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D.第四章-中药的性能课件ppt
合集下载
中药学课件---4中药性能
此外,有些药物作用较和缓,称为平性,但实际向有偏温、偏凉之别,仍
未超出四性的范围。
《汉书艺文志·技略》:“药有寒热温凉四气”,
《本草衍义》中提出:“凡称气者,既是香臭之气,其寒 热温凉则是药之性……
二、作用与用途:
四气 寒凉 温热
属性 阴 阳
作用功效
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 回阳救道
第四章 中药的性能
【目的要求】 1、掌握四气的含义、确定依据、表示的效用及其对临床用药的 指导意义。 2、掌握五味的含义、表示的效用与临床应用。气味配合的原则及综 合效用。 3、掌握升降浮沉的含义、确定依据、表示的效用、临床应用及影响 升降 浮沉的因素。 4、掌握归经的含义、理论基础、确定依据及其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 义。 5、掌握有毒与无毒的含义、确定依据、影响因素、引起不良反应的 主要原因及使用有毒药物的注意事项。
功能主治 消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 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黄柏
Cortex Phellodendri (英)Amur Cork-tree Bark 别名 关黄柏。 性状 关黄柏树皮呈板片状,栓皮已大部刨去,厚1.5~4mm。外 表面绿黄色,有不规则纵脊和沟纹;内表面灰黄色。质坚韧,折断 面呈刺片状,鲜黄色,纤维层可成片剥离。微有香气,味极苦,有 粘性。 性味 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用于湿热泻痢、黄疸、 带下、热淋、脚气、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
黄 芩 Radix Scutellariae
(英) BaikalSkullcap Root 别名 黄金茶、山茶根、烂心草。 来源 唇形科植物黄岑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的根。 性状 根圆锥形,扭曲,长8~25cm,直径1~3cm。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有 稀疏的细根痕,上部较粗糙,有扭曲的纵皱或网纹。质硬而脆,断面黄色,中 间红棕色;老根中间呈暗棕色或棕黑色,枯朽成空洞。气微,味苦。 性味 性寒,味苦。
中药的性能 ppt课件
ppt课件
3
属性 阴 阳
四气 寒 凉 温 热
四气属性和作用 作用 清热泻火 凉血解毒
温里祛寒 助阳通络
药例 黄连 黄芩 柴胡 桑叶 防风 独活 干姜 肉桂
ppt课件
4
(二)五味
五味
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药味 有些具淡或涩味,但习惯上仍称五味 最初由口尝辨别,后从临床疗效归纳 五味包括了药物作用的含义
ppt课件
32
具有破血、行气、逐水、峻泻等作用猛烈的药物,
禁用药物,毒性较大或药性峻烈 巴豆,水银,大戟,芫花,商陆 牵牛子,斑蝥,三棱,莪术 虻虫,水蛭,蜈蚣,麝香
ppt课件
33
慎用药物,为祛瘀通经、行气破滞、辛热滑利 沉降之品
桃仁,红花,牛膝,丹皮
附子,乌头,干姜,肉桂
瞿麦,芒硝
ppt课件
当用
相反:两不相合(增强毒性) 相恶:夺我之能(抵消疗效)
勿用
相畏:受彼之制(毒性受制) 相杀:制彼之毒(抑制毒性) 有毒制宜
ppt课件
26
二、禁忌
临证选药组方时,原则上不能相互配伍,或配 伍应用时应注意毒副作用 十八反 十九畏 妊娠禁忌
ppt课件
27
(一)十八反
配伍时可产生毒害作用药物有十八种 半夏 瓜蒌 贝母 白蔹 白及-乌头 海藻 大戟 甘遂 芫花-甘草 人参 沙参 丹参 玄参 细辛 芍药-藜芦
