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特网体系结构和骨干网简介

合集下载

四大骨干网

四大骨干网

中国四大骨干网的发展历程一、中国四大骨干网中国四大骨干网是(CERNET,CHINAGBN,CHINANet,CSTNET) CERNET是(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HINANET作为中国的Internet骨干网,向国内外所有用户提供Internet接入服务,其运营者是(中国电信集团)(一)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又称邮电部互联网、中国公用Internet网,是邮电部经营管理的基于Internet 网络技术的电子信息网,1995年初与国际互联网连通,并于5月向社会提供服务。

CHINANET由骨干网、接入网组成,骨干网是其主要信息通路,由直辖市和各省会城市的网络节点构成;接入网是各省(区)建设的网络接点形成的网络。

CHINANET的灵活接入方式和遍布全国各城市的接入点,可以方便地接入国际Internet, 享用Internet上的丰富信息资源和各种服务,并可为国内的计算机互联,为国内的信息资源共享提供方便的网络环境。

(二)中国教育与科研网(CERNET)1994年启动,1995年底完成首期工程,包括北京(网络中心)、上海、南京、广州、武汉、西安、成都和沈阳等高等学校集中的大城市。

有连接美国的国际专线。

全国主干网(共11条64Kbps DDN专线)于1995年10月开通。

二期工程完成后,全国主干网和国际联网的逐步升级,主干网达到2Kbps以上,国际联网达到8Kbps以上。

(三)中国科学技术网(CSTNET)由中国科学院主持,联合清华、北大共同建设。

1994年4月开通了与Internet 的专线连接。

1994年5月21日完成了我国最高域名CN主服务器的设置,实现了与Internet的TCP/IP连接。

1995年底基本完成“百所联网”工程。

至1997年底,已连接100多个以太网、3000多台计算机、1万多名用户,成为中国地域广、用量大、性能好、通信量大、服务设施齐全的全国性科研教育网络。

OSI七层模型基础知识及各层常见应用解读

OSI七层模型基础知识及各层常见应用解读

OSI Open Source Initiative(简称OSI,有译作开放源代码促进会、开放原始码组织)是一个旨在推动开源软件发展的非盈利组织。

OSI参考模型(OSI/RM)的全称是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OSI/RM),它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一个网络系统互连模型。

它是网络技术的基础,也是分析、评判各种网络技术的依据,它揭开了网络的神秘面纱,让其有理可依,有据可循。

一、OSI参考模型知识要点图表1:OSI模型基础知识速览模型把网络通信的工作分为7层。

1至4层被认为是低层,这些层与数据移动密切相关。

5至7层是高层,包含应用程序级的数据。

每一层负责一项具体的工作,然后把数据传送到下一层。

由低到高具体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第7层应用层—直接对应用程序提供服务,应用程序可以变化,但要包括电子消息传输第6层表示层—格式化数据,以便为应用程序提供通用接口。

这可以包括加密服务第5层会话层—在两个节点之间建立端连接。

此服务包括建立连接是以全双工还是以半双工的方式进行设置,尽管可以在层4中处理双工方式第4层传输层—常规数据递送-面向连接或无连接。

包括全双工或半双工、流控制和错误恢复服务第3层网络层—本层通过寻址来建立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它包括通过互连网络来路由和中继数据第2层数据链路层—在此层将数据分帧,并处理流控制。

本层指定拓扑结构并提供硬件寻址第1层物理层—原始比特流的传输电子信号传输和硬件接口数据发送时,从第七层传到第一层,接受方则相反。

各层对应的典型设备如下:应用层……………….计算机:应用程序,如,HTTP表示层……………….计算机:编码方式,图像编解码、URL字段传输编码会话层……………….计算机:建立会话,SESSION认证、断点续传传输层……………….计算机:进程和端口网络层…………………网络:路由器,防火墙、多层交换机数据链路层………..网络:网卡,网桥,交换机物理层…………………网络:中继器,集线器、网线、HUB二、OSI基础知识OSI/RM参考模型的提出世界上第一个网络体系结构由IBM公司提出(74年,SNA),以后其他公司也相继提出自己的网络体系结构如:Digital公司的DNA,美国国防部的TCP/IP等,多种网络体系结构并存,其结果是若采用IBM的结构,只能选用IBM的产品,只能与同种结构的网络互联。

Internet介绍.

Internet介绍.

四个国内互联网是:
CSTNET(中科院---中国科技网)
提供各种科技信息服务(科技成果、技术资料、文献情报),并负责向全国提供中国最高域 名“CN”的注册服务。
CERNET(国家教委---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
提供高校校园网接入服务,目前全国已有100多所高校接入CERNET。
CHINANET(邮电部---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即:中国互联网,它是中国 Internet骨干网,
超文本文件当你从3W服务器取得一个网页后,你当然希望它能在你的屏幕上正 确无误地显示出来,由于制作文件的人无法预测浏览者使用的是什么类型的计算 机,但为了保证每个人都能正确阅读信息就必须以所有类型的计算机都看得懂的 形式来“描述”,于是就产生了HTML(超文本语言)超文本语言的特点是在文 件中增加了链接点。当你用浏览器浏览一个页面时,总会发现一些链接点,它们 通常是加亮的、带下划线的文字或是一幅图画,当鼠标指向链接点时,鼠标的形 状就会由“箭头”变成“小手”。单击链接点,就会打开一个新的网页。
上页
下页
三、上网准备
1、上网所需条件
上Internet需要以下条件: 一、硬件配置 1)一台计算机 基本配置:586,16M内存、1G硬盘 建议配置:PII,64M内存、6G硬盘 2)一条普通电话线(直拨/分机) 3)调制解调器 (Modem) 因为电话线只能传递模拟信号,而电脑信息都是数字信号,要想通过电话线来传递电 脑信息,就必须在发送前把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接收时再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 信号。前一个过程叫调制,后一过程叫解调,在电话线两端进行这种信号转换工作的设 备就是调制解调器,英文名称是Modem。 Modem最重要的性能指标是传输速率,用bps(bit per second每秒比特)为单位来表 示。如:56K的Modem速率是指每秒传送或接收56000个二进制位,相当于每秒钟传输 6~7页稿纸的内容。因此,拥有一个高速率的Modem,将会为我们从Internet上获得信息 提供更高的速率。 Modem分内置和外置两种。内置价格便宜、不需要独立电源,不占桌面空间但安装较 复杂;外置价格稍贵,需要独立电源,但安装使用方便,传输稳定性较好。

