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

合集下载

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实施

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实施

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实施
感恩教育是一种提升学生情感素质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教育方式。

在语文教学中,要落实感恩教育,需要注重以下几点:
一、营造感恩氛围
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讲述一些感恩的故事,或者通过诗歌、文章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感恩之情。

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表扬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加强班级间的相互信任和友谊。

二、激发感恩意识
通过一些情境教学,引导学生认识到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和自身的价值,增强感恩之心。

同时,也要加强语文知识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一些先贤思想和文化传统,从而加深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三、关注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最为直接的影响来源,家长对孩子对教育是重要的影响力。

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等方式,告诉家长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情感发展,并鼓励家长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注重实践教学
除了上课讲授知识外,教师也要注重将所学的知识联系到生活实践中,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感恩之情。

可以开展一些文化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中的感恩思想,或者参加社会志愿服务活动,感受到帮助他人、回报社会的成就感和责任心。

在语文教育实施中,感恩教育不是一个静态的教育形式,而是要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感悟、学习。

只有深入实践,才能将感恩之情转化为行动,让学生真正拥有美好、平和的心态。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当今社会,感恩是一种重要的品质和态度,而小学语文教育正是培养孩子感恩心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感恩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下面,我将就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进行探讨。

首先,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教育课程,它的教学内容不仅包括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更是涉及到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

通过语文课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美好和他人的付出,让他们明白自己的所得来自于社会和他人的支持。

其次,小学语文教学可以通过文学作品的赏析来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能够唤起人们的共鸣和感悟,让孩子们知道要感谢那些为他们付出的人。

例如,通过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名著《 红楼梦》,学生可以了解到贾宝玉虽然生活富裕,但是也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因此应该珍惜身边的亲人和朋友,感恩他们的关爱和陪伴。

另外,小学语文教学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来启发学生的感恩思维。

在课堂之外,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各种类型的书籍,了解到不同的人生经历和感悟,体验到各种不同的情感和价值观。

这样的阅读体验会使他们更加明白生活中有很多值得感恩的事物,比如家人的爱、老师的教诲以及朋友间的友情。

此外,小学语文教学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关心他人的意识。

通过让学生参与到一些公益活动中,如慰问孤寡老人、关爱贫困儿童等,让他们亲身体会到帮助他人是一件令人快乐和有意义的事情,进而培养他们的感恩心。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感恩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这不仅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需要,也是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的关键。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中的善良和付出,从而让他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这样的教育将使孩子们从小就具备感恩的素质,并将这种品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共同营造和谐美好的社会。

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实施

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实施

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实施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使用语言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情感、品德的重要渠道。

在语文教学中,感恩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它涵盖了学生对家庭、老师、同学、社会等方方面面的感恩之情。

通过感恩教育的实施,可以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让他们懂得感恩的重要性,学会感恩,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本文将讨论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具体方法。

一、感恩教育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在当今社会,物质丰富,人们往往容易忽视身边的帮助和支持。

学生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需要从小培养感恩之心,懂得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感恩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让他们懂得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老师的辛勤教导,感恩同学的帮助,感恩社会的关爱。

这样的教育,可以让学生学会从心底感恩,珍惜身边的人和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提高学生的情感素养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人际关系中的润滑剂。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感恩教育的实施,可以促进学生情感素养的提高。

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可以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增加对文学作品中人物情感的感悟,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而且,感恩教育也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交流和沟通,在日常的交往中,能够更加真诚地对待他人,增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3.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感恩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明白,得到了他人的帮助和支持,就有责任去回报,去帮助别人。

这样的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精神和奉献精神。

在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撰写感恩日记、感恩文章,可以促进学生对自己的思考和反省,让他们知道自己在成长中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就应该有责任去回报社会。

二、感恩教育的实施方法1. 以身作则,教师是关键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模范。

教师要细心呵护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让学生感受到师生之间的暖意。

教师还要利用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弱势群体,让学生懂得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与感恩教育

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与感恩教育

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与感恩教育小学语文教学与感恩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而感恩教育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和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从小学语文教学与感恩教育的关系、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感恩教育的方法以及感恩教育对小学生的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

小学语文教学与感恩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语言文字的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

感恩教育强调感恩之心,重视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使学生懂得珍惜一切来自家庭、社会、自然的恩惠。

而语文教学正是培养学生语感、思维能力和审美观念的过程,通过语文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社会关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感恩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实践感恩的内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感恩教育的方法有很多。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来引导学生感恩。

选择一些描写感恩的散文、诗歌和故事进行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他人的恩情和付出,从而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活动来促进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

