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应该不怕鬼神,但不能没有敬畏之心
要有敬畏之心作文800字
要有敬畏之心作文800字:
我们在翻滚的巨浪中寻找人生的出口,面对大海时,理应勇敢无畏,学会在层层波纹中闯出自我,但也应懂得狂风暴雨的肆虐无情,心怀敬畏,步步为营,方可拥有那奔腾呼啸海波后的另一片天空。
世上可怕的东西很多,我们应当敬畏,但黑暗与强大势利并不能将我们吞噬,因为无畏。
我们不可逞匹夫之勇,轻视一切。
世界上不缺乏有力气的人,需要的是能看透平淡下暗藏杀机的智者。
也许在强敌面前,我们应该无畏,不能退缩,懦弱,可亦不可藐视轻看,以为凭借一双拳头和一颗不怕死的决心就可以取得胜利,全然不把对方放在眼里,最后只会一败涂地。
项羽于我们不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吗?
所以在无畏之前,我们也应敬畏。
时刻怀有敬畏之心,心有无畏之勇,方能冲破黑暗,赢来光明。
曾经热播网络剧《余罪》就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
卧底的角色需要的不仅是勇气,更是让人心生敬畏,因为走错一步,下一秒或许连尸首都不知在哪,在这种步步危机的处境中,我们需要天不怕地不怕的勇敢,更需要小心谨慎,心怀敬畏,这样终有一日才能重见光明,摆脱黑暗。
但我们理应明白敬畏并不是一味恐惧害怕,退缩懦弱,如若这样,倒不如拼死一搏,虽然不一定取得成功,但也还过畏畏缩缩,胆小如鼠,这便是无畏。
我们对对手敬重和懂得害怕是为了更好的掌控时局,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松懈和放手,可当发现对方让人害怕的一面时,我们要坚持持
有曾经无畏的心态,不要恐惧,不要被恶势力冲昏了头脑,乱了分寸,否则不就不攻自破了吗?会敬畏之人很多,勇气可嘉者更是数不胜数,可若是两者兼有,却不是件易事,而这个时代需要的往往确实这样的人,我们要相信,兼具两者,我们才能在未来的战斗中获得更大的成功。
中元节与鬼神的历史典故
中元节与鬼神的历史典故中元节与鬼神的历史典故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中元节又称"鬼节"或"盂兰盆会"。
民间多在此节日怀念亲人,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祝愿。
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中元节与鬼神的历史典故,希望读者喜欢。
中元节与鬼神的历史典故历七月十五是传统节日中元节。
中元节本是祭祀地官的节日。
古人以正月十五为天官生日,故定为上元节(即元宵),七月十五为地官生日,故定为中元节,以十月十五为水官生日,故定为下元节。
到后来,民间又流传七月十五地府开门放鬼魂的传说(部分地方是七月十四,比如广东),于是中元节渐渐具有了“鬼节”的意味。
又适逢佛教超度亡魂的“盂兰盆节”也在这一天,所以七月十五便成了一年之中阴气最重的节日。
中国有着慎终追远,事死如生的传统,“鬼”在中国文化中也意味着逝者以另一种形式存在并影响着我们。
《韩诗外传》说“鬼者,归也”,《礼记祭义》说:“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
骨肉毙于下,阴为野土。
其气发扬于上为昭明。
”鬼只是生命的回归,回归并不等于终结,而是回到未有生命之前的寂静和暗涌。
其实,我们习惯的说法“阴魂不散”是不正确的,因为古人认为,人的肉身才是阴气的聚集,人的精神却恰恰是阳气的律动,肉身叫“魄”(比如“体魄”一词),精神叫“魂”,魂属阳,魄属阴。
灵魂脱离了阴森重浊的臭皮囊(魄),自然变得阳光灿烂,虎虎生风。
“阴魂”其实恰恰是“阳魂”。
或许,对死亡的恐惧,常常影响了我们对灵魂的看法。
但假如我们能正确地认识灵魂的性质,我们也就能正确地认识死亡。
有一个故事很好地解释了这个道理:《左传》里记载,春秋时郑国一度闹鬼,不少人夜间都见到刚去世不久的上卿良霄的鬼混出现。
郑国国君于是请教子产,问世间是否真的有鬼。
子产说:“有。
灵魂属阳,魄属阴。
属阳的灵魂寄居于属阴的魄中。
如果一个人生存条件良好而又有所作为,魂魄就变得强大。
所以,即便是布衣蔬食的平民百姓,他们仍然可以变为厉鬼,何况良霄三世公卿,取精用弘(成语“取精用弘”就出自这个故事),他的灵魂显然更加有力量也更加持久。
做人一定要有敬畏之心——中国讲师网(精选)
做人一定要有敬畏之心——中国讲师网(精选)第一篇:做人一定要有敬畏之心——中国讲师网(精选)做人一定要有敬畏之心所谓敬畏之心,就是指人类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面前所怀有的一种敬重与畏惧心理。
敬畏是什么?敬畏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这里的“敬”:除了“彬彬有礼”、“恭恭敬敬”外,还指做事严肃认真,免犯错误;“畏”:除了“担心、忧虑”外,还形容“战战兢兢”,既敬重又畏惧。
敬畏就是对一切神圣事物的态度。
怀有这种态度,它能让人懂得自警与自省,它还有助于人规范与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
不仅如此,它还具有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形成和谐关系的作用。
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意思是说,君子有三种敬畏:敬畏天命,敬畏居于高位的人,敬畏圣人的言语。
有了敬畏心,我们在做事情的态度上才能有张有弛,敬畏天命,我们才不会做一些伤天害理之事,心会有一份信仰。
敬畏神灵,我们才会祈求神灵庇佑我们,心会有一份希望。
凡是我们敬畏的,我们才可能很恭敬的对待,凡是我们不敬畏的,我们就会随意践踏污蔑。
在社会上,为什么有人进了监狱,是因为他们违反了国家法律,他们为什么会违反法律,是因为他们没有对法律有敬畏之心。
无敬畏之心,对法律就抱有无所谓之态度,随意践踏违反。
