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一轮复习课有效性的一点探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第一轮复习课有效性的一点探索

武汉市第十一中学苏敏

高三第一轮复习是对学生在高中所学的知识的梳理和夯实的一个重要过程,可以说是高考成败的关键.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1)如何改变复习课“炒现饭”的局面,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提高课堂的有效性(2)如何充分利用课前预习,使得课堂教学效率更高(3)如何改变简单的堆积罗列例题的局面,使得例题之间环环相扣,举一反三,以一当十,浑然一体,引人入胜(4)如何改变课堂小结中教师包办代替或者流于形式的局面,使得复习课的课堂小结真正的起到提纲挈领、优化知识网络的作用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更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学习体会,谈谈我对这几个问题的探索与思考.

一、回顾梳理,查漏补缺——利用学案实施“预习式”复习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常常感觉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概念和已经训练过的方法技巧似乎在很大程度上已经遗忘了,所以,我们在进行第一轮复习的时候,容易求全覆盖,如同上新课一样把要复习的内容重新讲一遍,这样常常导致学生听起来味同嚼蜡,老师也难以调动起激情.事实上,当学生走进高三时,有些知识点因为长期不用可能有些遗忘,但是只是在他们的大脑里暂时沉睡,需要用合适的,高效的方式去唤醒.同时,对已学过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深入思考和领悟,达到一个“再认识”的效果.我们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也使得复习变得低效.而通过学案,进行“预习式”复习,则能够提高复习的效率.

在课前,我们将需要复习的基础知识编成具体问题(即将概念习题化),作为学案发给学生,引导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对教材的相关基础知识、基本方法进行复习回顾.这样的学案仿佛是学生复习的线路图,不仅引导他们主动的唤起记忆,同时强化了主干知识.【案例1】“随机事件及其概率(一)”的复习课学案课前预习部分:

1、判断下列事件是什么事件

(1)导体通电时,发热;

(2)抛一石块,下落;

0C时,冰融化;

(3)在标准大气压下且温度低于0

(4)在常温下,铁融化;

(5)姚明投掷一次,进球;

(6)抛一枚硬币,出现正面向上;

【要点梳理】思考题1、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定义是什么

2、某市统计近几年新生儿出生数及其中男婴数(单位:人),如下:

时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

出生婴儿数21840230702009419982

出生男婴数11453120301029710242

(1)试计算男婴各年出生的频率(精确到);

(2)试估算该市男婴出生的概率是多少

【要点梳理】思考题2、频率的定义、概率的定义各是什么

思考题3、概率的范围是多少

思考题4、回顾生活中哪些利用概率做出正确决策的例子,思考概率的意义

【概念辨析】3、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1) 因为抛掷一枚硬币出现正面的概率是,所以抛掷两次时肯定有一次出现正面;

(2) 因为抛掷一枚硬币出现正面的概率是,所以抛掷12000次时,出现正面的次数很有

可能接近6000次.

(3) 掷一枚硬币,连续出现5次正面向上,我认为下次出现反面向上的概率大于.

作为教师,同时也可以通过对学生这一部分学案的批改了解他们对这一知识的认识情况,了解到他们获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在学生的基础上有针对的性进行教学,也更贴近学生的需要,有更好的效果.在批改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对概率和频率的概念上还存在着理解上混淆不清,于是,在这一部分加大力度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对两者进行辨析和再认识.最后还让学生写上自己对两者的认识和思考的结果:

作为学生,通过提前预习,不仅回顾了知识,调动了从前的学习经验,同时也了解到了自己的薄弱环节和有突出问题的地方,他们带着预先学习的经验和问题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去听课,在课堂上他们就会聚精会神,会特别留意老师对这个问题怎么讲的,同时,对简单的问题也可以快速处理,可以留下充裕的问题对知识进行进一步的钻研和再认识,从而达到高效复习.

二、创设情境、引人入胜——合适的情景引入

很多人认为只有在新授课中才需要合适的情景引入,而复习课中则是按部就班的复习知识概念和研究例题才是高效.事实上,通过教学实践,本人感受到,在复习课中设置合适的情境引入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复习课中讲授的大多是学生学过的知识,很多人都觉得似曾相识又有些生疏,对于这中模模糊糊的感受,如果我们只是机械的回顾知识和单纯的罗列例题,就会让学生在觉得单调枯燥,打不起精神,被动接受,而我们在一开头如果有引人入胜的情景引入,学生们顿时觉得眼前一亮,继而能够不知不觉带着强烈的探索的欲望进入对知识的思考;然而,一个高效的情景引入绝不仅仅是一个吸引眼球的工具,它应该具有更深刻的内涵和更重要的意义,如:它可以是通过新颖的形式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的一个提纲挈领的展示,让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在瞬间了然于心,

【案例2】《应用基本不等式球最值》的情境创设:

课前探究:设a>0,b>0,称2ab a b +为a ,b 的调和平均数.如图,C 为线段AB 上的点,且AC=a ,CB=b ,O 为AB 中点,以AB 为直

径做半圆.过点C 作AB 的垂线交半圆于D .连结OD ,AD ,BD .过

点C 作OD 的垂线,垂足为E .则图中线段 的长度是a ,b 的

算术平均数,线段 的长度是a,b 的几何平均数,线段 的长

度是a,b 的调和平均数.

这是一道2010年湖北高考题,它在一个几何图形中以几何意义的形式展示了几种基本不等式的典型变形形式,同时也展示了他们之间的联系它们之间的这种细微的大小差别往往

是我们后面应用中的重点和难点:),(1122222*∈+≥≥+≥+R b a b

a a

b b a b a ,学生在对问题的思考中不知不觉就对本节课的重难点了然于心,平时学生多在代数角度利用其解决运算问题,而今天本题从几何意义揭示其本质,不仅让学生觉得新颖有趣同时也对它们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好的引入也可以是对生活一个合适情形的再现,其中所蕴含的正是本节课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