比如安排学生写感谢信,表达对父母、老师或朋友的感激之情;组织学生参观社会公益项目,让他们亲眼见证别人的付出和帮助,从而激发他们的感恩之情。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感恩实践来增强他们的感恩行为。

比如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志愿者活动、捐赠物品给有需要的人,让学生亲自体验到给予和关爱的力量,激发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关心他人的意识。

感恩教育对小学生的意义不可忽视。

感恩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道德意识。

通过感恩教育,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所得到的一切都来自于别人的付出,培养他们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意识,从而养成一种积极向上的行为习惯。

感恩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

感恩之心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乐观和快乐;感恩也是一种人际关系的良好基础,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友善待人的习惯。

携“感恩教育”于小学语文内

携“感恩教育”于小学语文内

携“感恩教育”于小学语文内感恩教育是一种重要的素养教育,它教会孩子们珍惜所拥有的一切,感恩父母、老师、朋友以及社会的帮助与关爱。

而语文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也是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感恩心的重要载体。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我们有必要引入感恩教育的内容,让孩子们在语文学习中不仅能够积累丰富的知识,更能培养出感恩之心,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语文教育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和课外书籍来灌输感恩的情感。

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指导,学生们可以读一些感恩的故事、诗歌和小说,让他们感受到感恩的力量。

可以让孩子们阅读《小狼疼痛》《小兔子的感恩心》等寓言故事,通过故事中人物的言行举止,引导学生学会感恩。

课外读物也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在给孩子挑选书籍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感恩主题的书籍,潜移默化地让孩子们学会感恩。

语文课堂也可以通过一些感恩主题的写作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写作能力正处于成长阶段,这个时候正是培养感恩心的好时机。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写感谢家人、老师、朋友的信件或者感恩日记,让学生们通过写作的方式表达感恩之情,这有助于让学生们在语文学习中不仅仅是学习语言表达能力,更是学会感恩的良好机会。

语文教学也可以通过背诵古诗词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感恩情感。

通过让学生背诵一些感恩主题的古诗词,比如《赋得古原草送别》《静夜思》等,让学生们通过古诗词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出一颗感恩的心。

教师也可以通过古诗词的赏析和解读来加深学生对感恩情感的理解,让他们从中体会到感恩的深刻内涵。

语文教学还可以通过一些感恩主题的活动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在班级组织一次“感恩节”活动,让学生们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可以是写感恩卡片、制作感恩礼物等形式,让学生们在实际活动中体验到感恩的力量。

也可以通过一些戏剧表演、主题班会等形式来展现感恩的主题内容,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

小学语文教育不仅仅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感恩教育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本文将从感恩教育的意义、现状、方法、案例分析等方面,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

一、感恩教育的意义感恩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感恩教育可以让学生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学会感恩和回报,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同时,感恩教育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让他们更加乐观向上,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二、感恩教育的现状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教师对感恩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而忽略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其次,一些教师缺乏有效的教育方法,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此外,一些学生家长也缺乏对感恩教育的认识和重视,导致学生在家庭中也缺乏相应的教育和引导。

三、感恩教育的方法为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效果,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方法。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感恩情感和思想。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恩的情感和意义。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播放相关的视频、图片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感恩的情感和意义。

四、案例分析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妈妈的账单》为例,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在妈妈的照顾下成长的故事。

小男孩在妈妈的账单中发现了一份特殊的账单,账单上写着妈妈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免费的。

小男孩深受感动,从此懂得了感恩的重要性。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引导学生体验感恩的情感和意义: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让他们感受到妈妈对小男孩的无私照顾和付出。

接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小男孩和妈妈,通过亲身经历来体验妈妈的爱和关怀。

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感恩教育

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感恩教育

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感恩教育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感恩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以下是一些关于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实施感恩教育的建议:挖掘教材中的感恩元素: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了丰富的感恩元素,如《慈母情深》等课文描绘了父母对子女的深情厚爱和默默奉献的精神。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教材资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其中的感恩之情,从而激发学生的感恩意识。

创设感恩教育的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与感恩教育相关的情境,如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感恩的重要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回忆并分享自己经历过的感恩瞬间,从而增强他们的感恩情感。

结合节日和纪念日开展感恩活动:教师可以利用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等节日和纪念日,组织学生开展感恩主题的活动,如制作感恩卡片、写感恩信、进行感恩演讲等。

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将感恩之情付诸实践,培养他们的感恩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的感恩心态:除了具体的感恩行为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恩心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感激他人的付出和帮助,从而培养他们的感恩心态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家校合作共同推进感恩教育: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双方应该加强合作共同推进感恩教育。

