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预备成立的条件

合集下载

刑法 2024 知识点

刑法 2024 知识点

刑法 2024 知识点一、刑法概说。

1. 刑法的概念与性质。

-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 其性质具有阶级性(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和法律性(调整特定社会关系)。

2. 刑法的任务与机能。

- 任务包括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等。

- 机能有规制机能(对人的行为进行规范评价)、保护机能(保护法益)、保障机能(保障公民权利免受国家刑罚权不当侵害)。

3. 刑法的体系与解释。

- 体系:总则、分则、附则等结构。

- 解释:- 立法解释(由立法机关作出的解释)。

- 司法解释(最高司法机关作出的解释)。

- 学理解释(学者等作出的解释,无法律效力)。

二、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

1. 犯罪概念。

- 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的行为。

2. 犯罪构成。

- 犯罪客体: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 犯罪客观方面: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以及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等。

- 危害行为是在人的意志或者意识支配下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身体活动。

- 危害结果有实害结果和危险结果之分。

- 犯罪主体:- 自然主体: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刑事责任年龄分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不满12周岁)、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12 - 14周岁、14 - 16周岁、16周岁以上等不同阶段)。

刑事责任能力包括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

- 单位主体:单位犯罪的概念、特征及处罚原则。

- 犯罪主观方面:- 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和过于自信的过失(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

三、正当行为。

1. 正当防卫。

- 概念: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 成立条件:- 起因条件:存在不法侵害。

- 时间条件:不法侵害正在进行。

犯罪预备概述

犯罪预备概述

犯罪预备有两种表现形式一、为实施犯罪而准备犯罪工具的行为。

包括制造、改造、找寻、购买等多种方式,其目的是为犯罪准备最合手、适用的工具。

如为杀人而购买刀子,或自制利刃、火器等,为盗窃准备撬压工具、攀登工具等,为投毒购买毒药等均属为犯罪准备工具。

二、为犯罪创造便利条件的行为。

为犯罪创造条件是指除为犯罪准备工具以外的其他全部准备活动,如踩点、跟踪、了解、掌握犯罪对象的活动规律,确定最佳地点和最佳时间,筹集资金、学习攀登、搏斗、诱骗等技巧,均属为犯罪创造条件。

犯罪预备的特征(一)主观上具有为了犯罪的目的。

(1)行为人进行犯罪预备活动的意图和目的,是为了顺利着手实施和完成犯罪。

(2)犯罪在实行行为尚未着手时停止下来,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即是被迫而非自愿在着手实行行为前停止犯罪。

(二)客观上有犯罪预备行为。

(1)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的预备行为,即为犯罪的实行和完成创造便利条件的行为。

(2)行为人尚未着手犯罪的实行行为,即犯罪活动在具体犯罪实行行为着手前停止下来。

(三)停止的原因:是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没有能够“着手” 。

犯罪预备与犯意表示的区别1、主要是看有没有实际的犯罪准备行为。

如果行为人流露出某种犯罪的意思,这本身不是行为,不能认为是犯罪预备。

2、刑罚惩罚的是犯罪行为,而不能惩罚思想。

3、刑法不惩罚思想,但并不等于通过语言、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的都仅仅是思想或犯意流露,而不是行为。

犯罪预备的处罚原则犯罪预备行为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犯罪预备形态则是犯罪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停留在预备阶段的停止形态。

犯罪预备行为虽然尚未直接侵害犯罪客体,但已经使犯罪客体面临即将实现的现实危险,因而同样具有社会危害性。

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犯罪预备的特征及其认定

犯罪预备的特征及其认定
题 , 者 认 为应 关 注 于 以下 两 个 方 面 : 笔 ( 要 根 据 案 情 判 断是 否存 在 抢 劫 的预 备 行 为 一) 由于 刑 法通 常 没 有规 定 预 备 行 为 的 具 体 内 容 , 是 在 总 则 中 而
【 键 词】 征 ; 定 ; 劫 罪 的 犯 罪 预 备 形 态 关 特 认 抢
形 态来具体探 讨犯 罪预备 。
犯 罪 的实 行 尚无任 何 影 响作 用 , 以 并无 法 益 侵害 的危 险 。 所 三 、 合 抢 劫罪 的犯 罪 预 备 形 态 来 探讨 犯 罪预 备 结 抢 劫 罪 预备 形态 的认 定 是 司法 实 践 中经 常 遇 到 的 问 题 , 劫 抢 罪 预 备 形 态 的 罪 与 非 罪 的 区 分 是 关 涉 本 文 主题 的 问 题 , 据 该 问 根
圈 , 客 观 上 看 , 以 认 定 某 甲 是 为 了 抢 劫 银 行 而 窥 视 犯 罪 地 从 难 点 , 就 需 要 用 其 他 证 据 证 明 某 甲 的 犯 罪 意 图 。判 断 该 抢 劫 预 备 这 行 为是 否达 到 了法 律 所 推 定 的危 险 程 度 , 据 刑 法 第 1 根 3条但 书 的

预备行为是为犯罪的实行创 造便利条件 , 以利 于 发 生 结 果 的 行 为 , 种行 为是 整 个 犯 罪 行 为 的 一 部 分 , 果 不 是 因 为某 种 原 因 这 如 停顿下来 , 预备 行 为就 会 进 一 步 发 展 为 实 行 行 为 , 而 造 成 结 果 。 从 预备 行 为 有 两 类 表 现 形 式 : 一 是 为 实 施 犯 罪 准 备 犯 罪 工 具 的 行 其 为 ; 二 是 为 实施 犯 罪 制 造 便 利 条 件 的 行 为 。 其 ( ) 实上 未能 着 手 实行 犯 罪 三 事 犯 罪 预 备 终 结 于 预 备 阶段 , 事 实 上 未 能着 手 实行 犯 罪 ; 果 即 如