在企业里,为什么有人敢违反制度,顶撞上级,是因为他们没有对公司的制度以和领导产生敬畏,没有敬畏之心,就没有服从和管理,职场就会失去平衡,失去伦理。
为什么很多人有个人宗教信仰,是因为人们敬畏神灵,敬畏神灵才会尊照神灵的意愿做事。
在企业中为什么很多人违凡公司制度,不是他不知道公司有这制度,是因为他没有对公司制度产生敬畏,没有敬畏之心,何谈遵守。
敬畏上级,你才能尊敬上级。
敬畏同事,你才注重同事之间的友谊。
敬畏客户,你才能服务好客户,敬畏制度,你才能遵守制度。
敬畏工作,你才能珍惜工作。
敬畏婚姻,你才能拥有幸福。
敬畏父母,你才能尽孝。
敬畏诺言,你才能守信。
凡是敬畏,人生才有好结果。
2024年心有敬畏行有所止演讲稿(3篇)
2024年心有敬畏行有所止演讲稿今天讲话的题目是《心有敬畏,行有所止》。
朱熹说。
“君子之心,常怀敬畏。
”敬畏,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这里的“敬”除了“彬彬有礼”“恭恭敬敬”外,还指做事严肃认真,警惕自己,免犯错误;“畏”除了“担心忧虑”外,还形如“战战兢兢”之态。
一个人有了敬畏之心,胸中就有了方向、行为准则和规范,就能自觉约束自己,不做出格越轨之事。
古人说:凡善怕者,心身有所正,言有所规,纠有所止,偶有逾矩,安不出大格。
人一旦没有敬畏之心,往往就会肆无忌惮,甚至为所欲为,胆大包天。
有了敬畏之心,就不会忘乎所以无法无天。
所以常怀敬畏之心的人格外谦逊,敬畏之心是一个有品味有思想的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人是不能没有敬畏之心的,做人应该心怀敬畏才能行有所止。
那么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敬畏什么呢。
敬畏身份。
身份,是社会赋予某群人____归属感的依据所在。
身为中学生,我们是到学校学习知识,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不是乡野村夫,市井泼妇。
所以就应该说话文明,行为礼貌。
因为你所有的行为举止,应该符合自己的身份,也应该尊重自己的身份,要有一种生怕因某一次疏忽而____了自己穿着的校服、佩戴的校徽的内心敬畏。
敬畏纪律。
纪律是对人行为的约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纪律也是落实各项学习任务的保障,是规范,是秩序,是行为规则。
有些人不遵守纪律,时间长了,个人就变成了老油子,班级也被这些人拖得松松垮垮。
班级没有良好班风,就会败坏一个年级乃至整个学校的风气。
所以,身为中学生,要对纪律心存敬畏。
有句古话:“畏法度者最快活”,讲的是怕法、怕纪律就不会逾越法律纪律的红线,才能坦荡快乐地生活。
只要我们把纪律作为言行指南,我们的学习生活就一定会开心愉快。
敬畏时间。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时间都是公平的,一样的二十四小时,一样的每分每秒。
但是,有同学不懂得珍惜时间、敬畏时间,一天的事情,非要三天四天才完成。
学习时间没有真正用在学习上,上课不专心、天马行空,课后又把功课抛在一边,我行我素,时间就这样在他手里一分一秒的过去,学业也在他的手里耽搁,一事无成。
存敬畏之心 履担当之责
存敬畏之心履担当之责存敬畏之心,履担当之责,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品质。
在我们的一生中,我们会面对各种挑战和责任,只有具备敬畏之心和履担当之责的人,才能够勇往直前,不畏艰险,取得成功。
存敬畏之心意味着我们要敬畏生命和自然。
我们身处在一个美丽而复杂的世界中,应该心存敬畏之情。
当我们面对大自然时,我们应该感受到自然界的宏伟,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我们应该珍视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包括我们的健康、我们的家庭、我们的朋友和我们的工作。
我们也要敬畏生命的脆弱和有限。
生命是短暂的,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天,活出我们的价值。
只有具备敬畏之心,我们才能够对待生活和他人真诚、谦虚和珍惜。
履担当之责也意味着我们要积极为社会做出贡献。
社会是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应该为社会做一份力量。
我们可以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
我们可以关注社会的现象,积极提出建议和解决方案。
我们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创造价值和就业机会。
只有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我们才能让社会变得更美好。
具备存敬畏之心和履担当之责的人,是成功的人。
他们知道自己的价值和责任,能够迎接挑战和压力,并不断突破自己。
他们能够以谦虚和珍惜的心态对待成功,也能够以坚持和勇气的精神面对失败。
他们懂得尊重他人,也能够接纳他人的意见和想法。
他们以正直和诚实的态度对待人生,不断进取,为自己和他人创造美好的未来。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存敬畏之心,履担当之责。
只有具备这些品质,我们才能够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我们也要向那些具备这些品质的人学习,他们是我们的榜样和引领者。
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努力成为一个敬畏生命、敬畏自然的人,同时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为社会创造价值。
