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第一篇:人教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目标1、了解东晋、南朝政权的更替历史及江南地区开发的史实。

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表现。

2、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到科技进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认识到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教学重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情况及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三国历史是大家熟悉的,三国中哪一国地处今天的江南地区(即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广大地区)?今天的江南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那么,汉朝时江南的经济发展情况又是如何的呢?汉朝以后,江南经济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新授东晋的兴亡西晋灭亡之后,国家重新陷于分裂。

北方陷入割据混战,北方人民大量南迁,西晋皇室贵族也大量逃到南方去,317年,皇室贵族司马睿又在南方建立了一个政权,史称东晋,都城在建康(现在的南京)。

学生阅读课本P.89~90内容。

东晋为何不能恢复中原?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牵制,使北伐缺乏后援。

东晋时期,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荆州、扬州人民生活安乐,户籍和人口充实)的景象。

420年,东晋灭亡。

南朝的政治420——589年南方相继出现四个王朝(阅读p.90)。

东晋灭亡后170年里,中国南方政权是频繁更替的。

宋、齐、梁、陈(统称南朝)由于①皇帝势力萎缩,镇守地方的贵族和将领势力强大;②皇帝对官员的放纵,导致政治日益败坏;③大规模叛乱,导致千里绝烟,人迹罕见。

中国南方与北方实力对比中,南方明显处于劣势?江南地区的开发学生阅读课本P.91~92内容。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有哪些?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1)表现:①修建水利工程,荒地变成良田;②江南种植水稻,稻田使用绿肥;③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④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⑤手工业快速进步;⑥商业交流和城市繁荣。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是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开发情况。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及其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可能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图片、地图、文字等资料,直观地了解江南地区的地理环境、政治状况、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江南地区的地理环境、政治状况、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掌握江南地区开发的过程及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文字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江南地区的地理环境、政治状况、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江南地区开发的过程及意义。

2.教学难点: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其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音乐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教学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法:以典型事例为例,分析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过程及其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图片、地图、音乐等辅助教学资料。

3.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音乐等资料,创设江南地区的意境,引导学生产生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本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江南地区的地理环境、政治状况、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让学生对江南地区有直观的认识。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江南地区开发的过程及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其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教案)-(统编版2024)

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教案)-(统编版2024)

2024新版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素养提升教案课题:第18课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一、课标内容通过了解东晋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和区域开发,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二、素养目标1.唯物史观:能够对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现象等形成合理想象,进行初步分析,正确认识其意义和影响。

2.时空观念:利用东晋南朝的相关地图,了解朝代更替历史,初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3.史料实证:通过史料研读,理解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4.历史解释:通过研读史料,了解东晋王朝的政治特点,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表现,提高史料分析技巧和史料解读能力。

5.家国情怀:南北方人民共同开发江南,认识人民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认识维护和平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东晋、南朝政权更替及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难点】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江南”在今天的什么地方?两则资料描写江南地区有什么变化?江南地区指的是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广大地区。

两则描写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江南地区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由贫穷变富裕了。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江南地区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第18课《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

(二)新课探究探究一:东晋的兴亡教师提问:阅读教材内容,找出东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以及都城所在地。

学生回答:317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王朝,历史上称为东晋,都城在建康。

教师提问:东晋统治初期,为何出现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学生回答:司马睿和南下的北方山东大贵族王导交往密切,他当皇帝,得益于以王导为首的南北大贵族的拥戴。

司马睿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导的堂兄王敦。

王氏其他子弟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重用。

司马睿举行即位大典时,居然邀请王导共坐御床,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

教师提问:时的东晋虽然偏安江南,但南迁的北方人怀念家乡,历代帝王在位的时候都希望收复北方的国土,其结果如何呢?学生回答:东晋初期,南北政权对峙。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历史 上册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历史 上册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案设计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东晋的建立;王与马共天下;南朝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更替;梁武帝对南朝经济的破坏;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

过程与方法:本节课涉及的朝代比较多,朝代更替频繁,朝代学生比较陌生,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材料,教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增加学生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关于江南开发史实的学习,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技进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难点: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三、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图示讲解法、材料分析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相对安定,得到大规模开发。

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有长足的发展,为日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是什么原因促成了这种变化?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哪些表现?(二)、讲授新课一、东晋的兴亡:1.东晋的建立公元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八王之乱后,刘渊遣子刘聪掠夺洛阳,大将石勒及王弥则掠夺关东各州。

