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的悲剧理论及对其的一些思考 共16页
浅析黑格尔的悲剧理论
浅析黑格尔的悲剧理论摘要:黑格尔的悲剧理论是他关于对立面的统一或否定之否定的更为广泛的哲学原理一个特殊的应用。
“伦理实体冲突论”和“永恒正义”是黑格尔悲剧理论的两个重要观点。
本文以英国著名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1]为例,浅析黑格尔悲剧理论在小说主人翁身上的应用与表现。
关键词:黑格尔悲剧理论《呼啸山庄》悲剧人物引言在西方美学史上,亚理士多德奠定了经典的悲剧理论,对悲剧的情节,人物,效果等方面作出了相对准确和完整的解释。
在他之后,虽然有很多学者也对悲剧理论作出过某一方面的阐述,但大多没有突破亚理士多德的理论框架。
直到黑格尔哲学思想的出现,他对悲剧理论运用辨证的方面加以阐述,强调了“冲突论”和“永恒正义”的观点,对悲剧理论作出了具有独创性的突破。
1、黑格尔悲剧理论的主要内容及特点黑格尔的悲剧理论主要体现在:他提出悲剧本质的“冲突说”,黑格尔第一个将辨证法应用于悲剧批评,把悲剧看成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辨证过程。
他认为矛盾冲突是悲剧的基础,是悲剧的推动力量[2]。
他接着提出了悲剧冲突的类型,一种是由于客观条件产生的冲突,如自然原因,亲属关系,阶级地位等外在因素的冲突;另一种是心灵的冲突,黑格尔认为是理想的冲突[3]。
黑格尔在他的悲剧理论中还提出,悲剧的结局是“永恒的正义”或“永恒的公理”取得的胜利。
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悲剧所产生的心理效果不只是亚理士多德所说的“怜悯和恐惧”,而是愉快和振奋[4]。
2、《呼啸山庄》主要人物情节《呼啸山庄》是英国女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著名的一部小说,故事发生在英国北部约克郡偏僻荒原上的一座终日狂风呼啸的山庄。
呼啸山庄的主人恩肖先生从利物浦领回一个无家可归的弃儿,给他取名希斯克利夫,并待他如同亲生,却引起了儿子辛德雷的强烈不满和嫉妒,而女儿凯瑟琳与这个皮肤黝黑一身野气的孩子很快成了形影相随的伙伴。
恩肖先生死后,希斯克利夫失去了保护,辛德雷少爷待他如同奴仆,并禁止妹妹与其玩耍。
黑格尔悲剧理论在田纳西·威廉斯剧作中的体现
黑格尔悲剧理论在田纳西·威廉斯剧作中的体现黑格尔悲剧理论是指黑格尔对古希腊悲剧的评价和分析,他认为悲剧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东西,在它的精髓方面主要属于思想性,即通过客观世界的冲突展现出主题的深度和内在意义,既达到了审美上的愉悦,又通过情感表达来启发人们的思考和探索。
田纳西·威廉斯是美国戏剧史上一位杰出的戏剧家,他的许多剧作在情感表达方面深入人心,同时也有很多体现了黑格尔悲剧理论的特点。
田纳西·威廉斯的剧作《欲望号街车》就体现了黑格尔悲剧理论的特点。
该剧讲述了一个名叫布兰奇·杜波瓦的女性,她曾经是一个富有的少女,但因为一些原因,落魄到了新奥尔良的欲望号街车上。
在那里,她与丈夫史坦利、姐姐斯黛拉以及斯黛拉的丈夫哈罗德之间发生了剧烈的冲突。
最终,她精神崩溃,并被送往精神病院。
从黑格尔的角度来看,《欲望号街车》是一部典型的悲剧作品。
首先,剧中的冲突凸显出了内在的主题和意义。
布兰奇·杜波瓦是一个表面上看来很脆弱的女人,但她内心强大,渴望自由和独立。
她和史坦利、斯黛拉、哈罗德之间的冲突揭示出了阶级和性别的问题,呈现出人性的复杂性和深刻性。
其次,《欲望号街车》的情感表达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思想性。
布兰奇·杜波瓦的形象深深地打动了观众,她的苦难和坚韧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观众也意识到了剧中涉及的大量问题,如社会阶级、性别、自由等等,这些都是黑格尔悲剧理论所关注的东西。
第三,《欲望号街车》中的悲剧结局引发了一些重要的思考。
布兰奇·杜波瓦的痛苦和崩溃显示出了黑格尔悲剧理论中所提到的“悲剧的最高形式”——意识到真相的残酷性,同时又能保持对生命的热爱和勇气。
观众在对布兰奇·杜波瓦的命运的感同身受中,感受到了对存在的探索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总之,田纳西·威廉斯的剧作《欲望号街车》通过对复杂人性的刻画、情感的表达和悲剧的结构,体现了黑格尔悲剧理论的主要特征。
论亚里士多德和黑格尔的悲剧观
论亚里士多德和黑格尔的悲剧观内容摘要:悲剧是戏剧的主要体裁之一。
它渊源于古希腊,由酒神节祭祷仪式中的酒神颂歌演变而来。
在悲剧中,主人公不可避免地遭受挫折,受尽磨难,甚至失败丧命,但他们合理的意愿、动机、理想、激情预示着胜利、成功的到来。
亚里士多德把它定义为: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它用的是语言,具有各种精心雕琢的装饰,各就其位用在剧的各个部分;模仿的样式是戏剧表演,不是一昧描述;通过引起怜悯和恐惧之情,而使这两种情感得到净化。
关键词:悲剧亚里士多德黑格尔亚里士多德曾经给悲剧做过一个在世界文艺理论史中十分著名的描述,他说:“悲剧是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模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他在《诗学》第二章中指出:“喜剧总是倾向于表现比今天的人差的人,悲剧则倾向于表现比今天的人好的人。
