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浣溪沙》教案 (1)
浣溪沙晏殊教学教案设计
浣溪沙·晏殊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了解晏殊及其词作背景。
2. 引导学生欣赏《浣溪沙》,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1. 简介晏殊:生平、地位、词风。
2. 欣赏《浣溪沙》词牌的特点。
3. 分析《浣溪沙》的词意、意境。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展示晏殊画像,简介其生平。
3. 分析《浣溪沙》的词意,解读关键词语。
4. 讨论晏殊的词风,总结其艺术特色。
【课堂练习】1. 请学生举例说明晏殊的词风。
2. 分析《浣溪沙》中的意境。
第二章:词语解析【教学目标】1. 掌握《浣溪沙》中的重点词语。
2. 理解词语在词中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内容】1. 解析《浣溪沙》中的重点词语。
2. 分析词语在词中的表达效果。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关注《浣溪沙》中的重点词语。
2. 分析词语的含义和作用,如描绘景象、表达情感等。
3. 举例说明词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课堂练习】1. 请学生举例说明《浣溪沙》中的修辞手法。
2. 分析词语在词中的表达效果。
第三章:句子解析【教学目标】1. 掌握《浣溪沙》中的重点句子。
2. 理解句子在词中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内容】1. 解析《浣溪沙》中的重点句子。
2. 分析句子在词中的表达效果。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关注《浣溪沙》中的重点句子。
2. 分析句子的含义和作用,如描绘景象、表达情感等。
3. 举例说明句子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等。
【课堂练习】1. 请学生举例说明《浣溪沙》中的修辞手法。
2. 分析句子在词中的表达效果。
第四章:情感分析【教学目标】1. 理解《浣溪沙》的情感内涵。
2. 学会欣赏词人的情感表达。
【教学内容】1. 分析《浣溪沙》中的情感变化。
2. 探讨词人情感的表达手法。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关注《浣溪沙》中的情感变化。
2. 分析情感的表达手法,如直接抒情、寓情于景等。
3. 讨论词人的情感内涵,如忧国忧民、感慨人生等。
【课堂练习】1. 请学生举例说明《浣溪沙》中的情感表达。
浣溪沙 晏殊 教案
浣溪沙晏殊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晏殊《浣溪沙》的文学背景和创作意图。
2.掌握诗歌的形象思维、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3.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诗歌的形象思维、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2.教学难点:诗歌的意境分析和情感把握。
三、教学准备1.课文:《浣溪沙》2.教学课件3.教学参考书籍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简介晏殊及其文学成就。
2.引导学生关注《浣溪沙》的题目,了解其词牌特点。
二、课文讲解1.逐句讲解《浣溪沙》的文本,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2.分析诗歌的形象思维,如“一曲新词酒一杯”中的音乐形象,“去年天气旧亭台”中的时空交错。
3.讲解诗歌的情感表达,如“夕阳西下几时回”的哀愁之情,“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无奈之意。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四、作业布置1.背诵《浣溪沙》。
2.结合诗歌内容,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浣溪沙》的诗歌内容。
2.学生分享背诵诗歌的感受。
二、诗歌意境分析1.分析“一曲新词酒一杯”的意境,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与酒的关系。
2.分析“去年天气旧亭台”的意境,引导学生感受时光流转和物是人非。
3.分析“夕阳西下几时回”的意境,引导学生体会哀愁之情。
三、诗歌艺术特色分析1.分析《浣溪沙》的词牌特点,如词牌《浣溪沙》与诗歌内容的关系。
2.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拟人等。
3.分析诗歌的音乐性,如韵律、节奏等。
四、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关注古典诗词的审美价值。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浣溪沙》的诗歌内容。
2.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二、诗歌情感分析1.分析“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无奈之情。
2.分析“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情感,引导学生感受怀旧之情。
3.分析“小园香径独徘徊”的情感,引导学生理解孤独之意。
三、诗歌创作背景分析1.讲解晏殊创作《浣溪沙》的历史背景。
《浣溪沙》教学设计(13篇)
《浣溪沙》教学设计《浣溪沙》教学设计(13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浣溪沙》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浣溪沙》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学习《浣溪沙》。
2、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及主旨,能准确流畅地背诵。
教学过程一、导入,学习古诗二、学习《浣溪沙》1、简介作者并解题——杜牧(803-852)唐代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人。
太和进士,和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但杜牧所咏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2、《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与古代战争联系起来,很自然的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但是,这两句的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涵着强烈的意念活动。
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
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暗寓岁月流逝而物存人非之慨。
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踪迹地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地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就像这铁戟一样沉沦埋没,但又常因偶然的机会被人记起,或引起怀念,或勾起深思。
