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和农时教学文稿

合集下载

二十四节气教学材料

二十四节气教学材料

二十四节气教学材料.txt二十四节气教学材料简介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传统农历的时间划分方式,它将一年分为24个节气,以反映季节变化和农作物生长的时机。

本文档提供了一些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教学材料,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目标通过本教学材料的研究,学生将能够:- 理解二十四节气的概念和意义;- 掌握每个节气的名称、时间和特定的气候现象;- 了解各个节气与农作物生长、传统节日等的关系;- 培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内容以下是每个节气的名称、时间和主要内容的简要介绍:1. 立春:2月3日左右,意味着春天的开始,一年的第一个节气。

2. 雨水:2月18日左右,预示着雨水的增多,标志着湿气的开始逐渐增长。

3. 惊蛰:3月5日左右,蛰伏的昆虫开始苏醒,万物开始复苏。

4. 春分:3月20日左右,昼夜时间相等,春天正式到来。

5. 清明:4月4日左右,清明时节,踏青扫墓的日子。

6. 谷雨:4月19日左右,是播种和耕作的好时机,也是农民望雨盼雨的时候。

7. 立夏:5月5日左右,意味着夏天的开始,农作物进入生长的关键期。

8. 小满:5月20日左右,作物已经进入全面生长期,天气逐渐变热。

9. 芒种:6月5日左右,到了吃上新粽子的时候,它也是最早的收获季节之一。

10. 夏至:6月21日左右,阳光直射最北,白昼最长,夏天进入稳定期。

11. 小暑:7月7日左右,天气炎热,是人们夏季防暑降温的时候。

12. 大暑:7月22日左右,为一年中最热的时间,人们需要注意防暑降温。

13. 立秋:8月7日左右,意味着秋天的开始,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

14. 处暑:8月23日左右,夏天的尾巴,但天气依然炎热。

15. 白露:9月8日左右,意味着天气开始转凉,露水增多。

16. 秋分:9月23日左右,昼夜时间相等,进入凉爽的秋季。

17. 寒露:10月8日左右,露水逐渐变多,意味着寒冷的天气即将到来。

18. 霜降:10月23日左右,意味着入冬的时候到了,寒冷的天气加剧。

二十四节气教案探索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力

二十四节气教案探索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力

二十四节气教案探索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力量【正文】中华民族是一个农耕文明的民族,以农业为主要经济形式的文化传承了数千年。

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了从冬至到大寒期间的天气变化和农事活动,是农民们根据天象修农的重要依据。

本教案旨在通过探索二十四节气的起源、特点和相关的农事活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力量。

一、二十四节气的起源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农事活动和天文现象相结合形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根据古代农民的观测和感悟,将一年分为二十四个时段,每个时段约15天左右。

最初的节气只有24个,后来发展到现在的二十四节气体系。

二十四节气的形成,反映了中国古代农民勤劳智慧的结晶。

二、二十四节气的特点二十四节气按照天体现象和农事活动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四个重要节点: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这四个节点分别代表着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开始。

除了这四个节点,还有十一对非重点节点。

每个节气都有独特的天象、气候特点和农事活动。

比如,《立春》是一年的开始,标志着春天的到来,人们会进行祭祀祖先的活动,同时进行春耕的准备。

《大雪》则标志着冬天已经到来,农民们要加强添衣保暖的措施,并开始收藏冬季的食物。

三、二十四节气与农事活动二十四节气与农事活动密切相关,农民们根据每个节气的特点,进行相应的农事活动。

比如,《惊蛰》这个节气,标志着春雷开始响起,农民们相信这时候天地万物都会苏醒,因此在这一天会举行祭拜的活动,祈求来年的丰收。

在《小满》这个节气,农民们开始播种稻谷、小麦等作物,同时加强农田的灌溉工作。

又如,《白露》这个节气,农民们要进行秋收的筹备工作,同时注意收集秋收作物的种子,准备明年的播种。

四、二十四节气对现代生活的意义虽然现代社会的农耕活动已经不像古代那样重要,但是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仍然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二十四节气是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了解和学习二十四节气,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我们的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其次,二十四节气的确立和传承,反映了我们中华民族爱农耕、尊农业的优秀传统。

了解二十四节气中小学生农事教育教案分享

了解二十四节气中小学生农事教育教案分享

了解二十四节气中小学生农事教育教案分享一、教学背景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反映了季节、气候和物候的变化,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

在当今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中小学生对农事活动和二十四节气的了解越来越少。

因此,开展二十四节气中小学生农事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增强对自然的认知,培养劳动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时间和特点。

(2)使学生掌握每个节气与农事活动的关系。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2)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热爱劳动的情感。

1、教学重点(1)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时间和特点。

(2)重点节气与农事活动的对应关系。

2、教学难点(1)理解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内在联系。

(2)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二十四节气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有初步的了解。

2、观察法组织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如植物的生长、气候变化等,加深对节气的认识。

3、实践法安排学生参与简单的农事活动,如种植、浇水、除草等,亲身体验农事劳动。

4、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节气与农事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1、导入(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四季变化的视频或展示一些与节气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对二十四节气的了解程度,从而导入新课。

2、知识讲解(20 分钟)(1)依次介绍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时间,结合日历或图表,让学生清晰地看到每个节气的分布。

(2)讲解每个节气的特点,如气温、降水、物候等方面的变化。

(3)重点阐述几个与农事活动密切相关的节气,如立春、雨水、惊蛰、清明、谷雨、小满、芒种、立秋、白露、秋分等,介绍在这些节气里农民通常进行的农事活动,如播种、灌溉、施肥、收获等。

二十四节气农事安排讲课教案

二十四节气农事安排讲课教案

二十四节气农事安排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

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

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

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

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

“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二十四节气歌诀: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随着中国历法的外传,二十四节气已流传到世界许多地方。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

