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义学
论认知语义学及其对语言教学的意义
论认知语义学及其对语言教学的意义认知语义学是一门研究语言和思维背后的概念的学科,它关注的是语言及其使用者的意义。
它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语义、语用学、语篇学、语言系统和认知系统等。
近年来,认知语义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因为它对认知研究、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等领域都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定义和发展认知语义学、认知语义学的理论框架、认知语义学对语言教学的意义三个方面来阐述认知语义学及其对语言教学的意义。
一、定义和发展认知语义学认知语义学是一门研究语言和思维背后的概念的学科,它关注的是语言及其使用者的意义。
它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语义、语用学、语篇学、语言系统和认知系统等。
认知语义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语义分析和语用学,当时学者们开始关注语言的意义,认为语言不仅仅是符号,还能反映出使用者的思维和感知。
他们认为,语言是一种用来表达人们对事物的理解和感受,以及对它们的态度和看法的工具。
80年代,认知语义学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当时,学者们着重研究语言是如何反映人类认知活动的,并将语言学与认知科学相结合。
他们认为,语言不仅仅是表达信息的工具,而且还反映了使用者的认知活动,包括思维、认知和情感。
尽管认知语义学的发展并不完整,但它已经成为认知研究、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认知语义学的理论框架认知语义学是一门关注语言的意义和使用者的思维背后的概念的学科,它的理论框架由语义、语用学、语篇学、语言系统和认知系统组成。
语义是认知语义学的核心,它指的是语言的基本意义,也就是语言表达的内容和意思。
语义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它关注的是语言的层次性和结构性,以及语言表达的语义关系。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如何用来表达特定的意义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语言使用者如何利用语言表达他们的思想和感受,以及如何理解他人的语言表达。
语篇学是研究语言如何联系在一起,以及语言如何组成不同的语篇结构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语言的组织形式,比如话语结构、句法结构、语法结构和语篇结构等。
02第二章 认知语义学的基本观点与研究目标
第二章认知语义学的基本观点与研究目标引言认知语义学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章我们首先简要回顾语义学研究的历史,在简要讨论语义研究的主要对象与内容、认知语义学与形式语义学的重要区别的基础上,描述认知语义学的理论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一节语义研究简要回顾现代语义学的发展与现代语言学的发展密切相关。
但与语言学研究发展过程不同的是,它的发展既有语言学的传统,又有哲学的传统。
尤其是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前半世纪,语言哲学的研究对现代语义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以后受逻辑学研究和语言哲学影响而蓬勃兴起的形式语义学和语用学研究就与语义学研究形成了重要的交叉。
(一)语义学研究的语言学传统语义学的语言学传统最早与语文学有关。
在中国,语义研究是小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小学主要包括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等内容。
训诂学实际上就是研究语言意义变化的学科。
唐代孔颖达对训诂学的解释是:诂者,古也。
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
训者,道也。
道物之形貌以告人也。
中国历史上被称为“训诂学的鼻祖”的著作是《尔雅》,它实际上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分类词典。
它由叙篇(已亡),释诂、释言、释训、释宫、释亲、释官、释器、释乐、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等十九篇组成。
《尔雅》对古代词语的变迁的轨迹记载和解释得特别清楚。
例如《尔雅释天》在对几个与“年”有关的同义词的解释时指出: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
训诂学的另一部重要著作是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
其重要贡献包括:(1)据部首将文字的形体分为540部;(2)用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法则来解释字形;(3)用以形说义的方法来解释字的本义,用“读若”和形声声旁来说明字音等。
(陆宗达, 2002)在欧洲,现代语义学的发展一方面与修辞学、语文学有关,另一方面与19世纪后半期兴起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密切相关。