”他在《诗学》第十三章中对悲剧人物作了进一步的界定,悲剧人物既不是好人,也不是坏人,而是介于这两种人之间的另一种人“, 这些人不具十分的美德,也不是十分的公正,他们之所以遭受不幸,不是因为本身的罪恶或邪恶,而是因为犯了某种错误。
这些人声名显赫,生活顺达,如俄狄浦斯、苏厄斯忒斯和其他有类似家族背景的著名人物”。
完善的情节必然是单线的,而不是双线的,它应该表现悲剧人物从顺达之境转入败逆之境,而不是相反,即从败逆之境转入顺达之境,悲剧人物之所以遭受不幸,不是因为本身的邪恶,而是因为犯了某种后果严重的错误。
因此我们可以归纳出悲剧人物具有的三大特征。
1、悲剧人物必须善良。
2、悲剧人物必须有错误。
3、悲剧人物应该从顺达之境转入败逆之境,而这种转变是由于人物犯了错误。
英国学者布雷德来曾经指出,黑格尔是自亚里士多德论述悲剧以来,以同样的独创性和探索精神来研究悲剧问题的唯一哲学家。
黑格尔强调悲剧产生的必然性。
从黑格尔的悲剧理论看《红楼梦》中的贾宝玉
从黑格尔的悲剧理论看《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作者:王宁来源:《文学教育》 2021年第11期王宁内容摘要:本文从分析黑格尔悲剧理论中的矛盾冲突学说、两难情境入手,从三个方面探究构成贾宝玉人生悲剧的矛盾冲突所在,其一人生功业上表现为个人自由与家族责任的冲突,其二婚姻爱情上表现为“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的冲突、宝玉“意淫”与现实法则的冲突,其三生命存在上表现为曹雪芹以顽石寄托的“补天”之志与生平际遇的强烈冲突,借此分析重新认识《红楼梦》“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的悲剧美学意义。
关键词:黑格尔悲剧理论矛盾冲突贾宝玉在西方悲剧美学史上,自亚里士多德第一次系统阐述了悲剧理论以来,悲剧美学理论的集大成者黑格尔是唯一能与之并肩的理论巨擘。
黑格尔的悲剧美学有其深厚的哲学基础,深刻体现了黑格尔哲学思想的“合理内核”——强调事物的矛盾发展的辩证法思想。
“他第一个把矛盾冲突的学说真正运用于悲剧理论,第一次自觉地把悲剧看成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过程。
”[1]黑格尔把冲突看作最高的情境,只有在这种情境下行为和动作才能见出严肃性。
他把可能导致悲剧的冲突分为三类,其中第三类冲突是“由精神的差异面产生的分裂”,由此提出了两难结构理论——通过古希腊神话中人物的悲剧,得出两难结构为“两个片面都有充足理由,相持不下又相辅相成的悖论”。
黑格尔认为两难之所以难,是因为两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是“两种合理性的冲撞”,由此产生的悲剧能够更好的将读者带入故事,提高作者、作品与读者之间的亲密性。
朱光潜先生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悲剧所表现的正是两种对立的理想的冲突和调解。
就各自的立场来看,互相冲突的理想既是理想,就都带有理性或伦理上的普遍性,都是正确的,代表这些理想的人物都有理由把它们实现于行动。
但是就当时世界整体情况来看,某一理想的实现就要和它的对立理想发生冲突,破坏它或损害它,那个对立理想的实现也会产生同样的效果,所以它们又都是片面的,抽象的,不完全符合理性的。
悲剧的实质和效果——黑格尔悲剧理论述评
悲剧的实质和效果——黑格尔悲剧理论述评杨振喜【摘要】黑格尔的悲剧理论是自亚里士多德以来西方悲剧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黑格尔首先指出悲剧是最适合表现辩证法规律的艺术,认为悲剧的本质是冲突,造成冲突的根源不是罪行或偶然性的灾祸,而是具有一定片面性的道德力量或伦理力量;悲剧的效果不只是怜悯与恐惧,在这两种情感之上,还有更重要的"调解的感觉",这是悲剧通过揭示"永恒正义"(普遍意义的伦理力量)所引起的一种令人欢愉和满足的感情.【期刊名称】《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0(006)004【总页数】3页(P528-530)【关键词】黑格尔;悲剧的实质;悲剧的效果;冲突;怜悯;恐惧;调解【作者】杨振喜【作者单位】北华大学,文学院,吉林,吉林,132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0-2自从亚里士多德以来,对悲剧问题发表自己见解的理论家大有人在,但是,真正能与亚里士多德能相提并论的却只有一个人,那就是黑格尔。
英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布拉德雷指出,黑格尔是在亚里士多德之后,唯一的以既独创又深入的方式探讨悲剧的哲学家。
黑格尔对悲剧理论的杰出贡献在于:他首先指出悲剧是最适合表现辩证法规律的艺术。
在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史上,黑格尔对辩证法规律——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达到了最深刻的认识。
黑格尔主张,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因此,没有矛盾就没有万物,就没有世界。
不仅如此,在他看来,矛盾还是发展的动力,它是“一切运动和生命力的根源;事物只因为在本身之中包含着矛盾,所以它才能运动,才具有趋向和活动。
”[1]用他的话来说,也就是“矛盾引导前进”。
可以说,黑格尔的悲剧理论就是他关于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肯定和否定的辩证法思想在美学中的具体应用,戏剧的特性就是描写矛盾冲突。