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方式与家长沟通,引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

同时,家长也应该积极配合学校的感恩教育活动,共同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

总之,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感恩教育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引导以及家长的积极配合和支持。

通过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感恩元素、创设感恩教育的情境、结合节日和纪念日开展感恩活动、培养学生的感恩心态以及家校合作共同推进感恩教育等措施,可以让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受到感恩教育的熏陶和感染从而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语文课堂中感恩教育的渗透

语文课堂中感恩教育的渗透

语文课堂中感恩教育的渗透
感恩教育在语文课堂中的渗透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 教师示范感恩: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可以示范感恩的行为,比如感谢学生的回答、感
谢学生的帮助等。

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可以感受到感恩的重要性,并且在实践中学
会感恩。

2. 选取教材和课文: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选取一些蕴含感恩主题的课文或故事,比如《感恩的心》、《孝顺的儿女》等。

通过阅读和讨论这些教材,学生可以了解到感恩
的内涵和重要性。

3. 引导学生写作:在写作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写一些感恩的主题作文,比如写感谢
父母、感谢老师、感谢同学等。

通过写作的方式,学生可以深入思考感恩的对象和原因,进一步培养感恩意识。

4. 分享感恩故事:可以邀请学生分享一些感恩的故事或者自己的感恩经历。

通过分享,学生可以体会到感恩的力量,并且互相鼓励和学习。

5. 感恩活动和实践:可以组织一些感恩活动,比如给父母写一封感谢信、给老师送上
一份感谢礼物等。

通过实践的方式,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到感恩的喜悦和意义。

通过以上的渗透方式,可以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情感,让他们学会感
恩他人的帮助和付出,并将感恩的价值观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让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会感恩教学策略分享

让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会感恩教学策略分享

让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会感恩教学策略分享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感恩的态度和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感恩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辛勤付出,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本文将分享一些让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会感恩的教学策略。

一、引导学生朗读感恩诗歌在开学的第一天,可以选择一首表达感恩的诗歌,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朗读。

通过诗歌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感恩的力量,促使他们在语文课堂上树立感恩的意识。

二、组织学生写感恩日记每天安排一些时间,让学生写感恩日记。

在写作中,学生可以记录下自己一天中所感激的事情,例如家人的关心、朋友的帮助等等。

这样的写作练习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

三、进行感恩故事的阅读与分享选取一些充满感恩精神的故事,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阅读或者听读。

随后,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通过阅读和分享感恩故事,可以激发学生内心的感恩之情,培养他们关注他人的能力。

四、开展感恩主题的作文活动安排一些针对感恩主题的作文活动,鼓励学生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写出自己对老师、家人、朋友的感恩之情。

在写作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组织感恩教材的课堂解读在教学中,选择一些充满感恩精神的经典课文进行解读。

通过深入的课堂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蕴含的感恩之意,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汲取感恩的力量,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

六、鼓励学生给他人写感谢信通过鼓励学生给身边的老师、家人、朋友写感谢信,可以让学生学会用文字表达感激之情。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信中具体写出对他人的感谢之处,鼓励他们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七、开展感恩主题的课堂活动在课堂中,安排一些感恩主题的游戏或者小活动,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乐趣。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体验他人帮助自己的感受,从而更好地理解别人的辛勤付出。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让学生学会感恩是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

通过以上分享的教学策略,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感恩的含义,树立起感恩的意识和习惯。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中华民族是最懂得感恩的民族,我们的文化里记载了数不尽的感恩故事。

然而如今的孩子普遍缺少感恩意识,所以在语文课中相机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挖掘教材,让学生识恩。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蕴含着丰富的感恩教育内容,有自然之恩、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

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发掘这些教学资源,让学生感受“恩”的丰富多彩。

1、感恩父母,是做人之本。

“百善孝为先”,感恩教育首倡感恩父母。

教科书中也多角度表达了父母之恩,有《中彩那天》中给儿子道德启示的父亲,有《春蚕》中无怨无悔的母亲,有《秋天的怀念》中给残疾儿子重燃生活信心的病重的母亲等。

教师要利用好这些教学资源恰当的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2、感恩自然,是生存之基。

大自然赐予我们澄澈的蓝天、明媚的阳光、新鲜的空气,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资源和空间。

小学语文教材中就不乏教育学生珍爱自然的文章,如《桂林山水》、《富饶的西沙群岛》、《西湖的“绿”》等,文章以壮美的山川陶冶着我们的情操,开阔了我们的胸襟。

要通过学习这类文章让学生懂得感恩自然,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3、感恩祖国,是和谐之基。

