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案

合集下载

沪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材《信息技术基础》教学设计:第4章信息资源管理综合活动信息资源管理

沪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材《信息技术基础》教学设计:第4章信息资源管理综合活动信息资源管理
在此基础上,本章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1.激发学生的信息资源管理意识,使其认识到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性;2.引导学生掌握信息资源分类、评价的方法,提高信息素养;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尤其在信息共享与协作环节;4.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信息资源管理技巧,提高应用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强化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创设互动、开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培养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过程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信息资源管理过程中,遵循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个主题研究任务。小组成员需要分工合作,利用网络和图书馆资源查找与主题相关的信息,并进行整理、筛选和评估。最后,撰写一份研究报告,要求包含信息来源、研究方法、结论等内容。
4.制作一份关于信息资源管理技巧的PPT,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信息检索策略、信息评价方法、团队协作分享经验等。要求图文并茂,简洁明了,便于他人学习和参考。
3.提交作业时,请附上作业评价表,从内容、结构、创新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信息资源管理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增强信息意识。
2.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信息资源管理的态度,高信息素养。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尊重他人,善于倾听他人意见。
4.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遵循道德规范,合理使用信息资源。
5.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信息资源管理的概念、目的和重要性。

沪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材《信息技术基础》优秀教学案例:第4章信息资源管理综合活动信息资源管理

沪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材《信息技术基础》优秀教学案例:第4章信息资源管理综合活动信息资源管理
小组合作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提高课堂效果的重要手段。我将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合理划分学习小组,确保每个小组成员在能力上互补。在小组活动中,学生需要共同完成信息资源管理任务,如制定检索策略、筛选有价值信息、整理资料等。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分享,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四)反思与评价
反思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我认知。在每节课结束后,我将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信息资源管理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此外,开展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从多角度、多维度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优势,改进不足。
3.培养学生尊重知识产权,遵循网络道德,树立正确的信息伦理观念。
4.培养学生具备全球化视野,认识到信息资源管理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激发他们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信息资源管理的知识与技能,我将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情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信息资源管理的必要性和实用性。例如,以筹备一场班级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从活动策划、资料搜集、资源整合等方面进行信息资源管理。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本案例强调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共同完成信息资源管理任务的过程中,学会沟通、分享、互助。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为未来社会中的合作奠定基础。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运用问题导向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针对信息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如:“如何高效地检索信息?”“如何评估网络信息的可靠性?”“如何整合各类信息资源?”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信息资源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方法。

沪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材《信息技术基础》优秀教学案例:第2章信息获取第3节获取信息的方法

沪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材《信息技术基础》优秀教学案例:第2章信息获取第3节获取信息的方法
4.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学习、生活和工作等领域。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信息获取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信息获取的技巧,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3.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鼓励学生勇于尝试,不断优化信息获取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沪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材《信息技术基础》优秀教学案例:第2章信息获取第3节获取信息的方法
一、案例背景
在沪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材《信息技术基础》第2章“信息获取”中,第3节“获取信息的方法”是本章节的重点内容。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培养学生高效、准确地获取信息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节教学案例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信息获取方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四)反思与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及时进行反思与评价,以促进他们的自我完善。具体策略如下:
1.学生自评:学生在完成信息获取任务后,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自己在信息获取方面的优点和不足。
2.小组互评:小组之间进行相互评价,学习借鉴其他小组的信息获取方法,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促进小组间的相互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信息获取的方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难易适度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信息获取的技巧。同时,鼓励学生提问,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提高独立思考能力。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本章节教学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根据各自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不同的信息获取途径进行研究。小组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信息检索、筛选、整理等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沪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案

沪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案
4、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多元化:信息技术应用各个学科领域,产生了更多的交叉学科。
网络化:卫星通信、光缆通讯等构成了立体化信息传送网络。
多媒体化:多媒体计算机和超文本技术相结合,形成了集文本、图像、音、动画和视频于一体的超媒体技术。
智能化:信息技术与认知学科等的融合产生了人工智能。
虚拟化:由计算机仿真生成虚拟的现实世界,通过虚拟的现实情境去感知客观世界和获取有关知识、技能。
2)、文字的发明和使用:文字使人类信息的存储和传递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
3)、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信息可以大量地生产、存储和流通,更进一步扩大了信息交流的范围。
4)、电报xx、电视和其它通讯技术的发明和应用:进一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传递的效率和手段再一次发生了质的飞跃。
5)、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使信息的处理速度和传递速度得到惊人的提高。目前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掀起了新一轮的信息革命浪潮。
案例2:1万只耐克鞋的故事。
问:信息除了案例中体现出来的的特征外,还有其它的一些特征,你能说说吗?
六、思考与练习
讨论并了解人们是如何利用信息为生活生产服务的。
七、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因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尚未制定,各初中校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要求标准不一,这导致了学生的基础水平存在差异,这就需要教师能作到因材施教;到了高中阶段学习的独立自主性开始增强,如果能抓住他们的兴趣点,从实际生活出发,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良好的信息意识。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遵守信息法规,培养良好的信息情感和信息道德。