早期的语义学就主要研究语义变化的类型、方式和原因。
认知语义学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2012.02学教育74认知语义学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李蕊闫林琼(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苏州212013)[摘要]本文开始对认知语义学做了一个简要介绍,接着描述中学教育现状,继而阐述与分析认知语义学与英语教学的联系——主要体现在认知语义学在英语词汇教学方面的运用,以便为从根本上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语言应用能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认知语义学;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一、认知语义学简介认知语义学从认知语言学发展而来,是对形式语义学的一种反动,它提出的观点和形式语义学的一般假设是完全不同的。
认知语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认知语义学,认知语法等内容。
而认知语义学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其基本原则与认知语言学的指导原则或理论基础一致,即意义的构件是认知的概念化过程,而概念化过程以心智的体验性为基础,以意图式结构为中心,通过隐喻性推理进行运作过程而改变;因此,语义比句法更为基本,并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句法。
笔者以教学实习为基础,尝试着从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实际出发,积极借鉴认知语义学的相关理论,将认知语义学应用到英语教学中,使学生有意识地关注语言结构的系统性、非任意性以及语言应用的理据,从而对于促进英语教与学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学英语教育现状“新课程标准”中对高中的词汇要求更高。
其中,要求高中学生学会使用3300个左右的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
笔者作为英语师范生在江苏省大港中学实习且根据以前相关理论学习(舒白梅,2005),及结合本次教学实践,笔者对高中英语教学存在的困境有了新的认识,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中学生的词汇学习处于“耗时低效”的状态——中学英语对单词量要求较大,而词汇对于大部分英语学习者来说都是很大的难题;2、学生听力和阅读也不能达到应有的水平——对于听力或是阅读中涉及到的外国文化与习俗,学生知之甚少,从而导致学生在英语听力和阅读理解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难。
3、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普遍偏低——很大一部分学生怯于开口练习英语对话,导致很多英语学习者经过多年的英语学习后,习得的仍然只是“哑巴英语”使得英语作为交流工具这一真正的实用价值无法得到体现。
逻辑语义学认知语义学
逻辑语义学认知语义学逻辑语义学与认知语义学:探索自然语言的深层结构随着现代逻辑和语言学的不断发展,逻辑语义学与认知语义学逐渐成为研究自然语言的重要领域。
逻辑语义学主要运用逻辑工具研究自然语言的句法生成和语义组合规律,而认知语义学则关注人类在理解和使用语言过程中的认知机制。
这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揭示了自然语言的深层结构。
一、逻辑语义学在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应用逻辑语义学通过对语言表达式的形式化分析,揭示了句法与语义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逻辑语义学的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在机器翻译、信息抽取、问答系统等任务中,逻辑语义学为构建准确且高效的算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1.范畴类型逻辑:这是一种形式化工具,用于描述自然语言中的句法结构和语义关系。
范畴类型逻辑在处理汉语等语言的独特特征方面具有优势,如反身代词、照应省略结构等。
2.组合范畴语法:这是一种基于组合范畴理论的语法体系,能够有效地描述复杂句子的结构及其语义关系。
组合范畴语法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自然语言的句法-语义结构,为计算机信息处理提供理论支持。
二、认知语义学与自然语言处理认知语义学关注人类在语言理解和使用过程中的心理机制,如概念结构、注意力、语境等因素。
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认知语义学的方法为构建更加人性化的算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1.语义角色标注:认知语义学认为,句子中的词汇之间存在一定的语义关系,如施事、受事、工具等。
通过标注语义角色,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义,提高自然语言处理的准确性和效率。
2.注意力机制:在自然语言处理中,注意力机制可以模拟人类在理解语言时的关注焦点,有助于提取关键信息,提高文本分析的准确性。
