可以更好”,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成长过程。
3、幼小衔接家长要重点关注哪些问题?幼小衔接时期,家长往往特别关注孩子知识的积累,而忽略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交往能力,以及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以下这些内容,可以供您分析、了解孩子情况时作参考:1.孩子是否对上小学充满期待与向往?2.孩子是否能与周围同伴友好相处?3.孩子离开家人进入陌生环境后是否沮丧?4.孩子是否能自然地与除家人以外的人交往?5.孩子对阅读是否感兴趣,能否回答相关问题?6.孩子是否能独立完成系鞋带、戴围巾、收拾玩具等事情?7.孩子是否会照顾自己,如主动饮水、根据冷热自己穿脱衣等?8.孩子是否会重复简单的口信?9.孩子是否能熟练地使用纸、颜料、剪刀、胶水、水彩笔等物品?10.孩子是否能够同时记住两个或三个任务,并执行这些任务?11.孩子是否能说出自己的家庭住址和家人的姓名、电话号码?12.孩子是否会承认自己不懂,而主动请求帮助?请考虑以上这些问题,看看您的孩子做得怎么样了,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入学准备的培养和教育。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及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在其开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
由于生活习惯上的骤变,以及课目的繁重,使许多小孩子在进入小学后出现疲劳、消瘦、害怕学习的现象。
很多孩子进入小学后,开场兴致挺高,可几天下来就会发现,孩子总是丢三落四,不是把铅笔盒丢在家里,就是忘了教师让他带什么东西,教师上课讲了什么也说不出来,上学的兴趣也不大了;有的孩子特别胆小、孤僻,有什么事情也不对教师说,上课尿憋急了宁愿尿裤子也不举手请假;有的孩子不会听讲,不做作业不说,连根本的课堂常规也不懂,上课随便下位、说话、喝水,教师今天讲,孩子明天又忘。
每天都有同学忘带书本和学习用具,还抱怨爸爸、妈妈昨天晚上没给他装进书包。
有些孩子的东西被别人稍微碰一下就要告教师,既不知道谦让,更不懂得关心别人;还有一些孩子则不敢跟别人说话,不会和同学交往。
如此众多的问题,应该引起教师及家长的关注。
因此,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工作很重要。
家长应该为孩子顺利地向小学过渡作好一切准备。
1、思想方面:小学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完毕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生活开场以学习为主的小学生活是第一次大的衔接。
所以,上小学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是"喜欢但有点害怕〞。
这时我们做家长的千万不能恫吓孩子说:"现在你一天到晚只知道玩,到了小学里就没得玩了。
〞"这个都不会,以后到了小学里知识还要难,你怎么学得会呢!〞等等,因为这样容易使孩子产生畏惧的心里,从而难以适应小学生的生活。
我们要多做正面的鼓励,对孩子说:"长大了,就可以上小学了,就能学到更多本领了。
〞"上小学可以带上红领巾,成为荣耀的少先队员了。
〞等等。
我们也可以利用报名的时间,带孩子参观一下自己未来的学校,了解学校的环境,激发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
回家后和孩子进展一次谈话,向孩子表示祝贺,让孩子知道上小学是一件值得快乐的、荣耀的、骄傲的事,我们可以用赞叹、喜悦、欣赏的语气和孩子谈上学的话题。
(2024年)全新幼小衔接
2024/3/26
02
教学方法与技巧
03
课程开发与实施
培训教师掌握多样化的教学方 法和技巧,如游戏化教学、情 境教学等,以激发幼儿的学习
兴趣。
培训教师具备独立开发幼小衔 接课程的能力,包括课程设计
、资源整合、教学实施等。
15
实践经验积累途径探讨
03
实地观摩
互动研讨
教学实践
组织教师到优秀的幼小衔接教育机构进行 实地观摩,学习借鉴先进的教学经验和管 理模式。
教育机构针对家长需 求提供相应服务和支 持。
2024/3/26
家长需求主要集中在 孩子的学习习惯、社 交能力、独立生活能 力等方面。
6
成功案例分享
某幼儿园通过开展系列活动, 成功帮助儿童适应小学生活。
2024/3/26
某小学利用暑期夏令营等方式 ,让新生提前感受小学生活。
某教育机构研发幼小衔接课程 ,受到广大家长和学校的认可 。
2024/3/26
11
评价方式与标准制定
评价方式
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采用观察、记录、作品展示等多种评价 方式。
评价标准
根据课程目标和儿童发展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确保评价的客观性 和公正性。
2024/3/26
12
03
师资力量培训与提升
2024/3/26
13
教师选拔及资格要求
30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政策环境分析
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 越来越重视,相关政策法规将不 断完善,为幼小衔接提供更加有
力的保障。
2024/3/26
教育理念变革
未来教育将更加注重孩子的全面发 展、个性化需求和多元化评价,幼 小衔接课程也将更加注重培养孩子 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
幼小衔接课程包括哪些内容
幼小衔接课程包括哪些内容一般的幼小衔接课程内容有:1.语文:汉语拼音(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平舌音、翘舌音、前鼻韵母、后鼻韵母),简单拼读,基础笔画书写,基础字的书写和认识2.数学:1-10数字规范书写、10以内的分解组成、1-100数字认知、相邻数、10数以内加减法、钟表的基本认识、钱币的基本认知3.幼小衔接素质能力课程:音乐律动,专注力训练,科学探索,创意美术扩展资料: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两个教育阶段的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儿童成长过程的一个重大转折,这个阶段也是处于人类整个逻辑思维形成和使用过程中所要经历的三次环境转换的第二次转换期,幼小衔接的重要性由此可见,意义重大。
幼儿园时期主要是以游戏和能力发展为主的教育方式,而小学教育主要是以正规课业和静态知识的学习为主的教育,两者的这种教育方式的不同需要儿童身心的调整来适应,这种适应的调整就是幼小衔接的主要任务,幼小衔接不当会造成孩子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性方面的种种问题。