310年刘渊死,子刘和继立,不久刘聪杀和自立。

311年石勒出兵襄阳,晋廷派遣大军讨伐,但因朝廷与主将司马越互相猜忌,晋军内乱,最后被石勒袭击,精锐尽亡。

当时洛阳空虚,刘聪乘机攻陷并掳去晋怀帝,史称“永嘉之祸”。

313年怀帝被杀,晋愍帝于长安继立,汉赵派刘曜持续攻打。

316年晋愍帝投降,最后受辱被杀,至此西晋亡。

2、317年,司马睿建东晋,定都建康。

材料:“吴人不附,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

”---《晋书·王导传》司马睿和山东大贵族王导交往密切,他即位后,因在皇族中声望不高,势力单薄,得不到南北士族的支持,皇位不稳。

他重用王导,王导使南方士族支持司马睿,也使北方南迁的士族拥护司马睿,进而稳定东晋政权,维持偏安江东的局面,司马睿十分感激王导,任命他为丞相,执掌朝政,时人谓之“王与马共天下”。

七年级历史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五篇)

七年级历史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五篇)

七年级历史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五篇)七年级历史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篇一学问与技能了解西晋、东晋、前秦、南朝的建立及更替,知道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史实。

明确淝水之战的时间、背景、经过和影响。

把握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缘由表现影响过程与方法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根本把握西晋的兴亡、五胡内迁和淝水之战的也许内容。

熬炼自主学习力量。

2、利用图示法帮忙学生理清这一阶段的历史进展线索。

3、组织学生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缘由,用“问题解决”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历史学问,自主解决问题。

4、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话题对新学问进展迁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淝水之战史实的学习吸取傲慢自满带来的教训,通过江南地区开发的史实,熟悉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进展的重要奉献,学生探究江南地区的开发缘由的过程中,熟悉和平、安定是经济进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熟悉不同地区之间经济沟通对于经济进展的重要作用【教学重难点】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导学过程】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争论相结合【情景导入】师:同学们齐读白居易的《忆江南》,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漂亮的江南美景在此根底上,导入新课“那同学们肯定特别奇怪:江南地区是怎样得到开发的?经济重心何时南移的?”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有关这方面的问题。

明确江南地区的地理范围。

即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广阔地区【自主预习】(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 (266年--316年)1、西晋的兴亡学生思索:西晋为什么短暂而亡?统治腐朽皇帝弱智,八王之乱 ------ 西晋灭亡------少数民族内迁总结:首先,西晋的统治集团特别腐朽,浪费腐化的风气特别盛行,在位的皇帝智力低下;其次,西晋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争夺皇位的内乱,彻底地破坏了西晋的统治秩序,也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第三,内迁的少数民族受到西晋统治阶级的压迫,民族之间存在着冲突,少数民族的上层利用西晋内乱的时机起兵反晋,推翻了西晋的统治。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东晋兴亡的概况;知道南朝政权的更迭;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示法,使学生将纷繁复杂的魏晋南北朝的历史整理成清晰的脉络,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历史信息,理清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主要是认识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和条件、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以及江南地区开发的深远影响。

教学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提供的一些古籍记载的资料,将江南开发前后的社会经济生活特点进行比较,加以阐释,尽可能让学生能有直观的印象,同时加强对学生探究问题的辅导,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化解他们学习中的困难。

【学情分析】本课涉及的难点是学生对西晋与东晋、南朝朝代之间的关系不明确,在此可以采用列表的方式进行比较,使学生能够形成直观的概念。

关于江南地区的开发,要通过地图示意,帮助学生形成时空概念。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归纳法、材料研读法。

【教具】导学提纲、历史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新课导入】课件展示白居易的《忆江南》,师生齐声朗读。

然后教师讲述这首诗歌颂了我国江南地区的美景。

江南地区的发展是我国人民长期辛勤劳动的结果,如今的江南地区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之一。

今天,我们一起来追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东晋的兴亡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你知道东晋是怎样建立的吗?东晋和西晋相比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317年,司马懿的曾孙司马睿建立政权,定都建康,史称东晋。

东晋是以王导为首的北方南下官僚贵族和南方大地主为支柱建立的政权。

司马睿在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敦。

七年级历史《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优秀教案

七年级历史《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优秀教案

七年级历史《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优秀教案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东晋、南朝政权更替的历史,知道东晋、南朝统治对南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表现。

【过程与方法】利用东晋南朝的相关图片,了解朝代更替历史,提高读图、识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南北方人民共同开发江南,认识人民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认识维护和平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