3.语境分析:认知语义学强调语境在理解语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在自然语言处理中,结合上下文信息进行分析,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句子意义,提高信息处理的效果。
总结逻辑语义学和认知语义学作为研究自然语言的深层结构的重要方法,相互补充,共同推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发展。
雪——认知语义学
百科观
原型 观 意象 图示 观
体验 观
概念 化
互动 观 认知模 型观
认知语义学的主要观点
隐喻 观
象似 观
整合 观 联想、 激活观 寓比概 念整合 观
体验观 (the embodied view) 概念化 (the conceptualization view) 互动观 (the interactionism view) 百科观(the encyclopedia view) 原型观 (the prototype view) 意象图式观 (the image schema view) 隐喻观 (the metaphor view) 寓比与概念整合观 (the parable and the conceptual blending view) 象似观 (the iconicity view) 认知模型观 (the cognitive model view) 联想、激活观 (the association, activation view) 整合观 (the integration view)
下卷中,Leonard Talmy深入分析了语言中的概念组 织,考察语言与类型和过程的关系、概念组织类型以 及概念组织过程。作者将认知过程分为三个时间量 度(time scale)
通过累计研究结果或与其他人的判断相关联,实现 对于语言及文化各方面的保持及逐渐变化的评定; 长期量度 long term scale 三个时间量度 time scale 描述个体成长过程中某阶段的认知发展
Usage based model
Usage based model的介绍
目 录
认知语义学的思想综述及著作
认知语义学主要观点
Usage based model的介绍
认知语义学的研究方法
认知语义学的研究方法语义学研究一直有两个传统,语言学传统本身和哲学研究。
前者关心词的意义及其变化,后者关心的是语言表达与事物之间的关系。
尽管它们属于不同的领域,但经常交汇和融合。
19世纪后半叶及20世纪前几十年中,语言学和哲学十分关心语言与感知、物理世界的关系,语言与神经的关系,关心词语的来源,语言结构中的心理过程、概念方式和过程等。
但是,由于Russell 的逻辑主义,Frege 对“心理主义”的批评,哲学就忽视了对自然语言意义的研究,语言结构分析与哲学中的语言理论分割,忽视认知结构在语言结构描写中的作用等。
Taylor(2002)指出,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是三元论的。
认知语言学的基本问题是人类语言与心智的关系问题,而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中,语言、世界和知性的关系是不能回避的。
语言从自然属性上说是一套符号系统,从社会属性上说是人们用来交际的工具,从心理属性上来说是人们的思维的工具。
因此,在语义学研究中,实际上可以分出三条路子:(1)语言-世界路子。
语义被看作是语言词语与外部世界事物的关系。
(2)语言-内部路子。
语义被作为语言内部词语之间的关系来研究。
(3)概念路子。
语言词语的意义被看作是语言使用者大脑中的概念化方式。
(Taylor,2002)在从语言-世界关系的研究中,人们要回答的问题是:关于这一词语,什么样的情景是通过它表达的?在从世界-语言关系的研究中,人们要回答的问题是:针对这样一种事态,什么样的语言词语可以用来描述它?语言-世界路子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1)这一研究路子只能限于表达具体事物的词语,“灵魂”、“鬼怪”之类词语的意义就无法通过这一方法得到合理的解释。
2)语言词语并不直接指称外部世界,它们指称的是心理空间中的事物。
在这样的心理空间中,被指的事物可以是想象中存在的事物。
同样,心理空间本身也可以是假设的、想象的、虚拟的。
3)即使我们只研究具有具体指称对象的词语,这一研究方法也有问题,因为语言词语的意义并不限于词语和被指事物之间的关系。
Talmy认知语义学(沈家煊)
Talmy认知语义学(沈家煊)简介Talmy是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被誉为认知语义学的创始人。
他提出的认知语义学理论成为现代语言学及认知科学研究的重要分支。
沈家煊是国内著名的认知语言学家,他对Talmy认知语义学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阐释。
认知语义学认知语义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语言与认知之间的关系,探讨人类语言能力的认知基础。
Talmy认为,人类语言能力的本质是构建和运用场景和事件的认知映射。
他通过研究语义场景的结构、语义结构的概念、语义类别、事件类别、角色和参与者、语言意义的依存结构、动态空间及图像性表示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意义的理论。
Talmy的核心理论语义场景结构Talmy认为,语义场景是一种限定事件的上下文,包括地点、实体、时间、动作和状态等要素。
在这些要素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构建出不同的语义场景结构。
比如,我们可以将事件的要素按照时间的线性关系进行排列,构成线性场景结构;也可以将要素按照主体和宾体的关系进行排列,构成层级场景结构等等。