呕吐、咳喘···向上 半夏、旋复花···降气
泻痢、脱肛···向下 升麻、柴胡···升举
自汗、盗汗···向外 龙骨、牡蛎···止汗
表证未解···向内
防风、荆芥···发散
ppt课件
9
升降浮沉属性及作用
属性 药物 作用趋向 药物功能
中药的性能.ppt
临证仍应避猛烈的药物, 禁用药物,毒性较大或药性峻烈
巴豆,水银,大戟,芫花,商陆 牵牛子,斑蝥,三棱,莪术 虻虫,水蛭,蜈蚣,麝香
33
慎用药物,为祛瘀通经、行气破滞、辛热滑利 沉降之品 桃仁,红花,牛膝,丹皮 附子,乌头,干姜,肉桂 瞿麦,芒硝
34
妊娠禁忌歌《元亨疗马集》 蚖斑水蛭及虻虫,乌头附子及天雄, 野葛水银并巴豆,牛膝薏苡并蜈蚣, 三棱代赭芫花麝,大戟蛇蜕黄雌雄, 牙硝芒硝牡丹桂,槐花牵牛皂角同, 半夏南星与通草,瞿麦干姜桃仁通, 硇砂干漆蟹甲爪,地胆茅根都不中。 蚖-青娘子;野葛-钩吻;地胆-斑蝥之一
泻痢、脱肛···向下 升麻、柴胡···升举
自汗、盗汗···向外 龙骨、牡蛎···止汗
表证未解···向内
防风、荆芥···发散
9
升降浮沉属性及作用
属性 药物 作用趋向 药物功能
阳
升浮 上行 向外
升阳 发表 祛风 散寒 催 吐 开窍···
潜阳 熄风 降逆 止呕 清 阴 沉降 下行 向内 热 渗湿 利尿 泻下 止咳
14
药物归经理论,是药物疗效观察与脏腑经络理 论相联系总结出来的规律性
经络 肺经 心经 脾经 ······
病证 咳嗽 气喘 心悸 神昏 食滞 泄泻 ······
药物 桔梗治之 朱砂安神 麦芽消食 ······
归经 归肺经 归心经 归脾经 ······
15
四、毒性
药物对机体产生的毒副作用 无毒,小毒,大毒,剧毒
中药的性能
中药的性能
药物的性味和效能 四气五味 升降浮沉 归经 毒性
2
一、性味
(一)四气(四性)
寒、凉、温、热四种不同药性 药物作用于机体表现的反应 药物对疾病疗效的概括归纳 治疗热性证候的药物,具寒或凉性 治疗寒性证侯的药物,具温或热性 作用较缓和的药性,称为平性
巴豆,水银,大戟,芫花,商陆 牵牛子,斑蝥,三棱,莪术 虻虫,水蛭,蜈蚣,麝香
33
慎用药物,为祛瘀通经、行气破滞、辛热滑利 沉降之品 桃仁,红花,牛膝,丹皮 附子,乌头,干姜,肉桂 瞿麦,芒硝
34
妊娠禁忌歌《元亨疗马集》 蚖斑水蛭及虻虫,乌头附子及天雄, 野葛水银并巴豆,牛膝薏苡并蜈蚣, 三棱代赭芫花麝,大戟蛇蜕黄雌雄, 牙硝芒硝牡丹桂,槐花牵牛皂角同, 半夏南星与通草,瞿麦干姜桃仁通, 硇砂干漆蟹甲爪,地胆茅根都不中。 蚖-青娘子;野葛-钩吻;地胆-斑蝥之一
泻痢、脱肛···向下 升麻、柴胡···升举
自汗、盗汗···向外 龙骨、牡蛎···止汗
表证未解···向内
防风、荆芥···发散
9
升降浮沉属性及作用
属性 药物 作用趋向 药物功能
阳
升浮 上行 向外
升阳 发表 祛风 散寒 催 吐 开窍···
潜阳 熄风 降逆 止呕 清 阴 沉降 下行 向内 热 渗湿 利尿 泻下 止咳
14
药物归经理论,是药物疗效观察与脏腑经络理 论相联系总结出来的规律性
经络 肺经 心经 脾经 ······
病证 咳嗽 气喘 心悸 神昏 食滞 泄泻 ······
药物 桔梗治之 朱砂安神 麦芽消食 ······
归经 归肺经 归心经 归脾经 ······
15
四、毒性
药物对机体产生的毒副作用 无毒,小毒,大毒,剧毒
中药的性能
中药的性能
药物的性味和效能 四气五味 升降浮沉 归经 毒性
2
一、性味
(一)四气(四性)
寒、凉、温、热四种不同药性 药物作用于机体表现的反应 药物对疾病疗效的概括归纳 治疗热性证候的药物,具寒或凉性 治疗寒性证侯的药物,具温或热性 作用较缓和的药性,称为平性
中药学ppt课件第四章中药的性能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2、四气的作用: ❖寒凉药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等作用。
