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第三章基础理论知识点
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
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管理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组织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学科,它将心理学与管理学相结合,旨在提高组织的绩效和个体的福祉。
本文将介绍一些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
1. 动机理论:动机理论是管理心理学的基础,它解释了人们为什么会行动以及如何选择行动的目标。
其中最著名的动机理论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类的需求可以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马斯洛认为,只有满足了低层次需求,人们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2. 认知理论:认知理论研究人们如何获得、处理和使用信息来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
其中著名的认知理论之一是普罗斯夫的认知风格理论。
该理论认为个体有不同的认知风格,例如以问题为中心的风格和以解决为中心的风格。
普罗斯夫提出不同的认知风格适用于不同的工作,管理者需要了解自己和员工的认知风格,以更好地协调工作和提高效率。
3. 领导理论:领导理论研究个体如何影响和激励员工来实现组织目标。
其中最著名的领导理论之一是赫茨伯格和曼戈尔德的双因素理论。
该理论认为,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绩效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满意因素和激励因素。
满意因素是工作本身带来的满足感,如待遇、工作条件和同事关系。
激励因素是工作本身带来的成就感,如晋升机会和工作内容的挑战。
4. 沟通理论:沟通理论研究人们如何在组织中传递和理解信息。
其中一种重要的沟通理论是奥西斯和斯茨基的沟通模式。
根据这个模式,沟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信息的编码、传输和解码。
沟通的有效性取决于信息的准确性、可理解性和沟通双方的理解能力。
5. 冲突理论:冲突理论研究组织内部和外部冲突的成因、影响和解决方法。
其中一种重要的冲突理论是托马斯和坎曼的五阶段冲突模型。
根据这个模型,冲突可以分为五个阶段:隐蔽冲突、感知冲突、冲突爆发、冲突维持和冲突解决。
管理者需要了解冲突的各个阶段,以制定合适的冲突解决策略。
6. 组织文化理论:组织文化理论研究组织内部的价值观、信仰和行为规范。
管理心理学最新
(三)定义:
管理心理学是在管理活动中,以人 的心理因素为研究对象,研究个体、 群体、领导和组织的心理和行为规律, 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提高工作效率为目的的科学。
医院-社区一体化糖尿病教育项目
二、 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意义
(一)推进管理现代化和科学化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强调推行人本管理。 1、在管理方式上,强调要尊重员工的心理和行 为规律; 2、在管理手段上,强调各种激励机制; 3、在管理制度上,强调民主管理; 4、在人才的选拔与使用上,强调合理用人,人 尽其才。
权力和权威是一切社会组织形成的基础,提出 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官僚结构”组织模式
科学管理理论特点:强调组织和管理的 科学性、精密性,忽视了人的因素
医院-社区一体化糖尿病教育项目
二、行为科学理论
1、20年代末、30年代初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 2、 1949年,美国芝加哥会议,首先提出了“行 为科学”概念。 行为科学是以人的行为及其产生的原因作 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3、 二战后的行为科学包括: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赫次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
医院-社区一体化糖尿病教育项目
三、“自我实现的人”的假设
(一)Y理论要点 1、人并非天生厌恶工作,而要看工作条件如何 2、控制和惩罚不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唯一方法 3、一般人不仅会接受责任,而且会主动寻求责任 4、在人群中广泛存在着高度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人 的潜力只利用了一部分
医院-社区一体化糖尿病教育项目
行为科学对管理学的贡献:
第一,行为科学引起了管理对象重心的转变。
第二,行为科学引起了管理的方法的转变。
医院-社区一体化糖尿病教育项目
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
19
3、奖励方式的改变 “ 经济人”假设依靠物质刺激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社会人”假设依靠搞好人际关系来调动职工的积 极性,都是从外部来满足人的需要,而且主要满足 人的生理、安全和归属(交往)需要。 麦格雷戈等认为,奖励可分两大类,一类是外在奖 励,如工资、提升;一类是内在的奖励,内在奖励 是指人们在工作中能获得知识,增长才干,充分发 挥自己的潜力等。内在奖励才能满足人的自尊和自 我实现的需要,从而极大地调动起职工的积极性。
15
合理性: 加深了对人性的认识。“社会人”假设承认认
识社会实体,认为在看到人的自然性需要的同 时,更要重视人的社会需要; 丰富了激励理论。从满足人的社会需要入手进 行管理,可以收到比单纯的物质刺激更好的效 果; 改变了管理中心。开创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 促进了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20
4、管理制度的改变。 “自动人”假设认为,管理制度应保证职工能充分地表
露自己的才能,达到自己所希望的成就。 阿基理斯在一个厂里进行了制度改革的实验。该厂的一
个班组从事收音机装配工作。改革前,组内12名女工按 照设计,有明确分工,如包装、检验等。实验中让这些 女工按照自己的想法组织生产,产量下降就扣工资;产 量提高则增加工资。实验后第一个月,产量下降70%, 六个星期情况更糟,但八个星期后产量开始回升,十五 个星期后超过实验前的产量,且成本下降,质量提高, 用户对质量的批评信件比实验前减少96%。
5
基于经济人假设的管理策略,可以归纳为以 下三点: 1、管理工作重点在于提高生产率、完成生产 任务,而不考虑人的情感、需要、动机、人 际交往等社会心理因素。 2、管理工作只是少数人的事,与广大工人群 众无关。工人的主要任务是听从管理者的指 挥。
管理心理学课本重点
管理心理学课本重点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1. 管理心理学—就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 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分三个层面,即管理过程中的个体心理、群体心理和组织心理。
(1)个体心理—是指处在组织管理过程中的个人的心理活动,个体心理活动及其规律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2)群体心理—是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形成的心理活动。