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从法律的文字表现形式方面划分,可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从法律的适用范围方面划分,可分为普通法和特别法;从法律制定的主体方面划分,可分为国际法和国内法;从法律的内容方面划分,可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等等;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1.按照制定和实施法律的主体不同,可以把法律划分为 C ;A.根本法和普通法B.一般法和特别法C.国内法和国际法D.实体法和程序法2.我国依法治国的主体是 C ;A.党中央B.国务院C.广大人民群众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3.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 B 适用我国法律;A.一律B.一般C.可以D.不能4.法律 A 是划分部门法的首要的、第一位标准;A.调整的社会关系的种类B.调整的方法C.保障权利的途径D.调整的机制5.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D 年制定的宪法;.1950 C6. C 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一项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制度;A.民族自治制度B.区域自治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民族平等制度7.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 D ;A.权利B.权力C.义务D.权利和义务8.最高人民法院是我国的最高国家审判机关, C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A.领导B.指导C.监督D.管理9.行政法与行政法规的关系是 C ;A.行政法就是指行政法规B.行政法是行政法规的渊源之一C.行政法规是行政法的渊源之一D.行政法与行政法规是效力不同的两种类别的规范性文件10.私营企业是指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雇工达到 D 人以上的营利性经济组织;.6 C11.增值税属于 A ;A.流转税B.财产税C.所得税D.营业税12.我国森林法把每年 C 定为全国统一的“植树节”;A.3月5日B.3月11日C.3月12日D.3月15日13.刘迪,6岁,在北京幼儿园学习绘画数年,1989年夏天,某机构组织儿童绘画展,刘迪的画被选中参展,并获得一等奖,得奖金1000元;此时刘迪父母已离异,其母张某为刘迪的监护人,刘迪之父每月给刘迪100元抚养费;1000元奖金应归 D 所有;A.刘母B.刘父C.幼儿园D.刘迪14.财产所有权中最核心的是 D ;A.占有权B.使用权C.用益权D.处分权15.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在同一种商品上以相同或相似的商标在同一天申请注册的,商标局应当依照我国商标法的规定公告 A 的商标;A.使用在先B.申请在先C.申请在先并且使用在先D.设计在先16.我国继承法规定,继承人对于被继承人生前的合法债务 D ;A.应当负责全额偿还B.可以负责全额偿还C.可以不负责偿还D.应当在遗产的实际价值范围内负责清偿17.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单位 B ;A.可以成为所有犯罪的主体B.只能成为法律明文规定可由单位构成的犯罪的主体C.不能成为任何犯罪的主体D.能否成为犯罪的主体由法院根据具体情况确定18.我国刑法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 B 处罚;A.可以免除B.应当减轻C.可以减轻D.应当从轻19.我国刑法规定,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就不再追诉;如果20年以后必须追诉的,须报请 B 批准;A.全国人大常委会B.最高人民检察院C.最高人民法院D.中共中央政法委20.中学生某甲,1983年4月5日生;1998年3月28日,他故意把一同学打成重伤,某甲对于他的这一行为, A ;A.应负刑事责任,但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B.应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C.应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D.不负刑事责任21.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反映了 B ;A.自然规律B.唯物史观C.英雄史观D.历史传统22.在价值关系中 B ;A.人永远是主体B.主体永远是人C.物可以是主体D.客体永远是物23. B 在价值观念体系中居于深层次的、核心地位;A.人生观B.人生价值观C.历史观D.世界观24.道德提倡 D ;A.必须怎样B.可以怎样C.不准怎样D.应当怎样25. A 是中国革命道德传统;A.追求真理B.自强不息C.勤劳勇敢D.关心国家26. D 是道德问题的核心;A.政治立场B.社会理想C.发展道路D.为谁服务27.婚姻的基本要求是 A ;A.婚姻自主B.情感基础C.相濡以沫D.共同生活28. D 是道德修养最根本的方法;A.立志B.学习C.内省D.实践29.在人际交往中,宽容是一种 C ;A.忍让B.软弱C.教养D.妥协30.思想指人的 A ;A.理性认识B.科学思维C.自觉意识D.系统知识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1.法律与政策的主要区别在于 ABCDE 的不同;A.制定主体B.实施保障C.表现形式D.内容具体程度E.稳定性2.法律关系的三要素是指 ABC ;A.主体B.客体C.内容D.责任E.权力3.我国宪法实施的保障,包括 ABDE 保障几个方面;A.政治B.法律C.经济D.组织E.群众4.犯罪集团的主要特征有 ABCD ;A.主体必须是由3人以上组成的B.具有一定的组织性和固定性C.具有共同实施某种犯罪的目的性D.其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E.有明显的首要人物5.道德是以善恶为标准,依靠 ACD 来评价人们的行为,调节人与人、人与自然环境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A.内心信念B.政治思想C.社会舆论D.传统习惯E.法律条款6.学会合作 ABC ;A.是教育的目的B.才能适应竞争C.是成功的要素D.目的是受人欢迎E.目的是改善人际关系7.政治指涉及 BDE 关系的各项政策和各种活动;A.社会B.国家C.人际D.阶级E.民族8.道德修养 ABCD ;A.是人性向善的过程B.甚至要经历精神的痛苦C.是自我改造的过程D.甚至要经历肉体的磨难E.主要是接受教育9.审美是人们对美和美的事物的 BCDE ;A.思考B.认识C.欣赏D.感动E.评价10.人的境界是 BCD ;A.人的技术水平B.对人生体验、认识、调整和控制的总体水平C.人生修养的落脚点D.人生价值的体现E.社会地位的反映一、单项选择题;1.划分法系是按照法律的B;A.表现形式B.历史传统C.规定内容D.阶级本质2.中华法系主要是指D的传统;A.中国社会主义法律B.中国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律C.中国奴隶制社会的法律D.中国封建制社会的法律3.法律主要体现的是B的意志;A.全民B.统治阶级C.党D.整个社会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D;A.基本制度B.政治制度C.社会主义制度D.基本政治制度5.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B;A.政治协商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人民民主专政制度D.无产阶级专政制度6.不满B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责令监护人加以管教;7.中外合营企业的注册资本中,外国合营者的出资比例一般不低于C;%%%%8.设立有限责任公司,以生产经营或商品批发为主的公司人民币万元,以商品零售为主的公司人民币万元,科技开发、咨询、服务性公司人民币D万元;,50,50,50,10,30,20,30,109.对于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分别就同样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法律规定实行C原则;A.使用在先B.完成在先C.申请在先D.一体对待10.我国专利法规定,A专利权的保护期限为20年A.发明B.实用新型C.外观设计D.智力活动的技巧11.商标使用的文字、图形或者其组合,为了便于识别,应当有C的特征;A.明确B.醒目C.显着D.悦目12.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在同一种商品以相同或相似的商标在同一天申请注册的,商标局应公告C;A.申请在先的商标B.申请人效益较好的使用商标C.使用在先的商标D.在不同地点范围内分别使用13.根据刑法规定,过失犯罪,A才负刑事责任;A.法律有规定的B.情节严重的C.造成重大损失的D.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14.正当防卫中的不法侵害行为达到C程度,就可进行正当防卫;A.犯罪B.严重危害社会治安C.具有社会危害性D.杀人行凶等暴力行为15.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主要区别是D;A.实行的目的不同B.实行的程度相同C.针对的行为相同D.针对的是不法侵害行为16.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是B;A.人生观决定世界观B.世界观决定人生观C.具有唯心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一定是不正确的D.具有唯物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一定是正确的17.职业理想是指B;A.对未来的物质、精神、文化方面消费性生活的向往B.对未来工作部门、工作种类及业绩的向往和追求C.对未来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的追求、向往和设想D.对未来道德关系、道德标准和道德人格的向往18.个人能否按道德要求去做,关键在于C;A.社会舆论B.传统习惯C.内心信念D.评价方式19.爱科学是指D;A.人类知识的总汇B.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C.第一生产力D.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和人才20.个人基于一定的道德认识,自愿选择的有利于他人或社会的行为是B;A.道德品质B.道德行为C.道德规范D.道德概念21.