❖温热药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 温经通络、回阳救逆等作用。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4、至于寒热错杂之证,往往采用寒药热药并用。
5、对于真寒假热之证,则当以热药治本,必要 时反佐以寒药;真热假寒之证,则当以寒药 治本,必要时反佐以热药。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能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 属于寒性或凉性。如:黄芩、板蓝 根,对发热、口渴、咽痛等热证有 清热解毒作用,表明这类药物属于 寒性药。
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 属于温性或热性。如:附子、干姜, 对腹中冷痛,四肢厥逆,脉沉无力 等寒证具有温中散寒作用,表明这 类药物属于热性药。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药物之所以能针对病情,发挥上述 治疗作用,是由于药物具有若干特性 和作用,前人称之“偏性”。意思是 以药物的偏性纠正疾病所表现的阴阳 偏盛和偏衰。
《中药的性能》幻灯片
• 二、毒性分类:
• ?素问五常政大论?“大毒治病,十去其三;常毒 治病,其病去七;小毒治病,其病去八;无毒治 病,十去其九。适病而止、勿过伤致弊〞。
• 毒性分无毒、有毒、小毒、大毒。
• 无毒——作用平和,不致引起不良反响的药物, 不注明。
• 有毒——具有强烈作用,可能引起不良反映的药 物以及具有毒理作用,可能导致中毒的药物,需 小心慎重使用。
• 三、引起毒性反响的原因
• 毒性反响与中药的副作用有所不同,它对 人体的危害性较大,有的甚至可危及生命。 在临床医疗上为了确保用药平安,必须认 识中药的毒性,了解毒性反响产生的原因, 掌握中毒的挽救方法和预防措施。认为中 药的毒副作用小,马虎从事是错误的。
• 随着现代科学的开展,医学科学的进步, 人们对中药毒性的认识逐步加深。所谓 “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 响及损害性。包括有急性毒性、慢性毒性 和其它有害作用如致癌、致突变、致畸胎、 成瘾等作用。所谓毒药一般系指对机体发 生化学或物理作用,能损害机体,引起器 质性改变或功能障碍、产生疾病甚至引起 死亡的物质。
• 中药的副作用有别于毒性作用,副作用是指在常 用剂量时出现与治疗需要无关的不适反响,中药 的副作用一般比较轻微,对机体危害不大。停药 后一般可自行消失。如临床常见的服用某些中药 可引起恶心、呕吐、胃痛、腹泻或皮肤瘙痒或其 它不适反响。过敏反响也属于不良反响范围,其 病症轻者可见瘙痒、皮疹、胸闷、气急,重者可 引起过敏性休克〔多见于中药注射剂〕,同化学 药一样,引起过敏反响除药物因素外,多与患者 体质有关。
• 药品管理法规定:“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毒性药 品、放射性药品、外用药品等都要按照剧毒药物管 理方法进展:
• ①在药监局核领:?药品企业经营许可证?。
总论第四章 中药的性能 PPT课件
第一节 四气
概念:寒梨、热辣、温姜、凉木四种药性。
平性:只是相对而言,并非绝对的“平”。 作用: 1、温热:祛除寒凉之邪,补益阳性正气——阳、气。
现代:兴奋中枢神经、交感-肾上腺系统机能;兴奋 呼吸、循环、代谢及甲状腺、性腺等内分泌系统。 2、寒凉:祛除火热之邪,补益阴性正气——阴、津液。
现代:抑制中枢神经、交感-肾上腺系统机能;抑制 呼吸、循环、代谢及甲状腺、性腺等内分泌系统;抗 感染、抗癌。
味——辛甘升浮,酸苦咸沉降。 2)药材质地及入药部分:
质地——轻虚升浮,重实沉降; 入药部位——头、梢、皮升浮,根、果实、种子沉降。 3)炮制: 酒—升;姜—散;醋—收;盐—沉。 4)配伍: 从众效应; 引经药的作用。 4、临床意义: 1)药势与病势相对; 2)药势趋向于病位; 3)药势与所治脏腑气机运行的正常趋势相应。
行气 行血 适应证—表证(含麻疹、风疹等)、