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

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

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二十四节气教案(精选8篇)_2精选全文完整版

二十四节气教案(精选8篇)_2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二十四节气教案二十四节气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十四节气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十四节气教案篇1活动目标1.对探索自然现象产生兴趣。

2.提高观察和辨别能力。

3.了解夏天和人的活动的基本特征。

活动重点:了解夏天的基本特征。

活动难度:掌握夏季人、动物、植物及各种活动的变化。

准备工作:两张挂图,一个西瓜。

活动流程:一、进口户外活动,感受夏天。

指令:“小朋友,夏天到了。

我们站在院子里。

你感觉怎么样?”(引导幼儿感受夏季天气的特点:非常热)二、拓展1.室外观察,寻找夏季植物的特征。

说明:“孩子感觉很热。

我们去看看夏天的小花小草大树是什么样的!”(1)让幼儿观察各种植物,并谈论他们的发现。

(比如大树的叶子很多,有的叶子被太阳晒干了,草和花也被晒干了等等。

)(2)让孩子在头上和身上摸东西。

(引导幼儿知道人在夏季活动后会出汗)2.在室内观察图片,了解动物如何乘凉。

指令:“夏天这么热,你知道小动物是怎么乘凉的吗?”我们回教室看看吧!"(1)这么热,松鼠是怎么乘凉的?大象怎么给自己降温?袋鼠有什么好的消暑方法?(2)根据孩子的兴趣,介绍其他动物的乘凉方法。

3.寻找夏季单品。

说明:“夏天来了。

教师应该使用哪些物品?请帮我找一下!”(儿童书籍)三、结束说明:“夏天孩子最喜欢吃什么水果?”让孩子说说西瓜等水果,活动自然就结束了。

二十四节气教案篇2活动目标:1.学习儿歌,感知和理解儿歌的主要内容。

2.试着根据儿歌的总句型来编织儿歌的句子“刷xx的人”。

对看演示和读儿歌感兴趣,愿意读儿歌和参加游戏活动。

准备工作:1.用彩色油画棒在白纸上画出房子的一角,还有游泳、爬山、骑车、卖瓜、踢足球的图片。

2.张开双臂的红太阳玩偶的拟人化图片。

3.一支着色笔,一些红色颜料和一个太阳头饰。

二十四节气歌和农事活动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二十四节气歌和农事活动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二十四节气歌和农事活动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二十四节气歌和农事活动教学设计一、内容简介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记住二十四节气歌,并了解与二十节气相关的农事活动。

读懂二十四节气,了解中国古人的智慧。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熟背24节气歌。

2、让学生了解每个节气和农业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熟记二十四节气歌;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有关知识。

四、教学准备1、学生收集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知识。

2、教师制作一组幻灯片(课件)。

五、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我们国家地处北半球,大部分地区四季变化明显,人们为了比较准确地把握季节变换的时间,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XXX和XXX等四个节气。

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节气就是表示季节更换的时间点,日历上写的几时几分交节就是这个意思。

一年中共有二十四个这样的节气,大家想认识这些节气、了解这些节气吗?由于节气比较多,人们为了方便记住这些节气,把它编成了诗歌。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首《二十四节气歌》。

(一)有韵味地诵读二十四节气歌1、出示一些骨气的典范图片,激起学生的研究24骨气的兴趣。

2、出示24骨气歌,让学生诵读几遍。

(读出韵味)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XXX夏暑相连,秋处XXX降,XXXXXX小大寒。

(1)学生自由朗读、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2)逐句分别指名说说每句中所包含的骨气,老师综合学生的答案逐一表现精确答案。

春雨惊春清谷天XXX夏暑相连秋处XXX降冬雪雪冬小大寒(3)教师简介这两句的意思。

(二)具体介绍每个节气的特点结合PPT展现图片(1)一年分为哪几个季节?(春、夏、秋、冬)(2)春季是从哪个骨气开始?(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立春一到,人们会明明地觉得到白日长了,太阳暖和多了,气温、日照、降水趋于上升或增多。

农谚说得好: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

不过虽然春日渐暖,但因天气的变化仍旧无常,农作物的防寒防冰还是需要的。

二十四节气讲课稿范文

二十四节气讲课稿范文

二十四节气讲课稿范文二十四节气讲课稿一、引言敬爱的各位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讲解的主题是关于中国传统农历中的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套古老而又现代的天文历法,它凝结了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结晶,承载了千百年来人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感悟。

通过对二十四节气的了解,不仅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底蕴,还可以更好地与自然相融合,学习如何顺应自然的变化,珍视我们赖以生存的这片土地。

二、二十四节气的概述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农历中的一个重要的时间划分方式,它根据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分为二十四个时间点,代表着每年四季中的重要节点。

它的应用历史悠久,起源自我们祖先对自然现象的观测和对季节变化的感悟。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

三、二十四节气的由来二十四节气的形成源于古代勤劳智慧的农民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总结。

1.融合了古人的智慧:中国古代农民凭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找到了一种对季节变化进行划分的方式。

2.古人对太阳、月亮、地球运行规律的观察:古人通过对太阳、月亮、地球运行规律的观察,总结出一些周期性的现象。

3.农民对作物生长的观察总结:农民们通过长久的观察,发现植物的生长和季节变化有着紧密的关联,因此根据作物的生长发育来划分季节。

四、二十四节气的作用1.农业生产的指导:二十四节气的划分不仅是对时间的划分,更是对农业生产的指导。

通过对二十四节气的把握,农民可以合理安排农事活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应该尊重自然规律。

通过学习二十四节气,了解自然界的变化,人们可以更好地与自然相融合,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

3.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

二十四节气歌和农事活动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二十四节气歌和农事活动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二十四节气歌和农事活动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二十四节气歌和农事活动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引言:二十四节气作为我国传统的时间划分方式,深受人们的喜爱,并在农事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优质课教案旨在通过教授二十四节气歌和相关的农事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二十四节气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同时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协作精神。