语义类别Talmy认为,语义类别是基于经验世界所建立的概念系统,它是对语言意义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语义类别包括空间、时间、物质、关系、动作、状态、感知、语言等。
Talmy还提出了语义类别的组合原则,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类属关系网络,进一步解释了不同语言之间的语义变异现象。
事件类别除了语义类别,Talmy还提出了事件类别的概念。
事件类别是基于场景结构、语义类别等方面的抽象化,它与语言的谓词、语态、时态等方面息息相关。
Talmy将事件类别划分为动词类、名词类和形容词类三类,其中动词类最为重要。
他认为,在事件类别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构建出语义上的的复合事件。
角色和参与者Talmy认为,语言意义中的角色和参与者是语义场景的基本因素之一。
角色包括动作的执行者、影响者、客体等,参与者则是指与事件发生相关的另一个实体。
他还提出了“表达式角色”的概念,即语言结构中的主语、宾语等角色。
认知语义学束定芳
认知语义学束定芳认知语义学全书共分七章,分别就词汇化、范畴化、概念化、隐喻和转喻以及语用推理等认知语义学的中心话题,结合当代认知语言学研究的最新成果,通过英汉例证对比与分析的方式作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和介绍。
第一章是对认知科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过程、基本特点和重要理论主张作简要回顾。
第一节回顾了认知语言学的兴起和发展过程,对认知语言学和传统语言学,特别是与转换生成语言学的渊源关系和理论差别做了对比分析和介绍。
第二节介绍和讨论了认知语言学的几个重要流派,包括认知语法、构式语法、神经认知语言学等。
第三节重点讨论认知语言学的一些重要理论基础和理论主张。
第二章简要讨论了认知语义学的重要理论主张,包括意义本质的看法,认知语义学研究的对象和意义研究的方法等。
认知语义学把意义看作是概念化,与人类认知的方式密切相关。
认知语义学与一般语义学主要的差别并不在研究对象上,而在于研究的角度不同,各自得出的结论也就因此不同。
第三章主要讨论了有关范畴化的问题,范畴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认知现象。
第一节讨论了什么是范畴化及其重要意义。
第二节是有关范畴化的经典理论及其局限性。
根据经典范畴理论,所有具有某一特征或某以相同特征的事物形成一个范畴。
这样的特征形成了定义这一范畴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所有的范畴都属于这一类型。
因此这样的经典范畴理论自然还存在很多缺点。
第三节现代范畴理论。
在经典范畴理论的基础上,出现了很多新的概念和理论。
其中家族相似性为人们重新认识范畴的本质特点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理论依据。
除此之外,影响较大的还有原型理论和基本层次理论。
本节还主要讨论了原型理论。
第四节范畴层次理论,主要介绍了基本层次的概念、事物的分类与基本层次的特点和基本层次词汇表达的特点。
第五节范畴化的原理。
对于范畴化有三种观点,分别是名称论,现实论和概念论。
本节主要讨论了本质主义理论。
最后一节是范畴理论的语言学意义及其应用,分别就范畴化与语言表达,原型理论与词义,词类范畴的家族相似性进行了讨论。
认知语法和认知语义学
认知语法和认知语义学认知语言学有两个组成部分:认知语法(Cognitive Grammar)和认知语义学(CognitiveSemantics)。
认知语法试图将概念极和结构极联系起来,对语法的不同范畴、不同层次、不同结构体中存在的现象做出概括的解释。
在五花八门的语法体系中,它显得独树一帜,因为它认为语音学和音位学、句法学和语义学都是语言这个大体系固有的组成部分,按照同样的原则在运行,很难将彼此割裂开来,因此在建立语法体系时,应该将它们充分融合在一起。
认知语义学主要研究词语和概念结构之间的关系。
它与传统的真值语义学表现出对意义的不同理解。
真值语义学认为,意义存在于客观世界中,语言通过指称客观世界里的物体而获取意义。
真值语义学的主要目标是为句子建立真值条件,以使它们尽可能真切地映射外部世界。
其结果是意义被认为独立于语言使用者,与语言使用者的理解没有关系。
与此相反,认知语义学认为意义不是直接反映外部世界,而是反映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
语言不是大脑中一个独立的部分,而是认知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
认知语义学的一个主要兴趣,是研究语言与空间认识之间的关系,更确切地说,是研究空间关系体现在语言中的范畴化。
这是因为空间概念是人类认知的关键所在,而认知语义学的宗旨之一恰恰是探索语言所体现的人类认知的空间基础。
认知语义学的另一个主要兴趣,是揭示词素的不同意义之间通过隐喻拓展或转喻拓展所形成的关系网。
这一兴趣源起于认知语言学的两个基本假设,其一是“某语言单位的意义就是与该语言单位有约定俗成的关系的概念结构”,其二是认知结构的构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隐喻和转喻。
隐喻与转喻:一种认知的视角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语言能力是一般认知能力的反映,并由一般的神经过程所控制。
根据这一观点,各种认知之间是一个连续体,而语言不是人的心灵和大脑中独立的“模块”。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在各种认知能力中,一个主要的和普遍的认知能力是想象,即把一些概念投射到另一些概念中去。
认知语义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目标与方法
