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开题报告.doc
最新 传统文化开题报告-精品
传统文化开题报告传统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一、研究背景与现状是关乎人的培养与发展的大计,发挥优秀中华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改革在新时期新阶段的新使命,这一使命的完成是我国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推进12年来的重要转折点。
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是广大教师正在积极探索创新的领域。
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已明确要求把“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任务。
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教社科[2014]3号)的通知,要求“高中阶段,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为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
” 在2015年两会上《在中小学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议题一经提出,更是引起了社会的热议与广泛关注。
国内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现状主要呈现以下六个特点:学段分布上:大学多,中小学少;学科分布上:语文多,其他学科少;内容及形式上:思想文化多,其他形式少;研究成果呈现上:论文多,课题少;实施主体上:政府、学校多,教师个体少;研究特点上:理论研究多,实践研究少。
中学政治课之所以能以传统文化教育切入,是因为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一方面,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的发展提供资源、创造条件;另一方面,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是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它们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因此,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外,充分利用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的优秀资源,坚定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认同感。
二、研究意义与价值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政治学科特点与传统文化传承细化结合,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指导下具体探索政治学科为传统优秀文化传承的作用与意义。
传统文化进校园课题研究报告
传统文化进校园课题研究报告一、引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念。
将传统文化引入校园,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民族自豪感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题旨在深入研究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为推动传统文化在校园的有效传承和发展提供参考。
二、研究背景(一)时代需求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浪潮中,传统文化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挑战。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二)教育改革素质教育的推进要求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文化教育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学生成长青少年时期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传统文化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滋养和道德指引。
三、研究目的(一)了解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现状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配备等方面的情况。
(二)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找出影响传统文化教育效果的因素,如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单一等。
(三)提出改进策略和建议为更好地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提供可行的方案。
四、研究方法(一)文献研究查阅相关的政策文件、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了解国内外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二)问卷调查向学生、教师和家长发放问卷,收集他们对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看法和建议。
(三)访谈调查选取部分学校的领导、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深入了解实际情况。
(四)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学校作为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五、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现状(一)课程设置部分学校开设了专门的传统文化课程,如书法、戏曲、武术等,但课程数量和课时安排相对较少。
(二)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缺乏实践活动和体验式教学,学生参与度不高。
(三)师资队伍专业的传统文化教师相对匮乏,多数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四)校园文化建设部分学校注重营造传统文化氛围,如张贴名人字画、举办文化展览等,但整体氛围不够浓厚。
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一)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学校将教学重点放在考试科目上,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缺乏长远规划。
-民俗文化开题报告3篇
*民俗文化开题报告3篇民俗文化开题报告120xx年3月6日下午,五(2)班全体学生及部分学生家长在学校多功能教室举行了主题班会活动——快快乐乐过春节。
这是以“传统节日”课程为切入点,把家长会和班会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创新班会。
主题班会上,老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观赏学生成长足迹照片、竞赛答题,趣味游戏、才艺展示等多种喜闻乐见的形式贯穿始终,教师运用多组合课件,让活动的程序完整合理,形式新颖,尤其是以学生为主体,内容实在,富有强烈的感染力,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极大激发学生的“潜在智慧”和参与热情。
通过开展这次以“春节”为主题的班会,不仅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了春节的文化内涵,知道了怎样过春节才更快乐,更有意义,而且由于家长的参与,既丰富了主题班会的内容,又为增强学校、教师、家长之间的沟通做出了有益探索,同时也增进了家长对孩子、孩子对家长的了解,为家庭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契机,有利于家校合作共育的进一步深化。
现将本次活动总结如下:一、注重实效每个传统节日都有一个年代久远、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故事。
每个传统节日都给人以热爱生活,讲礼仪,重情义,报效祖国和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但是这些节日在孩子们课本上没有详细的介绍,再加上来受“洋节”的冲击,使得孩子们对这些传统节日的文化、习俗等方面的了解知之甚少,从而导致少年儿童对于传统节日文化表现出了严重的“营养不良”。
因此学校决定利用传统节日资源开发活动育人课程,以“的传统节日” 教育资源活动为切入点,以人文传统教育为主线,以实践体验为途径,把丰富的传统节日民俗活动、文化,通过整合、创新、分层,以主题班会活动的形式进行重新设计,大胆创新,不断深化,赋予传统节日活动以新的内容的同时,使“传统节日”丰富的教育内涵根植于孩子们的心间。
二、精心准备为了给家长提供全面了解孩子成长的机会,班老师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把孩子两年来与她朝夕相处的成长照片及视频作了整理,并自制成有音乐、有画面解说的幻灯片。
传统文化开题报告范文