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概念、特点和起源;2. 学唱二十四节气歌,理解歌曲中所表达的意义;3. 掌握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农事活动,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协作精神;二、教学重难点1. 二十四节气的理解和背景知识;2. 二十四节气歌的学唱和歌曲中所蕴含的意义;3. 农事活动与二十四节气的联系和实际应用;三、教学准备1. PPT,包含二十四节气的介绍和相关图片;2. 二十四节气歌的歌词;3. 农事活动的相关材料和道具;4. 学生书写用的笔纸;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板书“二十四节气”四个字,帮助学生了解节气的概念。

然后,教师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有哪些节气呢?请谈谈你们的观察和感受。

Step 2:二十四节气介绍(10分钟)通过PPT展示的方式,教师简要介绍二十四节气的概念、特点和起源。

同时,向学生展示与每个节气相关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来感受不同节气的特点。

Step 3:学唱二十四节气歌(20分钟)教师将二十四节气歌的歌词放在PPT上,并以歌曲的方式给学生进行演示。

然后,反复引导学生跟读歌词,逐渐学会唱整首歌,并理解每个节气在歌曲中所表达的意义。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合唱,并在学生合作中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

Step 4:农事活动介绍和实践(30分钟)教师介绍与每个节气相关的农事活动,并向学生展示相关的材料和道具。

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例如,在“立春”这个节气中,可以让学生体验种植花草的过程;在“大暑”这个节气中,可以让学生制作夏季特色食物。

二十四节气与农事活动

二十四节气与农事活动

二十四节气与农事活动农业文明的发展离不开农事活动,而农事活动的安排又与二十四节气密切相关。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农耕社会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运行规律,将一年分为24个时期,并根据气候、气温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对农事活动进行合理的安排。

本文将通过介绍二十四节气的特点以及对应的农事活动,以进一步阐述二者之间的关系。

立春:立春是新一年的开始,也是春季的开端。

立春后,气温回升,逐渐进入春季,此时正是播种春小麦和蔬菜的好时机。

此外,还要做好田地的犁地、整地等准备工作。

雨水:雨水时节,气温回暖,降水增多,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农民要抓紧时间播种春燕麦、大麦等早春谷类作物,并对早春蔬菜进行灌溉。

惊蛰:惊蛰之后,春雷开始响起,万物苏醒。

此时正是春季农作物追肥施肥的最佳时期,同时也是早春蔬菜的大量生产阶段。

春分:春分是昼夜平分的节气,农民要根据作物的生长状况合理安排施肥、修剪等农事工作,以促进作物的健康生长。

清明:清明时节,阳光照射时间变长,气温逐渐回升。

农民应注意对春季作物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同时还要进行春秧的育苗、传秧等工作。

谷雨:谷雨时节,降雨相对较多,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此时农民要适时播种夏燕麦、荞麦等夏谷类作物,并加强对春季作物的管理。

立夏:立夏是夏季的开始,气温升高,农事活动也进入繁忙时期。

农民要及时进行夏季作物的播种,同时还要进行田间的浇水、松土等工作。

小满:小满时节,气温逐渐升高,农民要注重旱作农田的管理,防治旱害。

此时还要进行夏收前的追肥、防治病虫害等工作。

芒种:芒种后,气温继续升高,是夏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

农民要加强对夏作物的管理,及时翻晒稻谷,以充分利用光热资源。

夏至:夏至是一年中白天最长、夜晚最短的时刻。

此时要注意给夏季作物进行灌溉,以保证其正常生长。

小暑:小暑时节,天气炎热,农作物需要充足的阳光和水分。

农民要做好早稻的修剪、支架等工作,以确保稻谷的结实。

大暑: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农民要采取措施,保护作物免受高温的侵害。

二十四节气与农事活动教学设计

二十四节气与农事活动教学设计

《二十四节气与农事活动》晨诵课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与农事活动’的关系
2. 通过诵读古诗,感受古诗中蕴藏着的农事活动,积累语言,提高语感。

3. 在古诗中感受农民伯伯的辛勤劳作,体会农民种地的辛苦。

二、教学过程:
(一)全班齐唱《二十四节气歌》
(二)教师导入: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到秦汉年间已完全确立。

我们的祖先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主要为农民服务,春耕、夏种、秋收、冬藏,他们的每一项农事活动都和二十四节气息息相关,它指引农民在适当的节气种适当的农作物。

(三)学生朗读古诗:
1、个别学生介绍相关节气
2、其他学生朗读相关古诗(采用多种方式朗读:个别读、学生领读、男女生赛读、全班齐读等)
3、教师介绍本班级的‘劳动小能手’(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四)教师寄语:
亲爱的同学们,春天耕地、夏天播种、秋天收割、冬天仓储,农民伯伯一年四季都是如此的繁忙,这学期,我们共同在二十四节气中感受了很多农事活动,有些同学和爷爷奶奶也学会了很多农活儿,老师希望大家利用周末的时间多帮一帮家里人,为他们减少疲劳。

三、结束语:
孩子们,二十四节气不仅能指导农事活动,还反映了季节的变化,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除了我们本学期学习的古诗,还有好多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农俗谚语,等着我们一起去学习呢!。

二十四节气歌和农事活动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二十四节气歌和农事活动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二十四节气歌和农事活动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代表了季节更替的时间点。

本次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熟记二十四节气歌,并了解每个节气与农业的关系,从而了解中国古人的智慧。

在导入环节,教师向学生介绍了二十四节气的由来和意义,并展示了一些节气的典型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接着,教师出示了二十四节气歌,让学生朗读并体会韵味。

