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临检白细胞

合集下载

白细胞计数的正常范围

白细胞计数的正常范围

白细胞计数的正常范围白细胞计数是血液检查中的一个重要指标,用于评估身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和炎症程度。

白细胞是血液中的一类细胞,它们是身体抵御感染和疾病的主要力量之一。

正常范围的白细胞计数可以反映身体的健康状况,而异常的白细胞计数可能暗示着潜在的健康问题。

在人体中,白细胞主要由五种不同类型的细胞组成,分别是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细胞和嗜碱细胞。

这五种细胞在不同的免疫反应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维持着人体的免疫平衡。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白细胞计数通常在4000-11000个/微升之间。

白细胞计数的正常范围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芳龄、性别、季节和个人生理状况等。

在新生儿和婴幼儿时期,白细胞计数往往较高,这是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

而随着芳龄的增长,白细胞计数逐渐趋于稳定。

女性的白细胞计数通常比男性稍高,这可能与女性的荷尔蒙水平和免疫反应有关。

异常的白细胞计数可能是某种疾病或病理状态的指示。

白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暗示着骨髓功能不全、免疫缺陷或长期炎症等问题。

而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范围则可能与感染、炎症、肿瘤或免疫性疾病等有关。

在评估白细胞计数时,医生通常还会结合其他指标,如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等,来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判断。

白细胞计数的正常范围虽然有一定的参考值,但并不是绝对的标准。

身体的健康状况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各个指标之间相互影响,彼此补充。

在评估白细胞计数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个人的生理状况、临床表现以及其他检查结果,并与医生进行深入的讨论和解读。

只有全面理解和把握了白细胞计数的正常范围,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个人观点和理解:白细胞计数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可以反映身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和炎症程度。

通过定期监测白细胞计数,我们可以及时发现身体的免疫问题,得以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白细胞计数的正常范围需要综合考虑个人的生理状况和临床表现,以及其他血液检查的结果,不能仅仅依赖参考值。

临检--异常白细胞形态

临检--异常白细胞形态

异常白细胞形态1.中性粒细胞异常形态(1)毒性变化:严重传染病、化脓性感染、中毒、恶性肿瘤、大面积烧伤等情况。

大小不均中毒颗粒空泡形成杜勒小体退行性变1)大小不均中性粒细胞大小相差悬殊,不均一性增大。

2)中毒颗粒中性粒细胞的胞质中出现比正常中性颗粒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的染色较深黑色或紫黑色颗粒。

3)空泡形成中性粒细胞的胞质或胞核可出现1个或数个空泡。

细胞发生脂肪变性或颗粒缺失的结果。

4)杜勒小体(Dohle):中性粒细胞因毒性变化而在胞质中保留的局部嗜碱性区域(源自RNA),呈圆形、梨形或云雾状,染成灰蓝色,直径1~2μm,亦可见于单核细胞。

5)退行性变:细胞发生胞体肿大、结构模糊、边缘不清晰、核固缩、核肿胀和核溶解等。

(2)棒状小体(Auer小体)急性白血病类型急粒(M3)数条急单一条急淋无白细胞胞质中出现呈紫红色细杆状物质,长约1~6μm,1条或数条,称为棒状小体。

(3)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3叶核居多,杆状与分叶核之比1:131)核左移:外周血中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和(或)出现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等细胞时(>5%)。

再生性核左移核左移伴白细胞总数高,提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机体抵抗性强。

见于: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急性失血。

退行性核左移核左移伴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提示骨髓释放功能受到抑制,机体抵抗力差。

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严重感染(如伤寒、败血症等)。

2)核右移中性粒细胞核分叶5叶以上者超过3%,常伴白细胞总数减低,为造血物质缺乏、脱氧核糖核酸减低、骨髓造血功能减退所致。

见于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应用抗代谢药物(如阿糖胞苷、6-巯基嘌呤等)、炎症恢复期。

(4)巨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细胞体积较大,直径16~25μm,核分叶常在5叶以上,甚至在10叶以上,核染色质疏松。

见于巨幼细胞贫血、抗代谢药物治疗后。

Chediak-Higashi畸形Alder-Reilly畸形May-Hegglin畸形Pelger-Huet畸形2.淋巴细胞的形态异常(1)异型淋巴细胞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肺炎、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等病毒性感染或过敏原刺激下,可使淋巴细胞增生,出现某些形态学变化,称为异型淋巴细胞。

第3,4临检白细胞详解

第3,4临检白细胞详解

第3,4临检白细胞详解第3 单元白细胞检1.从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到中幼粒细胞均有合成DNA的能力,这类粒细胞。

应属于A 分裂池白细胞B 成熟池白细胞C 贮备池自细胞D 循环池白细胞.E.边缘池白细胞:2.通常情况下,显微镜计数白细胞的区域是A 一侧计数室,四角四个大方格B.一侧计数室,对角两个大方格C.两侧计数室,对角共四个大方格D.两侧计数室,共十个大方格E.一侧计数室,中间一个大方格3.关于白细胞计数,错误的是A.白细胞数>15X109/L时,可增加稀释倍数B.白细胞数<3X109/L时,可增加计数量C 固有误差与计数细胞数量成正比D 若出现大量红细胞,白细胞计数值假性增高E.镜下白细胞胞质透亮,胞核深染突出4 关于白细胞计数的方法学评价,错误的是A.显微镜计数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较血细胞分析仪法低B.血细胞分析仪法快速、简便、易于标准化C.血细胞分析仪是白细胞分类和筛检的首选方法D 血细胞分析仪法适用手大规模健康人群普查,为常规筛查方法E 血细胞分析仪法可完全代替显微镜检查法对异常白细胞进行鉴别和分类5.白细胞分类计数时,应在油镜下选择有秩序检查的部位。