传统文化开题报告范文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历史、民族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基因和精神灵魂。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传统文化一度被人们所忽视,但是在当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传承意义。
一、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历史遗产,它蕴含着这个国家数千年的历史、传统和智慧。
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体现在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文化传统中。
比如中华文化的诗词、书法、绘画、戏曲、音乐、舞蹈等就是中华文化的历史遗产和文化传统,这些文化元素传承了几千年,被视为中华文化的精髓。
因此,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使命,也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责任。
二、传统文化的民族价值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体现,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历史上曾经有过辉煌灿烂的时期,文化是其核心所在。
传统文化反映了一个民族独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精神内涵,是承载民族思想和文化自信的媒介,凝聚了一个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传统文化的思想价值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文化形式,它反映了一种思想和理念,在当今的社会现实中仍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和理念有着深刻的人文关怀和人性追求,这些思想和理念为当代社会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现代化进程中,很多时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已经被工作效率、金钱利益等表面的东西所掩盖,这时候就需要传统文化的指引,才能使我们走回正确的人性轨道。
四、传统文化的传承意义传统文化的传承意义非常重要,因为它不仅仅是对一种文化的保存,更是对传统文化价值的传承。
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和精髓所在,从而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同时也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所赋予我们的文化自信和精神力量。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传承意义是我们不可忽视的,它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基础和民族精神的体现。
在当代社会中,我们需要通过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来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同时也需要通过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来凝聚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
了解传统文化的力小学传统文化课开题报告
了解传统文化的力小学传统文化课开题报告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我们身份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冲击,许多年轻的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同变得不足。
为了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并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我们决定开设一门《了解传统文化的力》的传统文化课程。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起源与发展;2. 理解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及其对现代生活的积极影响;3. 通过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活动,增强对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4. 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和审美观;5. 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课程内容:1. 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讲述不同朝代的文化特色及其代表性人物、作品等;- 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重要影响。
2. 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引导学生认识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如仁、义、诚、孝等;- 探讨传统文化价值观与现代社会价值观的关系;- 引导学生运用传统文化的价值观指导自己的行为。
3. 传统文化的艺术体验- 组织学生参观传统文化艺术展览,如书法、绘画等;- 进行传统音乐、舞蹈的欣赏与学习;- 掌握传统手工艺技能,如剪纸、刺绣等。
4. 传统文化的活动体验- 组织学生参与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如春节、端午节等;- 进行传统文化的戏曲表演、武术表演等;- 实地参观古迹,感受传统文化的历史底蕴。
5. 传统文化创意项目- 引导学生通过研究传统文化,设计和制作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创意作品;- 鼓励学生进行传统文化主题的写作、演讲、作品展示等活动;- 加强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评价与反馈:课程的评价将综合考察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传统文化体验的参与程度、创意项目的完成情况以及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等。
预期效果:通过《了解传统文化的力》的传统文化课程,我们期望学生们能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提升传统文化素养,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念,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结合,同时积极发掘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课题开题报告
大家好
6
四、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
1、研究目标 该课题试图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一些贴近幼儿生活的文化精粹,将其渗透
于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让幼儿受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教育和熏陶;赋予幼儿 园活动教材新的生命与活力,丰富幼儿园的课程内涵;促进师、幼、园的共同 发展。
大家好
7
2、研究内容
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将传统文化的教育与幼儿园的主题活动整合起来, 对幼儿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主要分四块:一是传统民间游戏;二是传 统文学经典;三是传统民间工艺;四是传统民俗、民风。
有教育性的作品。
创设环境,幼儿园在楼梯两侧悬挂一幅幅精美的镜框,框内为经典故事、经典诗文图片、古人简
介及礼仪图片。我们将利用散步时间逐一向幼儿介绍,在幼儿头脑中留下对古代文化的一个初浅的印
象。古诗文图文并茂,集美、雅、趣为一体,视觉环境给人赏心悦目之感。活动室内开辟“经典诵读”
一角,张贴幼儿所学的古诗、古文,休息时幼儿可以三三两两地一起边看边念,或用手边指边念。图
它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兴趣。《三字经》、《弟子规》、《唐诗三百首》、《成语三百则》、
《中国歇后语》、《西游记》、《三国演义》等书籍、连环画中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内容,或结合中
国传统文化故事或人物典故,如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救人、屈原投江、鲁班的故事、郑和下西洋、
张骞通西域、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故事经典。总之选择富有童趣的、有季节特征的、言之有物的、
(三)总结整理阶段(2013年6月至2013年8月)
整理研究资料,做好相关的分析总结工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研究论文集、活动方
案集、反思集,完成园本课程资料。
大家好
15
六、成员分工和经费管理 课题组成员分工:施海燕负责课题研究的组织领导;陈小梅负责课题研究中各阶段计
