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科学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在上节课了解了生命物体有哪些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植物展开研究,通过对植物由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获取关于植物的多样性、植物的外部形状等方面的信息,渗透了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本课的主题活动是对植物进行观察,课上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了解常见植物的不同特征,并能说出不同植物的相似之处。

教学时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入手,利用“认识校园里的植物”的活动,让学生的思维聚焦在“植物”上,同时也为认识植物的多样行寻找一个“增长点。

二.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2.意识到植物之间也有很多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科学探究:能利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去比较,掌握对比的方法。

科学知识:观察植物,并能描述出它的形状与特征。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了解植物在形态方面的一些特征。

难点:找出植物的相同之处。

四.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前了解学校里的各种植物,学校里的植物的照片。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先给大家欣赏几副图片,(出示学校植物的照片)这些图片漂亮吗?漂亮在哪?2.师:这些图片看上去,满眼都是绿色,非常漂亮,那你们有没有觉得图片中的这些景色有点眼熟呢?是哪里的呢?对了,这些图片显示的就是我们学校各个地方的绿化,我们学校的植物可真多啊,今天我们就象科学家一样一起来研究一下我们身边这些植物,好吗?(板书)(二)、认识校园里的植物1.整体认识植物:(1)提问:你认识的校园里的植物有哪些?比一比谁说得最多?(2)明确提出观察任务:这些植物的生长环境是什么样子的?这些植物长得有什么特点?(要求从高矮、外形困扩等方面描述植物)(3)交流后让学生按照由矮到高的顺序给这些植物排序,说说矮的、高的植物各有什么特点。

(4)小结:植物的外部形状是各种各样的。

2.局部观察植物(1)明确提出观察任务:我们要去观察不同植物的相同部位,有树皮、树叶和花。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一 植物的生长变化 种植我们的植物》公开课教案_1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一 植物的生长变化  种植我们的植物》公开课教案_1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2.种植我们的植物(1)播种【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学习掌握播种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用事实阐述观点的意识,即科学的实证思想;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观察凤仙花生长变化情况。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小铲、花盆、泥土、凤仙花种子、透明塑料杯、吸水纸等。

【教学过程】:1、师:“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好季节。

今天,我们来种植凤仙花。

怎样种植凤仙花呢?2.让学生了解凤仙花。

3.师:你知道吗?什么是种子萌发?(科学上把种子发芽)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阳光,水分,土壤,空气。

)4.练习题:生判断。

5、师:指一名学生说说播种的方法。

6、师:播种凤仙花的方法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7.师:播种前需要准备什么?生答。

8.师:一,怎样选种?二,怎样选花盆和土壤?三,怎样播种?四,怎样浇水?9.请大家看P4页中的“播种方法”。

10.阅读P4页中的“播种方法”。

11.师:播种时的注意事项。

二、注重种子变化1、师:怎样做才能看到种子的变化?2、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师:播种了凤仙花以后,我们要注重凤仙花种子的变化。

请大家阅读P4页下面的内容。

4、师:注意观察透明玻璃杯中的种子生长变化情况。

5、师:相关知识链接:6、种植植物形成理解。

三.结束语:我们的种植行动现在开始!【作业布置】家庭作业:和小伙伴一起种植凤仙花。

【板书设计】2.种植我们的植物记住播种方法: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教学反思】。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013——2014学年第2 学期科学教案年级:三年级教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一、全册教材分析:1、全册内容情况和各单元教学目标: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风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

同时伴随着生长过程,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识植物体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将指导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周期,并以蚕的生命周期为例,从常见动物的生命过程中,以及从人体特点的观察中,认识动物和人的生命周期。

“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将以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热量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

通过观察水的固、液和气三态,研究水在融化、结冰、蒸发和凝结等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他们初步认识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是与外界条件密切相关的。

同时,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概念。

“磁铁”单元将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安排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认识磁铁具有磁性、磁铁两极磁力最强、磁铁能指南北、磁铁具有异极相吸和同极相斥等性质。

并通过做一个指南针和学习用指南针确定方向等方向,了解磁铁的应用。

2、主要材料清单:1)“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大豆、玉米、花生、莲花、风仙花等植物的种子,放大镜,花盆、土壤、铲子等种植工具,透明玻璃杯、卫生纸等;试管、带根的新鲜芫萎、植物油等;不同生长阶段的风仙花植株、风仙花朵,成熟的风仙花果实;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刚出土的风仙花照片;植物叶的水平分布照片;植物叶的垂直分布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资料及图片、几个主要生长阶段的风仙花照片等。