能引起交往对象之间产生彼此互相喜欢、尊敬、爱慕的心理倾向的原因或条件是D;A.真正的友谊B.交往的艺术C.人际关系的基本方法D.人际吸引因素22.人生修养的C指的是一个人进行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心理、审美等自我修养所达到的实践水平或程度,也就是说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对自我生命和社会人生的体验、认识、调整和控制,达到的总体的精神状况和修养程度;A.功利B.层次C.境界D.途径二、多项选择题;1.西方所谓公法,一般包括有ACD;A.宪法B.民法C.刑法D.行政法E.商法2.西方所谓私法,一般包括CD;A.行政法B.经济法C.民法D.商法E.环境法3.根据宪法和选举法的规定,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有ABCDE;A.选举权的平等性与普遍性原则B.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的原则C.从物质和法律上保障选民的选举权利D.秘密投票原则E.代表对选民和原选举单位负责并受其监督4.现代国家的结构形式主要有AD;A.单一制E.国家共同体5.我国采取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因为BC;A.文化原因B.历史原因C.民族原因D.国际原因E.经济原因6.高等学校学生的权利包括ACD;A.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申请补助或者减免学费B.学生可以自由参加社会服务和勤工助学活动C.学生的合法权益法律保护D.学生思想品德合格,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学完规定的课程,成绩合格或者修满相应的学分,准予毕业E.学生可以通过完全自由选择课程获得学位7.代于成本价格销售商品的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属于不正当竞争ABCE;A.销售鲜活商品B.处理有效期限即将到期的商品或者其他积压的商品C.季节性降价D.销售残次产品E.因清偿债务、转产、歇业降价销售商品8.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在交易过程中应当遵循ABCD原则;A.自愿B.平等C.公平D.诚实信用E.放权让利9.下列关于代理行为的表述,正确的是ABCD;A.代理人必须是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活动B.代理人在被代理人授权范围内独立作出意思表示C.代理行为必须是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D.代理行为产生的法律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受E.代理人必须受本人委托才可行使代理权10.在ABCDE情形下,委托人代理终止;A.代理期间届满或者代理事务完成B.代理人死亡C.代理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D.作为被代理人或者代理人的法人终止E.被代理人取消委托或者代理人辞去委托11.财产所有权包含ABCD;A.占有B.使用C.收益D.处分E.保值12.对于财产所有权,其原始取得的主要方式有ABCDE;A.生产和扩大再生产E.无主财产收归国家或集体所有13.犯罪预备成立条件有ABD;A.行为人已经开始实行犯罪的预备行为B.行为人尚未着手实行犯罪C.犯罪人未直接造成严重结果D.行为人在预备阶段停止下来,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E.行为人仅限于谋划14.在犯罪中止中,自动放弃的犯罪中止应满足的条件为ABD;A.行为人必须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B.行为人必须是自动放弃犯罪C.行为人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D.行为人必须彻底放弃正在进行的犯罪E.行为人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了犯罪结果的产生15.犯罪集团的主要特征有ABCD;A.主体必须是由3人以上组成的B.具有一定的组织性和固定性C.具有共同实施某种犯罪的目的性D.其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E.有明显的首要人物16.人生观对人生的意义表现为ABCDE;A.调节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B.决定一个人做人的标准C.决定一个人思想意识的性质和水平D.把握人生方向E.抉择人生道路17.在我国,社会理想是指DE;A.道德理想B.职业理想C.生活理想D.社会主义共同理想E.共产主义理想18.中国革命道德传统的基本内容是ABCDE;A.追求真理的精神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C.艰苦奋斗的精神D.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的精神E.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19.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是ABCDE;A.遵守公共秩序B.爱护公共财物C.讲究卫生、保护环境D.做到文明礼貌E.助人为乐、见义勇为20.社会公德的内容有ABCDE;A.遵纪守法B.保护环境C.文明礼貌D.爱护公物E.助人为乐21.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的联系是ABCD;A.人际交往是一切人际关系实现的根本前提和基础B.交往的状况与人际关系发展程度成正比C.人际关系又是人际交往的起点和依据D.人际关系通过交往表现,又通过交往实现E.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的含义不同22.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思想集中体现在ABCD;A.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争取祖国统一C.维护世界和平D.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E.救亡图存,英勇抵御外国的侵略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的各部、委、局可依法制定A基本法律 B行政法规C行政规章 D自治条例C2à个国家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划分的本国同类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总称是A部门法 B法律渊源C法律体系 D法律历史类型A3法律规范依行为模式的不同一般可分为A滠驸性规范和委托性规范 B强行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C裠权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 D脔批性规范和准用性规范C4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网络犯罪现象从无到有,逐年递增,人民法院对于网络犯罪科以刑罚;这说明A法律促进了科技的进步B科技进步改善了法律的调整机制C科技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需要法律确认D对科技成果的非道德使用造成的社会危害法律会加以制裁D5下列有关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一致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赔者都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产物B赔者都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C赔者都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D赔者都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体意志和利益的体现B6法律关系是由主体、客体和内容三种要素构成的,其中法律关系的内容要素是指A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B法律后果和法律责任C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 D法律制裁和法律监督A7ム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有的是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有的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下列选项中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A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B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C设区的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D市辖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D8在诉讼活动中,承办案件的审判人员和法律规定的其他人员,如与案件有利害关系或其他特殊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审理的,依照法定程序不能参与该案中的审理活动;这是诉讼法基本原则中A回避原则的要求B合议制原则的要求C保障诉讼参与人诉讼权利原则的要求D泠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的要求A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A人民法院管辖B人民检察院管辖C县级以上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管辖D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中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D10下列选项中属于国家宏观调控方面的法律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法A11税法依其调整的具体经济关系的不同可分为税收征收法和税收管理法;下列规范性法律文件中属于税收管理法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B