传统文化课题开题报告
传统文化课题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是民族的灵魂和根基。
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传统文化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
因此,深入研究传统文化的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选题意义。
1. 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2. 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它承载着民族的精神传统和价值观念,对于培育和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3. 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软实力,它展现了我们民族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对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选题内容。
本课题旨在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探讨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和发展现状,分析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意义和作用,探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出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将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和实地考察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开展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结合实地考察,全面系统地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和现状,深入探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五、预期成果。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预期可以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全面把握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意义和作用,提出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对策建议,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做出应有的贡献。
六、研究计划。
1. 第一阶段,开展文献资料搜集和整理,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2. 第二阶段,开展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全面了解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意义和作用。
3. 第三阶段,进行实地考察,深入探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4. 第四阶段,撰写开题报告,提出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对策建议。
七、预期时间节点。
本课题计划于2022年9月开始,预计历时一年,于2023年9月完成。
以上就是本课题的开题报告,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支持和指导,谢谢!。
中学生传统文化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范文
中学生传统文化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范文中学生传统文化开题报告文献综述: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对于中学生而言,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是培养文化自信、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本文旨在探讨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问题及改进措施,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二、文献综述1. 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审美艺术、人文精神等方面的内容,对于培养中学生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2. 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目前,我国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教育内容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经典诵读、传统节日等方面。
其次,教育方式相对陈旧,缺乏创新性和趣味性。
最后,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部分学生对传统文化缺乏兴趣和认同感。
3. 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改进措施针对上述问题,学者们提出了多种改进措施。
首先,应丰富教育内容,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其次,应创新教育方式,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如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最后,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为传统文化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三、结论本文通过对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文献综述发现,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学生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加以改进。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关注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社会的融合、教育方式的创新以及师资队伍的建设等方面,为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改进提供更多思路和借鉴。
优秀传统文化进幼儿园小学校园的实践性研究开题报告
《优秀传统文化进幼儿园小学校园的实践性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价值1、问题的提出“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中指出:“发挥国民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加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内容,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研究基地建设。
”如何在中小学开展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
实践证明:自启蒙教育阶段便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引导儿童树立正确、高尚的道德观念,并为青少年建立正确价值取向和审美取向起到奠基作用。
大凡接受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人,常能以孝悌对待家人,以诚信对待朋友,以道义对待取舍,以仁爱对待社会,以厚德对待万物,并以“慎独”之心保持其质朴的生活态度。
如何在少年儿童的心灵里植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如何体现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必须通过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来实现。
因为核心价值观是建立在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之上,是与传统美德一脉相承。
在基本道德方面: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在勤俭节约、家务劳动、文明礼貌等行为习惯养成上存在问题。
有49.7%(69.7%)中小学生承认有浪费文具的行为;有24.6%(18.2)的中小学生没有帮助父母做家务;在文明礼貌方面,有47.4%(78%)的中小学生从不说脏话,还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在说脏话。
调查报告表明,有近4成左右的小学生对父母的尊重和关心不足。