神州“五号”、“六号”、“七号”的成功发射,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等,无不向世人展示了祖国的强大。

我们不仅要从描写祖国各地风景的文章中感知祖国的地大物博,更要从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国的博大精深,丰富底蕴,从祖国的优秀儿女身上中感知祖国的凝聚力和无尽的恩情。

《长城》、《颐和园》、《十六年前的回忆》、《狼牙山五壮士》等课文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灿烂文化,体会到什么才是祖国的优秀儿女。

通过对这些教材的学习,要让学生懂得是社会和祖国给予我们良好的环境,我们要回报于社会,感恩于祖国。

4、感恩他人,是立德之本。

我们要引导学生从《画杨桃》等课文感受师恩,从《掌声》等课文感受友恩,从《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等课文感受陌生人之恩。

二、情感体验,使学生感恩。

感恩教育就是通过情感教育,切入到学生个体心理世界,激发个体心灵共鸣,发展和升华他们道德情感的教育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意识思维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意识思维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意识思维教育在人的各种素养中,感恩意识被视为最为重要之一。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感恩意识思维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感恩情怀,让他们学会珍惜、感激和回馈。

一、感恩意识思维教育的内涵感恩意识是指个体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的恩惠和帮助产生的一种情感反应,并主动以行动回报的一种心理状态。

感恩意识思维教育则是通过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可贵,感激他人、社会和自然的恩惠,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感恩意识思维教育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感激之情;增强学生对父母的孝敬之情;让学生懂得珍惜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二、培养学生对父母、老师、同学的感恩之情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初级阶段,他们的情感发展还不够成熟。

在这个阶段,他们对于亲情、友情、师生情的认识还很肤浅。

因此,教师应当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亲情、友情、师生情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这些情感的感激之情。

比如在课文《游子吟》中,可以引导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无私,进而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和感激父母;在《孔子和学生》一文中,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师生之间的真挚情感,懂得尊重老师;在《雷锋的故事》中,可以让学生了解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美好情感,从而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三、培养学生的珍惜意识感恩意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于物质的追求往往比较盲目,不懂得珍惜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

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珍惜的重要性,让他们懂得珍惜自己的时间、精力、情感以及所拥有的一切。

比如在课文《挑山公》中,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挑山工为了生活而辛苦劳动的精神,从而懂得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在《妈妈的账单》一文中,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无私的奉献,应该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携“感恩教育”于小学语文内

携“感恩教育”于小学语文内

携“感恩教育”于小学语文内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融入“感恩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感恩是一种美德,能够培养学生的感恩心态,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念。

下面将介绍一些在小学语文内融入“感恩教育”的具体方法。

在语文课堂中可以通过文字阅读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古代文学作品,如《孟子》、《史记》等,让学生读懂其中的感恩精神。

可以选取《孟子·梁惠王上》中关于“为孟孙”一节,让学生了解到父母的养育之恩,并通过思考和讨论来感悟并和自己的亲情联系起来。

还可以通过阅读一些感恩主题的现代文学作品,如《感恩的心》、《感恩的水滴》等,让学生深入了解感恩的重要性。

可以通过写作来培养学生的感恩心态。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写作感谢信,让他们将感激之情通过文字表达出来。

可以鼓励学生写给自己的父母、老师、朋友等,帮助他们意识到身边的人对自己的帮助和爱,从而引导学生培养感恩之心。

还可以通过写作作文的方式,让学生描述自己曾经受到的恩惠,从而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生活是多么幸福,以及感恩的重要性。

语文课堂中还可以通过朗读来培养学生的感恩心态。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活动,选取一些朗诵作品,如《感恩的心》、《感恩往事》等,让学生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通过朗读这些作品,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感恩的内涵,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朗读表达能力等。

将“感恩教育”融入小学语文课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感恩心态,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念。

通过文字阅读、写作、课文解读和朗读等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感恩的重要性,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导言: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因素。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感恩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让他们学会感激他人的恩情,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本文将探讨感恩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具体实施方法。

一、培养学生关注他人、感激他人的能力感恩教育可从教材内容中选择富含感恩情感的读本、课文等,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对比等方式,从中感受各种感恩的场景和感受。

老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演绎、朗读感人的故事,使他们内化并理解感恩的重要性。

二、引导学生通过语文作文表达感恩之情语文作文作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感恩教育的有效手段。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写感恩日记、感恩信、感谢卡等,通过书写感恩之情,使学生深入思考谁对自己产生过重要影响,并通过表达感恩之情提升他们对别人的尊重和感激之心。