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三 温度和水的变化 水和水蒸气》优质课教案_2

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三 温度和水的变化  水和水蒸气》优质课教案_2
直击重难点
1、水到哪里去了
1、观看小视频
师:老师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播放视频(阳光下水写纸水蒸发过程),看完视频,你有什么疑惑呢?
(学生提问并作出猜想)
2、小实验:水去哪里了
师:同学们,你想不想亲自体验一下“水去哪里了”
给每位学生手上滴一滴水,请学生观察水的变化。
3、学生观察并分享观察现象
(预设:天上经常要下雨的,河流和海里的水又会多起来的)
师:也就是说你们认为水蒸发到空气中之后又会通过下雨变成水,是这样吗?你能证明一下吗?
学生讨论后汇报
(预设方法:能够在桌面上放一只小杯子,里面加入一些热水。然后用一只大的玻璃杯,杯口朝下罩住盛水的小杯子。)
2、分组实验,得出结论
师: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上面罩住的杯子的杯壁上有很多的小水滴。)
3、观察把一个大的玻璃杯倒扣在一个装满热水的小杯子上会出现什么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2、感受、体验物态变化的可逆性。
学习重点
探究液态和气态的水之间能够相互转化。
学习难点
根据生活中的现象探究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酒精灯1只、火柴1盒、金属长柄小勺2只、小杯子3个、大的烧杯1个、1杯热水、1杯凉水。
现在你明白其中的科学道理了吗?
总结提升
说一说,今天你有哪些收获
拓展延伸
我们对水研究了整整一个单元,你能课外总结一下吗?下节课我们来交流。
教学
随笔
知识链接
怎样能加快蒸发?
板书设计
水和水蒸气
蒸发
水(液态)→水蒸气(气态)

凝结刚才晨会课上,老师听到了大家朗读《太阳》一课,你们的声音好美,真让人陶醉。你还记得里面提到了“水和水蒸气”吗?这节科学课,咱们就来探究《水和水蒸气》,关于水和水蒸气之间的变化,你有哪些疑问呢?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0《空气有质量吗》部编新部编新人教版(2017)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0《空气有质量吗》部编新部编新人教版(2017)

第三单元周围的空气第10课空气有质量吗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空气具有质量。

2.知道质量是空气的基本特征之一,空气质量比较小,可以被测量。

科学探究:1. 能够设计实验证明空气是否有质量。

2. 能够记录称量空气的数据,并能够依据数据判断空气是否有质量。

3. 能够根据实验过程与现象,灵活地运用科学词汇和示意图等方式如实记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4. 能够认识天平的结构,并初步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5. 能够认识到在称量过程中,存在一些因素会影响称量结果,产生误差。

科学态度:1.能够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2.能够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并作出自我评价与调整。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了解人类如何利用空气的性质服务于生产和生活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平衡尺,皮球,气球,豆子,线绳,橡皮筋,杠杆天平,天平,电子秤、打气筒。

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记录笔。

教学流程:录下来3、两次数值相减,即是空气的质量。

四、认识和学习使用天平。

教师出示天平,并带领学生认识天平的结构。

教师演示天平的使用方法,并让学生阅读教科书中的“小资料”,了解天平的使用方法。

学生练习使用天平,分组测量(空皮球),并汇报测量结果及测量中遇到的问题。

学生实验使用天平测量充气的皮球的质量。

小结:天平是测量物体质量的常用工具,正确使用天平可以比较准确地测量物体的质量。

天平是测量物体质量的常用工具,学生对于托盘天平的使用会有一定难度。

学生可以简单认识天平的结构,了解天平各部件的名称和功能。

明确天平的用途,初步学习天平的使用方法。

在学会使用天平的基础上,学生使用天平测量空气的质量。

三、拓展与应用教师介绍古人对空气是否有质量这个问题的认识。

学生阅读拓展与应用的内容,了解伽利略如何证明空气有质量的。

学生阅读后,让学生比较伽利略的研究方法与我们的方法,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人类对于空气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从主观的感知到科学的实验证明,科学史是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科学科学史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天气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研究并认识不同季节的特点。