.A 头部B 体尾交界处C 体部D 尾部 E.边缘部6 中性粒细胞增多的疾病是A 化脓感染 B.门脉性肝硬化C.再生障碍性贫血 D.伤寒、副伤寒E.系统性红斑狼疮7.正常生理情况下白细胞变化规律的叙述,错误的是A 早晨较高,下午较低B 安静松弛时较低,活动后较高C 剧烈运动,剧痛和情绪激动时显著增多D 妊娠分娩时增加E.吸烟者高于非吸烟者8.关于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高,叙述错误的是A.严重组织损伤引起中性粒细胞反应性增多.B 反应性增多的粒细胞以成熟的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主C 中性粒细胞增多最常见于急性感染及炎症D 某些感染如伤寒等中性粒细胞可降低E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时中性粒细胞可降低9.外周血白细胞胞浆中可以无颗粒的是A.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 D 淋巴细胞E 单核细胞10.关于单核细胞,叙述错误的是A.儿童外周血较成人稍多B 成人单核细胞约占白细胞总数的:3%-8%C 妊娠期生理性增多与中性粒细胞变化不平行D 出生后2 周婴儿可成生理性增多E.疟疾时可见增多11 可用于监测组织移植术后是否发生排斥反应的细胞是A .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C 嗜碱性粒细胞D 单核细胞E.淋巴细胞12.关于嗜酸性粒细胞的保护剂,叙述正确的是A.伊红B.溴甲酚紫 C.丙酮D.碳酸钾 E. EDTA13.关于嗜酸性粒细胞的着色剂,叙述正确的是A.乙醇 B 溴甲酚紫 C.丙酮D 碳酸钾E 草酸铵14.关于五种白细胞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正确的是A 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无活性B.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碱性粒细胞C 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D 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无活性E.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无活性15.激光与细胞化学法血液分析仪中,可用于白细胞化学染色并分类的细胞内酶的种类为A.碱性磷酸酶 B 酸性磷酸酶C.非特异性酯酶 D 过氧化物酶E.磷脂酶16.正常血涂片白细胞分类计数,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A.0. 01~0. 05 B. 0.5-0.7C 0.05-0.5 D.0.02~0.04E.0.2-0.417.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值中错误的是A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1%-5%B.中性分叶核粒细胞50%-70%C 嗜碱性粒细胞0.5%一5%D 淋巴细胞20%-40%E.单核细胞2%-3%18.中性粒细胞减低症血中性粒细胞的绝对值应小于A.0.5 X 109/L B.1.5 X 109/LC 2.OX109/L D.2.5 X109/LE 3.O X109/L19淋巴细胞减低见于A.风疹 B 严重化脓性感染C 组织移植排斥反应D 白血病E.再生障碍性贫血20.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加多见于A. 伤寒感染 B.淋巴细胞白血病C.寄生虫感染及皮肤病B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E.长期使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21 关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叙述,错误的是A.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应在65~70分钟内完成B 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最好固定时间C.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可以观察急性传染病的预后B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可以观察烧伤患者的预后E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可以反映肾上腺皮质功能22下列现象与白细胞无关的是A.Dohle小体 B.棒状小体C.中毒颗粒 B 染色质小体E.退行性变23取静脉血20μl加至0.78ml白细胞稀释液内,混匀滴人计数盘,计数五个大方格中白细胞数为625个,则应报告白细胞计数结果为A. 25 X109/L B. 50 X109/LC. 75 X109/L D. 100 X109/LE. 125 X109/L24 正常情况下,外周血中中性杆状核细胞与中性分叶核粒细胞的比值是A 1:14B 1:13 C. 1:12D 1:11 E. 1:1025.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疾病除外A.系统性红斑狼疮 B 脾切除C.长期使用氯霉素 D. 放疗患者E.再生障碍性贫血26.下列结果不符合典型的严重感染患者的是A.白细胞总数常增加B.中性粒细胞出现核左移及退行性病变C.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增多D.淋巴细胞相对减少E.嗜酸性粒细胞常轻度增加,27.在疾病进行期出现中性粒细胞核右移常提示A.造血物质丰富B.骨髓造血功能旺盛C.脱氧核糖核酸增多 D 机体抵抗力强E.炎症恢复期28.作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时,如血液稀释20倍,计数9个大方格数得嗜酸性粒细胞18个,则此标本嗜酸性粒细胞应报告为A.0.2X109/L B 0.4X109/L C 0.5X109/L D.0.6X109/L E.1.0X109/L29.下列几种异常白细胞表现为成熟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能力减退的是A Pelger-Hüet 畸形 B. Alder-Reilly 畸形C chedialk-Higashi 畸形D. May-Hegglin 畸形 E.毒性变化29在机体防御和抵抗病原菌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外周血中的细胞是A.红细胞 B 嗜碱性粒细胞C.中性粒细胞D 组织细胞 E,巨核细胞30 正常状态下衰老的中性粒细胞主要被破坏所在的系统是A.红细胞系统 B 脾脏 C.肝脏D.单核—吞噬细胞系统E.淋巴细胞系统31.在白细胞成熟过程中,最早出现特异性颗粒的细胞是A.中幼粒细胞 B.晚幼粒细胞C 早幼粒细胞D 杆状核粒细胞E 原粒细胞32 与白细胞无关的是A. Auer小体 B.杜勒小体C.中毒颗粒 D. Howell-Jolly小体E 空泡33.正常生理情况下,关于白细胞变化化规律的正确叙述是A 早晨较低下午较高B 安静时高,进食后低C 剧烈运动、剧痛时降低D 妊娠期轻度减低E.日内最高值和最低值之间水平相近34.正常情况下,血涂片经染色后中性粒细胞核象最多见的是A 杆状核B 二叶核C 三叶核D 四叶核 E.五叶核35从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到中幼粒细胞均有合成DNA的能力,这类粒细胞应属于A 分裂池 B,成熟池 C 贮存池D 循环池E 边缘池36.关于中性粒细胞核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 核分叶多的细胞增多说明造血功能衰退B.五叶核以上粒细胞超过0.03称核右移C.核左移常为预后不良之兆D.疾病恢复期可出现一过性核右移现象E. 杆状核与分叶核之间的正常比值—般为1:337.机体处于急性感染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所得白细胞值为A.成熟池 B.循环池 C边缘池 D.贮存池E.分裂池38.对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叙述,错误的是A.白细胞总数超过20.O x 109/L时,:一般应分类计数 200个白细胞B 当血涂片上发现幼稚红细胞时,应列入白细胞分类总数中并报告百分率C 快速染色法无法确定的细胞,应用瑞-吉染色复查D 要避免重复计数,玻片应由血膜边缘向中央依次上下呈曲线移动E 分类计数白细胞时应选择血片中体尾交界处39.下列疾病中性粒细胞常减少的是A 脾功能亢进B 尿毒症C 急性溶血D 肺吸虫病E 尿毒症40.核左移见于A.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B.恶性贫血C.急性中毒D.应用抗代谢药物,如阿糖胞苷E.炎症恢复期41.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为1.50X Lo9/L,显微镜染色分类中查见每100个白细胞中有20个有核红细胞,通过校正公式计算,白细胞计数应为A. 1.80Xl09/LB. 1.35 X l09/LC. 1.30 X l09/L D. 1.25 Xl09/LE. 1.20 X l09/L42.与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有关的血液学指标和形态是A.豪焦小体 B. 裂红细胞 C. 血小板D. 泪滴形红细胞E. 卡波环43.属于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的形态是A.棒状小体 B. Russell小体C.Dohle体 D. Mott细胞E.Chediak-Higashi 畸形44.下列疾病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的是A.伤寒 B. 副伤寒 C.再生障碍性贫血D.急性链球菌感染 E.过敏性休克45.经瑞氏染色后,关于白细胞胞田胞胞质内颗粒描述正确的是A.中性粒细胞胞质中细小均匀的颗被染成红色B.嗜碱性粒细胞胞质内有粗大、均匀的橘红色颗粒C.嗜酸性粒细胞胞质中有大小不均蓝蓝黑色颗粒D. 单核细胞胞质内有细小的灰尘样的紫红色颗粒E.小淋巴细胞胞质内有较多的嗜天青颗粒46.关于血液细胞染色的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A.瑞氏染色液固定血细胞时间一般为20min左右B. 瑞氏染色结果偏红,多见于缓冲液的Ph偏碱性C.吉姆萨染色法对细胞核着色较好D. 血涂片染色时,常用的缓冲液pH为:7. 0~7.2E. pH为6.4的缓冲液可使瑞氏染色结果偏蓝47.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时所得计数值为何处的白细胞数A.分裂池 B.成熟池 C.储备池D.循环池 E.边缘池48.重度核左移是指外周血中性杆状核粒细胞A.>1% B.>5% C.>10%B D.>15% E.>25% 49退行性核左移可见于A.急性化脓性感染B.急性失血C.伤寒 D.急性溶血 E.急性中毒50.在炎症的进行期突然出现核右移可提示A.类白血病反应B.机体反应性高C.骨髓造血功能旺盛 D.预后不良E.骨髓加速向细胞释放51.下列关于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的形态特点,错误的是A.大小不均 B.中毒颗粒C. 空泡变性D.Dohle小体E. 巨多分叶核52.中性粒细胞发生空泡变性的原因是A.细胞质脂肪变性 B. 染色条件不良C. 细胞的退行性改变D. 内质网与核糖体融合E.DNA合成物质不足53.患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盛时,血涂片可发现较多的细胞是A. 大单核细胞B. 中性粒细胞中毒变性C. 幼稚单核细胞 D.异形淋巴细胞E.幼稚粒细胞54.在手工法进行白细胞计数时,血液稀释比例为20倍,计数四周四个大方格内的自细胞数为112个,则自细胞的浓度为A. 22.44XIO9/L B. 11.2X 109/LC. 5.6X109/LD. 4.8XlO9/LE. 2.8XlO9/L55.白细胞中发现Auer小体可排除下列疾病中的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B.急性单核细胞向血病C.急性淋巴细胞白血 D.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E.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瘸第4 单元血液分析仪及其临床应用1.血液分析仪叙述正确的是A.三分群血细胞分析仪多采用流式技术B.仪器法对白细胞的分类不能替代显微镜分类C.采用电阻抗法的仪器可进行白细胞五分类检测D.小孔管是仪器主要的染色部位E. 测量脉冲的大小无法测出细胞体积大小2.在电阻抗法中,与脉冲大小呈正相关的是A.细胞数量 B.细胞内颗粒数量C.细胞染色质密度D.细胞体积E.细胞核形态3.目前仪器法白细胞分类不包括的方法是A.电阻抗法B.荧光透射比色法C.阻抗与射频技术法D.光散射与细胞技术法E.多角度偏振光散射技术法4.当红细胞直方图曲线显示主峰左移,峰底增宽,常反映A.缺铁性贫血 B.铁幼粒细胞性贫血C.巨幼细胞贫血D.小细胞均一性贫血E珠蛋白生成障碍性5.三分群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直方图中,中间细胞主要包括A.大淋巴细胞 B.中性分叶核粒细胞C.单核细胞D. 杆状核细胞E.小淋巴细胞6.引起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假性异常的因素有A.纤维蛋白原 B.非晶形物质聚集C.白细胞直径增大 D.中性粒细胞峰右移E.红细胞主峰左移7.血细胞分析仪用多角度偏振光散射《MAPSS》法测定细胞核分叶情况,采用的散射光角度为羿A. 0。

