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记叙文(小说散文)阅读(三)
2020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复习资料【含答案】

2020年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项训练(一)、阅读散文,完成下列各题。
(18分)秋山寻野(从维熙)①那年秋天,在京郊的山区闲居。
看窗外天高云淡,绿叶开始变黄,便走出乡院,信步朝村外走去,秋山的苍绿和空中的鸟鸣,让人流连忘返。
一位出租车司机看见我说:“您老是不是想看看周围的风景?不远处有黑龙潭、云雾山,还有…”②我说:“就这么办吧,哪儿景致最野,你就拉我到哪儿去。
③车子大约开了一个时辰,在一个名叫“桃园仙谷”的地方停了下来。
他告诉我说,进山后舍弃大路,走小路,保证会有发现。
④进山后,一开始我觉得有点受骗上当的感觉。
尽管这儿已是大山之腹,但仍有不少游客,如过江之鲫。
景区示意牌上写明,前面山腰有个大瀑布,游客们自然趋之若鹜。
我则像只离了群的孤雁,沿山间小路缓缓而行。
毕竟期望寻找山间的野趣呀。
⑤环山小路非常难走,既没有石阶铺路,也没有示意路标,这正是我要探秘的地方。
走了一段崎岖山路之后,我发现,在路旁林木的枝条上,一缕白布条在秋风中飘摇。
我猜测,这是进山人怕归来时迷路,而拴系下的路标。
这个发现使我非常得意,原来,我并不是第一个来这里寻野趣的”情痴”,早已经有先于我者叩访此地了。
⑥果不其然,小心翼翼走了一段山路之后,首先发现了几束开在山坡上的野花。
继而,又看到了万绿丛中的红艳,那是枫叶在深秋绽露出它的身姿。
更令人心旷神怡的,我听到了潺潺流水之声。
寻声而去,一条山泉形成的小溪,流淌在我的脚边。
⑦远眺近望,大山空无一人,只有这条轻声唱歌的小小溪流和散落在绿林中间的阳光与我相伴了。
静坐溪水边,想看看水中的鱼儿游弋之乐,可是“水至清则无鱼”,亮晶晶的清波中,却有五光十色的花石子,横七竖八地躺在小溪流中。
我伸手捡出一块琥珀色的石子,对着太阳看了看,里边红色的纹络像是血丝。
我爱不释手地看来看去,最后装进衣兜,留作进山寻野的纪念。
然后,沿着溪边崎岖小路,继续向山的腹地进发。
这时才发现,刚才有见的红色,不仅仅是枫叶之红,还有一片片的山楂树,早熟的红果己然坠落山坡,竟然没有人来采摘。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第1讲理清思路、把握文意、概括要点考点一:理清思路(1)把握线索:①注意标题。
不少文章的标题就是线索。
如《风筝》《羚羊木雕》等。
②注意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事物。
③注意抒情议论句。
抒情议论句往往是文章的一条感情线索。
注意:有的文章有两条线索,一条是物线,一条是感情线。
(2)疏理脉络:注意表时间、空间、人物、事件和情感变化的词句。
记叙性文字常按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情感来组织结构。
考点二:概括文段的要点,分析其作用(1)注意开头句和结尾句。
文段开头句有时起总领该段内容的作用,文段结尾句有时起总结该段内容的作用。
(2)注意过渡句(段)。
段落间的过渡句(段)对段落内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来源:学科网ZXXK](3)概括故事情节。
交代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考点三:确定文章的中心。
最常用的三种方法:找、并、联(1)“找”,即找文中直接告诉读者中心意思的语句。
①找标题。
有的文章的标题很鲜明直接地提示了文章的中心。
②找注释。
注释有时会交代作者的思想、写作背景及动机等,文章的主题往往与之有关。
③找过渡句(段)。
文章的过渡句(段)对文章内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④找开头、结尾句。
文章开头句有时起总领全文的作用,结尾句有时起总结全文的作用。
⑤找抒情议论句。
记叙文写人叙事的目的就是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所以抒情议论句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
⑥找反复出现的句(段)。
为了使自己所要表达的感情更强烈、观点更鲜明,作者有时采用反复的手法来强化所要表达的感情、观点,从而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
⑦找独立成段句。
独立成段的句子在文中往往起强调的作用,与主题关系很密切。
注意:有些文章比较复杂,必须从多方面入手,综合分析。
如果文章找不到关键句,需要用自己的话概括,则可使用下面的格式:本文叙述(描写、介绍)了,,表达(抒发、赞扬、歌颂、揭露、讽刺、反映)了,,(2)“并”,即把文章各部分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等。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专题6 1(现代文阅读篇)--小说、散文阅读