3. 掌握四季的变化顺序。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季节的名称和特点。

2. 理解天气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1. 季节的名称和特点- 春天:春暖花开,天气温暖,绿色植物生长旺盛。

- 夏天:天气炎热,阳光强烈,人们穿轻薄衣服,喜欢游泳和野餐。

- 秋天:天气凉爽,树叶变黄,果实成熟,人们喜欢吃水果。

- 冬天:天气寒冷,雪花飘落,人们穿厚重衣物,喜欢打雪仗和滑冰。

2. 天气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春天:气温升高,人们感觉舒服,晒晒太阳有益健康。

- 夏天:天气炎热,人们要注意防晒,多喝水保持身体水分平衡。

- 秋天:天气凉爽,人们适合进行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

- 冬天:天气寒冷,人们要保暖,多吃些温暖的食物。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四季的特点。

2. 讲解:老师简要介绍每个季节的特点。

3. 图片展示:利用图片展示每个季节的特点和相关活动。

4. 活动实践: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对不同季节的喜好和感受。

5. 情景练:设置情景问题,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6. 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总结季节的变化顺序和特点。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情景练中的表现,包括对季节名称的掌握和对天气变化对人类生活的理解。

2. 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季节的名称和特点](季节的名称和特点.jpg)![天气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天气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jpg)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和互动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了不同季节的特点和天气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学生在活动实践和情景练习中积极参与,表现出较好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总体上,学生对本单元的内容掌握较好。

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3-4《月相变化的规律》教案

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3-4《月相变化的规律》教案

月相变化的规律【教材简析】《月相变化的规律》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第4课。

月有阴晴圆缺,学生在二年级时就知道月亮会变化,但是很难将月亮变化与日期进行对应,本课通过围绕月相卡片,进行观察、排序、装订成册等活动,使得学生对月相变化规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本课不要求学生掌握月相变化的原理,只需要学生认识到在一月之中,月相有一个不断变化的,从缺到圆,再到缺的过程。

【学情分析】学生从小就有观察月亮的经历,例如中秋节与家人赏月等。

虽然他们已经注意到月相会变化,有时候圆,有时候是像小船一样的弧形,他们在二年级科学课中对于月相还有过长时间观察和记录,但是他们很难将月相变化与时间对应起来,他们更多关注的是一天,或者某个时间的月相,而对月相在一个月之中的连续变化,知之甚少。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了解月相是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2.知道月相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图片排序,制作月相图片手册等多种多样的方式概括月相变化规律。

2.在教师引导下,掌握处理图片信息的方式。

3.能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反思调整。

科学态度目标1.对月相变化规律保持好奇心,保持观察月相的兴趣。

2.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倾听别人观点的同时修正自己的认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自然现象规律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知道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人们探索太空更多的秘密。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对月相图片进行观察、排序、装订成册等活动,使学生对一个月内月相变化规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难点:根据一个月里月相变化的顺序给月相图片排序。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月相变化图片,燕尾夹。

【教学过程】一、导入1.在上课前,王老师想考考大家的观察能力,所以我们先来做个找规律游戏吧(板书:规律),看来大家都非常的厉害,那我们下面就一起做更难的挑战2.出示三张月相图片(初三、初七、十五)师:这三张图片大家还认识吗?月球发亮部分的形状,就是月相(预设:认识,这是月相)师:你们知道这三张月相图片的先后顺序吗?(预设:初一的在前,初七在中间,十五的在后)师:其实啊月相变化周期为农历一个月,你们知道一个月内的月相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个月的月相,找出月相变化的规律。

最新PEP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优质教案设计(全册)

最新PEP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优质教案设计(全册)

最新PEP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优质教案设计(全册)最新PEP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优质教案设计(全册)一、教学目标本教案设计旨在帮助三年级学生全面掌握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的课程内容,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设计包含三年级下册所有科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主题:1. 物质与变化2. 动物世界3. 植物世界4. 太阳系与地球5. 生活中的能量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教案设计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观察实验:通过观察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 图表分析:通过图表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3.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考能力。

4. 视听辅助:利用多媒体设备,提供生动有趣的研究资源,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四、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本教案设计包含了多种评估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组织小测验:通过小测验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检测。