学生可以自由朗读、指名读、分组读或齐读。

然后,教师逐句指名学生说出每句中所包含的节气,综合学生的答案并逐一显示正确答案。

最后,教师简要介绍了两句歌词的意思。

接下来,教师具体介绍了每个节气的特点,结合PPT展示了相关图片。

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了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并解释了立春的含义。

随后,教师提出了问题,让学生回答雨量增多的节气是什么,并解释了雨水节气的特点。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每个节气的特点和与农业相关的知识。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次活动,学生需要提前收集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知识。

同时,教师还需要制作一组幻灯片作为课件。

通过本次活动,学生可以熟记二十四节气歌,并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有关知识,从而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15) 在寒露这个节气里,北方已经进入深秋,白云红叶,有时还会出现早霜。

南方也逐渐进入秋天,雷电逐渐减少。

气温持续下降,需要多方面了解天气预报,因地制宜,及时进行农事活动。

16) 当天气开始变冷,出现霜的时候,我们就进入了霜降这个节气。

17) 立冬这个节气标志着真正的冬季开始了,但实际上,冬季的开始并不是以立冬这一天为准,而是以五天平均气温低于10度为标准。

18) XXX是表示降雪开始的节气,这个时候,黄河流域一般会出现XXX。

虽然在我们这里降雪的机会不是很多,但是由于冷空气南下的机会较多,我们仍然需要做好防寒和防冰的准备。

19) 大雪的字面意思是指降雪开始变得很大。

在农业上,有“瑞雪兆丰年”的说法,因为雪能够覆盖在地上,杀死越冬的虫子,给农业带来好处。

了解二十四节气中小学生农事教育教案分享

了解二十四节气中小学生农事教育教案分享

了解二十四节气中小学生农事教育教案分享节气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遗产,也是我国农耕文明的象征。

二十四节气,又称节令、时令,是中国古代农耕社会根据太阳地球运行变化规律,以及自然现象的阴晴圆缺、气温变化等现象为基础,划分的每年太阳视运行角度折算成的24个时段。

这些节气各具特色,与农事活动紧密相关。

为了加强小学生对二十四节气的了解,并能够进行相关的农事教育,我们设计了以下教案分享。

一、教案名称:二十四节气与农事教育二、教学目标:1. 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含义、划分和特点;2. 掌握每个节气所对应的农事活动;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感知力和动手能力;4. 增强爱护环境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节气一:立春1. 让学生了解立春的含义和日期;2. 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的变化,如春花盛开、天气逐渐变暖等;3. 组织学生在校园进行春耕体验活动,如播种花草。

节气二:雨水1. 向学生解释雨水的来历和意义;2. 带领学生观察降雨的情况,学习如何正确使用雨水;3. 组织学生参与植树活动,培养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节气三:惊蛰1. 介绍惊蛰的特点和对农作物的影响;2. 指导学生观察昆虫的活动,了解它们的生命周期;3. 带领学生进行田间小昆虫的观察和记录。

节气四:春分1. 解释春分的意义和日期,引导学生观察昼夜时间的变化;2. 带领学生了解春分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3. 组织学生进行小麦、水稻等春季作物的种植实验。

节气五:清明1. 讲解清明的传统习俗和历史背景;2. 引导学生了解植树节的意义,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植树活动;3. 鼓励学生整理校园内的花坛和墓地,体验清明扫墓的文化传统。

节气六:谷雨1. 向学生介绍谷雨的特点和农事活动;2. 带领学生观察农田的变化,了解播种、施肥等农事技巧;3. 进行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的实地观察活动。

节气七:立夏1. 讲解立夏的意义和日期,引导学生观察天气变化;2. 带领学生了解夏季农作物的种植和管理方法;3. 组织学生进行蔬菜的播种和养殖实验。

了解二十四节气中小学生农事教育教案分享

了解二十四节气中小学生农事教育教案分享

了解二十四节气中小学生农事教育教案分享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以及它们与农事活动的关系。

2、帮助学生认识到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时间和特点。

(2)二十四节气与农事活动的对应关系。

2、难点(1)理解二十四节气背后的天文地理知识。

(2)如何将二十四节气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农事活动中。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括二十四节气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农事活动相关的工具和材料,如种子、花盆、小铲子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四季变化和农事活动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农民伯伯会在不同的时间做不同的农事吗?”从而引出二十四节气的主题。

(二)知识讲解1、介绍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和发展,让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人民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划分的,反映了季节、气候和物候的变化。

2、依次讲解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时间,如立春一般在 2 月 4 日左右,标志着春季的开始;雨水在 2 月 19 日左右,此时雨量开始增多等。

3、结合图片和实例,讲解每个节气的特点和与农事活动的关系。

例如,惊蛰时节,春雷始鸣,蛰伏在地下的昆虫开始苏醒,此时是春耕的好时机;清明时节,气候温暖,草木萌动,人们会进行扫墓、踏青等活动,也是播种的重要时期。

(三)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你们在生活中观察到哪些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现象?2、二十四节气对我们的生活还有哪些影响?(四)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农事活动,如在花盆里播种,让学生亲身体验播种的过程,并了解在不同节气播种的注意事项。

2、让学生制作二十四节气的手抄报,加深对二十四节气的理解和记忆。

(五)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二十四节气的知识和与农事活动的关系,强调二十四节气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节气的变化,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二十四节气歌和农事活动教学设计课教案