临检基础第8讲(白细胞异常形态及血小板计数、形态)-20120921

临检基础第8讲(白细胞异常形态及血小板计数、形态)-20120921
鉴别: (1)嗜碱性粒细胞:核分叶较少,颗粒大而不均,染色更深,可分布于核 上,细胞少见。 (2)染色条件偏碱或时间过长,中性颗粒着色过深,误认为中毒颗粒。
中毒颗粒与正常颗粒
中毒颗粒与嗜碱粒细胞颗粒
中毒指数
含中毒颗粒的细胞在中性粒细胞中所占的比值 中毒指数愈大,中毒情况愈严重 1.0 极严重 0.75 重度 0.5 中度 <0.25 轻度
中性粒细胞异常改变
1、毒性变化 2、棒状小体 3、核象变化 4、核形异常 5、中性粒细胞颗粒减少或消失 6、与遗传因素相关的中性粒细胞畸形
1.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
出现在: 严重化脓性感染 败血症 急性中毒 恶性肿瘤 大面积烧伤
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
①细胞大小不均 (anisocytosis) ②中毒颗粒 (toxic granule) ③空泡形成 (vacuolation) ④杜勒小体 (döhle body) ⑤退行性变(degeneration)
卫星核的淋巴细胞
外周血液中浆细胞
常人外周血一般不出现 病理情况下可见:
多发性骨髓瘤(MM)外周血中可见少量病理性浆细胞 浆细胞白血病(PCL)患者外周血可出现较多(>20%)异 常浆细胞。
浆细胞
第三节 血小板检查
本节讲述:
血小板计数(blood platelet count,BPC) 血小板形态
(1)巨多核中性粒细胞
胞体增大,直径16~25um,核分叶过多,常为5~9叶, 甚至10叶以上,各叶大小差别很大,核染色质疏松。 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抗代谢药物治疗后。
巨多核中性粒细胞
(2)巨杆状核和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
巨杆状核:胞体可大至30μm,胞核呈肥大杆状或特 长带状。 多分叶核:后者胞核分叶超过5叶 易见于:MA、MDS、白血病

血细胞分析报告正常值

血细胞分析报告正常值

血细胞分析报告正常值血细胞分析报告是血液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主要用于检测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指标以及代表着人体免疫状态的白细胞指标。

而了解血细胞分析报告的正常值可帮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以下是血细胞分析报告中各项指标的正常值区间:1. 白细胞计数(WBC):4.5~11.0×10^9/L白细胞计数反映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其正常范围是4.5~11.0×10^9/L。

当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范围,称之为白细胞增多,表明人体可能存在某些感染、炎症、肿瘤等疾病。

而当白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则被称为白细胞减少,常见于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化疗、药物反应等。

2. 红细胞计数(RBC):4.3~5.8×10^12/L红细胞计数是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常用指标是红细胞计数,正常参考值在4.3~5.8 ×10^12/L之间。

红细胞计数过低,表示贫血可能取决于红细胞数量、疾病和/或补充饮食不足等因素,过度多的红细胞则可能会造成血液黏稠度增加和心脏负担增加等问题。

3. 血色素(HGB):120~160g/L血红蛋白是在红细胞中存在的负责携带氧气的蛋白质,其正常参考值为120~160g/L。

血红蛋白含量在低于120g/L时,就表明人体贫血。

4. 血小板计数(PLT):100~300×10^9/L血小板的正常参考值是100~300×10^9/L,它与凝血功能有关,负责止血和凝血。

血小板过多或过少都可能会导致出血或凝血问题。

总的来说,对于血细胞分析报告中的各项指标,正常范围的理解可以帮助我们快速了解自身身体健康状况,并且在发现问题的时候及时寻求医疗帮助。

尽管我们可以自己解读结果,但如果出现问题还是要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毕竟专业的医生需要基于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判断。

白细胞分级

白细胞分级

白细胞分级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保护我们免受疾病侵袭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根据功能和形态的不同,白细胞可以被分为五个主要类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这些细胞在人体抵御病原体、恢复组织损伤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方面发挥着各自独特的作用。

1. 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是最常见的白细胞类型,占据着总白细胞数的绝大部分。

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吞噬和消化病原体,如细菌和真菌。

当中性粒细胞遇到病原体时,它们会释放出一系列的酶和化学物质,以消灭并清除病原体。

中性粒细胞的形态特征是含有多个核状结构。

2.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成员,它们在抗体介导的免疫反应中起着关键作用。

淋巴细胞分为T细胞和B细胞两种类型。

T细胞负责调节和协调免疫反应,而B细胞则负责产生抗体以中和病原体。

淋巴细胞的形态特征是圆形或椭圆形的细胞核。

3. 单核细胞单核细胞是一类大型细胞,它们主要存在于组织中,而不是循环系统中。

单核细胞包括单核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它们在清除病原体、促进伤口愈合和调节免疫反应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单核细胞的形态特征是单个、大而不规则的细胞核。

4. 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是一类与过敏反应和寄生虫感染相关的白细胞。

它们的主要功能是通过释放酸性颗粒来摧毁寄生虫。

嗜酸性粒细胞还参与过敏反应,通过释放化学物质引起炎症反应。

嗜酸性粒细胞的形态特征是细胞质内含有特殊的酸性颗粒。

5. 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也与过敏反应和寄生虫感染相关。

它们的主要功能是通过释放碱性颗粒来杀死寄生虫。

与嗜酸性粒细胞相似,嗜碱性粒细胞也参与过敏反应。

嗜碱性粒细胞的形态特征是细胞质内含有特殊的碱性颗粒。

总的来说,白细胞分级是根据细胞功能和形态特征的不同来进行的。

它们各自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共同保护我们的身体免受病原体的侵害。

了解白细胞分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并为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提供指导。

白细胞3 4是什么情况

白细胞3 4是什么情况

白细胞3 4是什么情况
白细胞34是什么情况
白细胞3&period;4是什么情况
身体健康就是当今社会人们都紧密高度关注的问题,身体健康就可以更好的工作自学
发展,不仅我们个人特别注意身体健康情况,通常的公司企业也就是非常特别注意这个情
况的,定期的为员工展开身体检查,不仅就是对员工的负责管理也就是确保了员工的工作
效率等情况,健康检查报告中经常有些医学名词就是我们不介绍的,看见数字高或低就可
以发生紧绷的情绪,下面就来说说道白细胞3.4这种情况必须如何展开处置。

白细胞3.4是稍微低一些的意思,现在的水平对身体无影响。

如果继续降低可引起抵
抗力下降。

如果极度降低,可导致难于控制的感染,甚至危及生命。

引起它降低的原因很多,比如病毒感染,接触射线,苯,甲醛等化学物质,某些血液病,自身免疫病等。

还有
不少人找不到明确的原因。

现在可暂不针对白细胞降低进行治疗。

注意如果有其他的病要
用药时,尽量避免用造成白细胞降低的药物。

一个月后复查一下再看看。

白细胞,旧称白血球。

血液中的一类细胞。

根据白细胞的细胞质内有没有特定颗粒,
可以将其分成存有粒白细胞和无粒白细胞。

前者常缩写为粒细胞,根据其特定颗粒的染色
特性,又分成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

白细胞也通常被称作免疫细胞。

在显微镜下可以看见,血细胞中体积比较小、数量比较太少。

具备细胞核。

其主要促进作
用就是毁灭细菌、防卫疾病。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临床意义分析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临床意义分析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临床意义分析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计数及分类结果是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对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临床意义进行分析,并介绍其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

