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电影与真实电影的区别

合集下载

直接电影

直接电影

直接电影与真实电影现在人们说的纪录片的流派没有很一致的说法,常见的有格里尔逊式、真实电影式、直接电影式、新纪录电影等,它们其实是纪录片发展的4个阶段中的一些代表:“格里尔逊式”是最早的,20年代诞生。

格里尔逊也是第一次正式提出“纪录片”这个概念的。

其主要特征就是“画面+解说。

”但表现手段太简单,不够客观,被人称为“上帝式的独白”。

二战后逐渐式微。

“真实电影”和“直接电影”,出现在二战之后,取代了格里尔逊式。

直接电影“直接电影”:产生于上世纪60年代初的美国,以罗伯特·德鲁和理查德·利科克为首的纪录片流派。

直接电影一种现场拍摄、非虚构、细观的电影类型,使用轻型的摄影机和录音机,记录事件实际发生的状况,只用本身的声音。

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罗伯特·德鲁领导的一个电影小组成功地完成了轻型同步录音摄影技术和设备的革新,资助这项技术实验的机构是以出版《时代》新闻周刊和杂志式电影纪录片《时代的步伐》而著名的时代出版公司。

德鲁的电影小组称为“德鲁小组”(Drew Team),德鲁小组利用新的技术设备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初选》(1960),本片以崭新的技术手段和艺术风格记录了1960年在威斯康星州举行的民主党候选人(约翰·F·肯尼迪对休伯特·汉弗莱)的总统初选。

直接电影作为1960年初出现在美国的一种纪录片制作风格,德鲁小组是直接电影流派的核心团体。

其基本目的是尽可能准确地捕捉一个正在发生的事件并将电影制作者的干预或者阐释缩小到最低限度。

直接电影作品试图给予观众一种正当摄影机前的事件展开时“身临其境”的感觉。

创作观念:摄影机永远是旁观者,不干涉、不影响事件的过程,永远只作静观默察式的记录不需要采访,拒绝重演,不用灯光,没有解说,排斥一切可能破坏生活原生态的主观介入。

工作原则可以归纳为:“观察者”或者“旁观者”。

具体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a、拍摄过程中,电影制作者绝不影响影片主体的言语内容以及行为方式。

纪录片基础知识

纪录片基础知识

纪录片基础知识一、概念20年代:对现实进行创造性处理的纪录片60年代:强调非虚构性、纪实性的真实电影90年代:允许虚构的新纪录电影二、纪录片重要导演和流派(一)罗伯特.弗拉哈迪的《北方的纳努克》与人类学纪录片(二)狄加.维尔托夫:《持摄影机的人》与电影眼睛理论(三)约翰.格里尔逊:《漂网渔船》与英国纪录电影运动(四)尤里.伊文思:从先锋电影诗人到国际主义战士(五)直接电影和真理电影:《推销员》、《夏日纪事》三、纪录片分类历史纪录片(文献纪录片)传记纪录片政论纪录片人文地理纪录片舞台纪录片四、纪录片的叙事方式画面加解说式、访谈加解说式和客观记录式。

1、画面加解说式。

这一叙事方式曾是我国纪录片的主导叙事方式,那时,由于受苏联“形象化政论”的影响,绝大多数纪录片采用了这种叙事方式。

如《丝绸之路》、《话说长江》和《话说运河》。

在实际创作中,一般是先有选题,主创人员根据选题写出文字稿本,领导审查通过后开始拍摄。

后期编辑时,则是先根据文字稿配音,再根据配音编画面。

这种叙事方式非常重视解说词的创作,非常重视解说的叙事说明作用,通过它来表现内容的发展。

随着这一形式的发展,出现了通篇泛滥的解说加音乐,结果忽视了其他声音元素和图像对作品整体形象造型的功能,这使得画面或多或少地成为一种图解的工具,整个片子从文稿上来看更象一篇论文。

另外,从创作观念上讲,这种叙事方式往往注重的是共性而不是个性,注重的是主题和结论而不是具体的事件和人物,创作者也往往把自己当作一个政府工作者代表政府、而不是把自己当作一个艺术工作者仅表述自己的一家之言,这样片子就承载了过多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内涵,结果抽象大于具体,空泛压倒细节,逐渐偏离了电视的本性,丧失了可看性。

2、访谈加解说式。

画面加解说的模式是一种时代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观众影视文化的提高,这种叙事方式的弊端正日益放大。

为此,纪录片创作者不得不寻求一种新的叙事方式,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访谈加解说的叙事方式。

“直接电影”大师一弗雷德里克.怀斯曼-精品文档

“直接电影”大师一弗雷德里克.怀斯曼-精品文档

“直接电影”大师一弗雷德里克.怀斯曼弗雷德里克?不斯曼作为美国“直接电影”的代表人物,其静眼旁观的拍摄理念树立了独特的纪录电影风格,影片衍生出的多义性在得到观众不同理解的同时,更是招致纪录片学者的质疑,这也是“直接电影”拍摄手法最可能出现的情况,深入研究怀斯曼的影片创作过程,不难发现其所推崇“客观式的再现”是建立在主观选择拍摄对象、高片比剪辑、有目的结构影片之上的,分析怀斯曼的工作方式,可以窥得其纪录影片的一些美学特征。

(二)暧昧性的接受心理当影片《高中》在美国放映时,一位保守的女政治家的反应让怀斯曼觉得当时的交流是一段情景喜剧,因为观者对片中学校的理解与怀斯曼有所隐藏的观点截然相反。

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直接电影”风格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拒绝任何旁白,影片《法律与秩序》的结尾还类似于新现实主义电影风格,显示出一种开放性:在某种意义上,“直接电影”经过观众观赏并产生各种观影效果才具备完整的意义。

“真正的电影不发生在银幕上,而是发生在来看电影的人的头脑和眼睛中。

”不加说教的影片极易产生理解的歧义,怀斯曼所追求的接受效应不是呈现一个简单的答案,而是把问题交给观众独立思考和认识,唤醒人们去思考人存在的现象:同时,这种多义性还是对不同公共机构的隐喻,相同题材、成系列的纪录影片组合起来就是对整个美国社会的解剖,并且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很多问题也不能用一句简单的话语来概括的,因为任何能够解释清楚的事情都是不重要的。