如果我们的学生在基本的道德修养、文明礼貌、尊重父母、尊重师长、友好对待同伴上有较大的缺陷,他们又怎么能建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十八大”报告提出“立德树人”“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
”本课题研究,就是研究在中小学如何切实落实“十八大”报告精神,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与中小学生的德育有机结合;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最基本的道德修养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
传统文化课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传统文化课题研究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传统文化课题研究一、选题背景与意义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逐渐被现代化的生活所取代,为了保护和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开展传统文化课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瑰宝,是民族道德、习俗、信仰、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趣味,是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的依托。
因此,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可以加深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选题内容与目的本课题选取传统文化作为研究内容,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审美趣味和价值观,阐述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保护与传承。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研究,旨在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使之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1.搜集文献资料:通过查阅相关的图书、期刊、报纸和互联网资料,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内涵和特点,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整理分析。
2.实地调研: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遗址或传统文化活动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传统文化的传承现状、保护政策和发展前景,以及民众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和参与度。
3.定量分析:通过设置调查问卷,对一定数量的受众进行访问调查,了解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兴趣程度和参与度,并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
4.案例研究:选择几个典型的传统文化项目或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探索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有效方式与路径。
5.结论归纳:在以上各项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相关问题、成功经验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四、预期成果及创新点本课题的预期成果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研究,进一步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促进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参与度,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传统文化作文开题报告模板
传统文化作文开题报告模板一、选题背景。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宝贵财富,它承载着民族的历史、思想、道德、艺术和生活方式,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和灵魂。
然而,在当今社会,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传统文化逐渐受到冲击和侵蚀,甚至有些传统文化元素濒临失传。
因此,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二、选题意义。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独特标志和精神支柱,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道德和审美价值。
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对于维护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自信、增强国家软实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传统文化也是人们情感寄托和精神寄托的源泉,对于人们的心灵世界具有深远的影响。
因此,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选题内容。
本文将围绕传统文化的概念、特点、价值和保护传承等方面展开研究。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对传统文化的定义和内涵进行深入剖析,揭示传统文化的多重含义和丰富内涵。
2. 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分析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探讨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意义。
3. 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探讨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对策,提出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4. 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分析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探讨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发展之路。
四、选题研究方法。
本文将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开展调查研究,了解社会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态度;通过比较分析,探讨传统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五、选题研究目标。
本文旨在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概念、特点、价值和保护传承等方面的研究,深入剖析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和现实价值,提出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的具体对策和方法,促进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融合发展,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关于开展“中华卓越传统文化进入校园”情况说明报告
关于开展“中华卓越传统文化进入校园”情况说明报告概述本报告旨在向各位领导和相关人员汇报关于“中华卓越传统文化进入校园”项目的情况。
该项目的目标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学校,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项目进展自项目启动以来,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活动,以便在校园中推广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课堂教学我们通过在课堂上增加传统文化元素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教师们使用了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例如讲述传统故事、演示传统舞蹈和制作传统手工艺品等,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参与。
主题活动我们组织了一系列主题活动,以便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这些活动包括传统节日庆祝、书法比赛、茶道表演等。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们有机会亲近传统文化,增进对其的理解和喜爱。
资源建设为了支持传统文化的普及,我们还投入了资源用于建设相关设施和资料。