2. 观察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观察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评估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写作能力。

3.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参与度和理解能力。

五、教学资源本教案设计提供了多种教学资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教材:学生使用的教材为《PEP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2. 多媒体资源: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视频、音频等资源。

六、教学安排在每个教学单元中,本教案设计提供了具体的教学安排,包括课时数、教学时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

七、教学评价本教案设计提供了教学评价表,用于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帮助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并作出调整。

以上是《最新PEP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优质教案设计(全册)》的简要介绍,详细内容请查阅附件。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 观察春天的植物2 天气气象3 观测天气4 记录天气变化1 植物的种子2 栽种植物4 是什么在影响植物生长4是什么在影响植物生长植物和我们的生活2 种植技术的发展3 学一点种植技术4我为植物做什么1. 观察春天的植物教学目标:1. 能持续、细致地观察某种植物在春天的生长变化.尝试为自己的观察活动制定计划.并及时、准确地把观到的现象用文字、画图或照片的形式记录下来。

2. 具有热爱自然.关注身边植物的情感以及持之以恒、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3. 了解一种或多种植物在春天的生长变化.更深入地认识几种身边的植物:学习绘制植物分布图.具备一定的空间感受能力。

内容设计: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各地区气候差异大.植物分布不同。

大部分地区的植物其生长变化在一年四季中呈现出鲜明的特点.但是大多数人对此视而不见。

教材从关注身边的植物出发.引领学生持续、细致地观察植物在春天的生长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持之以恒、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当然还包括观察、记录等技能的训练。

教材首先呈现的是南北方大部分地区的一个生活场景.通过阿静一家在桃树林中的发现与思考.引出对春天植物的观察及对其未来生长的预测。

接下来引导学生结合本地区实际.选择一株植物进行观察.并记录它的生长变化。

作为本主题的彳重点活动.特别强调观察的持续性和记录的准确性。

由此导入第二个活动——画植物分布图.将对植物的认识与绘制方位图的训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教材在编排上“观察春天的植物”的活动只出现了一次.但这绝不意味着该活动只是一、两节课的学习内容.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在后边的科学学习中.教师应随时关注学生的观察活动.保证大多数学生全程参与并且较好地完成观察、记录等各项任务。

教学准备:活动(1):全年日历表.含节气、伏天、三九天、农历;本地区自然历。

活动(2):彩笔.考察校园及学校周边的植物种类、分布和生长情况。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土壤里有什么》教案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土壤里有什么》教案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土壤里有什么》教案一. 教材分析《土壤里有什么》是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向学生介绍土壤的组成和特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土壤的基本结构,包括岩石、有机物、水分和空气等成分,并认识到土壤对于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自然界的现象充满好奇。

然而,对于土壤的组成和特性,他们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土壤中有机物、水分和空气等概念较为陌生,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片来进行解释。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土壤的基本组成和特性,知道土壤中有机物、水分和空气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土壤的组成和特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土壤对于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了解土壤的基本组成和特性。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土壤中有机物、水分和空气的重要性。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土壤样本,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土壤的组成。

2.实验法: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土壤中水分和空气的存在。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土壤样本,实验器材如放大镜、漏斗、水等。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土壤样本,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你们对这些土壤有什么疑问?土壤中有什么东西呢?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土壤的基本组成,包括岩石、有机物、水分和空气等。

通过图片和实例,解释有机物、水分和空气在土壤中的作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气。

可以使用放大镜观察土壤样本,或者用漏斗和水来观察土壤中的水分。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比较不同的土壤》人教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比较不同的土壤》人教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比较不同的土壤》人教版《比较不同的土壤》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鄂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土壤与岩石》第二课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本课是在第一课学生初步观察了土壤,了解了土壤的主要成分的基础上,观察更多种类的土壤,并比较它们的不同点。

本课的科学实践活动为“不同的土壤各有什么特点”,分为五个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观察不同种类的土壤,比较它们在颜色、颗粒、气味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第二个环节是几种土壤分別倒入水中,搅拌、静置后,观察各种土壤沉淀后的分层情况,了解各种土壤的成分有什么不同。