气滞、血瘀等。 按:多含挥发油,其次为甙类、生物碱等。
2、甘:能补、能和、能缓。 作用:补:补益正气。
和:①和中—调和脾胃; ②调和药性。
缓:①缓和药性; ②缓急止痛。
适应证—正气亏虚、脾胃不和、拘急挛缩疼痛、 调和药性——药性峻烈或方中药性不和。
按:多含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糖等。
3、临床上中药中毒的常见原因: ① 用量过大;huoshen
② 用法不当;
③ 炮制不当; ④ 配伍不当; ⑤ 误用伪药; ⑥ 个体不适应。 “毒”是相对的。关键在于用法是否得当、对象是
否准确等。 “毒”可以利用,如“以毒攻毒”。恐水症
第二节 五味
(一)有关概念: 1、辛、甘、酸、苦、咸五种药味。还有淡、涩两种。 2、由来:⑴最初为口尝的真实味觉; ⑵后来被当作是某些药物作用的物质基础,进而用以 标志这些作用。
最新中药药性.PPT课件
作用)、和中,并有解毒之功 如:黄芪味甘补气,治疗气虚证; 熟地味甘补血,治疗血虚证。 甘草味甘调和药性,饴糖味甘缓急止痛
酸:能收—收敛
治疗各种滑脱不禁证
虚汗、久泻
能涩—固涩(止脱)
滑精、遗尿
如:五味子味酸,涩精敛汗,治虚汗、滑精
涩:能收敛固涩,与酸味作用相似。常用于遗精、出血
、久泻。如龙骨、牡蛎味涩,涩精;赤石脂涩肠止泻。
五味是指药物的辛、甘、酸、苦、咸五种药味。 此外,还有淡味和涩味,但通常以“淡附于甘”记 述药味,往往甘淡并提;而涩味又与酸味作用相似 ,故习惯上仍用五味而概括。
二、五味的确定
其一,通过味觉直接辨别出来的。(口尝而来) 其二,根据疗效中的结果反映出来的。
(由作用推定其味) 五味既有感觉的概念,又有性能的概念。也就是说,确 定味的主要依据,一是药物的味,二是药物的作用。
此外:前人认为苦有坚阴的作用
如:黄柏、知母用于肾阴虚亏而相火亢盛的痿证,即
具有泻火存阴(坚阴)的作用。
咸:能软—软坚散结
治疗瘰疬、瘿瘤、痰核、
痞块
能下—泻大便通秘结
大便燥结
淡:能渗—渗湿
治疗水肿、小便不利
能利—利水
如:茯苓、猪芩、薏苡仁等具有淡味,开窍、辟秽、解暑
发散 收敛
二、升浮和沉降的作用特点
升和降,浮和沉是相对的,升浮属阳,沉降属阴。
升
阳 主上行向外——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
浮
涌吐、开窍等功效,
适用于病势下陷及病位在表在上者。
沉
阴 主下行向内—具有降逆止呕、止咳平喘、清热
降
泻下、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
阳息风、收敛固涩等功效
适用于病势上逆及病位在里在下者
酸:能收—收敛
治疗各种滑脱不禁证
虚汗、久泻
能涩—固涩(止脱)
滑精、遗尿
如:五味子味酸,涩精敛汗,治虚汗、滑精
涩:能收敛固涩,与酸味作用相似。常用于遗精、出血
、久泻。如龙骨、牡蛎味涩,涩精;赤石脂涩肠止泻。
五味是指药物的辛、甘、酸、苦、咸五种药味。 此外,还有淡味和涩味,但通常以“淡附于甘”记 述药味,往往甘淡并提;而涩味又与酸味作用相似 ,故习惯上仍用五味而概括。
二、五味的确定
其一,通过味觉直接辨别出来的。(口尝而来) 其二,根据疗效中的结果反映出来的。
(由作用推定其味) 五味既有感觉的概念,又有性能的概念。也就是说,确 定味的主要依据,一是药物的味,二是药物的作用。
此外:前人认为苦有坚阴的作用
如:黄柏、知母用于肾阴虚亏而相火亢盛的痿证,即
具有泻火存阴(坚阴)的作用。
咸:能软—软坚散结
治疗瘰疬、瘿瘤、痰核、
痞块
能下—泻大便通秘结
大便燥结
淡:能渗—渗湿
治疗水肿、小便不利
能利—利水
如:茯苓、猪芩、薏苡仁等具有淡味,开窍、辟秽、解暑
发散 收敛
二、升浮和沉降的作用特点
升和降,浮和沉是相对的,升浮属阳,沉降属阴。
升
阳 主上行向外——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
浮
涌吐、开窍等功效,
适用于病势下陷及病位在表在上者。
沉
阴 主下行向内—具有降逆止呕、止咳平喘、清热
降