【教学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摘自白居易《忆江南》白居易的词,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意盎然的景象。

你知道江南是指什么地方吗?它是什么时候得到开发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二、新课讲授(一)东晋的兴亡1.教师讲述: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

随后,在长江下游的西晋皇族重建晋王朝,史称东晋。

阅读教材第89页,将表格填充完整。

o朝代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东晋317年司马睿建康2.材料展示:材料东晋虽然是司马氏政权的延续,但实际上司马氏在政治上威望不高,整个朝廷都由世族大家把持,最先是出身琅琊王氏的王导,其后又有陈郡谢氏的谢安、谢玄等。

教师提问:上述材料反映了东晋政治上怎样的特点?如何理解“王与马,共天下”?学生回答:反映了东晋政权主要依靠世族大家的拥戴和支持。

“王与马,共天下”表明王氏的代表人物把持东晋政权。

3.教师讲述:东晋初期,多次进行北伐。

南迁的北方人希望恢复中原,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是祖逖。

你认为祖逖的北伐能否取得成功,为什么?学生回答:不能,因为东晋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牵制,使北伐缺少后援,最终未能恢复中原。

4.教师讲解:东晋时期,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那么,东晋是怎样灭亡的呢?学生回答: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一、本课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了淝水之战、南朝的政治及江南经济的开发问题。

二、课程标准知道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三、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淝水之战,江南地区的开发。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动乱对社会经济所起的破坏作用,培养学生从社会大环境中去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我国历史上存在的主要经济区域,并培养学生运用这种认识思考相关的社会经济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内迁各族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中华民族的形成是各民族相互融合的结果,每一个民族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淝水之战、江南地区的开发。

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今日江南美景教师:看到美丽的江南风景,你想到了什么?生试说。

教师:同学们,我们的家人、亲人为什么要到南方去打工?(生试说)教师:今日的江南繁华美丽,是我国的经济发达地区,那么什么时候南方地区得到开发?江南地区为什么能得到开发?下面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到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问题:西晋建立的时间?统一全国的时间?教师: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从而导致了西晋末年的“八王之乱”由于内迁的各民族受到西晋统治者的剥削和压迫,最终导致了各民族的反抗,最终西晋被什么人所灭?(生说)教师:西晋灭亡后,北方陷入了混乱的局面,一度出现了十六国并存的局面;南方西晋皇族司马睿建立了一个新的政权?问题:东晋建立的三要素:时间、建立者、都城教师:晋元帝时在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完全依靠王敦,重要官职多被王氏占有。

晋元帝即位受百官朝贺时,再三请王导同坐御床受贺,王导再三辞让不敢当。

时人称“王与马,共天下”。

东晋初期,多次进行北伐,曾收复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

但由于缺少后援,最终未能恢复中原。

(鼓励生讲述相关的成语故事)教师:383年,淝水之战后,北方再度陷入混乱,南方在东晋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它们的都城都在建康,历史上称为南朝。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案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案

第18课《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一、新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人口迁徙和区域开发,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二、内容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分别从政治、经济两方面介绍江南的发展。

东晋、南朝的统治,为江南地区的开发提供了重要条件。

学习这三部分,首先要了解三国以来南北政权更替的历史。

北方地区自西晋灭亡之后,相继建立起许多割据政权,这种政治局面一方面造成了农业经济的萧条和衰落,另一方面使大批北方人民南下,为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

南方地区在东晋南朝时期,战乱较少,社会稳定,统治者大都注重发展农业,积极兴修水利,推广先进生产技术,改变了江南农业“火耕水耨”的原始耕作状况,转而进入精耕细作阶段。

这样,江南很快形成为新的农业经济区,同时手工业、商业也得到迅速发展,使南北经济的发展趋向平衡。

三、教学目标1.了解东晋、南朝时期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知道这一时期政权分立的时代特征;(时空观念)2.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及影响,并从中认识到人民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3.通过祖逖北伐的相关故事,感悟祖逖矢志报国的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对比导入:出示白居易《忆江南》及《史记》中江南的描写教师引导:白居易的《忆江南》很好的描绘出了江南春意盎然的景象,让我们感受到了江南之美。