这样,我们的人生将会变得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常怀敬畏之心练就金刚之身
常怀敬畏之心练就金刚之身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忙碌,各种压力和挑战也不断接踵而至。
在这样的环境下,常常会出现人们对自身安全和健康的忽视,甚至是对周围环境和其他人的不尊重,这种情况非常严重,因为它不仅危害了自己,也影响了他人。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常怀敬畏之心,将其作为提升自身修养的一个重要因素。
敬畏之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它是一种心理状态,通过相应的行为和想法,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保持高度警惕,随时保持对周围环境的敬畏和尊重。
实际上,敬畏之心对于人们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
如果我们不尊重自己的身体,或者不理解自己的行为对身体的影响,那么我们会失去对健康的掌控,这可能会引起各种健康问题。
而如果我们不尊重他人,被动地与他人发生冲突,就有可能被他人攻击,或在情感上受到损害。
因此,敬畏之心和健康的身心状态是密切相关的。
除了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之外,敬畏之心还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学习成绩和工作效率。
如果我们能够保持这种心态,那么我们就会更加专注和专心,更加敏锐和敏感地注意细节,从而在各种职业和学术领域中更加出色地表现自己。
虽然敬畏之心可能是一种困难的修炼,但通过一定的实践和不懈的努力,我们可以逐渐将其内化为自己的品质。
因此,我们应该学会避免自己的惰性,尽可能使用各种方法和技巧来保持心态,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制定一些有益的行为习惯。
具体来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保持敬畏之心。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锻炼来保持健康。
经过锻炼,我们的身体可以更好地吸收营养,增强免疫力,让我们更有活力和精力。
我们还可以注意自己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饮食,适当地休息和娱乐等。
此外,我们还应该着重学习和借鉴一些成功的案例。
每个行业都有各种优秀的人才和成功的经验,我们可以通过他们的实践和经验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和决策,从而更好地实践敬畏之心。
总之,敬畏之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尊重他人和自己的心态,实践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和实践,从而建立起互相尊重和信任的环境,实现自身的成长和成功。
心怀敬畏之心,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养!_人生感悟
精心整理心怀敬畏之心,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养!_人生感悟心怀敬畏之心,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养!这句话不知道大家是否能够理解呢?什么是敬畏之心?怎么去达到这样的境界呢?下面的文章一起欣赏!我们这个时代的很多人,都是严重缺乏敬畏之心的而且这样的敬畏,在很多领域和场合,已然不是简单的少数人随口一说了而且这样的大多数,究竟有多大,一直都是蔚蓝不敢去想的不是想象力不够,而是诚惶诚恐,害怕反倒被众人笑话成迂腐这群大多数,有一个普遍鲜明的特点:他们不努力,却总想有很多的钱他们不学无术,没有任何一技特长,却总想坐享其成,得到众人的普遍认可他们不了解自己,更没有自己的思想他们只知道,张三和李四那样,我也要那样如果,他们的这些心理得不到满足,那么他们就要撕毁过往的一切,就要破坏和挑战已有的秩序甚至公然表示:人与人生来都是平等的,你们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多读了公然挑战并且误导公众对最基本真理的认知还美其名曰今非昔比适者生存和敢为人先!他们大多饱读诗书,富有真才实学他们甚至对这个时代和时代之痛,也有着深度的研究他们懂得人性,他们比一般人更懂得沉默的大多数心里所想所以,他们特别会挠痒痒,特别擅长于与主流意识打太极,特别容易妙语连珠,甚至让人连连拍手叫好,让很多人觉得他们所说的就是自己想说的但事实上,这些都是假象他们背后真正的目的只有一个名和利!所以,他们的很多观点和话语,其实都是经不起品的就好比我们大多数人都不会去真正关心他们所拿出数据的真假,或者数据产生环境的局限性一样离在他们眼里,婚姻不仅是自由的游戏,更是可以用来折腾,甚至可以用来改变人生命运,能为自己的欲望遮风挡雨,能被反复交换和使用的筹码不开心,离!不爱了,离!没感觉了,离!性格不合,离!他们已经习惯把所有的不适和过错都推给对方和婚姻,把婚姻看成是阻挡他们人性自由以及及时行乐的一颗毒瘤,把离婚当成了解决一切婚姻问题的灵丹妙药!全然没有对婚姻和家庭一丁点的敬畏之心这种完全没有底线和敬畏之心的缺失,实在是太可怕了!包括婚姻在内的所有社会秩序,包括老祖宗留下的所有纲常伦理,在他们眼里就是一个屁其实,对天理人伦世界万物怀有最基本的敬畏之心,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养有敬畏之心才能有悲悯之心,有悲悯才能知艰难,才能入得其中,悟得其道,。
人要有敬畏之心才能好好地活着
人要有敬畏之心才能好好地活着人要有敬畏之心才能好好地活着文/郭凤祥这是一个充满物欲的时代。