三、开展感恩主题班会和课堂活动在班会和课堂中,老师可以组织一些感恩主题的活动,例如学生交流感恩的对象和理由,分享自己感恩的经历和感受。

通过集体讨论和分享,学生可以互相启发,形成一种循环,不断传递着感恩的力量。

四、师生互动,树立榜样精神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引导学生学会感恩。

在课堂上,我们要经常表扬学生的优点和进步,给予他们积极的鼓励和肯定。

同时,我们也要教育学生感恩父母、关心老师和班级同学,让学生从身边的人中感受到温暖和支持。

五、拓展社会实践,培养责任感通过参观社区、公益活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别人对社会和环境的贡献,引导他们以感恩之心参与社会公益,从而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例如,组织学生参加义卖活动,用所得款项帮助有需要的人群,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帮助他人、回报社会的重要性。

结束语:感恩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相关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

从小让学生明白感恩的重要性,不仅有利于他们个人的成长,更有助于社会和谐的发展。

教师在此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应时刻注重自身言行的榜样力量,引领学生做一个有爱心、感恩心的人。

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实施

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实施

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实施感恩教育是培养学生感恩之心、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品质的一种教育方式,它可以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感,让学生懂得感恩父母、老师、朋友,懂得感恩社会,懂得感恩自然,从而形成勤劳向上、乐于助人的品德和良好的社会风气。

而语文教学是感恩教育的重要载体,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感恩教育的意义、感恩教育与语文教学的融合以及实施感恩教育的方法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感恩教育的意义感恩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教育理念,是传播人文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感恩是一种对他人恩惠的心存感激的情感体验,是一种道德情感和行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价值追求,在当今社会更显其重要性。

感恩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让学生学会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老师的教诲之恩,感恩朋友的帮助之恩,感恩社会的包容之恩,感恩自然的赐予之恩。

只有让学生在情感和行为上真正学会感恩,才能使他们具有感恩的品格和健康的心态,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实现人生的价值。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教学是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可以从文学作品、语言文字和课外活动等方面培养学生感恩之心,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语文是感情的表达和对人生的感悟,是一种情感的交流与沟通。

通过语文教育,学生能够感受到人文情怀,体味感恩之情,明白感恩之道,从而形成见贤思齐、感恩知礼的人文情怀,提高自身的素养和修养,成为有文化、有情感、有品德的人才。

在感恩教育与语文教学的融合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1. 文学作品的感恩教育文学作品是情感的凝结,是思想的表达,也是感恩教育的重要媒介。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阅读一些感恩题材的文学作品,如《小燕子和柳树》、《爱莲说》等,让学生深刻地领略到感恩的伟大,感受到感恩的真情实感,从而产生对父母、对老师、对朋友、对社会的感恩之心。

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实施

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实施

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实施引言: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能够让人心存感激、知恩图报的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本文将探讨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感恩教育,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多正能量。

一、感恩教育的重要性1.1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是一个注重感恩的国家,古人云:“涌泉万顷,不如涓滴之恩;通海之流,不如细流之恩。

”这句话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感恩之情。

感恩在中华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我们应该传承和弘扬这一传统美德。

1.2感恩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美好品质感恩是一种高尚的情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美好品质。

感恩之心能让学生更加谦虚、宽容,能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助、合作意识,培养出一批具有责任感和爱心的学生。

1.3感恩教育有利于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在语文教学中,营造一种感恩的氛围,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和谐。

学生会对老师的教诲心怀感激,老师也会对学生的成长倍感欣慰,师生之间的关系会更加融洽,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二、实施感恩教育的策略2.1通过文学作品传递感恩情感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是传递感恩情感的重要媒介。

可以通过选取一些充满感恩主题的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到感恩之美,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中体会感恩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2.2通过写作引导学生表达感恩之情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写作引导学生表达感恩之情。

学生可以写感恩日记,写感谢信给父母、老师、朋友等,让学生通过写作表达对他人的感激之情,进而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2.3通过情境教学培养感恩意识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比如组织学生去社区做义工、参观慈善机构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他人的关爱和支持,从而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三、教师在感恩教育中的角色3.1教师作为感恩教育的引领者教师在感恩教育中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可以通过自身言传身教,让学生从教师身上感受到感恩之情。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分享自己的感恩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感恩之美,启发学生感恩之心。

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与感恩教育

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与感恩教育

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与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是培养学生感恩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教育过程。

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过程。

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与感恩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感恩心理的重要途径之一。