一、白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白细胞计数是指测量一定体积的血液样本中白细胞的数量,一般以每升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表示。

正常成年人的白细胞计数范围通常为4.0-11.0 × 10^9/L。

白细胞计数的异常可以提示机体的免疫状况和疾病的发生。

1. 白细胞过高白细胞过高(白细胞计数增高)可能是由于感染、炎症、免疫系统异常、肿瘤等引起的。

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如细菌感染、病毒感染、风湿病、白血病等,均可以导致白细胞计数升高。

因此,白细胞计数的异常增高往往可以作为早期疾病的一个指标,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2. 白细胞过低白细胞过低(白细胞计数降低)可能是由于免疫功能低下、药物作用、骨髓抑制等因素引起的。

由于白细胞在机体的免疫反应中起到关键作用,白细胞计数过低会导致机体对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下降,易引发感染。

因此,白细胞计数的异常降低也需要密切关注,并寻找其原因。

在临床上,长期白细胞计数过低可以提示免疫系统疾病、感染、骨髓抑制等情况。

二、白细胞分类的临床意义除了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也对临床有重要意义。

常见的白细胞分类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1.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是最常见的白细胞,其数量的变化与感染和炎症密切相关。

在细菌感染时,中性粒细胞计数往往升高;而在病毒感染或炎症性疾病时,中性粒细胞计数可能降低。

因此,通过对中性粒细胞计数及比例的观察,可以初步判断感染性疾病的类型。

2.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主要细胞类型,主要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调节。

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常常与免疫功能紊乱相关。

例如,HIV感染和淋巴细胞白血病等情况下,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异常。

3.单核细胞单核细胞是一种大型的白细胞,其数量的变化与病毒感染、某些感染性疾病以及炎症状态密切相关。

最全白细胞计数化验单解读

最全白细胞计数化验单解读

最全白细胞计数化验单解读介绍白细胞计数化验单用于检测人体内的白细胞数量。

本文档将解读这一化验单的各个指标及其意义。

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计数(WBC):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用于评估免疫功能和炎症程度。

白细胞计数(WBC):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用于评估免疫功能和炎症程度。

- 正常范围:成人范围通常为4,000-11,000/mm³,但范围可能因年龄、性别和个人健康状况而异。

正常范围:成人范围通常为4,000-11,000/mm³,但范围可能因年龄、性别和个人健康状况而异。

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在白细胞计数中,通常会估计以下白细胞类型的数量:中性粒细胞(NEU)- 这是最常见的白细胞类型。

- 正常范围:通常为45-70%。

正常范围:通常为45-70%。

- 意义:增高可能表明感染、炎症、应激反应或白血病。

意义:增高可能表明感染、炎症、应激反应或白血病。

淋巴细胞(LYM)- 这是另一种常见的白细胞类型。

- 正常范围:通常为20-40%。

正常范围:通常为20-40%。

- 意义:增高可能表明感染、淋巴瘤或某些自身免疫疾病。

意义:增高可能表明感染、淋巴瘤或某些自身免疫疾病。

单核细胞(MON)- 这是一种较不常见的白细胞类型。

- 正常范围:通常为2-8%。

正常范围:通常为2-8%。

- 意义:增高可能表示感染、病毒感染或单核细胞增多症。

意义:增高可能表示感染、病毒感染或单核细胞增多症。

嗜酸细胞(EO)- 这是一种罕见的白细胞类型。

- 正常范围:通常为1-4%。

正常范围:通常为1-4%。

- 意义:增高可能表明过敏反应、寄生虫感染或鼻窦炎。

意义:增高可能表明过敏反应、寄生虫感染或鼻窦炎。

嗜碱细胞(BA)- 这也是一种较不常见的白细胞类型。

- 正常范围:通常<1%。

正常范围:通常<1%。

- 意义:增高可能表明白血病或其他骨髓异常。

意义:增高可能表明白血病或其他骨髓异常。

结论白细胞计数化验单提供了评估免疫功能和炎症程度的重要指标。

白细胞标准值是多少

白细胞标准值是多少

白细胞标准值是多少白细胞是人体内的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它们能够保护我们免受细菌、病毒和其他病原体的侵害。

而了解白细胞的标准值对于我们了解自身健康状况以及疾病的诊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那么,白细胞的标准值是多少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白细胞的种类。

人体内的白细胞主要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

它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免疫功能,协同作用,保护我们的身体免受疾病侵害。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白细胞的标准值范围。

一般来说,成年人的白细胞计数在每立方毫升4,000至1.1万个之间。

具体来说,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在50%至70%之间,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在20%至40%之间,单核细胞的百分比在2%至8%之间,嗜酸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在1%至4%之间,嗜碱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在0.5%至1%之间。

这些标准值范围是根据大量的健康人群的检测数据得出的,通常情况下,处于这个范围内的人群可以被认为是正常的。

那么,白细胞的标准值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健康呢?首先,如果白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会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例如,白细胞计数低于4000个/μL可能会导致易感染,低于1000个/μL可能会导致严重感染。

其次,如果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范围,可能会提示存在感染、炎症或其他疾病。

例如,白细胞计数高于1.1万个/μL可能会提示感染或其他炎症性疾病。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血液检测来了解自己的白细胞计数,从而及时发现健康问题。

此外,一些特殊情况下,如怀孕、感染、药物治疗等,白细胞计数可能会有所波动,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综上所述,白细胞的标准值对于我们了解自身免疫功能、健康状况以及疾病诊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定期的血液检测,我们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白细胞计数是否在正常范围内,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保持身体健康。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白细胞的标准值,关注自身健康,预防疾病,享受健康生活。

白细胞分度标准

白细胞分度标准

白细胞分度标准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白细胞进行分度可以了解人体免疫状态和疾病情况。

以下是白细胞分度的标准:1.中性粒细胞:2.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50%-75%。

其中,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加表明存在感染或炎症反应;减少则提示免疫系统抑制或骨髓功能异常。

3.淋巴细胞:4.淋巴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20%-40%。

淋巴细胞百分比增加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减少则常见于免疫缺陷病、骨髓抑制等。

5.单核细胞:6.单核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3%-8%。

单核细胞具有吞噬和杀伤病原体的作用,百分比增加提示感染或炎症反应;减少则与骨髓抑制有关。

7.嗜酸性粒细胞:8.嗜酸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0.5%-5%。

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增加与过敏反应、寄生虫感染等有关;减少则可能提示免疫缺陷或骨髓抑制。

9.嗜碱性粒细胞:10.嗜碱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0.1%-1%。

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增加与过敏反应、炎症反应等有关;减少则无特殊临床意义。

11.红细胞:12.红细胞是血液中负责输送氧气的细胞。

红细胞数量减少可能提示贫血或慢性失血;增加则可能提示高原反应、肺部疾病等。

13.血红蛋白:14.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蛋白质,负责输送氧气。

血红蛋白减少可能提示贫血;增加则可能与高原反应、肺部疾病等有关。

15.血小板:16.血小板是血液中的凝血因子,负责止血和凝血。

血小板数量减少可能提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抑制等;增加则可能与血栓形成、骨髓增生性疾病等有关。

临检白细胞技术实验报告

临检白细胞技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临检白细胞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 了解正常外周血中白细胞的形态特点及分类计数方法。

3. 掌握瑞氏染色法在白细胞计数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等。

通过观察白细胞在血液涂片上的形态特点和数量,可以了解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临检白细胞技术主要采用瑞氏染色法,将血液涂片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白细胞形态和数量,从而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器材:普通光学显微镜、血涂片、瑞氏染液、缓冲液、滴管、载玻片、推片、消毒棉球等。