沪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案

沪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案

沪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案第一章:信息技术概述1.1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目标:了解信息的定义和特性,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应用。

教学内容:信息的定义、特性,信息技术的种类和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1.2 信息素养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能够正确、有效地获取和利用信息。

教学内容:信息素养的内涵和培养方法,信息检索和利用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践操作法。

第二章:计算机基础知识2.1 计算机概述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理解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组成,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物展示法。

2.2 操作系统的使用教学目标:学会使用操作系统,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和常用操作。

教学内容: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

教学方法:实践操作法,示范教学法。

第三章:网络与通信3.1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分类,理解网络协议的概念。

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分类,网络协议的种类和作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图示法。

3.2 互联网应用教学目标:学会使用互联网,了解互联网的基本应用。

教学内容:互联网的使用方法,浏览器的使用,搜索引擎的使用。

教学方法:实践操作法,示范教学法。

第四章:计算机软件与应用4.1 常用软件的使用教学目标:学会使用常用的计算机软件,了解软件的分类和功能。

教学内容:常用软件的分类和功能,文字处理软件、表格处理软件的使用。

教学方法:实践操作法,示范教学法。

4.2 计算机编程基础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编程的概念和方法,掌握一种简单的编程语言。

教学内容:计算机编程的概念和方法,Python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践操作法。

第五章:数字化生活与学习5.1 数字化工具的使用教学目标:学会使用数字化工具,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内容:数字化工具的种类和功能,学习软件的使用。

沪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材《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设计:第4章 信息资源管理 综合活动 信息资源管理

沪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材《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设计:第4章 信息资源管理 综合活动 信息资源管理

第4章信息资源管理
单元六综合活动
〖单元概述〗
对在第二章已经获取的关于记忆规律的信息进行信息资源管理。

〖学习目标〗
对本章的整体学习目标进行综合体验和强化,进一步明确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理解三种管理方式的特点和过程,尤其是对数据库管理信息资源的思想和方法的掌握。

〖教学过程〗
综合活动的设计突出体现了三种管理方式的有机融合,旨在避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信息资源时,片面地倾向于某一种管理方式,不利于学生综合信息资源管理素养的形成,更不利于信息资源效率的发挥。

基于上述考虑,本单元的学习策略是采用研究性学习中的课题研究和网络探究学习方法。

第一阶段:教师给出学习任务,学生分组及根据要求分析任务、设计课题研究的解决策略,根据解决策略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设计。

第二阶段:针对需求描述查询策略过程,根据策略描述中所产生的问题,进行全班交流,并对整个活动过程的相应指标进行必要的评价。

第三阶段:形成个人总结或写心得体会。

沪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材《信息技术基础》3

沪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材《信息技术基础》3
2.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人工智能应用案例,使学生了解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及组织协调能力。
4.通过课堂讨论、分享心得,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5.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培养实践创新能力。
沪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材《信息技术基础》3.3《智能信息处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智能信息处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2.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了解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成果。
3.学习使用常见的人工智能应用,如智能语音助手、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提高信息获取、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2.各小组通过查阅资料、交流讨论,分析案例中所涉及的智能信息处理技术,探讨其优缺点及应用前景。
3.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共同探讨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价值。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任务:
1.基础练习: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设计一些选择题、填空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培养创新意识:高中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的阶段,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创新,培养他们运用智能信息处理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5.强化团队合作: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能够相互学习、互补优势,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课堂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智能信息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如模式识别、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
4.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沪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案