正由于发现了这片折戟,使诗人心绪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
因此,“认前朝”又进一步勃发了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二句论史抒怀做了铺垫。
三、教学过程1.全班齐读《浣溪沙》。
2.《浣溪沙》上阂写景,描绘了哪三幅画面?画面有何特点?明确:山下小溪边,生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山上松间沙路洁净无尘,黄昏时流涕细雨中杜鹃在啼叫。
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3.下阔转入抒怀,抒发了怎样的情怀?明确:由西流的溪水,联想到人生可以再少,青春可以永驻,大可不必为日月变迁,人生衰老而叹息。
表现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师补充:作者写此词时,正是在政治上失意,生活处于逆境之时,能有如此积极的人生观,豁达的胸怀,实在难能可贵。
浣溪沙 晏殊 教案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2)理解词牌《浣溪沙》的格式和特点。
(3)了解作者晏殊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词中的意象和意境。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往事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传统美德。
二、教学重点1. 词牌《浣溪沙》的格式和特点。
2. 分析词中的意象和意境。
3. 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 词中意象的把握和意境的体会。
2. author's emotional expression.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词的全文、注释、译文、相关背景资料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心得和感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词牌《浣溪沙》的格式和特点。
(2)介绍作者晏殊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词,理解词意。
(2)学生结合注释和译文,疏通文意,体会词的意境。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词中的意象和意境。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往事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2)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谈谈对词的感悟。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词牌《浣溪沙》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6. 作业布置(1)背诵《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2)写一篇关于本节课学习收获的心得体会。
7. 板书设计《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与其他唐代词人的作品,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等。
浣溪沙晏殊教学教案设计
浣溪沙·晏殊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浣溪沙·晏殊》。
(2)理解《浣溪沙·晏殊》的词牌特点、韵律、意境和主题。
(3)分析词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浣溪沙·晏殊》与其他唐宋词人的作品在风格上的异同。
(2)运用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进入词中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晏殊词作的美学魅力,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2)领悟作品中的人生哲理,学会珍惜人生,乐观面对困境。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浣溪沙·晏殊》。
(2)理解词牌特点、韵律、意境和主题。
(3)分析词中的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词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对词中深层意境的感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晏殊及《浣溪沙·晏殊》的背景。
(2)引导学生朗读《浣溪沙·晏殊》,感受词的韵律美。
2. 词牌特点分析(1)介绍《浣溪沙》的词牌特点,如平仄、韵脚等。
(2)分析《浣溪沙·晏殊》的词牌运用,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
3. 意境与主题探讨(1)分析词中的意象,如“一向年光有限”、“小园香径独徘徊”等。
(2)引导学生感悟词的主题,即珍惜时光、乐观面对人生。
4. 修辞手法分析(1)找出词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分析这些修辞手法在表达情感、塑造意境方面的作用。
四、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浣溪沙·晏殊》的词牌特点、意境和主题,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五、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浣溪沙·晏殊》。
2. 分析词中的修辞手法,写一篇短文。
3. 查找其他晏殊的词作,与《浣溪沙·晏殊》进行对比分析。
六、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组织学生阅读其他著名词人的作品,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李清照的《如梦令》等,比较其与《浣溪沙·晏殊》的异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宋代词的风格特点。
晏殊的浣溪沙教案(精选9篇)
晏殊的浣溪沙教案晏殊的浣溪沙教案(精选9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晏殊的浣溪沙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晏殊的浣溪沙教案篇1教学目标:在朗读中感受本词清丽自然的风格特点,理解诗人通过本词表现的对生活的哲思。
教学重点:在朗读中感受本词清丽自然的风格特点教学难点:理解诗人通过本词表现的对生活的哲思课文:《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教学流程:一、导入1、与置身于社会底层,潦倒不得志的柳永截然不同,晏殊身为宰相,生活是安逸的。
