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组织行为学》第三章 群体行为基础
组织行为学(3)—群体行为
圆形
慢 差 高 高 无 低
全方位型
快慢 好、高
高 高 无 低
• 非正式沟通 集束式 流言式
偶然式 单线式
五、沟通的有效性
提高沟通有效性,需要:
– 提高沟通信息的清晰度:增加沟通渠道、明确沟通 的问题和信息、保持行动和言语的一致性、运用简 单语言、选取最主要的信息
– 非正式群体的成因: ①心理或行为上的相互依赖或互补 ②互相认同(尤其是社会价值得不到承 认时) ③性格、价值观、兴趣、个人经历、自 我认识等相似 ④工作与生活方式相似 ⑤亲朋关系
– 非正式群体的作用:
①归属行为:使所有人都有归属感 ②加强沟通 ③进行个人或团体决策;有困难总是寻求非正式
群体的帮助 ④获得心理上和社会价值的满足 ⑤促进学习和个人的发展 ⑥舆论作用(用于扩散) ⑦消极作用:对正式群体的抵触、降低工作效率、
– 非正式群体包括: ①横向群体:组织层级相同、工作性质不同 ②纵向群体:同一组织内部不同层级的人组成 ③混合群体:由组织内部各类人组成
– 非正式群体的特点: ①自发性:友谊、帮助、满足社交需求 ②不稳定性 ③中心人物作用大 ④心理认同感、归属感和内聚力较强 ⑤信息沟通快 ⑥成员的重叠性(一个人可以是几个非正式 群体的成员)
业务成绩 Ⅱ
利润
Ⅲ
合作关系 Ⅳ
计划性 Ⅴ
工作督导 Ⅵ
培训
Ⅶ
创造发明 Ⅷ
用户关系 Ⅸ
诚实与安全 Ⅹ
• 群体规范的功能 – 维系群体 – 评价标准 – 群体动力 – 行为导向
二、群体内聚力
群体内聚力是指维持群体行为有效性的一种合 力,内聚力的高低决定着群体行为的效率和发挥。
– 影响因素:
群体成员 对利益的
组织行为学3群体行为
第八章:群体的一般概念
第一节:概念
一、什么是群体 群体的概念必须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群体是不同的工作个体组成的 2、群体成员之间必须存在一定的社会-工作关系 3、群体成员应具有相关的活动意识 4、属于同一群体的成员彼此有思想、感情和情绪
上的交流
• 歇因(E.H.Schein):组织中的群体具有以 下三个特征:
业务成绩 Ⅱ
利润
Ⅲ
合作关系 Ⅳ
计划性 Ⅴ
工作督导 Ⅵ
培训
Ⅶ
创造发明 Ⅷ
用户关系 Ⅸ
诚实与安全 Ⅹ
• 群体规范的功能 – 维系群体 – 评价标准 – 群体动力 – 行为导向
二、群体内聚力
群体内聚力是指维持群体行为有效性的一种合 力,内聚力的高低决定着群体行为的效率和发挥。
– 影响因素:
群体成员 对利益的
一、沟通的模式
– 群体的沟通是指群体成员间思想、情感、信息和行 为的交流过程
– 群体沟通的基本模式(罗斯) 包括六个基本要素:传递者、接受者、沟通
内容、通道、干扰和反馈
个体甲
传递者 1、编码 2、传递
观念 情感 意向 信息 行为
个体甲
接受者 1、译码 2、内心反映
通道:甲乙
个体甲乙
接受者 1、译码 2、内心反映
后,问题就会出现
高
成 熟 度
低 1
两类问题 的解决
发展高峰
发展高峰
2
3
4
5
6
发展阶段
四、群体的功能:
– 满足人们的归属、安全和自尊的需要 – 确认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 – 满足兴趣和需要 – 群体是解决问题的工具 – 群体控制和改变人的行为
组织行为学课件三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最全版)PTT文档
一、角色 (一)群体角色的种类
第三章 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
自我中心角色 阻碍者
寻求认可者 支配者 逃避者
任务角色 建议者
信息加工者 总结者 评价者
消极作用
群体绩效
积极作用
积极作用
任务角色 建议者
信息加工者 总结者 评价者
群体角色种类
第三章 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
(二)群体角色构成的群体类型模型
效 (二)激发群体创新的办法
(一)群体决策中创造性激发的两重性
最佳冲突水平
由停滞导致低绩效
由混乱导致低绩效
低
冲突水平
高
第源 (一)沟通因素
坚 持
满 足
竞争型
合作型
(二)结构因素
型对
(三)个人行为因素 (四)消极性群体冲突的常见后果
方 利 益
妥协型
三、减少冲突的策略 (一)设置超级目标
第三章 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
呈现条件
凝聚力高
隔离外界
从
缺乏评价程序
众
直接领导
倾
赞成掌权者的压力大
向
环境复杂多变
群体思维过程
主要特征
无懈可击错觉 集体合理化
毋庸质疑信息 刻板观点 直接压力 自我审查
全体一致错觉 自我任命心理