(3)组织心理—是指组织整体动态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
3. 管理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管理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管理;是母子关系,普通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普通心理学是心理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
管理心理学是心理科学中应用方面的分支。
管理心理学以普通心理学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特殊规律。
(2)管理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机器的关系,更确切地说,是研究人与机器、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
而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人的管理。
(3)管理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是兄弟关系;社会心理学是心理科学的一个重要部门,它的研究对象是群体中人们彼此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情况下所发生的心理活动规律。
(4)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关系至今存在着争议。
4. 管理心理学形成的理论准备;(1)心理技术学;研究的基本方向—是解决如何挑选和培养合格的工人去适应他们所要掌握的机器,或者简单地说解决人适应机器的问题。
(2)霍桑实验;1927—1932年,以哈佛大学的著名心理学家梅奥(Elton Mayo)为首的一批学者,在美国西方电气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实验。
梅奥提出的理论被称为“人群关系”,而在美国心理学界则公认梅奥是工业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
工业社会心理学实际上组织管理心理学的前身,因此,霍桑事业可以说是组织管理心理学的先驱性研究。
(3)群体动力理论;创始人是德国心理学家勒温(Kurt Lewin),勒温的理论被称为“场”理论。
管理心理学考试重点
管理心理学:又称为行为管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管理心理学是用管理学、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学、生理学、伦理学、人类学等学科的原理,以研究人的心理行为和人际关系、人的积极性为对象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边缘科学。
行为科学:就是对工人在生产中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以便调节企业中的人际关系,提高生产率。
动机:是心理学的概念,愿意为引起动作,是行为的直接原因。
所谓动机,是指引起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某一目标(个人需要的满足)的过程。
人为学:也称人学或行为学,是研究人的哲学,研究人的本质与行为运动规律的学问。
行为:是人类日常生活所表现的一切动作。
心理:是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和气质、能力、性格等心理现象的总称。
心理现象:是人脑的机能,又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心理活动:客观事物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在人脑中的反映。
心理过程:即心理活动的过程,是心理现象的不同形式对现实的动态反映。
反射:是有机体借神经系统的实现的对一定刺激所做的一定有规律性的反应。
意志: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其行动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过程:最终表现为行动的,积极要求改变现实的心理过程。
人的个性:是指在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的总和。
气质: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指某个人典型地表现于心里过程的强度,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导性特点等动力方面的特点。
性格,是指一个人表现在态度和行为方面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它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性格是受一定思想、意识、信仰、世界观的影响和制约的能力:与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有关的心理特征,通常指个体从事一定社会实践活动的本领。
素质:有机体天生具有的某些解剖和生理的特征。
主要是神经系统、脑的特征以及感官和运动器官的特征。
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从心理学的观点来说,是头脑中的经验系统,它以思想内容的形式为人所掌握。
第3章 《管理心理学》PPT课件
维纳的归因理论:韦纳提出的成败归因理论认为,人 们对成功和失败的归因通常包括三个维度:第一个维 度是内外的维度,即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内部原因还 是外部原因;第二个维度是稳定性维度,即将成功或 失败归因于稳定的经常发生的因素还是不稳定的偶然 性的因素;第三个维度是指控制点,即将成功或失败 归于可控的因素还是不可控的因素。
3.1.2 学习理论
1.概念:由于经验而发生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改变 。 2.学习理论: 操作性条件反射 社会学习理论
3.1.3 归因理论
1.归因的概念: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行为原因 的推论过程。
2.归因理论的概念: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 是关于人们如何进行因果关系解释的理论。
第三章 内容纲要
知觉和社会知觉的概念、种类、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 学习的概念和基本的学习理论 归因和归因偏差的概念 归因理论的基本内容 基于认知理论的管理
3.1 认知理论
3.1.1 知觉和社会知觉理论 1.概念:知觉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是直
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或个别部分 在人脑中的反映。 2.知觉的基本特征: 选择性 整体性 理解性 恒常性
海德的归因理论:海德认为,事件的原因无外乎有两 种:一是内因,比如情绪、态度、人格、能力等;二 是外因,比如外界压力、天气、情境等。一般人在解 释别人的行为时,倾向于性格归因;在解释自己的行论:凯利认为,人们对行为归因总是涉 及三个方面的因素:客观刺激物;行动者;所处关系 或情境。他认为,这三个因素的任何一个因素的归因 都取决于下列三种行为信息:区别性、一贯性、一致 性。
3.社会知觉的概念:社会知觉是相对于对物的知觉而 言的,是对人和社会群体的知觉,是人们对于有关他 人的信息的解释和综合的过程,是个人归因的基础, 也是个人社会行为的基础。
复旦大学管理心理学--第三章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PPT课件
.