黑格尔的悲剧理论是以辩证的“冲突说”为基础的。
在黑格尔悲剧思想的影响下,悲剧必须表现冲突成了欧美许多悲剧作家恪守的基本创作原则。
论黑格尔悲剧理论的历史意义
论黑格尔悲剧理论的历史意义黑格尔关于悲剧理论的论述虽然不多,但是悲剧理论在他的的美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黑格尔对于悲剧的解释上承亚里士多德,下启马克思恩格斯,具有着特殊的历史价值。
在西方美学史上,亚里士多德最早对悲剧理论进行了研究。
在《诗学》第六章中,他第一次对悲剧下了一个完整的定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些情绪得到净化。
”[1]这个定义涉及到悲剧摹仿的对象、媒介、方式和悲剧的效果。
亚里士多德认识到了悲剧的一些特征,但他并没有真正涉及到悲剧的内在机制,这样便不能具体地解释悲剧效果产生的原因,于是遭到了黑格尔的严厉斥责。
黑格尔指出,“亚里士多德曾认为悲剧的真正作用在于引起哀怜和恐惧而加以净化。
他所指的并不是对自我主体性格协调或不协调的那种单纯的愉快或不愉快的情感,即好感和反感。
”[2](P287-288) 黑格尔认为这是一种最肤浅的看法,“艺术作品的任务只是把精神的理性和真理表现出来。
”[3]黑格尔要求“对于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我们必不能死守着恐惧和哀怜这两种单纯的情感,而是要站在内容原则的立场上,要注意内容的艺术表现才能净化这些情感。
”[4]对于亚里士多德所说的这两种情感,黑格尔作了不同的解释。
他说: “人感到恐惧不外两种原因,一是碰到外界有限事物的威力,一是认识到自在自为的绝对真理的威力。
人应该感到恐惧的并不是外界的威力及其压迫,而是伦理的力量,这是人自己的自由理性中的一种规定,同时也是永恒的颠扑不破的真理,如果人要违反它,那就无异于违反他自己。
像恐惧一样,哀怜也有两种对象。
一种就是对于旁人的灾祸和苦痛的同情,这是一种有限的消极的平凡感情。
这种怜悯是小乡镇妇女们特别容易感觉到的。
高尚伟大的人的同情和怜悯却不应采取这种方式。
因为就只突出灾祸的空虚的消极方式,其中就含有贬低受灾祸者的意味。
黑格尔的悲剧理论
剧中安提戈涅在对抗克瑞翁时有一段常常被法学家引 用的台词:“天神制定的不成文律条永恒不变,它的 存在不限于今日和昨日,而是永久的,也没有人知道 它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我并不认为你的命令是如 此强大有力,以至于你,一个凡人,竟敢僭越诸神不 成文的且永恒不衰的法。不是今天,也非昨天,它们 永远存在,没有人知道它们在时间上的起源!”
然而,这一“永恒不变”和“诸神精神”在后世不断瓦解与 涣散,成为悲剧消亡的征兆。
黑
格
尔
的
体 温
《 等 待 戈
贝 克 特
[
爱 尔 兰
]多》
终结者
甲 时间上的终结 艺术终结论
乙 横向的透视
辩证
丙 范畴间的侵犯 发生与运动
* * *
史抒戏 诗情剧
诗体 诗
☆亚里士多德《诗学》 ☆布瓦洛《诗的艺术》
悲剧的实质是伦理的自我分裂与重新和解,伦理实体 的分裂是悲剧冲突产生的根源。悲剧冲突是两种片面 的伦理实体的交锋:这种冲突中对立双方各有它那辩 护的理由,而同时每一方拿来作为自己所坚持的那种 目的和性格的真正内容却只能是把同样有辩护理由的 对方否定掉或破坏掉。
伦理实体性
故事发生在底比斯。克瑞翁由俄狄浦斯让位而成为新的国王,俄狄 浦斯的一个儿子厄忒俄克勒斯为保护城邦而献身,而另一个儿子波 吕涅克斯却背叛城邦,勾结外邦进攻底比斯而战死。战后,克瑞翁 给厄忒俄克勒斯举行了盛大的葬礼,而将波吕涅克斯暴尸田野。克 瑞翁下令,谁埋葬波吕涅克斯就处以死刑,波吕涅克斯的妹妹安提 戈涅毅然以遵循“天条”为由埋葬了她哥哥,于是她被克瑞翁下令 处死。与此同时,克瑞翁遇到了一个失明的占卜者忒瑞西阿斯,说 他冒犯了诸神。克瑞翁后悔了,去救安提戈涅时,她已死去了。克 瑞翁的儿子海蒙,也是安提戈涅的未婚夫,站出来攻击克瑞翁而后 自杀,克瑞翁的妻子听说儿子已死,也责备克瑞翁而后自杀。克瑞 翁这才认识到是自己一手酿成了悲剧。
黑格尔悲剧理论在田纳西·威廉斯剧作中的体现
黑格尔悲剧理论在田纳西·威廉斯剧作中的体现黑格尔悲剧理论强调了悲剧的特点和核心要素,同时也提出了悲剧发展的历史进程。
田纳西·威廉斯是20世纪最重要的美国戏剧家之一,他的剧作中也融入了黑格尔悲剧理论的影响。
本文将以黑格尔悲剧理论为基础,探讨田纳西·威廉斯剧作中的悲剧体现。
在田纳西·威廉斯的剧作中,人物的冲突与矛盾是悲剧发展的核心要素,这与黑格尔悲剧理论中的冲突观点是相一致的。
在《欲望号街车》中,斯坦利与布兰奇姐妹产生了严重的冲突。
斯坦利是一个粗鲁而野蛮的年轻男子,他的到来打破了姐妹们的平静生活,引发了一系列的纷争和矛盾。
而在《玻璃动物园》中,劳拉与她的家人之间也存在着激烈的内心冲突。
劳拉是一个内向而脆弱的女子,她渴望得到母亲和哥哥的关注和理解,但他们却看不到她真正的需求,加剧了她的内心痛苦和沮丧。
这些内在和外在的冲突使得剧作呈现出一种亢奋和紧张的氛围,同时也引发了悲剧的发展。
田纳西·威廉斯的剧作中经常涉及个人的命运和社会的限制,这一点与黑格尔悲剧理论中对于历史进程和个人命运的观点是相呼应的。
在《欲望号街车》中,布兰奇姐妹的命运被困在极度贫困和社会限制的环境中。
斯坦利和斯特兰巴特两个男主角代表了新兴的城市文明和价值观念,而布兰奇姐妹则代表了旧的南方传统和价值观念。
她们的命运受到了社会和历史的束缚,注定了她们的困境和痛苦。
在《玻璃动物园》中,劳拉作为残疾人的女性,也受到了身体和社会的限制。
她的命运注定了她无法融入社会的主流,而被迫过着孤独和失落的生活。
通过个人的命运和社会的限制,田纳西·威廉斯揭示了黑格尔悲剧理论中历史进程和个人命运的复杂关系。
田纳西·威廉斯的剧作中常常出现悲剧的结局,这与黑格尔悲剧理论中的必然结局是相吻合的。