第三章 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
第四节 群体间的行为
五、群体决策与群体思维
(二)激发群一体、创新冲的办突法的性质
第三章 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
五、规模 (二)激发群体创新的办法
第三章 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
二、群体决策的(概念一与)决策群群体体的规组成模的上限和下限
(二)凝聚力的作用
《组织行为学》课件PPT 9 群体行为基础
规范与合作
贡献的能力
群体成员地位
个性特征 地位公平 地方文化
群体结构 – 规模
人们总对群体自一种常见的刻板印象:集体精神 会激励成员加倍努力工乍从而提高群体的生产率 水平。但是,这一刻板印象是错误的。
群体结构 – 规模
社会惰化现象 Social Loafing 个体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的倾向。
角色认同 在一种角色当中,态度与实际行为保持 一致。如果当环境发生变化时,能够迅 速调整自己的角色行为。 角色知觉 对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如何表现的认 识和了解。
群体结构 – 角色(续)
角色期待 在某特定情境中,他人认为你 应该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 心理契约 有关员工与管理之间相互期望的、 没有成文的约定。 角色冲突 当个体面临相互之间存在分歧的多个角色期待时,可能会 产生角色冲突。在极端情况下,可能包含这样的情境:个 体所面临的两个或更多的角色期待是相互矛盾的。
(五)权力需要。权力需要是单个人无法实现的,只
有在群体活动中才能实现。
(六)目标实现的需要。有时,为了完成某种特定
的目标需要多个人的共同努力,需要集合众人的智慧、力量。 在这种情况下,主管人员就要依赖正式群体来完成目标。
群体发展的五个阶段
阶段一 形成期 (FORMING)
阶段二 震荡期 (STORMING)
Performance
其它结论:
• 成员为奇数的群体似乎比偶 数群体更有利 • 人数在5-7人的组织更有效
Group Size
群体结构 – 规模
社会惰化现象的产生也许是因为团队成员都认为 其他人没有公平付出。假想你认为当你在辛苦工 作时,别人却在偷懒,那么你肯定也会减少工作 量来重建公平感;另一种原因是责任的分散。所 谓法不责众,因为团队的成绩不会归功于个人, 个人的投入和团队产出之间的关系不明朗。这样 有的个体可能成为“搭便车者”,依附团队的努 力。换句话说,如果个体认为自己的贡献无法被 衡量,效率就会下降。
组织行为学课件第三章群体心理与行为
群体心理是研究人际关系中的群体行为与心理现象的学科。了解群体心理及 其影响因素对于理解个体行为和组织运作至关重要。
群体心理基础概念
群体心理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成员间相互作用和影响下产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特点。它包括群体形成、 发展、心态、动力学等方面的内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和目标。
群体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1
第一阶段:形成
群体成员相识、相互了解,并形成初步的集体认同。
2
第二阶段:规范
形成群体的规范与价值观念,通过规则和奖惩机制实施。
3
第三阶段:凝聚
群体凝聚力增强,形成共同目标和紧密的团队合作。
4
第四阶段:成熟
群体内部协调和高效运作,达到团队目标。
群体心理与个体心理的区别
群体心理与个体心理不同在于,群体心理研究的是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 响,而个体心理研究的是个体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表现。
群体心理的特点
1 互动性
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影响和互动。
2 共同目标
群体成员共同追求特定的目标或利益。
3 凝聚力
4 集体意识
群体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形成共同的认 同感。
群体有自我意识和集体身份,与其他群体有区别。
群体心态对行为的影响
1
集体认同
群体心态可以影响成员的行为,使他们顺应群体期望。
2
群体压力
群体内部的竞争和压力可以激发成员的积极行为。
3
社会规范
群体中的社会规范对成员的行为起指导和规范作用。
群体动力学理论
领导力