语文教育注重通过课文内容和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纽带和互助关系。

通过阅读关于亲情、友情和师生关系的文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家庭、朋友和老师的付出和关怀,从而培养出感恩的心理。

语文教育可以通过教授文学作品来引发学生对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思考,从而培养学生对他人付出的认识和感激之情。

在教学《草房子》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贫穷与富有的差距,从而懂得珍惜现有的生活条件,感激他人的帮助和支持。

小学语文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其中包括感恩教育。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学生可以了解中国文化中强调感恩和孝道的价值观念。

可以通过学习《孟子》中的“君子有三畏”的故事,引导学生明白感恩是一种美德,要懂得感谢他人的帮助和付出。

小学语文教学与感恩教育的有机结合,也可以通过教学活动来实践和体验。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社区、农村等地方,让学生亲身体验他人的辛勤劳动和贡献,从而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可以通过写信、致谢活动等方式,让学生真实地表达对家人、朋友和老师的感激之情。

小学语文教学与感恩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语文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感恩心理,让他们意识到他人的帮助和付出,从而养成感恩的态度和行为。

教育者应该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让他们从小就明白感恩的重要性,做一个懂得感激他人的好孩子。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感恩教育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健康的人格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感恩教育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授学生语言文字表达的技能,更是培养学生的情感、品德和人生观念。

通过语文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感恩之心,懂得珍惜身边的人和事,懂得对生活怀有感恩的心态。

首先,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课文内容来引导学生感恩。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具有感恩主题的课文,让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深刻体会感恩的重要性。

比如,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描写亲情、友情、师生情的课文,让学生感受到身边人的关爱和帮助,从而产生感恩之情。

同时,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行为,让学生认识到感恩的力量和意义,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情感和品德修养。

其次,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写作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与感恩相关的写作任务,让学生通过文字表达自己对家人、老师、朋友的感激之情,或者是对生活中一些小事的感恩之心。

通过写作,学生可以更深刻地思考感恩的内涵,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情感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

此外,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朗诵、歌唱等形式来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感。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表达感恩之情的诗歌或歌曲,让学生通过朗诵或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更可以在情感上得到满足和升华。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通过课文内容、写作、朗诵等形式的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情感表达能力,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情感和品德基础。

感恩教育不仅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更是对学生终身受益的一种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实施

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实施

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实施
感恩教育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感恩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使学生懂得珍惜自己所拥有的,感激父母、老师和社会给予的帮助和关爱,进而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下面是我对语文教学中感恩教育实施的一些思考。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树立榜样,以身作则,使自己成为学生感恩的榜样。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引导学生明白感恩之道。

教师可以讲述自己曾经在困境中得到的帮助,比如父母的辛勤付出、同学的友情帮助等,告诉学生应该懂得感谢他人,同时鼓励学生多给予他人帮助,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一些感恩教育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感恩之情。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写感恩日记、感恩信等,鼓励学生将感恩的心情表达出来,同时也可以用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听、说、写、读等语文能力。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选取一些充满感恩情怀的文学作品,通过阅读和分析这些作品,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感恩的力量和意义。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关于家庭和亲情的作品,让学生明白家庭是我们最温暖的港湾,应该懂得感谢家人的关爱和付出。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感恩主题,通过对作品中人物感恩行为的描写和分析,引导学生明白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也是一种责任和义务。

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实践性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组织学生参观社区、公益活动、孤寡老人院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加深他们对社会和他人的感恩之情。

这些实践性的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浅谈积极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

浅谈积极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

浅谈积极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感恩是积极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优秀品质和良好习惯的重要内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积极引导学生感恩,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和感恩情感,从而促进学生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

我们可以通过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感恩。

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感恩题材,如亲情、友情、师生情等。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含有感恩主题的作品或文本进行阅读和分析,引导学生体验其中的感恩情感。

通过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中的感恩思想和感恩精神,让他们在欣赏美文的感知到感恩的重要性,并从中汲取感恩的力量。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感恩教育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品质。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感恩父母。

父母是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应该让学生认识到父母的辛勤付出和对自己的无私爱护。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写一封感谢信,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在家长会上鼓励孩子亲自向父母表达谢意,让孩子明白感恩的表达是一种美德。

2. 感恩师恩。

老师是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学生应该懂得师恩重于山陵。

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并回顾过去对自己的帮助和教诲,鼓励他们感悟师恩,从而培养出对老师无条件感恩的态度。

在适当的时候组织学生亲手制作一份礼物或写一封感谢信送给老师,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3. 感恩他人。