2. 实验试剂:瑞氏染液、缓冲液、蒸馏水等。

四、实验步骤1. 制备血涂片a. 取末梢血一滴,滴于洁净无油脂的载玻片一端。

b. 将边缘光滑的推片边缘置于血滴前方,然后向后拉,使血滴均匀附在推片和载玻片之间。

c. 以约30-45度的角度平稳地向前推至载玻片另一端,推出均匀的血膜。

d. 将制好的血涂片晾干,不可加热。

2. 瑞氏染色a. 将晾干的血涂片用蜡笔在两端各划一道线,以免染料外溢。

b. 将染液滴于血涂片上,静置3-5分钟。

c. 加入等量的缓冲液,轻轻摇动,使染色液与缓冲液混合均匀,静置3-5分钟。

d. 用蒸馏水冲洗,冲洗后斜置血涂片于空气中干燥。

3. 白细胞分类计数a. 在低倍镜下观察染色后的血涂片,选择细胞分布均匀的区域。

b. 在高倍镜下观察,按照城垛形方式计数100-200个白细胞。

c. 计算各类白细胞所占的百分率和绝对值。

五、实验结果1. 白细胞总数:10.5×10^9/L2. 白细胞分类计数:a. 中性粒细胞:40%b. 嗜酸性粒细胞:5%c. 嗜碱性粒细胞:1%d. 淋巴细胞:45%e. 单核细胞:9%六、实验讨论本次实验中,通过瑞氏染色法对白细胞进行分类计数,结果显示白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均在正常范围内。

中性粒细胞占比较高,说明人体免疫系统处于正常状态。

临检病例考试题目及答案

临检病例考试题目及答案

临检病例考试题目及答案一、单选题1. 以下哪项不是尿液检查的常规项目?A. 尿比重B. 尿蛋白C. 尿糖D. 尿酮体E. 尿钙答案:E2. 红细胞沉降率(ESR)的测定主要用于以下哪种疾病的诊断?A. 贫血B. 感染性疾病C. 恶性肿瘤D. 炎症性疾病E. 以上都是答案:D3. 以下哪种细胞不属于白细胞?A. 中性粒细胞B. 淋巴细胞C. 单核细胞D. 红细胞E. 嗜酸性粒细胞答案:D4. 血红蛋白(Hb)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是多少?A. 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B. 男性:130-170g/L,女性:120-160g/LC. 男性:140-180g/L,女性:130-170g/LD. 男性:150-190g/L,女性:140-180g/LE. 男性:160-200g/L,女性:150-190g/L 答案:A5. 以下哪种疾病不会导致血小板减少?A.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B. 再生障碍性贫血C.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D. 急性白血病E. 缺铁性贫血答案:E二、多选题6.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血常规检查结果?A. 采血时间B. 采血部位C. 采血工具D. 采血技术E. 标本储存条件答案:ABCDE7. 以下哪些指标可以用于评估肾功能?A. 血肌酐(Cr)B. 尿素氮(BUN)C. 尿酸(UA)D. 尿蛋白E. 血红蛋白答案:ABC8. 以下哪些是血液病的常见症状?A. 贫血B. 出血倾向C. 发热D. 淋巴结肿大E. 黄疸答案:ABD9. 以下哪些是尿液检查中可能出现的异常结果?A. 蛋白尿B. 血尿C. 糖尿D. 酮尿E. 胆红素尿答案:ABCDE10. 以下哪些是粪便检查的常规项目?A. 粪便隐血B. 粪便颜色C. 粪便性状D. 粪便细胞计数E. 粪便细菌培养答案:ABCD三、判断题11. 血常规检查可以用于评估贫血和感染性疾病。

(对)12. 尿液中的白细胞增多通常提示泌尿系统感染。

临检--白细胞分类计数

临检--白细胞分类计数

白细胞分类计数(DC)【检测原理】制片→染色→油镜分类求得各种白细胞的比值(百分率)各类白细胞的绝对值(白细胞计数值×白细胞分类计数%)【方法学评价】1.显微镜分类法能准确地根据细胞形态特征进行分类,是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方法,但耗时、精确性和重复性较差。

2.血液分析仪分类法有三分群和五分类两法,速度快,准确性高,易于标准化,能提示异常结果,结果以数据、图形、文字等多种形式展示,是白细胞分类和筛检首选方法,但不能完全代替显微镜检查法对异常白细胞进行鉴别和分类。

【质量控制】1.影响分类计数准确性因素(1)细胞分布不均:“城垛式”移动。

体尾交界最佳,尾部-中性粒细胞较多,淋巴细胞较少,单核细胞沿涂片长轴均匀分布。

幼稚细胞分布在尾部和边缘。

头部和体部-淋巴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分布。

(2)形态识别差异①杆状核和分叶核诊断标准差异;②单核细胞和大淋巴细胞鉴别能力差异;③嗜碱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难以区分。

2.影响分类计数精确性因素临床上如需观察细胞数量变化作为诊治指标时,应提高细胞计数量,如下表。

白细胞总数与分类白细胞数的关系【参考值】成人白细胞分类参考值【临床意义】骨髓造血干细胞→粒-单系祖细胞→原粒→早、中、晚、杆状、分叶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1)生理性增多:Nsg>70%,绝对值>7×109/L称为增多。

2叶核占10%~30%,3叶核占40%~50%,4叶核占10%~20%,5叶核<5%。

1)年龄变化:新生儿白细胞较高[可达(15~30)×109/L]。

第6~9d减至与淋巴细胞大致相等,4~5岁两者基本相等,形成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2次交叉变化曲线,到青春期时与成人相同。

2)日间变化:在安静、休息时白细胞数较低,在活动、进食后白细胞数较高。

早晨较低、下午较高。

一日内最高值和最低值可相差1倍。

3)运动、疼痛、情绪变化:脑力和体力劳动、冷热水浴、日光或紫外线照射等使白细胞轻度增高。

白细胞形态检查

白细胞形态检查

白细胞形态检查白细胞形态检查是一种常用的血液检查方法,用于评估白细胞的形态特征,以揭示可能存在的疾病或炎症情况。

通过观察和描述白细胞的形态特征,医生可以诊断和监测某些感染性疾病、炎症和血液病。

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它负责抵御病原体、维持免疫平衡和清除异常细胞。

正常情况下,白细胞呈现多样的形态特征,包括细胞大小、形状、胞质和核的特征等。

然而,在一些疾病状态下,白细胞的形态可以发生明显的改变,这些变化往往与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相关。

白细胞形态检查通常通过显微镜下对染色的血液标本进行观察和分析来完成。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白细胞形态特征及其可能的临床意义:1. 淋巴细胞:正常淋巴细胞通常呈圆形或卵圆形,胞质较小,核与胞质比例较大。

过大或过小的淋巴细胞可能与淋巴细胞增多或减少症相关。

2. 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通常具有多个细胞核,胞质中含有大量的嗜酸性颗粒。

异常的嗜酸性粒细胞形态可能与变态反应性疾病、寄生虫感染或骨髓异常有关。

3. 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的形态特征包括细胞核分叶,胞质中含有嗜碱性颗粒。

嗜碱性粒细胞的数量和形态改变通常与过敏反应、寄生虫感染或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等疾病有关。

4. 中性粒细胞:正常中性粒细胞通常具有分叶核,胞质中含有颗粒,形态规整。

变形、不规则或异常增多的中性粒细胞可能与感染、炎症或骨髓异常有关。

5. 单核细胞:单核细胞的形态特征包括较大的细胞核和胞质,常呈豆状或椭圆形。

单核细胞的数量和形态改变可能与感染、病毒感染或某些炎症性疾病有关。

6. 幼稚细胞:幼稚细胞是指尚未完全分化成熟的白细胞,其形态特征与正常成熟细胞相比存在明显的差异。

幼稚细胞的存在通常与骨髓异常、白血病或其他恶性肿瘤有关。

通过对上述白细胞形态特征的观察和分析,医生可以初步判断可能存在的病理情况,并进一步进行其他检查以明确诊断。

白细胞形态检查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诊断和监测价值,它能提供丰富的信息,帮助医生确定适当的治疗方案,并评估治疗的效果。

白细胞计数分析解析

白细胞计数分析解析

白细胞计数分析解析白细胞计数是指通过实验室检测方法,统计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