12
3、科学管理理论 (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泰罗(1856~1915)简介:美国人,普通工人→工程技术人员 →管理人员、“车床前的工人” 主要著作:《计件工资制 度》(1895年)、《车间管理》(1903年)、《科学管理原理 》(1911年) 科学管理之父 科学管理理论的指导思想、四条原则和三大实验 指导思想:科学管理的核心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实行 重大的精神变革。 第一,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 率。“馅饼理论”把生产率看作是取得较高工资和较高利润的 保证。科学管理的思想:合作。 第二,用科学代替经验。
.
2
广义上讲,管理学是包括政治、经济、科技 等方面的管理。
管理学并不是一门单纯计算方法的学科,而 是一门具有多功能、多层次、多属性特点的 学科,是一种综合地研究生产力、生产关系 和上层建筑的科学体系。
.
3
二、管理理论
管理的历史,由来已久, 据认为,人类进行有 效管理的历史,可能 已经超过6千年。
第三章 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 管理学基础理论 第二节 人为学基础理论 第三节 心理学基础理论
.
1
第三章 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
一、管理的实质 管理的实质是经济意义上的管理,是用以指
导人们如何有效地管理社会生产、交换、分 配、消费诸过程所有一切活动的。 管理就是对社会生产总过程各环节的运动进 行决策、计划、指挥、监督、组织、核算和 调节。
• 为增进生产率提出建议而应得的奖金。
.
11
艾默生的管理12原则(和法约尔的十四条原则类似) (1)管理人员要有明确规定的奋斗目标; (2)管理人员要有丰富的常识; (3)要有精明强干的咨询班子; (4)要有严明的纪律; (5)要大公无私,公平待人; (6)及时、准确、可靠的信息和会计制度; (7)要有工作的计划和迅捷的调度 (8)要规定出工作的标准方法,安排好工作的时间进度; (9)建立标准化的负载条件; (10)要有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和环境; (11)要有明确成文的标准指导条例; (12)要实行有效率的奖惩制度。
管理心理学重点全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意义和方法1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195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黎维特出版了一本名为《管理心理学》的专著,意味着管理心理学作为学科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2理心理学的研究容(一)传统看法管理心理学由三大块构成:个体心理,群体心理,组织心理(二)五分法知道管理活动有目标、人力、环境、时间和信息五大要素,在个人和组织为了提高自身的效率所进行的各种活动中,它们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从这样的角度可以把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容分为五个方面:目标管理MBO、人力管理MBM、环境管理MBE、时间管理MBT和信息管理MBI。
*4管理心理学形成的理论准备1)、心理技术学(工业心理学)-----闵斯脱博格.,1912年他出版了《心理学和工业生产率》.论述了运用心理测验方法选拔合格工人等问题2)、人际关系学(霍桑实验)----梅奥、罗特利斯伯格(1)人不仅是追求物质享受的"经济人”,而且是追求社会需要和心理满足的"社会人”。
(2)劳动生产率不仅受物质条件与管理制度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职工的积极性。
(3)改善企业管理,既要发挥"正式团体”的作用,更应重视"非正式团体”(亲密伙伴或哥儿们团体)的作用。
"非正式团体”这种无形的组织有其特殊的规,并影响部成员的行为。
(4)新型领导既要考虑职工合乎逻辑的理性行为,还应重视职工非逻辑性的情感需要。
领导要经常与职工进行意见沟通,尽量满足职工的心理需要。
3).群体动力理论------创始人德国心理学家勒温,主要研究群体活动、情绪和相互影响之间的相互关系;群体中的领导方式;群体成员参与;群体规模等问题."群体动力”理论对于组织管理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于研究群体行为做出了很大贡献。
4、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作为人的动机基础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可分为五类,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03《管理心理学》第3章个性心理
(二)个性的类型理论 荣格:【内向、外向】
【敏感型、感情型、思考型、想象型】
麦迪:
高忧虑
低忧虑
外向 紧张、激动、情绪不稳定、 镇静、有信心、信任人、
爱社交、依赖
适应、热情、爱社交、依
赖
内向 紧张、激动、情绪稳定、含 镇静、有信心、信任人、
羞
适应、温和、冷淡、害羞
7
(三)个性的成熟-发展理论 ▪ 倾向成熟的观点,是将个体内在的成熟作为个性发展的
言语能力、定量能力、推理能力、空间能力 二、能力差异的表现