沪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案

沪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案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1 计算机概述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掌握计算机的定义和功能理解计算机的分类及应用领域1.2 计算机系统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了解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分类及作用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1.3 计算机操作系统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掌握操作系统的类型及特点学会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第二章:计算机网络基础2.1 计算机网络概述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及拓扑结构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2.2 Internet基础掌握Internet的起源和发展理解IP地址、域名和的概念学会使用浏览器浏览网页2.3 局域网技术掌握局域网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了解局域网的常见传输介质及特点学会搭建简单的局域网第三章:文字处理软件3.1 文字处理基础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了解Word的基本操作界面及功能按钮学会创建、保存、打开文档3.2 排版与美化文档掌握文本的排版技巧学会使用字体、段落格式化功能了解插入图片、表格、图表等元素的方法3.3 高级应用技巧掌握文档的引用与脚注功能学会使用模板和样式了解文档的保护与共享方法第四章:电子表格软件4.1 电子表格基础掌握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功能了解Excel的基本操作界面及功能按钮学会创建、保存、打开工作簿4.2 数据录入与编辑掌握单元格的选定、编辑和格式化方法学会数据填充、排序和筛选功能了解公式和函数的使用方法4.3 数据分析与展示掌握数据透视表和图表的使用方法学会使用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工具了解表格的打印和导出功能第五章:演示文稿软件5.1 演示文稿基础掌握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功能了解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界面及功能按钮学会创建、保存、打开演示文稿5.2 幻灯片设计与制作掌握幻灯片的选定、编辑和格式化方法学会插入图片、图表、媒体等元素了解幻灯片的切换和动画效果设置5.3 演示文稿的展示与发布掌握演示文稿的放映和控制方法学会使用演讲者视图和备注功能了解演示文稿的导出和分享方法第六章:数据库基础6.1 数据库概述理解数据库的定义、功能和应用领域掌握数据库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了解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6.2 数据表的设计与操作学会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创建数据表掌握数据表的编辑、查询和维护方法了解数据库表的关系和约束6.3 数据库的应用学会使用SQL语言进行数据操作掌握数据库的连接、导入和导出方法了解数据库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案例第七章:编程基础7.1 编程语言概述了解编程语言的定义、分类及发展历程掌握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结构学会选择适合的编程语言解决实际问题7.2 常见编程语言及应用掌握Python、C++、Java等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操作了解编程语言在Web开发、游戏制作等领域的应用学会利用编程语言解决实际问题7.3 算法与数据结构理解算法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常见算法和数据结构的基本原理及应用学会分析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第八章:多媒体技术8.1 多媒体概述理解多媒体的定义、特点和应用领域掌握多媒体技术的组成及发展趋势了解多媒体硬件设备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8.2 图像和音频处理学会使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图片编辑和美化掌握音频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了解多媒体作品中的图像和音频素材获取途径8.3 视频处理与动画制作学会使用视频编辑软件进行视频剪辑和特效添加掌握动画制作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动画设计技巧了解多媒体作品中的视频和动画素材获取途径第九章:信息安全与网络道德9.1 信息安全概述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掌握计算机病毒、黑客攻击的基本概念和防范方法了解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和措施9.2 网络道德与法律掌握网络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了解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个人信息保护9.3 信息素养与终身学习理解信息素养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信息检索、评估和应用的基本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第十章:项目实践与案例分析10.1 项目实践学会使用项目管理工具进行项目规划、执行和监控掌握项目文档编写和沟通协作方法了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和质量控制10.2 案例分析与总结分析实际项目案例,了解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总结项目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10.3 信息技术与创新了解信息技术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掌握创新思维和方法,培养创新能力学会利用信息技术推动个人和社会的创新发展重点和难点解析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重点:计算机的定义和功能、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难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详细组成、操作系统的类型及特点、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第二章:计算机网络基础重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Internet基础、局域网技术难点: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及拓扑结构、IP地址、域名和的概念、搭建局域网的步骤第三章:文字处理软件重点: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Word的基本操作界面及功能按钮、创建和编辑文档难点:文本的排版技巧、字体、段落格式化功能、插入图片、表格、图表等元素的方法第四章:电子表格软件重点: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功能、Excel的基本操作界面及功能按钮、创建和编辑工作簿难点:单元格的选定、编辑和格式化方法、数据填充、排序和筛选功能、公式和函数的使用方法第五章:演示文稿软件重点: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功能、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界面及功能按钮、创建和编辑演示文稿难点:幻灯片的设计与制作、插入图片、图表、媒体等元素、演示文稿的切换和动画效果设置第六章:数据库基础重点:数据库的定义和功能、数据表的设计与操作、数据库的应用难点:数据库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创建数据表的方法、SQL语言进行数据操作第七章:编程基础重点:编程语言的定义和分类、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结构、选择适合的编程语言解决实际问题难点:常见编程语言及应用、算法与数据结构、编程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第八章:多媒体技术重点:多媒体的定义和特点、多媒体技术的组成及发展趋势、图像和音频处理难点:视频处理与动画制作、多媒体作品中的视频和动画素材获取途径第九章:信息安全与网络道德重点:信息安全的重要性、网络道德与法律、信息素养与终身学习难点:计算机病毒、黑客攻击的防范方法、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个人信息保护第十章:项目实践与案例分析重点:项目实践、案例分析与总结、信息技术与创新难点:项目管理工具的使用、项目文档编写和沟通协作方法、创新思维和方法全文总结和概括:本教案涵盖了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的十个章节,从计算机基础知识到项目实践与案例分析,每个章节都有其重点和难点。

沪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全册教案

沪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全册教案

沪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全册教案第一章:信息技术概述1.1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目标:了解信息的定义和特性,掌握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应用领域。

教学内容:信息的定义、特性,信息技术的种类和应用。

1.2 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目标: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教学内容:信息技术的发展阶段,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1.3 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学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掌握信息技术的实际操作。

教学内容:信息技术的日常应用,信息技术的操作技巧。

第二章:计算机硬件2.1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件,理解各部件的功能和作用。

教学内容: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各部件的功能。

2.2 中央处理器(CPU)教学目标:了解CPU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CPU的性能指标。