二十四节气歌和农事活动教学设计课教案
对学生文化素养的评价
教师应通过学生对二十四节气歌的理解和吟唱情况,对学 生的文化素养进行评价,并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传承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
下一讲预告及预备工作
下一讲内容预告
教师应简要介绍下一讲的教学内 容,如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 历史渊源和现代意义等,以便学 生提前了解和预习。
预备工作要求
教师应明确下一讲的预备工作要 求,如需要学生提前阅读相关文 献、准备课堂讨论话题等,以便 学生更好地参与下一讲的学习。
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二十四节气歌,注意节奏和韵律。
讲解二十四节气的含义和历史渊源,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组织学生交流对二十四节气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 审美素养。
分组讨论,分享家乡农事习俗和经验
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和提 问,促进交流互动。
学生分组讨论家乡在不同节气时的农事习俗和经验, 如春耕、秋收等。
教师总结并适当拓展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农业生 产的多样性和地域性。
观看相关视频资料,了解现代农业技术
播放现代农业技术相关视频资料,如机 械化种植、智能化管理等。
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现代农业技术与传 统农业的差异和联系。
组织学生讨论现代农业技术的优缺点及 对未来农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思
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芒种
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标 志着盛夏的到来。习俗有“吃夏 至面”等,寓意着健康长寿、平 安吉祥。
秋季节气特点及习俗
处暑
暑去凉来,炎热的天气即将结束。习俗有 “放河灯”等,寄托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立秋
秋季的开始,气温逐渐下降,农作 物开始成熟。习俗有“贴秋膘”等 ,补偿夏天的损失、为冬天储备能

二十四节气农事安排教案

二十四节气农事安排教案

二十四节气农事安排教案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概念和内容。

2. 掌握二十四节气在农事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3. 学习并掌握二十四节气对农事安排的指导作用。

二、教学重点。

1. 二十四节气的概念和内容。

2. 二十四节气在农事生产中的作用。

3. 二十四节气对农事安排的指导作用。

三、教学难点。

1. 如何根据二十四节气来进行农事安排。

2. 如何充分利用二十四节气的指导作用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四、教学内容。

1. 二十四节气的概念和内容。

2. 二十四节气在农事生产中的作用。

3. 二十四节气对农事安排的指导作用。

五、教学过程。

1. 二十四节气的概念和内容。

1.1 什么是二十四节气?1.2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

1.3 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和历史。

1.4 二十四节气的特点和表现。

2. 二十四节气在农事生产中的作用。

2.1 二十四节气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有何影响?2.2 二十四节气对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有何作用?2.3 二十四节气对农作物的施肥、灌溉和管理有何指导作用?3. 二十四节气对农事安排的指导作用。

3.1 如何根据二十四节气来进行农作物的播种和栽培?3.2 如何根据二十四节气来进行农作物的收获和储藏?3.3 如何根据二十四节气来进行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和施肥管理?六、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讲解二十四节气的概念和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在农事生产中的作用。

2. 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农作物的生长观察和田间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二十四节气对农事生产的指导作用。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根据二十四节气来进行农事安排,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手段。

1. 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二十四节气的内容和相关图片,提高教学效果。

2. 实验器材,准备相关的农作物和实验器材,进行田间实践和观察。

3. 教学资料,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和参考书籍,供学生参考和学习。

八、教学评价。

1. 组织学生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二十四节气的掌握情况。

二十四节气与农事活动

二十四节气与农事活动

二十四节气与农事活动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它传递了人们对自然变化的观察和农事活动的指导。

下面将逐个介绍二十四节气及其与农事活动的关系。

立春:春天的开始。

立春后,天气逐渐回暖,是开始农活的好时机。

农民们开始收拾农具,准备耕作。

同时,还要注意及时为果树和花草进行修剪。

雨水:降雨增多,是水稻的关键时期。

农民要及时翻耕水田,促进土壤的湿度和通气性,为水稻的播种做好准备。

惊蛰:蛰伏的昆虫开始苏醒,所以惊蛰时节要注意防治蚜虫、螟虫等害虫的繁殖,以免影响作物的生长。

春分:昼夜平分,冬天的寒气渐渐消退。

此时,适合进行播种作业。

农民们可根据当地气候状况选择适宜的作物进行种植。

清明:春季景象美丽,清明时节适合进行造林和修剪枝叶。

农民们还会趁着良好的天气带领家人去祭拜祖先、扫墓,瞻仰先人之墓。

谷雨:雨势逐渐增多,是作物生长的重要时节。

此时种植水稻等作物是最为适宜的。

立夏:夏天的开始,此时气温逐渐升高。

立夏后,农民们要开始及时灭虫施肥,为作物的茁壮成长提供充足的养分。

小满:气温逐渐升高,农田的水分蒸发较快。

农民们需要及时进行土地的保墒工作,以保证植物的生长。

芒种:小麦收获的季节。

在芒种之前,农民要对小麦进行病虫防治,同时要确保足够的养分供给,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夏至:一年中白天最长的时刻。

夏至时节,农民开始丰收水稻、玉米等夏季作物。

同时,也要及时进行干旱作物的灌溉工作。

小暑:天气炎热,是果树的生长高峰期。

农民要及时进行摘果、摘叶和修剪枝干的工作,以保证果树的正常生长和产量。

大暑:盛夏,气温最高。

大暑时节,农民要注意避免作物受到高温热害,及时给作物进行浇水,保持作物的水分和湿度。

立秋:秋天的开始,气温逐渐降低。

农民们开始进行秋季作物的播种,如小麦、大豆等,还要注意除草和修剪。

处暑:天气转凉,是养殖业和渔业的重要时节。

农民们开始收割秋季作物,同时也是饲养家禽家畜的好时机。

白露:气温渐凉,植物受露水的浸润较多。

二十四节气农事指南与农业生产的参考

二十四节气农事指南与农业生产的参考

二十四节气农事指南与农业生产的参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对时间的划分早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即二十四节气。

每个节气都对应着特定的农事活动,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本文将介绍二十四节气的农事指南,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和指导。