认知语义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目标与方法
认知语义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语言理解的科学,它研究人类如何理解语言,以及
如何将语言转换为概念和行为。
认知语义学的基本原理是,人类语言理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语言的语法、语义和语用,以及语言与文化、社会和心理的关系。
认知语义学的研究目标是探索人类语言理解的机制,以及语言与文化、社会和
心理之间的关系。
它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计算机模拟、认知心理学、语言学、语用学、文化学等。
实验研究是认知语义学的基础,它通过实验来研究人类语言理解的机制,以及
语言与文化、社会和心理之间的关系。
计算机模拟是认知语义学的重要研究手段,它通过模拟人类语言理解的过程,来研究语言的语法、语义和语用。
认知心理学、语言学、语用学和文化学等学科也是认知语义学的重要研究手段,它们研究人类语言理解的机制,以及语言与文化、社会和心理之间的关系。
认知语义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语言理解的科学,它的基本原理是,人类语言理解
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语言的语法、语义和语用,以及语言与文化、社会和心理的关系。
认知语义学的研究目标是探索人类语言理解的机制,以及语言与文化、社会和心理之间的关系。
它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计算机模拟、认知心理学、语言学、语用学、文化学等,以及其他相关学科。
认知语义学的研究结果可以为人类语言理解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为语言教学和翻译提供有效的方法。
认知语义学 初中词汇
认知语义学(Cognitive Semantics)是一种语言学理论,主要关注词汇和概念的语义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如何反映在语言使用和理解中。
虽然认知语义学并没有特别针对初中词汇进行深入研究,但是该理论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则可以用于解释初中词汇的语义关系。
以下是一些与认知语义学相关的初中词汇的例子:
1. 反义词:例如,“高”和“低”,“快”和“慢”,“多”和“少”。
这些反义词在语义上具有相反的意义,它们在认知语义学中被视为一种对立的概念。
2. 近义词:例如,“美丽”和“漂亮”,“悲伤”和“难过”,“开心”和“快乐”。
这些词在语义上具有相似的意义,它们在认知语义学中被视为一种类别的概念。
3. 上下义词:例如,“水果”是“苹果”、“香蕉”、“梨”等词的上义词,“苹果”是“水果”的下义词。
上下义词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包含关系,即上义词包含下义词。
4. 比喻义:例如,“像鸟一样飞”是指像鸟一样在空中飞行。
这种比喻义是基于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而形成的。
以上这些例子展示了认知语义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则,即概念的形成是基于人类的认知经验和语言使用习惯。
这些概念和原则可以用于解释初中词汇的语义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词汇。
认知语义学视角下文化观念类新词语的意义分析及教学研究
精品文档供您编辑修改使用专业品质权威编制人: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________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团队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或复制使用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全文可编辑,以便您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同时,本团队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学习、参考、使用不同格式和写法的资料,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认知语义学视角下文化观念类新词语的意义分析及教学探究关键词:认知语义学视角文化观念类新词语意义分析教学探究一、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文化多样性观念的提升,新词语不息涌现。
怎么理解认知语义学的概念
怎么理解认知语义学的概念认知语义学是对人类语言理解的一种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旨在理解语言与认知之间的关系。
它关注语言的意义如何构建、理解和组织,以及人类思维和认知如何影响语言的使用和理解。
1. 认知语义学的基本概念认知语义学首先强调了意义的构建是基于认知过程的。
认知语义学关注的是在语言理解中,人类是如何通过对语言材料进行认知加工来获得其意义的。
它关注的是语言信息是如何被处理、组织和存储的,以及人类是如何通过认知过程来解读和理解这些语言信息的。
2. 语义的构建和组织在认知语义学中,语义被视为一个复杂的认知网络,由不同的概念之间的关系和连接构成。
这些概念和关系可以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形成一种意义结构。