物欲横流令有的人六亲不认,数典而忘祖;令有的人私欲喷张,目空一切,肆意妄为;令有的人昏头胀脑,无所皈依……有人说不作死不能死,此话当真。
君不见现在的人吃着吃着就不知道吃什么好了。
不管是天上飞的还是地上跑的,土里长的,水里游的,都能被人淘弄来变着花样地吃。
据说猴头、燕窝、熊掌、鱼翅,乃山珍海味之代表,我只是听说过而已,没有亲见或者亲尝也没有发言权。
不知什么时候,有人把猴脑篡改列入山珍海味行列,这倒令我恐惧了!关于猴脑的吃法令人乍舌,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食用猴脑多以生食为主。
吃猴脑的餐桌中间开一洞,其大小恰好可穿进猴头。
待猴头伸出桌面时,将活猴的头骨击出洞,再淋上热油,用银勺挖出脑髓,即可食用。
此时猴子尚未死去,哀嚎之声,撕心裂肺……难以想象,这是一种何等残忍的吃法?简直是丧心病狂,丧失人性!当然,按照动物保护法猎杀猴子是非法的,但是失去敬畏之心的人往往被欲望左右了灵魂,他们或者是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或者是为了彰显自己的财力地位,以猎奇的心理博取他人的艳羡。
有人吃野味吃出了优越感和虚荣心,请领导吃饭要上野味,盛情款待朋友点些野味才有面子……武汉新型冠状病毒发生,攻关团队一直在苦苦寻找病毒的中间宿主。
最近锁定穿山甲为新型冠状病毒的潜在中间宿主。
穿山甲是人类的益友,它白天躲在洞里睡觉,晚上出来觅食,主要的食物是蚂蚁。
它在自然界,几乎没有什么天敌,就连狮子都拿它无法下嘴,因为它身上自带一层厚厚的鳞甲片。
作为世界上唯一有鳞片的哺乳动物,穿山甲的“带娃”方式也和我们人类非常像:妈妈带着宝宝到处走,宝宝紧紧仅趴在妈妈的身上。
人们残忍地一片片剥下穿山甲的鳞片,因为这些鳞片每公斤售价高达500美元,远比象牙更值钱。
穿山甲的肉成为了很多酷爱“野味”的“吃货”们的最爱。
它们本身并没有强大的奔跑能力和动作,所有的防御都靠鳞片,一旦人类抓住它们,它们只能按照天性蜷缩成一团。
敬畏之心
人,应当有颗敬畏之心我一直主张人应当有颗敬畏之心。
一个人有了敬畏之心,胸中就有了方向、行为准则和规范,就能自觉约束自己,不做出格越轨之事。
古人说:“凡善怕者,心身有所正,言有所规,纠有所止,偶有逾矩,安不出大格。
”人一旦没有敬畏之心,往往就会肆无忌惮,甚至为所欲为胆大包天,有了敬畏之心,就不会忘乎所以无法无天。
所以常怀敬畏之心的人格外谦逊,是一个有品味有思想的人都具备的基本素质。
近来读书时读到这么两个故事:一是一个日本人在中国大庆看到了天边的落日,绚烂壮丽,红大而圆润,他情不自禁的下跪即而泪流满面,中国人问他为何有此举动,他说从没有见过这么大的落日,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他本能的反应就是用下跪表达自己对苍天的敬畏。
其二是我国宋朝时著名的书法家米芾,米芾本是一个恃才傲物的怪人,他从不肯摘帽,更不肯低头,但米芾爱石成癖,每当他看到奇石时却总是下拜,边叩首边自言自语:“吾欲见石兄二十年矣。
”此举差点使他丢官,他反作图自鸣得意:“彼之所美,我之所恶也;我之所美,彼或恶之”,世人追崇的权势与金钱这两样俗物在米芾眼中浑若无物。
两个故事要说明的道理很简单:人要敬畏苍天的心,更要敬畏大地。
敬畏之心源自于人的信仰,人的心里有敬畏或恐惧的事物,才能既敬重又畏惧,才会有坚定的信仰,才会知道什么可为而什么不可为。
我们的先知庄子就提出了“天人不相胜”、“天人合一”的观点,过去许多的中国人都认定自己是唯物主义者,但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唯物”的需求越来越大,便只过分的强调了“唯物”,有“主义”的人越来越少,因为没有了敬畏之心,物质便成了能决定一切东西了。
所以我们有许多中国人早就不敬畏苍天也不敬畏大地,现在,更是有很多的人竟然连自己都不知道要敬畏自己了。
没有了敬畏之心,有的人才敢胡作非为无法无天。
近年来官方查处的受贿“百万级”、“千万级”的“大官人”们的人数越来越多,前腐后继,长江后浪推前浪,人们的表现却很平静,因为许多人都认为被查出来的只是冰山一角。
敬畏之心
敬畏之心常怀敬畏之心小时候,看见闪电,妈妈会把我们揽在怀里,温柔地说:“孩子,做好人,就不用怕打雷!”那时,我们对雷鸣闪电心怀敬畏,它教人反省:不要做坏事——这是民间最质朴本能的敬畏,若剔去迷信成分,它不失为一种神圣的力量,可以约束矫正我们参差不一的心灵。
人,不可以没有敬畏的心。
因为没有敬畏,所以恶搞经典成风。
因为没有敬畏,所以洞房花烛也能笑场。
因为没有敬畏,所以崇高贬值。
因为没有敬畏,我们的人生不再神圣……现在,据说最流行最广泛的新骂人“三字经”是“鄙视你”。
第一回合就“鄙视”,所以不用开战;内心、表情写满“鄙视”,所以没有仰望,也没有尊敬。
“在貌为恭,在心为敬。
”面带鄙夷,内心一定会慢慢卑俗黯淡。
德国大哲学家康德的敬畏,在他墓碑上刻着:天上的繁星和心中的道德法则;“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孟子以此表明自己对天的敬畏之情;孔子强调的是要“知天命”,就是心存敬畏,并要躬身行之而不可有丝毫懈怠与侮慢之心……智者、圣人,之所以不凡,是因为有所畏惧也有所敬仰。
而平凡之人,常怀敬畏之心,就不会轻易浮躁,内心自然生养出一些正气、庄严与崇高。
人很渺小,因为有了信仰与敬畏之心,反而让我们内心清澄而庄严。
万物众生,都值得我们敬畏。
从一朵向阳的花、一棵跳舞的草,到一只蚂蚁的力量、一位母亲在产房里挂满汗珠与泪珠的笑容……听课的学生如果对老师没有敬畏,就容易打瞌睡;拿俸禄的官员如果对人民没有敬畏,就容易贪污腐化;袁隆平因为敬畏水稻,在稻田里梦想成真;黑人阿里因为敬畏每一个对手,成长为一代拳王……而你我,如果对自然对生命缺乏虔诚和敬畏之情,就不会真正体味到生命的美善与生活的幸福。
新东方董事长兼总裁俞敏洪先生,在北京大学2008年开学典礼上的发言,谈到对老师的敬畏,让人动容!他说,“我们很有幸见过朱光潜教授。
在他最后的日子里,是我们班的同学每天轮流推着轮椅在北大里陪他一起散步。
每当我推着轮椅的时候,我心中就充满了对朱光潜教授的崇拜,一种神圣感油然而生。
人要有敬畏之心!