身体上的不良反应是,孩子会容易疲惫,食欲不振,精神状态差,心理上压力大,自卑,厌学,社会适应性方面表现出孤僻,不敢跟人说话,不爱与同学沟通。
这些问题都对孩子以后的人生有很大影响,所以,做好幼小衔接很重要。
(1)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同时也要让孩子与同龄人一块玩耍。
在快乐性格的培养中,友谊起着重要的作用。
家长不能操纵孩子的社会生活,但可通过加深同孩子的感情来密切彼此间的关系,建立一种良好的亲子关系。
此外,还要让孩子经常同小朋友一起玩耍,或把孩子带到同龄人较多的娱乐场所,让他在愉快的外部环境中接受熏陶。
(2)发展孩子多方面的兴趣。
作为家长,应为孩子提供多样选择并注意培养和引导,使之拥有广泛的兴趣,这一点对特别喜欢一种东西的孩子来说尤为重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的意思是指什么_幼小衔接如何选班呢
幼小衔接的意思是指什么_幼小衔接如何选班呢幼小衔接是幼儿园与小学的教育衔接,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关于幼小衔接的意思是指什么_幼小衔接如何选班呢,作为参考,希望你喜欢。
幼小衔接的意思:1、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
由于生活习惯上的骤变,以及课目的繁重,使许多小孩子在进入小学后出现疲劳、消瘦、害怕学习的现象。
2、幼小衔接是处于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学童具有不尽相同的身心发展特征,解决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对于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3、很多孩子进入小学后,开始兴致挺高,可几天下来就会发现,孩子总是丢三落四,不是把铅笔盒丢在家里,就是忘了老师让他带什么东西,老师上课讲了什么也说不出来,上学的兴趣也不大了;有的孩子特别胆小、孤僻,有什么事情也不对老师说,上课尿憋急了宁愿尿裤子也不举手请假;有的孩子不会听讲,不做作业不说,连基本的课堂常规也不懂,上课随便下位、说话、喝水,老师今天讲,孩子明天又忘。
幼小衔接的重要性1、知识衔接:拼音、书写、算数知识的衔接关于认读识字:识字常用的方法有两种:拼音识字和形意识字。
拼音识字主要适用于学龄前儿童到初中阶段,孩子现在学会了拼音,也就掌握以后的文字认知方法。
目前,很多孩子都能熟练掌握拼音的认、读、写、拼读四个基础环节,而在最后的“拼认”环节上出现了问题:当汉字和拼音在一起时会拼读,会认字,但是当拼音和汉字分开后就不认得了。
2、思维衔接:数学思维、观察思维关于数学思维:目前,在训练数学思维的过程中,常见的方法是借助实物来帮助孩子识数和加减乘除法。
但是常常的情况下,当孩子脱离了实物之后,就不懂量之间的关系。
例如,孩子知道2个苹果加1个苹果是3个苹果,但当问到2+1的时候,他就会反应不过来或者掰手指计算。
这样的情况是孩子只会“记忆数学”,还没有掌握正确的数学思维。
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问题
浅谈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问题【摘要】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
处于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儿童具有不尽相同的身心发展特征,做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工作,对于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现实情况是部分幼儿园错将“小学化”倾向当做幼小衔接,扼杀了幼儿的天性。
本文使用文献法和观察法,就幼儿园“小学化”的成因、体现、危害和解决措施给出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幼小衔接;小学化;课程;六位一体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然而现在的部分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严重,不仅损害了幼儿的身心健康,也破坏了国家对幼儿教育的功能。
一、“小学化”倾向教育的成因(一)幼儿园方面,办园的法规不健全,办园的宗旨不端正一些幼儿园在办园过程中并没有严格遵照相关的政策与法规,在监督、保育与教育、招生、教师准入、等级管理体系、奖惩等很多方面存在漏洞,以至于幼儿园的主办者随意制定教育内容,出现使用小学教材、游戏活动减少等“小学化”倾向的现象。
如今,大部分私立幼儿园和部分公办幼儿园的办园宗旨不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而是一味的“向钱看”。
为了多招生、多赚钱,这些幼儿园一味的迎合家长望子成龙的胃口,不顾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而开设小学课程以及各种特色班,向幼儿提出过高的学习要求,让幼儿拿出学习成绩来满足家长的虚荣心,并以此成绩作为金字招牌,提高幼儿园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这种功利主义是办园的不正之风。
幼小衔接必须坚持的原则是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成长过程的一个重大转折,这个阶段也处于人类整个逻辑思维形成和使用过程中所要经历的三次环境转换的第二次转换期,幼小衔接的重要性由此可见,意义重大。
幼儿园时期主要是以游戏和能力发展为主的教育方式,而小学时期的教育主要是以学习为主的教育方式,两者教育方式的不同,需要幼儿自身调整来适应,这种适应的调整就是幼小衔接的主要任务,幼小衔接不当会造成幼儿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性方面的种种问题,所以做好幼小衔接很重要。
学龄前和学龄期幼儿在心理发展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幼儿园与小学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有着明显的不同,在教育目标、教育的方式、方法等方面更有着本质的区别。
加强幼小衔接,帮助学龄前幼儿顺利的过渡到学龄期是幼儿家长,十分关心的问题。
小刚的妈妈意识到了幼小衔接的重要性,怕小刚上学以后跟不上,为了让他能快速适应小学生活,小刚的妈妈在他上幼儿园中班起就给他报了珠心算班、认字阅读班和书法班的学习。
平时,她也会买书辅导孩子,孩子的识字量已超过2000多,看一般的幼儿读物都没问题,珠心算水平也不错。