不同的主人公,同样是面对春色,同样是登高饮酒,晏殊抒发的情怀会与柳永有什么不同呢?二、品读语言理解内容1、朗读这首词,说一说这首词上下片分别写了哪些内容?疏通这首词的大意2、圈划这首词中作者所见的景物,说说随着所见景物的不同,诗人的心绪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3、体会这首词中的“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落花”“归燕”分别象征什么?“去年天气”,“旧亭台”——生命之中看似不变的事物、“夕阳”——时光的一去不回“落花”——生活中消逝的美好“归燕”——似曾相识的新的美好4、品读下片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中“无可奈何”、“似曾相识”两个词包含了怎样的情感?诗人面对“花落去”“燕归来”的眼前之景,悟到了什么哲理?生活之水向前流淌,其间会有失去,但新的美好也会以新的方式再次出现,虽然花开花落,每年的花朵都是不同的,但是生活之树常青。
三、比较迁移、深入把握1、从思想内容上看,晏殊的这首《浣溪沙》与崔护的《题都城南庄》有哪些异同?相同之处:都通过今昔对比,表达对失去时光的不舍与怀念,且两者对生活都充满热爱,以平静乐观的心态看待生命之中的得失。
不同之处:晏殊体认到了生命之中的美好会以不同方式再次出现;崔护以审美的生命态度,将逝去的美好化作浪漫的记忆珍藏心间。
浣溪沙晏殊优质教案
:《黄州突围》《苏东坡突围》
九、全词小结:
全词情景理交融,充分体现了苏轼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给我们以生活的启示。
浣溪沙晏殊优质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古诗词
,了解苏轼有关的文学常识。
能力目标:反复朗诵,品味用词的凝炼,理解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养成以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变故和挫折的习惯。
4、教师由此发问:“然而苏轼是用何种心态去面对这种艰难处境的呢?”
学生沉思中,悠扬的古曲响起,屏幕上出现苏轼的画像及全词内容。教师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范读全词。
三、全体学生在乐曲声中初读全词:
四、整体感知全文:
1、学生自由朗读全词,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其中的意思,可以相互讨论帮助。然后请学生发言,大家共同补充完善。教师提醒重点(出示PPT):
学生自由朗读,(出示PPT):正确的读音和节奏。
1、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先自由发言,后教师总结:
苏轼又叫苏东坡,是北宋杰出的文学
家。他性格直率开朗,而政治道路不顺。他写这首诗的时候便是因“讥讽朝廷”被贬官至黄州。
2、教师问:“这样的情形如果放在一般人身上,他们心里会怎样?”
引导学生答:“愤懑、抑郁、凄凉。”
5.配乐朗读。
(设计意图:朗读是诗歌
教学的基础。出示朗读要求,学生可以循序渐进,逐步读出韵味。)
三、想象激情,再现诗情画意
1.读读词的上阙,你看到了什么呢?你听到了什么呢?好,那么请你把看到的听到的,简要地写下来吧。
生个别展示:用自己的话翻译景色描写。
2.如果我们嗅一下呢?你闻到了什么?
(花香,清新的空气,还有水的味道,兰芽,松脂等)
(设计意图: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加上教师充满感情的引读,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情境中去,从而感受作者的胸怀及心志,理解古诗
《浣溪沙》教案(14篇)
《浣溪沙》教案《浣溪沙》教案(1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浣溪沙》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浣溪沙》教案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词,大体把握词意。
2.反复朗诵,品味用词的凝练,理解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词中所表现的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三词客”“八大家”分别指的是谁,大家知道吗?(“三词客”:苏洵、苏轼、苏辙;“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朝词人苏轼的一首词《浣溪沙》,苏轼又叫苏东坡,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
他性格直率开朗,而政治道路不顺。
他写这首词的时候便是因“讥讽朝廷”被贬官至黄州。
下面我们看一下这首词的内容。
二、初读诗词,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读,借助注音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
2.指名读,生评价。
(注意读出节奏、情感)3.范读,齐读。
三、再读诗词,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全词,并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其中的意思,小组成员间相互讨论帮助,然后请学生代表发言,大家共同补充完善。
(子规——杜鹃鸟;白发——代指老年人;黄鸡——代指时光流逝。
)2.再请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词的内容。
(参考:词人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感悟到人生需乐观的哲理。
)3.交流对词意的理解。
(在蕲水的清泉寺游历,清泉寺面对着兰溪,兰溪的水向西流去。
山下兰草初生的幼芽正浸泡在溪水之中,松林间的沙路干净没有泥土。
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杜鹃的啼叫声。
谁说人生不能再回到少年时代?你看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奔流!不要在老年时感慨时光流逝。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1)词中有画,让我们轻轻地读读这句,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山下兰草初生的幼芽正浸泡在溪水之中,松林间的沙路干净没有泥土。
晏殊《浣溪沙》教案
一、教案简介1. 课程名称:高中语文2. 课文名称:晏殊《浣溪沙》3. 课时安排:2课时4. 教学目标:理解《浣溪沙》的背景及意义分析词牌的特点和晏殊的词风欣赏并感悟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浣溪沙》词牌的特点晏殊的词风和创作背景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分析2. 教学难点:诗词深层意象的理解和感悟古代词人的生活背景与创作心理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词牌特点、晏殊的词风和创作背景2. 互动法:讨论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3. 欣赏法:反复朗读、感悟诗词的美4. 实践法:创作练习,尝试写作类似的词四、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语文教材《浣溪沙》相关内容2. 参考资料:关于晏殊的词作、词牌特点的相关书籍和文章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播放音乐等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兴趣:简要介绍晏殊及其词作。
2. 引导学生关注《浣溪沙》词牌:展示其他著名《浣溪沙》词作,让学生感受词牌的特点。
二、新课内容讲解(15分钟)1. 讲解《浣溪沙》的背景及意义。
2. 分析晏殊的词风:结合《浣溪沙》具体内容,讲解晏殊的词风特点。
3. 解析诗词中的意象:分析诗词中的景、物、人、事,引导学生感悟意象的美。