1.能力的水平差异:能力低下、一般能力、才能、天才 2.能力的类型差异:基本能力、综合能力 3.能力发展的早晚差异:“早熟”、“晚熟”
12
三、能力差异的应用 ▪ 能力差异的应用,主要是考虑个体的能力与工作任务要求
的匹配 ▪ 应用的原则
(1)能力阈限原则 (2)能力合理安排原则 (3)能力互补原则
13
大量的研究表明,人的能力符合正态分布。 如图所示:
14
能力与管理
(1)人员选聘与能力标准,要求二者相互匹配。 以管理人员为主,如图所示:
上
技
中
术 能
力
人际 关系 能力
管 理 能 力
下
15
其比例如下:
能力 层次
技术能力 人际能力 管理能力
上层管理者 18%
35%
47%
中层管理者 27%
42%
一个人(或一群人)被人给以一种预定的看法, 这种预定看法就有可能实现。
24
▪ 皮革马利翁效应 也称希望效应、自我实现的预见
表现更好 期望高
表现差 期望低
表现好
表现更差
25
管理心理学章节重点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意义和方法第一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什么是管理◆管理心理学研究什么◆管理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一、什么是管理“管理是任务,管理是纪律,但管理也是人”——彼德·杜拉克一、什么是管理ϖ管理在古汉语中的意思是根据事物原有的规律进行治理、整治的活动。
ϖ“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行为科学管理学派ϖ“管理就是决策”——决策学派ϖ“管理就是效率”——科学管理学派管理是个人或组织为了实现目标、提高自身效率所进行的活动。
它包括两大系统。
个人自我管理系统管理科学组织自我管理系统管理心理学旧体系:1、体心理2、群体心理3、组织心理4、领导心理二、管理心理学研究什么管理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基础理论工作管理管理心理学个体管理心理学学习管理国家管理生活管理家庭管理组织管理心理学应用学科医院管理学校管理三、管理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ϖ管理心理学与管理学ϖ管理心理学与行为科学ϖ管理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ϖ管理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ϖ管理心理学与人类学管理心理学与管理学从某种意义上说,管理心理学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管理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
管理心理学与行为科学●管理心理学与行为科学存在交叉部分管理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管理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管理心理学与人类学第二节研究管理心理学的意义◆管理心理学是未来管理科学的核心内容◆管理心理学有助于个体的自我完善◆管理心理学有助于企业和组织提高工作效率,增进经济效益前景、利已、利他第三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一、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ϖ客观研究与理论指导相结合的原则ϖ学科间整合与系统探讨相结合的原ϖ继承、引进与改造、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二、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ϖ经验研究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案例研究法、内省法ϖ实验研究自然实验、实验室实验ϖ测验研究标准化测验、社会心理测量观察法♥观察法的含义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观察者在一定条件下的言语、行为、表情等反应、变化的资料,并从中提炼出规律性的东西。
管理心理学 第三章知觉、判断和归因(刘毅)
第三节 归因与管理
一、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主要研究三个方面的问题: 归因理论主要研究三个方面的问题: 理解某一事件发生的原因, (1)理解某一事件发生的原因,对影响因果 关系的内部与外部因素进行分析; 关系的内部与外部因素进行分析; 评价归因后果和造成事件结果的责任, (2)评价归因后果和造成事件结果的责任, 并根据人的行为表现对此作出推论; 并根据人的行为表现对此作出推论; 评价人的特征, (3)评价人的特征,并对进一步的工作态度 与行为的预测。 与行为的预测。
3. 决策的类型 理性决策: 理性决策:一个完美理性的决策者是完全客观和符 合逻辑的,从而选择那些最可能实现目标最大化的 合逻辑的, 决策方案。(最优决策) 。(最优决策 决策方案。(最优决策) 有限理性决策: 有限理性决策:由于管理者不可能分析所有决策方 案的所有信息,因此他们只是制定满意的、 案的所有信息,因此他们只是制定满意的、而不是 使目标最大化的决策。(满意决策) 。(满意决策 使目标最大化的决策。(满意决策) 直觉决策:是一种潜意识的决策过程, 直觉决策:是一种潜意识的决策过程,基于决策者 的经验和判断, 的经验和判断,而不依靠系统性的和详尽的问题分 析。
张红今天管理心理学课迟到了, 张红今天管理心理学课迟到了,你如 何归因? 何归因?