可是小学第二个学期的家长会上,老师却反映小刚不愿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也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喜欢自己一个人待着,在语言表达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方面,也只有幼儿园中班孩子的水平。
幼小衔接不仅仅是知识的衔接,超前学习完全没有必要。
部分家长到了幼儿大班后便开始“加码”,使幼儿的大班时期成了“集训期”、“超负荷期”,导致幼儿对所学习的知识“消化不良”。
幼儿的成长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也就是说,整个学前期都应该为孩子入学打基础,到幼儿园大班时只是适当“强化”而已。
提前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有利于幼儿适应小学教育。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幼小衔接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家长不应逼迫孩子过早接触小学教育。
那么幼小衔接课程需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呢?原则一:双向性原则。
双向性是指小学和幼儿园相互衔接,园领导和老师要设法与小学沟通,既要保持幼儿园的独立性、特殊性,又努力使其与小学保持连续性。
家校协同幼小衔接教育心得(精选)
家校协同幼小衔接教育心得(精选)“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是儿童成长过程的一次重要的身份转变,也是儿童在人生的长坡上继续前行的一个里程碑。
为了更有效、更科学地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衔接理念,树立科学导向,助力幼儿实现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2023年10月15日下午我园邀请了八大峡小学大队辅导员、心理健康教师徐海燕老师为大班家长及老师们开展幼小衔接专题讲座。
徐老师以生动的案例切入,结合对幼小衔接相关***策的解读,引导家长正确看待幼小衔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避免重知识而轻能力的培养。
徐老师以《家校协同,自然衔接》为题,从培养什么样的孩子、幼小衔接常见的误区及其带来的不良影响、如何科学做好幼小衔接三方面入手,重点向家长们阐述了如何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规则意识及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
在互动答疑环节,徐老师结合自身多年的从教经验,通过丰富的实践案例解答了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并向家长提供了具体、可操作性的建议。
通过本次幼小衔接讲座,家长们真正了解了“幼小衔接”的含义,也懂得如何科学地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
同时,也让家长们了解到从幼儿园到小学要科学过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知识、技能的准备更为重要。
相信通过幼儿园、家庭的共同努力,孩子们一定能愉快、顺利的度过幼小衔接的美好时光。
幼小衔接一直是家长相互交流的话题。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样话,大多数家长为了不让孩子再去上一年级的时候吃力,给孩子报学前班,学拼音、写汉字、等,提前进入学习状态。
而我,也有类似的想法。
有幸的是通过“幼教三六五”平台,观看了两位专家学者关于《幼小衔接社会准备》的讲座。
王老师通过事例和实践理论,讲述了培养孩子学习品质的重要性,讲述了如何在实践中培养好孩子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为家长对幼小衔接问题有了正确的认识和更深的理解。
幼小衔接是孩子从幼儿园顺利过渡到小学的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中,需要培养好孩子的心理准备、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来适应小学生活,并不是以先学来打好学习基础,更多的是对孩子进行学习品质的培养。
幼小衔接策略
一年级新生“幼小衔接”策略长春小学吴海伦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简称“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
这个过程,正好处于人类整个逻辑思维形成和使用过程中所要经历的三次环境转换的第二次转换期,所以不难看出孩子从幼儿园走向小学教育这个过程的转换是孩子整个逻辑思维形成和使用过程中承上启下的环节,正因为如此,针对孩子从幼儿园走向小学教育这个过程合理、正确的培育无疑就是影响孩子一生的决定因素之一。
这个过程,也是人生的一大转折。
我个人认为幼小衔接工作有必要做,并且要一定做好。
小学一年级,是孩子整个学生生涯的起始年级。
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的学习任务、学习形式,生活方式、生活规律,都将有很大的变化,也是孩子身心发展的一次重大的转折。
这么说吧,从幼儿园小班到中班再到大班,孩子是在一级一级地登楼梯,一步一步地走路,而从大班进入小学一年级,孩子要跨越的就不是一级台阶,而是一层楼,一道河,一座山了!孩子是否能很快地适应这个转折,能否顺利地登上这一层楼,跨过这一道河,登上这一座山,很大程度取决于他们的入学准备,包括知识准备、习惯准备、心理准备,尤其是心理准备。
这些都需要我们家长为孩子们搭梯子、架桥,帮孩子们鼓足勇气和信心,并与孩子携手共进。
案例:日本对于儿童的启蒙教育是非常重视的,启蒙教育的老师学历是最高的,可想而知,孩子好习惯的培养就是小学阶段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事.我们常常把一年级的孩子比作小蜗牛,而我们的老师和家长就是陪着蜗牛散步的人,他们爬得很慢,需要我们耐下心了,耐心等待,放慢脚步.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教孩子走路,学步带、学步车一应俱全,孩子摔跤了不但不责怪,还要鼓励.孩子的学习过程也是这样的,一步一步蹒跚,跌跌撞撞过来的,所以少些责备,多些鼓励.本人从操作层面和举例子的方法跟家长们具体谈一谈关于幼小衔接的话题:一、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区别:二、接着我们看幼儿园和小学设置的课程有什么区别?在3-6岁阶段幼儿的学习靠操作掌握80%,靠看掌握50%,靠听掌握15%。