感恩不仅体现在家庭和校园之间,还应延伸到社会生活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他人,从小事做起,关心他人的困难和需要,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帮助。

通过这种参与和行动,让学生感受到感恩不仅是口头的表达,更是一种实际行动。

除了在课堂上进行感恩教育外,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感恩活动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感恩意识和体验。

如举办感恩周,开展感恩联欢会等。

通过这些感恩活动,学生不仅可以亲身参与,更能以身体力行地传达感恩的信息。

在进行感恩教育时,我们也应该注意方式方法的选择。

要以身作则,教师要成为学生感恩的榜样,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和影响学生;要注意方法策略的选择,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感恩教育。

小学语文中的感恩教育教学

小学语文中的感恩教育教学

小学语文中的感恩教育教学一、感恩教育的内容学校语文教科书中所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有自然之恩、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

〔一〕自然之恩。

大自然不仅保证了我们生存的物质条件,还以壮美秀美的山川培育我们的精神。

如,《只有一个地球》告知我们生我养我人类的是地球母亲;《黄河魂》能让我们心潮澎湃,壮怀激烈,《桂林山水》《西湖的“绿”》能让我们心灵小憩。

〔二〕父母之恩。

“哀哀父母,生我够劳”,天大地大不如父母之恩大。

教科书中多角度表达父母之恩,有《春蚕》中年年辛苦无怨无悔的母亲,有《秋天的怀念》中给残疾儿子重燃生活信念的病重的母亲,有《钓鱼的启示》中给儿子道德力气的父亲等。

有感天动地的地震中的父与子等。

〔三〕祖国之恩。

祖国是详细的,祖国不仅是疆土,还有文化和她的万千子女。

我们不仅要从描写祖国各地风景的文章中感知祖国的地大物博,更要从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国的博大精深,丰富底蕴,从祖国的优秀儿女特殊是在祖国危难时刻为祖国而献身的英烈中感知祖国的分散力和无尽的恩情。

课文中的几十首古代诗歌,《长城》《赵州桥》《芦沟桥的狮子》《颐和园》等课文能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绚烂文化;《十六年前的回忆》《狼牙山五壮士》等课文能让我们感知英烈的祖国心、民族义,《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詹天佑》等课文让我们体会到什么才是祖国的优秀儿女。

〔四〕社会之恩。

我们不仅要把同学培育为有独特的人,还要把同学培育为社会人,教育同学爱社会,爱人类,培育同学博大的胸怀。

我们要引导同学,从《画杨桃》等课文感受师恩,从《她是我的伴侣》等课文感受友恩,从《尊严》等课文感受生疏人之恩。

二、感恩教育的价值取向语文课中的感恩教育,要在引导同学深化文本,培育语文力量的同时,培育同学感恩的价值观。

感恩——珍惜生命珍惜自己的生命,对大自然、对父母,对祖国、对社会,都是一种感恩的表现。

每个人来到人世间都只有一次,珍惜生命,是对大自然的最好的回报;父母茹苦含辛哺育我们,就是盼望我们长大成人,一生平安,珍惜生命,是对父母的最好的回报;祖国,社会,为我们供应健康成长的阳光土壤,珍惜生命,是对祖国对社会最好的回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
一、关于感恩教育的界定
《现代汉语词典》对感恩是这样解释的:“感恩即对别人所给予的帮助表示感激”。

我们认为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就是知恩、感恩、报恩、施恩。

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

二、感恩现状
通过观察、问卷、家访,以及与学生谈话、与家长的交谈中了解学生的感恩情况,并将调查的结果分析、归纳如下:(1)学生的感恩意识薄弱;(2)家长对感恩教育的忽视;(3)教师更加注重学科知识的教学。

三、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感恩教育素材
新课改小学语文教材中所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有自然之恩、父母之恩、社会之恩等。

1.父母之恩
如《第一次抱母亲》、《月光启蒙》等。

2.老师之恩
古人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如《理想的风筝》、《师恩难忘》、《程门立雪》等。

3.社会之恩
我们不仅要把学生培养为有个性的人,还要把学生培养为社会人,教育学生爱社会,爱人类,培养学生博大的胸怀。

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谭千秋》、《生命桥》、《船长》等课文感受来自陌生人的生命再造之恩。

4.自然之恩
无论是一花一草,还是和风细雨,都是大自然赠给我们的礼物。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都围绕“环保”这一专题,选材新颖别致,如:《黄果树瀑布》、《九色鹿》等。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策略
1.引导学生知恩
感恩教育,首先要让学生明辨是非,知晓恩情,明白要感谁的恩,感什么恩。