那江南一直都是美丽富饶的景象吗?老师再给大家出示一则《史记》中对江南的描写。

很显然,在西汉司马迁的笔下,当时的江南是人烟稀少且较为落后的地方。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江南地区是什么时候得到开发的呢?(二)新课讲授1.东晋的兴亡(1)西晋灭亡:【知识回顾】你还记得西晋是怎样走向灭亡的吗?①八王之乱严重削弱了西晋的国力,成为西晋由盛转衰的转折点;②316年,内迁的匈奴贵族攻陷西晋都城。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1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1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第18课。

本课主要内容是江南地区的地理优势、东晋南朝时期的民族政策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情况。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以及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精神。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江南地区的开发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深入了解。

同时,学生对于地理、民族政策等方面的知识也需进一步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江南地区的地理优势、东晋南朝时期的民族政策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民族政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江南地区的地理优势、东晋南朝时期的民族政策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情况。

2.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江南地区的地理优势、东晋南朝时期的民族政策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情况。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深入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情况。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地图、案例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江南地区的美景,引导学生关注江南地区,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江南地区的地理优势、东晋南朝时期的民族政策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情况。

教师辅助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分析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进行评价、补充。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课程目标】 1.了解东晋兴亡的概况及淝水之战 2.知道南朝政权的更迭情況 3. 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教学重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重点)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原因(难点)【导学过程】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晋、东晋、前秦、南朝的建立及更替,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影响过程与方法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基本掌握东晋的兴亡、淝水之战、南朝的政治、江南地区的开发大概内容。

锻炼自主学习能力。

2、利用图示法帮助学生理清这一阶段的历史发展线索。

3、组织学生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用“问题解决” 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历史知识,自主解决问题。

4、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话题对新知识进行迁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江南地区开发的史实,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要贡献,学生探究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的过程中,认识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经济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情景导入】师:同学们齐读白居易的《忆江南》,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江南美景在此基础上,导入新课“那同学们一定非常好奇:江南地区是怎样得到开发的?”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有关这方面的问题。

明确江南地区的地理范围。

即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广大地区一、东晋的兴亡【温故知新】西晋为什么短暂而亡?西晋灭亡之后,国家重新陷于分裂。

北方陷入割据混战,北方人民大量南迁,西晋皇室贵族也大量逃到南方去,又在南方建立了一个政权,史称东晋。

出示:司马睿。

生答东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北方陷入分裂混战,内迁五个少数民族以及汉族先后建立了16个政权,史称十六国。

出示图片:东晋十六国。

东晋与前秦。

4世纪后期,氐族建立了前秦政权。

前秦皇帝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前秦强盛起来,消灭了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北方出现汉魏以来少有的安定。

此后,苻坚急于统一全国,大举进攻东晋淝水之战发生于哪一年?作战双方?结果?二、南朝的政治淝水之战后,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新人教版第一篇: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新人教版《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这一时期简单的历史发展脉络,包括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掌握江南地区的开发。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综合认识头绪纷繁和较长时段的历史过程,把握其发展线索的能力有所提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关于江南开发史实的学习,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教学重点】江南地区开发的相关情况。

【教学难点】江南地区开发的相关情况。

【教学方法】讨论法、问题导学法【课前准备】课件、视频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播放视频配乐诗朗诵《忆江南》:白居易的诗描绘了唐朝时的江南风景如画,让我们对江南产生了无限神往,那么江南包括哪些地方?今天,江南比北方发达,而在古代却是江南落后于北方,江南地区是怎样开发的?又是什么原因促使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到江南,感受古代江南的变化。

(板书本节课题)我们先来了解东晋的历史:(板书)一、东晋的兴亡请同学们阅读课本82页第一段,回答1-2题:1、东晋的建立: 时间、都城、建立者学生回答:317年、健康、司马睿2、东晋的政治:说出“王与马,共天下”的由来。

学生回答:司马睿从东渡到登基,主要依赖了北方大族王导、王敦兄弟的大力支持。

在此期间,王导位高权重,联合南北士族,运筹帷幄,纵横捭阖,政令己出。

王敦则总掌兵权,专任征伐,后来又坐镇荆州,控制建康。

王氏兄弟权倾内外,司马睿不过是徒有虚名而已。

登基大典那天,皇帝司马睿突然拉住大臣王导同升御床,一同接受群臣的朝贺,表示愿与王氏共有天下的意向。

教师讲解:东晋建立之后,中原地区已沦丧于胡人之手。

虽然皇室及大多世族只想偏安江南,然爱国将士每每以北伐中原、恢复失土为己任。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1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1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1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材通过介绍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东晋南朝时期的政策、经济发展等方面,让学生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及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关于中国古代历史的基础知识,对江南地区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以及这一过程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政策以及经济发展状况,掌握江南地区在这一时期得到开发的原因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历史发展的重大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政策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2.难点:江南地区在这一时期得到开发的原因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史料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仿佛置身于东晋南朝时期的江南地区。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3.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江南地区开发的相关知识。