你好,小学——幼小衔接课程系列(大班组)
你好,小学——幼小衔接课程系列(大班组)花开共有时,衔接有温度,幼儿园到小学,不是翻山越岭,不是跳跃大沟深壑,也不是进入天壤之别的生活,而是童年生活的一种自然延伸和过渡。
一、幼小衔接,教师先行幼小衔接指的是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处于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具有不尽相同的身心发展特征,解决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对于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思想与目标:为深入贯彻《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充分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实施科学的保育教育。
泰州市胡庄幼儿园开展了以幼小衔接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一)齐研讨,凝共识活动中,大班组的老师们认真聆听,并在活动结束后针对所在年级的幼儿对入学前的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研究准备等一系列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和研讨。
(二)学而思,思而行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儿童成长过程的一个重大转折。
潜心专业,静水深流。
此次教研活动,老师们再一次梳理及思考了幼小衔接工作的方向和具体实施策略,也充分认识与了解到了幼小衔接的重要性,老师们纷纷表示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自我研究和研究的理论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去。
二、助力成长,一路花开当时光的脚步越过春秋冬夏,三年的时间匆匆流逝,大班的孩子进入了毕业倒计时。
向往的小学,亦是未知的前方。
你好!小学!很高兴见到你!盼望着走近你……了解你……(一)课程目标立足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在原有经验、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的差异,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幼儿能力行为的培养,且具有针对性地为每个儿童提供个别化指导,通过丰富的场景创设和拓展活动及正面的肯定和鼓励,支持儿童不断获得积极的入学体验,促进他们按照自己的速度和方式逐步适应小学生活。
(二)课程网络图早上八点多,孩子们正在准备排队做早操。
这时,跳跳和嬉嬉来了……你们又迟到了,要做操了。
我们快上一年级了,不能再迟到了。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及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及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和小学两个教育阶段之间的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
在这个阶段,孩子从幼儿园的游戏为主到小学的学习为主,需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
一个良好的幼小衔接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和个人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幼小衔接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
幼儿园的教育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兴趣和发展综合素质,而小学的教育则注重知识和学习的能力。
如果幼儿园和小学之间没有良好的衔接,孩子将难以适应学校的学习要求,容易产生学习困难。
相反,如果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衔接得好,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校的知识内容,有利于他们学习的顺利进行。
其次,幼小衔接对于孩子的个人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期间,孩子们主要在小班集体中生活和学习,与老师和同学建立了亲密的关系。
而小学是大班教学,孩子们将要面对更多的同学和老师,需要适应不同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幼小衔接可以帮助孩子平稳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社交圈子,建立新的友谊并与新的老师建立信任关系。
这对孩子们的个人发展和自信心的培养非常重要。
那么,如何实现良好的幼小衔接呢?首先,幼儿园和小学应该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
幼儿园的老师可以与小学的老师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共同制定衔接计划。
同时,学校可以邀请幼儿园的老师参观学校,了解小学的教学环境和要求。
这种沟通和交流可以帮助幼儿园的教师更好地了解小学的教育要求,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其次,幼儿园和小学可以开展一系列的过渡活动。
比如,可以组织幼儿园的学生参观小学,了解小学生活的新鲜事物,让他们对小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同时,小学可以派老师到幼儿园进行授课,让幼儿园的孩子们提前接触到一些小学的知识内容,帮助他们适应学校的学习要求。
最后,幼儿园和小学应该制定一套衔接计划,将孩子们从游戏为主的幼儿园过渡到学习为主的小学。
这个计划可以包括一些不同于幼儿园的学习活动,帮助孩子们逐渐适应小学的学习。
2024版幼小衔接培训ppt课件
2024/1/30
1
目录
2024/1/30
• 幼小衔接概述 • 幼儿园与小学的差异 • 幼小衔接中的儿童心理适应 • 幼小衔接中的家长角色与责任 • 幼小衔接中的教师培训与支持 • 幼小衔接实践案例分享与反思
2
01
幼小衔接概述
2024/1/30
3
幼小衔接的定义与重要性
2024/1/30