或许,怀斯曼本人也不知道解决问题根源的方法,他也在思考事件的原委。

加上观众的身份背景的差别,影片结束又没有一个明切的答案,所以形成多义性乃至矛盾的观点也就不足为奇了。

从一些怀斯曼和观众的交流对话中,可以看出他本人是带有一定的批判态度的,这就形成一个有趣的现象:“直接电影”倡导忠实于未加操纵的现实,拒绝损害自然呈现的生活形态,怀斯曼却未必能让每一部影片都显得“中立”和“客观”,这也多少显得有些自相矛盾。

电影风格介绍

电影风格介绍

其实这些分类并不是很全面,我只在收藏自己最为关注自己喜欢的.电影分类有着很大的角度性.不同的视角看同一部电影,你可以说是CULT电影,也可以说后现代主义,也可以说是表现主义电影.SOLO电影,商业剧,艺术电影,实验电影,或者无政府主义,新现实主义,甚至于第三电影,这些都能同时出现在一部电影上,而且都能被人说的合情合理.其实电影分类有意义就有意义在分类在同一个层次和同一个角度上的区别.并不带有很多专业性,甚至于现在大势流行的歌特电影本身就是幻想电影和恐怖电影的集合.而歌特电影也是网民自己创造的,今天给出的其实并没有什么形而上的意义和价值,很个人的东西.也是自己一直钟情和热爱的研究方式.下面是一个网站上找来的,忘记作者的名字了.或者中国电影威基上有着更加全面的分类,但是这些对于我个人来说,非常喜欢的.个人的.也是我想细细品味的.实验电影实验电影(experimental film)从三十年代开始以美国为首发展起来的非商业性电影,这种电影主要是用l 6毫米腔片拍摄的短片,没有传统的故事情节,主要表现风格是超现实主义和抽象主义。

就其艺术实质而言,是有声电影时代的先锋派电影。

从二十年代来至四十年代中期是实验电影的萌芽时期.只有很少几部,如照相师雷尔夫·斯戴纳的抽象主义风格的《H z0》(1929)和《机械的原理》(1930),斯拉夫柯·沃尔卡皮其的《第94l 3号…一好菜坞无声配角的生与死》(1928)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实验电影有了新的发展。

虽然中心仍在美国,但在英国、法国.意火利和其他一些欧洲国家也相继展开了拍摄实验电影的活动。

这是因为:1.质量高、价格便宜的16毫米胶片和轻便有声电影摄影机的问世给业余性质的个人制作活动提供了技术条件;2.一些欧洲先锋派电影人士如汉斯·里希在知识界开始发生影响。

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推动F,一系列欧洲先锋派影片,包括让·谷克多的影片,在美国上映,引起了往意和兴趣;3.由玛耶-德连首创的自己制作自己发行和放映的新方式,解决了实验影片的出路问题。

电视电影和电影的区别

电视电影和电影的区别

电视电影和电影的区别电视电影(Movie made for TV)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是由电视人投资的低成本电影,适合在电视上播出,按电影的艺术规律用35毫米胶片拍摄制作。

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电影作品”如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诫》、希区柯克的《精神病患者》、美国恐怖片《X档案》、侦破片《神探亨特》等,其实都是电视电影。

同样,不少著名的导演、演员也是靠拍电视电影起家的,如斯皮尔伯格。

电视电影因其低成本、表达自如、传播渠道(由电视台播出)便捷和拥有广大受众而为越来越多有才华的影视创作者所关注。

中国自1999年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电视电影”工程启动以来,我国的电视电影已从稳定数量的初创期进入提高质量的发展期。

电视电影渐受业界重视,华表奖、金鸡奖等重要奖项都专门设置了电视电影奖,涌现出一批年轻的新锐导演。

电视电影已成了电影人生存发展的可为空间,成为中国电影通向大众的一个有效渠道,是中国电影业发展的新基地。

转:电视化的电影与电影化的电视--关于当前中国的电视电影尹鸿一、电影、电视剧与电视电影一方面,国产电影在定位和生产上越来越远离影院消费的现实,另一方面中国影院的消费环境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生活发展的现实,于是,电视连续剧几乎就成为了多数中国人阅读故事、享受故事、消费故事的唯一途径,人们沉浸在那些悲欢离合、柳暗花明的家长里短、东邻西里的故事中,伴随那些一个一个周而复始、老生常谈的电视剧渡过一个月又一个月。

在这种时光的消磨中,人们的叙事经验越来越简单、美学体验越来越表层、空间意识越来越衰退、超日常理想越来越淡漠。

因为电影的缺席,中国观众的视听审美能力很可能在电视剧的笼罩下变得更加粗糙、叙事审美能力也更加幼稚,而中国的视听艺术也将与世界艺术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拉开距离。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CCTV-6)启动"电视电影"的工程,就有了特别的意义。

这种意义当然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电影频道每天8-9部电影的播出量,为了填补国产影片与进口影片3:1播出比例的空白,为了解决国产影片6000部总量中只有2000部可以播出的欠缺,更重要的是为电影提供了一种新的媒介途径,更准确地说,是探索了将电影与电视的媒介特性相结合的方式而不是简单地将影院电影移植到电视屏幕上去播出,结果,在电影获得了电视素质的同时,电视也具有了电影品质,也既是说,电视被电影化,电影被电视化,电影得到了一种新的传播载体,电视也获得了新的艺术营养。

电影特性总结

电影特性总结

电影特性:电影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特殊规定性。

具体表现为:1.综合性:电影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综合体,电影像时间艺术那样,在时间的流逝中,展示画面,延续形象;电影又像空间艺术那样,在空间的呈现面上展开形象,一身兼有叙事和造型的双重表现力。

电影吸收文学、戏剧、音乐、绘画、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元素,融合成一个具有崭新特质的艺术整体;2.视象性:电影是诉诸视觉为主的视听艺术,它主要以画面塑造形象叙述故事,抒发感情,阐述哲理。