Internet基本知识大全

Internet基本知识大全

基本网络知识大全1:网络拓扑结构:指网络在物理上的布局,比如网线怎么连接等2:分层化层次模型:对复杂问题采取“分而治之”的方法,将一个复杂的问题,拆分成几个很简单的问题总线型(网线采取“串联”的方式,网线两端有终结器)3:星型(由交换机和集线器连接多台电脑构成的星型网络拓扑)环形(酷似一个圆,每台计算机必须拥有令牌才能进行通讯)混合型(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拓扑结构组成)4:OSI模型的定义internet网采用OSI通讯机制,OSI是由ISO公司发布的能够在不同系统之间通讯的机制,OSI模型主要有7层组成,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其中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主要是进行数据传输,属于通信子网,其余的主要是进行数据处理,属于资源子网。

5:OSI模型中各层含义及作用物理层主要网线和相关的网线组件构成,以二进制位传输。

数据链路层:主要由交换机和网桥构成,以数据帧传输。

对来自网络层的数据包进行再次封装,并在数据包里加上目的主机的MAC地址,在数据包的末尾加上校验信息,另外数据链路层还肩负差错检测,流量控制等任务。

网络层:主要由路由器担任,以数据包的形式向数据链路层发送信息。

路由器起选择到目的主机传输路径的作用,哪一条路径更近,更省时,这些都由路由器决定。

除此之外,网络层会在数据段的首尾分别加上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并且对来自传输层的数据段进行包装形成数据包向数据链路层传播。

传输层:主要对来自会话层的数据进行有规则分割,将较大的文件分割成较小的数据段,故该层以数据段来传输。

会话层:主要是在源主机和目的主机间形成一条通道,告诉目的主机做好准备,我要发信息过来了,一般会话层由软件负责,通常是操作系统的一部分。

表示层:它主要是将来自应用层数据进行编码,解码,加密,解密,压缩,解压等应用层:发送(接收)信息,提供应用程序接口等总结:整个OSI模型通讯过程,和发邮件过程及其相似,联系发邮件过程,肯定会事半功倍的。

因特网基础知识点总结

因特网基础知识点总结

一、因特网概述因特网(Internet),全球最大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由全球各级网络互相连接而成,已经成为全球通信和信息交流的重要基础设施。

因特网的核心是一些遍布全球的高速通信线路和连通这些线路的路由器与交换机。

因特网的特点是分布式、开放架构,以及支持多种数据传输方式。

二、因特网的发展历程因特网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早期的ARPANET、TCP/IP协议的开发、商业化的因特网和现代的超级信息高速公路网络。

1. ARPANET是美国国防部所资助的大型科研项目,在20世纪60年代末在美国西岸诞生。

2. TCP/IP是因特网发展的标志性技术,在20世纪70年代初由美国国防部防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资助在美国研发出来的。

3. 商业化的因特网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末,此时ARPANET已正式关闭。

其后出现了域名系统(DNS),让设备能够使用更方便的域名而不是直接IP地址来建立连接,因特网标准化技术也频繁出现。

4. 随着开源软件运动的兴起,因特网逐渐进入了普通人的生活。

三、因特网的组成因特网是由一系列网络连接而成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边缘部分、核心部分和访问部分。

1. 边缘部分是与用户直接相连的部分,包括用户端设备和用户使用的应用程序。

2. 核心部分是连接边缘部分的高速光纤线路和路由器。

3. 访问部分是用户接入因特网的方式,包括ADSL、光纤、4G/5G等方式。

四、因特网的协议因特网主要采用的是TCP/IP协议。

该协议包括了TCP、IP、UDP、ICMP等多种子协议,是因特网的基础。

1. IP协议用于互联网中的数据包传输。

2. TCP协议用于在传输层中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

3. UDP协议在传输层也提供了数据传输服务,但是不提供可靠性。

4. HTTP、FTP、SMTP、POP3等协议则是应用层的协议,主要用于实现网络应用程序。

因特网由于其开放性和分布式特点,面临着多种安全问题。

主要包括:计算机病毒、网络攻击、信息泄露、非法监控、网络犯罪等。

第2章 Internet网络概述

第2章 Internet网络概述

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简称金桥网,是由电子工 业部所属的吉通公司主持建设实施的计算机公用网,为国家宏 观经济调控和决策服务。
2.1.3 Internet的组成
Internet是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 络和计算机互连而成的计算机互联网。它连接 各种各样的计算机系统和网络,无论是微型计 算机还是专业的网络服务器,局域网还是广域 网。不管在世界的什么位置,只要共同遵循 TCP/IP协议,即可接入Internet。概括来讲, 整 个 Internet 主 要 由 Internet 服 务 器 ( 资 源 子 网)、通信子网和Internet用户3个部分组成, 其结构示意如图所示。
Internet在中国的发展
目前,国内的Internet主要由九大骨干互联网络组成,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科技网、中国公用计算机 互联网和中国金桥信息网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hinese Education and Research Network,简称CERNET)是由国家计委投资、 国家教委主持建设。其目的是建设一个全国性的教育研究 基地,把全国大部分的高等院校和中学连接起来,推动校 园建设和促进信息资源的交流共享,推动我国教育和科研 事业的发展。网络总控中心设在清华大学。
2.1.3 Internet的组成
2.通信子网
通信子网是指用来把Internet服务器连接在一 起,供服务器之间相互传输各种信息和数据的通信 设施。它由转接部件和通信线路两部分组成,转接 部件负责处理及传输信息和数据,而通信线路是信 息数据传输的“高速公路”,多由光缆电缆、电力 线、通信卫星及无线电波等组成。

Internet的定义 Internet的形成和发展 Internet的组成 Internet的服务 Internet的特点

OSI与TCPIP参考模型和各层协议介绍

OSI与TCPIP参考模型和各层协议介绍

OSI与TCPIP参考模型和各层协议介绍OSI是Open System Interconnect的缩写,意为开放式系统互联。

国际标准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了OSI模型。

这个模型把网络通信的工作分为7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OSI模型的设计目的是成为一个所有销售商都能实现的开放网路模型,来克服使用众多私有网络模型所带来的困难和低效性。

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的简写,中文译名为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又叫网络通讯协议,这个协议是Internet最基本的协议、Internet 国际互联网络的基础,简单地说,就是由网络层的IP协议和传输层的TCP协议组成的。