定义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 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 儿童成长过程的一个重大转折。
重要性
幼小衔接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学习 习惯、社会适应等方面都有重要影 响,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4
幼小衔接的目标与任务
01
目标: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适应新的 学习环境和要求,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21
学校对教师的支持与激励
提供资源
学校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和工具,如 教材、教具、多媒体设备等。
认可与奖励
定期对教师在幼小衔接工作中的表现进行评 估和认可,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荣誉。
2024/1/30
鼓励创新
鼓励教师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并给予 一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
持续培训
为教师提供持续的培训和学习机会,帮助其 不断更新知识和提升能力。
22
06
幼小衔接实践案例分享与反思
2024/1/30
23
成功案例分享
案例一
某幼儿园通过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成功帮助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具体做法包括:逐步增 加学习时间,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 孩子的兴趣爱好。
幼小衔接工作制度和职责
《幼小衔接工作制度和职责》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两个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对于儿童顺利适应小学学习生活,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为了确保幼小衔接工作的科学、有序、高效开展,建立健全完善的工作制度和明确的职责分工是必不可少的。
一、幼小衔接工作制度(一)家园共育制度家园共育是幼小衔接工作的核心。
建立家园共育制度,旨在加强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密切通联与合作,共同为儿童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1. 定期召开家长会幼儿园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及小学的学习特点和要求等。
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探讨促进儿童发展的有效策略。
2. 家园通联手册幼儿园为每个儿童发放家园通联手册,教师定期填写儿童在园的学习、生活情况,家长也及时反馈儿童在家的表现。
通过家园通联手册,实现家园信息的及时交流与交流。
3. 家长开放日活动定期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走进幼儿园,观摩儿童的课堂教学、游戏活动等,让家长亲身感受幼儿园的教育氛围,增进对幼儿园教育的了解和信任。
4. 家庭教育指导幼儿园成立家庭教育指导小组,定期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方面的培训和指导,如如何培养儿童的学习习惯、如何与儿童进行有效的交流等,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二)课程衔接制度课程衔接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
幼儿园和小学应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衔接方案,确保儿童在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的顺利过渡。
1. 课程目标衔接幼儿园和小学应明确各自的课程目标,在目标上相互衔接。
幼儿园阶段注重培养儿童的兴趣爱好、生活自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小学阶段则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学习方法的培养、思维能力的发展等。
2. 课程内容衔接幼儿园的课程内容应适当向小学延伸,为儿童进入小学学习做好知识储备。
在语言领域,增加识字量和阅读训练;在数学领域,加强数概念的理解和运算能力的培养;在科学领域,引导儿童观察自然现象,培养探究精神等。
比高优能幼小衔接电子版
比高优能幼小衔接电子版幼小衔接是什么意思呢?很多家长都不是很明白,但是会对孩子生活上、学习上都会有不小的影响,那么家长们应该正确的、积极地引导孩子。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
今天我们就一起聊聊“幼小衔接”这个话题。
幼儿园与小学的区别1.制度不同幼儿园是自由的的活动,而小学则是有秩序的进行活动。
2.人数不同幼儿园一个班级在20~30人左右,由2~3个老师负责整个班,对孩子的关注度很高;小学则是一个班级40~50人左右,甚至更多,由1个老师负责整个班,老师要在保证孩子一个安全的前提下,才能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所以就要用一个严格的纪律来约束孩子们。
例如:回答问题一定要举手,老师允许你才能回答问题。
3.学习形式不同幼儿园以培养孩子的兴趣出发,启蒙教育;小学则是系统学习,需要按时完成作业,有考试和任务。
4.时间不同幼儿园一节课为20~30分钟;小学一节课为40分钟。
5.课程不同幼儿园是游戏化教学,以五大领域课程为主;到了小学就变成了知识课程,是静态课业,有系统的学习,需要孩子们有一个高度的专注力吸收老师所讲的的知识。
6.环境不同幼儿园是充满童趣的、宽松活泼;小学则是严谨规范干净整洁。
幼小衔接我们真正应该衔接的是什么呢。
就是我们学习习惯,学习品质,以及学习成绩的无缝链接。