它的镜头、色彩和光影等外在因素直接构成形象的感性形式,镜头的画面美是整部影片审美价值的重要条件,影片内容是通过可见的人物造型、环境造型在银幕上展现出来的;3.逼真性:由于电影以活动摄影为自己的基本表现手段,所以它能逼真地纪录现实生活中人和物的空间状貌及其流动演变形态,同时又能再现事物的声音和色彩,具有其他艺术难以达到的真实直观的效果;4.运动性:由于电影是在延续时间中变换画面完成其叙事功能的,电影又通过每个画面内部的运动再现现实世界中人和事物的流动演变形态,电影还通过摄影机的运动产生多变的景别、角度、场面和空间层次,达到多变的视象效果;5.群众性:电影拥有最广大的观众。

电影作为直观的艺术,十分通俗,使不同文化水平甚至不同国籍的人都能看懂;从技术上看,一部电影制作出以后可供成千上万名观众观看。

此外,电影的商品属性要求通过票房收回成本,获得盈利,所以影片应该适应广大群众的审美水平和欣赏趣味;6.技术性:电影是借助于现代科学技术创造形象的,在电影的发展过程中,技术上的每一个微小进步都对电影艺术有重大的影响,电影艺术的特性往往建立在科学技术的基础之上,这是电影与其他艺术相区别的时代标志。

电影综合性:电影的基本特性之一。

电影具有空间艺术和时间艺术的特点,它吸收了文学、戏剧、音乐、绘画、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元素。

它们相互融合,形成电影自身新的特性。

电影从文学中吸取它通过事物的一切表象和联系来反映生活的能力,诗歌、散文、小说等不同体裁的文学的特点都能融化在电影中。

作为一种创作方法的“直接电影”

作为一种创作方法的“直接电影”

作为一种创作方法的“直接电影”作为一种创作方法的“直接电影”引言电影是一种以图像和声音为媒介,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来表达思想、情感和观点的艺术形式。

它承载着导演的视觉想象力和创作意图,以及观众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共鸣。

在电影创作领域,有许多不同的方法和技巧被用来表达导演的创造力和情感,其中之一就是“直接电影”。

本文旨在探讨直接电影作为一种创作方法的本质、特点和影响,并举例说明其在电影史上的重要性和影响。

一、直接电影的定义与发展直接电影(Direct Cinema)是指在电影创作过程中,导演不对故事情节进行夸张渲染或人为构建,而是通过记录真实事件或生活场景,尽可能真实地呈现所观察的人物和事件。

它起源于1960年代的纪实电影运动,成为电影界的一种重要创作方法之一。

直接电影与传统的戏剧性叙事电影形式相比,更注重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呈现,追求真实和客观。

二、直接电影的特点与技巧1. 镜头记录直接电影强调对真实事件的记录,导演通常使用手持摄像机进行拍摄,以增加现场感和亲密感。

他们观察并记录人物的生活状态、行为举止和表情等细节,通过镜头的选择和移动,带给观众更贴近真实的体验。

2. 非介入式观察直接电影追求真实和客观的呈现,导演尽量减少对事件的干预和引导,保持观察者的中立性。

观众通过电影画面和声音,亲身感受事件的发展和人物的情感状态,从而形成自己的理解和判断。

3. 当下性直接电影对当下生活和社会现象的观察和表达非常重要。

导演致力于记录和反映当代社会问题、人性的多样性和命运的无常性。

在直接电影中,观众可以感受到导演对现实的关注和呈现,提高对当下社会现象的认知。

4. 电影语言的简约性直接电影通常不使用多余的叙事手法和特效,而是以简约的方式将观众引入故事场景和人物内心世界。

导演通过细致入微的记录和观察,以及对现场声音的保留和运用,使观众可以更直接地接触到事件的真实性和情感的共鸣。

三、直接电影在电影史上的重要性1. 对电影创作方法的影响直接电影推动了电影创作方法的多样化和自由化发展,超越了传统的戏剧性叙事形式,使电影可以更直接地呈现现实和生活。

直接电影

直接电影

“直接电影”与“真实电影”之间的区别在于: 1、“直接电影”的纪录电影工作者手持摄影机处于紧张状态, 等待非常事件的发生,鲁什式的“真实电影”纪录片人试图促 成非常事件的发生; 2、“直接电影”艺术家不希望抛头露面,“真实电影”艺术家 则公开参加到影片中去; 3、“直接电影”艺术家扮演的是不介入的旁观者的角色,“真 实电影”艺术家起到的是挑动者的作用; 4、“直接电影”作者认为事物的真实随时可以收入摄影机, “真实电影”是以人为的环境能使隐蔽的真实浮现出来这个论 点为依据的。 5、关键在于对“纪录”与“虚构”的看法存在根本分歧。前者 认为纪录电影应该是对现实的纯粹纪录,在被动状态中捕捉真 实,反对在纪录片中使用虚构手法;后者则认为纪录电影不应 该纯粹地纪录现实,应该主动地去挖掘真实,不排斥在纪录电 影中采用虚构策略。
罗伯特· 德鲁 性别:男 地区:美国 星座:水瓶座 生日:02月15日 出生地:美国俄亥俄州托莱多 职业:导演、制片人、编剧。 参演作品有《初选》《椅子美国版》《真实电影》 等。 威尼斯电影节VeniceFilmFestival 获奖,第31届(1966)圣马可狮奖-最佳电视纪录片 StormSignal(1966) 艾美奖EmmyAwards提名 第20届(1968)综艺系列节目-脱口秀/音乐秀-最佳 音乐/综艺系列节目 TheBellTelephoneHour(1959) 英国路透社7月30日消息,据其家人透露,备受 赞誉的美国导演罗伯特· 德鲁(Robert L. Drew) 周三在康涅狄格州沙伦市(Sharon)逝世,享年 90岁。罗伯特· 德鲁是一名拍摄纪录片式风格的 直接电影( Direct Cinema )的先锋实践者。
直接电影
直接电影
定义: “直接电影(Direct Cinema )”产生于上世纪60年 代初的美国,以罗伯特· 德鲁和理查德· 利科克为首的 一批纪录片人提出这样的电影主张:摄影机永远是旁 观者,不干涉、不影响事件的过程,永远只作静观默 察式的记录;不需要采访,拒绝重演,不用灯光,没 有解说,排斥一切可能破坏生活原生态的主观介 入。 DIRECT CINEMA 直接电影一种现场拍摄、非虚构、 细观的电影类型,使用轻型的摄影机和录音机,记录 事件实际发生的状况,只用本身的声音。最早出自亚 伯索斯。