立春立春是农事活动的重要分界点,预示着春耕开始。

此时,农民们应该着手准备土壤,松土施肥,并及时种植早熟蔬菜和水稻。

此外,立春时期也是田螺、蛙蛤等水生动物的繁殖季节,可以适时放养水稻田中,以消灭害虫。

雨水雨水时节,雨水充沛,农民应借助降水充足的优势,加强灌溉和水田管理。

同时,由于气温逐渐升高,此时应加强管理苗床,播种早熟蔬菜、麦类和豆类作物。

春分春分时节,昼夜平分,天气逐渐回暖。

此时,农民应加强病虫害防治,注意修剪果树和葡萄藤,同时可以适时进行果树的繁殖和移栽。

此外,春分也是春茶采摘时期,农民可以积极参与茶叶的采摘加工。

清明清明时节,万物始苏,气候渐暖。

此时,农民应进行早熟蔬菜的播种和栽培,同时加强农田的整地和深翻,为夏粮的收获做好准备。

清明也是蚕丝的收获季节,农民可以适时采摘蚕茧,进行丝绸的加工。

谷雨谷雨时节,天气湿热,尤其适宜作物的生长。

此时,农民应加强农田的灌溉,同时注意增施有机肥料和调整种植结构。

谷雨也是茶叶的二次采摘季节,农民可以继续进行茶叶的采摘和加工。

立夏立夏标志着气温升高,同时也是水稻的移栽时期。

此时,农民应及时整地、测土施肥,并进行水稻的育秧和移栽。

此外,立夏也是蔬菜的主要种植季节,农民应适当调整作物的品种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小满小满时节,气候已经进入初夏,作物生长迅速。

此时,农民应加强水稻的管理,注重病虫害的防治,并早晚做好田间排水工作,以保证作物的健康生长。

小满还是蔬菜的主要收获季节,农民可以适时进行蔬菜的采摘和销售。

芒种芒种时节,麦类和杂粮作物开始成熟。

农民应及时进行麦类的收割,注意保护和储存粮食作物。

此外,芒种也是茶树的采摘季节,农民可以挖掘茶树的新梢和嫩叶,进行茶叶的加工。

二十四节气教案带你认识中国传统农耕生活

二十四节气教案带你认识中国传统农耕生活

二十四节气教案带你认识中国传统农耕生活中国传统农耕生活与二十四节气密切相关,这些节气在农事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二十四节气与传统农耕生活的关系,本教案以“二十四节气教案带你认识中国传统农耕生活”为题,介绍了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活动的指导意义,以及它们在中国传统农耕生活中的应用。

一、春节气春节气标志着冬天正式结束,春天的到来。

这一时期正是农民开始忙碌的季节。

在春季开始,农民会根据气温的变化来种植庄稼。

此时,他们会选择适合春季的作物种植,如小麦、大豆和蔬菜等。

同时,农民还会抓紧时间对土地进行耕作和疏通沟渠,为之后的农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雨水节气雨水节气标志着降雨的开始,对于农民来说意味着一年中的第一场雨。

此时,农田中土壤中的水分会得到补充,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水源。

农民会趁着雨水来临的机会,开始播种一些湿润的作物,如水稻和花卉等。

同时,也要注意及时排水,避免农田积水对作物造成不良影响。

三、惊蛰节气惊蛰节气是春季的第三个节气,它标志着春雷开始响起,农作物的生长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在这个时候,农民会继续进行播种作业,并开始关注农田的养护。

他们会密切观察天气变化,预测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农作物。

四、春分节气春分节气是春季的第四个节气,也是农作物生长的重要节点。

在春分期间,农民会进行田间管理,包括施肥、除草和松土等工作。

同时,农民还会注意天气的变化,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恶劣天气对农作物造成的损失。

五、清明节气清明节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农田管理的重要时间点。

在清明节气期间,农民通常会进行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理。

他们会巡视农田,发现病虫害及时进行防治,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六、谷雨节气谷雨节气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

在谷雨时节,农民会开始进行灌溉和田间管理。

他们会关注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及时提供水分和养分,确保庄稼的良好生长。

同时,农民还会进行田间杂草的清理,保证养分的充分供应。

24节气与农耕说明文

24节气与农耕说明文

24节气与农耕说明文先秦时期,人们就知道了四个主要节气,二月春分、五月夏至、八月秋分、十一月冬至。

到了公元前137年,牢笼天地、博极古今的《淮南子》第一次完整详细地记载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理论依据。

《淮南子·天文训》对自然天象、物候、气象、农事、政事做出记载,这便是我国流传两千多年的农历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农业生产劳动中总结出来的农时与季节的关系。

在中国辽阔的疆域中,农作物生长真正与二十四节气结合得比较密切的只有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特别是江淮地区结合得更加紧密。

许多关于农作物和节气之间的农谚,基本上都流行于江淮地区。

这些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从古到今,指导着劳动人民进行农事活动并从中受益。

《淮南子·天文训》里首先讲到四季的产生:“天地之袭精为阴阳,阴阳之专精为四时”,其次总结出“八风”也就是八个节候时令,从冬至、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等不同的风相隔四十五天到来。

提出了相隔十五日的二十四节气:“两维之间,九十一度十六分度之五,而升日行一度,十五日为一节,以生二十四时之变。

”《淮南子·时则训》谈到时训和月令是最先提到孟春之月的天象、气象及物象,从中引出人民的农事,即规定了在此时空下必须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遵循自然的法则。

“立春之后,四海云至而修封疆”。

为此,《淮南子·时则训》指出,立春后雨季来临,抓紧修治田地,施肥,准备春播。

由此产生的农谚:“立春天气暖,雨水粪送完;惊蛰快耙田,春分犁不闲。

”同时“命司空”“循行国邑,周视原野”。

也就是说,不要让五谷被雨水浸渍,受到伤害,官员应加强巡视,及时处理遇到的自然灾害。

《淮南子》强调农事要根据节气,把握耕种时机,“椿树发芽,快种棉花”,“梨花香,早下秧”,“宁叫秧等田,不叫田等秧”等。

《淮南子》提出“后妃斋戒,东乡亲桑。

省妇使,劝蚕事”,春季又是养蚕的时节,斑鸠展翅飞翔,戴胜鸟停集在桑林中,此时应准备好蚕箔笋筐,然后,后妃在斋戒之后亲自去东方采摘桑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四节气和农时二十四节气和农时、农事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立春:(2.4)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22℃为春天,根据这一标准,浙北春天一般始于4月初。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春季也提早来到。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多样,对于春天的始日,各地相差甚大,华南各地入春最早。