我们设立了传统文化角落,展示了传统乐器、书法作品和传统服饰等。
同时,我们购买了丰富的图书和视听资料,供学生和教师研究和参考。
成效评估为了了解项目的成效,我们进行了评估和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获得了以下结果:-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了解程度明显提高。
- 学生对参与传统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增加。
-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
下一步计划基于当前的成果和反馈,我们将继续推进“中华卓越传统文化进入校园”项目。
下一步的计划包括:- 举办更多的主题活动和比赛,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 组织师生参观传统文化遗址和博物馆,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 发起和支持学生开展传统文化相关研究和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结论“中华卓越传统文化进入校园”项目取得了初步成功,并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
我们将继续努力,为学校营造更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谢谢!。
农村中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开题报告
农村中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开题报告农村中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农村中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ccc县xxxxx中学课题研究小组根据市县教科研中心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我校将《农村中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作为我校的重点研究课题,我们希望认真进行农村中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努力探究出农村中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
所有参与人员都表示将相互协作、认真研究、不断探索,在全校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促进教师队伍传统文化素质的提升,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校园、进课堂。
为做好本次课题研究,课题小组于2015年6月,邀请教研室的部分领导和课题组成员一起参加了课题研讨会,大家一起通过研讨制定了该课题的研究方案。
现将开题情况汇报如下:一、课题名称《农村中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特别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
特别是在当前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倾向和道德行为,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的情况下,本课题的研究更具有实践意义。
本课题预计能建立包括书法、艺术、国学经典、中国历史、传统节日等内容的优秀传统文化体系。
形成挖掘和利用本地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设传统文化教育校本课程的策略,多途径提高农村教师的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策略。
形成各学科教学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模式,形成适合农村中学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这不仅可以不断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论,更可以促进全社会重视对学生进行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于农村学生的未来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全国许多学校进行了传统文化教育进校园活动,取得了许多优秀成果,但是,整体来看现在还没有系统的相关的研究成果,大多是进行了相关的课外活动,很少将传统文化纳入课堂,特别是农村中学传统文化教育进校园活动较少,取得的成果也很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校园活动报告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校园活动报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为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伟大民族精神,提高中职学生的文化素养,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我校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并且取得一定成效。
加强未成年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就我校开展经典诵读和戏曲、书法、传统体育等进校园活动情况汇报如下:一、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工作安排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关键在教育,教育重点在广大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受教育的主课堂在学校。
我校认真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在每学期开学初印发《德育专题教育工作计划》的通知,让班主任、语文教师、德育教师参与到德育专题教育活动中来,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中职的班会课、语文课、德育课教学之中,要求定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
二、认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校园活动(一)我校组织语文教师开展“经典诵读进校园系列活动”经典诵读进课堂活动围绕着我们的节日——清明节、学习新时代好少年、我们的节日、端午节、爱国、诚信、少年中国说等主题。
以国学经典课、文学欣赏课、写作等形式展开课堂教学,并且提出多项落实的措施:保证诵读时间、保护诵读兴趣、积极创新诵读形式、做好检测工作、阅读篇目的保证。
活动引导中职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增进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感。
(二)我校德育教师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校园的活动”2019年至2020年期间,我校德育教师主要围绕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史、国史教育等主题开展教育工作。
主题活动的开展以文化知识的讲授与学生分享讨论的方式展开。
课后,老师们让同学们充分发挥主动性,由学生写下心得体会。
(三)我校各班班主任实施“德育教育专题活动”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人们从长期实际生活经验中概括出来的,各班班主任响应学校号召定期召开经典诵读专题主题班会,主题班会围绕着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等主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开题报告1500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开题报告1500字【导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对于培养学生的美德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研究拟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为主题,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展开研究,旨在探索怎样更好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中,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与综合素质,推动中国教育事业发展。
以下为研究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包括诗词、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曲等多种表现形式。
然而,在当代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科技的广泛应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逐渐被冲淡和边缘化。