独特性高、普遍性高、一致性高 归因刺 独特性高、普遍性高、一致性高—归因刺 激客体—外因 激客体 外因 独特性低、普遍性低、一致性高—归因行 独特性低、普遍性低、一致性高 归因行 为主体—内因 为主体 内因 独特性低、普遍性低、一致性低—归因背 独特性低、普遍性低、一致性低 归因背 景—外因 外因
(1)忽视结果的先验概率 ) 赌徒为何相信自己可以预测赌局的结果? 赌徒为何相信自己可以预测赌局的结果? 2) (2)忽视样本大小 彩民根据最近一月的摇奖情况做出预测 (3)对机遇的误解 ) 对员工绩效的随机抽查是否可以确定其绩效
管理心理学知识点
管理心理学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组织(定义、特征、分类)(1)定义:E·卡斯特和E·罗森茨韦克认为,“组织是:<1>有目标的,即怀有某种目的的人群;<2>心理系统,即群体中相互作用的人群;<3>技术系统,即运用知识和技能的人群;<4>有某种结构的活动整体,即在特定关系模式在中一起工作的人群。
”(2)特征①目标(组织是围绕目标运行的系统);②资源(物质资料、精神资源、象征性资源);③结构(指分立的群体、部门、团队、小组等围绕一定的目标构成的体系);④互动(指在组织里面的个体之间、群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3)分类根据营利性,将组织划分为营利性组织和非营利性组织。
营利性组织又可以分为工业组织和商业组织;非营利性组织则又可以分为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NGO、NPO、第三部门、社团、民间组织、社会组织)。
2.互动对个体和组织意义(个人理解)互动包括交往、沟通、协商、谈判等等互动对个体而言,能够促进不同的个体之间形成共识,制造一种氛围,促进行为的开展,加强不同个体之间的联系,加强社会属性;互动对组织而言,对组织管理的运行具有促进作用。
(1)确定组织内人际交往模式,提供组织凝聚力,提高效率;(2)通过强化观念,为组织的创新发展提供资源。
3.组织行为(1)个体层次:以组织作为背景的个体行为是组织行为,否则就不是组织行为;(2)群体层次:以组织作为背景的群体行为是组织行为,否则就不是组织行为;(3)组织层次:以组织为单元的行为。
4.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前提(经济人向社会人发展的思路等等)(1)“经济人”假设①内涵:“经济人”理论假设人的行为动机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尤其是经济利益,工作是为了得到经济报酬。
②“经济人”假设对应的管理模式是“任务管理模式”,其特点是管理者以经济利益为主要管理手段,以完成任务提高生产率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来从事管理工作。
王垒《组织管理心理学》笔记和习题(含真题)详解(组织管理心理学基本理论流派)
第3章组织管理心理学基本理论流派——出发点及理论框架3.1 复习笔记一、人性的假设与组织管理心理学的出发点1.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人的本性还表现为具体历史性人性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
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人的社会性也在发生变化。
3.人保持有作为生物有机体的自然属性(1)人是自然的存在物,人本身存在着由生物物质结构所决定的许多自然需求。
人的各种行为活动都是在自然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上进行的。
(2)人是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共同产物,是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的有机统一体。
人性并不是抽象的,一般的,孤立的,而是具体的,社会的,历史的。
二、“经济人”与“X理论”(一)“经济人”与“X理论”的概述“经济人”的假设实际上是从享乐主义的观点出发,把人的一切行为都看成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一已之私利,都想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则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
这种人性观是错误的。
“X理论”人性假设的核心内容是:1.一般人的本性是不喜欢工作的,只要可能,人就会逃避工作。
2.由于人天性不喜欢工作,对于绝大多数人必须加以强迫、控制、指挥,以惩罚相威胁,以便使他们为实现组织目标而付出适当的努力。
3.一般人宁愿受人指挥,希望逃避责任,较少有野心,对安全的需要高于一切。
(二)管理方式1.以X理论的人性假设为指导思想的管理方式的主要特点(1)管理工作的重点在于提高生产率、完成生产任务,而不是考虑人的感情。
管理就是为完成任务而进行计划、组织、指导和监督。
(2)管理只是少数人的事,与一般员工无关。
员工的任务就是听从指挥,努力生产。
(3)在奖惩制度上,主要依靠金钱来刺激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对消极怠工者给予严厉的制裁。
2.甘特的科学管理思想及其贡献(1)管理思想①管理者的任务应包括训练工人,应把管理与教育结合起来。
②工作保证本身就是一种强有力的激励。
管理心理学——知觉和归因(第三章)
皮革马利翁效应
(pygmalion effect)
如果管理者对下属的期望很高,他们 就不太可能令管理者失望;如果管理者预 期员工只能完成最低水平的工作,则他们 倾向于表现出这种行为以符合这种低期望。
个性 个性对个体知觉什么以及如何知觉产生影响。
环境依赖型/非依赖型 注意外部 环境线索 依赖身体 的感觉
期望(期盼) 两可图形