教学内容:CPU的结构,CPU的工作原理,CPU的性能指标。

2.3 存储器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的存储设备,掌握存储器的类型和作用。

教学内容:存储器的类型,存储器的作用。

第三章:计算机软件3.1 软件概述教学目标:了解软件的概念,掌握软件的分类和特点。

教学内容:软件的定义,软件的分类,软件的特点。

3.2 操作系统教学目标: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掌握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

教学内容:操作系统的功能,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

3.3 应用软件教学目标:了解应用软件的分类和作用,掌握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

教学内容:应用软件的分类,应用软件的作用,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

第四章:计算机网络4.1 网络基础知识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掌握网络的类型和拓扑结构。

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网络的类型,网络的拓扑结构。

4.2Internet的基本应用教学目标:了解互联网的基本应用,掌握浏览器的使用和搜索技巧。

教学内容:互联网的基本应用,浏览器的使用,搜索技巧。

4.3 网络安全教学目标: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掌握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教学内容:网络安全概念,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沪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材《信息技术基础》教学设计:第3章信息的加工与获取第2节信息的表达

沪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材《信息技术基础》教学设计:第3章信息的加工与获取第2节信息的表达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强调信息加工与表达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提醒学生注重信息素养的培养。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完成一项综合性的信息表达任务,巩固课堂所学。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与表达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本节课所学,选择一种信息表达方式,如文字、图像、声音或动画,对以下主题进行加工与表达: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内容时,可能存在的困难有:对信息表达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对各类信息表达方式的优缺点把握不够明确;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对信息加工与表达的工具使用不够熟练,缺乏创新性和实用性。
此外,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可能存在沟通不畅、分工不明确等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针对性的指导与帮助,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阅读一篇关于信息技术的相关文章,并撰写阅读笔记,要求如下:
-摘录文章中关于信息表达方式的重要观点;
-分析文章中所举案例的信息表达方式及其效果;
-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对文章观点的理解和看法。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期待大家在下次课堂上分享精彩的作品!
(3)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网络资源、多媒体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4.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学习表现、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给予及时的反馈与指导。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单元测试等形式,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信息加工与表达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介绍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常见的信息表达方式,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
-文字:简洁明了,易于理解,但缺乏生动性;

沪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案

沪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案

沪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案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1 计算机概述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教学内容:计算机的定义、发展历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1.2 操作系统的使用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使用操作系统,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教学内容:操作系统的概念、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文件管理、系统设置。

第二章:文字处理2.1 文字处理基础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文字处理的基本技巧,能够进行简单的文字编辑和排版。

教学内容:文字处理软件的概念、Word的基本操作、字体设置、段落设置。

2.2 图文混排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在文字处理中插入图片和图形,并进行简单的编辑和排版。

教学内容:插入图片和图形、图片和图形的编辑、图文混排技巧。

第三章:电子表格3.1 电子表格基础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能够进行数据录入和编辑。

教学内容:电子表格软件的概念、Excel的基本操作、单元格设置、数据录入。

3.2 数据处理与分析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使用电子表格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够制作简单的图表。

教学内容:数据排序、筛选、公式和函数的使用、图表的制作。

第四章:演示文稿4.1 演示文稿制作基础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能够制作简单的演示文稿。

教学内容:演示文稿软件的概念、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幻灯片设计、动画效果。

4.2 演示文稿的表演与展示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如何表演和展示演示文稿,能够有效地传达信息。

教学内容:演示文稿的表演技巧、演讲技巧、展示技巧。

第五章:网络基础5.1 计算机网络概述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功能,理解网络的组成和结构。

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发展历程、网络系统的组成、网络协议。

5.2 互联网的使用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使用互联网,能够进行信息检索和交流。

教学内容:互联网的概念、浏览器的基本操作、搜索引擎的使用、电子邮件的使用。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模板沪教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模板沪教版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一教材:《信息技术基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2)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3)熟悉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知识;(4)学会信息检索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2)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3)引导学生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1. 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2. 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3.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知识;4. 信息检索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1. 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2. 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3.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知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讨论: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二、新课讲授1. 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介绍信息技术的定义;- 简述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分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2. 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举例说明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分析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3.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知识- 介绍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部分;- 介绍计算机软件的基本类型;- 简述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作用。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讨论: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2. 学生展示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新课讲授1. 信息检索的基本方法- 介绍信息检索的概念;- 讲解信息检索的基本步骤;- 举例说明信息检索的方法。

沪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案

沪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案

沪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案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1 计算机概述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理解计算机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教学内容:计算机的诞生,计算机的发展阶段,计算机的分类,计算机的特点,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1.2 计算机硬件教学目标: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教学内容:CPU,内存,硬盘,显示器,键盘,鼠标等硬件设备的功能和连接方式。

第二章:操作系统应用2.1 操作系统概述教学目标:了解操作系统的概念和作用,理解不同类型的操作系统。

教学内容:操作系统的定义,操作系统的功能,操作系统的分类。

2.2 Windows操作系统教学目标: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教学内容:启动和关闭计算机,桌面和窗口操作,文件和文件夹管理,系统设置等。

第三章:计算机网络基础3.1 计算机网络概述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理解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分类。