尤其是在学校教育中,由于教育理念的转变和学科竞争的压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日益下降,导致学生们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了解不足,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下降。
因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校园教育,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与审美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融合,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德育需求,培养学生的美德情操,还能够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和艺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理论与实践,为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本研究的目标是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理论与实践,通过论文的撰写和实践的探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研究和总结。
具体来说,研究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论研究:通过文献资料和专家访谈的方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理论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内涵、特点和教育价值,并从教育学、心理学等多个角度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的影响。
2. 实践研究:结合实际的校园环境和学生需求,设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课程和活动,通过教学实验和实践活动,探索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
传统文化课题开题报告
传统文化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背景。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积淀,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传统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甚至有些传统文化元素濒临失传。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和传承,以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二、课题意义。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民族的灵魂。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艺术表现形式和道德规范,对于我们理解历史、塑造个人品格、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情操和文化自觉,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课题内容。
本课题旨在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探讨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承和创新,力求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推动其在当代社会的发展和传播。
具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应用、传统文化在当代文化产业中的发展等方面。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将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法和专家访谈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通过实地调研,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承和创新情况;通过专家访谈,获取相关领域专家对传统文化的看法和建议,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五、预期成果。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预期可以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探讨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承和创新,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发展和传播,促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六、研究进度安排。
1. 第一阶段,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进行深入研究,撰写研究报告。
2. 第二阶段,开展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承和创新的实地调研,整理调研数据。
3. 第三阶段,进行专家访谈,获取专家对传统文化的看法和建议,撰写访谈报告。
论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传承的开题报告
论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传承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珍贵财富,其中包含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智慧和精神。
中华文化的传承需要通过教育来实现。
语文教学作为对学生语言能力与文化素养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传统文化教育需要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传统文化知识与价值观的传承。
因此,论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传承十分必要和重要。
二、研究意义语文教育的核心是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是中华文化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
传统文化素养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养应用型英才的必然要求。
如果我们能充分发掘并在语文课程中适当地引入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其人文素质,也可以对于传统文化起到保护、传承和弘扬的作用。
因此,探讨如何将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到语文教学中,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
三、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旨在研究论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以解决以下问题:1. 如何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相结合?2.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3. 如何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4. 如何促进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提高?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 传统文化教育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
2.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方法。
3. 感性理解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重要性。
4. 思辨教育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重要性。
5. 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
1.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中外文献资料,搜集语文课程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并对现有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深入探究以语文教学为载体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实现。
2. 问卷调查法: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对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接受程度、对语文课程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期望和意见等,以期为论证传统文化在语文教育中的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XXX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开题报告