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保护机体免受细菌、病毒和其他外部因素侵袭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白细胞计数的结果对于确定人体免疫系统的健康状态以及检测可能存在的疾病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白细胞计数的分析解析进行讨论。

1. 白细胞计数的意义白细胞计数是临床医学中常用的一项检测指标,它反映了人体免疫功能的活跃程度。

正常的白细胞计数范围为4,000至11,000个/微升,其中分为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

通过分析白细胞计数及其不同类型的比例可以判断机体是否存在某些疾病。

2. 白细胞计数异常的可能原因白细胞计数异常可以是机体免疫功能的正常反应,也可能是某种疾病的信号。

例如,感染、炎症、过敏反应、贫血、骨髓异常、白血病等都可能导致白细胞计数的异常。

通过分析白细胞计数的具体数值、白细胞类型的比例以及其他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可以进一步判断异常的原因。

3. 白细胞计数的临床应用白细胞计数的临床应用十分广泛。

通过对白细胞计数的分析,医生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感染、炎症、肿瘤等疾病,并进一步制定治疗方案。

例如,在感染疾病中,白细胞计数通常会增高,而在某些类型的骨髓异常和白血病等疾病中,白细胞计数可能会异常增多或减少。

因此,白细胞计数的分析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至关重要。

4. 白细胞计数的检测方法目前,常见的白细胞计数检测方法包括手工计数和自动计数两种。

手工计数是通过显微镜观察血液涂片,在特定条件下手工计数白细胞的数量。

这种方法准确性高,但耗时长,操作繁琐。

自动计数则是利用现代化的实验室设备,通过数码显微镜或流式细胞技术自动计数白细胞的数量。

自动计数方法操作简便,且可以快速准确地得到结果。

在临床应用中,通常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5. 白细胞计数结果的解读在进行白细胞计数结果的解读时,不仅要考虑白细胞计数的具体数值,还需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其他相关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白细胞正常值参考范围

白细胞正常值参考范围

白细胞正常值参考范围为(4-10)×10^9/L,即每1L血液中有(4-10)×10^9个白细胞。

白细胞是否正常不单纯指白细胞的数值,还包括构成白细胞的各种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在白细胞构成中的比例是否在正常范围。

即使在正常范围,临床还要进行进一步评估,有无出现异常细胞,如异常淋巴细胞或浆细胞等。

白细胞升高或白细胞减低需要进一步进行相应的临床检测,区分生理性还是病理性,明确原因后再开展相应处理。

在感染的情况下,如细菌感染时白细胞增多,需积极治疗感染,同时定期随访和监测白细胞数量,给予患者合理的治疗。

医院临检SOP

医院临检SOP

一、目的:保证血细胞检测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二、范围:合用于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的检测。

三、实验原理样品通过样品吸引管吸入, 经过准确定量的样品和稀释液一同被送入混匀腔、 检测室在 同一个检测室轮流测量 WBC/HGB 和 HERBC/PLT 的所有参数。

对 WBC/HGB 测量, WBC/HGB 溶血剂被加到测量室进行进一步的稀释和溶解红细胞, 然后样品进行大约十秒钟 化学反应。

反应过程中,红细胞被溶解,生成血红蛋白,并形成红色甲基红蛋白。

白细胞保 持完整。

此外,白细胞(WBC )的大小和数量可用 DC 检测方法测定。

在 HGB 测量阶段, 用光度计检测血红蛋白浓度。

在 RBC/PLT 测量中, 稀释的样品由混匀进入检测室, 采用 DC 方法测定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大小和数量。

四、标本要求:抗凝静脉血、手指尖部末梢血五、开关机程序(一)启动1、检查仪器是否有稀释液及溶血素,然后打开仪器右侧电源开关,仪器将执行自动冲 洗及空白检测,大约 15 分钟后进入准备状态。

2、检查(1)在仪器准备状态下,按样本号的图标将浮现数字键盘,输入病人的 ID 号。

注:在输入样本时,可按 ALPH 进行数字、大写字母、小写字母循环切换。

(2)测量模式普通选择“全血”模式。

测末梢时按“稀释”键。

(3)按仪器右下方的 PUSH ,打开紫色的小门,然后将待测样品放入样品适配器内, 关上样品门,点击显示屏“运行”键检验完毕后仪器自动打印出结果。

(二)关机:关机前用清洗液当标本检测一次,按显示屏右下角的“关机”键,仪器自 动执行关机程序,大约需 2 分钟。

然后关闭仪器右侧电源。

六、操作步骤(一)预稀释模式(合用于微量全血)1、打开紫色的小门,将空子弹头(IML )放入样品适配器,关上样品台门,点击显示 器“稀释”键→分装→执行,仪器将自动放入 500UL 稀释液,执行完毕后,取出子弹头。

2、20UI 末梢血加入盛有稀释液的子弹头,充分混匀,然后放入适配器,关上样品门, 在主界面上选择“稀释”键一运行,执行完毕仪器将自动打印结果。

临床检验基础考试备考知识点:白细胞检查

临床检验基础考试备考知识点:白细胞检查

临床检验根底考试备考知识点:白细胞检查临床检验根底考试备考知识点:白细胞检查导语:白细胞旧称白血球。

血液中的一类细胞。

白细胞也通常被称为免疫细胞。

人体和动物血液及组织中的无色细胞。

有细胞核,能作变形运动。

白细胞一般有活泼的挪动才能。

我们白细胞检查是指什么吧。

1粒细胞起于造血干细胞,在高浓度集落刺激因子作用下粒系祖母细胞分化为原粒细胞,经数次有丝分裂,依次发育为早幼粒,中幼粒,晚幼粒,杆状核和分叶核粒细胞2一个原粒细胞经过增殖发育,最终生成8~32个分叶核粒细胞。