直接电影与真实电影的区别

直接电影与真实电影的区别

直接电影与真实电影的区别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直接电影”与“真实电影”的区别“直接电影”是1960年之后在美国出现的一个纪录片的流派,最初是由《时代》杂志公司旗下一个名叫罗伯特·德鲁的人组建的电视节目制作公司(德鲁有限公司)招募专业人员制作新闻纪录片而开始的。

他们提出这样的电影主张:摄影机永远是旁观者,不干涉、不影响事件的过程,永远只作静观默察式的记录;不需要采访,拒绝重演,不用灯光,没有解说,排斥一切可能破坏生活原生态的主观介入。

直接电影一种现场拍摄、非虚构、细观的电影类型,使用轻型的摄影机和录音机,记录事件实际发生的状况,只用本身的声音。

特点是:1.旁观的美学2.视听同步的需求3.沉默的主体。

其代表作为《初选》。

“真实电影”——由法国人让·鲁什创建的一个电影流派,这一流派的影片介于剧情电影和纪录电影之间,兼有虚构与非虚构的特点,既要满足观众需求,又使用了虚构手段。

其代表作为《夏日纪事》。

直接电影指以写实主义电影风格拍成的纪录片,和真实电影的摄制有许多共通之处,如以真实人物及事件为素材,客观纪实的技巧,及避免使用旁白叙述等。

它和真实电影的唯一差别,在于直接电影视摄影机为安静的现实纪录者,以不干扰、刺激被摄体为原则;真实电影则使摄影机主动介入被摄环境,时而鼓励并触发被摄者揭露他们的想法。

“直接电影”与“真实电影”之间的区别在于:1、“直接电影”的纪录电影工作者手持摄影机处于紧张状态,等待非常事件的发生,鲁什式的“真实电影”纪录片人试图促成非常事件的发生;2、“直接电影”艺术家不希望抛头露面,主张从事物的外部小心翼翼地、不事惊扰地去接近客观的真实,即“墙壁上的苍蝇”、“旁观”的美学,“真实电影”艺术家则公开参加到影片中去,大胆地从人的内部去发掘、去唤醒其思维和情感的主观的真实,即“在场”的美学;3、“直接电影”艺术家扮演的是不介入的旁观者的角色,“真实电影”艺术家起到的是挑动者的作用;4、“直接电影”作者认为事物的真实随时可以收入摄影机,“真实电影”是以人为的环境能使隐蔽的真实浮现出来这个论点为依据的;5、关键在于对“纪录”与“虚构”的看法存在根本分歧。

探析焦波纪录片中的“直接电影”美学

探析焦波纪录片中的“直接电影”美学

探析焦波纪录片中的“直接电影”美学探析焦波纪录片中的“直接电影”美学一、纪录片与“直接电影”20世纪60年代初,在美国以罗伯特·德鲁和理查德·利科克为代表的一批纪录片人提出了“直接电影”的拍摄主张,“直接电影”便以独树一帜的拍摄方式在纪录片中诞生了。

“直接电影”最主要的特征就是,摄影机是永远的旁观者,它对于叙述的人和事不加以干涉,不影响事件的发展过程,但“直接电影”又不同于“生活流电影”的那种“非情节”化,仍然要求具有完整的叙事结构,具有戏剧化的情节。

到20世纪90年代,怀斯曼来到中国,将盛行于美国的“直接电影”拍摄理念也一并带到了中国,中国纪录片人看到怀斯曼的“直接电影”代表作《动物园》后为之触动,这给他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至此,“直接电影”拍摄便在中国生根发芽。

[1]249黎小峰在《壁上观世相——“直接电影”在中国的嬗变》中讲到:“直接电影”方法给一度处于困顿和惶惑中的中国纪录片人带来一个历史的视野与现实的参照,从那以后“直接电影”的拍摄方式成为中国纪录片中的创作方法之一。

在此期间拍摄的“直接电影”纪录片的代表作有:张元、段锦川在1994年拍摄的《广场》,这部纪录片可谓典型的“直接电影”,它以旁观的视角拍摄了天安门广场及其附近的人文生态;《八廊南街16号》同样是段锦川在1994年拍摄的,它以旁观者的视角聚焦西藏一个居委会的日常权利运作,这部影片同样赢得了美国“直接电影”后期代表人物怀斯曼的认可。

就这样,“直接电影”因其独树一帜的拍摄方式在中国盛行开来。

2014年焦波执导的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在中国(广州)国际电影节大放异彩,一举斩获八项纪录片大奖而轰动影视界。

2016年1月26日腾讯独家首发推出《乡村里的中国》,仅仅半天的时间播放量已达到650.5万次,豆瓣评分高达9.3分,比投资是其数倍的《舌尖上的中国》还要高出0.1分,可想而知其影响力之大范围之广。