领导者的行为对群体的凝聚力和目标达成起到重要 作用。
角色分配
角色的合理分配可以提高群体的效能和工作效率。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第三章
第三章群体(一)群体的性质与特性一:群体的含义(包括对群体的五点解释)所谓群体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的组合。
这个概念包括以下的含义:1:群体是由不同个体组成的,群体中的每个人必须遵守群体的共同规范,具有群体意识和归属感。
2:群体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的社会、工作关系,并以共同物群体目标为其行为的导向。
在工作行为和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个体之间彼此关联、相互影响。
3:群体成员具有相关的活动意识,在行为和心理上都能够认识到他人的存在。
这种心理关系是工作群体的重要前提。
4:发球同一群体的成员彼此有思想和感情上的交流。
5:每个群体成员都能够在群体中找到一定的角色、地位,并在行为上达到与角色的认同。
只有具备了上述五个条件,才可以称为工作的群体。
二:群体的基本模式工作群体不可能孤立存在,它们是更大的组织的一部分。
因此,每个工作群体要受到来自群体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
但工作群体本身蕴藏着由群体成员决定的各种资源。
这包括群体成员的智慧才能和工作动机等。
群体本身还有一个决定其成员的角色和规范的内部结构。
这些因素(群体成员所带来的资源和群体结构)决定着内部的相互作用模式和其他过程。
最后,群体的相互作用过程与绩效和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受群体所承担的任务类型的影响。
三:群体的类型1:群体有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之分,正式群体成员指由组织结构确定的、职务分配很明确的群体。
2:我们还可以把群体细分为命令型、任务型、利益型、友谊型群体。
四:个体为什么加入群体1:安全需要通过加入一个群体,个体能够减小独处时的不安全感。
个体加入到一个群体中之后,会感到自己更有力量,自我怀疑会减少,在威胁面前更有韧性。
2:加入一个被别人认为是很重要的群体中,个体能够得到被别人承认的满足感。
3:自尊需要群体能使成员觉得自己活得很有价值。
也就是说,群体成员的身份除了能够使外面的人认识到群体成员的地位之外,还能够使群体成员自己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00152组织行为学重点复习题02
《组织行为学》自考重点简答题02第三章群体行为基础(8)1、简述群体结构变量的内容。
答:群体结构变量主要包括角色、群体规范、从众行为、群体规模、群体构成以及群体凝聚力。
2、简述群体规范的作用。
(2016.10)答:群体规范的作用有以下四点:1)群体规范能起到群体的支柱作用。
2)群体规范能起到评价标准的作用。
3)群体规范能起到群体动力的作用。
4)群体规范具有行为导向和矫正作用。
3、简述从众行为对群体的影响。
答:(1)从众行为的积极作用。
从众行为的实质是通过群体来影响和改变个体的观念与行为。
好的群体行为可以促进个人行为朝着好的方面发展(2)从众行为的消极作用。
从众行为的消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群体压力抑制成员的独立性。
因为从众行为倾向于“舆论一致”,如果成员不能摆脱其控制,就会“人云亦云”,难以创新。
2)群体的从众行为,容易在决策时做出“表面一致”但不一定正确的结论,可能导致错误的行为。
4、简述群体凝聚力的内涵以及表现形式:答: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接纳,同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也就是一个群体对其成员的内在吸引力。
群体凝聚力的表现形式有:自然凝聚力、工作凝聚力、领导者凝聚力、情感凝聚力5、群体互动过程对群体行为的影响。
答:群体互动过程会产生两种影响:协同效应与社会促进效应。
协同效应是指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效果不同于单一物质作用的总和,简单地说,就是“1+1>2”。
这种现象与社会惰化现象的表现正好相反,社会情化现象所代表的是负协同效应,群体互动的结果小于个体努力累加之和。
社会促进效应是指当个体与其他人一起工作时,因他人的在场而激发了个体的工作动机,由此而引发的绩效水平提高的倾向。
6、简述防止群体决策弊端的方法(1)制定合理的决策程序制定一套科学的决策程序,使决策准确无误,少出现或不出现漏洞。