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的组成,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的作用。

3.2 Internet应用教学目标:掌握Internet的基本使用方法和技巧。

教学内容:浏览网页,搜索信息,收发电子邮件,网上交流等。

第四章:文字处理软件4.1 文字处理软件概述教学目标:了解文字处理软件的概念和作用,理解不同文字处理软件的功能。

教学内容:文字处理软件的定义,文字处理软件的功能,常见的文字处理软件。

4.2 Word 2010的使用教学目标:掌握Word 2010的基本操作和功能。

教学内容:创建和保存文档,编辑文本,格式化文本,插入图片和表格,页面设置等。

第五章:电子表格软件5.1 电子表格软件概述教学目标:了解电子表格软件的概念和作用,理解不同电子表格软件的功能。

教学内容:电子表格软件的定义,电子表格软件的功能,常见的电子表格软件。

5.2 Excel 2010的使用教学目标:掌握Excel 2010的基本操作和功能。

教学内容:创建和保存工作簿,编辑单元格,输入和编辑数据,格式化数据,公式和函数的使用,数据排序和筛选等。

沪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简案

沪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简案

沪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案第一章第一节信息与信息的特征一、教材分析:高中一年级学生基本上都在小学、初中阶段上过信息技术课.由于是第一节课,教师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间不熟悉,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及对本课程的学法也不了解,因此这一节课的教学方式与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对整本书的内容学习有开启含义,教学参考给出的参考课时0.5略低。

与以往的信息技术课程相比,新课程更注重的是能力培养,注重团队合作,注重讨论学习,改变原有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

引导学生讨论为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发挥学生的想象,自我构建信息的基本特征。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体验信息的基本特征。

2、难点:信息的含义。

四、教学方法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导入:现在我们经常听到一种说法,那就是现在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为什么现在的社会被称为信息社会,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开始今天的课程老师: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信息,对于信息这个词,每个人都不陌生,每个人也都会有自己的理解,哪位同学可以给我们举几个现实生活中的信息的例子呢学生回答:(请你来)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3: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老师:对,这些都是信息,那么这些信息都涉及哪些方面呢投影:与生活相关的信息与学习相关的信息与社会发展相关的信息老师:今天呀,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信息和信息的特征。

沪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全册教案

沪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全册教案

沪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全册教案第一章:信息技术概述1.1 信息与信息技术理解信息的概念了解信息处理的基本技术1.2 计算机的发展史掌握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了解我国计算机的发展状况1.3 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掌握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科学、教育等领域的应用第二章:计算机基础知识2.1 计算机硬件认识计算机硬件的组成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基本功能2.2 计算机软件理解软件的概念与分类掌握软件的获取与使用方法2.3 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学会使用操作系统进行文件管理、系统设置等操作第三章:计算机网络基础3.1 计算机网络的概述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功能与分类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3.2 Internet的基本使用学会通过浏览器访问网页、搜索信息掌握电子邮件的基本使用方法3.3 网络安全与道德规范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安全文明上网第四章:程序设计基础4.1 程序设计概述理解程序设计的概念与方法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步骤4.2 简单的编程语句学会使用一种编程语言编写简单的程序4.3 算法与算法思维理解算法的基本概念学会分析问题、设计算法解决问题第五章:数据库基础5.1 数据库的概述理解数据库的概念、功能与分类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组成5.2 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学会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数据查询、更新等操作5.3 数据库应用实例了解数据库在日常生活、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应用第六章:多媒体技术基础6.1 多媒体与多媒体技术理解多媒体的概念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领域6.2 图像、音频与视频处理学会使用多媒体处理软件进行图像、音频与视频的编辑与处理6.3 多媒体作品设计与制作学习多媒体作品的设计原则与方法掌握多媒体作品的制作流程与技巧第七章:网页设计与制作7.1 网页与网页设计理解网页的概念与构成要素掌握网页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7.2 HTML与CSS学习HTML与CSS的基本语法与应用能够编写简单的网页代码7.3 网页制作工具与技术学会使用网页制作软件进行网页设计与布局掌握网页中多媒体元素的嵌入与显示第八章: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8.1 CAD/CAM技术概述理解CAD/CAM技术的概念与作用掌握CAD/CAM技术的基本应用领域8.2 CAD/CAM软件的基本使用学会使用一种CAD/CAM软件进行设计与制造8.3 3D打印技术简介了解3D打印技术的原理与过程掌握3D打印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第九章:基础9.1 概述理解的概念、目标与方法掌握的基本应用领域9.2 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学习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了解在实际应用中的发展现状9.3 编程实践学会使用编程框架进行简单项目的开发与实现第十章:信息技术伦理与社会问题10.1 信息技术伦理理解信息技术伦理的基本原则与规范提高信息技术伦理素养,遵守网络道德与法律10.2 信息技术与社会问题分析信息技术对社会、经济、教育等领域的积极与负面影响学会从信息技术角度思考与解决社会问题10.3 信息技术未来发展趋势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关注与探索精神重点和难点解析1. 信息技术概述(第一章)重点关注信息的概念及其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沪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材《信息技术基础》教学设计:第1章绪言