第三个环节是对湿的三种土壤分别进行擀或搓,观察它们是否都能被擀成片状或者搓成条状,以此探究它们的黏性差异。

第四个环节是把相同量的水分别缓慢,均匀地倒入相同量的三种土壤中,比较三种土壤的渗水性。

第五个环节是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三种土壤的主要特点。

课本采取了实践活动的方式,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比较,发现不同种类土壤的成分不同,进而相识不同的土壤因其成分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性质,并将土壤的性质和植物的发展树立联系。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是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阶段,他们关于这类课程非常感兴趣,有较高的进修热情,具有初步的观察本领和动手操作本领,对新颖的事物喜欢去探究和尝试,对做实验很感兴趣。

在第一个环节的观察实验中,学生能够运用感官和使用工具去观察,但是在实验的细节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培养孩子认真观察,要有耐性。

第二环节分层操作实验也请求学生当真又耐心,留意实验的安全性。

这一方面学生简单猎奇心过强,疏忽我们的教学目标。

另外三年级孩子在语言的组织上需要加强指导,学会在实验中合作、交流、分享意见,并能够用准确的语言把观察到的现象描述出来。

这是三年级孩子在教学中应该加强的问题。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土壤按照质地可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知道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主要成分和特点,通过观察、实验,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点。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章第1课《植物和我们的生活》教案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章第1课《植物和我们的生活》教案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章第1课《植物和我们的生活》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章第1课《植物和我们的生活》。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植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以及人类如何关爱植物。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植物对人类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对周围的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植物在生活中的作用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让他们感受到植物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知道常见植物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关爱植物的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植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2.难点:培养学生关爱植物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植物的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准备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各种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植物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吗?”2.呈现(10分钟)思考,了解植物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植物在生活中的作用。

每组选取一个代表进行分享,总结植物在生活中的各种作用。

4.巩固(5分钟)进行植物知识问答,巩固所学内容。

如:“苹果属于什么植物?”、“植物的生长需要什么?”等。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关爱植物?讨论保护植物的方法,如节约用水、减少农药使用等。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植物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呼吁学生关爱植物。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状况,思考如何保护它们。

8.板书(5分钟)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便于学生复习巩固。

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下《一 植物的生长变化 我们先看到了根》公开课课件_1

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下《一 植物的生长变化  我们先看到了根》公开课课件_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001教科版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一单元第三课
我们先看到了根
卢宇宸小组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邓博文小组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侯佳烨小组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刘傲郢小组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张静怡小组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邹张舒童小组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种孔
李梓萱小组
第一天佳小组
第一天
第一天
第三天
第五天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001教科版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一单元第三课
我们先看到了根

小学三年级科学人教版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科学人教版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科学人教版教学设计《国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在时代发展、科技进步、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确定学科定位,提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科学人教版教学设计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小学三年级科学人教版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到“人、动物、植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水”。

2、探究“水到哪里去了”,引导学生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

3、意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能做到节约用水。

重点难点:1、通过实验,总结水的性质。

2、清晰,完整的表达观察的现象。

教学准备:课件,一些植物的茎、叶、果实(分组),一盆植物,等。

熟悉学生,和学生一起做“叶的蒸腾作用”的实验。

教学过程:一、通过观察与讨论,初步感受“人、动物、植物的生存离不开水”1、师:同学们,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几张跟水有关的照片,请注意观察。

课件出示几幅“水与生命”的照片。

问:这些照片反映的是什么?2、师:同学们观察的很认真,讲的也好。

观看了这些照片,你有什么想法吗?3、师:讲的真好,人、动物、植物是地球上有生命的物体,它们的生存离不开水。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水与生命”相关的问题。

4、师:像这样关于“水与生命”的例子,你平时还见过哪些?能不能再举出一些来?生讨论后任意例举,当学生只是谈到人要喝水时,可问:如果把我们不喝水,能不能从别的食物中获取水分呢?师:同学们平时很注意观察生活,看来,我们人类,许多动物、植物都需要”喝”水。

没有水,我们将无法生存。

二、探究“水到哪里去了”,深入体会生命离不开水1、提出问题师: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知道了人类,动物,植物都需要喝水,对于这件事情,同学们还想研究什么吗?生:他们为什么需要喝水?生:怎样喝水?生:水最后到哪里去了?师:人、动物、植物怎样喝水,谁知道?植物怎样喝水,教师引导学生谈,并讲解植物的身体构造。