泻下、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
阳息风、收敛固涩等功效
适用于病势上逆及病位在里在下者
中药的性能ppt课件
• 相畏的药物有十九种
• 硫黄-朴硝 水银-砒霜 • 狼毒-密陀僧 巴豆-牵牛子 • 丁香-郁金 川乌 草乌-犀角 • 牙硝-荆三棱 官桂-赤石脂 • 人参-五灵脂
学习交流PPT
29
• 十九畏歌《元亨疗马集》
• 硫黄原是火之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荆三棱,
• 气味相同,作用相似 • 气味不同,作用有别
பைடு நூலகம்学习交流PPT
7
二、升降浮沉
• 药物进入机体后的作用趋向,是与疾病表现的趋 向相对而言
• 升···上升,浮···上行发散 • 降···下降,沉···下行泄利 • 升与浮、降与沉的趋向一致,仅程度有别
• 通常以“升浮”、“沉降”合称
学习交流PPT
8
学习交流PPT
学习交流PPT
16
中药的配伍与使用
学习交流PPT
17
• 配伍
• 两种以上的药物配合使用
• 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 • 产生一定的配伍效应
• 增强或降低疗效 • 产生或消除毒副作用
• 七种情况(七情)
学习交流PPT
18
1.单行
• 用单味药物治疗疾病
• 常用于病情比较单纯的病证 • 甘草解毒 • 蒲公英疗乳痈 • 马齿苋治湿热泄泻
学习交流PPT
21
4.相畏
• 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 半夏毒性能被生姜削弱 • 称半夏畏生姜
学习交流PPT
22
5.相杀
• 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 生姜能减轻或消除半夏的毒性 • 称生姜杀半夏
• 硫黄-朴硝 水银-砒霜 • 狼毒-密陀僧 巴豆-牵牛子 • 丁香-郁金 川乌 草乌-犀角 • 牙硝-荆三棱 官桂-赤石脂 • 人参-五灵脂
学习交流PPT
29
• 十九畏歌《元亨疗马集》
• 硫黄原是火之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荆三棱,
• 气味相同,作用相似 • 气味不同,作用有别
பைடு நூலகம்学习交流PPT
7
二、升降浮沉
• 药物进入机体后的作用趋向,是与疾病表现的趋 向相对而言
• 升···上升,浮···上行发散 • 降···下降,沉···下行泄利 • 升与浮、降与沉的趋向一致,仅程度有别
• 通常以“升浮”、“沉降”合称
学习交流PPT
8
学习交流PPT
学习交流PPT
16
中药的配伍与使用
学习交流PPT
17
• 配伍
• 两种以上的药物配合使用
• 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 • 产生一定的配伍效应
• 增强或降低疗效 • 产生或消除毒副作用
• 七种情况(七情)
学习交流PPT
18
1.单行
• 用单味药物治疗疾病
• 常用于病情比较单纯的病证 • 甘草解毒 • 蒲公英疗乳痈 • 马齿苋治湿热泄泻
学习交流PPT
21
4.相畏
• 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 半夏毒性能被生姜削弱 • 称半夏畏生姜
学习交流PPT
22
5.相杀
• 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 生姜能减轻或消除半夏的毒性 • 称生姜杀半夏
第四章中药的性能
目的要求:
5.掌握归经的概念,归经理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掌 握必须把四气、五味、升降浮沉与归经结合起来全面分析, 才能准确地掌握药性特点。 6.掌握古今毒性的认识有异,应用有毒药物的注意事项, 了解引起中毒的常见原因及解救原则。
最早记载四气、五味、有毒无毒等性能 理论的专著是?