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C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D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D12下列选项中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有关规定的是A用人单位不得与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者解除劳动合同B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但是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C珠职工在孕期、产期和哺乳期,用人单位视实际情况可以与其解除劳动合同D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必须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B13下列选项中属于有效民事行为的是A某青年以一块糖果换得某10岁儿童的一块手表B某精神病人,在患病期间将家里的摄像机送给邻居C某单位两职工就家俱转让意思表示达成一致,并签订协议D铠个中学生强行以5元人民币的价格买下某同学的一辆新自行车C14债是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下列关于债的特征的表述中错误的是A债的客体包括物、行为和智力成果B债权的实现必须依靠债务人对债务的履行C债的当事人一方是特定的,另一方是不特定的D债可以因合法行为而发生,也可以因不法行为而发生C15男女两青年去民政部门申请结婚登记,未获审查通过;其原因可能是A男方刚满21周岁 B珠方刚满20周岁C珠方家长不同意双方的结合 D男方曾患麻风病,已经治愈A16甲乙有仇,甲扬言准备了工具要报复乙;乙听说后决定先下手,遂持棍闯入甲家,将甲打成重伤;乙的行为属于A揠卫防卫 B紧急避险C防卫过当 D故意犯罪D17附加刑,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既可以作为主刑的附加刑,也可以独立适用;下列属于附加刑的是A嫠金 B嫠款C管制 D拘役A18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但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犯罪行为是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 D犯罪终止B19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所提倡的高尚的人生目的是A“一切向钱看”的人生目的B为个人求权力、求享乐的人生目的C“平生无大志,但求足温饱”的人生目的D以天下为己任、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目的D20人们对未来的工作部门、工作种类以及业绩的向往和追求是A职业理想 B社会理想C生活理想 D叠德理想A21人生信念多种多样,按其性质可分为科学信念与非科学信念;下列选项中属于科学信念的是A金钱是伟大的,人是渺小的B人生充满苦难和罪恶,尘世很难有幸福,幸福只能在天国C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全世界最终必然实现共产主义D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社会只是个人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C22信念是人们在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对某种思想理论、学说和理想所抱的坚定不移的观念和真诚信服、坚决执行的态度;检验信念正确与否、科学与否的惟一标准是A科学理论 B社会实践C主观愿望 D真诚信仰B23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当在全社会认真提倡A社会主义道德 B市场经济国家的普遍道德C中华民族传统道德 D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道德A24国家干部遵纪守法,照章办事,不论远近亲疏都一视同仁;教师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没有智力差别和家庭贫富贵贱之分;售货员公平地对待每位顾客,服务热情,不以貌取人,欺叟骗童;这是A助人为乐的社会公德的要求 B黠譒泛卑蒐职业道德的要求C尊老爱幼的家庭美德的要求 D赔葛自我的人际吸引的要求B25爱情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是人的高度文明的体现;爱情最本质的属性是A满足异性之间友谊的需要 B满足人的精神需求的社会属性C满足人的生理需求的自然属性 D人们进行社会生活的本质需要B26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方式进行接触,在心理或行为上产生相互影响的过程,称为A竞争 B合作C人生修养 D人际交往D27下列个性特点中,妨碍友谊获得和发展的是A宽以待人,心地坦然 B性格开朗,待人热情C狂妄自大,目中无人 D与人为善,以心换心C28在充满竞争的现代社会中,要正确对待竞争,应该保持的健康心态是A因竞争失败而产生嫉妒心理,贬损他人B为在竞争中获胜而弄虚作假,损人利己C因担心“枪打出头鸟”而害怕竞争,甘居中游D胜不骄,败不馁,始终保持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D29à个人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经过学习、磨练、涵养和陶冶的功夫,为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在各方面进行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塑造,称为A仠独 B自我修养C自我价值 D人生境界B30下列选项中,属于现代社会人们自我修养的正确途径是A僠而论道 B闭门思过C躬行实践 D合理宣泄C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31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主要作用有A保障公民权利 B统一行政管理活动C控制行政机关行为 D维护行政机关权威E指导行政法律关系主体ABCDE32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法律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某商场的下列行为中属于不正当竞争的有A在商品上冒用认证标志和名优标志B利用有奖销售的手段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C以低于成本价处理有效期限即将到期的商品D利用广告对商品的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E以在账外暗中给予有关单位人员回扣的手段销售商品ABDE33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有A櫠刑法定原则 B铠╞性原则C櫠刑相适应原则 D民主集中制原则E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ACE34我国刑法的任务是通过运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从而达到A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B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C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D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E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ABCDE35人生观是把握人生方向、抉择人生道路的指南;科学的人生观指导人们A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B拠成“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观点C嫠持正确的人生方向,为社会作出有益的贡献D在为人类创造幸福的同时,也使自己感到幸福E在处理自我和他人关系时,遵循“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准则ACDE36社会理想是人生理想的核心;社会理想在我国指的是A中国共产党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最高理想B人们对未来道德关系、道德标准和道德人格的向往C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D人们对未来的工作部门、工作种类以及业绩的向往和追求E人们对吃穿住用的构想以及对爱情婚姻家庭方面的追求目标BC37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主义战士陈毅元帅曾经说:“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理想主义者;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行动主义者;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理想与行动的综合者;”这句话包含着陈毅元帅对共产主义的理解有A燠产主义既是一种社会理想,也是一种社会的现实运动B燠产主义是一种可望不可及的良好愿望,不可能成为人们行动的动力C在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完全实现之前,不可能存在共产主义理想和共产主义实践D燠产党人选择的共产主义理想,是人类历史上最远大、最进步、最美好的理想E既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又要在实践中为实现这个远大理想而不懈奋斗ADE38à个人的品德并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靠教育、实践或感化获得的,是长期遵守或违背道德所得到的结果;这说明A叠德品质是人的一种自然本性B叠德品质是在道德行为的基础上形成的C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根源于社会实践D个人的道德品质是社会的道德原则规范在个人身上的体现与凝结E叠德品质是一个人在一两次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偶尔的心理特征BCD39下列有关人际关系和人际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任何人际交往都是以往人际关系的产物B人际关系的发展变化是人际交往的结果。