此过程在骨髓中约需10d,成熟粒细胞进入血液后仅存6~10h,然后逸出血管进入组织或体腔内3粒细胞在组织中可行驶防御功能1~2d,衰老的粒细胞主要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其余从口腔,气管,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排出,同时,骨髓释放新生的粒细胞补充周围血而保持白细胞数量相对稳定4分裂池包括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和中幼粒细胞,能合成DNA,具有分裂才能5进入外周血的成熟粒细胞有一半随血液而循环,白细胞计数值就是循环池的粒细胞计数6嗜酸性粒细胞能释放组胺酶7嗜碱性粒细胞内的颗粒含有组胺,肝素,过敏性慢反响物质,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8嗜碱性粒细胞在整个生理功能中突出的特点是参与过敏反响9单核-巨噬细胞具有吞噬病原体功能,吞噬和清理功能,吞噬抗原传递免疫信息功能,还参与杀菌,免疫和抗肿瘤作用10淋巴细胞于骨髓造血干细胞/祖细胞,是人体主要免疫活性细胞,约占白细胞总数的1/411 B淋巴细胞可经抗原激活后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特异抗体,参与体液免疫12在胸腺,脾,淋巴结和其他淋巴组织,依赖胸腺素发育成熟者称为T淋巴细胞13正常情况下,外周血中不会出现有核红细胞,假设出现大量该细胞,其不能被白细胞稀释液破坏14血液检验中,白细胞计数指标参考值无性别差异15正常人外周血涂片白细胞分类中,中性粒细胞所占比例为50%~70%,其增高和减低直接影响白细胞总数变化16采用显微镜计数法进展白细胞计数时,通常汲取白细胞稀释液0.38ml于小试管中17正常血涂片白细胞分类计数,嗜酸性粒细胞占1.5%~5% 18正常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中以3叶核居多19感染,理化损伤,血液病,脾功能亢进,免疫性疾病可见中性粒细胞减低20中性粒细胞核左移是指外周血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出现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原幼粒等细胞21再生性左移是指核左移伴有白细胞总数增高者,表示机体反响性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见于感染,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急性失血等22退行性左移是指核左移而白细胞总数不增高,甚至减低者,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低症,严重感染23中性粒细胞核分叶5叶以上者超过3%那么称为核右移24中性粒细胞核右移形成的原因是造血物质缺乏,脱氧核糖核酸减低,骨髓造血功能减退25淋巴细胞数量减低常见于接触放射线,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严重化脓性感染26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浓度在1d内有波动,白天低,夜间高,上午波动大,下午较恒定,与糖皮质激素脉冲式分泌有关27Dohle小体是中性粒细胞胞质因毒性变而保存的嗜碱性区域,呈圆形,梨形或云雾状,界限不清,染成灰蓝色,直径1~2um,亦可见于单核细胞28巨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的细胞体积较大,直径16~25um,核分叶常在5叶以上,甚至在10叶以上,核染色质疏松29瑞氏染色中性分叶核粒细胞胞质呈浅紫红色30瑞氏染色嗜碱性粒细胞胞质呈蓝黑色31外周血小淋巴一般无颗粒,大淋巴细胞可有少量粗大,不均匀,深紫红色颗粒32瑞氏染色单核细胞,直径10~20um,为外周血中最大的细胞33异型淋巴细胞按其形态学特征分为3型:1型(空泡型,浆细胞型),2型(不规那么型,单核细胞型)3型(幼稚型) 34淋巴细胞受电离辐射后出现形态学改变:核固缩,核破碎,双核,卫星核淋巴细胞(胞质中主核旁出现小核) 35火焰状浆细胞见于IgA型骨髓瘤血液分析^p 仪及其临床应用1电阻抗法血液分析^p 仪检测原理包括血细胞计数原理(库尔特原理),白细胞分类计数原理,血红蛋白测定原理三种2根据电阻抗法原理,经溶血剂处理,脱水,不同体积的白细胞通过小孔时,脉冲大小不同,将体积为35~450fl白细胞,分为256个通道3电阻抗法分析^p 血液时,位于90~160fl单个核细胞区的.细胞称为中间型细胞4血液分析^p 仪血红蛋白测定原理中,应在波长530~550____下比色5白细胞经过氧化物酶染色后,胞质内显示细胞化学反响,过氧化物酶活性为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核嗜碱性粒细胞无过氧化物酶活性,这是血液分析^p 仪白细胞分类的根底6正常白细胞直方图,在35~450fl范围内将白细胞分为三群,左侧峰又高又陡为淋巴细胞峰7正常白细胞直方图中,左右两峰间的谷较平坦,为单个核细胞峰8在白细胞直方图中,淋巴细胞峰左侧区域异常的主要原因是有核红细胞,血小板凝集,宏大血小板,未溶解红细胞,疟原虫,冷凝集蛋白,脂类颗粒,异形淋巴细胞9在白细胞直方图中,淋巴细胞峰右移,与单个核细胞峰左侧相连并抬高,主要原因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异形淋巴细胞10在白细胞直方图中,单个核细胞峰与中性粒细胞峰之间区域异常,主要原因是未成熟的中性粒细胞,异常细胞亚群,嗜酸性粒细胞增多11正常红细胞直方图,在36~360fl范围内分布两个细胞群体,从50~125fl区域有一个两侧对称,较狭窄的曲线,为正常大小的细胞,从125~200fl区域有另一个低而宽的曲线,为大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当红细胞体积大小发生变化时,峰可左移或右移,或出现双峰12正常血小板直方图,在2~30fl范围内分布,呈左偏态分布,集中分布于2~15fl内,当有大血小板或小红细胞,聚集血小板时,直方图显示异常13ICSH分布的血液分析^p 仪评价方案包括:可比性,准确性,总重复性,精细度,线性范围,携带污染14精细度分为批内,批间两种精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 单元白细胞检1.从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到中幼粒细胞均有合成DNA的能力,这类粒细胞。

应属于A 分裂池白细胞B 成熟池白细胞C 贮备池自细胞D 循环池白细胞.E.边缘池白细胞:2.通常情况下,显微镜计数白细胞的区域是A 一侧计数室,四角四个大方格B.一侧计数室,对角两个大方格C.两侧计数室,对角共四个大方格D.两侧计数室,共十个大方格E.一侧计数室,中间一个大方格3.关于白细胞计数,错误的是A.白细胞数>15X109/L时,可增加稀释倍数B.白细胞数<3X109/L时,可增加计数量C 固有误差与计数细胞数量成正比D 若出现大量红细胞,白细胞计数值假性增高E.镜下白细胞胞质透亮,胞核深染突出4 关于白细胞计数的方法学评价,错误的是A.显微镜计数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较血细胞分析仪法低B.血细胞分析仪法快速、简便、易于标准化C.血细胞分析仪是白细胞分类和筛检的首选方法D 血细胞分析仪法适用手大规模健康人群普查,为常规筛查方法E 血细胞分析仪法可完全代替显微镜检查法对异常白细胞进行鉴别和分类5.白细胞分类计数时,应在油镜下选择有秩序检查的部位。