认知语义学关注的是这种意义结构的建立和组织。
例如,一个单词或短语的意义是通过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关联来确定的。
这种关联可以是通过语义角色、概念类型、语法结构等方式来建立和组织的。
3. 语义的变化和动态性认知语义学认为,语言的意义是动态变化的。
它关注的是人类在使用和理解语言时,如何根据语境、经验和目标来调整和更新意义的。
例如,同一个单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具有不同的意义。
认知语义学通过研究语言的语用、语境和逻辑推理等方面来理解语义的动态性。
4. 语言与认知的互动认知语义学强调,语言和认知是相互作用的。
语言是人类思维和认知的一种表达方式,而人类的思维和认知又会影响语言的使用和理解。
认知语义学通过研究语言和认知之间的关系来理解语言的意义和语言的使用。
例如,人们在理解和使用语言时,往往会利用他们对世界的知识、经验和推理能力。
5. 认知语义学的研究方法认知语义学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以揭示语言和认知之间的关系。
其中包括实验研究、脑成像技术、计算模型等。
通过这些研究方法,认知语义学研究人员可以探索语义加工的认知机制,解释语言的意义和使用的心理过程。
总之,认知语义学是一种研究语言和认知关系的方法和理论框架。
它关注语言的意义是如何构建、理解和组织的,以及人类思维和认知如何影响语言的使用和理解。
认知语义学
摘要:范畴化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人们认知世界以及用思想作用世界的重要的认知工具。
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化理论主要包括原型范畴理论以及基本层次范畴理论,这两个理论对于英语学习的研究搭建了新的平台,尤其对于英语词汇学习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并且对某些语言现象提供了分析依据。
1.前言范畴化能力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高级认知活动,是人脑利用符号系统将混杂的世界转化为有序信息的过程,是人类对事物进行分类的心智过程,也是构建范畴的基础。
[1]王寅教授给范畴化下了精辟的定义;范畴化是一种以主客观互动为出发点对外界事物进行类属划分的心智过程,是一种基于现实对客观事物所作的主观概括和分类,也是一种赋予世界以一定结构的理性活动。
范畴化以体验、互动、概括、归类为基础,是人类思维、语言、推理、创作等高级认知活动中的一种最基本的能力。
[2]范畴化能力在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没有范畴化能力,我们根本不可能在外界或社会生活以及精神生活中发挥作用”。
[3]范畴化是概念和词义形成以及语言运用的出发点,是认知语言学的核心内容。
2. 原型范畴理论与基本层次范畴范畴论是认知科学的重要领域之一,主要包括原型范畴理论(prototype)和基本层次范畴(basic-levelcategory)理论。
[4]原型范畴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同一范畴的成员不是由共同特性所决定,而是由家族相似性(familyresemblance)所决定的,即范畴成员之间总是享有某些共同特征:成员之间的地位不是平等的,具有中心成员和边缘成员之分,与其他成员享有更多共性的成员为该范畴的典型和中心成员,即原型,其他成员为非典型成员或边缘成员。
[5]例如,在“鸟”范畴内,“知更鸟”常被视为典型成员,而“企鹅”等则被视为非典型成员。
典型范畴理论兼容了经典范畴和家族相似范畴观的优点,为词义提出了更为精确的解释,是对范畴理论的极大的丰富,对语言学习和教学也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从认知语义学角度看英语习语
从认知语义学角度看英语习语认知语义学是一种研究语言和认知关系的学科,涉及到词汇、语义、句法和语用等方面。
英语习语是英语语言中常见的一种非字面意义的语言表达方式,具有显著的文化特色和语言风格,对于学习英语语言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从认知语义学角度看英语习语,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习语的语义特点习语是一种固定的语言表达方式,常常使用非字面意义的表达方式来传达特定的信息和含义。
习语通常具有多种含义,不能直接从字面上理解,需要考虑上下文和特定的背景知识才能理解其含义。
例如,“a piece of cake”这个习语并不是指一片蛋糕,而是指某件事情非常容易做到。
这种由与字面意思相反或无关的意义构成的语义特点,是习语的重要特征之一。
二、习语的语言结构特点习语采用了一种固定的语言结构,形式比较稳定,不随时代和文化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对稳定的词汇和语法形式。
例如,“It’s raining cats and dogs”这个习语中,“cats and dogs”这个短语的形式是固定的,不能改变顺序。
这种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习语的文化特色。
三、习语的文化内涵习语是英语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和历史文化背景。
不同的习语代表不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观念,与社会历史背景、民族心理和文学艺术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