科学的幼小衔接我们应该提前做好哪些入学准备呢?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处于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儿童有不尽相同的身心发展特征,解决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对于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幼小衔接决定孩子一生的发展轨迹,《比高优能培优学习盒》提高孩子的专注力、适应能力、独立性、行为规范,让孩子做好充足入学准备,实现幼小无障碍衔接。
课程设置:【七大课程齐推进知识能力同储备配套练习方法多轻松学来快乐教】专注力训练通过舒尔特方格、九宫格、听觉训练等大量游戏,轻松锻炼儿童的八大能力:静定能力、视觉能力、听觉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读说能力、书写能力、体觉能力。
浅谈幼小衔接工作
浅谈幼小衔接工作摘要: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儿童成长过程的一个重大转折。
幼小衔接是孩子的必经之路,也是孩子性格养成的重要阶段,《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和小学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科学衔接。
要正确引导孩子,给孩子以积极的影响,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让孩子在面对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时,能够不害怕,不担忧,顺利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愉快适应小学生活,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幼小衔接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是教育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
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不仅是学习环境的转换,学习方式、人际交往、师生关系、行为规范及社会期望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形成了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会导致幼儿在生活上和学习上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幼小衔接问题成为近几年来学前教育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同时也受到国内很多学者的高度关注,更多的学者致力于研究幼小衔接的问题及对策,他们认为幼小衔接这一主题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如果在幼儿阶段开始关注幼小衔接问题,就会使得更多的幼儿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受到更小的影响,以保证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1.幼小衔接的意义科学做好幼小衔接,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幼儿园时期主要是以游戏和能力发展为主的教育方式,而小学教育是以正规学习和静态知识的学习为主的教育,两者教育方式的不同需要儿童的身心调整来适应,幼儿园和小学要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全力做好幼儿园入学准备和小学入学适应教育,全力实现幼儿园向小学生活的顺利过渡,全力保障儿童的身心健康和终身发展。
充分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顺应儿童本真,在游戏中学习,在生活中成长。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适应能力、自理能力、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培养自信、健康、阳光、智慧的完整儿童。
科学做好幼小衔接,为幼儿入小学奠基。
《指南》明确要求,要带领大班幼儿参观小学,讲小学有趣的的活动,唤起他们对小学生活的好奇和向往。
幼小衔接之我思
幼小衔接之我思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学前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幼小衔接工作必将迈上一个新台阶,然而,在幼小衔接工作开展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家长观念问题,社会环境问题,幼儿教师态度观念问题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案,旨在使幼小衔接工作走向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幼儿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小衔接;学前教育;幼儿教师;能力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
幼儿进入小学前家长、幼儿园、幼儿所参与的活动,可视为是为了帮助幼儿衔接幼儿园和小学前后学习环境所需付出的准备。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和小学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幼小衔接工作存在的问题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看到学前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幼小衔接的字眼越来越随处可见,然而尽观我们的周围,幼小衔接的工作却存在着许多问题,阻碍了幼教事业的发展。
1.近年来,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广大的幼儿家长也认识到这一点,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了所谓的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真是煞费苦心,使出了浑身解数。
然而很多家长的育儿观念比较陈旧,他们更多地关注孩子在幼儿园认会了多少字,背会了多少古诗,会算了多少道题,学会了几个英语单词,他们认为入学前应该让幼儿学会读和写,学会做题,他们只关心孩子是否聪明,是否“认真地听课”等等,致使孩子入学后出现一种情况:入学初感到很轻松,上课不专心听讲,形成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增加,“储备知识”用完了,又缺乏认真的习惯,导致学习“没后劲”等问题。