(2)鼓励群体成员参与决策为了使决策更趋实际、合理,管理者应鼓励群体成员参与决策,使群体成员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还能听到成员不同的意见,有利于决策的准确性与全面性。
马工程教材《组织行为学》课件 第三章 群体心理与行为
马工程教材《组织行为学》课件第三章群体心理与行为引言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中,群体心理与行为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群体是组织中的基本单位,了解群体的心理和行为对于理解组织中的各种现象至关重要。
本章将介绍群体心理与行为的基本概念、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
群体的定义群体是由多个成员组成的具有共同目标和共同意识的社会单位。
群体可以是小到一个团队,大到一个组织内的所有成员。
群体的成员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一种共同的心理和行为。
群体形成的机制群体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涉及到多种心理和社会机制。
其中,以下几个机制是群体形成不可或缺的部分: #### 1. 社会认同成员对于自己所属群体的认同感是群体形成的基础。
通过认同一个群体,成员可以获得自尊、自我认可和归属感。
2. 协作与合作群体的成员之间需要协作和合作来实现共同的目标。
通过共同努力,群体可以达到比个体更大的成就。
3. 形成共同价值观群体的成员通常会形成一套共同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
这些共同的价值观和信仰可以帮助成员进行决策和行动,同时也能够加强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和协作性。
4. 互补关系群体中的成员通常具有不同的能力和角色,彼此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
这种互补关系使得群体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
群体行为的特点群体行为具有一些特点,这些特点是由群体中的成员之间的互动和相互作用所决定的。
#### 1. 群体决策群体决策通常比个体决策更能够综合各种意见和信息,同时也更容易被激发出新的创意和解决方案。
然而,群体决策也可能面临着信息不对称、决策过程复杂等问题。
2. 群体效应群体效应指的是群体中的成员相互之间的影响。
有时候,群体效应可以促进成员更好地完成任务,但有时候它也可能会导致一种盲从和从众的行为模式。
3. 集体认知群体的成员通常会形成一种集体认知。
集体认知是指群体中成员共同具有的知识、信念和观念。
这种集体认知可以影响群体的行为和决策。
4. 群体压力和紧张群体中的成员通常会面临一定的群体压力和紧张。
《组织行为学》教学资源 3 第三章 群体心理与行为
本章要点
• 群体的定义与类型 • 群体的形成过程 • 群体结构 • 群体行为的特征 • 群体冲突与管理
为什么我们要关注群体心理与行为?
• 群体只是个体的简单叠加,那么没有必要专门学习如何 理解群体。但是,研究和实践发现,群体心理和行为有 不同于个体的特点。
• 你能想出个体在群体中,行为变得和独处时有很大差异 的例子吗?试着解释为什么。
• 群体可以按照成员所具有的技术、知识、人口背景的特点 分成异质性群体和同质性群体。异质性群体是指群体成员 的技术、知识、人口背景不同,而同质性群体那么相反。
• 你参加过异质性强的群体吗?有什么值得一说的体会?
第四节 群体行为特征
一、去个性化 去个性化,是指个人在群体压力或群体意识影响下,发生自 我调节功能的削弱或责任感的丧失,从而表现出一些个人单 独活动时不会出现的行为。 为什么会出现去个性化?首先,个体感到“溶化〞于群体中 ,导致了约束力的降低,认为即使做了不好的事情,别人也 不知道是谁做的。另外,责任的模糊性和分散性。即使出了 问题,个体也不必为群体承担受谴责的压力。 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强调修身、慎独,重视道德内化的自我调 节功能。
二、刻板印象
• 刻板印象是伴随社会范畴化的过程而必然出现的 一种现象。当我们需要去理解某一情境或事件时 ,我们会在头脑中调动相关的范畴化规那么和经 验,并根据它们去获得理解。
• 刻板印象会造成群体间的偏见。刻板印象往往是 作为一种试探性的假设先行存在的,但是有趣的 是,人们偏爱证实自己的假设,而不是推翻它。
• 请试着举出一个由群体变成正式组织的例子。什 么样的特征出现后,让你认为群体变成了正式组 织?