TCP/IP 定义了电子设备(比如计算机)如何连入因特网,以及数据如何在它们之间传输的标准。

TCP/IP是一个四层的分层体系结构。

高层为传输控制协议,它负责聚集信息或把文件拆分成更小的包。

低层是网际协议,它处理每个包的地址部分,使这些包正确的到达目的地。

TCP/IP各层对应的协议TCP/IP的层对应的TCP/IP协议应用在各层的硬件设备应用层(Application):应用程序网关(application gateway)Telnet: 远程登录(在应用层连接两部分应用程序)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HTTP(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SMTP(Simple Mail Transter Protocol):简单邮件传输协议POP3(Post Office Ptotocol):邮局协议SNMP(Simple Network Mangement Protocol):简单网络管理协议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统传输层(Transport):传输网关(transport gateway)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otocol):传输控制协议(在传输层连接两个网络)UDP(User Data Potocol):用户数据协议网络层(Internet):多协议路由器(multiprotocol router)IP(Internet Protocol):网络协议(在异构网络间转发分组)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RARP(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逆地址解析协议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因特网控制消息协议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 Protocol):因特网组管理协议BOOTP (Bootstrap):可选安全启动协议数据链路层(Data Link):网桥(bridge)交换机(switcher)HDLC(High Data Link Control):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在LAN之间存储-转发数据链路针)SLIP(Serial Line IP):串行线路IPPPP(Point-to-Point Protocol):点到点协议802.2等物理层(Physical):中继器(repeater)集线器(hub)无(放大或再生弱的信号,在两个电缆段之间复制每一个比特)应用层包括所有和应用程序协同工作,利用基础网络交换应用程序专用的数据的协议。

因特网的发展历程

因特网的发展历程

因特⽹的发展历程0.基本概念⽹络:若⼲节点(node)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link)组成.电信⽹络:电信系统的公共设施. 两个或多个规定的点间提供连接以便建⽴电信业务和信息的结点与链路的集合.有线电视⽹络:⾼效廉价的综合⽹络频带宽容量⼤多功能低成本抗⼲扰能⼒强⽀持多种业务连接千家万户为信息⾼速公路的发展奠定基础.计算机⽹络: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在⽹络操作系统⽹络管理软件及⽹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作⽤:1.数据通信是计算机⽹络最基本的功能快速传送计算机与终端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信息 2.资源共享是⽹络中的所有的软件硬件数据资源⽹络中的⽤户可部分或全部享⽤这些资源3.分布处理通过算法将⼤型综合性问题交给不同的计算机进⾏协同⼯作并⾏处理⽹络可将新任务转交给空闲的计算机来完成这样处理能均衡各计算机的负载提⾼处理问题的实时性计算机⽹络的分类:⼴域⽹(Wide Area Network):局域⽹(Local Area Network):城域⽹(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个⼈区域⽹(Personal Area Network):公⽤⽹(public network):专⽤⽹(private network):接⼊⽹(Access Network):计算机⽹络性能: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总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发送时延:数据帧长度/发送速率传播时延:信道长度/数据在信道的速率处理时延:主机或路由器收到分组时花费的处理时间排队时延:分组在路由器处理时排队的时间时延带宽积: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带宽⽹络当前时延=⽹络空闲时延/(1-⽹络利⽤率)往返时间RTT:从发送⽅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收到接收⽅的确认总共经历的时间利⽤率:信道利⽤率是某信道被利⽤的时间百分⽐⽹络利⽤率是全⽹络的信道利⽤率的加权平均值计算机⽹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1974年美国IBM公司宣布系统⽹络体系结构SNA(System Network Architecture)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联成⽹的标准框架法律上的国际标准OSI/RM(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事实上的国际标准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因特⽹互联协议⽹络协议:为进⾏⽹络中的数据交换⽽建⽴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internet通⽤名词互联⽹或互连⽹Internet专⽤名词因特⽹采⽤TCP/IP协议作为通信规则.⽹络把许多计算机连接到⼀起因特⽹把许多⽹络连接在⼀起是世界上最⼤的计算机⽹络.1.第⼀阶段:单个⽹络向互联⽹发展ARPANET是现代计算机⽹络诞⽣的标志. 1969年投⼊使⽤后发展成为美国国防部⾼级研究计划署1983年分为ARPAnet和纯军事使⽤的MILNET. TCP/IP协议成为ARPANET的标准协议因特⽹诞⽣.1990年ARPANET正式宣布关闭第⼆阶段:三级结构的因特⽹即主⼲⽹地区⽹校园⽹或企业⽹1985年美国国家科学基⾦会建设了国家科学基⾦⽹NSFNET.第三阶段:多层次ISP结构的因特⽹2.因特⽹在中国的发展第⼀阶段(1987-1994):中科院⾼能物理所建成了第⼀条与因特⽹联⽹的专线实现了与欧洲及北美地区的电⼦邮件通信.第⼆阶段(1994-1995):为教育科研⽹发展阶段. 北京中关村地区及清华北⼤组成NCFC⽹并于1994年4⽉开通了与因特⽹的64千位/秒专线连接同时还设中国最⾼域名(CN)服务器从此中国真正加⼊了全球因特⽹的⾏列.第三阶段(1995---):因特⽹在中国进⼊商⽤阶段. 1994年9⽉中国邮电部门开始联⼊因特⽹建⽴北京上海两个出⼝ 1995年6⽉正式运营从⽽拉开了中国因特⽹商⽤化发展的序幕.⽬前中国公⽤计算机互联⽹(CHINANET)已成为中国因特⽹的⾻⼲⽹.3.因特⽹的⼯作⽅式分为核⼼部分:⼤量⽹络和连接⽹络的路由器组成向⽹络边缘的主机提供连通性路由器: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建转发收到的分组分组交换(包交换):双⽅以分组为单位使⽤存储转发机制实现数据交互实质:将⽤户通信的数据划分成多个更⼩的等长数据段并在前⾯加上必要的控制信息作为数据段的⾸部每个带有⾸部的数据段就构成了⼀个分组 (准确地传递)每组打上标识许多不同的数据分组在物理线路上以动态共享和复⽤⽅式进⾏传输 (充分利⽤资源)数据分组传送到交换机时会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中动态分配合适的物理线路传送到⽬的地数据分组再重新组合起来形成⼀条完整的数据电路交换:报⽂交换(message switching):报⽂:传送的整块数据.分组(packet)=等长的⼩数据段+控制信息组成的⾸部(header)⾸部包含⽬的地址和源地址边缘部分:所有连接在因特⽹上的主机(端系统end system)组成端系统划分为C/S客户-服务器⽅式 P2P(peer to peer)对等连接⽅式对等连接⽅式原理:两个主机进⾏通信时不区分服务请求⽅和服务提供⽅只要运⾏了对等连接软件就可以进⾏平等的对等连接通信从本质上还是客户服务器的⽅式只是每⼀台主机即是客户⼜是服务器.4.制定因特⽹的正式标准经过的阶段:因特⽹草案(Internet Draft)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开始成为RFC⽂档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因特⽹标准(Internet Standard)备注:DARPA(Defenc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美国国防部⾼级研究计划署ASF(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美国国家科学基⾦会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因特⽹服务提供者IXP(Internet eXchange Point)因特⽹交换点WWW(World Wide Web)万维⽹ISOC[W-ISOC](Internet Society)因特⽹协会IAB(Internet Architecture Board)因特⽹体系结构委员会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因特⽹⼯程部IRTF(Internet Reserach Task Force)因特⽹研究部RFC(Request For Comments)⽂档@我们的⼤学时代:⽤四年时光书写⼀个梦!第⼀次:2016年4⽉19⽇<------------------------------------------------------------------------------------------------------------------------------------------>⼀.使⽤交换机组建局域⽹1.双机互连组建对等⽹对等⽹(peer to peer)p2p也称⼯作组⽹看,采⽤分散管理的⽅式每台计算机即作为客户机⼜作为服务器进⾏⼯作.(1)两台配备⽆线⽹卡的计算机通过wifi实现双机互连答案:(2)两台配备USB接⼝的计算机通过USB数据线实现双机互连答案:双机USB互联需要芯⽚进⾏协议转换. 驱动安装-⽹络设置-共享操作USB连机线:只有拷贝功能USB联⽹线:实现普通以太⽹的功能()2.⽹络通信性能(1)⽹络通信性能的测试⽅法(2)⽹络测试⼯具的软件⽹络测试⼯具ping确定⽹络连通性ARP显⽰和修改“地址解析协议”缓存中的项⽬ ARP缓存中包含的表⽤于存储IP地址及经过解析的以太⽹或令牌环物理地址. ipconfig⼯具查看本机有关的TCP/IP配置还可验证系统试图在TCP/IP上进⾏通信时使⽤的参数tracert⽤于跟踪“路径” 记录从本机到⽬的主机经过的路径以及到达的时间。