.A 头部B 体尾交界处C 体部D 尾部 E.边缘部6 中性粒细胞增多的疾病是A 化脓感染 B.门脉性肝硬化C.再生障碍性贫血 D.伤寒、副伤寒E.系统性红斑狼疮7.正常生理情况下白细胞变化规律的叙述,错误的是A 早晨较高,下午较低B 安静松弛时较低,活动后较高C 剧烈运动,剧痛和情绪激动时显著增多D 妊娠分娩时增加E.吸烟者高于非吸烟者8.关于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高,叙述错误的是A.严重组织损伤引起中性粒细胞反应性增多.B 反应性增多的粒细胞以成熟的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主C 中性粒细胞增多最常见于急性感染及炎症D 某些感染如伤寒等中性粒细胞可降低E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时中性粒细胞可降低9.外周血白细胞胞浆中可以无颗粒的是A.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 D 淋巴细胞E 单核细胞10.关于单核细胞,叙述错误的是A.儿童外周血较成人稍多B 成人单核细胞约占白细胞总数的:3%-8%C 妊娠期生理性增多与中性粒细胞变化不平行D 出生后2 周婴儿可成生理性增多E.疟疾时可见增多11 可用于监测组织移植术后是否发生排斥反应的细胞是A .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C 嗜碱性粒细胞D 单核细胞E.淋巴细胞12.关于嗜酸性粒细胞的保护剂,叙述正确的是A.伊红 B.溴甲酚紫 C.丙酮D.碳酸钾 E. EDTA13.关于嗜酸性粒细胞的着色剂,叙述正确的是A.乙醇 B 溴甲酚紫 C.丙酮D 碳酸钾E 草酸铵14.关于五种白细胞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正确的是A 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无活性B.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碱性粒细胞C 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D 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无活性E.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无活性15.激光与细胞化学法血液分析仪中,可用于白细胞化学染色并分类的细胞内酶的种类为A.碱性磷酸酶 B 酸性磷酸酶C.非特异性酯酶 D 过氧化物酶E.磷脂酶16.正常血涂片白细胞分类计数,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A.0. 01~0. 05 B. 0.5-0.7C 0.05-0.5 D.0.02~0.04E.0.2-0.417.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值中错误的是A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1%-5%B.中性分叶核粒细胞50%-70%C 嗜碱性粒细胞0.5%一5%D 淋巴细胞20%-40%E.单核细胞2%-3%18.中性粒细胞减低症血中性粒细胞的绝对值应小于A.0.5 X 109/L B.1.5 X 109/LC 2.OX109/L D.2.5 X109/LE 3.O X109/L19淋巴细胞减低见于A.风疹 B 严重化脓性感染C 组织移植排斥反应D 白血病E.再生障碍性贫血20.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加多见于A. 伤寒感染 B.淋巴细胞白血病C.寄生虫感染及皮肤病B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E.长期使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21 关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叙述,错误的是A.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应在65~70分钟内完成B 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最好固定时间C.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可以观察急性传染病的预后B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可以观察烧伤患者的预后E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可以反映肾上腺皮质功能22下列现象与白细胞无关的是A.Dohle小体 B.棒状小体C.中毒颗粒 B 染色质小体E.退行性变23取静脉血20μl加至0.78ml白细胞稀释液内,混匀滴人计数盘,计数五个大方格中白细胞数为625个,则应报告白细胞计数结果为A. 25 X109/L B. 50 X109/LC. 75 X109/L D. 100 X109/LE. 125 X109/L24 正常情况下,外周血中中性杆状核细胞与中性分叶核粒细胞的比值是A 1:14B 1:13 C. 1:12D 1:11 E. 1:1025.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疾病除外A.系统性红斑狼疮 B 脾切除C.长期使用氯霉素 D. 放疗患者E.再生障碍性贫血26.下列结果不符合典型的严重感染患者的是A.白细胞总数常增加B.中性粒细胞出现核左移及退行性病变C.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增多D.淋巴细胞相对减少E.嗜酸性粒细胞常轻度增加,27.在疾病进行期出现中性粒细胞核右移常提示A.造血物质丰富 B.骨髓造血功能旺盛C.脱氧核糖核酸增多 D 机体抵抗力强E.炎症恢复期28.作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时,如血液稀释20倍,计数 9个大方格数得嗜酸性粒细胞18个,则此标本嗜酸性粒细胞应报告为A.0.2X109/L B 0.4X109/L C 0.5X109/L D.0.6X109/L E.1.0X109/L29.下列几种异常白细胞表现为成熟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能力减退的是A Pelger-Hüet 畸形 B. Alder-Reilly 畸形C chedialk-Higashi 畸形D. May-Hegglin 畸形 E.毒性变化29在机体防御和抵抗病原菌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外周血中的细胞是A.红细胞 B 嗜碱性粒细胞C.中性粒细胞D 组织细胞 E,巨核细胞30 正常状态下衰老的中性粒细胞主要被破坏所在的系统是A.红细胞系统 B 脾脏 C.肝脏D.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E.淋巴细胞系统31.在白细胞成熟过程中,最早出现特异性颗粒的细胞是A.中幼粒细胞 B.晚幼粒细胞C 早幼粒细胞D 杆状核粒细胞E 原粒细胞32 与白细胞无关的是A. Auer小体 B.杜勒小体C.中毒颗粒 D. Howell-Jolly小体E 空泡33.正常生理情况下,关于白细胞变化化规律的正确叙述是A 早晨较低下午较高B 安静时高,进食后低C 剧烈运动、剧痛时降低D 妊娠期轻度减低E.日内最高值和最低值之间水平相近34.正常情况下,血涂片经染色后中性粒细胞核象最多见的是A 杆状核B 二叶核C 三叶核D 四叶核 E.五叶核35从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到中幼粒细胞均有合成DNA的能力,这类粒细胞应属于A 分裂池 B,成熟池 C 贮存池D 循环池E 边缘池36.关于中性粒细胞核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 核分叶多的细胞增多说明造血功能衰退B.五叶核以上粒细胞超过0.03称核右移C.核左移常为预后不良之兆D.疾病恢复期可出现一过性核右移现象E. 杆状核与分叶核之间的正常比值—般为1:337.机体处于急性感染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所得白细胞值为A.成熟池 B.循环池 C边缘池 D.贮存池E.分裂池38.对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叙述,错误的是A.白细胞总数超过20.O x 109/L时,:一般应分类计数 200个白细胞B 当血涂片上发现幼稚红细胞时,应列入白细胞分类总数中并报告百分率C 快速染色法无法确定的细胞,应用瑞-吉染色复查D 要避免重复计数,玻片应由血膜边缘向中央依次上下呈曲线移动E 分类计数白细胞时应选择血片中体尾交界处39.下列疾病中性粒细胞常减少的是A 脾功能亢进B 尿毒症C 急性溶血D 肺吸虫病E 尿毒症40.核左移见于A.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B.恶性贫血C.急性中毒D.应用抗代谢药物,如阿糖胞苷E.炎症恢复期41.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为1.50X Lo9/L,显微镜染色分类中查见每100个白细胞中有20个有核红细胞,通过校正公式计算,白细胞计数应为A. 1.80Xl09/LB. 1.35 X l09/LC. 1.30 X l09/L D. 1.25 Xl09/LE. 1.20 X l09/L42.与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有关的血液学指标和形态是A.豪焦小体 B. 裂红细胞 C. 血小板D. 泪滴形红细胞E. 卡波环43.属于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的形态是A.棒状小体 B. Russell小体C.Dohle体 D. Mott细胞E. Chediak-Higashi 畸形44.下列疾病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的是A.伤寒 B. 副伤寒 C.再生障碍性贫血D.急性链球菌感染 E.过敏性休克45.经瑞氏染色后,关于白细胞胞田胞胞质内颗粒描述正确的是A.中性粒细胞胞质中细小均匀的颗被染成红色B.嗜碱性粒细胞胞质内有粗大、均匀的橘红色颗粒C.嗜酸性粒细胞胞质中有大小不均蓝蓝黑色颗粒D. 单核细胞胞质内有细小的灰尘样的紫红色颗粒E.小淋巴细胞胞质内有较多的嗜天青颗粒46.关于血液细胞染色的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A.瑞氏染色液固定血细胞时间一般为20min左右B. 瑞氏染色结果偏红,多见于缓冲液的Ph偏碱性C.吉姆萨染色法对细胞核着色较好D. 血涂片染色时,常用的缓冲液pH为:7. 0~7.2E. pH为6.4的缓冲液可使瑞氏染色结果偏蓝47.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时所得计数值为何处的白细胞数A.分裂池 B.成熟池 C.储备池D.循环池 E.边缘池48.重度核左移是指外周血中性杆状核粒细胞A.>1% B.>5% C.>10%B D.>15% E.>25% 49退行性核左移可见于A.急性化脓性感染B.急性失血C.伤寒 D.急性溶血 E.急性中毒50.在炎症的进行期突然出现核右移可提示A.类白血病反应B.机体反应性高C.骨髓造血功能旺盛 D.预后不良E.骨髓加速向细胞释放51.下列关于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的形态特点,错误的是A.大小不均 B.中毒颗粒C. 空泡变性D.Dohle小体E. 巨多分叶核52.中性粒细胞发生空泡变性的原因是A.细胞质脂肪变性 B. 染色条件不良C. 细胞的退行性改变D. 内质网与核糖体融合E.DNA合成物质不足53.患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盛时,血涂片可发现较多的细胞是A. 大单核细胞B. 中性粒细胞中毒变性C. 幼稚单核细胞 D.异形淋巴细胞E.幼稚粒细胞54.在手工法进行白细胞计数时,血液稀释比例为20倍,计数四周四个大方格内的自细胞数为112个,则自细胞的浓度为A. 22.44XIO9/L B. 11.2X 109/LC. 5.6X109/LD. 4.8XlO9/LE. 2.8XlO9/L55.白细胞中发现Auer小体可排除下列疾病中的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B.急性单核细胞向血病C.急性淋巴细胞白血 D.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E.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瘸第4 单元血液分析仪及其临床应用1.血液分析仪叙述正确的是A.三分群血细胞分析仪多采用流式技术B.仪器法对白细胞的分类不能替代显微镜分类C.采用电阻抗法的仪器可进行白细胞五分类检测D.小孔管是仪器主要的染色部位E. 测量脉冲的大小无法测出细胞体积大小2.在电阻抗法中,与脉冲大小呈正相关的是A.细胞数量 B.细胞内颗粒数量C.细胞染色质密度D.细胞体积E.细胞核形态3.目前仪器法白细胞分类不包括的方法是A.电阻抗法B.荧光透射比色法C.阻抗与射频技术法D.光散射与细胞技术法E.多角度偏振光散射技术法4.当红细胞直方图曲线显示主峰左移,峰底增宽,常反映A.缺铁性贫血 B.铁幼粒细胞性贫血C.巨幼细胞贫血D.小细胞均一性贫血E珠蛋白生成障碍性5.三分群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直方图中,中间细胞主要包括A.大淋巴细胞 B.中性分叶核粒细胞C.单核细胞D. 杆状核细胞E.小淋巴细胞6.引起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假性异常的因素有A.纤维蛋白原 B.非晶形物质聚集C.白细胞直径增大 D.中性粒细胞峰右移E.红细胞主峰左移7.血细胞分析仪用多角度偏振光散射《MAPSS》法测定细胞核分叶情况,采用的散射光角度为羿A.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