《神农本草经》
气或胃气、清泄火热;
苍术
黄连
能燥:苦温燥寒湿、苦寒
燥湿热;
能坚:坚阴,泻热存阴。
知母
黄柏
能软、能下
咸 具有软坚散结、泻下功效。
芒硝
昆布
石决明
珍珠母
牡蛎
淡 能渗、能利
具有渗湿利水作用。
滑石
泽泻
茯苓
猪苓
辛:能行(行气、行血)、能散(发散),化湿、开窍 甘:能补(补益), 能和(和中、调和药性),
能缓(缓急止痛)。 酸:能收(收敛),能涩(固涩),生津、酸甘化阴 涩:收敛固涩 苦:能泄(通泄、降泄、清泄)
2020/11/3
4
性能的含义及内容
性:指药物所具有的某些性质和特征。
能:是具有某种特殊性质的药物应用于人体所产生的 功能,或称为功效,亦称作用。
西 瓜
凉性
生 姜
温性
清热解暑
温肺止咳
中药的性能是中药作用(主要是功效)的基本性质和 特征的高度概括。又称药性。
主要内容: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
丁香 花椒
薄荷
葱白
陈皮
川芎
甘 能补、能和、能缓
具有补虚、和中或调和药味、缓急止痛或缓和药性、 解毒。
大枣
枸杞
甘草
饴糖
桑椹
白芍
蜂蜜
(医学课件)中药的性能
寒凉药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各 种热性病,如感冒、上呼吸道 感染、肺炎等。
温热药性能
温热药性能通常是指具有温中、散寒、助阳、补虚等作用的药物,如干姜、附子 、肉桂、黄芪等。
这些药物多属于温热性质,能够增加人体的阳气,驱散寒邪,缓解寒证,如四肢 不温、脘腹冷痛、阳痿早泄等。
温热药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各种寒性疾病,如慢性胃肠炎、风湿性关节炎、痛经 等。
中药的相须相使配伍
相须
指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使用,可以增强原有疗效。
相使
指性能功效有某种共性的药物配合使用,而以一种药物为主 ,另一种药物为辅,能提高主药的疗效。
中药的相畏相杀配伍
相畏
指一种药物的毒性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相杀
指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中药的十八反十九畏配伍
中药治疗需根据个体差异进行辨证施治,不 同个体对药物的反应和效果可能不同。
中药的功效应用
预防疾病
通过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等 方法,预防疾病的发生。
治疗疾病
针对各种疾病进行对症治疗, 尤其是一些慢性病和疑难杂症
。
调理身体
对身体有某种疾病倾向或处于 亚健康状态的人群进行调理和
改善。
05
中药的配伍原则
十八反
指某些药物配伍使用后会产生剧烈的毒副 作用或降低和破坏药效,故而临床上应避 免配伍使用。
VS
十九畏
指某些药物相互配合使用会产生不良反应 或降低和破坏药效,故而临床上应避免配 合使用。
06
中药的临床应用
中药的临床应用原则
适应证候
中药的临床应用需针对患者的证候进 行选择,以确保药物的适应性和有效
中药毒性的预防和处理
中药的性能课件(共46张PPT)《中兽医基础》同步教学(高教版)
中药的性能
四、升降浮沉
(一)概念; 指药物治病过程中表现出作 用趋势,包括升降沉浮。
升
沉
机 体
浮
说明:这种趋势,必须体现在药物治病的 降
过程中,而且是与疾病的性质和病位有
相关性。
中草药与方剂的基本知识
中药的性能
四、升降浮沉
(二)划分;
升
阳性
阴性
升浮
沉降
升
上升
降
下降
浮
发散
沉
收潜
向外
向内
有些药物存在双向性,如麻黄。
《中兽医基础》 中药的性能
中草药与方剂的基本知识
中药的性能
【教学内容】
中药药性理论的概念和范围。 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毒性的概念。 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毒性的划分。 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毒性所标示的药物的功效和特性。 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毒性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苦 能泄、能燥
咸 能软、能下
涩 能收、能固
淡 能渗、能利
具体作用 发散、行气、活血
补益、调和 缓急、解毒 收敛、固涩 通泄、降泄、燥湿 软坚散结、泻下 收涩、固定 渗湿、利水
举例 解表、理气、理血
补益药
收涩药 清热 化痰、泻下 收涩药 渗湿利水
中草药与方剂的基本知识
中药的性能
三、五味
(五)五味功能所决定的用途;
味
病
辛
表证、气滞血瘀
甘
虚证、痛证、中毒
酸
滑脱
苦
实热、里实、湿证
咸
痰核瘰疬、燥结
涩
滑脱
辛 甘
淡附于甘
涩附于酸
酸 苦
咸
四、升降浮沉
(一)概念; 指药物治病过程中表现出作 用趋势,包括升降沉浮。
升
沉
机 体
浮
说明:这种趋势,必须体现在药物治病的 降
过程中,而且是与疾病的性质和病位有
相关性。
中草药与方剂的基本知识
中药的性能
四、升降浮沉
(二)划分;
升
阳性
阴性
升浮
沉降
升
上升
降
下降
浮
发散
沉
收潜
向外
向内
有些药物存在双向性,如麻黄。
《中兽医基础》 中药的性能