互联网技术的相关介绍

互联网技术的相关介绍

互联网技术的相关介绍软件技术在研究实现互联的过程中,计算机软件起了主要的作用。

1974年,出现了连接分组网络的协议,其中就包括了TCP/IP——著名的网际互联协议IP和传输控制协议TCP。

这两个协议相互配合,其中,IP是基本的通信协议,TCP是帮助IP实现可靠传输的协议。

TCP/IP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开放性,即TCP/IP的规范和Internet的技术都是公开的。

目的就是使任何厂家生产的计算机都能相互通信,使Internet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

这正是后来Internet得到飞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ARPA在1982年接受了TCP/IP,选定Internet为主要的计算机通信协议标准,并把其它的军用计算机网络都转换到TCP/IP。

1983年,ARPAnet 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军用,称为MILNET;另一部分仍称ARPAnet,供民用。

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组织(NSF)将分布在美国各地的5个为科研教育服务的超级计算机中心互联,并支持地区网络,形成NSFnet。

1988 年,NSFnet替代ARPAnet成为Internet的主干网。

NSFnet主干网利用了在ARPAnet中已证明是非常成功的TCP/IP技术,准许各大学、政府或私人科研机构的网络加入。

1989年,ARPAnet解散,Internet从军用转向民用。

Internet的发展引起了商家的极大兴趣。

1992年,美国IBM、MCI、MERIT三家公司联合组建了一个高级网络服务公司(ANS),建立了一个新的网络,叫做ANSnet,成为Internet的另一个主干网。

它与NSFnet不同,NSFnet是由国家出资建立的,而ANSnet则是ANS 公司所有,从而使Internet开始走向商业化。

1995年4月30日,NSFnet正式宣布停止运作。

而此时Internet的骨干网已经覆盖了全球91个国家,主机已超过400万台。

在最近几年,因特网更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很快就达到了今天的规模。

计算机网络之网际层

计算机网络之网际层

网际层随着TCP/IP取代了之前的国际标准OSI,因特网的体系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TCP/IP是一个四层的体系结构,它包含应用层、运输层、网际层和网络接口层。

下面我们主要谈谈因特网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网际层。

因特网是一个很大的互联网,它由大量的异构网络通过路由器相互连接起来。

因特网主要的网络层协议是无连接的网际协议IP和许多种路由选择协议,因此因特网的网络层也叫做网际层或IP层。

我们主要谈谈网络层的相关内容,网络层协议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网络层的发展趋势。

一、网络层TCP / IP 是Internet 使用的通用协议。

当这些执行不同协议的网络同Internet 联结时, 就要在实现网络联结的“网关”中进行协议转换。

网关把Internet 上来自非TCP/IP 网络协议的信息形式转变为TCP/IP协议的信息形式; 或者反过来, 把 TCP/IP 网络协议的信息形式转变为其他协议的信息形式。

这样, 就能完成与Internet相联结的异型网络之间的通信任务。

网络层采用的设计思路设这样的:网络层向上只提供简单灵活的、无连接的、尽最大努力交付的数据报服务。

网络层不提供服务质量的承诺。

整个的因特网就是单一的、抽象的网络,IP地址就是给因特网上的每一个主机或路由器的每一个接口分配一个在全世界范围是唯一的32位的标识符。

IP地址的编址方法共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分类的IP地址,子网的划分和构成超网。

Internet 的层次结构及其TCP/IP 协议Internet 各成员网络内部以及网络之间在进行通信时, 除采用 TCP/IP 协议之外, 还要采用各种其他协议。

在运输层和网络层之下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链路层, 不同的网络可能用不同的协议完成实际的信息交换。

Internet 在传输层和网络层之上的各个高层, 使用了许多和应用领域有关的协议。

Internet 的传送协议有两种,一种叫做TCP,另一种叫做 UDP。

TCP 是连接型通信协议,为上层协议提供可靠的、全双工及面向连接的传送服务。

电信骨干网

电信骨干网

尽我所知来回答楼主的问题。

1、CT、CNC现在在全国各个地区都有骨干节点,CT的承载网主要是CHINANET和CN2,CNC的承载网主要是CHINA169和CNCNET,CHINANET和CHINA169是互通的,它实际上是原中国电信的163和169网,但CN2和CNCNET是完全独立的。

2、关于MAN和省网节点的衔接,CT是这样考虑的:MAN与骨干网之间一般通过EBGP 交换路由信息,MAN出口路由器对IP 城域网路由做汇总后,发布给CN2 和CHINANET,同时还把VIP 客户路由、组播RPF 路由(含MAN内RP 和组播应用服务器的路由)发送给CN2。