本节气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3~4℃,降雨量20~30毫米国。

麦田清沟沥水防渍。

油菜追肥,排水,中耕除草,重施迎苔肥。

雨水:(2.19)冬去春来,气温回升,湿度增大,江南一带,雨日和雨量都有明显增加,确也名符其实。

但是初春的天气乍暖还寒,变化无常。

本节气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5~7℃,降水量30~40毫米。

其时大小麦陆续进入拔节孕穗期,看苗施肥,清沟排水,加强油菜的田间管理。

惊蛰:(3.5)天气谚语: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沪);惊蛰闻雷声,全月雨轰轰(浙、鲁);惊蛰滴几点,九九倒回转(甘)本节气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7~9℃,降水量30~40毫米。

麦田要加强肥水管理,看墒(土壤有效水含量的经验判断方法俗称田间验墒,将土壤墒情分为5种类型,即汪水、黑墒、黄墒、潮干土和干土)、看苗、看天浇灌拔节肥、拔节水。

油菜施苔肥。

早稻准备育秧,植树造林。

春分:(3.20/3.21)日光直射在赤道上,全球昼夜时间几乎等长。

本节气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8~12℃,降水量40~60毫米。

长江两岸自南到北,早稻先后浸种催芽,开始塑料薄膜育秧(防寒潮),抓冷尾暖头抢睛播种。

继续管好小麦、油菜和做好植树造林,改善、保护生态环境产,调节气候。

清明:(4.5)我国黄河流域冰雪融化,草木繁茂,自然界空气清新明洁,宜于踏青。

从气候上分析,气温进一步回升,如受暖气团控制,遇上暖好天气,江、浙、沪、皖最高气温可升至25℃以上,当遭到较强冷空气影响时,最低气温可降到5‘、1以下,因此,乍暖还寒仍是这个节气的主要特征。

从降雨来看,本节气内点雨未下有之,节气平均雨量60~70毫米。

平均气温可达12~15℃。

大江南北都进入了农忙季节,早、中稻先后播种,小麦拔节,油菜扬花,田间管理不能放松。

玉米花生播种。

谷雨:(4.20)清明过后,雨水增多,有利谷物生长,但是,有的年份此时滴水不下,甚至从清明到立夏一直不下雨,出现春旱,这对农业生产影响是很大的。

越冬作物需要雨水以利返青拔节;春播作物播种后需要雨水才能保证出苗率高。

一般本节气降雨量为70~80毫米,日平均气温14~18℃。

此时,正是农村准备割麦、插秧、种棉的大忙季节。

立夏:(5.5)暮春方去,新暑初回,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但根据气象学划分,候温(5日为一候)高于22℃时为夏季的标准对照。

此时,只有以南真正进入夏季。

有的地区四季不明显,如黑龙江省的爱珲以北和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区根本没有夏季。

立夏节气所反映的夏季开始主要是指黄河以南地区。

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19~22℃,节气降雨量为90~110毫米。

春花作物进入黄熟阶段,要及时抢晴收割。

立夏过后浙江将进入雨季,梅雨汛期开始,要做好防汛准备。

小满:(5.20)“小满”是指黄河流域麦类作物籽粒开始饱满还未成熟,所以称小满。

但是浙江此时春花作物籽粒已饱满成熟,农村一派丰收繁忙景象。

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在20~23℃,节气降雨量为50~70毫米,与前后节气相比降雨稍偏少。

但华南地区却先后进入雨季。

大江南北夏熟作物先后成熟,抢晴收割。

北方地区需加强麦田后期管理。

春玉米、高粱、中耕、除草、培土尤其重要。

芒种:(6.5)芒是谷实尖端的细毛;小麦、大麦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紧张的夏收开始了,同时又是夏种比较繁忙的季节,所以芒种又称“忙种”。

民间还流传着“春争日,夏争时”,“小满天赶天,芒种刻赶刻”,“麦熟一晌,龙口夺粮”。

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23~25℃,节气降雨量为50~90毫米。

要抓紧早稻培育管理,及时耘田、烤田提高土温,注意防治病虫害。

适时播种晚稻。

夏至:(6.22)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全年白天最长。

北京白天有18小时。

往后,白天开始慢慢变短。

但此时不是最热的时间,我国南北温度相差很小,不过10℃。

多数年份降雨量100超过毫米,日平均气温24~28℃。

要不失时机加强夏季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杂草,防治病虫害。

小暑(7.7)“小暑不算热,热在数伏天”。

7月是全年夏季风最强盛的时期,副热带高压笼罩江南,正常的情况是高温少雨为主要特色。

日平均气温28~31℃,降雨量减少,一般60~80毫米。

小暑面临着梅汛和干旱的转折期,各地在抓好防汛的同时,要及时掌握气象预报信息,加强蓄水防旱,力求做到防汛、抗旱两不误。

大暑:(7.22)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是炎炎盛暑,这个节气对全国都适用。

从降雨量来看,北方雨季已经到来,降雨量增多。

长江流域梅雨结束,伏旱抬头,晴热少雨。

在华南此时东南季风带来南海上空的水汽,降雨量仍比较多,本节气浙北降雨量20~50毫米。

日平均气温27~31℃,是全年最高的时段。

喜温作物,行长速度之快达到了顶峰。

水肥田间管理一定要加强。

晚稻插秧应抢在立秋之前。

立秋:(8.7)黄河流域真正的秋天要比立秋晚一个半月左右,长江流域要推迟一个半月到两个月。

江南仍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大地上积蓄的热量,一时尚不能散尽,所以还有秋老虎的暑热。