例如,“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这个习语是源于打猎的典故,反映了夺取一次同等成果的智慧和谋略。
因此,习语的文化内涵是了解英语语言和文化的重要途径。
四、习语的认知过程习语的理解和运用过程涉及到认知和语言两个方面。
习语的理解需要考虑上下文和特定的背景知识,以及非字面意义的语义推理和联想等认知过程。
习语的运用需要考虑合适的语境和语用策略,涉及到社交场景、文化因素和个人情感等方面的认知过程。
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看,习语是英语语言中最具有特色和魅力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ge 21
(1) 指示:
我们向着胜利前进。 他破坏了集体的荣誉。 面对困难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2) 量化:
阅读这本书需要更多的耐心。 爱有多少恨就有多少。 这个世界充满了仇恨。 苦大仇深。 中产阶级在美国政治生活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 这个问题里面有太多的个人因素。 历尽千难万险。
他极力掩饰自己的虚伪。 我简直跟不上生活的节奏。 他的情绪最近很低沉。
Page 13
所谓“概念隐喻”(conceptual metaphor)与修辞格中的 隐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联系为“概念隐喻”,是建立在 修辞格隐喻的认知分析基础之上的;将修辞格隐喻分析的结 果(认知功能)用于一般语言的研究中才产生所谓“概念隐 喻”。区别在于一个是内在的,一个是外在的。因此理解 “概念隐喻”要把握几个要点:
(3) 被使用的物体代表使用者: 我们国家足球存在很多问题。
(4) 控制者代表被控制物:
拿破仑在滑铁卢失败了。 他的车撞上了我的后面。 段祺瑞枪杀了无辜的青年。
Page 19
(5) 机构代表负责人: 他被名牌大学录取。 妇联同意处理此事。
(6) 地方代表事件:
卢沟桥是我们心中永远的痛。 我们不希望出现第二个广岛。
Page 11
概念隐喻
概念隐喻的含义
隐喻是人类生活和体验在我们头脑中的一种映射方式,并 反映在我们的语言中,影响和增进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在 日常交流中,隐喻的使用非常频繁,“我们日常会话中几 乎每三句话中就可能出现一个隐喻”。
Page 12
隐喻的分类
Lakoff & Johnson(1980)根据始源域的不同,把隐喻分为三类: (1)空间隐喻 (2)实体隐喻 (3)结构隐喻
Verb + out
Take out, spread out, throw out pick out, leave out, shot out, draw out, pass out…
Page 10
理想化认知模型 - ICM
理想化认知模型ICM(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是人们在认识事 物理解世界过程中对某领域中经验和知识所形成的抽象的、统一的、 理想化的组织和表征结构(Lakoff 1987:68)。意象图示IS (Image Schema)构成CM(Cognitive Model),多个CM构成ICM, 它们是形成原型,进行范畴化和概念化的基础 理想化认知模型是基于人类现有经验和知识,根据命题模式、意象图 式模式、隐喻模式和转喻模式四种原则,所作出的抽象的、统一的、 理想化的理解,是建立在许多认知模型上的一种复杂完形结构。
(1)概念隐喻也可称为“隐喻概念”(metaphorical concept),它是内在的,即在概念化过程中才能“看”得 到。 (2)“隐喻概念”本身不是直接的言语表达式,尽管它在 深层制约着言语表达的方式。 (3)“隐喻概念”是从一般日常用语中总结归纳出来的。 (4)依据Lakoff 的研究,隐喻概念一定要有语言的“繁殖” (generating)能力,即隐喻概念的系统性。不具备这个能 力的概念在Lakoff 的隐喻框架内不能称为“隐喻概念”或 “概念隐喻”。
一滴水从桌上滚到地上。 The highway links Beijing and Shanghai. 这条公路连接了北京和上海。
起点
路径
终点
Page 8
容器图式
I take out a bottle of milk from the refrigerator.
我从冰箱里取出一瓶牛奶。
I pour the apple juice into a cup.
Page 14
如在 TIME IS MONEY 这一基本隐喻概念中,产生如下语言表达:
I don’t have enough time to spare for that. You’re wasting my time. This gadget will save you hours. How do you spend your time these days? I don’t have the time to give you. Do you have much time left? Thank you for your time. Is that worth your while?
(3) 认识其特征:
Page 22
(4) 认识其原因:
压力太大,他不堪重负。 由于缺乏毅力,他没有完成这项任务。 公务缠身,他不能来参加这次聚会。
(5) 表示目的和动机:
他到上海寻求发展。 你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安全。 我要改变生活态度,追求自己的幸福。 她认为结婚是摆脱因境的唯一办法。
Page 23
通俗地说,意象图式是我们脑子里存储的大量静态和动态的画面和场 景。
基本的意象图式用于抽象的认知领域,产生了大量的概念隐喻。
Page 7
路径图式
We go to the university from home.
我们从家里出发去大学。
A water drop rolls from the table onto the ground.