特大型MAN可接受来自CHINANET 的全Internet 路由,其余MAN只从CHINANET 接受缺省路由。

所有MAN从CN2 接受CN2 业务、VIP 客户、组播RPF 路由。

MAN不允许配置指向CN2 的缺省路由。

MAN内部采用OSPF 或ISIS 协议交换路由,一般情况下沿用MAN目前所采用的IGP 协议。

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型IP 城域网中采用ISIS,且只配置Level 2 模式。

整个CN2骨干是一个AS(4809),MAN的自治域号由CT从保留的自治域号中统一分配,允许保留AS 号在CHINANET和CN2内出现,但是不传递给其它ISP。

谈谈我了解的一些情况:目前CT已经没有省网的概念了,现在也就提163,CN2和城域网。

CN2建成后已经覆盖全国范围了,CN2与CHINANET的业务定位不一样,CHINANET由于历史原因现在改造起来太难,以后就准备承载些一般用户的上网业务,供大家随便搞;而对于NGN,3G以及企业VPN等关键业务将由CN2来承载;CT各省的城域网出口路由器要求实现到CHINANET和CN2的双挂,城域网改造完成后可在城域网出口实现业务分流,根据业务的重要程度在CN2中设定不同的QoS等级,城域网的QoS与CN2保持一致。

骨干网

骨干网

服务质量
新一代的宽带IP骨干网络,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Internet,它需要在其骨干上运行更多的业务。新的骨 干网络结构必须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视频等多种服务。因此,就要求有一定的服务质量(QoS),这个服务 质量是指要求在时间延迟和传输误码率两方面要得到高质量的保证。在网络中就必须能够提供业务流控制的手段 和流量管理的方法。
几台计算机连接起来,互相可以看到其他人的文件,这叫局域网,整个城市的计算机都连接起来,就是城域 网,把城市之间连接起来的网就叫骨干网。这些骨干网是国家批准的可以直接和国外连接的互联网。其他有接入 功能的ISP(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想连到国外都得通过这些骨干网。
组成
组成
“骨干网”通常是用于描述大型网络结构时经常使用的词语,描述网络结构,主要是要看清楚网络拓扑结构, 而非具体使用的传输方式或协议。骨干网一般都是广域网:作用范围几十到几千公里.
发展
1
概况
2
物理层
3
数据链路层
4
网络层
5
服务质量
概况
随着现代电信、计算机和因特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语音、视频等业务传输都在不断增长,并呈现出融 合趋势,现有网络已经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业务需求,强烈需要建设一个新型的宽带骨干网来承载这些快速发展 的业务。
物理层
SONET(同步光纤网络)在许多方面的重要价值,使它成为长距离、高速度光纤通信的最主要协议。首先, SONET的可伸缩性使它成为实现新一轮高速端口的首要技术。因为OC-3 (155Mbps)已成为一种过时的辅助技术, 在高速的路由器和交换机上OC-48 (2.4Gbps)端口速度已经非常普遍,OC-768 (40Gbps)的端口速度也即将闪亮 登场,随着数据流量吞吐率不断增长,SONET成为一种重要的骨干网络传输技术。骨干网大量使用SFP可热插拔的 光模块,光模块使用高速率,长距离解决升级和实际运用问题,深圳威盛康主要提供155M~10G光模块,封装含 1*9、SFP、SFF、XFP、SFP+、X2、XENPARK等光模块。

因特网基础

因特网基础

速率的是
A、IEEE802.11a
B、IEEE802.11b
C、IEEE802.11g
D、IEEE802.11n
11:26
二、多项选择题
1、常见的因特网连接方式有 A、ISDN B、WWW C、DDN D、ADSL
2、下面属于我国的4大骨干网络的有
A、CHINANET B、CERNET
C、CNNIC
三、接入互联网
1、ISP是Internet服务提供商,是为用户提供各种Internet接入以及信息服务的 公司和机构
2、中国的ISP: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播电视等 3、接入互联网的主流方式 (1)电话线接入 普通Modem拨号(速率14.4-56Kbps),不能边上网边打电话 ISDN拨号接入,64-128Kbps速率,可边上网边打电话(我国2B+D信道 =144kbps,B信道64Kbps速率,D信道16kbps ) ADSL虚拟拨号接入,理论上可达到8Mbps下行,640Kbps上行速率,可边上 网边打电话
• <在此处显示 Intranet 网站文字> <在此处显示超链接>
• <在此处显示附加阅读材料> <在此处显示超链接>
• 此幻灯片平台和相关资源: <在此处显示超链接>
11:26
提问?
11:26
附录
11:26
A、FTP://FTP服务器域名或IP地址 B、HTTP://FTP服务器域名或IP地址:2121 C、HTTP://FTP服务器域名或IP地址 D、FTP://FTP服务器域名或IP地址:2121
12、下列不属于FTP客户端程序的是 A、FTP命令行 B、Becky C、IE浏览器 D、FLas单中的“另存为”命令,弹出“保存网页”对话框的

计算机网络原理知识点

计算机网络原理知识点

计算机网络原理知识点网络发展阶段: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开放式标准化网络;因特网广泛应用和高速网络技术发展。

三大网络:电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

网络发展趋势:宽带网络;全光网络;多媒体网络;移动网络;下一代网络。

电话系统组成:本地网络;干线;交换局。

ChinaNET:CHINAPAC;CHINADDN;PSTN。

文件共享、信息浏览、电子邮件、网络电话、视频点播、FTP、网上会议。

三网合一:把现在的传统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网互相融合,逐渐形成一个统一的网络系统,由一个全数字化的网络设施来支持包括数据、语音和图像在内的所有业务的通信。

高速网络技术表现:B-ISDN、ATM、高速局域网、交换局域网、虚拟网络。

宽带网络分为:宽带骨干网、宽带接入网。

骨干网:核心交换网,基于光纤通信系统的,能实现大范围的数据流传送。

接入类型:光纤、铜线、光纤同轴电缆混合接入、无线接入。

全光网络:以光节点取代现有网络的电节点,并用光纤将光节点互连成网,采用光波完成信号的传输、交换等功能,克服了现有网络在传输和交换时的瓶颈,减少信息传输的拥塞、延迟、提高网络呑吐量。

移动网络主要技术:蜂窝式数字分组数据通信平台;无线局域网;Ad hoc网络;无线应用协议WAP。

计算机网络: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通信子网组成:网络节点、通信链路。

网络节点:也称转换节点、中间节点,作用是控制信息的传输和在端节点之间转发信息。

可以是:分组交换设备PSE、分组装配/拆卸设备PAD、集中器C、网络控制中心NCC、网间连接器G。

统称为接口信息处理机IMP。

存储-转发:信息在两端节点之间传输时,可能要经过多个中间节点的转发,这种方式称为存储转发。

计算机网络功能:硬件资源共享;软件资源共享;用户间信息交换。

计算机网络应用:办公自动化OA;远程教育;电子银行;证券及期货交易;校园网;企业网络;智能大厦和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