在《欲望号街车》中,奇迹和对现实的逃避最终被残酷的现实击碎,布兰奇姐妹只能再次陷入绝望和孤独之中。
在《玻璃动物园》中,劳拉的梦想被彻底打破,她只能把生活局限在痛苦和失望之中。
黑格尔的悲剧理论及对其的一些思考
一 黑格尔简介
黑格尔(1770—1831) • 背景:十八世纪后半期至十九世纪上半期的欧洲处于新旧社会交替的时代,各种思 潮汹涌澎湃。在这些思潮中,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是这一时期遍及欧洲的最强劲 的政治思想运动;与此同时,作为与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相抗衡的一种思潮,保 守主义在这一时期也表现得较为突出。在德国,由于特殊的政治和社会环境,自 由主义、民族主义和保守主义三大思潮呈现独特的发展趋势,分别形成了温和的 自由主义思潮、浪漫主义化的民族主义思潮以及浪漫主义化的保守主义思潮,深 刻影响了德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进程。黑格尔的悲剧理论深深植根于十八世纪后期、 十九世纪前半期的德国乃至欧洲的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和这三股思潮的发展紧 密联系在一起。 • 经历:出生于公务员家庭,一生经历丰富,主要是那个时代的原因,看到了许多大的 政治变动,他一生主要是教书和做学问,性格比较妥协,保守,但那个时代背景是浪 漫的自由的,所以可以说他是个浪漫的妥协派。他热情的赞扬过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但是到了雅各宾专政时期他就忍不住了,表现出绝望和彷徨。这个事实就足以说明他 的市民阶级的摇摆性和不彻底性。象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歌德所说的一样,黑格尔还 没有摆脱当时德国“庸俗的市民”的习气。
• 情致就是悲剧人物静态的性格,当悲剧人 物行动时情致就转化为悲剧人物的性格 。
• 情境:一般世界情况规定了悲剧人物活动的大致时空, 情境则把这一模糊的时空具体化到人物的日常活动中来 了。情境包括三种或三个阶段,即无定性的情境、处在 平板状态的情境和冲突的情境。其中只有冲突的情境适 合于悲剧情节的展开与悲剧人物的塑造。无定性的情境: 自足的艺术形象还没有和周围世界发生联系,而只是处 于一般世界情况之中的时候,这种艺术形象还处于白闭 状态,表现出的是一种静穆或泰然自足的艺术特色。处 于平板状态的情境:它和周围世界的联系不具有重大的 意义,不产生矛盾冲突,而只是一些独立的行动。人物 之间的联系还没有建立起来,或者即使建立起来了也只 是些无关紧要的关系,见不出对立斗争。
悲剧的诞生读后感(精选10篇)
悲剧的诞生读后感《悲剧的诞生》是一本由黑格尔所著的哲学文献。
它的诞生标志着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的古典哲学时代的开启。
黑格尔在其中对古希腊的悲剧进行了分析,并将其作为一种哲学形式信息融入了他的哲学体系中。
悲剧在他的哲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对人类本性和历史意义的思考。
阅读这本书,我的第一感受是它的深度和广度。
黑格尔既对古希腊悲剧的起源进行了考证和探究,并对其内涵和形式进行了剖析和评价,同时还对当时的哲学、艺术和社会风貌进行了精准的描述和分析。
在他看来,悲剧不仅是宗教的替代品,它更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诠释和思考。
黑格尔在书中运用其独特的辩证思维,将古希腊悲剧与他的哲学理论相结合,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关于人类群像和社会矛盾的壮丽画卷。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感受到它的重要性。
对于哲学和文学爱好者来说,这是一本必读之作。
黑格尔在书中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哲学思维方式,尤其是在对对立面的处理上,在现代思想和语言学中仍然具有广泛的启示性和指导价值。
同时,通过对悲剧的分析和诠释,黑格尔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更加深刻、更加复杂的人性世界,这对于我们理解和思考人类社会的本质、人类的历史和未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作为一名AI语言模型,我认为,我们可以将悲剧的观念运用到人工智能领域中。
尤其是在处理数据分析等方面,我们可以使用黑格尔确立的对立面分析方法,来对数据进行深刻的剖析和评估。
在开发智能系统的时候,运用这种哲学思维方式,更能体现人性化和哲学性。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也许会被实践所否决,但至少它给了我们一个创新的方向和思考的契机。
总之,我认为,阅读《悲剧的诞生》是一次重要的思维之旅,它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人类本性、社会历史和哲学思维等视野的大门。
通过这本书的启示,我们能够更为深刻地理解人类的本质、社会的矛盾和未来的方向,更好地驾驭自己走向成功的道路。
悲剧的诞生读后感《悲剧的诞生》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和文学价值的书籍,作者尼采以对古希腊悲剧文化的深入挖掘和分析,揭示了古希腊悲剧的本质和人类文化精神的内涵。