师:余下的两个问题,我们先研究哪一个好呢?现在我们一起来研究“水到哪里去了”。

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三温度和水的变化温度和温度计》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三温度和水的变化温度和温度计》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水准,物体的温度能够用温度计测量。

2、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注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过程与方法:1、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

2、识读温度计(模型)刻度上的数字,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测量工具使用规定的意义,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定。

【教学重点】温度计的准确读数方法的指导。

【教学难点】识读零下温度,选择准确角度观察温度计上的读数。

【教学准备】小组:水温计(刻度范围小组:水温计(刻度范围-20-20-20℃——℃——℃——110110110℃)(℃)(℃)(22)。

全班:自制温度计模型(刻度范围在全班:自制温度计模型(刻度范围在-20-20-20℃——℃——℃——110110110℃)。

℃)。

【教学过程】一、比较水的温度1、引入:同学们,在生活中用手触摸过冷水和热水吗?有什么感觉?2、出示冷热不同的两杯水,先让学生用看的方法比较两杯水的温度高低,然后请学生用手触摸感知哪一杯温度高,哪一杯温度低,回答后指导:物体的冷热水准我们用温度来表示。

板书:温度(我们温度的通常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来表示)讲述:我们能够通过皮肤等触觉器官感知、比较物体的冷热情况。

【设计意图:生活中的冷水和热水学生都有接触过,用学生的已有生活常识来引出本课温度的概念——表示物体的冷热水准。

】3、师:我们再来感知一下,老师的讲台桌上有四杯水(、师:我们再来感知一下,老师的讲台桌上有四杯水(11号杯内装的是凉水,内装的是凉水,22号、号、33号杯内装的是温水,号杯内装的是温水,44号杯内装的是热水)。

现在请一个同学上台来完成下列活动:先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杯和4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杯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

4、请三个学生上台来演示,然后描述自己的实验过程后的感知。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本教学计划旨在帮助小学三年级学生全面了解科学下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科学下册共包含以下单元:1. 单元一:仰望星空2. 单元二:水和影子3. 单元三:我们的身体4. 单元四:生命的循环5. 单元五:种子和水果6. 单元六:动物的朋友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实验和实践活动,以及与学生互动的课堂讨论和问题解答。

教学方法在每个单元的教学中,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不同研究需求:- 观察法:通过观察现象和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 探究法:通过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和分析结果,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科学知识。

- 合作研究: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知识分享。

教学反思通过实施本教案,我发现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兴趣和参与度得到了明显提高。

他们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积极主动地探索科学世界,培养了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合作研究和课堂讨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也得到了增强。

然而,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更多的辅导和解释。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引导他们将科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总体而言,通过科学下册的教学,学生在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方面都取得了进步。

我将继续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科学教育。

新人教版三年级自然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三年级自然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三年级自然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第二单元中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2. 学生能够运用第二单元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2.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实验和探究,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能够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爱好,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 学生能够培养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环保意识,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二、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 第二单元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2. 运用第二单元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第二单元中一些较为复杂的概念和知识点。

2. 运用第二单元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教具,如教材、课件、实验器材等。

2. 学生预习第二单元的内容,了解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和重点。

课堂导入1. 教师通过引入与第二单元相关的问题或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 学生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

自主学习1. 学生根据教材和课件,自主学习第二单元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2.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第二单元的基本知识,并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合作学习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和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加深对第二单元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探究学习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掌握第二单元的知识点。

2. 学生通过探究学习,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结与反馈1. 教师对第二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梳理,帮助学生巩固和记忆。

2. 学生对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和问题进行反馈,教师及时进行解答和指导。

四、教学评价1. 学生作业:通过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第二单元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教案8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教案8篇

人教版小学三班级教案8篇人教版小学三班级教案篇1教材分析:这是一首儿童诗。

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太阳当作全世界孩子的伙伴,她一天中的不同时间里,和不同国家的孩子游玩。

“太阳是大家的”寓意是“世界是大家的”,全世界孩子共在一片蓝天下,共享太阳的暖和、世界的和平和社会的安靖。

诗歌描绘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鲜花上撒满了太阳的金光,小树在太阳的照射下生长,小伙伴们在暖和的阳光下欢快游戏。