核心网,骨干网,支撑网,接入网与驻地网

核心网,骨干网,支撑网,接入网与驻地网

核心网,骨干网,支撑网,接入网与驻地网长途网+中继网+支撑网=核心网,核心网+接入网=公共电信网,驻地网+公共电信网=通信网(?)核心网CN解释:Core Network -- 核心网定义:将业务提供者与接入网,或者,将接入网与其他接入网连接在一起的网络。

通常指除接入网和用户驻地网之外的网络部分。

所属学科:通信科技(一级学科);通信网络(二级学科)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简单点说,可以把移动网络划分为三个部分,基站子系统,网络子系统,和系统支撑部分比如说安全管理等这些。

核心网部分就是位于网络子系统内,核心网的主要作用把A口上来的呼叫请求或数据请求,接续到不同的网络上。

主要是涉及呼叫的接续、计费,移动性管理,补充业务实现,智能触发等方面主体支撑在交换机。

至于软交换则有两个很明显的概念,控制与承载的分离,控制信道与数据信道的分离。

核心网从协议上规定就是其到核心交换或者呼叫路由功能的网元,对于2G/3G 核心网一般都是一样,在R4架构比如MSC SERVER MGW ,HLR,VLR ,EIR ,AUC等,主要作用是整个呼叫信令控制和承载建立。

核心网的发展方向核心网全面进入“IP”时代,IP、融合、宽带、智能、容灾和绿色环保是其主要特征。

从电路域看,移动软交换已经全面从TDM的传输电路转向IP;从分组域看,宽带化、智能化是其主要特征;从用户数据看,新的HLR被广泛接受,逐步向未来的融合数据中心演进。

另外,运营商纷纷将容灾和绿色环保提到战略的高度;移动网络在未来发展和演进上殊途同归,在4G时代,GSM和CDMA两大阵营将走向共同的IMS+SAE+LTE架构。

支撑网定义:利用电信网的部分设施和资源组成的,相对独立于电信网中的业务网和传送网的网络。

支撑网对业务网和传送网的正常、高效、安全、可靠的运行、管理、维护和开通(OAM&P)起支撑和保证作用。

支撑网(supporting network),现代电信网运行的支撑系统。

中国电信9大骨干网规划

中国电信9大骨干网规划

国内的Internet九大骨干网是哪些网络?①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已基本覆盖全国所有地州市,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169)全国联网工作基本完成,国际出入口信道带宽711Mbps,已建成连接省会城市的155M宽带骨干网,今年内骨干网速率将达到2.5G。

CHINANET——中国公用INTERNET骨干网Chinanet是邮电部门经营管理的基于Internet网络技术的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是国际计算机互联网(Internet)的一部分,是中国的Internet骨干网。

通过Chinanet的灵活接入方式,用户可以方便地接入全球Internet,享用Chinanet及全球Internet上的丰富资源和各种服务。

Chinanet骨干网建设始于1995年,一期工程完成北京、上海两个骨干节点,以一条64K/s速率的国际专线出口到美国,二期工程于1996年底完成,建成覆盖全国30 个省会城市及重庆的全国骨干网。

目前Chinanet已开通北京、上海和广州三个国际出口,速率达10M/s以上,我省已建成覆盖全省各市的省内接入网。

②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覆盖24个城市,在北京、上海、广州等10座城市利用卫星信道组成骨干网,区域网和接入网主要利用微波或租用DDN、公众电信网等设施,有4个独立国际出口,国际线路带宽69M/s,有300多家集团用户。

③中国联通计算机互联网(UNINET):面向ISP和ICP,去年骨干网已覆盖全国各省会城市,网络节点遍布全国230个城市。

国际线路带宽55Mbps。

④中国网通公用互联网(CNCNET):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广电总局、铁道部、上海市共同联合,利用广播电视、铁道等部门已经铺设的光缆网络,连接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城市,第一期骨干网建设将于2000年三季度完成,届时将覆盖东南15个主要城市,全程8000公里,最高速率可达40Gbit/s。

国际线路带宽377Mbps。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基本概念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基本概念

网络协议与层次结构
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 标准或约定的集合。
层次结构是网络协议的一种组织方式,它将复杂的网 络协议划分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负责完成一部分功
能,各层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协作。
常见的网络协议层次结构包括OSI七层模型和TCP/IP 四层模型。
常见网络体系结构
OSI七层模型
由于距离远,信号衰减和 干扰较大,导致传输速度 相对较慢。
长距离传输容易受到各种 干扰,导致误码率增加。
需要借助各种中间设备( 如路由器、交换机等)来 实现数据传输。
互联网发展历程及现状
ARPANET阶段
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以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为主导,建 立了最初的计算机网络ARPANET。
公用网、专用网。
按不同作用范围分类
企业网、校园网、政府网等。
02
网络体系结构基本概念
网络体系结构的定义
网络体系结构是指计算机网络层 次结构模型和各层协议的集合。
它将计算机网络及其部件所应完 成的功能精确定义,并规定了功
能的实现方式。
网络体系结构是抽象的,而实现 是具体的,是运行在计算机上的
软件或硬件。
01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
用层。
TCP/IP四层模型
02
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五层协议体系结构
03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03
OSI七层模型详解
物理层
01
物理层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传输数据的物理媒介,为数据通信提 供可靠的环境。
02
它定义了电气、机械、过程和功能的接口标准,用于激活、维

说说互联网的主干网那些事

说说互联网的主干网那些事

说说互联网的主干网那些事1 最开始的时候,互联网的主干网是ARPAnet 。

它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DARPA)组建并于1969年正式启用。

当时,仅连接了4台计算机,供科学家们进行计算机联网试验。

到了20世纪70年代,ARPAnet 有了好几十个计算机网络,不同计算机网络仍不能互联。

为此,DARPA 又设计了新的研究项目——网络互联。

于是,1974年出现了连接不同网络的协议,其中就包括TCP/IP ——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网络互联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由于TCP/IP 的开放性,互联网发展较快,ARPAnet 于1983年分为两部分——军用的MILNET 和民用的ARPAnet 。

1986年7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United States-NSF)将分布在美国各地的6个超级计算机中心互联,并支持地区网络,资助组建了NSFnet。