三、课堂互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分享自己的感悟。
2. 小组代表发言:邀请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四、课后作业(5分钟)1. 让学生背诵《浣溪沙》。
2. 布置练习:尝试创作一首类似风格的词。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检查学生作业:检查背诵情况和练习成果。
2. 引导学生关注《浣溪沙》词牌:展示其他著名《浣溪沙》词作,让学生感受词牌的特点。
二、深入讲解(15分钟)1. 讲解诗词中的深层意象:分析诗词中的隐喻、象征等手法,引导学生深入感悟。
2. 讲解晏殊的创作心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晏殊的创作心理。
三、课堂互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诗词中的深层意象和创作心理,分享自己的感悟。
《浣溪沙》晏殊教案
《浣溪沙》晏殊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选自九年义务教育语文第四册《浣溪沙》这首诗。
该诗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晏殊的作品,以清新脱俗、含蓄婉约著称。
教学时,我们将学习这首诗的韵律美、意境美以及晏殊的人文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浣溪沙》;2. 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美;3. 领悟作者通过诗歌表达的人生哲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浣溪沙》;理解诗文内容,体会意境美。
难点:领悟作者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播放一组描绘春天景色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2. 新课导入:介绍晏殊及其《浣溪沙》的背景资料。
3. 内容讲解:分析《浣溪沙》的诗意、韵律和修辞手法,讲解诗中的难点词语。
4.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浣溪沙》,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5. 课堂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文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美。
6. 深入探讨: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人生哲理,分享自己的感悟。
六、板书设计《浣溪沙》晏殊诗意:修辞手法:人生哲理:七、作业设计1. 请将《浣溪沙》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谈谈你对诗中意境美的理解。
2.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诗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句子的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浣溪沙》,使学生感受到了古典诗词的魅力,提高了他们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意境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同时,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领悟到人生哲理,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拓展延伸:邀请语文老师进行讲座,介绍晏殊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古代文学家。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了解古代诗词文化,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浣溪沙》晏殊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细节需要特别关注。
这些细节对于学生理解和欣赏这首诗至关重要。
晏殊《浣溪沙》优秀教案精选
晏殊《浣溪沙》优秀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文学》教材第四单元《宋词》章节,详细内容为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通过对词作品的内容、情感、韵律等方面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宋词的艺术特点,感受词人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浣溪沙》,理解词中的意象、意境,把握词的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对词作品的分析、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晏殊词作中的忧愁、思念之情,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词作品中的意象、意境理解和把握;词的韵律特点分析。
2.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浣溪沙》,体会词人的情感;分析词作品的艺术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中国古代文学》辅导书、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词的世界,激发学生对宋词的兴趣。
2. 朗读:学生集体朗读《浣溪沙》,感受词的韵律美,教师指导并纠正读音。
3.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词作品的内容、情感、意象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作。
4. 分析:小组合作,分析词的韵律特点,讨论词作的艺术特色。
5. 例题讲解:结合实践情景,讲解如何鉴赏词作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6. 随堂练习:学生进行词作品鉴赏练习,教师点评并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2. 内容:词人:晏殊意象:落花、夕阳、故人、离愁韵律特点:上片四句、下片四句,共八句,平仄韵脚交替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浣溪沙》中的意象,并谈谈你对词作品的理解。
意象:落花、夕阳、故人、离愁理解:《浣溪沙》通过描绘落花、夕阳等意象,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美好事物消逝的感慨,以及对故人的思念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以及对词作品的理解程度。
晏殊《浣溪沙》教案