Page 4
辐射范畴
一个概念范畴是一个家族,原型具有 最大的典型性,其他成员因典型性的 差异与原型具有家族相似性,从原型 引申出去,将成员用线条连接,范畴 所有成员之间将形成辐射状的分布, 我们把这样的范畴叫做“辐射范畴”。
Page 5
原型理论的应用 - 词汇多义性
星星
天空中除了太阳和月球外,用肉眼或望远镜能看到的 发亮的天体。
4. 时间概念隐喻
时间和空间都是物质存在形式。人的活动也总是在一定的空间 和时间中进行。我们在生活中直接的感知是具体的物体,它们 的大小、形状、相互距离、我们对它们的可接近程度等。空间 中的物质在人看来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因此我们在与客体的相 互作用下(通过感知、动觉、功能认识、目的认识)首先获得 空间概念。时间相对于空间来说是抽象的,难以把握的,原因 是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动态属性,需要我们对于物质存在进行更 加深刻的认识。空间认识在前,时间认识在后。因此语言中用 空间概念表示时间概念是以我们的经验认知的先后所决定的。 时间具有了空间中的物质的属性,我们就可以对它进行认识和 把握。但是我们不是用空间中物质的所有特性来理解时间,我 们用物质的哪些特征取决于我们对时间作什么样的理解。
Page 15
辞格是概念隐喻的不同类型
1.拟人概念隐喻
拟人作为将客体人格化的隐喻思维方式,不但存在于辞格中, 也存在于我们的一般的日常话语中。下列例子中我们就是用 人的特征和行为来理解“事实”、“生活”、“投资”等抽 象概念:
(1) 事实证明了这个理论的错误。 (2) 生活欺骗了他。 (3) 让事实说话。 (4) 不良投资孕育着新的危机。
我把苹果汁倒入杯子里。 She walks out the first bank. 她走出第一银行。
Page 9
意象图式对于介词的研究
意象图式可以广泛应用于对于介词一词多义的研究。Lindner 分析了 1700多例的动词短语的意义,结论表明这些意义都可以归结成为数 不多的意象图式。如 V + out 结构,在英语中有600多例,意义不尽 相同,但是运用意象图式原理,可以加以归纳总结,方便理解和掌握。
时间是静态的物体:
上午、下午、上世纪 下世纪、前天、后天
我们从中通过 / 经过 / 渡过这一段时间。
Page 25
隐喻概念的系统性
我们在观察隐喻时可以发现有些隐喻是有层次、成系统的。 如换喻中的以部分代替全体,拟人中将事物看作人,但是 这种系统性并不限于换喻和拟人,它还有其它类型如用空 间来理解时间、空间上来理解社会地位(上级,上等,上 流,上情下达,高高在上)、将抽象事物看作具体等。 隐喻概念的系统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1. 数个隐喻概念组合成对某一事物较为完整的认识 2. 喻体和受隐喻概念影响和制约的言语表达中的有关词语 组合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
认知语义学
Page 1
主要内容
认知语义学就是基于互动体验和认知加工建立了 “认知方式、概念结构、语义系统”的语义分析框架, 以此来详细论述词句意义的形成、理解、心智表征等。
Page 2
原型和范畴化
范畴化:也叫做归类,是比较的一个特例。一个范畴或 类别往往有个“原型”,是用以确定类别的参照标准, 需要归类的目标与标准进行比较,符合标准所有特征的 目标例示这一标准,不完全符合的目标是对标准的扩展。 原型:一个范畴(事物)典型的、一般的范例。原型是 该范畴所有范例中抽象的、理想化的代表。
Page 26
1. 数个隐喻概念组合成对某一事物较为完整的认识
人们对事物认知的概念并非杂乱无章,而是具有系统性的特征。 隐喻概念也具有系统性特征。一般来说,概念隐喻都是抓住所 述对象的某一方面来进行比拟描绘,进而达到帮助人们形象认 识事物某一方面的目的。但是事物的一面并不能完整地代表这 一事物。因此人们必然会从其它方面来对其进行认识。这样, 依据人们不同的社会经历和实践,依据人们不同的文化习俗, 数个隐喻概念组合成对某一事物较为完整的认识。
Page 24
时间是一个运动的物体:
开会的时间快到了。 这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时间不等人。 光阴似箭。 跟上时代的步伐。 时间过去了一半。
时间是一个静止的物体/容器: 三天内我给你答复。 这个星期内发生了许多事情。
时间是具有长短维度的空间物体: 延长开会的时间。 缩短开会的时间。
不同时间处于不同的空间位置:
(7) 地方代表机构:
华盛顿同意立即举行会谈。 纽约又一次发出恐怖袭击警报。
Page 20
3. 实体概念隐喻
客观世界中实体和物质的已有经验结构,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理 解/认知另一经验对象的基础。我们把我们的抽象的经验对象 看作为一种有形的实体,这时我们就可以对我们的经验进行把 握,进作品) 。《文汇报》还没到会。(《文汇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