知识背景 个体的经历和具备的知识强烈地影响着人们的 认知。
对管理的启示: ♦管理者应该避免过分简单地对人们处理信 息和制定决策的能力提出异议; ♦管理者应该学会如何处理管理中的多元化。
为什么会有归因偏差 • 知觉的影响 – 知觉显著性 – 先入为主的印象 • 文化的影响
文化对归因的影响 • 个人主义文化的人更偏好对他人做出性 格归因。 • 集体主义文化的人更偏好做出情境归因。
第四节 1、选择性知觉
知觉偏见
任何人、物、事件的突出特点都会提高 人们对他知觉的可能性。
个体不可能接受所有观察到的信息,而 只能接受零散的信息。且这些零散信息并不 是随即选择的,而是观察者一句自己的兴趣、 背景、经验和态度进行的主动选择。
二、知觉的选择 个体对一些对象知觉,而不对另一些 对象知觉的现象。 外部因素(刺激本身) 影响因素 内部因素(知觉者本人) 情境因素
1、外部因素 是指影响s是否被注意的那些因素。 大小 强度 对照 运动 重复 新奇性
2、内部因素(知觉者本人) 当个体看到一个物体,并试图对此进行 解释时,受到知觉者本人特点的明显影响。 个性 知识背景 期望(期盼) 态度 未满足的需要和动机 兴趣 观念
社会知觉的分类 1、对个人的知觉(person perception) 主要是指通过对别人外部特征的知觉, 进而取得对他们的动机、感情、意图等的 认识。 影响对个人知觉的因素: 知觉对象的外部特征 知觉的组织结构
管理心理学第三章.pptx
5、自我实现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是指人们希望完成与自己能 力相称的工作,使自己的潜在能力得到充 分的发挥,成为所期望的人物。达到自我 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 决问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独立 处事,要求不受打扰地独处。
要满足这种尽量发挥自己才能的需 要,他应该已在某个时刻部份地满足 了其它的需要。当然自我实现的人可 能过分关注这种最高层次的需要的满 足,以致于自觉或不自觉地放弃满足 较低层次的需要。
1、这五种需要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但 这种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变化, 也有例外情况
2、已经满足的需要,不再是激励因素。 人们总是在力图满足某种需要,一旦一种
需要得到满足,就会有另一种需要取而 代之。
3、大多数人的需要结构很复杂,无论何时 都有许多需要影响行为。同一时期内,可 能同时存在几种需要。但不可否认:人的 需要具有主导性
第三、需要对人的意志的形成和 发展也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
正确的、符合道德规范的需 要,会培养良好的个性、良 好的情绪和良好的意志;不 正确的、不符合道德规范的 需要会导致不良的个性、不 良的情绪、不良的意志品质。
二、需要层次理论
1943年,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 出版了《人类激励理论》一书,在这本 书中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
一、需要概述 1、需要的含义
所谓需要,是指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求 或欲望
是有机体缺乏某种物质时产生的一种主观状态,是 有机体对客观事物需求的反映
需要是人的行为的动力基础和源泉,是人脑 对生理和社会需要的反映
2、需要的产生
需要—心理紧张的状态—动机— —目标导向——目标行动——需要 满足紧张消除——产生新的需要
管理者必须意识到,当社交需要成 为主要的激励源时,工作被人们视为 寻找和建立温馨和谐人际关系的机会, 能够提供同事间社交往来机会的职业 会受到重视。
组织管理心理学复习重点
《组织管理心理学》复习重点第三章组织管理心理学基本理论流派——出发点及理论框架一、管理学四种基本的理论1、“经济人”与“X”理论(1)泰勒的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提高劳动生产率(2)X理论其核心观点是要证明人是“经济人”,代表人物是泰勒,但明确提出“经济人”的是麦格雷戈,他以经济人人性假设为理论依据的管理概括为“X理论”。
(3)“经济人”的人性假设的核心内容:(1)一般人的本性是不喜欢工作的,只要可能,人就会逃避工作。
(2) 由于人天性不喜欢工作,对于绝大多数人必须加以强迫、控制、指挥,以惩罚相威胁,以便使他们为实现组织目标而付出适当的努力(3) 一般人宁愿受人指挥,希望逃避责任,较少有野心,对安全的需要高于一切。
(4)评价:优点:把科学的方法用到管理上;实施科学管理的结果是提高了生产效率缺点:忽视了人在生产过程中行为活动的心理动机;忽视管理组织的作用,低估统一指挥在管理系统中的作用。
(5)管理方式(1) 管理工作的重点在于提高生产率、完成生产任务,而不是考虑人的感情。
管理就是为完成任务而进行计划、组织、指导和监督。
(目的)(2) 管理只是少数人的事,与一般员工无关。
员工的任务就是听从指挥,努力生产。
(人员)(3) 在奖惩制度上,主要依靠金钱来剌激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同时时消极怠工者给予严厉的制裁。
(途径)2、“社会人”与“人群关系理论”(1)梅约的社会人假设●人所受到的最主要的激励来自于社会需要的满足,以及得到和别人的关系及地位上的成就。
●由于工业革命以及工作合理化的结果,许多工作本身原来的意义不存在。
应寻找工作的社会关系意义。
●来自群体中的社会力量对人的影响,比对管理中的激励和控制的影响更大●人只有在上级满足了他的社会需要和其它要求时,才会对管理作出响应。