诗人从“太阳普照全球”这一自然现象中提炼出诗意,把太阳当做全部国家的伙伴,她从西山落下,走向别的国家,给全世界的小伙伴带去欢快和希望。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只有全世界人民和顺共处,加强信任和理解,人类才有更美好的明天;二是体会诗歌拟人化的写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朗诵、背诵诗歌。

难点是理解诗歌的含义。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一二两段。

2、以读为主线,通过把书读薄、读厚的学习方法,引领同学把诗读成画、读出诗情、读出意境,从而提高同学想像、表达、感悟本领,并把握一些朗读诗歌的技巧。

3、让同学在美妙的诗歌中体会到太阳对“大家”的爱,对太阳的爱胸怀感恩之情,明白只有广博的爱才会让世界的全部生物生活得欢快和谐。

教学过程:一、激趣谈话,引出课题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一)简介诗歌的特点儿童诗想像丰富,语言美妙,意境深远,读起来朗朗上口。

(二)初读课文,自同学字词(三)检查自学情况1、检查生字词重点引导彤的读音和书写,理解“红彤彤”的意思。

2、检查读课文指名四位同学轮读诗歌,同学评价指正。

三、深入研读课文(一)把诗读成画1、师范读第一小节,生边听边想画面。

2、指名同学描述想像中的画面。

3、依据同学描述的画面引导朗读。

(二)读出诗情1、感悟太阳做的三件好事(1)太阳做了哪几件好事?依据同学的回答,师板书:鲜花、小树、小伙伴(2)把三件好事读成三个字:洒、拔、陪(3)从“洒、拔、陪”三个字中你读出了什么?太阳把金光往鲜花上洒,洒出了什么?透过“拔”你又看到了什么?太阳陪着小伙伴在海边干什么呢?(同学发挥想像,描述画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教案年级:三年级教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一、全册教材分析:1、全册内容情况和各单元教学目标: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风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

同时伴随着生长过程,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识植物体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将指导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周期,并以蚕的生命周期为例,从常见动物的生命过程中,以及从人体特点的观察中,认识动物和人的生命周期。

“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将以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热量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

通过观察水的固、液和气三态,研究水在融化、结冰、蒸发和凝结等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他们初步认识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是与外界条件密切相关的。

同时,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概念。

“磁铁”单元将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安排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认识磁铁具有磁性、磁铁两极磁力最强、磁铁能指南北、磁铁具有异极相吸和同极相斥等性质。

并通过做一个指南针和学习用指南针确定方向等方向,了解磁铁的应用。

2、主要材料清单:1)“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大豆、玉米、花生、莲花、风仙花等植物的种子,放大镜,花盆、土壤、铲子等种植工具,透明玻璃杯、卫生纸等;试管、带根的新鲜芫萎、植物油等;不同生长阶段的风仙花植株、风仙花朵,成熟的风仙花果实;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刚出土的风仙花照片;植物叶的水平分布照片;植物叶的垂直分布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资料及图片、几个主要生长阶段的风仙花照片等。

2)“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蚕卵,放大镜、饲养盒;不同生长阶段的蚕;蚕茧及蛹,小剪刀,手电筒;热水,小碗,竹签,丝绸制品;蚕蛾、蜻蜓、蚂蚁、蝴蝶的图片或标片;有关动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图片及资料;学生从出生到现在每年的身高、体重、牙齿等生长变化的资料;婴儿、幼儿园或小学儿童、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身体特点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3)“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气温计、体温计、水温计(测量范围在一20 0C-}-110 0C)、自制温度计模型(刻度范围在一20 0C-}-110 0C),其他各种式样、不同用途的温度计;观察用冰块及盛放冰块的浅盘;保温杯、冰块、食盐、试管、烧杯、可封口小塑料袋、玻璃杯、浅碟;云、雾、雨、露、霜、雪、冰等自然现象挂图或影像资料。

4)“磁铁”单元各种形状的磁铁,包括没有标注南北极的磁铁;铁的物品、一些金属物品及非金属物品;一定数量的铁钉、回形针、大头针、钢珠和大钢针;不同材质的人民币硬币((1元的钢币,5角的铜币和钢币,1角的铝币和钢币,分值的铝币);盒式指南针,做指南针的材料(可以让学生自备)。