人要有敬畏之心!国庆假期里,得知某大老虎被打,结果记者界、律师界和警界一片叫好,可以说是普天同庆。
有人评论称:“靠肆无忌惮的压榨底层干警,从而凸显自己政绩往上爬的人,最后都不会有好下场。
”也有人调侃:“没有一个人能让记者群体、律师群体甚至警界,奔走相告,普天同庆,他做到了。
”我个人认为,那些不敬畏权力的人,迟早会被权力反噬。
因为权力是一把双刃剑。
如果掌权者滥用权力,那么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会伤害到自己。
其实,不只是权力需要敬畏,人生在世,需要敬畏的还有很多。
所以,今天我们来聊一下“人要有敬畏之心”这个话题。
一、要敬畏自然规律。
自然规律,是指不经人为干预,客观事物自身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内在必然联系,也叫做自然法则。
比如能量守恒定律,就是一种自然法则。
能量守恒定律一般表述为: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它物体,而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如果有谁不信守能量守恒定律,硬是要较劲,试图制成一台永动机。
那么终其一生,无论投入多少时间和资源,也是不可能成功的。
因为其不敬畏自然规律,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所以永动机是不可能研制成功的。
这同其投入的多少没有关系,反正所有的投入都是浪费。
故无论做什么事,首先要考虑清楚此事有没有违反自然规律。
只有不违反自然规律,才有可能成功。
否则,一切努力都是白费。
当然,要做到不违反自然规律,需要先正确认识自然规律。
这个说来话长,就不展开讲了。
二、要敬畏社会规则。
社会规则,一般指社会行为规则。
社会行为规则是个很大的概念,即人们要很好的在这个社会生存必须遵从的习惯、方法和大多数人认同的规矩。
最常见的社会规则是法律。
因为法律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上至国家大事,下至鸡毛蒜皮,都离不开法律。
故一定要敬畏法律。
一个不敬畏法律的人,迟早会遭受法律的惩罚。
曾经有一位客户找到我,希望我为他的亲属辩护。
我让他先介绍一下案情。
他说,他兄弟曾因开设赌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期三年。
人生感言:做好人,身正心安魂梦稳;行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
人生感言:做好人,身正心安魂梦稳;行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
做好人,身正心安魂梦稳;行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
喜好喜好搜集整理心存美好,则无可恼之事;心存善良,则无可恨之人;心若简单,世间纷扰皆成空。
做好人,身正心安魂梦稳;行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
你若不疑,人间不寒。
你若不离,世界不远。
你若不恨,苍天有暖。
你若不语,四海升平。
人活着也就是一种心情,穷也是好,富也是好,得也好,失也好,一切都是过眼云烟,只要心情好,一切都好。
几许年华,留下几许无奈,总会失去一些人,不舍得,只是因为念旧的原因。
其实,每一个人的不可取代,只是你的一种心理暗示,远去的背影,怎么比得上迎面而来的笑脸。
你若恨,哪里都可恨,不是世界选择了你,是你选择了世界,学会忘记,忘记是一种优秀的品德,舍得就是一种尽好的心态;忘记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舍得就是一种为人处事的最高境界。
听着你对前途的迷茫,我深深理解,因为我也一样,我无法给予安慰和鼓励,只能附和着,一起浮浮沉沉。
我们要走的路,有着太多的不确定,他人的一句劝诫,自己的一个闪念,偶尔的得与失,都时刻在改变着我们命运的走向。
世事难以预料,遇事无须太执,谁都无法带走什么,又何必纠结于某一人、某一时、某一事。
只有看开了,想通了,才能随缘、随性、随心而为,不悲不欢,不咸不淡。
生命的豁然总会随着第一缕明媚到来。
人生的路上,我们都在奔跑,我们总是在赶超一些人,也总是在被一些人去超越。
人生的秘诀,就是寻找一种最适合自己的速度,莫因疾进而不堪重荷,莫要因迟缓而去空耗生命。
当躯体老去时,仍有反应迅捷的大脑和激情澎湃的心,是福气吗?耳聋眼花智力退化,是一种保护吗?若是前者当释放能量,发挥影响。
看似帮人,实则助己。
能量不能对外释放,当向内时杀伤力很大。
若是后者该云淡风轻,别过功名了。
生命,是一个荒芜到芳草萋萋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里,我们最不能忽略的是家。
家是酝酿爱与幸福的酒坊,是盛满温馨和感动等待品味的酒杯。
是在疲惫中回家爱人真情的拥抱,是彼此默默相守注视的目光,家是风雨中的一间小屋,家是大雪天里的一杯热酒,家是一次次失败后的鼓励。
鬼神何惧?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鬼神何惧?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这几句话,我们都很熟悉: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身正不怕影子斜,心底无私天地宽;堂堂正正做人,浩然正气充盈,等等,这些话都说了一个意思,那就是为人处世,要正直坦荡,不坏恶意,无有私心;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地,中间人人都对得起,做人光明磊落,一身正气,因此心中无愧,何惧鬼神!有很多人说,正气之人,自带光环,他们的身体周边都环绕一圈温暖和谐,凛然不可侵犯的祥瑞之气,让人可亲可敬,让人温暖的同时,自然而然的就对这种人就肃然起敬,敬畏之情油然而生,的确如此。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这种人,底气充盈,气场十足,让人不由自主就会钦佩有加,这真不是迷信,是实实在在存在的,这样的人,正气凛然,任何的妖魔邪祟都不敢近身,敬而远之。
清初之时,居住在南阳的徐楠先生,在他尚未成为南木大师之前,由一位仆人相伴,住在深山之中的一间草房,终日刻苦读书。
一日深夜时分,徐楠先生与仆人刚刚睡下,尚未入眠,突然之间,屋内光芒四射,如同白昼。
主仆二人惊起,定睛一看,原来就在那西边墙壁之上显出了一张面目狰狞的鬼脸,撕开的大嘴里,獠牙凸出,特别是那双眼睛就如同硕大的灯笼,发出了剧亮之光,原来这是一个山魈之怪。
仆人一看,吓得哆哆嗦嗦,大气都不敢出,不敢起身,而徐楠先生却缓慢起床,披上衣服,拿起一本书,来到了山魈之怪的大眼近前,淡定地说:“夜深正好读书,可惜蜡烛用完,借此一用,甚好。
”说完,许楠先生就搬过一把藤椅,坐在山魈面前,翻开书,静静地读起来,丝毫也不在意面前的怪物。
那山魈之怪沉寂了半刻中,就突然一声不响地消失不见了。
2而许楠先生没有了灯光,却站起身来,使劲拍着墙壁喊道:“快快出来,如此明亮之光,读书最好,怎么就走了呢?再来,再来!”可那山魈之怪却一直隐匿不见,再也没有出来。
到了第二天晚上,仆人还心有余悸,不敢独自一人独处,做什么事都紧紧地跟在徐楠身后,不离半步。
许楠先生要去茅房,仆人赶紧提灯伴行。
存敬畏之心 履担当之责
存敬畏之心履担当之责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这就需要我们具备一颗敬畏之心,来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同时也需要我们履行自己的责任,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
这不仅是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他人的尊重和对社会的贡献。
敬畏之心和承担责任是人应该具备的品质,他们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格。
要有敬畏之心。
这里的敬畏并不是指对于神灵的敬畏,而是指对于人生、生活和自然的一种敬畏之心。
敬畏之心是对于世界的一种敬畏,是对于生活的一种虔诚。
当我们对生活充满了敬畏之心时,也就意味着我们将对待生活更加谨慎,更加珍惜。
敬畏之心能使我们更加坚定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它会让我们有一种从容和勇敢。
敬畏之心不仅仅是对待生活、对待自然,也包括对待他人的一种敬畏。
我们常说要尊重他人,这其中也包括了敬畏之心。
一个有敬畏之心的人,对待他人会更加温和,更加关心,更加体谅对方的处境,而不会随意去伤害他人、侵犯他人的权益。
因为他懂得,每个人都应该被尊重和尊敬,每个人都有他们自己的尊严和价值。
要履担当之责。
在生活中,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在家庭中,我们都需要履行自己的责任。
对于工作来说,我们要有责任心,要对工作负责。
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自己的工作,不会推卸责任,不会偷懒怠工。
在家庭中,我们也需要履行相应的责任,对家庭负责,对家人负责。
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会顾全大局,会为家人着想,会承担起家庭中的重担。
责任心不仅仅是对自己要求的一种状态,更重要的是对他人和社会的一种尊重。
在社会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每个人都有自己应尽的责任。
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履行自己的责任,那么整个社会也会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责任心不仅仅是对自己要求的一种态度,更是对他人尊重和对社会贡献的一种表现。
在生活中,敬畏之心和履担当之责都是非常重要的品质。
敬畏之心会让我们更加珍惜生活、关心他人,履担当之责会让我们成为更加负责任的人,让我们更加对得起自己、对得起他人。
什么是道士“做道场”?