(2)人群关系理论●管理者不应只注意工作、完成生产任务,而应当把注意放在关心人、满足人的社会需要上●管理者不应当只注意计划、组织和控制等,而应当更重视职工间的人际关系,培养和形成职工的归属感和整体感●在奖罚方面,提倡集体的奖励制度,而不主张实行个人的奖励制度●管理者的职能部门不仅要负起组织生产的责任,还应在职工与上级之间充当联络人,注意倾听职工的意见,了解职工的思想感情及时向上级反映(3)人群关系理论的评价●“考虑工作”的时代到“考虑人”的时代●“社会人”的假设认为人际关系对于激发动机和调动积极性比奖励更为重要。
管理心理学重点
管理心理学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一、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1、研究对象: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研究内容:(1)个体心理:是指处在组织管理过程中的个人的心理活动。
(2)群体心理:是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形成的心理活动。
(3)组织心理:是指组织整体动态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
3、管理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管理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基础理论与具体应用的关系,管理心理学以普通心理学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特殊规律。
(2)管理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机器的关系,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人的关系。
(3)管理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两者研究的内容密切相关,在某种意义上说,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在企事业管理中的运用也就是管理心理学的基本内容。
(4)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管理心理学侧面重研究组织管理过程中的心理因素,而组织行为学侧重研究组织管理过程中的行为因素。
二、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1、管理心理学形成的理论准备心理技术学---霍桑实验---群体动力理论B=f(P*E)---需要层次理论2、管理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三、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方法1、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联系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2、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4)测验法(5)个案法四、学习管理心理学的意义1、有助于管理者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2、有助于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的统一3、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4、有助于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第二章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一、管理学理论1、古典管理理论亚当.斯密:劳动分工(1)早期管理理论大卫.李嘉图:研究资本、工资、利润和地租巴贝奇:《机器与制造业的经济学》发展了劳动与分工(2)传统管理理论艾末生:概括了管理效率十二原则泰罗(科学管理之父):解决如何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的问题法约尔:强调了五种职能,提出了14条管理原则(3)科学管理理论韦伯:提出组织管理理论厄威克:八项原则古利克:七种职能2、行为科学理论(1)人际关系理论:梅奥与罗特利斯伯格(社会人、非正式组织、提高职工的满意感)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A.人类需要理论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弗鲁姆:期望价值理论麦格雷戈:X----Y理论B.人性管理理论阿吉里斯:不成熟----成熟理论(2)行为科学理论勒温:(非正式组织人人关系)团体力学理论C.群体行为理论布雷德福:(研究人与人关系)敏感性训练坦南鲍姆和施米特:领导方式连续统一体理论D.领导行为理论利克特:支持关系理论布莱克和穆顿:管理方格法(1)社会系统学派:巴纳德(2)决策理论学派:西蒙3、现代管理理论(3)系统管理学派:(4)经验主义学派:德鲁克和戴尔(5)权变理论学派:(6)管理科学学派:伯法二、心理学基础知识1、心理现象(见下页)2、心理过程:即心理活动的过程(1)认识过程:认识是人脑的机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ntents
1 人性假设的基本观点 2 博弈论对管理心理学影响 3 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
PA R T 0 1
经济人假设与X理论