NSFnet是一种三级层次结构的广域网,由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组成。

其中,主干网通过高速通信线路连接到ARPAnet 。

2随着NSFnet 的广泛流行,它在1988年取代了ARPAnet 成为互联网的主干网。

ARPAnet 在1989年被关闭,1990年正式退役。

互联网的发展引起了商家的极大兴趣。

1992年,美国IBM、MCI、MERIT三家公司联合组建了一家高级网络服务(Advanced Network Services,ANS)公司。

它组建了一个名为ANSnet 的新网络,成为互联网的另一个主干网,使互联网开始走向商业化。

从此之后,互联网开始高速发展,深入到人类生活、学习、工作和娱乐的方方面面。

1995年4月,NSFnet 正式停止运作并被解散。

计算机网络五层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五层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五层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它可以让计算机互相连接,进行通信和数据交换。

为了能够更好地组织和管理计算机网络中各个部分的功能和协议,计算机网络被分为五层体系结构,被称为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OSI参考模型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20世纪80年代初制定,它将计算机网络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五个层次进行描述和划分。

每一层都具有各自的功能和任务,它们协同工作,以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可靠传输。

1. 物理层(Physical Layer):物理层是计算机网络的底层,主要负责将网络中的数据转换为比特流,通过物理媒体进行传输。

在这一层次中,数据的传输是以二进制形式进行的,物理层主要负责发送和接收数据,以及控制电流、电压、时钟等物理参数。

2.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数据链路层建立在物理层之上,主要负责将网络中的比特流转换为有意义的数据帧,并进行传输错误的检测和纠正。

数据链路层通过帧同步、流量控制和差错检测等技术,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同时还负责对物理层的传输进行抽象和协调。

3. 网络层(Network Layer):网络层是计算机网络的关键,它负责将数据包从源主机传输到目标主机,并选择合适的路径进行传输。

网络层通过路由算法、寻址和分组转发等技术,实现了跨网络的数据传输,为上层提供了无差别的网络服务。

4.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传输层位于网络层和应用层之间,主要负责为两个网络节点之间的通信建立端到端的连接。

传输层通过端口号和协议,实现了数据的可靠传输和分段重组,为上层应用提供了端到端的通信服务。

5.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应用层是计算机网络的顶层,它为用户提供了各种网络应用和服务。

应用层通过各种应用协议(如HTTP、FTP、SMTP等),支持不同类型的网络应用,例如网页浏览、文件传输、电子邮件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特网体系结构和骨干网简介目录1 因特网拓扑结构2 因特网交换局3 因特网交换局与NAP(网络接入点)4 网络与自治系统5 POP和因特网数据中心因特网(Internet)又称国际计算机互联网,是目前世界上影响最大的国际性计算机网络。

它属于具有分布式网状拓扑结构的分组交换网络。

信息以分组的形式通过由到达同一目的地的多个路径构成的网络传送。

网络通过路由器(它按照分组的目的地路径将信息转发)相连。

“网状拓扑结构”提供了冗余链路。

如果某个链路出现故障,分组会避开此链路按其他路径选择路由。

因特网有时被称为骨干网,但这是一种误导,因为因特网实际上是相互连接在一起形成网状的许多骨干网。

“骨干网”一词源自NSFNET,这是一种用于早期研究的网络,该网络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出资兴建。

它创建了至今仍在使用的分层结构模型。

这种模型中,本地服务提供商连接到区域服务,而后者又依次连接到全国或全球的服务提供商。

目前,已有许多骨干网相互连接在一起,这就使得任何两台主机之间都可通信。

此外,许多区域性的网络避开了骨干网而直接彼此相连。

因特网的网络由大量独立的服务提供商(比如MCI Worldcom、Sprint、Earthlink、Cable and Wireless等)管理。

其中包括NSP(网络服务提供商)、ISP (因特网服务提供商)和交换点。

NSP构建全国或全球性的网络并向区域性的NSP出售带宽。

区域性的NSP接着向本地ISP转售带宽。

而本地ISP则向终端用户提供服务方面的销售与管理。

因特网拓扑结构NSFNET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网。

这是在1986年到1995年,由NSF控制的大型网络,提供了联网服务以支持美国的教育和研究。

它重新定义了因特网的早期体系结构和运作,并定义了沿用至今的网络和服务提供商分层结构。

美国的许多大学、政府资助的研究机构甚至一些私营的研究机构纷纷把自己的局域网并入NSFNet中,使得其迅速扩大。

当时,该网络被作为一种高速骨干网。

它的速度是56kbit/s,但到了1991年,它在T3链路上运行,而T1处于坡道上。

各机构以28.8Kbit/s或56kbit/s连接。

该网络是分层结构的。

区域网络连接在顶级骨干网上。

然后,本地网络通过比较短的链路连接到区域性网络。

骨干网和区域性网络由不同的受权机构管理,为本地网络提供带宽和传输服务。

带宽再次转售。

ISP业务模型是由早期的网络提供商和服务提供商开发的。

企业主可以各自在本地区建立设施并从更高一级的NSP购买带宽、路由和传输服务。

然后,这些本地ISP向终端用户转售上述服务。

许多ISP起初都是由某人出售多余带宽起家的。

典型的I SP通常先安装拨号设备(调制解调器、调制解调器组合器、集中器、接入和身份验证服务器等等),然后对用户的服务进行计量和收费。

因特网交换局NSFNET骨干网概念已深入人心。

其他的美国联邦机构,包括MILNET(军用网络)、NSI(NASA科学互联网)以及Esnet(能源科学网络)等,也创建了类似的骨干网。

很明显,这时需要在这些网络间交换通信,因此就建立了两个被称作FIX (联邦因特网交换局)的相互连接点。

“FIX—Wast”位于海湾地区,而“FIX—East”位于华盛顿特区附近。

FIX是因特网交换局。

参加的机构利用交换局以对等方式相互连接起来。

对等是一种不同的网络受权机构同意交换路由广告和通信的关系。

在FIX处,每个机构都有一个路由器用来与其他机构的路由器交换路由信息和通信。

如同联邦AUP(可接受使用政策)限制非联邦机构通信一样,这些路由器之间的通信受到各个机构的政策限制。

通过不同骨干网的相互连接,因特网不再是一个单一的骨干网,而是变成了一个网状网络。

此时,任何所说的骨干网都仅指在中层网络间提供转接服务的骨干线之一。

虽然NSFNET的分层式结构(具有顶层、中层和馈线网络)得到了保留,但是多个骨干网重叠起来,如图I—4所示。

注意下面:•主骨干网在因特网交换站点处相互连接并交换通信。

•区域性网络通过因特网交换站点或直接连接接入骨干网。

一些网络通过专有对等链路,避开骨干网络直接交换通信。

图I-4 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因特网因特网交换局与NAP(网络接入点)到了1993年,NSFNET决定停止向NSHNFF提供基金,并废除AUP以促进因特网的商业化。