什么是道士“做道场”?道教斋醮的范围很广,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各种品级和用途的斋醮,并且斋与醮是分开的,这点在宋朝还有区别,宋朝法師蔣叔輿的《无上黄箓大齋立成仪》云:“烧香行道,忏罪谢愆,则谓之斋;延真降圣,祈福请恩,则谓之醮。
斋醮仪轨不得而同。
”后来“斋”“醮”逐渐合二为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道场”。
何为斋醮?斋者,齐也,齐所不齐。
这是儒家的观点,古人祭祀祖宗神明,为表示郑重必先斋,斋一个是茹素,颜回说自己不食肉好几个月了,孔子说这是祭祀之斋,不是心斋。
斋,除去茹素之外,还要祭祀的人清净心神,以达到心神清净,感格神明的地步。
《中庸》“斋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
”道教斋醮也有类似的作用。
醮者,醮谢神明,属于答恩请圣的科仪。
斋醮有什么意义?斋醮,是道教用来济度世间,阐演教义,吸引信众的活动。
坛场上通过高功法师的演礼,达到通感神明,祈求善应。
相传龙虎山曾经有一名道士,作道场所求皆应,名声远播。
于是有人慕名拜访,问“道长法事为何如此灵验?”说:“我也不知道,我只是一心按照科仪上说的做而已。
”故行道的高功,务必存诚敬之心,深信祖师浩力。
何为高功?高功,不仅是声如洪钟,进退娴雅,还需法术高深,积累功德。
为鬼神所钦仰,所以才能役使鬼神。
我见到有些法师,以道场为儿戏,丝毫没有虔敬之心,这样的人,如何能为善信祈福?孔子说“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做道场的时候,炉焚真香,云篆缭绕于洞天,则圣真来格,如果进退失仪,不仅见笑于善信,并且唐突神明,其过不浅。
有的斋主临时烧香,不知礼仪,或者觉得自己身份高贵,不愿磕头下跪,这些都是错误的想法。
礼仪,是华夏文明之精髓,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
”古代的时候“礼不下庶人。
刑不上大夫。
”礼是一个人素质的体现,是区别贵贱的标准。
以前凡是第一次朝见天子的人,都必须由礼部训练其进退的礼节,否则见笑于庙堂。
礼不是教你磕头下跪就好了,真正的意思是告诉你,要谦卑,尊重别人。
常怀敬畏之心
常怀敬畏之心常怀敬畏之心尊重、敬畏是人类共有的文化情感,是对社会规则和道德价值的信仰和遵守。
常怀敬畏之心是人们对自然、社会、他人等事物充满敬意和敬畏之心。
在现代社会快节奏、功利心强的环境中,我们往往忽略了敬畏之心对我们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本文将探讨常怀敬畏之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持和培养敬畏之心。
一、常怀敬畏之心的重要性1、尊重自然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在现代科技高度发达的社会,我们常常以为自己能够左右自然,但事实上,自然界的力量是无法拿捏和掌控的。
地震、洪水、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时刻提醒着我们自身的渺小和无力。
而敬畏自然就是对自然界的尊重和顺应,是正确对待自然资源的态度。
只有常怀敬畏之心,我们才能意识到自己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需要与自然和谐共处,保护和珍惜自然资源。
2、尊重他人每个人都应该被尊重和平等对待,不论他人的社会地位、种族、性别、年龄等。
常怀敬畏之心就是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是遵守基本的道德伦理原则。
尊重他人是一种待人的态度,是一种对他人权利和尊严的尊重。
只有常怀敬畏之心,我们才能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尊严,我们应该平等对待每一个人,并尽可能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
3、尊重社会规则社会规则是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它们体现了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常怀敬畏之心就是对社会规则的遵守和尊重。
只有遵守社会规则,我们才能在社会中和谐相处,并维持公共秩序。
常怀敬畏之心能够提醒我们遵守法律,守信用,遵守社会道德规范,不侵害他人利益,不造假,不作弊。
这样,我们才能构建一个充满信任和尊重的社会环境。
二、如何保持和培养敬畏之心1、反思自己的行为要保持和培养常怀敬畏之心,首先需要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态度。
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反思自己的言行,思考是否符合道德和伦理准则,是否尊重他人和社会规则。
只有不断反思,我们才能纠正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之处,不断提升自己的敬畏之心。
2、学习和领悟宗教和哲学思想宗教和哲学思想中都蕴含着对人类尊严和敬畏的思考。
敬畏神明特别重要[转]
敬畏神明特别重要[转]就是在头脑中按上红绿的遵道贵德的天罗地⽹。
这是⼈类优秀传统⽂化的⼒量。
⼀个民族,⼀个国家,⼀旦摧毁了它,就会出现精神⽀柱垮⽣活中遇到好⼈,⼈们常说“他⼀定信点塌,道德沦丧!现实社会的腐败瘟疫和种种丑恶现象已经证明了这⼀点。
现实⽣活中遇到好⼈,⼈们常说塌,道德沦丧!现实社会的腐败瘟疫和种种丑恶现象已经证明了这⼀点。
现实什么”,就是这个道理。
***********************敬畏神明特别重要!关于神明的问题,包括⼭神城隍等各类神明,佛弟⼦要敬重不要轻慢。
这些神明好像世间当官的⼀样,维系着社会和谐。
你要学佛修⾏,社会要国⼟安,你国⼟不安,你就学不成。
阳间和阴间的安稳,都是这些神明在维系的功德。
有两个出家⼈还俗,⼀个是他名⽓⼤,但从来不做早晚课,以前禅嘛,⾏住坐卧都是禅,所以他做寺院⽅丈,居然可以规定寺院不做早晚课,后来就还俗了。
为什么呢?你要以佛眼看众⽣,不要以⼈眼看众⽣。
佛眼看是看六道,不仅有天道,还有⿁神道,地狱道。
这些看不见的道。
如果你以⼈眼看众⽣,只看到⼈,那就糟糕了。