2.有需求就有市场。
顺应着家长的需求,催生了许多利益链。
各种不正规的办学力量、培训机构打着“想家长之所想,急家长之所急”的旗帜,让孩子们超负荷的学习,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违背了教育规律。
幼小衔接心得总结
幼小衔接心得总结幼小衔接应以终身教育思想为理论基础,幼儿教育阶段是终身教育的基础阶段,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幼小衔接心得总结,仅供参考!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自然明白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和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转折期。
幼儿学习环境的改变,加上学习任务的加重,使孩子在初进小学时出现不适应的现象。
老师和家长应该引起关注,小学老师要在心理上让孩子接受你,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使孩子尽快适应这个学习环境,家长也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配合老师为孩子顺利向小学过渡做好一切准备。
比如多和孩子交流,让孩子多了解小学生活,提醒孩子整理书包文具,帮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在孩子出错的时候,不发火,不急躁,有涵养,有耐心,但切记不要包办代替,有的老师会让家长在孩子的作业本上签字,以便于让家长督促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我认为家长在签字前应该和孩子说清楚彼此的责任,让孩子明白作业的对错自己负责,家长只负责签字完成老师的要求,如果家长负责检查对错,势必会让孩子产生一种依赖,所以应该从小就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不要依赖别人,增强孩子的责任感和独立性。
这个习惯一旦养成,家长会轻松百倍。
当然家长在签字的时候,应该关注一下孩子作业的质量,如果经常有错,应该提醒孩子不能粗心,或者和孩子一起找出原因,提高学习成绩。
同时我们在关注孩子学习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孩子能力的培养,学习兴趣的培养,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与人交往能力的培养以及挫折承受能力的培养,不能只注重孩子的生理健康,而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幼小阶段应是孩子能力发展和培养的一个关键期,所以老师和家长应该特别关注,做好这些工作,可以让孩子终身受益,家长也放心省心。
一、开展了具有班级特色的教育教学工作:1、本学期,我班结合大班的年龄特点,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上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
由于生活习惯上的骤变,以及课目的繁重,使许多小孩子在进入小学后出现疲劳、消瘦、害怕学习的现象。
很多孩子进入小学后,开始兴致挺高,可几天下来就会发现,孩子总是丢三落四,不是把铅笔盒丢在家里,就是忘了老师让他带什么东西,老师上课讲了什么也说不出来,上学的兴趣也不大了;有的孩子特别胆小、孤僻,有什么事情也不对老师说,上课尿憋急了宁愿尿裤子也不举手请假;有的孩子不会听讲,不做作业不说,连基本的课堂常规也不懂,上课随便下位、说话、喝水,老师今天讲,孩子明天又忘。
每天都有同学忘带书本和学习用具,还抱怨爸爸、妈妈昨天晚上没给他装进书包。
有些孩子的东西被别人稍微碰一下就要告老师,既不知道谦让,更不懂得关心别人;还有一些孩子则不敢跟别人说话,不会和同学交往。
如此众多的问题,应该引起老师及家长的关注。
因此,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工作很重要。
家长应该为孩子顺利地向小学过渡作好一切准备。
1、思想方面:
小学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结束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生活开始以学习为主的小学生活是第一次大的衔接。
所以,上小学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是“喜欢但有点害
怕”。
这时我们做家长的千万不能恐吓孩子说:“现在你一天到晚只知道玩,到了小学里就没得玩了。
”“这个都不会,以后到了小学里知识还要难,你怎么学得会呢!”等等,因为这样容易使孩子产生畏惧的心里,从而难以适应小学生的生活。
我们要多做正面的鼓励,对孩子说:“长大了,就可以上小学了,就能学到更多本领了。
”“上小学可以带上红领巾,成为光荣的少先队员了。
”等等。
我们也可以利用报名的时间,带孩子参观一下自己未来的学校,了解学校的环境,激发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
回家后和孩子进行一次谈话,向孩子表示祝贺,让孩子知道上小学是一件值得高兴的、光荣的、骄傲的事,我们可以用赞叹、喜悦、欣赏的语气和孩子谈上学的话题。
2、习惯方面:
首先,我觉得要给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作息习惯。
一般晚上8点半左右要睡觉,早上7点前起床。
因为进入小学,孩子最好不要迟到。
还有小学生的活动量比较大,又没有午睡时间,如果孩子没有充足的睡眠,会感到疲劳,注意力不能集中,影响孩子的上课和身体健康。
其次,我们还要培养训练孩子使用和保管学习用品,这也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步骤。
比如,让孩子养成把自己的东西固定放在一个地方的习惯,书放在什么地方,书包、鞋子、衣服等都要有固定的地方,不能随便扔,否则,上小
学后恐怕找东西的时间比做功课的时间还要长一些。
每天睡觉前,要整理好书包,有美术音乐课的要准备好配套的学具、乐器、颜料等物品,遗忘是孩子通病。
因此,我们应该要求孩子根据课表,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养成良好的习惯。
我们老师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上课前要求全班拿出书本文具时,有的孩子翻遍书包也拿不出来,还有的会举手请老师帮忙一起找。
了解后才知道,在家里从准备文具、包书、理书包,所有的事情都是爸爸妈妈代劳的。