常识-犯罪预备和未遂巧区别

常识-犯罪预备和未遂巧区别

犯罪预备和未遂巧区别山西华图教育姜泽锋法律常识是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重要部分,其题型涉及较广,通常包括了法律中宪法学、民法学、刑法学和行政法学的一些理论和法律规定,其中刑法学就其出现过的题型和考查的只是点来说,最主要是集中在犯罪构成和犯罪形态的判断上,而其中犯罪形态的判断稍有些难度,在广大的考生的“成公路上”成为阻碍,其实只要把握住其特征,完全可以很有技巧性地对该知识点进行掌握。

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都是犯罪过程中的形态,接下了我们从知识点的考查角度对其进行区别分析。

一、什么是犯罪预备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是犯罪预备。

它的构成要件必须具备如下:(1)行为人具有为便利实行、完成某种犯罪的主观意图。

(2)客观上犯罪人进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等犯罪的预备活动。

(3)犯罪的预备行为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被阻止在犯罪准备阶段,未能进展到着手实行犯罪。

比如,甲想杀乙,于是甲在乙下班的路上守候摸索乙下班的规律就是为了杀害乙准备条件,甲花钱买菜刀用来杀乙就是准备工具。

二、什么是犯罪未遂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它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犯罪人已着手实行犯罪这一点是和犯罪预备行为的重要区别。

所谓着手实行犯罪,是指犯罪分子已经开始实行刑法分则所规定的具体犯罪构成的客观方面的行为,例如甲想杀害乙,甲已经用枪射击乙。

如果没有外力的阻碍,有可能直接引起犯罪结果的发生。

(二)犯罪未得逞就是说犯罪行为没有完成某个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这一点是和犯罪即遂的主要区别。

犯罪未得逞并不是没有发生任何危害的结果,只是说没有发生犯罪分子所追求的结果。

例如,甲开枪射杀乙虽然没有打死乙,但是将乙打成重伤,只是没有到达死亡的结果。

(三)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这是和犯罪中止的主要区别。

犯罪未得逞是违背犯罪分子意愿的。

造成未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由于被害人的抵抗或是第三人的阻止,或者是意外事件,例如,某夜甲看到一个身材曼妙的“女人”并尾随之,到某一偏僻处,欲实施强奸,结果甲用手机一照脸,发现是个男人,这种情况就是未遂。

07犯罪形态——犯罪既遂和犯罪预备

07犯罪形态——犯罪既遂和犯罪预备
(二)特征
3.未能着手实行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
包括各种主客观因素: ➢ 作案条件不成熟; ➢ 自身能力限制(如突发疾病) ➢ 外部因素的介入(如被司法机关抓获)
刑法理论犯:罪犯形罪与态犯罪构成
三、犯罪预备
(二)特征
3.未能着手实行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
自动放弃犯罪预备行为,则成立预备阶段的中止
(二)犯罪未遂的成立条件
1.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是否着手,是与犯罪预备区分的关键。
预备阶段
实行阶段
开始 犯罪预备 着手 犯罪未遂 既遂
刑第法理三论节:犯犯罪罪与的犯形罪态构成
(二)犯罪未遂的成立条件 1.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如何认定某种犯罪行为是否着手? ➢以刑法分则规定的具体行为作为标准 例:使用刀具或枪支故意杀人的着手?
刑第法理三论节:犯犯罪罪与的犯形罪态构成
(二)犯罪未遂的成立条件 3.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
如误以为警察赶到来抓他因
➢ 抑制犯罪意志的原因 而逃离现场,即使实际没有
警察
➢ 抑制犯罪行为的原因 被害人反抗而将犯罪人制服
行为人自认为已经实行终
➢ 抑制犯罪结果发生的原因 了而离开现场,第三人将
(二)犯罪未遂的成立条件 3.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
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最主要的区别
弗兰克公式
犯罪未遂:欲达目的而不能 犯罪中止:能达目的而不欲
刑第法理三论节:犯犯罪罪与的犯形罪态构成
(二)犯罪未遂的成立条件 3.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
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是指违背犯罪人意 志的,客观上足以使犯罪不能既遂或者足以使 犯罪人主观上认为不可能既遂从而被迫停止犯 罪的原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及答案(共10套试卷)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及答案(共10套试卷)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

1.划分法系是按照法律的()。

A.表现形式B.历史传统C.规定内容D.阶级本质2.中华法系主要是指()的传统。

A.中国社会主义法律B.中国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律C.中国奴隶制社会的法律D.中国封建制社会的法律3.法律主要体现的是()的意志。

A.全民B.统治阶级C.党D.整个社会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

A.基本制度B.政治制度C.社会主义制度D.基本政治制度5.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

A.政治协商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人民民主专政制度D.无产阶级专政制度6.不满()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责令监护人加以管教。

A.10B.14C.16D.187.中外合营企业的注册资本中,外国合营者的出资比例一般不低于()。

A.10%B.20%C.25%D.40%8.设立有限责任公司,以生产经营或商品批发为主的公司人民币()万元,以商品零售为主的公司人民币()万元,科技开发、咨询、服务性公司人民币()万元。

A.50,50,50B.30,50,10C.50,30,20D.50,30,109.对于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分别就同样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法律规定实行()原则。

A.使用在先B.完成在先C.申请在先D.一体对待10.我国专利法规定,()专利权的保护期限为20年A.发明B.实用新型C.外观设计D.智力活动的技巧11.商标使用的文字、图形或者其组合,为了便于识别,应当有()的特征。

A.明确B.醒目C.显著D.悦目12.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在同一种商品以相同或相似的商标在同一天申请注册的,商标局应公告()。

A.申请在先的商标B.申请人效益较好的使用商标C.使用在先的商标D.在不同地点范围内分别使用13.根据刑法规定,过失犯罪,()才负刑事责任。

A.法律有规定的B.情节严重的C.造成重大损失的D.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14.正当防卫中的不法侵害行为达到()程度,就可进行正当防卫。

犯罪预备与犯意表示

犯罪预备与犯意表示

犯罪预备与犯意表⽰犯罪预备与犯意表⽰犯罪预备:《刑法》第22条第1款规定,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具、制造条件的⾏为。

成⽴犯罪预备的特征:1.⾏为⼈主观上是为了实⾏犯罪;2.客观上实施了犯罪预备⾏为;3.事实上未能着⼿实⾏犯罪;4.未能着⼿实⾏犯罪是由于⾏为⼈意志以外的原因。

犯罪预备作为犯罪故意的初期形态,虽然还没有着⼿实⾏犯罪,但客观上造成了对法益的现实威胁或侵害的现实可能性,依照《刑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由于预备犯还没有造成危害结果,对法益的侵犯通常⼩于既遂犯,因此《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犯意表⽰:是指⾏为⼈通过⼀定的⽅式,将内⼼的犯罪意图表现于外部的⾏为。

其特征:1.犯意表⽰是⼀种单纯将犯罪意图表现于外部的⾏为;2.它需要借助⾔语、⽂字或具体的⾏为举动等⼀定的⽅式能够被他⼈所感知;3.它是⼀种犯罪意图的单纯流露,对以后可能实施的犯罪是否易于实⾏、便于完成尚不能起到制造条件的作⽤。