(1)细读课文,知晓恩情。

小学语文大多文质兼美,包含丰富的感恩因素。

只有读懂了这些文本,理解了文本的内容,学生才能从中知晓文本所要表达的恩情。

为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文本认真仔细阅读,抓住重点,理清文本的思路,探索文章的中心思想,让学生明白是非善恶,知道父母、教师、大自然、社会等给予我们的恩情。

要指导学生细读文本,感受恩情,教师首先在备课时细读文本,读通文本,提取文本中的感恩素材,读出文本背后的深意。

这样教师才能站在一个更高的角
度指引教学。

(2)课内补充,知晓恩情。

语文是一种艺术,它以艺术的手法表情达意。

语文课文由于受到题材、文体和艺术表现手法的局限,不可能对知识面面俱到。

然而,小学生的知识面是有限的,知识结构是不健全的,他们在学习课文时往往不能深刻理解文本内容,更不能领悟文章所要表达的内涵。

因此,教师要有敏锐的眼光,发现文本的知识的不足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适当补充相关知识。

例如劝告人们要保护环境的课文《特殊的葬礼》,它是一篇环境保护的记叙文。

文章生动地描述了赛特凯达斯瀑布先后的不同变化,语言精练,表意深刻。

由于文体的局限,课文没有对环保知识做详细的阐述。

学生对本课的理解仅停留在书面文字层面是不够的,他们体会不到大自然对人类的恩情。

为此,教师要给予适当补充。

在本课教学中,我就根据课文内容补充有关赛特凯达斯方面的知识及环境保护的相关资料,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环境的重要性,激起学生保护环境的情感,增强了学生的感恩大自然的意识。

(3)课外阅读,知晓恩情。

对于小学生来讲,教师选择的课外阅读材料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选择“羊跪乳,鸦反哺”之类的寓言故事和浅显、趣味的感恩童话故事;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名人名家的感恩篇章,富有现实
意义的感恩故事和当前社会反面事例,等等,引导学生细细阅读、品味。

在阅读之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谈谈自己的读后感。

(4)指导朗读,读中抒情。

声情并茂的朗读有助于文中蕴涵感情的抒发与宣泄,使静态的、无声的语言文字化为动态的、有声的具体情景,从而激发人们的情感。

适宜感恩教育的文章,包含着撼动人心灵的情感,适合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验恩情与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中,学生理解文本,知道感谁的恩,感什么恩之后,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本,特别是抒发感恩情感的语段。

让学生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感情。

2.引导学生感恩
(1)创设情境,加深体验。

在教学中,根据文本内容为学生创设情境,渗透感恩教育,让学生有更加强烈的情感体验。

教学中,我们要把学生带入文本特定的情景中,让学生置身其境,如扪其形,如闻其声,如嗅其味,通过亲身体验,产生对人物肯定或否定的情感态度,情感上产生“移情”和共鸣,心灵得到熏陶,让感恩深入学生的心灵。

例如,五年级课文《特殊的葬礼》是一篇意义深刻的课文,文中用富有深意的语言叙述了黄果树瀑布从“赛特凯达斯瀑布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到“在群山中无奈地低下了她那高昂的头,像生命垂危的老人,奄奄一息,等待最后的消亡”,是一篇很好的
感恩大自然的教育题材。

通过阅读,教育孩子不能乱扔垃圾,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教学中,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

我借助多媒体,在学生的眼前展现了赛特凯达斯瀑布“汹涌的河水从悬崖上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的壮观景象的图片,首先给学生美的享受,视觉上的冲击,感受赛特凯达斯瀑布的魅力。

接着,我又出示赛特凯达斯瀑布“逐渐枯竭,即将断流”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并交流:赛特凯达斯瀑布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变化?
根据文本内容,借助多媒体和教师语言的引导创设两种对比鲜明的情境,将学生带进文本,与文中的小动物们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深刻体会到了大自然给我们的恩惠。

(2)文本补白,想象感悟。

文学作品中的“空白”是一种艺术,作者为了行文简洁、文章节奏变化及阅读审美感受的需要,将一些内容省略。

它一般是作者欲言而又未言之处,是作者“藏不尽之意于言外”的间隙地带。

这些间隙地带给教学留下了较大的空间。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时,要挖掘课文的空白处,充分利用“空白”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以此达到感恩教育的目的。

总之,充分利用语文学科中丰富的感恩教育资源,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感恩、知恩、报恩和施恩,是提高学生道德素养的有效途径,体现了语文学科“文道统一”的原
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