因为爸爸妈妈可能觉得,孩子上学已经比幼儿园要辛苦很多,与其“浪费”时间做这些“额外劳动”,不如让孩子早点睡觉,好好休息。
其实,对一年级小朋友而言,比起练习题,更重要的恰恰是这些“额外劳动”。
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是孩子入校后最要紧的事情。
3、物质方面:
首先,要为孩子们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家中要有孩子固定的学习的房间,写字台,有条件的也可为孩子建立图书角,为让孩子认识生字,家里可贴些卡片,如:门、窗上贴“门窗”,冰箱上贴上“冰箱”2字……让孩子多认字,慢慢地将孩子的兴趣转移到学习读书中去。
其次,是为孩子准备学习用品:①双肩背的书包。
孩子用的书包应该选择双肩背的书包,背带可以自由收放的那一种。
孩子的书包里层应该要有隔层,可以让孩子把书与本子
分开放。
书包左右两侧最好有口袋,可以让孩子放茶杯、还有吃中饭用的调羹和毛巾。
②简单的铅笔盒。
我们要注意的是,不要给孩子购买那种很花哨的文具盒,否则图案吸引着孩子,会分散他上课听讲的注意力。
孩子的铅笔盒,双层与单层都可以,只要能放上5~6枝铅笔、橡皮、一把直尺就可以了。
这里,我还得多说一点。
现在很多家庭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对孩子的照顾往往是2对1,3对1,甚至4对1的模式,这更需要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对孩子提出的要求要一致。
如家里的爸爸、妈妈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是这样的,而爷爷奶奶却要求那样,如此不一致的态度,孩子的良好习惯就很难养成了。
他不知道听谁的话好,这也不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
9月份开学初,经常会看到一些孩子哭鼻子,究其原因,大多数是家里娇惯的结果,这方面真的需要家校配合,共同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
还有让我们老师感到有点力不从心的是写字姿势与坐姿。
上学前,不少孩子都提前认字或是学习画画,由于没有经过规范地学习或指导,有的握笔偏下,有的手腕内弯,进入小学后,虽然老师们反复强调正确姿势,但要矫正特别难。
再如,当孩子拿着书,缠着你讲故事时,你乘机告诉他:“等你上学了,自己就能读故事了。
到那时,你就可以
当爸爸、妈妈的老师,可以讲故事给爸爸、妈妈听了。
”以此来培养孩子对学校的向往之情和渴望获得知识的热情。
干万不要随便吓唬孩子:“你再调皮,等上了学,让老师好好整你!”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会使孩子未入学校就产生恐惧感,容易形成心理障碍。
二、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九十年代初,中国和日本曾共同举办了一次中日学生夏令营活动,活动中,中国儿童暴露出的最大弱点是生活能力差。
一时间,日本新闻媒体便大肆鼓吹日本学生在二十一世纪将战胜中国学生,贬低中国学生的能力和德行。
姑且不管日本人贬低中国学生的动机是什么,但这一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家长和老师的深思。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能力的发展有一个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儿童的能力易于养成,过了培养期,过了关键期,儿童能力的培养就显得特别困难。
我们常常看到一些父母,孩子上学了,还要一口一口给他喂饭;作业做完了,总是亲自帮他订正错误;进出们总是帮着孩子整理书包。
只要孩子存在的地方,就有父母的身影。
如此这般,做父母的的确很辛苦,可孩子却越养越无能了。
我们知道,孩子在幼儿园里,过的是一种集体生活,整天都有老师跟班,生活上遇到困难,如穿衣服、系鞋带等,
会及时得到老师的及时帮助。
进入小学后,孩子过的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活,像系鞋带,上厕所,准备学习用品等问题,都得靠孩子自已,孩子动作慢,能力差,势必会影响他的学习。
我从多年带班的实践中发现,小学阶段,学习成绩优秀的总是那些能力强的学生。
可见,为了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管理,建议家长们谨记:孩子能做和应该做的事情,应让孩子自己去做。
家长要帮助他们在实际行动中克服困难,而不要代替他们克服困难,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要不断给予鼓舞,使其具有较强的信心和决心,以至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此外,还要在克服困难的方法和技术上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孩子掌握克服困难的技巧,少走弯路。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应该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如,留给儿童一片自己的小天地,指导他学会收拾自己小天地中的器物,学会穿衣、洗脸、叠被、整理房间、端饭、擦桌子、扫地等小事。
三、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
幼儿教育是在游戏和活动中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学方式表现出很强的趣味性,容易吸引孩子,而小学教育是有一定的教学任务的,教师是有系统、有步骤地进行教学的,与幼儿园教育相比,知识性较强。
刚入小学的孩子心理上的幼稚性,依赖性,行为上的无意性仍然
很突出,不能很快地适应小学生活,给学习带来一些困难。
例如,我们发现有这样一些学生,刚入学几天,因好奇心强,上学特别积极,浑身是劲,可是没过多久,热情就冷淡了,特别想念幼儿园,哭着要上幼儿园,不愿意上学。
这就是我们小学教育中常见的“恋园”现象。
“恋园”现象表明这部分孩子不能很好地适应小学生的学习生活,还在怀念幼儿园的生活方式。
此时,做家长的千万不要置之不理,或者把孩子大骂一顿,而应该关心孩子,关注孩子的点滴变化,静心耐心教育、引导孩子,从心理上和思想上与孩子取得沟通,帮助孩子调整心态,调节生活规律。
可以带他去幼儿园看看,请教过他的幼儿园老师做做思想工作;可以跟孩子谈谈心,了解他遇到的困难,帮他解决困难;还可以讲讲身边同龄孩子的故事,或者童话故事,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增强信心。
希望在这条成长路上,我们和孩子们共同成长,真正成为他们的朋友!
走进校门,你和孩子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