电影术语英语

电影术语英语

actor star演技派明星。

见star。

aerial shot航空拍摄镜头。

实质上是升降镜头的一种,尽管局限于外景。

通常从一架直升飞机上拍摄。

aesthetic distance审美距离。

观众区别艺术现实与客观现实的能力,观众对故事片中的事件均为虚构的理解。

A-film A级片。

美国电影制片厂时代的术语,指重要的作品,通常由著名的影星主演,预算也比较庞大。

双幅海报对此作为主要的特色加以刊登。

aleatory techniques抓拍技术。

依靠机会因素的一种电影摄制技术。

形象不事先设计,而必须由摄影师在现场创作。

通常用于拍摄纪录片。

allegory暗示。

一种象征性技术,以风格化的人物和情景来表现相当明显的观念,例如公正、死亡、宗教和社会等等。

allusion提示、引喻。

提及通常众所周知的事件、人物或艺术作品。

angle角度。

摄影机相对于拍摄对象的视角。

俯拍镜头拍自对象上方,仰拍镜头则在对象下方拍摄。

animation动画。

摄制电影的一种类型,其特点是逐格拍摄不动的物体或单幅的图画,每格稍稍不同于前一格,当这些图像以每秒24格的标准速度放映时,物体或图画看上去好像在动,因此似乎是“有生命的”。

anticipatory camera, anticipatory setup预期镜头。

事先恰当安排摄影机以等待某一动作的发生。

这种镜头往往表示某种命定的东西。

archetype原型。

原始的模式或类型,类似的东西为对原型的模仿。

原型可以是众所周知的故事模式、一般的经验或人格类型。

神话、童话、类型和有文化背景的英雄人物通常都为原型,就像生命的基本周期和大自然是原型一样。

art director美工师。

负责设计和检查电影的布景(有时包括其内部装饰和整体视觉风格)的人。

aspect ratio画幅宽高比。

银幕的宽度与高度的比例。

auteur theory作者论。

法国杂志《电影手册》在50年代推广的一种电影理论。

这种理论强调导演为电影艺术的主要创作者,他们会给素材打上本人的观点、风格和主题思想的烙印。

电影史复习资料2

电影史复习资料2

2.电影诞生后形成了两条不同的道路:一条是以卢米埃尔兄弟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传统的方向,另一条路是由梅里爱开创的技术主义道路。

3.通常认为,梅里爱发现了“停机再拍”的奥秘。

在《贵夫人的失踪》中,梅里爱就使用了“停机再拍”的手法。

5.普罗米奥通常被认为是移动镜头的创作人。

6.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一部电影是《火车进站》。

9.自从1896年4月爱迪生在纽约推出他的维他斯科普放映机之后,电影的放映很快就遍及美国。

10.在世界电影发展的初期,法国两家影响最大的电影公司是百代和高蒙。

法国的百代是世界上最早实施垂直整合经营模式的电影公司。

11. 1908年-1911年间,电影专利公司主宰了美国的整个电影工业。

12.早期意大利电影最主要的电影类型是史诗性大片,代表作品是《卡比利亚》。

5.“上镜头性”这一概念是由路易·德吕克提出来的。

★16.谢尔曼·杜拉克最重要的影片有《布杜夫人的微笑》和《小孩》。

谢尔曼·杜拉克摄制的《贝壳与僧侣》可以说是第一部超现实主义电影作品。

17.在20世纪20年代以反叙事为主要特征的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中,甚至出现了无情节、无理性、无人物的所谓“三无”电影。

★、20.在20世纪20年代,德国的一些重要的电影作品如《卡里加里博士》和《大都会》都是由乌发公司出品的。

《大都会》的导演是弗里茨·朗格。

21.苏联蒙太奇学派的主要代表是库里肖夫、爱森斯坦、普多夫金。

苏联蒙太奇学派的电影大师爱森斯坦被称为“电影沙皇”。

22.世界“纪录片之父”是美国人弗拉哈迪,他拍摄了纪录片中里程碑式的作品《北方的纳努克》,是早期异国风情纪录片的代表作。

23.最著名的城市交响曲纪录片是华尔特·罗特曼的《柏林——一个大城市的交响曲》。

24.20世纪20年代,世界纪录片的三种倾向是异国风情纪录片、企图直接记录现实的纪录片和编辑性的纪录片。

25.《带摄影机的人》是吉加·维尔托夫的代表作品。

直接电影

直接电影

直接电影:直接在电影胶片表面进行创作,不借助摄像机的拍摄手段。

从制作技术上,包括直接在黑色胶片上刮擦、在透明胶片上绘画、接触印制,即在未曝光的胶片上放置实物,并通过有限的微弱光源曝光胶片。

关键帧:与手绘动画的关键姿势类似,这一词语主要用于描述数字制作环境中的动画关键姿势。

这些关键姿势由动画师创作,并体现在时间线上,通常用来标示动画制作的开始及收尾动作。

定格动画:需要一帧一帧移动物体制作动画的技术,或许包括黏土、木偶、剪纸、沙子及其他的一些物体。

制作人物及其他物体动画时需注意的地方:走路循环:角色完成一个完整走路步骤的一系列运动,走路循环是最基础难度最大的动画动作,可以突出角色的个性特点。

挤压和拉伸:夸张的动作,用来表现某个角色或物体的弹性特征,通常会增加动作的幽默感和喜剧效果,挤压和拉伸可以让观众感受到角色身体的灵活性或稳固性。

这种方法可以与早期动画中的“管”动画风格相对照,即手臂腿部和身体的延伸和变弯曲不用考虑体积的一致性或真实的物理形态。

加速运动:运动的速度不是匀速的,通常开始时会逐渐加速,达到峰值速度后在逐渐减速直到静止后运动结束。

预备动作:运动的预备过程,一般向主动方向做出相反的动作。

动作惯性跟随:组成动作的最后部分,角色和物体的运动在惯性的作用下略微超出运动范围。

动作重叠:次要运动一般由主要运动所驱动,它增加了动画动作的复杂性。

运动路线:动画的运动使得整个角色看起来是统一的,运动方式必须令人信服。

附属动作:增加补充性的动作,从而使主要运动看上去更具冲击力。

夸张:在设计动作声音或其他方面适当夸张一些,特别名词解释;动画分镜头:通常包括剧本的视觉化草图几部分文字性说明。

分镜头:应包括视觉效果,角色运动,对话,摄像机运动以及最终作品中所有作品中所有元素的细节信息,是初步设计动画镜头的阶段,因此要创造性的设计镜头方案。

、直接电影:直接电影制作又被称为“无摄像机式电影制作”课采用多种制作方法,影片内容可以使叙事性的也可以是费叙事性啊,形式可以是具象或抽象,声音可以是同步非同步,影像可以是黑白或彩色,主题可幽默,富有戏剧性或引人深思。