二、群体的类型
〔一〕正式和非正式群体。 关键的区别在于是否存在有意识的协调活动或力量 的一个体系,以及这个体系的清晰程度。 在正式群体中,组织的协作体系通常是通过权责体 系和命令链条、规那么等非人格化的因素来表达的 。 非正式群体有可能对正式组织的运行造成负面影响 。管理者应该意识到非正式群体的作用,采取积极 疏导的策略,让非正式群体的“反组织〞作用减少 ,更多地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组织行为学课件第三章群体心理与行为
contents
目录
• 群体心理概述 • 群体行为基础 • 群体互动与沟通 • 群体决策与问题解决 • 群体冲突与解决 • 群体心理与行为的应用
01
群体心理概述
群体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群体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 成的集合体,成员之间存在共同 目标,并通过一定的互动和相互 影响产生群体心理和行为。
群体行为的规律与模式
群体行为的规律是指群体行为发 生和发展过程中所遵循的规律和
原则。
群体行为的模式是指不同类型群 体行为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和规律
。
了解和掌握群体行为的规律与模 式有助于更好地预测和控制群体 行为,提高组织管理的效果和效
率。
03
群体互动与沟通
群体互动的类型与方式
类型
合作、竞争、冲突、联盟
组织文化建设需要从员工入职培训、工作氛围营造、激励机制等方面入手,培养员 工对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组织凝聚力和竞争力。
组织文化建设需要注重创新和适应性,不断调整和优化,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和 组织发展的需要。
团队建设与管理
团队是组织中基本的协作单位,团队 建设与管理是组织行为学中的重要内 容。
群体问题解决的策略与方法
策略
群体问题解决策略包括头脑风暴法、六顶思考帽法、逆向思考法等。
方法
常用的群体问题解决方法包括SWOT分析、PEST分析、5W1H分析等。
05
群体冲突与解决
群体冲突的定义与类型
总结词
了解群体冲突的定义与类型是解决冲突的基础。
详细描述
群体冲突是指群体内部成员之间或群体之间的目标、认识、情感等方面的对立和分歧,导致行为上的 不协调。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群体冲突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目标性冲突、认识性冲突、感情性冲 突等。
群体行为的基础《组织行为学》罗宾斯中文版
群体结构- 角色
角色 人们对于在某一社会单元中占据特定位置的个体所期望的一套行为模 式。
角色认同 在一种角色当中,态度与实际行为保持一致。
角色知觉 个体对于自己在特定情境中应该如何表现的认识和 了解。
© 2007 Prentice Hall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Study,”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2u0rn0a7l, APprrile1n99t5i, cp.e56H5.all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EXHIBIT 9–5
© 2007 Prentice Hall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7 Prentice Hall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体思维现象表现出多种症状
• 群体成员把任何与他们假设不一致的意见 合理化
• 对于那些对群体的共同观点有怀疑的人,群 体成员会对他们施加直接压力
• 那些持有怀疑态度或不同看法的人,往往通 过保持沉默,来尽量避免与群体观点的不一 致。
• 缺点 – 浪费时间 较慢 – 增加了从众压力
– 可能会被少数人控制 局面
– 责任不明
© 2007 Prentice Hall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体决策
群体思维 由于群体中从众压力的影响,严重抑制了那些不同寻常的、由少数派提 出的或不受欢迎的观点。
群体偏移 在讨论备选方案、进行决策的过程中,群体成员倾向于放大自己最初的立 场或观点。群体整体决策与成员个人决策之间的决策风险改变要么倾向 于保守偏移,要么是冒险偏移。
00152组织行为学重点复习题02
《组织行为学》自考重点简答题02第三章群体行为基础(8)1、简述群体结构变量的内容。