中草药与方剂的基本知识
中药的性能
【教学内容】
中药药性理论的概念和范围。 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毒性的概念。 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毒性的划分。 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毒性所标示的药物的功效和特性。 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毒性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苦 能泄、能燥
咸 能软、能下
涩 能收、能固
淡 能渗、能利
具体作用 发散、行气、活血
补益、调和 缓急、解毒 收敛、固涩 通泄、降泄、燥湿 软坚散结、泻下 收涩、固定 渗湿、利水
举例 解表、理气、理血
补益药
收涩药 清热 化痰、泻下 收涩药 渗湿利水
中草药与方剂的基本知识
中药的性能
三、五味
(五)五味功能所决定的用途;
味
病
辛
表证、气滞血瘀
甘
虚证、痛证、中毒
酸
滑脱
苦
实热、里实、湿证
咸
痰核瘰疬、燥结
涩
滑脱
辛 甘
淡附于甘
涩附于酸
酸 苦
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能的含义及内容
性:指药物所具有的某些性质和特征。
能:是具有某种特殊性质的药物应用于人体所产生的 功能,或称为功效,亦称作用。
西 瓜
凉性
生 姜
温性
清热解暑
温肺止咳
中药的性能是中药作用(主要是功效)的基本性质和 特征的高度概括。又称药性。
主要内容: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
中药的性能与性状的不同
或清热燥湿作用。
辛温的药物多具有发散风寒或发散风湿
或温通行气的作用。
甘温的药物多具有补气助阳的作用。
(2)作用不一定完全一样,有的尚有主次之分, 但有偏重于味和气的不同。
大青叶:苦寒偏于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龙胆草:苦寒偏于清热燥湿,泻肝胆实火; 黄芪:甘温,偏于甘以补气, 锁阳:甘温,偏于温以助阳。
程度
阴 大寒>寒>微寒、凉
1、有没有药物既是热性,又是寒性? 2、有没有药物既不偏热,又不偏寒? 3、寒热温凉是怎么来的?
患者:面红、目赤、发
热、口渴、咽痛、舌红、 脉数。
辩证:热证。 选药:石膏、知母等 药性:寒性。
患者:四肢逆冷、神疲
欲寐、恶寒蜷卧、下利 清谷、脉微细。
辩证:寒证。 选药:附子、干姜等。 药性:热性。
第二节 五味
一、五味的含义 ★★★ 指辛、甘(淡)、酸(涩)、苦、咸
五种药味。五是依据五行理论得出,实际不止五种。
(1)阴阳属性:
辛、甘、淡属阳,酸、涩、苦、咸属阴。
二、五味的确定依据
确定依据:药物的作用和药物的滋味。
三、五味的作用 ★★★
辛 能散、能行
具有发散、行气、行血、化 湿、开窍等作用。
三、四气的临床意义 ★★★
(1)阳热证用寒凉药,阴寒证用温热药(一般原则)。 (2)寒热并用治疗寒热错杂之证。 (3)真寒假热,热药治本,反佐以寒药;真热假寒,寒 药治本,反佐以热药。
使用原则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内经》)。
以《神农本草经》所言:“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 强调药性的寒热与病性的寒热相反。
性能:用以描述药物
作用的特性,以服药后 的人体为观察对象,以 药物作用为依据。
性状:用以客观描述药
材的各种天然物理特征, 以药物本身为观察对象。 内容有形状、颜色、气臭、 滋味以及质地等。
辛,微温。归肺、脾、胃经。
第一节 中药的四性
一、四气的含义 ★★★
指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温热
本质
寒凉
阳 大热>热>温>微温
四、药性寒热与药物功效的关系
1、药性寒热与药物功效是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 体的关系。 药性寒热只反应药物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 的基本趋向,并不说明药物的具体作用,因此掌握 药性寒热不能脱离其具体功效。对于药性寒热,不 仅要从共性方面进行理解,还必须结合每一药物的 具体作用,方能掌握药物性寒性热的特点。 2、药性寒热是从特定角度概括药物作用性质。 药性寒热只反映药物作用性质的一个侧面,而非所 有方面;因此必须结合其他内容,方能全面认识与 掌握药物的性能与作用。
丁香 花椒
薄荷
葱白
陈皮
川芎
甘 能补、能和、能缓
具有补虚、和中或调和药味、缓急止痛或缓和药性、 解毒。
大枣
枸杞
甘草
饴糖
桑椹
白芍
蜂蜜
酸
能收、能涩
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
五味子 金樱子
乌梅 马齿苋
山楂
涩 能收敛固涩,似酸味
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
牡蛎
莲子
禹余粮
乌贼骨
苦
杏仁
代赭石
大黄
栀子
能泄、能燥、能坚
能泄:通便泻下、降泄肺
1、有没有药物既是热性,又是寒性? 2、有没有药物既不偏热,又不偏寒?