直接电影简介

直接电影简介

一、基本概况
5、典型代表
《老唐头》
《推销员》
《披头士初访美国》
二、实际应用
1、简单介绍
艾尔伯特·梅索斯和大卫·梅索斯是美国直接电影学派的代表人物。 《推销员》是他们的成名作,他们找到几个登门售卖《圣经》的推销员,给每人 100美元作为报酬,随他们一起到顾客家中,记录下推销员和顾客们交谈和讨价 还价的过程。
二、实际应用
2、拍摄期间
艾尔伯特主要负责摄影,大卫负责录音。《推销员》的成本10万美元。他们用两 台摄影机拍摄,有时候其中一台出现在另一台的镜头里,收音的麦克风也在镜头 里闪现,但他们并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对。
二、实际应用
3、发行过程
二、实际应用
4、电影风格
•所谓“墙上的苍蝇”(fly on the wall)风格,意思是拍摄者要像墙上的 苍蝇一样,默默地观察事件发生发展,切忌去影响事件,让片中的人物 维持自己的生活,当记录者不存在,拍摄时双方也尽量不要交流。
•他们认为,自己的强项是在人与人的亲密关系中寻找之间留下的缝隙和 有趣的细节,而生活的真相便在其中。他们决不会去拍摄自己讨厌的人, 制作方法上也不允许那样做,因为如果伪装亲善去接近讨厌的人,这样 拍出来的纪录片是不诚恳的。
二、实际应用
反思:“直接电影”是否能做到纯粹的真实?
人们认为,拍摄行为的在场,一定会改变事件的性质, 而事件的筛选剪辑也是一种主观决定。前期拍摄的大 量胶片的取舍,可以制造出截然相反的画面。 所以,很多纪录片工作者开始承认自己的主观性和偏 见,像克里斯·马克、乔治·弗朗叙甚至会将自己的观 点放在电影之中。至于纯粹的“直接电影”,可能只 是六十年代短暂存在过的一种乌托邦空想。
二、实际应用
直接电影与真实电影比较: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点

在电影院看电影和在家看电影的区别英语作文

在电影院看电影和在家看电影的区别英语作文

在电影院看电影和在家看电影的区别英语作文引言部分:1.1 概述:本文将讨论在电影院观看电影和在家观看电影的区别。

如今,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家中寻找娱乐方式,其中包括享受高清晰度的大屏幕、优质音响以及极为便利的在线流媒体服务。

然而,电影院作为一种专门的观影场所,在社交体验、视听效果以及舒适度等方面仍然有其独特之处。

因此,在比较这两种观影方式时,可以探索它们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1.2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在电影院观看电影和在家观看电影之间存在的差异,并分析这些差异所产生的原因以及可能对个人偏好产生的影响。

通过比较两者在社交体验、视听效果、舒适度、方便性、成本考虑和自由选择等方面的优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何时选择在电影院观看电影或在家里欣赏电影,并根据个人需求进行相应决策。

2. 在电影院看电影2.1 社交体验在电影院看电影可以提供一种独特的社交体验。

首先,与朋友、家人或伴侣一起去电影院观看电影是一种共同的娱乐活动,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大家可以共同讨论剧情发展、演员表现以及观影感受,这种互动在家中无法得到。

其次,在电影院里与他人分享欢笑、悲伤和恐惧等情绪也是一种独特的体验。

观众们会因为剧情发展而集体产生情绪共鸣,这样的情绪传递会带来更加深刻的观影体验。

此外,在紧张刺激或有趣幽默的镜头出现时,观众们往往会同时欢笑或惊呼,这种集体体验加强了观影的乐趣。

2.2 视听效果电影院通常配备了最新技术的音响和投影设备,能够提供更高质量的视听效果。

在宽敞舒适的座位上观看大银幕上震撼的画面,周围环绕着身临其境的立体声音效,会让观众完全沉浸在电影的世界中。

这种视听效果难以通过在家中观看电影所达到。

此外,在电影院里观看大片或特效片时,可以获得更加震撼和逼真的视听感受。

特别是在3D或IMAX厅内观影,立体感和环绕音效都能给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种沉浸式的视听效果是在家中无法复制的。

2.3 舒适度虽然电影院提供了优质的社交体验和视听效果,但舒适度方面可能不如在家观看电影。

直接电影与真实电影的区别

直接电影与真实电影的区别

“直接电影”与“真实电影”的区别“直接电影”是1960年之后在美国出现的一个纪录片的流派,最初是由时代杂志公司旗下一个名叫罗伯特·德鲁的人组建的电视节目制作公司德鲁有限公司招募专业人员制作新闻纪录片而开始的;他们提出这样的电影主张:摄影机永远是旁观者,不干涉、不影响事件的过程,永远只作静观默察式的记录;不需要采访,拒绝重演,不用灯光,没有解说,排斥一切可能破坏生活原生态的主观介入;直接电影一种现场拍摄、非虚构、细观的电影类型,使用轻型的摄影机和录音机,记录事件实际发生的状况,只用本身的声音;特点是:1.旁观的美学2.视听同步的需求3.沉默的主体;其代表作为初选;“真实电影”——由法国人让·鲁什创建的一个电影流派,这一流派的影片介于剧情电影和纪录电影之间,兼有虚构与非虚构的特点,既要满足观众需求,又使用了虚构手段;其代表作为夏日纪事;直接电影指以写实主义电影风格拍成的纪录片,和真实电影的摄制有许多共通之处,如以真实人物及事件为素材,客观纪实的技巧,及避免使用旁白叙述等;它和真实电影的唯一差别,在于直接电影视摄影机为安静的现实纪录者,以不干扰、刺激被摄体为原则;真实电影则使摄影机主动介入被摄环境,时而鼓励并触发被摄者揭露他们的想法;“直接电影”与“真实电影”之间的区别在于:1、“直接电影”的纪录电影工作者手持摄影机处于紧张状态,等待非常事件的发生,鲁什式的“真实电影”纪录片人试图促成非常事件的发生;2、“直接电影”艺术家不希望抛头露面,主张从事物的外部小心翼翼地、不事惊扰地去接近客观的真实,即“墙壁上的苍蝇”、“旁观”的美学,“真实电影”艺术家则公开参加到影片中去,大胆地从人的内部去发掘、去唤醒其思维和情感的主观的真实,即“在场”的美学;3、“直接电影”艺术家扮演的是不介入的旁观者的角色,“真实电影”艺术家起到的是挑动者的作用;4、“直接电影”作者认为事物的真实随时可以收入摄影机,“真实电影”是以人为的环境能使隐蔽的真实浮现出来这个论点为依据的;5、关键在于对“纪录”与“虚构”的看法存在根本分歧;前者认为纪录电影应该是对现实的纯粹纪录,在被动状态中捕捉真实,反对在纪录片中使用虚构手法;后者则认为纪录电影不应该纯粹地纪录现实,应该主动地去挖掘真实,不排斥在纪录电影中采用虚构策略;。