晏殊《浣溪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浣溪沙》;(2)理解《浣溪沙》的创作背景及作者晏殊的生平和创作风格;(3)分析《浣溪沙》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境、修辞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浣溪沙》;(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晏殊的思想感情,体会友谊的可贵;(2)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培养热爱文学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地朗读和背诵《浣溪沙》;(2)理解《浣溪沙》的创作背景及作者晏殊的生平和创作风格;(3)分析《浣溪沙》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把握《浣溪沙》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2)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浣溪沙》的教学内容,了解晏殊的生平和创作风格;(2)收集相关资料,如诗人生平、作品鉴赏等;(3)准备教学课件和道具。
2. 学生准备:(1)预习《浣溪沙》,了解作品背景;(2)搜集与晏殊相关的资料,了解其生平和创作风格;(3)准备课堂讨论和分享。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晏殊的生平和创作风格;(2)引导学生关注《浣溪沙》的,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朗读《浣溪沙》,感受韵律美;(2)引导学生逐句翻译,理解诗句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浣溪沙》的意境和修辞手法;(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深入解读(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友谊的可贵;(2)分析《浣溪沙》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境、修辞等。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浣溪沙》。
五、课后作业1. 背诵《浣溪沙》;2. 写一篇关于《浣溪沙》的鉴赏文章,不少于300字;3. 选择一首晏殊的其他作品进行自主学习,下节课分享。
浣溪沙晏殊的教案
浣溪沙晏殊的教案浣溪沙晏殊的教案「篇一」教学目标:在朗读中感受本词清丽自然的风格特点理解诗人通过本词表现的对生活的哲思教学重点:在朗读中感受本词清丽自然的风格特点教学难点:理解诗人通过本词表现的对生活的哲思课文:《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教学流程:一、导入1、诚实稳重的“太平宰相”(1)14岁的晏殊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千名考生同时入殿参加考试,从容应试,援笔立成,受到真宗的嘉赏,赐同进士出身。
第三天复试“赋”时,看题后奏道:此赋题自己以前曾做过,请求另改他题。
其诚实与才华,更受到真宗的赞赏。
(2)真宗立太子,就是后来的仁宗,召见晏殊要他入宫陪伴太子,并说其所以选择晏殊是因为他生活检点谨慎,不像其他的大臣出入于声色之场。
晏殊说不然,自己只是因为家里经济拮据,才没有和他们一样去听歌看舞,真宗更信任晏殊的诚实,之后不断提拔晏殊,委以重任。
2、与柳永的潦倒不同,晏殊的经历是平坦富足,令人羡慕的。
晏殊虽然居高位、食厚禄,但不改赤子之心,凭着对生活的细心体悟,写下了许多流传后世的诗词作品。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等都成为了名篇佳句。
二、感受语言风格1、自读此词,解决字面理解上的障碍2、朗读这首词,说说你觉得这首词在语言风格、用字用词上与柳永的《蝶恋花》有什么不同?清丽自然,圆通晓畅3、背诵这首词三、领会情感哲理1、反复朗读上片,说说上片中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感怀?诗人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怀?表面的不变:去年天气、旧亭台深层的变:夕阳西下几时回2、诗人感怀的只是“夕阳西下几时回”吗?“夕阳西下几时回”流露出的`是诗人哪些更为深层的所思所感?在“新曲”与“酒”的助力下,触景伤怀,引发对人生的思考、追问年华的流逝,美好事物的一去不返,生活中得失的意义何在?3、上片流露出诗人对美好事物消逝不返的淡淡的哀愁,但诗人的思想并没有停留在对过往不再的惋惜和惆怅之中,品读下片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诗人在这两句中蕴含了怎样的哲理?生活之水向前流淌,其间会有失去,但新的美好也会以新的方式再次出现,虽然花开花落,每年的花朵都是不同的,但是生活之树常青。
浣溪沙 晏殊 教案
浣溪沙·晏殊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浣溪沙》。
(2)了解晏殊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3)分析词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学会欣赏古典诗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词的意义。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体会词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晏殊词作中的美好情感,提升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2)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好,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浣溪沙》。
(2)了解晏殊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词的意境和情感。
(3)分析词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2. 教学难点:(1)词中抽象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2)词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浣溪沙》的内容,了解晏殊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和参考书籍。
(3)制作PPT或黑板,准备教学所需的文字和图片。
2. 学生准备:(1)预习《浣溪沙》,了解词的大意。
(2)收集有关晏殊的资料,了解其生平和创作背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古典音乐,营造优雅的教学氛围。
(2)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晏殊词作,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教学新课:(1)介绍晏殊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讲解《浣溪沙》的词牌特点和结构。
(3)分析词中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的意义。
3. 学生活动:(1)分组讨论,合作探究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2)分享收集到的晏殊资料,了解其创作背景。
(3)朗读、默写词作,体会词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五、课堂小结与作业1.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浣溪沙》的意境和情感。