另有一类药物,药性为平。既不偏寒,又不
偏热,即药物对人体的寒热无影响作用,此 类药具有适应面广,无论寒热虚实均可选用。
2、四气的作用 ★★★
寒凉药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 作用,用于热证、阳证。
温热药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 温经通络、回阳救逆等作用,用于 寒证、阴证。
二、四气的确定依据及作用
1、四气的确定依据
根据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况出来的,是与
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应的。用药反应为依据,病
证寒热为基准。
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其药性为寒凉; 如黄芩、板蓝根对发热口渴、咽痛等热证有清热解毒 的作用,表明这两味药药性为寒性。
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其药性为温热。 如附子、干姜对于腹中冷痛、四肢厥冷等寒证有温中 散寒作用,表明这两味药药性为热性。
能燥(燥湿,苦温燥湿,苦寒燥湿) 咸:能软(软坚散结),能下(泻下) 淡:能渗(渗湿),能利(利水)
性味 ★★★ 合参 药物都有性(气),也有味,性和味
分别从不同角度说明药物的作用,二 者合参才能较全面地认识药物的作用 和性能。
1、性味相同:
(1)作用相近似:同一类药物大多如此。
苦寒的药物多具有清热泻火或清热解毒
目的要求:
5.掌握归经的概念,归经理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掌 握必须把四气、五味、升降浮沉与归经结合起来全面分析, 才能准确地掌握药性特点。 6.掌握古今毒性的认识有异,应用有毒药物的注意事项, 了解引起中毒的常见原因及解救原则。
最早记载四气、五味、有毒无毒等性能 理论的专著是?
《神农本草经》
D.第四章-中药的性能
目的要求:
1.掌握中药药性理论的概念及内容。掌握中药作用的 基本原理。 2.掌握四气的概念,所表示药物的作用,对临床应用 的指导意义。 3.掌握五味的概念,所表示药物的作用,气与味的综 合效应。 4.掌握升降浮沉的概念,升浮与沉降的不同作用,升 降浮沉与药物性味的关系。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对临 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2、性味不同:作用不同 。
(1)味同性异:
甘 补
凉性的百合凉解热清肺热养阴
益 温性的鹿茸温助阳气补肾助阳
(2)性同味异:
辛味的石膏辛发散清热泻火
寒
甘味的沙参甘养阴养阴清热
清 热
苦味的黄连苦燥湿清热燥湿
酸味的五倍子酸收敛收敛降火
咸味的芒硝咸泻下泻下清热
气或胃气、清泄火热;
苍术
黄连
能燥:苦温燥寒湿、苦寒
燥湿热;
能坚:坚阴,泻热存阴。
知母
黄柏
能软、能下
咸 具有软坚散结、泻下功效。
芒硝
昆布
石决明
珍珠母
牡蛎
淡 能渗、能利
具有渗湿利水作用。
滑石
泽泻
茯苓
猪苓
辛:能行(行气、行血)、能散(发散),化湿、开窍 甘:能补(补益), 能和(和中、调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性),
能缓(缓急止痛)。 酸:能收(收敛),能涩(固涩),生津、酸甘化阴 涩:收敛固涩 苦:能泄(通泄、降泄、清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