许多商业化因特网网络都是在这时出现的。

事实上,那些起初由NSF 支持的区域性网络都变成了商业化服务提供商,包括UUNet、PSINet, BBN,Intermedia, Netcom和其他提供商。

它们连接这些商业骨干网,并为它们的终端用户提供通信通道。

NSF的私有化计划包括创建NAP(网络接入点),这些是因特网交换局,具有支持商业和国际通信的开放接入策略。

NAP就像是为不同航空公司服务的机场,航空公司租借机场空间并使用机场的设施。

同样地,NSP租借NAP的空间并使用其交换设备与因特网的其他部分交换通信。

各个ISP是通过网络接入点(NAP)互相连接的,各NAP的任务是在各ISP和其他网络之间交换业务量的。

NAP必须具有100 Mbit/s的链路速度,因此它的本地网是用分布式光纤数据接口(FDDI)、100BASE-T (100 Mbit/s快速以太网)或1000BASE-T(吉位即1 G bps 以太网)实现的。

大多数NAP 是用ATM交换和SONET (同步光纤网)连接到其他的NAP和更大的ISP。

NSF的策略之一是,所有获得政府基金的NSP必须与所有NAP连接起来。

1993年,NFS将华盛顿特区、芝加哥、旧金山和纽约四处NAP的NAP合同分别给予了MFS (都市光纤系统)Communication、Ameritech、Pacific Bell和Sprint四家公司。

MFS已经运营华盛顿特区的MAE(城域交换局)(东部MAE)和加利福尼亚州“硅谷”的MAE(西部MAE)。

MAE就是覆盖一个都市区域的光纤回路,它为本地服务提供商和公司提供连接点。

1999年初,NAP和城域交换局(MAE)被统称为公共因特网交换点(IXP)。

NAP是物理设施,包括设备架、电源、电缆托架及用来连接到外部通信系统的设备。

NAP运营商安装交换设备。

最初,NAP使用FDDI和交换“以太网”,但如今ATM交换机或“吉比特以太网”交换机已非常普遍。

NSP在NAP处安装自己的路由器并将其连接到交换设备上,如图I -5所示。

因此,起始于ISP的通信经过NSP的路由器后,进入NAP的交换设备,到达其他NSP 在该NAP上的路由器。

图I-5 NAP 交换设备如今大多数NAP是由被路由器包围起来的核心ATM交换机所构成的。

通信通过ATM PVC(永久虚电路)来交换。

通常,NAP会提供一套默认的全网状PVC,它提供到达该NAP上其他任何NSP路由器的电路。

但是,NSP能够删除PVC以封锁来自特定NSP的通信。

然而,由于没有平等的通信交换,所以较大的NSP可能不想与小的NSP实行对等。

一条经验是,NSP通过其在每个NAP处的存在按平等的原则实现彼此对等。

NAP运营商不在NSP之间建立对等协议,而只提供能够实现对等的设施。

对等协议是NSP之间磋商的双边协议,该协议定义它们如何在NAP处交换通信。

此外,所有的IP数据报路由选择都是由NSP的设备来处理的。

但是,NAP提供数据分组被路由后通过的交换设备。

NSF也为创建“路由仲裁”服务提供了基金,该服务以路由服务器和“路由仲裁数据库”(RADB)的形式提供路由协调。

路由服务器处理NAP处的路由选择任务,而R ADB生成路由服务器配置文件。

RADB是一组分布式数据库,即“因特网路由注册表”的一部分,该数据库是普通格式的公告的路由和路由策略的公共储存库。

NS P使用该注册表中的信息配置他们的骨干网路由器。

如今,因特网交换局只是因特网体系结构的一部分。

如前所说,许多的NSP之间建立了专用对等协议。

专用连接是直接的物理链路,它使通信避免通过经常处于超负荷状态下的NAP交换设施来转发。

NSP以两种方式创建专用连接。

一种方法是在NAP设施处各自的路由器之间敷设电缆;另一种方法是在自己的设施之间铺设电缆或租用线路,但花费比较昂贵。

Internap网络服务公司提供了一项达到最佳性能的因特网交换业务。

它的Assimilator (同化者)专有技术提供了智能的路由选择和路由管理以扩展和提高BGP4路由性能。

Assimilator技术允许P-NAP作出明智的路由选择决定,如当目的地是多宿主时选择更快的多重主干网来路由数据。

Internap户分组立即被发送到正确的因特网骨干网,而不是随机选择的公共的或专用的对等点。

网络与自治系统从选路的角度来说,处于一个管理机构控制之下的网络和路由器群组称为一个自治系统或AS(autonomous system) 。

一个AS既是一个管理域,同时也是一个路由选择域。

自制系统通常在统一的控制管理之下,例如大的公司或大学。

小的站点常常是其因特网服务提供商自制系统的一部分。

在一个自治系统内的路由器可以自由地选择寻找路由、广播路由、确认路由以及检测路由的一致性的机制。

典型的AS是由NSP求ISP来运作的。

每个在因特网中的AS都由因特网授权机构(现在的ICANN)分配的数值来标识。

一个AS可能会使用一个或更多内部路由协议以维护内部路由表。

通常的内部路由协议是OSPF(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或者IS-IS(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

外部路由协议则处理AS之间路由信息的交换。

AS必须提供自己关于可达目的地的相关内部路由计划和相容性图。

最常见的外部协议是外部网关协议EGP(Ext ernal Gateway Protocol)和边缘网关协议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BGP是较新的协议,在逐渐地取代EGP。

BGP运行于“边界路由器”中,该路由器将AS 与其他的AS连接起来。

一个AS边缘的边界路由器将其内部网络路由的相关信息告诉另一个AS边缘的边界路由器。

这些路由以地址聚合的形式公布。

类似于用邮政编码934xx来表示加利福尼亚中海岸的一个邮政地区组。

路由聚合是一种更有效地使用IP地址空间的方法。

ISP可以聚合地址块,并在因特网上以单个网络地址公布这些地址。

同时,ISP可以随心所欲地分配这些地址,如以单个地址、少数几个地址或者大地址块分配给更低一级的ISP。

POP和因特网数据中心PoP是客户可以连接到服务提供商的设备并获得对更大网络访问的任何设施。

一些PoP是为最终用户接入设计的,而另一些是为允许ISP连接到NSP网络而设计的。

PoP不是因特网专有的实体。

ILEC与CLEC拥有自己的PoP,且装有语音和数据设备。

ISP可能足够的大,能建立自己的PoP设施,或者在现有PoP处租赁空间来并置其设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