4.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和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图片、地图、史料等辅助教学资料。

3.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江南地区的美丽风景,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关于江南地区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政策以及经济发展状况,让学生对江南地区的开发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一、教材剖析本课着重讲叙东晋的兴亡、南朝政权的更替、江南地域的开发。

重点是江南地域的开发,它为日后中国现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所以它与以后的课程有联络。

本课还是七年级历史书中为数不多的政治、经济史内容并存的一课,难度比拟大。

二、教学目的1.知识与才干:了解东晋、南朝政权更替历史,知道东晋、南朝统治对南方经济开展发生的影响。

知道江南地域开发的缘由及表现。

2.进程与方法:应用魏晋南北朝地图了解朝代更替历史,提高读图、识图才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南北人民共同开发江南,看法到人民在经济开展中发扬了重要的作用。

战争、安宁是经济开展的重要前提。

看法维护战争的重要。

三教学重难点:江南地域的开发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四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现:一幅幅江南美景,一曲优美的«春江花月夜»,一首白居易的«忆江南»。

指出江南地域山美、水美、人更美。

不只如此,如今的江南是我国经济开展的重心,它是历史临时开展的结果。

明天,我们一同来追溯早期江南地域的开发。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域的开发(二)教员引领,协作探求:展现:一、东晋的兴亡指点先生看书82—83页,完成1—3。

1.东晋的树立:时间、地点、人物2.东晋北伐:效果、结局让先生说说祖逖的故事,与祖逖有关的成语3东晋的消亡教员:东晋消亡后,中国南方相继出现了四个朝代。

展现:二南朝的政治:看书83—84页相关内容,完成效果:〔1〕南朝相继出现的四个王朝:〔2〕宋的开展〔3〕梁的衰落小结:看地图〔东晋情势图、南朝情势图〕使先生进一步了解南方政权的更替。

教员:南方社会相对安宁,经济失掉了一定水平的开展。

展现:三江南地域的开发:1.料比拟秦汉时期的江南与东晋前期的江南,经济开展有何不同?资料一:〔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

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资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那么数郡忘饥。

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高效课堂

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高效课堂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8课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教学目标】①知道东晋兴亡和南朝更迭的基本史实。

(时空观念)②了解江南开发的原因、表现及影响。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③认识到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理解劳动人民在经济发展中作出的重大贡献。

(唯物史观、家国情怀)【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江南地区开发。

教学难点: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我们刚才看到的是南京的六朝博物馆,馆里展出的青瓷、陶俑、建筑构件、大型排水设施遗迹,以及石刻、书画等文物,反映了这个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巨大变化。

是什么原因促成了这种变化?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哪些表现?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本课,学习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

环节二:整体感知1、先导阅读:结合本课子目录思考,这一时期南方在政治和经济上发生了哪些变化?答案提示:环节三:新课教学(一)目标导学一:东晋的兴亡1、自主学习:【时空观念】观察地图,说一说西晋灭亡后政权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教材P102,找出南方新生政权建立的三要素。

答案提示:317年,司马睿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

教师指导:西晋怀帝永嘉五年,匈奴军队在刘渊之子刘聪率领下攻陷洛阳,大肆抢掠杀戮,俘虏晋怀帝等王公大臣,最终导致西晋于316年灭亡。

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

2、自主学习:【史料实证】结合视频根据材料思考:司马睿是在谁的帮助下得以重建晋朝的?其政权特点是什么?这开启了哪有一新的治理模式?帝(司马睿)初镇江东,威名未著,敦(王敦) 与从弟导(王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

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

——《晋书·王敦传》答案提示:王敦、王导;王与马,共天下皇权与士族共治天下(门阀政治)3、教师指导:西晋“八王之乱”时,最后掌握实权的东海王司马越看到北方局势恶化,策划在江南留下退路,在永嘉元年(307)七月,任命司马睿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渡江进驻建邺,成为江南地区最高统治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西晋、东晋、前秦、南朝的建立及更替,知道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史实。

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读课文,基本掌握西晋的兴亡和五胡内迁的大概内容,锻炼自主学习能力。