黑格尔悲剧理论探析
黑格尔悲剧理论探析作者:王蕊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1年第11期摘要:黑格尔所谓的悲剧冲突,它不是以“善恶”为基础的,而是在伦理意义上两种完全处于同等的而又是对立的善与善之间的冲突。
这种善与善之间的冲突的起因是它们各自的片面性。
正是这种冲突的双方“是同样正义的,然而在行动所造成的它们的对立中都同样是不正义的”情形,才构成了这种悲剧的“善与善”的冲突及其代表人物的毁灭,从而达到“和解”,获得永恒正义的胜利。
这就是黑格尔悲剧学说的核心所在。
关键词:悲剧冲突;悲剧冲突的“和解”;悲剧效果中图分类号:B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3-0063-01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美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悲剧理论是他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黑格尔的悲剧论自然成为其美学体系中璀璨夺目的明珠。
自从亚里士多德以来,对悲剧问题发表自己见解的理论家不乏其人,但是,真正能与亚里士多德项背的却只有一个人,那就是黑格尔。
黑格尔以其哲学巨人的恢宏气度,在亚里士多德之后,第一个以独创的精神对悲剧作了系统而又深刻的研究。
他对悲剧理论的杰出贡献就在于:他首先认为悲剧是最适合表现辩证法规律的艺术。
他第一个把矛盾冲突的学说真正运用于悲剧学说。
一、悲剧冲突黑格尔认为悲剧冲突的本质就是表现两种对立的普通伦理力量的冲突及其和解.黑格尔将悲剧冲突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由单纯的物理的或自然的原因所产生的冲突。
这种冲突的情形就其性质来说是消极的和邪恶的。
第二种是自然条件所产生的心灵冲突。
这种冲突就其范围而言是颇为广大的,其中包括那些由自然形成的家庭出身、血缘关系、阶级地位、王位继承和其他权力世袭等。
此外,还有人的自然秉性和脾性等,如有人生性好斗,有人生性软弱,有人生性心胸狭窄,嫉妒心强等。
总之,这种冲突不是以自然的家庭出身为基础,就是以天生的性情所造成的主观情欲为前提。
第三种冲突,就是“由心灵的差异而产生的分裂”,黑格尔认为,这才是真正本质性的冲突,也是最理想的冲突。
黑格尔的悲剧美学
黑格尔的悲剧美学【摘要】:对于悲剧的研究从古至今未有断绝,而作为德国古典美学的顶峰人物的黑格尔对悲剧冲突论有独特的见解。
首先黑格尔的悲剧美学思想是扎根于其哲学理论体系,体现了“美是理性的感性显现”的美学思想;其次,黑格尔的悲剧“冲突论”运用矛盾发展学说的理论揭示了戏剧是以冲突为艺术特性的叙事范式;最后,悲剧的效果不只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怜悯与恐惧, 在这两种情感之上的具有调解的感觉,这种感觉是通过揭示永恒正义所引起的一种令人欢愉和满足的感情。
【关键词】:黑格尔,悲剧美学,冲突,和解【正文】:黑格尔是德国古典美学的顶峰人物,程孟辉在《西方悲剧学说史》曾经这样评价过黑格尔对悲剧美学的卓越贡献:“他第一个把矛盾冲突的学说真正运用于悲剧学说,第一次自觉地把悲剧看成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过程。
”黑格尔特别重视悲剧,因为他黑格尔认为“充满冲突的情境特别适宜于用作剧艺的对象”,“悲剧是一切艺术中最适合于表现辩证法规律的艺术”。
在黑格尔看来,悲剧冲突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
首先,最低级的冲突是由纯粹物理的或自然的情况所引发的冲突,如疾病、罪孽和灾害等。
这种导火索本身不具备任何意义,但是“因为自然灾害可以发展出心灵性的分裂, 作为它的结果”。
所以古希腊作品往往以纯粹物理的或自然的情况引起冲突。
⑤例如索福克勒斯的《斐罗克特》的冲突正是以肉体的灾难为基础引起了冲突。
希腊人在远征特洛伊途中将被毒蛇咬伤脚的斐罗克特丢弃在勒姆诺斯岛,身体的灾难只是冲突的出发点,后来斐罗克特得到可以帮助攻城的利箭,但是他却拒绝交出此箭。
他痛恨的不是疾病的苦难,而是队友在他危难时候对他的抛弃。
正是由自然灾害引发的心灵分裂,引发了拒绝交箭的巨大冲突。
其次,中级冲突是由自然的血缘关系、等级地位等引起的。
这种冲突比自然的肉体疾病、痛苦所引起的冲突更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也分为三种情况。
a.由自然血缘关系相关的亲属关系和继承权产生的冲突。
“与自然密切联系的权利,如亲属关系,继承权之类,正因为这种权利是与自然(或出身情况)相联系的,它就可以有杂多的自然定性,但是权利这种主要的东西,却只是单一的”。
黑格尔悲剧理论在田纳西·威廉斯剧作中的体现
黑格尔悲剧理论在田纳西·威廉斯剧作中的体现田纳西·威廉斯(Tennessee Williams)是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戏剧家之一,其作品以揭示人性的弱点、痛苦和欲望为特点,深受观众和评论家的喜爱。
在他的剧作中,常常能够找到黑格尔悲剧理论的影子。
本文将从田纳西·威廉斯剧作中的人物性格、冲突和结局等方面分析黑格尔悲剧理论的体现。
田纳西·威廉斯的剧作中的人物性格常常呈现出黑格尔悲剧理论中的自由意识和冲突。
黑格尔认为,悲剧的主人公应该是具有自由意识和个性的人物,他们通过与命运、社会环境和自己的内心冲突来实现个人的自我意识。
