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酸菌分离及鉴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醋酸菌分离及鉴定
一、培养基
1、分离培养基(溴甲酚紫显色平板):葡萄糖1%、酵母膏1%、无
水乙醇3%(体积分数)、0.04%溴甲酚紫5%(体积分数)、琼
脂1.8%、水100 mL,0.1 Mpa 灭菌20 min,无水乙醇在灭菌
后培养基温度降到75 ℃左右时加入。
2 、保藏培养基: 葡萄糖1%、酵母膏0.5%、琼脂2%、丙三醇2.5%
(体积分数)、水100 mL,121℃灭菌20 min 备用。
3、液体培养基:葡萄糖1%、酵母膏0.5%、丙三醇2.5%(体积分
数)、水100 mL,调节pH 至6.30,121 ℃灭菌20 min 备用。
二、醋酸菌分离纯化流程
样品→醋酸菌发酵液中富集培养→稀释分离→纯化→斜面试管
保藏→产醋酸定性测试。
三、步骤
1 、菌株分离
取1g 醋醅样品置入无菌试管,装入9 mL 无菌水,振荡均匀后得到10-1 的稀释液,之后10 倍梯度稀释直到10-6 稀释度。取
10-2至10-6 稀释度的样品稀释液分别涂布溴甲酚紫显色平板,每个稀释度涂布2 个平板,每个平板涂布0.2 mL 的样品稀释液,涂布完成后30 ℃倒置培养48 h左右。选取菌落数在30~50 个左右的平板,挑取该平板上的所有单菌落转入斜面保藏培养基中,
30 ℃培养24 h 左右后保存于4 ℃冰箱。
2 、菌株纯化将试管斜面中的菌株平板划线分离后再转接试管斜面,
4℃冰箱保存。
3、菌株归类以上述各菌株划线分离的平板为基准,将形成菌落极
其相似的菌株归为一大类。
4 、菌悬液的制备用接种环挑取新鲜培养的斜面菌株半环,溶于
装有200 μL 无菌超纯水的Eppendorf 管中,于试管振荡器上
混匀后得到菌悬液。
四、鉴定
1、菌株形态特征:镜下细胞呈短杆状,革兰阴性,无芽胞,单个或成
对、成链排列,个体大小为(0.5~0. 7)μm ×(1. 0~1. 5)μm。
2、培养特征:在葡萄糖、酵母膏、乙醇、CaCO3平板培养基上生
长旺盛,菌落圆形、油脂状,表面光滑、凸起,边缘整齐,培养2 d能
产酸,使CaCO3 溶解形成透明圈,继续培养将乙酸氧化分解产生
CO2 和水,菌落周围出现白色透明圈。在斜面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培养2 d后呈油脂状,并产酸。在10% ( v / v)乙醇的培养基上、
Hoyer2Frateur培养液中、30%葡萄糖培养基上均不生长。
五、测试
1、产酸量的测定方法取1 mL 发酵液, 加入10 mL 蒸馏水, 3 滴~
5 滴0.02 %酚酞酒精溶液, 用标定的0.1 mol/L NaOH 溶液滴定
至浅粉色。由所耗的NaOH 溶液的量来计算样品中的含酸量(以
醋酸计)。
产酸量( %) =( V- V0) ×CNaOH×0.06×100 %
式中:
V——发酵液样品滴定耗用的NaOH 量(mL);
V0——以空白培养基为对照滴定耗用的NaOH 量(mL); CNaOH——NaOH 标准溶液浓度(mol/L);
0.06——消耗1 mL 0.1mol/L NaOH 溶液相当于乙酸的质量( g) ; 100 %——转化为百分含量的系数。
六、有关背景
1、传统法酿醋过程中熏醋醅料固态发酵大致上可分为3 个阶段:
第1 阶段是第1 ~ 10 天主要为酒化、糖化阶段;
第2 阶段为醋酸发酵阶段( 第10 ~ 23天) ;
第3 阶段是第23 ~ 28 天主要为传统酿醋过程中熏醋的后熟
阶段。后熟阶段由于酸的大量积累,大部分微生物在此阶段被
严重抑制,甚至死亡,此时醋酸菌在物料中占绝对优势,物料
中的酒精此时也消耗殆尽,酒化、醋化、糖化作用都基本停止,但各种风味物质酸、醇、酮、酚、酯、醛以及它们的复合物等
的转化还在缓慢地进行。
2、对于醋品的生产而言,不仅需要产酸能力极强的醋酸菌,也需
要产酸及产香的芽孢杆菌以及一些其它的微生物,这也是各地出品的醋口感与香味不一的重要原因。但是,因为选用的分离
培养基主要适用于产酸菌的分离,因而所分离出的菌株只是醋醅中微生物的一小部分。通常环境中可培养的细菌不到细菌总
数的1%。而对于难以培养的细菌及一些需要特殊培养基的细菌,
可以采用免培养法。
3、醅料中的微生物前期以霉菌为主,中后期以酵母菌和细菌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