犯罪预备与犯意表⽰的区别犯罪预备是对实⾏犯罪其促进作⽤的⾏为,即准备⼯具、制造条件,也就是有实现其犯罪故意的⾏为;⽽犯意表⽰⾏为只是单纯流露犯意,不是实现犯意的具体⾏为,没有对法益构成现实威胁,因此,犯意表⽰并⾮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可以构成犯罪的“危害社会的⾏为”,只有建⽴在为了该犯意表⽰⽽“准备⼯具、制造条件”的基础之上的具体⾏为,才能评价为“危害社会的⾏为”从⽽可能成⽴犯罪预备。

从成⽴犯罪预备到核⼼要求看,仅有犯意表⽰⽽没有具体准备⼯具、制造条件⾏为的,不能认定为犯罪预备。

根据《刑法》规定,犯罪预备要求的⾏为包括两类:1.准备⼯具,即准备实⾏犯罪的⼯具,如购买犯罪⼯具、制造犯罪⼯具改装物品使之适应犯罪需要以及盗窃他⼈物品作为犯罪⼯具。

2.制造条件,即除准备⼯具以外的⼀切为实⾏犯罪制造条件的预备⾏为,可以表现为:①制造实⾏犯罪的客观条件,如调查犯罪现场和被害⼈的⾏踪、出发前往犯罪场所或守护被害⼈到来、诱骗被害⼈前往犯罪场所等。

李文华:司法考试刑法:最新专题《犯罪未完成形态》

李文华:司法考试刑法:最新专题《犯罪未完成形态》

犯罪未完成形态开始预备实行着手实行终了犯罪预备阶段犯罪实行阶段开始实行法定既遂预备着手状态出现(犯罪既遂)预备或中止未遂或中止未遂或中止或既遂不同犯罪阶段可能出现的犯罪停止形态1、未完成形态是故意犯罪终局性的停止形态。

2、如果是犯罪行为没有结束,犯罪事实还在继续,则不会出现未完成形态。

3、如果出现了预备、未遂、中止的任一停止形态,也不能在同一犯罪构成下向其他形态转化。

234两个阶段,三种形态,出现四次两个阶段:预备阶段、实行阶段三种形态: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出现四次: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犯罪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一、犯罪预备刑法第22条: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一)犯罪预备的成立条件:1、主观上为了实行犯罪(1)“为了犯罪”是指为了“实行犯罪”。

为此,为了预备犯罪而做的准备,不是犯罪预备行为。

例如:为了实行抢劫而购买菜刀,是预备行为。

为了购买菜刀打出租车前往商店,不是犯罪预备行为。

(2)为了实行犯罪,既包括为了自己实行犯罪,也包括为了他人实行犯罪。

例如:甲为了盗窃,让乙帮助自己制作一把“万能钥匙”,乙制作好后交给甲,甲未使用便放弃盗窃。

甲是犯罪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乙是犯罪预备。

2、客观上实施了犯罪预备行为:包括:准备工具和制作条件(1)准备工具:包括制造工具、购买工具、租借工具、盗窃工具(2)制造条件:a调查犯罪现场; b调查被害人行踪;c出发前往犯罪现场;d守候被害人到来;e诱骗被害人前往犯罪现场;f排除犯罪障碍;g商议犯罪计划;h勾引同伙.(3)犯罪预备与犯意表示的区分:关键看对法益的危险程度。

预备行为对法益造成一定危险;犯意表示对法益无任何危险,只是将犯意单纯流露于外部。

3、未能着手实行犯罪这是指犯罪预备行为没有进入实行阶段。

4、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犯罪预备与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的区分:关键在于自动性。

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

1.划分法系是按照法律的()。

A.表现形式B.历史传统C.规定内容D.阶级本质2.中华法系主要是指()的传统。

A.中国社会主义法律B.中国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律C.中国奴隶制社会的法律D.中国封建制社会的法律3.法律主要体现的是()的意志。

A.全民B.统治阶级C.党D.整个社会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

A.基本制度B.政治制度C.社会主义制度D.基本政治制度5.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

A.政治协商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人民民主专政制度D.无产阶级专政制度6.不满()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责令监护人加以管教。

A.10B.14C.16D.187.中外合营企业的注册资本中,外国合营者的出资比例一般不低于()。

A.10%B.20%C.25%D.40%8.设立有限责任公司,以生产经营或商品批发为主的公司人民币()万元,以商品零售为主的公司人民币()万元,科技开发、咨询、服务性公司人民币()万元。

A.50,50,50B.30,50,10C.50,30,20D.50,30,109.对于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分别就同样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法律规定实行()原则。

A.使用在先B.完成在先C.申请在先D.一体对待10.我国专利法规定,()专利权的保护期限为20年A.发明B.实用新型C.外观设计D.智力活动的技巧11.商标使用的文字、图形或者其组合,为了便于识别,应当有()的特征。

A.明确B.醒目C.显著D.悦目12.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在同一种商品以相同或相似的商标在同一天申请注册的,商标局应公告()。

A.申请在先的商标B.申请人效益较好的使用商标C.使用在先的商标D.在不同地点范围内分别使用13.根据刑法规定,过失犯罪,()才负刑事责任。

A.法律有规定的B.情节严重的C.造成重大损失的D.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14.正当防卫中的不法侵害行为达到()程度,就可进行正当防卫。

司法考试刑法重点

司法考试刑法重点

1、罪刑法定原则【考点精讲】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含义: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即“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内容:(1) 法律主义,罪刑法定原则所要求的法律主义,是指规定犯罪及其后果的法律必须是成文的法律;法官只能根据成文法律定罪处罚。

具体要求是: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法律只能是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因此行政规章不得作为刑法的渊源;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法律必须由本国通过文字表述,习悄法和判例不得作为刑法的渊源。

(2) 禁止事后法一一禁止重法溯及既往。

(3) 禁止不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

罪刑法定原则既禁止司法机关进行类推解释,也禁止立法机关进行类推解释;但罪刑法定原则并不禁止扩大解释。

(4) 禁止绝对不定期刑。

(5) 禁止处罚不当罚的行为。

(6) 禁止不均衛的、残虐的刑罚。

【考查方式】罪刑法定原则在2002-的司法考试中共考查了3次,主要是对罪行法定原则基本内容的考查。

所以考生在复习罪刑法定原则时,主要的就是掌握罪刑法定原则的内容,重点就是法律主义和禁止不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的理解^2、刑法的解释【考点精讲】刑法解释的分类:(1)按解释的效力不同,刑法解释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

立法解释,是指由最高立法机关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刑法的含义所作的解释。

主要包括以下三种:一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以决议形式对刑法条文含义所作的解释。

二是最高立法机关在刑法的起萆说明或修订说明中所作的解释。

三是在刑法施行过程中,最高立法对发生歧义的条文所作的解释。

立法解释属于“有权解释”。

司法解释.是指由最髙司法机即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刑法条文进行的解释。

最S人民法院对于法院在审判工作中具体应用刑法问题所作的解释、最高人民检察院对于检察院在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刑法间題所作的解释。