在《欲望号街车》(A Streetcar Named Desire)中,主人公布兰奇(Blanche)具有自由意识,她渴望逃离自己过去的不堪和孤独,寻找新的生活。
她与现实世界的冲突导致了精神的崩溃。
同样,在《猫上热铁屋顶》(Cat on a Hot Tin Roof)中,麦格(Maggie)和布里克(Brick)两位主人公通过与社会和家庭的期望冲突来实现个人的自我意识。
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欲望与现实的制约形成了剧作的核心冲突。
田纳西·威廉斯的剧作中的冲突和矛盾是黑格尔悲剧理论中螺旋上升的过程。
黑格尔认为,悲剧的冲突和矛盾不是简单的对立,而是一种渐进的过程。
在《欲望号街车》中,布兰奇与她的妹妹斯坦雷利(Stanley)之间的冲突日益加深,他们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布兰奇的崩溃和精神错乱不仅是她与斯坦雷利之间矛盾的结果,也是她内心深处的挣扎和欲望的外化。
同样,布里克对于婚姻和家庭的态度与他的妻子麦格形成了强烈的冲突。
他内心的苦闷和对父亲的负罪感逐渐加深,最终导致了剧作的高潮。
田纳西·威廉斯的剧作中的结局常常呈现出黑格尔悲剧理论中的调和与解脱。
黑格尔认为悲剧的结局应该是对冲突和对立的调和,通过主人公的崩溃和改变来实现内心的解脱。
黑格尔悲剧理论在田纳西·威廉斯剧作中的体现
黑格尔悲剧理论在田纳西·威廉斯剧作中的体现黑格尔的悲剧理论提出了一个类似于循环的阶段,这个阶段包括:冲突,逆转,透彻的认识,中介。
田纳西·威廉斯的剧作也遵循了这个阶段,他能够通过他的作品向观众传递出悲剧的感觉。
田纳西·威廉斯作品中较为著名的悲剧剧作是《欲望街车》,在这部作品中,街车象征着欲望和暴力,而主人公Stella和Stanley的关系也因为街车而开始崩溃。
Stella的姐姐Blanche从远处来到纽奥良,Blanche所扮演的角色是一位看似优雅的女人,但在内心深处却有着许多秘密。
在剧作的冲突阶段,Stella和Stanley的关系始终被街车困扰,Blanche的出现也让他们之间的关系出现了变数。
在逆转阶段,Blanche的秘密与日俱增,Stella和Stanley的夫妻关系也开始出现了矛盾。
在透彻的认识阶段,Blanche的过去渐渐地被人们揭露,她的秘密也越来越多。
在中介阶段,Stella决定站在Stanley一边,而Blanche则遭受了一系列痛苦的折磨。
《欲望街车》中的悲剧并不是单纯地体现在Blanche的遭遇上,而是体现在每个角色的经历中。
Stella的姐姐Blanche会像巨鳄一样吞噬一切,而当她的秘密一一被揭露,她也要承受着极度的压力。
另一方面,Stella和Stanley之间的夫妻关系也在步步进退之间。
最终,Stella做出了决定,她站在了Stanley这一边。
Blanche也在这一阶段被遣送回家,她无法在这个社会中生存下去。
因此,田纳西·威廉斯的《欲望街车》中,黑格尔的悲剧理论被完美地传递了出去。
无数的角色和情节交织在一起,这些角色的人生也因此被破碎。
这些角色无法逃避命运的阴影,但他们在剧中扮演的角色却让观众们认识到了悲剧的内涵。
第四节 黑格尔关于悲剧和喜剧的讨论
西方文论-中国人民大学精品课程•首页•课程简介•教学团队•教学内容o教学大纲o课程讲义o课后习题o期末考试•教学手段o教学导引o问题解答o教学交流o师生互动o相关批评术语•教学条件o教材及参考书o教学材料o教师文库o相关网站•教学成果o现场教学o教改研究o课程评价第四节黑格尔关于悲剧和喜剧的讨论一、悲剧论黑格尔悲剧理论篇幅并不大(见《美学》第三卷下册),但十分重要,因为在黑格尔的美学体系中,悲剧被置于一切艺术形式之上,是最高的艺术形式;同时黑格尔他将悲剧视为全部艺术发展的总结。
另外,悲剧理论最充分地体现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他对悲剧问题的研究完全是哲学基础之上。
黑格尔悲剧理论的要点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悲剧冲突是两种“普遍力量”的冲突,因而冲突双方各具片面的正义性。
第二,悲剧冲突,应当是无可排解的必然性冲突,因而冲突的双方必然在悲剧中共同毁灭。
关于“两种普遍力量的冲突”,黑格尔明确提出:理想的悲剧冲突,不应是由于个人原因和偶然因素而形成的;如果不能分别代表一定的“普遍力量”、即一定的伦理理想,就没有形成冲突的足够理由。
另外,冲突双方所代表的“普遍力量”或者伦理理想,都必须具有一定的正义性和合理性,如果一正一邪、一善一恶,也不会成为理想的悲剧性冲突。
如他所说:“……冲突中对立的双方各有它那一方面的辩护理由,而同时每一方拿来作为自己所坚持的那种目的和性格的真正内容的,却只能是把同样有辩护理由的对方否定掉或破坏掉。
因此,双方都在维护伦理理想之中、而且就通过实现这种伦理理想而陷入罪过……”各有自己的“辩护理由”却要毁灭“同样有辩护理由的对方”、一种“伦理理想”却要破坏另一种“伦理理想”,这就是黑格尔所说的“片面的正义性”,亦即“维护伦理理想”所导致的“罪过”。
他以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为例,《安提戈涅》之所以是一出理想的悲剧,就因为一方代表着骨肉亲情,一方代表着国家利益;就任何单独一方而言都是合理的、正义的,但是这两种合理、正义的“普遍力量”却恰好都必须破坏对方。
黑格尔
黑格尔的悲剧中文二班090160203 朱小花黑格尔的悲剧在一定程度上总结和概括了西方从古代到近代的悲剧创作,是西方悲剧理论的集大成。
黑格尔悲剧中的人物形象不是那种独立、自足的个别人物,也不是理想艺术所表现的人物性格。
他虽然对人物性格提出了理想要求,但区别了不同艺术题材对人物性格的不同要求,所反映的矛盾和冲突也是不同的。
首先,人物是处在一种具体的环境里,他本着自己的性格和目的来决定自己的意志内容;而且,由于他们所抱的目的是个人的,就必然和旁人的目的发生对立和斗争。