XXX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开题报告根据市县教科研中心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将《农村中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作为重点研究课题。
我们希望通过实践和研究,探究XXX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提升教师队伍的传统文化素质,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入校园和课堂。
为了做好本次课题研究,我们于2015年6月召开了课题研讨会,制定了研究方案。
课题名称为《农村中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旨在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动文化传承创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特别是在当前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倾向和道德行为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的情况下,本课题的研究更具有实践意义。
预计能建立包括书法、艺术、国学经典、中国历史、传统节日等内容的优秀传统文化体系,形成多种策略和教学模式,促进全社会重视对学生进行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于农村学生的未来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中,我们发现全国许多学校进行了传统文化教育进校园活动,取得了许多优秀成果。
然而,整体来看,现在还没有系统的相关研究成果,大多是进行了相关的课外活动。
因此,我们希望通过本课题研究,能够建立起适合XXX的传统文化教育体系,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中的传承和创新。
传统文化教育在XXX中的应用相对较少,且取得的成果也很有限。
同时,农村人群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认识程度远远低于城市人群。
这是由于教师通常采用教条式的灌输方法,照本宣科,无法展现历史文化的多姿多彩面貌,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导致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缺乏兴趣。
因此,当前的传统文化师资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出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效途径的实践与研究将会逐渐重视。
本课题建立在国内其他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汲取别人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校园的实践与研究的成果,注重教育的实效,形成适合农村中学生的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总结出适合农村中学生现状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形成在XXX各学科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策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开题报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中华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传统文化,其主体特征应是传统,即文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传统是一个历史概念,它在历史的进程中虽然在不断充实、发展和变化,但从其本质来看,没有延续和稳定就谈不上传统。
今人谈传统,往往强调其发展变化的一面,可谓本末倒置。
传统文化只是社会文化中的由历史承传下来的比较稳定的、有自己特色的那一部分。
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新生文化共存于现实社会之中,构成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真正把一个民族凝聚在一起,并使之绵延千年的是民族传统文化。
二、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曾说道:“中华民族伟大崛起首先是文化、精神在世界上的认可、追随和崛起。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
(1)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
(3)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
(4)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须正视面临的一系列困难和挑战。
通过本课题的深入研究,促使教师不断地汲取养分,加深自身的传统文化功底,真正成为有文化、有涵养的教师;形成浓厚的教科研气氛,逐渐提升教师的理论研究水平,使大家成为学者型教师;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是在皂郊中心小学进行的,实施范围较小,本课题认为通过在我校内进行的研究和实践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本课题的研究成果适应其他学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研究
开题报告
(一)问题提出: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有傲立于世的璀璨文化,有数千年积淀起来的传统美德。
“观乎人文,天下化成”。
人之为人,是一种高级形态的理性情感动物,有着独特的精神家园需要坚守。
然而,我们的传统文化正在受到来自世界各地文化的冲击。
由于不加以比较辨别的吸收,以至于泥沙俱下,鱼目混珠,在不知不觉中丢掉了自己的文化精华,吸收了他人的文化垃圾。
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符号,尤其是我们这样一个具有悠久文明和文化底蕴的泱泱大国。
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小学生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悠久历史,让我们的学生在灵魂深处夯筑起民族文化殿堂的基础,增强民族自豪感。
近年来,公共社会对传统的兴趣日增,对传统的关注越来越强烈,神州大地,各种传统蔚然成风,但很多仅限于形式上的模仿。
在中小学教育领域,大部分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而在弘扬传统美德方面也不尽人意,传统文化严重缺失。
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曾经说过,传播中国文化不能一味钻进历史故纸堆,应强调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应与世界上其他文明接轨。
现阶段中小学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只是简单地、机械地经典文本诵读或者文本书写,这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需要重视对传统人文积极精神理念的传播,以传统文化为本、以时代精神为辅,融会提炼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国学教材”,引导和教育学生从用新视角去理解传统文化、传承国学。
(二) 选题的意义及研究价值
研究如何使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及积极向上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相统一、融合,探求新时代中华传统文化新的教学模式,探索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新途径。
让学生切身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及表现形式,并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有关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的情感,并且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通过课题的深入研究,促使教师不断地汲取养分,加深自身的传统文化功底,真正成为有文化、有涵养的教师;形成浓厚的教科研气氛,逐渐提升教师的理论研究水平,使大家成为学者型教师;研究成果形成专题系列论文,有阶段论文和总结报告(三)核心概念界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
进校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文化遗产层面看,包括有重要传承价值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规范文化层面看,包括传统节日习俗、中华传统美德、隆礼重法等;
从认知文化层面看,包括汉字汉语、古代文学、书画艺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精髓、中华优秀传统价值观、中华民族精神等。