答:群体结构变量主要包括角色、群体规范、从众行为、群体规模、群体构成以及群体凝聚力。
2、简述群体规范的作用。
(2016.10)答:群体规范的作用有以下四点:1)群体规范能起到群体的支柱作用。
2)群体规范能起到评价标准的作用。
3)群体规范能起到群体动力的作用。
4)群体规范具有行为导向和xx作用。
3、简述从众行为对群体的影响。
答:(1)从众行为的积极作用。
从众行为的实质是通过群体来影响和改变个体的观念与行为。
好的群体行为可以促进个人行为朝着好的方面发展(2)从众行为的消极作用。
从众行为的消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群体压力抑制成员的独立性。
因为从众行为倾向于“舆论一致”,如果成员不能摆脱其控制,就会“人云亦云”,难以创新。
2)群体的从众行为,容易在决策时做出“表面一致”但不一定正确的结论,可能导致错误的行为。
4、简述群体凝聚力的内涵以及表现形式:答: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接纳,同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也就是一个群体对其成员的内在吸引力。
群体凝聚力的表现形式有:自然凝聚力、工作凝聚力、领导者凝聚力、情感凝聚力5、群体互动过程对群体行为的影响。
答:群体互动过程会产生两种影响:协同效应与社会促进效应。
协同效应是指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效果不同于单一物质作用的总和,简单地说,就是“1+1>2”。
这种现象与社会惰化现象的表现正好相反,社会情化现象所代表的是负协同效应,群体互动的结果小于个体努力累加之和。
社会促进效应是指当个体与其他人一起工作时,因他人的在场而激发了个体的工作动机,由此而引发的绩效水平提高的倾向。
6、简述防止群体决策弊端的方法(1)制定合理的决策程序制定一套科学的决策程序,使决策准确无误,少出现或不出现漏洞。
(2)鼓励群体成员参与决策为了使决策更趋实际、合理,管理者应鼓励群体成员参与决策,使群体成员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还能听到成员不同的意见,有利于决策的准确性与全面性。
组织行为学 第三章 群体行为基础
5 5.群体规范的作用。(1) 群体的支柱。(2) 评价标准。(3) 群体动力。(4)
行为导向和矫正。
(三)从众行为
2
指个体在群体的压
力下,放弃自己的
意见,采取和大多 3 数人一致的意见的
行为。
(1)三种原因。 (2) 四种表现形式.
(1)积极作用。 (2)消极作用。
第二节
群体行为解释
二、群体结构
(四)群体规模
群体规模能够影响群体的整体行为。 社会惰化是指一种倾向:一个人在群体
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努力。 导致社会惰化效应的原因:一种解释
是群体成员认为其他人没有尽到应尽 的职责。另一种解释是群体责任的扩 散
(五)群体构成
群体和组织是由具有同类特点的人构成的。 最重要的因素是群体成员在差异方面的离散
第二节
群体行为解释
二、群体结构
(二)群体规范
1. 群 体 规 范 的 概 念 指群体成员认同 与共同遵守的行 为标准和准则。
2.群体规范的形成。受模仿、暗示、从众等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
2
3.群体规范的改进。(1)明确规范内容。(2)制定规范剖析图。(3)进行
3 改革。
4 4.群体规范的压力。群体规范会对群体成员产生一种压力,迫使其按照
第二节
群体行为解释
群体决策
方法1
方法2
群
体
头脑风暴法
名义小组法
决
策
的
方
法
方法3
方法4
德尔菲法
电子会议法
防止弊端的方法1 防止弊端的方法2 防止弊端的方法3
(1)制定合理的决策程序。 (2)鼓励群体成员参与决策。 (3)选用科学的决策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按照成员关系的密切程度,可以把群体分 为松散群体、联合群体和集体
3.按照群体的规模大小,可以把群体分为大 型群体和小型群体
4.按照群体是否实际存在,可以把群体分为 假设群体和实际群体
5.按照群体在社会上发挥作用的大小,可以 把群体分为参照群体和一般群体
六、加强对非正式群体的引导与管理
1.正式并正确认识非正式群体 2.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非正式群体 3.注意做好非正式群体中核心人物的工作
课后习题:
1.群体决策方法有哪些? 2.群体决策的优缺点? 3.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THANK S 感谢聆听!