雨少年份常有伏旱出现。

日平均气温29~27℃,开始呈下降,雨量80~100毫米且分布不均匀。

对晚稻要中耕除草,发生旱象要灌溉。

秋播要抓紧。

棉花摘顶,促进秋桃(棉)发育。

处暑:(8.23)江南有些地方仍炎热不减,故有“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之说,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25~27℃;冷暖空气又开始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相遇,进入秋雨期,选题为80~120毫米。

这时晚稻正处于生长关键时期。

白露:(9.7)全国各地气温下降加快,天气转凉爽,“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

随着季风转换,日照渐短,强度变弱,冷空气开始向南活动,全国大部分地区秋高气爽,连我国西南地区日平均气温也降到22℃以下,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21~24,降雨量70~90毫米。

棉花分批采摘,秋玉米等作物加强后期的田间管理。

秋分:(9.23)太阳直射点又回到赤道上,全球昼夜平分。

从气候学的角度分析,秋分以后,北方冷空气活动日趋活跃,有时一场西北风便可吹尽夏暑迎来秋凉。

按常年规律,江、浙、沪的入秋期在9月底至10月初。

我国东北、新疆等地多半在8月中下旬入秋,黄河下游地区9月中旬入秋,华南大地10月底到11月都会有秋凉的感觉。

继续抓好晚稻田间管理。

棉花选种收花。

冬小麦、油菜做好播种前的准备。

寒露:(10.8)此时,北方冷空气热力增强,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冷的高气压控制,雨季结束,经常晴空万里,日暖夜凉,日温差大,有利晚稻结实。

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16~19℃,降雨量继续减少,约15~30毫米。

寒露节气是长江流域直播油菜适宜期,江北地区开始播种冬小麦。

霜降:(10.23)从黄河流域看,初霜一般出现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气非常吻合,全国各地的初霜日南北相差很大,如东北的长春,在秋分时就有了初霜,而南方的广州,通常霜是罕见的,即使有,到冬至才见初霜。

此时,长江中游地区日平均气温14~16℃,降雨量20~30毫米。

要加强油菜、田园蔬菜的培育管理。

森林防火的资金积累工作也要尽早落实。

立冬:(11.7)黄河中下游开始结冰的日期是11月1~11日,与立冬是一致的,但在长江流域,真正的冬季要比立冬迟半个月左右;而青藏高原上是“六月暑天犹着棉,终年多半是寒天”;在广州至南宁北回归线附近冬无几日;海南省长夏无冬。

所以立冬这个节气不适用于全国。

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10~13℃,降雨量20~40毫米。

搞好晚稻的收晒。

做好冬小麦播种的扫尾工作。

小雪:(11.22)由于北方冷空气热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

黄河流域在小雪节气,一般开始下雪。

就全国而言,长江流域平均情况2月中下旬降雪;东北地区的初雪要提前到11月初以前;在福州、柳州、百色以南,是终年不见雪的。

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7~10℃,降(雨)雪量10~20毫米。

做好牲畜保暖越冬工作。

大雪:(12.7)此时,地上有了积雪,黄河中下游地区,各地12月的积雪日数比11月要多一倍,甚至多四倍。

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下降到5~8℃,降雪(雨)量10~20毫米。

要加强冬小麦、油菜等春花作物的田间管理。

冬至:(12.22)阳光直射南回归线附近,北半球白天最短;其后阳光直射位置背移,白昼渐长。

“过了冬长一针,过了年长一线”。

此时,北方冷空气强盛,标志着寒冬将至,最冷的时节来临。

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2~5℃,降雪(雨)量10~30毫米。

加强冬小麦、油菜等春花作物的田间管理。

小寒:(1.6)气候变化除了其自身周期性的变化外,人类活动的深度、广度、力度以及大气环流异常、火山喷发尘烟等诸多因素,影响了气候固有的周期化变化规律。

致使过去连续出现14年的暖冬现象。

本节气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1~3℃,江北0℃以下。

降雪(雨)量10~30毫米。

大寒:(1.21)此时在“数九寒天”,实为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再往后便是“水暖三分”的立春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1~3℃,降雪(雨)量10~30毫米。

主要农事活动:积肥、造肥,冬修水利扫尾,开始绿化植树,清理改造鱼塘。

----------------------------------------立春:立春俗称“打春”。

前一天叫“迎春”,间以立春日为一年农事之始,是植物开始萌动生长,人们开始备耕之时。

史载,周武王曾责令地方官每年举行“迎春”仪式。

立春前一天,各地方官浴身素服步行郊外“迎春”,次日聚集乡、焚香上供、叩头礼拜,使“芒神”举鞭抽打土牛,意在打去春牛惰性,迎来全年丰收,宣告春耕播种大忙开始。

后来,春牛用竹篾扎成牛状,以纸糊成,内装花生、核桃枣,于立春之日,用鞭击牛,击破之后,人们争食散出之果以庆贺春季之到来,也有内装五谷的,像征五谷丰登之意。

现在没有打春牛的活动了,但社旗周围仍把立春说成“打春”,并有“春雷动,阳气生”,“春打六九头,种上芝麻吃香油,春打五九尾,种上谷子也吃米”,“打罢春,阳气透,笑看富人穿得厚”的农谚。

立春日天气与年景有关,俗以为立春宜晴不宜阴,晴则兆丰,阴则兆灾。

有谣“立春清明又和暖,农人鼓腹皆翘天,倘若风阴与昏暗,五谷不登人不安。

”又有“晴则诸事吉,阴则万事愁”。

“立春晴一天,农夫好种田。

”“立春三日晴,今年好收成。

”“立春阴,一春阴,立春晴,一春晴,阴阴晴晴到清明”。

“立春有雨连清明”的说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