电影学名词解释

电影学名词解释

3.类型电影①是指按照约定俗成的类型要求或原则制作出来的影片,它们拥有相似的主题、情结、人物、场景和电影技巧的影片。

是商业化的生产和意识形态生产的共同产物,尤其是在美国好莱坞中成为商业电影制作的主流。

在三十年代形成规模并占据了主导地位。

②类型电影的主要特点是:公式化的情节、脸谱化的人物、图解式的视觉符号。

常见的类型有西部片、警匪片、灾难片、歌舞片、科幻片、动作片等。

如米高梅公司精于歌舞片和浪漫剧情片;华纳兄弟公司的警匪片独具特色,而科幻、恐怖片几乎成了环球公司的专利。

③它作为好莱坞制片厂制度的产物,迎合观众的欣赏期待和道德观念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并且特别关注电影作品的某些共性。

虽然它的制作模式给人以保守陈腐、平庸媚俗之感,但也没有妨碍某些杰出导演在严格的类型戒律下制作出富有个性和艺术价值的电影作品。

如西部片大师约翰·福特的《关山飞渡》,查理·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希区柯克的《精神病患者》等。

④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类型电影的生产还遵循着某种“定期更迭”的原则,即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个新的“主打类型”占据重要地位,这使得观众对于类型电影能长久的保持兴趣。

⑤近年来,类型电影出现了一种新动向,将不同的电影类型特点融合在一部影片的创作中的“类型融合”,为了研究类型电影理论的制作、生产规律,电影研究中出现了一种“类型电影理论”,对西方电影中成熟的电影类型进行专门深入的研究,内容涉及类型电影中的产生背景、分类依据、主要特征、历史演变以及美学功能和社会机制等。

4.女权主义电影作为一种电影理论,是女权主义运动在电影文化中的一个流派,它主要是运用雅克·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作为基本背景和方法论基础,对结构主义符号学、精神分析学和意识形态理论进行了有机的综合。

通过这种综合,女权主义者站在一个批判的立场上,对资产阶级的主流电影,尤其是好莱坞经典电影模式进行了解构式的反女性本质揭示。

女权主义电影理论借用拉康理论进行种种分析,意图在于准确地描绘出女性在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中所处的受压制的状态。

影视艺术欣赏

影视艺术欣赏

第一章影视艺术基本概念一、影视概念影视是包括电影、电视等在内的影像艺术的表达对象,在以拷贝、磁带、存储器等为载体,以银幕、屏幕放映为目的,而实现以视觉与听觉综合为观赏对象的艺术表达,影视成为现代艺术的最新综合形态。

影视艺术的广义概念包含了影视影视文学剧本这一概念,兼容影视的文学改编、影视的艺术内涵、影视的艺术语言、影视的艺术样式与风格、影视艺术历史与理论、影视鉴赏与批评,等等,狭义的影视艺术主要是以影视表现为对象的艺术形态分析,由于影视是以声画形象出现的艺术产品,观赏对象的银幕或屏幕艺术就是影视艺术的主要内涵。

二、电影与电视异同1、电影与电视的区别(一)成像原理不同电影是光影成像,它的传播工具是摄像机、感光胶片和放映机等光学设备,摄像机通过感光将拍摄对象摄取在胶片上,经过胶片冲洗,复制拷贝,最后由摄影机将影像投射在银幕上。

电视是一种电子传媒,是电子信号成像。

它的传播工具是摄像机、录像机、录像磁带、通讯线路、电视机等设备。

摄像机通过电子扫描,把拍摄对象转变成一系列电子信号,存储在磁带上,然后通过微波、电缆、通讯卫星等传送手段传送出去,电视机则将收到的电子信号转换为拍摄对象,在荧屏上显现出来。

(二)观赏环境不同电影欣赏通常是在电影院全黑的环境中进行,以集体观赏为基本特点,有着公共场所秩序的要求,具有一种“礼仪”性质。

电视的观赏是以家庭或个人为主,具有相对意义上的随意性,观众可以随意转换频道,随意改变视听效果,随意选择观赏姿态,可以在一个十分自由的家庭氛围中随意地欣赏电视节目。

(三)表现方法和对象的差异在画面内容的表现上,由于屏幕的限制,电视更注重表现人物而相对忽略环境景物的作用,也更注重表现人物的对话。

而电影的大银幕使得它在画面上能够并且必须兼顾人物和环境景物。

在镜头的运用上,同样是因为屏幕的限制,电视比较多的运用中景、近景和特写来产生清晰的视觉效果,而较少使用远景。

而电影因为其银幕比较大,一般叙事镜头多用中景、全景。

电影的基本类型

电影的基本类型

• 宝莱坞 《爱人》
实例
2023年11月8日星期三
9
影视美学《 Aesthetics of Movie & TV 》
犯罪片
▪ 分类:强盗片和侦探片
▪ 强盗片:以黑社会人物为主角
• 《黑社会》、《疤面大盗》、《教父》
▪ 侦探片:以侦探为中心
• 四种模式:单枪匹马独自破案型、有助手协同作战型 官方侦探型、业余侦探型
犯罪片
古惑仔 黑 雨
2023年11月8日星期三
19
影视美学《 Aesthetics of Movie & TV 》
恐怖片
狂蟒之灾
鬼咬鬼
2023年11月8日星期三
20
影视美学《 Aesthetics of Movie & TV 》
可编辑
影视美学《 Aesthetics of Movie & TV 》