那你就解决不了很多问题了。
现在很多供养禅的,⼈间佛教的,很多以⼈眼看佛教。
那是很⼤问题的。
还有⼀个,他没还俗前,就写了⽂章,说佛弟⼦学习太上感应篇和⽂昌帝君阴骘⽂等,是失去戒体的⾏为。
过不久也还俗结婚了。
为什么呢?因为不重神明,⼼⾥不重神明,你怎么能⾮常相信因果呢。
我常说,⼀个⼈不相信⽼天爷,天神在管⼈间善恶,他怎么能真正相信因果?很难的。
就像要是没有警察,法律不是变成空⽂?所以神明的功德,不可思议。
我们学佛要恭敬⼀切众⽣,那神明也是众⽣之⼀。
⽽关于神明,天神,地神,我们还有许多未知的部分。
⽐如⼤家看,中国⼈拜神明的,尤其天神的⾮常多。
这属于民间信仰。
为什么要拜神,神明明察秋毫,可以让⼈起敬畏⼼,让⼈不敢做坏事。
做坏事就得到神明惩罚,为什么?因为神明要维系⼈间的善恶的因果。
如果坏事不惩罚,那谁还信因果?所以在⼈间有警察在惩罚恶⼈,在法界,神明、城隍等神的⼒量更是明察秋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应该不怕鬼神,但不能没有敬畏之心叶小文现代化改变着人类。
无论东方西方,无论是已“后现代化”还是正在努力实现现代化,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难题——信仰危机。
一个民族的崛起或复兴,常常以民族精神的崛起为先导。
一个民族的衰落或覆灭,则往往以民族精神的萎靡为先兆。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在现代化的艰难进程中实现,现代化则要靠体现民族精神的信仰力量坚实支撑和强力推动。
现代化进程中的“信仰之惑”现代化推动全球化。
经济正融为一体,空间距离在减少,生活水平在提高。
可是:我们居住在新的、但却污染着的环境之中。
我们的食品色香味俱佳,但却充满添加剂或转基因;各种各样好工具使生活变得既便利又复杂,无处不在的通讯网络,快速更新的电器电脑,眼花缭乱的电视电影,使生活既丰富多样,又复杂多变;人类总体绝对生活水平在日趋提高,相对差距却在日趋加大,绝对贫困化仍在蔓延;人类的总体平均寿命在生命科学的进步中延长,但个体感受的不幸和痛苦却在同步增加;人们跑得更快,声音传得更远,看见的东西更多,移动的幅度更宽,变成满身都是机器的血肉之躯,可精神却缺少关照;人们拥挤在高节奏的、充满诱惑的现代生活中,人心却没有片刻安宁。
欲望在吞噬理想,多变在动摇信念;心灵、精神、信仰被抛弃,被物化——物质的发展,让心灵迷失。
当代西方社会在从“现代社会”向“后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上帝之死”带来了信仰迷茫和精神焦虑。
当代中国社会在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远离崇高”和“信仰缺失”的现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思想文化领域发生了深刻变化。
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差异性明显增强。
一方面,人们的文化消费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特征更加明显,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更加强烈,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法治意识、监督意识不断增强。
另一方面,我国思想道德领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现象,诸如一些人理想信念出问题,一些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沉渣泛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抬头,部分社会成员思想道德失范,有些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
现代化带来了“迷心逐物”的现代病。
人失落了信仰,也就失落了对自身存在意义的终极关怀。
无论社会怎么发展,无论经济怎么繁荣,如果放弃了对崇高理想信念的追求,大家都心浮气躁不思进取,心烦意乱不知所从,心高气盛欲壑难填,社会不能和谐稳定,发展又如何协调持续?现代化改变着人类。
无论东方西方,无论已“后现代化”还是在努力实现现代化,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难题——信仰危机。
市场经济冲刷“敬畏”之心现代化是市场经济推动的。
市场经济包含着以强调人的独立性和自我价值为特征的伦理精神和道德要求,具有巨大的历史进步意义。
建立在“自由、平等、所有权”的前提下,产生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维度,即,尊重、诚信、守时、互利、效率等相关内容。
在人的独立性基础上形成的主体利益意识、自主自立意识、竞争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促进了人的个性、能力的自由和多方面的发展,从而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巨大的解放和推动作用。
但市场经济中的道德调节有明显的局限性。
市场经济本身并不能分辨善恶,市场可以容纳各种各样对整个社会来说极不道德的交易,如开设赌场、卖淫等等,这些完全可以和“自由、平等、所有权”的原则相吻合。
因为市场经济本身并不能规定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东西可以或不可以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双方自愿交换,平等互利,这与市场经济原则并不相悖。
同样,一些人把名誉、良心、权力和官位等当做商品与金钱进行交易,只要占有者愿意,都可以同货币相交换而商品化。
市场经济的互利原则,实际是各方无意识的一种结果,是各方“自私”利益相互制约的结果,是“看不见的手”达到社会经济的“自然平衡”。
但问题是,市场经济本身不存在产生利他占主导地位的道德机制。
等价交换和平等互利原则是在力量对比和利益争夺的竞争中得到贯彻的,虽然市场机制和法制的完善能够有效地抑制过度的利己行为,但不可能消除产生这种行为的可能性。
主要靠驱动个体利益运行的市场经济机制,不会自动产生为社会整体利益着想的道德意识。