二、教学重难点:本册教学内容仍然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范畴,但是探究的重点有所不同,主要指导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其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其变化的规律。

本册教学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生物与环境、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物质状态变化与热量、物体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等。

在科学探究方面,本册的教学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如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观察、记录的习惯和能力,并学习用流程图、循环图等方法记录观察结果。

同时重视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实证意识的培养。

例如指导学生学习定量的观察,经历“观察现象一提出问题一做出假设(解释)一分析、检验假设一寻求新的证据以做出新的假设……”的科学探究过程。

使其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所提升。

三、学生情况分析:1、整体学习状况:三年级学生整体学习科学兴趣很高,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普遍习惯于常规课堂学习模式,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从课外书中获得的科学知识比较丰富,但科学探究能力比较弱。

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1、提高课堂效率措施:(1)、根据教材及学生的实际认真备好课,准备好活动材料,做到吃透教材,设计好科学活动、问题和作业。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精神饱满,面向每一位学生进行教学,努力调整每位学生积极性,把握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心态,并适时调整。

(3)、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对学生的回答和作业及时准确反馈,贯彻以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

(4)、在科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提优补差措施:(1)、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并提倡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验、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活动,以进一步提高能力。

(2)、帮助后进生建立自信心,继而贯彻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培养学生对科学课学习的兴趣。

(3)、延伸课堂内容,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4)、加强优生与后进生的联系,促使他们互相帮助,在团结的气氛中尽快成长。

3、其它措施:(1)、利用学校设施优势,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促使学生在多样化的环境中灵活掌握知识。

(2)、重视活动的总结,注重课后交流、单元总结。

(3)、科学课堂教学要兼顾实与活。

五、主要教学活动类型:搜集信息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实验专题研究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种植饲养科学游戏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竞赛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家庭科技活动角色扮演科学幻想六、教学进度表: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总第1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

(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一、听听说说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二、想想画画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

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3、生:说说自己的想法?4、师:你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5、生:观察植物的种子。

6、师: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发现了什么?7、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师:关注学生的汇报)8、师:不同植物的种子,从外观来看,它们的形状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种皮不一样等。

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呢?9、师:要知道种子的里面有什么,该怎么办?10、生:先预测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再掰开种子看一看。

11、生:继续观察植物的种子。

观察后汇报。

12、师:(小结)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种皮等各不相同,但种子的里面是相同的,都有胚根和胚芽。

四、做好准备1、师:本学期,让我们种植凤仙花,观察它的生长变化过程。

2、师:①准备凤仙花的种子。

②查阅凤仙花的有关资料,了解凤仙花的栽培方法。

③准备播种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作业布置】:家庭作业:准备凤仙花和四季豆的种子。

2、种植我们的植物〖总第2课时〗【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学习掌握播种技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适宜的实验,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根据研究植物生长变化的需要,确定观察、记录的内容和方法;根据对种子萌发状况的预测,确定本阶段观察的重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用事实阐述观点的意识,即科学的实证思想;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播种的方法【教学难点】:长时间坚持管理、观察和记录凤仙花生长变化情况。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小铲、花盆、泥土、凤仙花种子、透明塑料杯、吸水纸等。

【教学过程】:一、学习播种方法1、师:“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好季节。

今天,我们来种植凤仙花。

怎样种植凤仙花呢?2、师:请大家看P4页中的“播种方法”。

3、生:阅读P4页中的“播种方法”。

4、师:指一名学生说说播种的方法。

5、师:播种凤仙花的方法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二、关注种子变化1、师:播种了凤仙花以后做什么?2、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师:播种了凤仙花以后,我们要关注凤仙花种子的变化。

请大家阅读P5页顺数1~10行内容。

4、生:阅读P5页顺数1~10行内容。

5、师:注意观察透明玻璃杯中的种子生长变化情况;注意观察花盆中的凤仙花生长变化情况。

三、记录生长日记1、师: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研究的观察活动,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工作。

要随时观察记录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

每周要测量一次凤仙花的植株高度、观察凤仙花叶的形状和数量。

2、师:把你测量和观察的数据填写在P5页中表格中。

3、师:期末,每个学生要写一篇“凤仙花生长变化的日记”。

四、实地指导播种1、师:实地指导学生在花盆里种植凤仙花;在玻璃杯里种植凤仙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