黑格尔认为,艺术美,究其为理想而言,不能始终只是普遍概念。
动作既然是由人物自己决定的,即从他内心源泉流出的,它就无需有那种要向四面八方伸展的广阔的完整的世界观作为先决条件,但其动作却集中在主体定下目的和实现着目的时所处的比较确定的环境里。
其次,个别人物的性格也非把全部民族特性的复合体展现在读者眼前,而是展现与实现具体目的的动作有关的那一部分主体性格,这个目的即剧中的主旨要超出个别人物所有的广度,个别人物所显得只是这个目的的活的器官和灌注生气的承担者。
黑格尔认为,基本的悲剧性就在于这种冲突中对立的双方各有他哪一方面的辩护理由,而同时每一方拿来作为自己所坚持的那种目的和性格的真正内容的却只能是把同样有辩护理由的对方否定掉或破坏掉。
首先,由于各种不同关系和力量及个别人物在具体情况下所理解的个不同等这些因素,对立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在悲剧冲突中,黑格尔认为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作品《俄狄浦斯》将此表现得最完美。
这些悲剧所处理的事与人不是凭意志和自觉而是由神旨的决定所做出来的事这两方面的矛盾,问题在于双方是否都有辩护的理由。
一方面是偏于形式的自觉的主体性,另一方面是客观存在的人,再者是一些次要的冲突。
其次,在悲剧里,永恒的实体性因素以和解的方式达到胜利,它只是从进行斗争的个别人物方面剔除了片面的错误性,而对他们所追求的正面的积极因素则让它们不再是分裂的而是肯定的和解过程中表现为可以保存的东西。
黑格尔悲剧理论的哲学探析
黑格尔悲剧理论的哲学探析
杜安
【期刊名称】《安顺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4(006)002
【摘要】理解黑格尔悲剧理论必须结合他的哲学思想.黑格尔的历史理性主义矛盾学说是其悲剧论的哲学基础.其悲剧理论的两个重要观点,"伦理实体冲突论"可以从他的"实体即主体"的哲学思想得到解释;"永恒正义和解说"显示了他用乐观主义的生存哲学来解脱悲剧性境遇的努力.
【总页数】3页(P43-45)
【作者】杜安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贵州,贵阳,5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99.1
【相关文献】
1.黑格尔悲剧理论探析 [J], 李欣人;
2.在"思想与现实"的对立统一中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原则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思想与现实"经典论断探析 [J], 刘怡彤
3.《<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人的解放的出场路径探析 [J], 王敏
4.《〈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自由意蕴探析 [J], 李栩诺;陈国才
5.《〈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的人道主义思想探析 [J], 王文心;张晓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文献综述
• 《简述黑格尔的悲剧冲突理论》(王国绪,《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9年2月)
• 《论黑格尔的悲剧观》(熊元义,《湘南学院学报》2019年1月) • 黑格尔悲剧论的得失》(杜东枝,《云南社会科学》1984年5月) • 《黑格尔悲剧美学理论的合理内核》(刘萍,《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9年1月) • 《黑格尔的悲剧观与中国戏曲悲剧的大团圆》(熊元义,《戏曲艺术》,2019年3月) • 《亚里士多德与黑格尔悲剧理论的比较》(吴宏峰,《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年1
月);
• 《论黑格尔悲剧观的哲学基础》(赵凯,<理论建设》,1989年1月) • 《黑格尔悲剧理论的哲学探析》(杜安,《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年2月) • 以上研究总的来说还缺乏更加宏观的视野,没有完全做到在西方悲剧理论史或中西悲
剧理论交流史的大框架中纵横比较,特别是缺乏亚里士多德之后到黑格尔之前以及马 克思之后到后现代主义时期这两段跨度极大的历史时期的各种悲剧理论与黑格尔悲剧 理论的比较性研究。我主要是就通过黑格尔悲剧理论的一些缺点,和黑格尔以后的马 克思悲剧理论缺点的比较,提一点看法.。
黑格尔悲剧理论及对其的 一些思考
一 黑格尔简介
黑格尔(1770—1831) • 背景:十八世纪后半期至十九世纪上半期的欧洲处于新旧社会交替的时代,各种思
潮汹涌澎湃。在这些思潮中,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是这一时期遍及欧洲的最强劲 的政治思想运动;与此同时,作为与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相抗衡的一种思潮,保 守主义在这一时期也表现得较为突出。在德国,由于特殊的政治和社会环境,自 由主义、民族主义和保守主义三大思潮呈现独特的发展趋势,分别形成了温和的 自由主义思潮、浪漫主义化的民族主义思潮以及浪漫主义化的保守主义思潮,深 刻影响了德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进程。黑格尔的悲剧理论深深植根于十八世纪后期、 十九世纪前半期的德国乃至欧洲的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和这三股思潮的发展紧 密联系在一起。