(2)强调词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引导学生欣赏古典诗词。
2. 作业:(1)熟读并背诵《浣溪沙》。
(2)写一篇关于《浣溪沙》的鉴赏文章,分析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晏殊《浣溪沙》教案设计
晏殊《浣溪沙》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为晏殊的《浣溪沙》。
通过学习这首词,让学生了解宋代词人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浣溪沙》全文,把握词的节奏和韵律美。
2. 分析词中的意象、意境,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 掌握宋代词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浣溪沙》的意象、意境,感悟词人的情感。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词中提炼出意象,理解词人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课堂,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
(5分钟)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作者晏殊及其创作背景,为学生理解词意打下基础。
(5分钟)3. 诗词朗诵:教师示范朗诵《浣溪沙》,引导学生感受词的节奏和韵律美。
(5分钟)4. 意象分析:引导学生从词中找出意象,如“落花”、“夕阳”等,分析其寓意,感悟词人的情感。
(10分钟)5.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鉴赏题,分析词中的意象、意境,讲解答题技巧。
(15分钟)6.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分析另一首词的意象、意境,巩固所学知识。
(10分钟)(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浣溪沙》2. 作者:晏殊3. 意象:落花、夕阳等4. 情感:抒发对时光流逝、美好时光不再的感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浣溪沙》中的意象、意境,结合词人的情感,写一篇300字的鉴赏短文。
《浣溪沙》描绘了落花满地、夕阳西下的景象,词人借此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美好时光不再的感慨。
词中以落花、夕阳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意境,令人感受到词人内心的哀愁。
2. 作业要求:字迹工整,语言通顺,逻辑清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意象、意境的理解,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宋代其他词人的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晏殊《浣溪沙》教案
晏殊《浣溪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晏殊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掌握《浣溪沙》的词牌特点和文学价值。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品味词句,感悟诗词意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晏殊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浣溪沙》的词牌特点和文学价值。
3. 诗词中的意象分析和意境感悟。
三、教学难点1. 古代词人的生活习俗和思想观念。
2. 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对诗词内涵的深入理解和个性化解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义:关于晏殊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以及《浣溪沙》的词牌特点、文学价值、意象分析等。
2. 学生用书:古诗文选本或诗词鉴赏教材。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PPT和播放相关音频、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晏殊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展示:逐句朗读《浣溪沙》,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3. 词牌特点讲解:讲解《浣溪沙》的词牌特点,如平仄、韵脚等,帮助学生理解词牌的基本知识。
4. 意象分析: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如“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等,引导学生感悟诗词意境。
5. 文学价值探讨:讨论《浣溪沙》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引导学生了解古代词人的生活习俗和思想观念。
6. 修辞手法解析: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帮助学生提高鉴赏能力。
7. 课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诗词鉴赏练习,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8.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提出课后阅读和研究的建议,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9. 作业布置: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10. 板书设计: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突出《浣溪沙》的主要特点和要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积极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评估他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晏殊《浣溪沙》教学设计4篇
晏殊《浣溪沙》教学设计晏殊《浣溪沙》教学设计4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晏殊《浣溪沙》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晏殊《浣溪沙》教学设计篇1一、学习目标1、在吟诵背诵中感受本词语言清丽自然的特色。
2、体会本词的意境,感悟词人所表达的深刻感受。
二、学法指导学生先在查阅资料和借助书下注释的基础上理解本词的大意,再通过重点字词和关键句子的讲解,引导学生去不断地挖掘本词的深刻内蕴,多角度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预习内容1、根据前一节课中学过的有关词的知识,回答这首词从字数和结构上分类分别属于和。
2、你对作者晏殊了解多少?他在写这首词时的境况和心情是怎样的?晏殊是时期的词人,《浣溪沙》是词的,它选自。
3、学有潜力的同学还可以思考下一部分中出现的问题。