司法解释属于“有权解释”。

学理解释,是指专家学者、教学科研单位和社会组织等对刑法的含义所作的解释。

考研历年真题答案与解析-法律硕士(非法学)

考研历年真题答案与解析-法律硕士(非法学)

考研历年真题答案与解析-法律硕士(非法学)51.简述犯罪预备的成立条件。

【参考答案】犯罪预备,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

有犯罪预备行为,因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行的,是预备犯。

预备犯是犯罪的未完成形态之一。

成立条件:1、行为人具有为便利实行、完成某种犯罪的主观意图。

2、客观上犯罪人进行了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等犯罪的预备活动。

3、犯罪的预备行为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被阻止在犯罪预备阶段,未能进展到着手实行犯罪。

犯罪预备的概念;犯罪预备的三个特征52.简述渎职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参考答案】概念:渎职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公务活动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妨碍国家管理活动,致使公共财产或者国家与人民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构成要件:侵害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滥用职权吗、玩忽职守的等行为,致使公共财产、国家与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主观方面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心理状态。

53. 简述诚实信用原则的含义和功能。

【参考答案】诚实信用原则,是指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时,应当诚实守信,正当行使民事权利并履行民事义务,不实施欺诈和规避法律的行为,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

诚实信用原则的法律要求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必须将有关事项和真实情况如实告知对方,禁止隐瞒事实真相和欺骗对方当事人。

民事主体之间一旦作出意思表示并且达成合意,就必须重合同、守信用,正当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法律禁止当事人背信弃义、擅自毁约的行为。

民事活动过程中发生损害,民事主体双方均应及时采取合理的补救措施,避免和减少损失。

诚实信用原则的功能有以下两点:指导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活动。

诚实信用原则要求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必须具备诚实、善意的内心要求。

诚实信用原则赋予法官司法裁判的自由裁量权。

一方面,法官依据诚实信用原则对法律条文进行解释,从而解决具体的法律问题。

犯罪预备的中止情况怎么认定

犯罪预备的中止情况怎么认定

一、犯罪预备的中止情况怎么认定犯罪中止刑法第24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 犯罪中止的成立条件:(一)时间性:发生在犯罪过程中 1.既可以发生在预备阶段,也可以发生在实行阶段。

在实行阶段,既可以发生在实行行为尚未终了时,也可以发生在实行行为已经终了后,结果出现前。

注意:犯罪未遂只能发生在实行阶段。

2.犯罪不能呈现终局性形态。

一旦不能出现预备、未遂、既遂,便不可能出现中止。

(二)自动性: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防止结果发生这是犯罪中止与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的关键区分。

(三)客观性:要有中止行为犯罪中止分为两种:1.行为未实行终了,自动放弃。

此时中止行为表现为自动放弃,要求行为人必须真实彻底的放弃犯罪,而非暂时停顿。

注意:自动放弃重复侵害行为成立中止。

2.行为实行终了,有效防止结果发生。

此时中止行为表现为采取自动有效防止措施。

这种防止措施要具备两个条件;一要有足以避免结果发生的性质,二要真诚努力的去完成。

(四)有效性有效性指危害结果没有发生。

1.种类:一是行为未实行终了,自动放弃,危害结果没有发生;二是行为实行终了,自动防止结果发生,危害结果没有发生。

2.地位:即使行为人自动放弃或积极努力防止,但结果仍发生了,就不能成立犯罪中止。

3.危害结果没有发生,是指行为人追求或放任的、行为性质决定的危害结果没有发生,而不是指任何结果都没有发生。

因此,犯罪中止可以分为没有造成任何危害结果的犯罪中止和造成一定危害结果的犯罪中止。

能与不能,应该以行为人自己的主观认识为标准。

只要行为人自认为在当时的情况下能够把犯罪进行下去而自动放弃犯罪的,尽管客观上不可能完成的,也应当认为是犯罪中止。

4. 几种特殊情况的判断:因被害人是自己的熟人而停止(一般视为犯罪中止);因被害人的吓唬而停止(因情况不同而作不同的认定);犯罪过程中因身体疾病而停止(一般认为是意志以外的原因而不是自动放弃)二、如何认定犯罪预备行为(一)有犯罪预备行为即有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

《刑法》法考高频考点: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

《刑法》法考高频考点: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
在D项中,发送诈骗短信,受骗人上当后汇出5万元,因误操作汇到无关第三人的账户,由于诈骗犯未能取得财物,该诈骗行为不符合“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对方产生或者继续维持错误认识,对方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财物,被害人遭受财产损失”这诈骗罪的构造,只能认定为诈骗未遂。
4、甲以杀人故意放毒蛇咬乙,后见乙痛苦不堪,心生悔意,便开车送乙前往医院。途中等红灯时,乙声称其实自己一直想死,突然跳车逃走,三小时后死亡。后查明,只要当时送医院就不会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5年司考第6题)
2、关于犯罪未遂的认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6年司考卷二第53题)
A.甲以杀人故意将郝某推下过街天桥,见郝某十分痛苦,便拦下出租车将郝某送往医院。但郝某未受致命伤,即便不送医院也不 会死亡。甲属于犯罪未遂
B.乙持刀拦路抢劫周某。周某说“把刀放下,我给你钱”。乙信以为真,收起刀子,伸手要钱。周某乘乙不备,一脚踢倒乙后逃 跑。乙属于犯罪未遂
C项中,丙面对数枚金锭,慌乱之中却错拿仿制品,其行为虽然未对商场的财产法益造成显著损失,但却造成了紧迫的危险,应以盗窃未遂论处故C项正确。
D项中,若丁资助林某从事《刑法》第102条至第105条规定的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即便林某未实施《刑法》第102条至第105条的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丁也构成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既遂。若林某欲实施的和丁所资助的是《刑法》第102条至第105条之外的危害国家安全罪,则丁不能构成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遑论构成本罪未遂。故无论如何,D项错误。
1、判断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犯罪未遂的区别。
2、判断某一具体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未完成形态、构成何种未完成形态。
3、结合刑法分则中具体罪名,考查具体犯罪既遂的标准,判断是否成立犯罪未完成形态。

