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性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的性能

把药物治病的多种多样的性质和作用加以概括,要有性味、归经、升降浮沉及有毒、无毒等方面,统称为药物的性能。

1、四气: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五味:辛、甘、酸、苦、咸五种味,有些药物有淡味或涩味,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辛:发散、行气、行血作用。一般治疗表证、气血阻滞的药物。

甘:补益、和中、缓急等作用。一般用于治疗虚证的滋补强壮药。甘味多质润而善于滋燥。酸:收敛、固涩作用。治疗虚汗、泄泻等证。

涩:与酸味作用相似。治疗虚汗、泄泻、尿频、精滑、出血等。

苦:有泄和燥的作用,泄的含义甚广,有指通泄的,有指降泄的,有指清泄的。燥用于湿证,湿证有寒湿、热湿、温湿的苦味药适用于寒湿,寒性的苦味药用于湿热。

咸:软坚散结,泻下作用,治疗瘰疬、痰核、痞块、热结便秘

淡:渗湿,利尿作用,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证。

2、升降沉浮:升和降,浮和沉都是相对的,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表示发散,沉表示泄利

等作用。一般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通吐,开窍等功效的药物,都能上行向外,药性都是升浮的,而具有泻下、清热、利尿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导积滞、降逆、收敛及止咳平喘等功效的药物,则能下行向内,药性都是沉降的,能升浮的药物大多具有辛、甘味和温热性,能沉降的药物大多具有酸、苦、咸、涩味和寒、凉性。

药物炮制,经酒炒则升,姜汁炒则能散,酸炒则收敛,盐水炒则下行。

3、归经:是指药物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主要对某经脏腑及其经络或某几经发生明显的作用,而对其他经则作用小,或没有作用。如同属寒性药物,虽有清热作用,有偏于清肺热,偏于清汗热,各有所长,归经以脏腑、经络为基础,以所治具体病证为依据。

应用药物的时候,只掌握药物的归经而忽略四性、五味、升降沉浮等性能,是不够全面的。

4、有毒与无毒:《神农本草经》把攻病愈疾的药物,称为有毒,可以久服补虚的药物看作无毒。

后世许多本草书籍,在药物性味之下的标注的“大毒”、“小毒”,大多是指一些具有一定毒性或副作用的药物,用得不当就可能导致中毒。

中药的应用

药物的用法包括配伍禁忌,用药禁忌,剂量和服法等几项。

一、配伍:

1、相须:即性能功效方面有某种共性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其原有疗效。

2、相使:即有性能功效方面有某种共性的药物配合应用,而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能提高主药的疗效。

3、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4、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5、相恶:即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与另一种药物相作用而致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药效。

6、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二、用药禁忌

1、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

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

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歌被: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争。

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应分清。

十八反:本草明言十八反,藻戟遂芫俱战草

半蒌贝蔹及攻乌诸参辛芍叛藜芦

2、妊娠期用药:

禁用: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

如:三桂、莪术、水蛭牤虫

慎用:通经祛瘀、行气破滞,以及辛热等药物

如:桃仁、红花、大黄、枳实

妊娠用药歌诀:

芫斑水蛭及虻虫,乌头附子与天雄。

野葛水银并巴豆,牛膝苡仁与蜈蚣。

三棱芫花代赭麝,大戟蝉蜕黄雌雄。

牙硝芒硝牡丹桂,槐花牵牛皂角同。

半夏南星与通草,瞿麦干姜桃仁通。

硇砂干漆蟹爪甲,地胆茅根与蛰虫。

3、服药时的饮食禁忌:常山忌葱,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薄荷忌鳖肉,茯苓忌醋,鳖甲忌苋菜,蜜反生葱。

三剂量一两(16进制)=30克一钱=3克一分=0.3克一厘=0.03克

首先指每一味药的成人一日量

其次指在方剂中药与药间的比较分量,即相对剂量,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强弱,病程久暂,病势轻重,以及所用药物的性质和作用强度等具体情况来进行全面考虑。

5岁以下成人量的四分之一,六岁以上可按成人量减半用。常用内服剂量5~10g,部分用量较大的15~30g。

四、用法:

煎煮汤药:用水量淹没药物或稍高为度

火候的控制

服药方法:汤剂宜温服;发散风寒药最好热服;呕吐或药物中毒,宜小量频服;丸散剂等固体药剂,除特别规定外,一般用温开水吞服。

服药时间:滋补药饭前服,健胃药和对胃肠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宜于饭后服,其他药物宜在饭后服,安眠药应在睡前服,饭前后1~2h。

1剂中药,1天通常服3次,病缓可服2次,病重病急可隔4h左右服一次,昼夜不停,药力持续,利于顿挫病势。

解表药

一、定义: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解表药

二、作用:使肌表之邪外达,通过发汗而解

味--辛味,因辛能发散走表,以接触侵犯肌表的外部,从而消除表证。

三、适应证

(一)主要用于表证:症见:恶风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或有汗)、鼻塞、流涕、脉浮等。

表证1、风寒表证:表实证(无汗、脉浮等)

表虚证(汗出、脉浮缓)

2、风热表证

(二)部分药可用于:表邪外闭麻疹不透

喘咳

伤风头痛牙痛、目赤--

水肿

四、解表药分类:发散风寒---辛温解表药

、疏散风热----辛凉解表药

五、配伍原则:(一)根据病因、证型、病人的体质等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药

(二)根据兼证的不同,配伍相应的药物

六、使用注意

(一)煎法:不宜久煎

(二)药后护理:使病人偏身微汗,不宜大汗,以免伤阴。

(三)禁用病证:热病伤律阴虚发热

辛温解表药

一、怯味:味辛-- 发散性温---散寒

二、作用特点:发汗力强,以发散风寒为主

三、适应证:1、主要用于风寒表证:适用于感冒风寒所致的恶寒无汗,头痛或身痛,

脉浮紧。

2、还可用于风寒挟湿,痹证初起,感冒头痛以及水肿有表证的也多应用。

四、使用注意:同解表药

麻黄

炮制:阴干切断,生用或蜜炙用

处方名:麻黄、炙麻黄

怯味归红: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功效:1、发汗:风寒表实证---配桂枝,如麻黄汤

风疹瘙痒—薄荷、蝉蜕

生麻黄发汗力强

2、平喘---喘咳实证:风寒犯肺喘咳:配杏仁、甘草

外寒内饮喘咳:与干姜、细辛、半夏同用

热邪壅肺喘咳:石膏、黄芩配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