五、群体决策的弊端
1.其成员受到群体压力,往往不敢提出不同意 见,只是随声附和或保持沉默,这必定会遏制 创造性,导致决策失误。
2.领导可能由于个性强等与决策无关的原因去 压制讨论,降低成员的创造性,妨碍成员做出 自己的贡献。
3.消耗时间太多 4.掩盖个人责任 5.易于变是非之争为意气之争
六、防止群体决策弊端的方案
2.社会促进效应 是指当个体与其他人一起工作时,因他人 的在场而激发了个体的工作动机,由此引 发的绩效水平提高的倾向。
三、群体决策的方法 头脑风暴法、名义小组法、德尔菲法、电 子会议法
四、群体决策的优点 1.可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观点多样, 信息和知识更全面 2.决策更加民主化,更容易被组织接受
(三)按照成员构成划分 1.纵向非正式群体 2.横向非正式群体 3.混合交错的非正式群体
四、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 1.弥补正式群体在满足需要上的不足 2.满足成员对信息沟通的需要 3.可以成为正式群体凝聚力强度的晴雨表
五、非正式群体的消极作用 1.容易产生抵触情绪 2.容易传播谣言 3.影响工作效率 4.会产生破坏作用
2.间断--平衡模型 此模型告诉我们群体在其存在过程中会有一 个短暂的变革时期,而这一变革是由于群体 成员意识到任务时间期限的紧迫性而引发的。
第二节 群体行为解释
一、群体结构 群体结构变量主要包括角色、群体规范、 从众行为、群体规模、群体构成和群体凝 聚力。
二、群体互动过程 群体互动过程会产生两种效应: 1.协同效应 协同效应是指两种以上物质相互作用所产 生的效果不同于单一物质作用的综合,简 单说是1+1大于2.
5.非正式群体具有很强的凝聚力 6.非正式群体的内部信息传递畅通、迅速 7.非正式群体大多数具有自卫性和排他性,同时 还具有相对的不稳定性
三、非正式群体的类型 (一)按照形成的原因划分 1.利益型 2.情感型 3.爱好型 4.信仰型 5.亲缘型
(二)按照性质和作用划分 1.积极型 2.中间型 3.消极型 4.破坏型
1.制定合理的决策程序 2.鼓励群体成员参与决策 3.选用科学的决策方法
第三节 非正式群体与管理
一、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 1.价值观 2.共同兴趣爱好 3.类似的经历和社会背景 4.性格、脾气一致 5.时间、空间相近 6.同年龄、同性别
二、非正式群体的特点 1.非正式群体是自发形成的 2.非正式群体主要靠兴趣、情感、共同需要等情 感因素来维持 3.非正式群体的领导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4.非正式群体有强有力的群体规范
6.按照群体的开放程度,可以把群体分为开 放型群体和封闭型群体
三、群体的作用 1.完成组织任务 2.满足成员的心理需要 3.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 4.协调人际关系 5.促进成员间的相互激励
四、群体发展阶段 1.群体发展的五阶段模型 塔曼克和詹森认为,群体发展要经历五个阶 段:形成阶段、震荡阶段、规范化阶段、执 行阶段、中止阶段。
第二篇
群体行为及其管理
第三章
群体行为基础
回顾:
1.什么是价值观? 2.知觉的特征是什么? 3.能个人对周围客观事物(包括人、 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是一个人基本的信念和判断。
2.知觉的特征是什么? 1知觉的选择性 2知觉的整体性 3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
3.能力的分类? 通常将能力分为两种,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也称为智力,包括观察能力、记忆 能力、思维能力及想象能力等,是人们完成 一切活动所必需的。特殊能力是指在特殊活 动领域发生作用的能力,如节奏感、色彩鉴 别能力。
一、群体的含义 群体介于组织与个体之间,是指两个以上互 相交往、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达到特别的目 的而结合在一起的集合,即由若干个体组成 的为实现组织目标和利益而相互信赖、相互 作用、相互依存,并以一定的行为规范约束 其成员的人群结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