沪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材《信息技术基础》教学设计:第1章绪言
1.信息技术基本概念:信息、信息技术、信息系统等。
2.信息技术发展历程:计算机的发展、互联网的发展等。
3.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等。
4.信息处理技能:信息检索、处理、传输、存储等。
5.信息安全:信息安全威胁、防范措施等。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等理论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习兴趣: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信息技术课程具有一定的兴趣。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对信息技术的热爱。
3.学习能力:高中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欲望,但个体差异较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采用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团队合作:高中生在团队合作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但部分学生在沟通交流、分工协作方面仍需加强。教师应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尝试编写一个简单的程序或制作一个简易的APP,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作业要求:
1.学生需认真对待作业,确保作业质量。
2.作业提交时,要求字迹清晰、内容完整、结构合理。
3.实践性作业和小组合作作业需注明成员分工,体现团队合作精神。
4.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对优秀作业给予表扬和奖励。
-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种信息技术产品,了解其原理、功能及应用,撰写分析报告。
4.小组合作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个信息技术主题的PPT制作,要求内容丰富、结构清晰、设计美观。
-小组讨论并制定一套网络道德规范,以海报形式展示,提高同学们的网络素养。
5.创新性作业:
-发挥想象力,设计一款未来信息技术产品,描述其功能、应用场景及创新点,形成设计方案。

沪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案

沪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教案(必修)学校:进贤县第一中学学科:信息技术年级:高一教师: ______第一章绪言 (3)一.1信息与信息的特征 (3)一.2信息技术及其影响 (4)第2章信息获取 (6)二.1 信息需求和来源的确定 (6)二.2 获取信息的方法 (8)二.4 信息价值的判断 (10)综合活动:寻找记忆规律(课本无) (12)综合活动:夸夸我的家乡 (14)第3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15)三.1 信息的加工 (15)三.2 信息的集成与交流 (18)三.3 编程解决问题和智能信息处理 (19)第3章信息加工与表达 (20)三.2 信息的集成与交流 (20)第一课时 (21)第二课时 (21)第三课时 (21)第四课时 (22)第五课时 (22)第六课时 (23)第七课时 (23)第八课时 (24)第九课时 (24)第十课时 (25)三.3 编程解决问题和智能信息处理 (26)第一课时 (26)第二课时 (27)第4章信息资源管理 (29)四.1 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 (30)四.2 信息资源管理的方式(一) (31)四.2 信息资源管理方式(二) (33)四.3 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资源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37)四综合活动 (38)第5章信息技术与社会 (41)五.1 信息技术与社会生活 (41)五.2 信息技术与青少年 (43)第4章信息资源管理 (44)八、实践:为具体的一个信息资源设计数据管理模型。

(51)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案第一章绪言一.1信息与信息的特征一、教材分析:高中一年级学生基本上都在小学、初中阶段上过信息技术课.由于是第一节课,教师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间不熟悉,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及对本课程的学法也不了解,因此这一节课的教学方式与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对整本书的内容学习有开启含义,教学参考给出的参考课时0.5略低。

与以往的信息技术课程相比,新课程更注重的是能力培养,注重团队合作,注重讨论学习,改变原有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全册教案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完整版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全册教案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完整版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全册教案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案一.信息与信息的特征一、教材分析:高中一年级学生基本上都在小学、初中阶段上过信息技术课.由于是第一节课,教师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间不熟悉,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及对本课程的学法也不了解,因此这一节课的教学方式与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对整本书的内容学习有开启含义,教学参考给出的参考课时0.5略低。

与以往的信息技术课程相比,新课程更注重的是能力培养,注重团队合作,注重讨论学习,改变原有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

引导学生讨论为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发挥学生的想象,自我构建信息的基本特征。

二、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体验信息的基本特征。

2、难点:信息的含义。

四、教学方法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五、教学内容和过程1、引入问:“结绳记事”、“烽火告急”、“飞鸽传书”里都隐含着一个关键词,是什么呢——信息问:大家知道盲人摸象的故事吗这个故事原来的寓意是什么如果换一个角度思考,从正面去理解这个故事,你会怎样解释呢讨论交流,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

2、认识信息任何事物都有多个侧面,信息也不例外。

那么到底什么是信息它有什么特征呢讨论交流,阅读课本中关于信息的定义。

课本:1、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等特点);2、信息具有价值性(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3、信息具有时效性(信息的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4、信息具有共享性(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时利用,不会丢失或改变)。

上海科技版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基础》全套教案

上海科技版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基础》全套教案

1.1信息及其特征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

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

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

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

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沪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材《信息技术基础》教学设计:第4章信息资源管理第2节计算机管理方式之文件管理