刑法简答题

刑法简答题
特点有针对性地加以规定、裁量与适用,从而构成对罪
刑原则的制约与校正。
四、我国刑法空间效力的规定怎样?
答:刑法的空间效力,是指刑法在什么地方,对于什么
人有效。它解决的是国家的刑事管辖权问题。
(一)我国刑法的地域效力
1.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
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我国刑法。我国领域由领土、
1 / 6
一、刑法的基本特征怎样?
答:刑法是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作为正
当、合理的刑法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法律地位的独立性
刑法是根据宪法制定的独立的法律部门。
2、制裁手段的严厉性
刑法以刑罚为制裁犯罪的手段。
3、保护客体的广泛性
刑法保护广泛之社会关系中的最为重要的合法利益。
1、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
性。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是指给国家、社会或者个人利
益造成实际损害或者有造成实际损害的危险的属性。
2、犯罪是依法应当受到刑罚惩罚的行为,具有依
法应受刑罚惩罚性。依法应受刑罚惩罚,表明行为违反
刑事禁令或者刑事命令,应当受到刑罚惩罚。
犯罪的上述两个特征,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缺一
3、主客观统一性
主客观相统一,是指行为同时具备犯罪构成的客观
要件与主观要件,主客观内容同时发生且内容一致。
八、犯罪与犯罪构成的关系
答:犯罪概念是犯罪的高度抽象,犯罪构成则是犯罪概
念的具体化,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之间形成抽象与具体
的关系。
1、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包含的内容是同一的。
和保障犯罪人的合法权利不受侵害的人权保障功能,又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5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5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5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刑法学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75分。

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下列犯罪中,属于结果犯的是( )(2015年一专一第14题)A.放火罪B.故意毁坏财物罪C.私放在押人员罪D.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正确答案:B解析:结果犯,是指行为人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必须发生了法定的结果,才构成既遂的犯罪。

题目中只有B选项属于结果犯,放火罪属于危险犯,私放在押人员罪与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属于行为犯,故答案为B。

知识模块:刑法学2.下列选项中,成立犯罪既遂的是( )(2014年一法专一第5题)A.甲违章驾驶运土车,不慎撞上一辆面包车,造成面包车上2人死亡B.乙购买货值金额30万元的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化妆品,销售3万余元时被公安机关抓获C.丙在茶楼准备将国家秘密提供给境外人员时,被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人员当场抓获D.丁趁为他人搬运行李之机,将他人背包(内有价值3万元的相机)放在一隐蔽地点,当丁回头取包时,背包已不见踪影正确答案:D解析:犯罪既遂的标准是犯罪构成要件说.即只要行为人的行为符合刑法分则规定的犯罪构成即可构成本罪的既遂:选项A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不存在犯罪既遂。

选项B,法律规定销售金额5万元才构成犯罪既遂:选项C是犯罪未遂:选项D,行为人在将他人的背包放到隐蔽地点时,犯罪即已既遂。

行为人后来没能找到背包,不影响前面的犯罪既遂。

故,只有选项D是犯罪既遂。

知识模块:刑法学3.某日深夜,甲从乙身后突然用仿真手枪顶住其头部,大喊一声:“交出钱来!”乙慌忙将钱包交给了甲。

这时,甲、乙都发现彼此是熟人,甲随即将钱包还给乙,并道歉说:“对不起,没认出你来!”甲的行为( )(2013年一法专一第5题)A.不构成犯罪B.构成抢劫罪中止C.构成抢劫罪未遂D.构成抢劫罪既遂正确答案:D解析:抢劫罪系结果犯,本题中甲已经完成了抢劫罪的构成要件所要求的全部行为,劫得了财物,已经构成抢劫罪的既遂,事后返还财物的行为不影响抢劫罪既遂的成立。

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怎么区分

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怎么区分

一、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怎么区分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的区分主要是从犯罪未遂的三个特征所区分的。

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都属于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即都没有既遂,二者都是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没有既遂。

区别的标志是是否“着手”实行行为。

预备是进行了犯罪准备,但是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没有能够“着手”;而未遂是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没有既遂。

犯罪未遂的概念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但由于犯罪分子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

其特征表现为:一是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这是区别于犯罪预备形态的主要标志;如行为人是故意杀人,其举刀或掏刀的行为便是着手。

当然,行为人实施的犯罪实行行为必须已实际指向犯罪对象,必须表现行为人的行为意图,同时要给犯罪的直接客体造成了直接的现实威胁;二是犯罪未得逞,即还未完成某一犯罪所必须具备的全部构成要件;三是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所导致。

犯罪预备的概念犯罪预备是指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

其特征表现为:一是行为人必须有实施某种犯罪的直接故意,其目的是为了给实施犯罪创造条件;二是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了某种犯罪的预备行为,如为杀人而买刀、制造炸弹等;三是行为人尚未着手实施犯罪实行行为,这是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既遂形态的主要标志;四是行为人尚未实施犯罪实行行为,是由于行为人自身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

根据犯罪预备行为的实施方式,犯罪预备可以分为准备工具的预备和制造条件的预备。

三、如何区分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犯罪预备是有犯罪动机,是犯罪前基本条件,包括准备工具,顺序计划等但没有实施犯罪。

犯罪未遂是已经发生动作的过程,但没有达到犯罪的目标或部分目标。

区别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主要有以下两点:1、概念不同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而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2、处罚不同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犯罪预备成立的条件
犯罪预备是指为了实施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

犯罪预备必须符合以下特征:
1.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犯罪的故意。

即犯罪预备的目的,是为了顺利地进行犯罪活动,实现犯罪意图,体现了预备犯的主观恶性,这是追究其刑事责任的主观依据。

2.行为人已经为实施犯罪进行了准备活动。

这种准备活动在法律上主要规定为两种情况:
一是为实施犯罪准备工具和物品的行为。

准备的工具和物品包括用以杀伤、威胁被害人的各类凶器物品;用以伪造货币、票证、文印的各类器具材料;用以掩护犯罪活动、排除障碍物、销毁罪证的各类工具物品等。

准备工具和物品的手段、方法也各不相同,主要有制造、修理、改装、购买、借用、骗取、窃取等。

二是为达到犯罪目的创造条件的行为,主要指准备工具以外的其他创造条件的行为。

如为实施犯罪,事先察看犯罪现场、选择犯罪时机、探听被害人行踪、演习犯罪手段和技巧、拟定犯罪实施计划、寻找犯罪同伙等等。

从准备工具、制造条件对实施犯罪所起的作用来看,都是着手实施犯罪之前,准备犯罪的行为,都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这是追究其刑事责任的客观依据。

如果行为人仅仅将犯罪意图表露出来,而未进行犯罪的准备活动,那就不是犯罪预备。

根据刑法的规定,对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在一般情况下,由于预备犯仅仅处于犯罪的预备阶段,还没有着手实施犯罪,也没有造成实际的社会危害结果,其社会危害程度要低于既遂犯,因此,在对预备犯的处罚上可以轻于既遂犯,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但对于个别预备犯情节特别恶劣、主观恶性严重、危险性大的,也可以不予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于预备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则可以依据刑法的规定,免除处罚。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