四、课堂学习重点内容(1课时完成)1、作者和词作的简介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
十三岁时,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
他是北宋前期较早的词家,作品大多反映富贵悠闲的生活,但他的词艺术成就较高,能以疏淡闲雅的语言写出较深的含义,音韵和谐,意境清新。
这首词选自《珠玉词》。
《浣溪沙》是词牌名,即曲的谱子。
《浣溪沙》是一首小令,其格式是分上下两片(也叫上下两阕),各有三个七字句,一、二、三、五、六句押同一个平声韵。
这首词写作者在暮春时节的思绪,表现了年华易逝的伤感。
其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传诵名句。
2、学生自由散读,结合书下注释,初步理解本词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1)一曲新词酒一杯。
一曲:一首。
新词:刚填好的词,意同新歌。
(2)去年天气旧亭台。
去年天气:是说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
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
(3)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落日。
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
浣溪沙晏殊的教案
浣溪沙晏殊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文学名篇》教材第四单元《宋词》章节,详细内容为晏殊的《浣溪沙》一词。
通过学习这首词,让学生了解宋代词人晏殊的生平及其词作特点,掌握《浣溪沙》的艺术风格和词牌格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浣溪沙》一词,掌握其词牌格律和艺术风格。
2. 培养学生对宋词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3. 通过分析《浣溪沙》的意境,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词牌格律的理解,词意的深入解析。
教学重点:《浣溪沙》的艺术风格,晏殊的词作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名篇》辅导书、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宋代生活画面,让学生了解宋代文化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词人晏殊的生平及其词作特点,引导学生学习《浣溪沙》。
3. 诗词朗读:让学生齐读《浣溪沙》,感受词的音韵美。
4. 词意解析:逐句讲解词句,分析词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
5. 例题讲解:以《浣溪沙》中的名句为例,讲解词牌格律。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分析另一首宋词的词牌格律。
8. 诗词背诵:组织学生分组背诵《浣溪沙》,巩固记忆。
六、板书设计1. 《浣溪沙》晏殊2. 内容:词人简介:晏殊,北宋著名词人,词作风格清新、婉约。
词牌格律:上片三句、下片四句,共七句,平仄韵脚相对自由。
意象分析:落花、夕阳、归鸟等。
情感分析:离愁别绪、人生感慨。
修辞手法:比喻、对仗、夸张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浣溪沙》中的意象和情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300字左右的鉴赏短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阅读晏殊的其他词作,比较其风格异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推荐阅读:《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蝶恋花·庐山谣》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提到的“掌握《浣溪沙》的艺术风格和词牌格律”。
浣溪沙晏殊教案
浣溪沙晏殊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材第四单元《宋词》章节,详细内容为晏殊的《浣溪沙》一首。
通过对词的背景、作者生平、词牌格律的介绍,深入分析词作内容、艺术特色及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浣溪沙》的词牌特点,了解晏殊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2. 领悟词中的意象、情感,提高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 通过对比阅读,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浣溪沙》中所蕴含的情感,把握词的艺术特色。
重点:分析词中的意象、修辞手法,领会词人的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辅导书、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宋代绘画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宋代文化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5分钟)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晏殊生平及其创作《浣溪沙》的背景。
(5分钟)3. 诗词朗诵:教师示范朗诵,学生跟读,感受词的音韵美。
(3分钟)4. 内容解析:逐句解析词句,分析意象、修辞手法,领会词人情感。
(15分钟)5. 例题讲解:结合诗词鉴赏题目,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10分钟)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另一首宋词,巩固所学。
(15分钟)(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浣溪沙》晏殊2. 板书内容:词牌:浣溪沙作者:晏殊意象:夕阳、落花、归鸿等修辞:比喻、拟人、对仗等情感:怀念、感慨、哀愁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晏殊的另一首词《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并概括其主题。
2. 答案要点:词牌:临江仙意象:楼台、雕栏、玉砌等修辞:拟人、对仗、夸张等情感:离愁、思念、哀怨等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晏殊的诗词,了解其创作风格,提高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解析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5.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6. 板书设计的结构布局7. 作业设计的题目与答案要点8.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施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详细解析教学内容应紧扣《浣溪沙》这首词,详细介绍词牌的来源、结构特点,以及晏殊的创作背景。
《浣溪沙》第一课时教案
《浣溪沙》第一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了解作者晏殊及词的特点。