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学校类别分别是小学、初中、高中、大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是一个开放系统,进校园的路径主要有:一是内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网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进实践。
二是外联,就是“请进来,走出去”。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中外学者对“传统文化”的解读
美国学者爱德华.希尔斯认为,传统是围绕人类的不同活动领域而形成的代代相传的行事方式,传统又是一个社会的文化遗产。
张岱年将“以人为本与天人合一、刚健有为、贵和尚中”列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四大要点。
张岂之认为人文精神是传统文化的灵魂。
纪宝成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归结为国家民族立场上的统一意识、为政治国理念上的民本要求等八个方面。
赵东海、梁伟则从科学技艺层面和伦理价值层面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综上,中外学者从物质和精神层面解剖传统文化结构,大多数学者偏重于从精神领域阐释传统文化内涵,但对学校教育如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所论不详。
2、优秀传统文化怎样进校园
王旭明提出应将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融入现行课程教材体系。
郭志明认为课堂是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主阵地。
姜昆2015年议案建议在小学阶段以传统文化课程替代现有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
从实践上看,有些中小学校编写了校本教材,许多中小学校开展了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整体性还明显不足、重知识讲授、轻精神内涵阐释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待完善,长效机制有待建立。
(五)课题理论依据
1、人的社会化理论
2、发展心理学理论
3、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知行合一”哲学思想
(六)研究预期目标
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确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目标,厘清不同学段既相区别又相衔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探讨与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相适应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式和方法。
(七)研究内容
1、精选进校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素,研究课程开发与教材内容修订。
2、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路径和方法。
(八)研究假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人生、人心、人性为关照,以趋善求治为主旨。
人性有先天之性和后天之性之分。
先天之性是相近的、善的,后天之性具体分为三种类型:善、中性、恶。
贪欲、不良的后天习惯和环境有害善性,通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人文教化、加强道德修养、改善
环境,使善者更善,恶者改恶趋善。
(九)创新之处
1、学习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的社会化的基本要求,要从娃娃抓起,根据不同年龄阶段人的心理特征和成长发展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陶冶情操、磨练心志、完善人格、人际和谐、天人和谐、担当责任、报效国家”的目的。
2、现阶段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着重解决“00后”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
人与自然关系方面以生态文明观教育为重点;人与自身关系方面以励志教育、吃苦耐劳和抗挫折教育、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方面以“和”、“孝”文化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社会关爱教育、集体观念和责任担当教育、法制教育为重点;人与国家关系方面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
手脑并用,知行合一。
3、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要多途并举,形成合力。
建议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统筹规划各类学校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小学课程建设和课程标准修订中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大学开设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和选修课,鼓励各类学校开发具有地域特色和校园特色的校本教材;创新传统文化内容载体;以课堂为主阵地,采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寓教于乐,寓教于为;增加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内容在中考、高考中的比重,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导入传统文化元素(如第二课堂活动、校训、美丽校园建设中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规划、优秀传统文化进社团、举办优秀传统文化系列展演活动等);在校园网中开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专栏,进行
空间教学;将传统文化学术名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请入学校,举办学术讲座,传授传统技艺;组织学生到校外传统文化教育基地观摩学习,开展“献爱心”和社会实践活动;评选“孝星”、“道德模范”。
(十)课题研究的计划步骤
第一阶段:文献资料收集整理阶段。
列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名篇,对进校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素进行细分。
第二阶段:调查阶段。
调研各类学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问题。
第三阶段:研究阶段:研究优秀传统文化进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路径和方法,撰写研究报告。
第四阶段:总结与应用阶段。
撰写论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
(十一)研究方法
(1)调查法:在研究前、中、后期采用问卷、谈话、比赛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文献研究法: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对新教材有关体现民族文化的内容进行挖掘、分析和归类;
(3)实践法:针对课题研究不断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并付之于行动,在教学实践基础上验证、修正教学行为充实或修正方案,提出新的具体目标,以提高研究的价值。
通过一系列课内外语文的实践活动
寻求新语文与弘扬民族文化之间联系的桥梁,研究一条适合新形势下语文教学的途径;
(4)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十二)课题研究的实施路径
运用层次分析方法,从宏观普适层面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从中观学校层面探讨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引和外联;从微观个人层面研究思想观念→认知态度→行为实践的一体化。
(十三)预期成果
1、中小学弘扬传统文化现状调查与整理,调查报告
2、国内其他相关研究成果归纳与分析
3、新时代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新的教学模式
4、经典诵读、书法比赛、作文比赛、戏曲表演等汇报演出
5、研究报告
(十四)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熊文明、汪红光:负责调查搜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的现状及成因。
任艳玲、陆德义:负责调查搜集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存在的问题。
郝涵涵、白鹿:负责分析原因,形成对策,以及后期论文的形成工作。
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