沪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材《信息技术基础》教学设计:第4章信息资源管理第2节计算机管理方式之文件管理
8.教学反馈: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我将以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性。首先,我会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在日常学习中是否遇到过找不到文件的情况?这种情况给你们带来了哪些困扰?”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意识到文件管理对于学习、工作效率的影响。
最后,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文件管理习惯,提高信息素养,确保数据安全。同时,提醒学生下节课将进行文件管理实践操作,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信息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本节课所学,对自己计算机中的文件资源进行一次彻底的整理,包括创建合理的文件夹结构,对文件进行分类、归纳、整理,并确保文件命名规范。
沪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材《信息技术基础》教学设计:第4章信息资源管理第2节计算机管理方式之文件管理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机文件系统的基本结构,包括文件、文件夹、磁盘分区等概念;
2.掌握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对文件和文件夹进行创建、复制、移动、删除、重命名等基本操作;
3.学会使用搜索引擎、资源管理器等工具,快速查找和定位计算机中的文件资源;
4.分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心得,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5.个性化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6.课后拓展:布置课后作业和拓展阅读,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拓宽知识面,培养深度思考的习惯。
7.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实践任务完成情况、小组讨论成果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教案(必修)学校:进贤县第一中学学科:信息技术年级:高一教师: ______第一章绪言 (3)一.1信息与信息的特征 (3)一.2信息技术及其影响 (4)第2章信息获取 (6)二.1 信息需求和来源的确定 (6)二.2 获取信息的方法 (8)二.4 信息价值的判断 (10)综合活动:寻找记忆规律(课本无) (12)综合活动:夸夸我的家乡 (14)第3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15)三.1 信息的加工 (15)三.2 信息的集成与交流 (18)三.3 编程解决问题和智能信息处理 (19)第3章信息加工与表达 (20)三.2 信息的集成与交流 (20)第一课时 (21)第二课时 (21)第三课时 (21)第四课时 (22)第五课时 (22)第六课时 (23)第七课时 (23)第八课时 (24)第九课时 (24)第十课时 (25)三.3 编程解决问题和智能信息处理 (26)第一课时 (26)第二课时 (27)第4章信息资源管理 (29)四.1 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 (30)四.2 信息资源管理的方式(一) (31)四.2 信息资源管理方式(二) (33)四.3 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资源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37)四综合活动 (38)第5章信息技术与社会 (41)五.1 信息技术与社会生活 (41)五.2 信息技术与青少年 (43)第4章信息资源管理 (44)八、实践:为具体的一个信息资源设计数据管理模型。

(51)高息技术(必修)教案第一章绪言一.1信息与信息的特征一、教材分析:高中一年级学生基本上都在小学、初中阶段上过信息技术课.由于是第一节课,教师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间不熟悉,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及对本课程的学法也不了解,因此这一节课的教学方式与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对整本书的容学习有开启含义,教学参考给出的参考课时0.5略低。

与以往的信息技术课程相比,新课程更注重的是能力培养,注重团队合作,注重讨论学习,改变原有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

引导学生讨论为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发挥学生的想象,自我构建信息的基本特征。

二、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体验信息的基本特征。

2、难点:信息的含义。

四、教学方法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五、教学容和过程1、引入问:“结绳记事”、“烽火告急”、“飞鸽传书”里都隐含着一个关键词,是什么呢?——信息问:大家知道盲人摸象的故事吗?这个故事原来的寓意是什么?如果换一个角度思考,从正面去理解这个故事,你会怎样解释呢?讨论交流,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容。

2、认识信息任何事物都有多个侧面,信息也不例外。

那么到底什么是信息?它有什么特征呢?讨论交流,阅读课本中关于信息的定义。

课本:1、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等特点);2、信息具有价值性(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3、信息具有时效性(信息的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4、信息具有共享性(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时利用,不会丢失或改变)。

3、引导学生多角度认识信息引导学生共同分析:信息有哪些来源?信息有哪些载体形式?信息有哪些传播途径?信息有哪些存储方式?讨论交流,推导出信息的其他特性。

如:传输性、概括性、真伪性等.4、通过多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学生自己概括信息的基本特征。

案例1:天气预报报道明天要下雨,这对于农民来说可能是一个好消息,但对于其他一些人来说可能是个坏消息。

案例2:1万只耐克鞋的故事。

问:信息除了案例中体现出来的的特征外,还有其它的一些特征,你能说说吗?六、思考与练习讨论并了解人们是如何利用信息为生活生产服务的。

七、教学反思:一.2信息技术及其影响一、教材分析:因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尚未制定,各初中校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要求标准不一,这导致了学生的基础水平存在差异,这就需要教师能作到因材施教;到了高中阶段学习的独立自主性开始增强,如果能抓住他们的兴趣点,从实际生活出发,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本节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及其影响,是本课程的导言或概括性容,是对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延续和加深,开好本节课,能更充分的调动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及应用。

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和趋势。

2、过程、方法目标:举例说明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掌握分析信息技术产生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良好的信息意识。