妖魔鬼怪类:《山村老尸》

精神变态类:《危情十日》
实例
2023年11月8日星期三
12
影视美学《 Aesthetics of Movie & TV 》
记录片
《帝企鹅日记》
2023年11月8日星期三
13
影视美学《 Aesthetics of Movie & TV 》
故事片
《 神 话 》






• 记录片的类型 ▪ 通过编辑档案中的原始资料 ▪ 采访或“演说型” ▪ “直接电影”:采用跟踪拍摄的方式
2023年11月8日星期三
2
影视美学《 Aesthetics of Movie & TV 》
一、纪录片与故事片

动画电影和实拍电影的比较

动画电影和实拍电影的比较

动画电影和实拍电影的比较引言动画电影和实拍电影之间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异同关系,高科技影像制作手段的发展给动画电影和实拍电影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和融合。

动画电影和实拍电影的区分在这里我之所以用动画电影和实拍电影这种浅显的称呼来区分二者的关系是有原因的。

我国在电影种类的划分上分出了四大片种,它们分别是故事片、动画片、纪录片以及科教片,可见动画也是归属于电影范畴内的。

在其它的国家里也有把动画片算在故事片范围之内的,比如像美国就把电影分为纪录片、故事片和先锋派三种,而动画片就包含在故事片当中。

他们之所以这么划分的理由是从二者的本质上来讲的,因为一般的动画片和故事片都是具有一定故事情节的影片,所以这么划分也不无道理。

其实电影分类并没有一个什么明确的标准,只要是在道理上能讲的通,怎么分类都是可以的,所以本文为了避免出现这种在影片种类划分上而产生的歧异,就直接用了动画电影和实拍电影这两种浅显易懂的称谓来区分二者的关系。

在过去我国一直把动画电影作为美术范畴中的一种艺术形式,“美术片”一名由此得出。

虽然动画艺术在视觉元素中借鉴了好多美术上的东西,但是究其本质我们不难发现动画电影和实拍电影一样也是以画面和声音为媒介,在银幕上运动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形象的一门艺术。

动画电影所具有的这个本质特征恰恰就是电影艺术的本质特征,所以动画艺术还是应该归纳在电影范畴内作研究并找寻其规律。

然而动画电影在电影范畴中无疑又是极特殊的一份子,因为其在制作手段上与实拍电影迥然不同,所以我们不能简单的把动画电影和实拍电影的关系说成完全一样或完全不一样。

我们得在“电影”这个大家庭下,来分析动画电影和实拍电影这对本质相同外貌却迥然各异的亲兄弟。

一、动画电影与实拍电影之间的异同1、本质上的异同动画电影和实拍电影都是电影范畴中的不同片种,二者都是以画面和声音为媒介,在银幕上运动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形象的一门艺术。

这使得二者在电影的基本理论上都是相通的。

所以我们要想在电影美学、电影哲学、电影的蒙太奇理论、电影的摄影以及电影的声音等这些电影最基本的元素去比较二者的不同是行不通的,必须得回到二者如何不同的出发点,也就是在制作手段上来进行比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接电影”与“真实电影”的区别
“直接电影”是1960年之后在美国出现的一个纪录片的流派,最初是由《时代》杂志公司旗下一个名叫罗伯特·德鲁的人组建的电视节目制作公司(德鲁有限公司)招募专业人员制作新闻纪录片而开始的。

他们提出这样的电影主张:摄影机永远是旁观者,不干涉、不影响事件的过程,永远只作静观默察式的记录;不需要采访,拒绝重演,不用灯光,没有解说,排斥一切可能破坏生活原生态的主观介入。

直接电影一种现场拍摄、非虚构、细观的电影类型,使用轻型的摄影机和录音机,记录事件实际发生的状况,只用本身的声音。

特点是:1.旁观的美学2.视听同步的需求3.沉默的主体。

其代表作为《初选》。

“真实电影”——由法国人让·鲁什创建的一个电影流派,这一流派的影片介于剧情电影和纪录电影之间,兼有虚构与非虚构的特点,既要满足观众需求,又使用了虚构手段。

其代表作为《夏日纪事》。

直接电影指以写实主义电影风格拍成的纪录片,和真实电影的摄制有许多共通之处,如以真实人物及事件为素材,客观纪实的技巧,及避免使用旁白叙述等。

它和真实电影的唯一差别,在于直接电影视摄影机为安静的现实纪录者,以不干扰、刺激被摄体为原则;真实电影则使摄影机主动介入被摄环境,时而鼓励并触发被摄者揭露他们的想法。

“直接电影”与“真实电影”之间的区别在于:
1、“直接电影”的纪录电影工作者手持摄影机处于紧张状态,等待非常事件的发生,鲁什式的“真实电影”纪录片人试图促成非常事件的发生;
2、“直接电影”艺术家不希望抛头露面,主张从事物的外部小心翼翼地、不事惊扰地去接近客观的真实,即“墙壁上的苍蝇”、“旁观”的美学,“真实电影”艺术家则公开参加到影片中去,大胆地从人的内部去发掘、去唤醒其思维和情感的主观的真实,即“在场”的美学;
3、“直接电影”艺术家扮演的是不介入的旁观者的角色,“真实电影”艺术家起到的是挑动者的作用;
4、“直接电影”作者认为事物的真实随时可以收入摄影机,“真实电影”是以人为的环境能使隐蔽的真实浮现出来这个论点为依据的;
5、关键在于对“纪录”与“虚构”的看法存在根本分歧。

前者认为纪录电影应该是对现实的纯粹纪录,在被动状态中捕捉真实,反对在纪录片中使用虚构手法;后者则认为纪录电影不应该纯粹地纪录现实,应该主动地去挖掘真实,不排斥在纪录电影中采用虚构策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