朗读词,掌握生字词。
理解词的内容,感受词的意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生字词,朗读词。
理解词的内容和意境。
难点
体会词人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
播放一段古典音乐,引出词这种文学体裁,进而导入课文。
作者及作品介绍
晏殊,北宋词人。
介绍词的特点和晏殊词的风格。
朗读词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节奏和韵律。
字词学习
学习“香径、徘徊、小园香径独徘徊”等字词。
整体感知
学生默读词,概括词的主要内容。
意境分析
分析词的意境之美。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内容。
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
体会词人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晏殊《浣溪沙》教案
一、作者和词作的简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
十三岁时,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
他是北宋前期较早的词家,作品大多反映富贵悠闲的生活,但他的词艺术成就较高,能以疏淡闲雅的语言写出较深的含义,音韵和谐,意境清新。
这首词选自《珠玉词》。
“浣溪沙”是词牌名。
《浣溪沙》是一首小令,其格式是分上下两阕(也叫上下两片),各有三个七字句。
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
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
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
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
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
(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
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
1.本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对光阴流逝的怅惘和对春天消失的惋惜之情。
2.上阙写了什么?下阙又写了什么?上阙怀旧,感伤年华易逝;下阙惜春,悼念春光难留。
3.本词具有怎样的艺术魅力?这首词用语清新,明白如话,音律和谐。
词意极为深广,从极为平常的时序转换中引出富含人生哲理的启迪。
4.文章脉络梳理:
一曲新词酒一杯——富贵闲适的生活
去年天气旧亭台——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夕阳西下几时回——就眼前之景来抒写情怀
无可奈何花落去——悼惜的情感
似曾相识燕归来——对时光流逝的感伤
小园香径独徘徊——惆怅的感情更为强烈
5.本词的名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6.词中作者借助曲、酒、夕阳、落花、燕子及自己的观察与感受,书写对人生的体验,对人生的思考,做到了情景理结合,浑然一体。
文本解读
1、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一曲:一首。
新词:刚填好的词,意同新歌。
去年天气:是说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
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
夕阳:落日。
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
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问题一:“一曲新词酒一杯”到“去年天气旧亭台”,诗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词人怀着喜悦、轻松的心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对酒听歌,但在边听边饮时,不期而然地触发了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于是产生一种岁月流逝、时光不再的感慨。
问题二:故地重临,怀旧自不可免,文中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仔细体会思
考“夕阳西下几时回?”这句话的含义。
“去年”二字把今昔两幅相同的画面重叠在一起了,一样的暮春天气,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但人事却和去年大不相同了。
“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它东升再起,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
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期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细腻心态。
)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无可奈何:不得已。
花落去:花谢,点明节令是暮春。
似曾相识:意思是好像曾经认识。
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
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
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
香径:花间小路。
徘徊:来回走。
问题一:怎样体会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中的“无可奈何”和“似曾相识”?从“花落去”到“燕归来”,作者想要表达的是怎样的感情?“花落去”、“燕归来”是现实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但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的有机组合,普通的“花”和“燕”就不普通了,而变为某种美好、熟悉的事物或感情的象征。
问题二:“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所以成为名句,不仅在于自然天成地表现了眼前之景,而且给人一种哲理性的启迪,你能说说其中蕴含的哲理吗?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问题三:“小园香径独徘徊”句中一个“独”字表达出诗人内心什么样的情感?独”字突出了凄凉寂寞之感。
“徘徊”将词人对美丽的春天,大好年华以及美好事物的无限依恋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表现了主人公孤独惆怅的心情。
思考:
这首词中多处用到了对比的写法,请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新”与“旧”的对比;或“去”与“来”的对比。
好处:“新”是唱新词的环境,“旧”是饮酒唱词时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惆怅情思。
“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来去对比,增加了对时光逝去的惋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