经济人假设X理论的基本观点 1.大多数人是天生懒惰的,都尽可能逃避工作 2.大多数人都胸无大志,不愿负任何责任,甘愿受别人的领导和指挥 3.多数人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是相互矛盾的,必须采用强制的惩罚 办法,才能迫使他们为达到目标而工作 4.大多数人干工作只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因此, 只有金钱才能激励他们去努力工作 5.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大多数具有上述特性,属于被管理者,少数 能克制自己的情感冲动而成为管理者
Z理论的主要观点 1.长期雇佣制 2.集体决策制 3.个人负责制 4.缓慢的评定和提升 5.适度专业化的职业道路 6.含蓄控制和明确控制相结合 7.整体关心,包括对职工家庭的关心
决策人假设
决策人假设的基本观点 1.每个人都是自主决策的行为主体,而决策本身并非不可分解的基本 单位,应视为由前提推出结论的过程,决策前提包括价值要素和事实 要素 2.决策前提的引入基于决策者本身的要素有关,也与决策者所处的环 境有关 3.组织并不代替个人作决策,但是组织可以提供相关事实和价值前提 以影响个人决策
复杂人假设与超Y理论
复杂人假设与超Y理论的基本观点 1.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并且随着人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变化而变 化,需要层次因人而异 2.二人在同一时间内有各种需要和动机,他们会发生相互作用,并结 合为一个整体,形成错综复杂的动机模式 3.动机模式的形成是内部需要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4.一个人在不同的单位工作或在同一单位的不同部门工作会产生不同 的需要 5.由于人们的需要不同,能力各异,对于不同的管理方式会有不同的 反应。因此没有一套适合任何时代、任何组织和任何人的普遍行之有 效的管理方法
管理心理学的基础
四.认知心理学 1.主张研究人的内部认知过程,强调人的认知活动主观能动性和复杂多样性 2.认知心理学的诸多发现对于管理实践具有直接或间接的指导或启示作用 3.认知心理学的兼容并包的方法论和方法,对于开展管理心理学研究解决实际 的管理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感Y谢O各U位观看
社会人假设
社会人假设的基本观点 1.人是社会人 2.以人际关系为中心的管理 3.重视非正式群体 4.建立新型领导方式的必要性 5.提出了自我参与管理的理论
自我实现人假设与Y理论
自我实现人假设与Y理论的基本观点 1.一般人都是勤奋的,如果环境有利,工作如同休息一样自然 2.限制或惩罚不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唯一方法,人们在执行任务中,能 够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 3.一般人在适当条件下不但不能够接受责任,而且会追求责任,逃避 责任缺乏抱负以及强调安全感,不是人的本性 4.在人群中广泛存在着高度的想象力,智谋和解决组织中各种问题的 创造性 5.在现代工业化社会条件下,普通人的智力只得到了部分的发挥
管理心理学的基础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 1.把人的潜能和价值提高到了心理学研究的首位,突出了人的动机系统与高级 需要的作用 2.促进了以人为本的组织管理和心理治疗的发展 a.他尊重人,强调自我实现,主张以最简单的方式对人类劳动、生活和谋生的 方式进行适当的管理 b.倡导健康管理和协同管理,使工作成为自己喜欢的娱乐 c.提出了协同发展的观点
PA R T 0 3
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1.精神分析心理学 2.行为主义心理学
3.人本主义心理学 4.认知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的基础
一.精神分析心理学 1.提出了组织情境中观察人、理解人的一种新视角 2.提出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3.从心理学的角度探索了人类行为的动力系统,弥补了管理心理学中人性假设 研究过于表面化和现象化的缺陷,有助于更加深入的理解人类行为的动力基础 和机制
管理心理学的基础
二.行为主义心理学 早期行为主义 新行为主义学派 新的新行为主义 1.强调研究内容和方法的客观性,主张用客观的行为观察代替主观的意识内省, 这对于组织心理和行为研究科学化和可操作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行为主义研究的目标在于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斯金纳提出的操作性条件反 射原理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和行为矫正领域 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说明了观察学习的重要性及其机制,这对于组织管理 中如何利用榜样的力量来引导和鼓励正确行为具有启示意义
文化人假设与Z理论
文化人假设理论的主要观点 1.人是文化的产物,即使是人的一些生物性也存在某种文化的烙印 2.同一文化背景下的人具有共同的行为模式 3.人格的塑造最核心的是对人的价值观行为方式的培训和训练 4.企业或群体行为的效率主要依赖于群体成员是否具有共同的价值观 和行为准则
文化人假设与Z理论
PA R T 0 2
博弈论的主要观点
博弈论的三个基本要素: 1.局中人:即参与博弈的主体 2.策略:即各个局中人可以选择的战略行动空间 3.支付:即各个局中人在从博弈的所有局中人的战略组合状态下能够得到或失 去什么
博弈论的主要观点
对管理心理学的影响: 1.理性人的悖论思考与决策的满意原则 2.对企业,对员工的激励与博弈 3.作为绩效考核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