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遵守信息法规,培养良好的信息情感和信息道德。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能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探讨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和趋势。

2、难点: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分析信息技术应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四、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老师进行总结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五、教学容和过程1、引入通过上一节“信息及其特征”的学习,我们知道信息所涉及的围十分广泛,新闻报道、市场行情、科技成果、一副图画、一照片、一个动作、一个微笑等等都是信息,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信息的海洋之中。

从人类的发展历史看,人类自古至今一直进行信息关于处理、存储等方法的研究发明和应用。

举例机器人,监控报警器等这些所用的方法、手段、工具的统称信息技术,那么什么是信息技术呢,信息技术主包括了哪些方面的技术呢?主要运用在哪里呢?(引导学生看书、回答、交流)2、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和传感技术等。

1)、计算机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的核心,扩展了人的思维器官处理信息和决策的功能。

2)、通信技术:主要包括数字通信、卫星通信、微波通信、光纤通信,极提高了信息传递的速度,扩展了人的神经系统传递信息的功能。

3)、微电子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石,扩展了人们对信息的控制和使用能力。

4)、传感技术:包括热敏、嗅敏、味敏、光敏、磁敏、湿敏等敏感元件,扩展了人的感觉器官收集信息的能力。

在信息高度发展的当今社会,信息化生存成为新的生存方式,我们应该注意什么了,大家看书体会一下如何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

思考讨论,完成书本P16的练习。

(学生思虑讨论、作答)3、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1)、语言的产生和应用:语言产生于社会,产生于全体的使用者,产生于社会的约定俗成。

语言的产生标志着从猿到人进化重要标志,信息在人脑中存储和加工,利用声波进行传递。

2)、文字的发明和使用:文字使人类信息的存储和传递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

3)、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信息可以大量地生产、存储和流通,更进一步扩大了信息交流的围。

4)、电报、电视和其它通讯技术的发明和应用:进一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传递的效率和手段再一次发生了质的飞跃。

5)、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使信息的处理速度和传递速度得到惊人的提高。

目前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掀起了新一轮的信息革命浪潮。

4、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多元化:信息技术应用各个学科领域,产生了更多的交叉学科。

网络化:卫星通信、光缆通讯等构成了立体化信息传送网络。

多媒体化:多媒体计算机和超文本技术相结合,形成了集文本、图像、音、动画和视频于一体的超媒体技术。

智能化:信息技术与认知学科等的融合产生了人工智能。

虚拟化:由计算机仿真生成虚拟的现实世界,通过虚拟的现实情境去感知客观世界和获取有关知识、技能。

5、信息技术的应用任务阅读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探讨其作用。

例1:丰富的信息交流手段。

例2: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

例3: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例4:计算机数据分析及状态模拟。

例5:专家网上会诊。

学生活动:列举信息技术应用实例并汇报6、信息技术的影响(1)信息技术产生的积极影响。

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对人们生活与学习的影响。

(2)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一些消极影响引导学生通过例举自己所熟知的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信息技术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

更加辨证地认识信息技术。

7、迎接信息技术社会的挑战(1)培养良好的信息意识。

(2)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3)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4)遵守信息法规。

在对信息技术的作用与影响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交流研讨,理解健康使用信息技术。

8、总结本节课主要是对信息技术进行了阐述,要求大家提高自身的信息意识,主动地学习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分析、处理能力。

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遵守信息法规,培养良好的信息情感和信息道德。

六、思考与练习讨论信息技术对社会带来哪些消极影响,你能分析其原因在哪里吗?如何避免信息技术消极影响的危害?七、教学反思:第2章信息获取二.1 信息需求和来源的确定〖单元概述〗信息需求的确定及信息的来源:学生围绕“策划一次劝告青少年不要吸烟的宣传活动”这一主题进行必要的信息需求分析,确定活动所需的信息及其来源。

〖课程标准〗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学会根据问题需要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学习目标〗◆知识性目标1.了解信息与载体的涵义。

2.了解信息的主要类型。

◆技能性目标1.学会根据任务和问题确定信息需求。

2.学会根据任务和问题绘制信息需求表。

◆情感性目标1.结合当前信息社会,能够辨证地认识信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影响。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适合本单元的教学策略是问题解决式,由教师结合主题和要完成的教学目标设计一系列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准确地开展活动,同时,随着学生的活动进展情况,不断地产生新的问题,经过师生有效地交流和讨论加以解决,再通过具体的评价,最终实现主题任务需求。

二.2 获取信息的方法〖单元概述〗通过因特网获取信息的方法:(选择之一)通过搜索引擎检索有关因特网方面的中文杂志《电脑技术》,并浏览你所感兴趣的信息;(选择之二)继续进行上一主题的探究,对已经确定为通过网络来源获取的信息进行检索。

通过操作和讨论交流,体会分类检索和关键词检索的操作过程及各自的特点。

〖课程标准〗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能够合法地获取网上信息。

〖学习目标〗◆知识性目标1.了解信息来源的分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