2.利用图示法帮助学生理清这一阶段的历史发展线索。

3.组织学生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用“问题解决”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历史知识,自主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江南地区开发的史实,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要贡献,认识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经济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西晋的建立和八王之乱;
二、难点:西晋兴亡的因素。

【教学方法】
讲授法、图示法、比较法、合作探究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过程】
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齐读白居易的《忆江南》,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江南美景在此基础上,导入新课“那同学们一定非常好奇:江南地区是怎样得到开发的?经济重心何时南移的?”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有关这方面的问题。

明确江南地区的地理范围。

即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广大地区
二、内容学习:
(一)东晋的兴亡
1.西晋灭亡后,南北方出现了什么样的政治局面?东晋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

学生通过观看图片、阅读材料得出:北方各族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加上西南的成汉历史上称为“十六国”。

这一时期,各国彼此攻战,北方经济遭到了破坏,人民颠沛流离。

南方司马睿在317年以建康为都城,建立了东晋.
2.是什么原因导致东晋出现了“王与马,共天下”的现象?
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得出;西晋晋愍帝司马邺被俘的消息传到南方后,南方司马睿继续维持司马政权,因为西晋30多年前灭亡了东吴,是胜利者,而现在是失败者,南方人不归附,不服从他。

以王导为主的大地主认为遇到了好机遇,拥戴司马睿,司马睿非常感谢王氏子弟,在举行继位大典时,居然邀请王导共坐御床,时人称为“王与马,共天下”。

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东晋出现“王与马,共天下”这种现象,体现出东晋政权的软弱性,而究其原因,一是政权的基础是建立在北方南下的贵族官僚地主与江南大地主支持上,皇室受其左右。

二是东晋政权时刻受到十六国的威胁,偏安江南,苟且偷生。

过渡:东晋的统治者虽然苟且偷生,但是在当时也不缺乏爱国之士,谁能说说闻鸡起舞的故事?请同学们自主阅读“相关史事”。

3.东晋初期,多次进行北伐,曾收复了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

由于东晋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牵制,使北伐缺少后援,最终未能恢复中原。

东晋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

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东晋末年,政权落人武将手中。

420年东晋灭亡
(二)南朝的政治
问题探究: 1. 分析南朝共分为几个朝代,哪个王朝是南朝疆域最大的?共同读课文,找出南朝政治经济的特点?
答:420年,东晋大将刘裕强迫东晋皇帝让位,自称皇帝,建立宋。

宋朝的疆域是南朝中最大的,同时也是南朝的第-个朝代,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宋武帝、宋文帝在位的大约30多年里,赋轻役稀,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为江南地区开发作出了重大贡献。

梁武帝萧行以镇将夺取帝位后,放纵皇室成员和官僚大地主盘剥平民百姓,政治日益败坏。

后来发生叛乱,建康失陷,江东最富庶的地区遭到烧杀抢掠,导致千里绝烟,人际罕见。

从此,在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处于明显劣势。

2哪位同学能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当时中原和南方的不同特点?
答:一是政局动荡,王朝更替频繁;二是南朝统治时期,江南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

总之,突出两个特征:动荡、发展。

过渡:我们已经学习了东晋、南朝的历史,在这一时期对江南经济的开发都有哪些影响?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出示:材料1:(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

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材料2: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问题探究:
1.为什么《宋书》里描写的江南与司马迁描述的江南会有这些不同?
答:这是因为,汉代的江南尚未开发,魏晋以来已逐渐得到开发。

2.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能得到开发?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原因: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的自然条件;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往江南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影响: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为我国的经济重心最终南移奠定了基础。

强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政权分立时期,从这一时期开始,我国南方的经济就逐渐发展并赶上北方。

南北经济发展趋于平衡。

但是总体而言,我国南方的经济依然落后于北方。

直到两宋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最终南移。

三、合作探究:
分析总结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
四、课堂小结:(我们结合板书对本课进行小结)
西晋灭亡后,南北分裂,北方的长期战乱,迫使大量的北方人发南迁,南迁的人口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加上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比较安定的社会环境,人民的勤劳,江南地区的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

五、板书设计:
六、巩固练习:
1.东晋的都城在( A )
A.建康
B.洛阳
C.建业
D.长安
2.人口迁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我国古代人口大量南迁开始于( C )
A.秦朝末年
B.西汉末年
C.东汉末年
D.西晋末年
3.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有( A )
①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②开始使用绿肥,推广牛耕和粪肥
③以水稻为主④小麦种植推广到江南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④
4.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 A )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城 C.淮河流域 D.珠江流域
七、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