• 情境:一般世界情况规定了悲剧人物活动的大致时空, 情境则把这一模糊的时空具体化到人物的日常活动中来 了。情境包括三种或三个阶段,即无定性的情境、处在 平板状态的情境和冲突的情境。其中只有冲突的情境适 合于悲剧情节的展开与悲剧人物的塑造。无定性的情境: 自足的艺术形象还没有和周围世界发生联系,而只是处 于一般世界情况之中的时候,这种艺术形象还处于白闭 状态,表现出的是一种静穆或泰然自足的艺术特色。处 于平板状态的情境:它和周围世界的联系不具有重大的 意义,不产生矛盾冲突,而只是一些独立的行动。人物 之间的联系还没有建立起来,或者即使建立起来了也只 是些无关紧要的关系,见不出对立斗争。
• 经历:出生于公务员家庭,一生经历丰富,主要是那个时代的原因,看到了许多大的 政治变动,他一生主要是教书和做学问,性格比较妥协,保守,但那个时代背景是浪 漫的自由的,所以可以说他是个浪漫的妥协派。他热情的赞扬过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但是到了雅各宾专政时期他就忍不住了,表现出绝望和彷徨。这个事实就足以说明他 的市民阶级的摇摆性和不彻底性。象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歌德所说的一样,黑格尔还 没有摆脱当时德国“庸俗的市民”的习气。
伦理实体,是伦理实体分化而成的,因此 就分有了伦理实体的普遍性和必然性。正 因为它具有普遍性,是人类生活中真正有 价值的东西,所以它决定了悲剧人物的目 的和追求,它本身就是悲剧人物的目的和 追求。它是悲剧的动力,是悲剧人物行动 的决定因素和幕后推手。
• 情致就是悲剧人物静态的性格,当悲剧人 物行动时情致就转化为悲剧人物的性格 。
• 冲突的情景又分3种:第一,人与自然的冲突,就是人与自然灾祸之间的 冲突,像水灾,旱灾,地震,瘟疫等。第二,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的冲 突或个人自身的冲突。第三,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伦理关系的冲突。其中第 三种冲突在黑格尔看来特别适合于理想的悲剧人物的塑造。入与自然之间 的冲突对于悲剧而言是一种较低级别的冲突,适合于作为真正冲突的背景 或诱因。黑格尔也比较贬低第二种冲突,他认为这种冲突的结局是必然的, 就比如说,一个人如果想通过努力奋斗而改变自己受压迫,剥削的状态, 而由于他的个人局限性和实际生活环境的情况和对立人物的压力,使他放 弃或者遭受毁灭,他的这种出路是必然的,是罪有应得,自作自受。不应 该当做一种辩证机械一开始就放进人物本身去发挥作用,而且他认为这种 冲突的结局只会引起怜悯,苦痛,甚至愤怒,诗人最好要避免这种主题, 大多数人都不同意黑格尔的这种看法,我也不同意,我觉得如果把第二种 冲突发挥的好,像 阶级的冲突特别是由于人物的内在精神即人格分裂造成 的冲突,会有更好的悲剧效果。第三种冲突即黑格尔认为最理想的冲突, 又分为3种:首先是动机与效果之间的巨大差异引发的伦理破坏与精神冲 突。这个代表作是《俄普底斯王》。第二,追求动机与效果的一致所引发 的伦理破坏与冲突。追求动机与效果的一致就是故意。但两者都在维护一 种伦理关系时破坏了另一种精神伦理关系,《安提戈涅》,《哈姆雷特》。 再者是动机与效果之间的间接联系引发的破坏与冲突。“破坏并不一定是 直接的,这就是说,一种行动单就它本身来看,并不一定就是一个引起冲 突的行动,但是由于它所由发生的那些跟它对立矛盾的而且是意识到的关 系和情境,它就变成一种引起冲突的行动。《罗密欧与朱莉叶》,《孔雀 东南飞》。
• 伦理实体:一个时代的社会文化背景就形 成了当时流行的精神方面的“普遍力量” 黑格尔把它称作“神”“神性的东西”, 也就是在黑格尔哲学中体现为绝对精神的 “伦理实体”, 伦理实体是黑格尔悲剧理 论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悲剧的主体,它在 没有分
化之前是纯精神的、没有生气的,又称为 永恒正义。
• 伦理力量:包括忠诚、勇敢、爱国、友谊、 爱情、荣誉等方面。这些力量因为来自于
• 毁灭,和解:随着情节的不断向前发展,悲剧双方的片面 性必须得到克服。在黑格尔看来,代表不同伦理力量的个 人之间的矛盾斗争往往是以一方或多方的毁灭为结局的, 这毁灭乃是指肉体的或精神的灭亡,而不同的伦理力量即 片面的正义却在毁灭中达到了和解,实现了永恒正义即伦 理实体的最终胜利。黑格尔所谓的和解显然是逃避现实矛 盾的折衷主义的表现。如果他的动作侵犯的是另一个人, 一个不代表伦理力量的人,那他是没错的,他是不会遭到 毁灭的。只有当这个人和那个人都代表一种伦理力量,都 代表一种正当性,他们的动作都指向代表伦理力量的人, 他们才是错的,因为他们反对的是伦理力量。因此他们要 在肉体上和精神上遭到惩罚,遭到毁灭。
三 黑格尔悲剧理论
一般世界的情况
伦理实体
伦理力量1(忠诚)伦理力量2(爱国) 伦理力量3(勇敢) (与人物结合)
4,5,6. . . . . . .
. . .. ..
人物情致(人物性格) 人物情致2
.. .. ...
伦理实体
一般世界情况:它是悲剧人物动作展开、 性格塑造的时代背景,涉及教育、科 学、宗教、司法、财政、家庭生活等 方方面面。这些方面都是上层建筑领 域的相关内容,并不包括经济基础的 有关部分,总的说来一般世界的情况就 是某特定时代的社会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