例如,市场经济本身只关注资源配置的最佳有效方式,却缺少对资源贮存和来源的合理考量。
盲目开采、掠夺性的能源攫取、无节制的资源浪费和不负责任的环境污染,造成当今人类日趋严重的“生态伦理问题”。
毋庸讳言,当前存在的信仰危机,其形成主要肇始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过度追逐物质利益,人的发展片面化,忽视或无视信仰和人生价值。
有些人便会远离崇高,随顺世俗;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导致泥沙俱下,价值模糊;社会上的各种不良现象和社会问题,导致是非难分,荣辱莫辨;而信仰、道德教育虽有好的“顶层设计”却难接地气,给人以“两张皮”的老套虚空之感,在耀眼的金钱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而信任危机的蔓延,让传统道德在市场经济面前遭遇尴尬。
进入市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字当头,“信”也低头,熙熙攘攘,信仰没了!市场经济自身解决不了信仰危机问题。
历史告诉我们,理想信仰会使人趋于高尚,会化为推动国家富强、民族兴旺的激情与能量。
但当下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却让中国社会悄然出现从理想主义到物质主义、功利主义的转换,价值多元也令信仰变得模糊。
“一切向钱看”的风气不断消解着人们心底的神圣感。
实现现代化就要发展市场经济,但市场经济趋向不断追求物质利益,实现物质利益最大化,难免不断淡化和冲刷人们的“敬畏”之心——一切信仰得以建立和巩固的支柱。
宗教信仰却正是在“敬畏”这条上,有其所长。
所以,面对市场经济中不断加剧的信仰危机,很多人都把目光投向了宗教。
亚当·斯密主张要让企业家的血管里“流着道德的血液”,而“在矫揉造作的理性和哲学时代出现很久以前,宗教,即使它只是最为粗陋的形式,便已经颁布了道德规则”。
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则强调“新教禁欲主义的节俭必然要导致资本的积累”,“宗教禁欲主义的力量……提供了有节制的、态度认真、工作异常勤勉的劳动者”。
教徒以世俗职业上的成就来确定上帝对自己的恩宠并以此证明上帝的存在。
于是创造财富成了一种神圣的天职,世俗经济行为的成功不是为了创造可供享受和挥霍的财富,而是为了证实上帝对自己的恩宠。
我们不妨从他们的研究中得到启示:宗教信仰中的“敬畏”之心可鉴。
人类精神的自律人如果在金钱面前什么都不管不顾不怕不敬了,人就病入膏肓了;社会如果利令智昏恬不知耻肆无忌惮之徒比比皆是了,社会就危在旦夕了!如果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大行其道,整个社会的健康肌体就会被侵蚀和损害。
一个国家,什么时候也不能没有精神支柱。
一个民族,缺什么也不能缺道德诚信。
金钱的泛滥能使信仰沉睡,官场的庸俗能使理想失色,市场的失信能使社会畸形。
信仰的动摇是危险的动摇,信念的迷茫是最大的迷茫,理想的摇摆是根本的摇摆,思想的滑坡是致命的滑坡。
在信仰的荒漠上,立不起伟大的民族。
再放眼全球来看,今天的生态性、社会性的灾难很多都是人类自身的失范造成的。
如贫困、饥荒、疾病、腐败、战争、资源匮乏、环境污染、人口膨胀、恐怖袭击、邪教肆虐、黄赌毒、自然灾害等等,都与人类的无休止活动密切相关。
这些情形的背后,更深刻的根源则是现代人思想观念上缺少了敬畏和因果的信仰。
因此,笔者认为应该研究“信仰—敬畏—自律(道德的自我规范)—他律(公德、法规)”这一链条中相辅相成的内在规律,给信仰、敬畏留下发挥作用的空间。
马克思认为“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
人之所以能“自律”,是因为人有敬畏之心的“他律”。
这个“他”或许看不见却总在你心中。
这个“律”可以支配一切而不被一切所支配。
“守信”所以能“守”,是因为心存“敬畏”。
人应该不怕鬼神,但不能没有敬畏之心。
人可以没有宗教信仰,但不能没有精神信仰,没有“敬畏”。
在历史唯物主义者看来,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力量采取了超人间力量的形式,迫使人们去敬畏、信仰它。
这种敬畏,说到底是盲目、不可取的。
但历史唯物主义者并不反对人要有敬畏之心、有慎惕之虑、有精神追求。
陈毅诗云:“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党和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
汝言惧捉手不伸,他道不伸能自觉,其实想伸不敢伸,人民咫尺手自缩。
”常有敬畏之感,才能常怀律己之心。
常有忌惮之虑,才能常思贪欲之害。
常有人民之念,才能常修为政之德。
金融危机要防,信仰危机也不能不防。
市场经济要搞,道德准则不能丢掉,“市场社会”不能搞。
我们可以从多方面,包括从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中,千方百计去劝导人们建立诚信、纯洁信仰、追求理想,抵御拜金主义的诱惑和冲击。
但凡真善美的事物总是相通的,不论它们以东方文化观念还是西方文化观念衡量,都有相同的地方。
信仰者,信,要感恩;仰,要敬畏。
信仰的普遍确立要靠榜样引领,譬如北辰,众星拱之。
尤其当老师的要为人师表,当干部的首先要戒惧敬畏——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就要常具敬畏之戒。
信仰是民族的根。
我们可以没有宗教信仰,但不能总有信仰危机。
如何使人从信仰危机中摆脱出来,澄清信仰的真实根基和意义,重塑当代信仰精神,从而赋予人生以真切的意义感和终极的价值关怀,就成为当代人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正如德国哲学家费希特所说,“人,在发觉诊治身体的药石业已无效时,才能急着找出诊治心灵的药方。
”一个民族的崛起或复兴,常常以民族精神的崛起为先导。
一个民族的衰落或覆灭,则往往以民族精神的萎靡为先兆。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在现代化的艰难进程中实现,现代化则要靠体现民族精神的信仰力量坚实支撑和强力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