专题6.1(现代文阅读篇)--小说、散文阅读(一)知识梳理小说阅读散文阅读、(二)考点指津小说阅读◆考点一小说标题的含义及作用【常见问法】1. 文章以“……”为题可谓独具匠心,请简述这个标题的妙处。
2. 本文的标题“……”有什么含义?【知识放送】小说标题的作用1. 突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2. 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3. 设置悬念。
4. 贯穿全文的线索。
5. 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
6.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7.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题技巧】详见“散文阅读”专题讲解中“考点一”的“解题技巧”。
【答题模板】标题的含义是……,它概括(暗示)了……(文章的主题、内容、线索等),引起读者对……的深思(阅读兴趣),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
◆考点二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常见问法】1. 小说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请简要概述。
2. 请根据文章内容及提示,补全故事情节。
3. 根据提示,将文中表现“我”心情的词语填在下面的空格里。
4. 请按照时间顺序将小说的内容补充完整。
【解题技巧】1. 首先,审清题意,弄清楚题目要求填写的内容。
所填写的内容可能是时间、地点、场景,也可能是故事情节、心理活动等。
2. 其次,确定答题范围。
根据题目所给的线索提示,理清小说的写作思路,找到空缺情节在文中所对应的段落。
3. 最后,概括段意,精练表达。
抓住关键语句,如起首句、总结句、过渡句、中心句、体现思路的标示句等,加以提炼整合,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考点三探究小说主题【常见问法】1. 结合文章主题,说说这篇文章给了你哪些启示。
2.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最后一段话的理解。
3. 说说这篇小说揭示了怎样的主题。
【解题技巧】1. 把握主题的关键在于对文章中的人、物、事的整体性思考,把重点放在以下几点上:(1)小说反映的社会现象。
(2)人物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的思想情感。
(3)通过对人物命运的考察所领悟到的哲理。
2. 应多注意文中抒情议论性的句子,作者的思想、观点往往隐藏于其中。
湖南省2020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三 记叙文阅读 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素材 语文版

记叙文文体学问梳理1. 记叙文的六要素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大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把握记叙文的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大事发生、进展的脉络,继而精确把握文章的主旨。
2. 记叙文分类散文叙事散文定义以写人记事为主。
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多表现作者的生疏和感受。
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大事的进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等因素。
举例《永久的悔》一文中作者通过回忆过去的家庭生活,表达自己对母亲深深的愧疚与思念之情。
抒情散文定义一般不详述大事的具体过程,没有完整的情节,也不具体描写人物,而是通过人、事、物、景来传达作者的心声,反映完整的精神面貌,体现特定的精神或主旨。
举例《春》通过描写春草图,春花图,春雨图和迎春图,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宠爱至深的情怀,唤起人们对奇特生活的憧憬,激励人们珍惜春光、奋勉向上。
哲理散文定义哲理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一般以一件事开头,论述道理,加以评论总结。
举例《蝉》写蝉的聒噪、病蝉的微小和病弱到蝉在泥下埋十七年,出来只活一个夏天,由一只小小的蝉引发对于生命的感悟,启示我们: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需要好好地活着。
小说(见P162小说) 定义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3. 记叙挨次插叙(2014娄底) 定义记叙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临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另一个或几个与中心大事有关的情节和大事的叙述方式。
作用内容上:①交代了……内容;②解释了……的缘由;③突出人物性格或某种品质;④突出文章主旨。
结构上:①推动情节进展,为下文……作铺垫;②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③使文章内容丰富,情节起伏;④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开平铺直叙,增加感染力。
举例鲁迅《家乡》,当“我”的母亲谈到闰土时,作者用“这时候,我的脑海里突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引出对少年闰土形象的插叙,将闰土过去与现在的形象及生活境况形成鲜亮对比,充实了文章内容,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散文阅读及答案

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散文阅读及答案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散文阅读及答案说明:本试题汇编来源于2020年全国各地100余份中考语文试题,每8个阅读编为一组,是谓一套。
共7套,共104页,均有答案。
每一套均可独立成,用作学生练习用,也可作为老师测试用。
第一套中考散文阅读试题汇编【一】(2020年中考·辽宁省营口)外公,您看那梨花似雪①“梨花风起正清明”,又是一年清明到,风一起,梨花便纷纷从枝头落下,簌簌有声,顷刻间就白了地面,白了人间。
②外公过世已经十余年了,至今我仍会经常想起他。
③小时候,我是一个十足的“跟屁虫”,成天不是粘着外婆,就是跟着外公。
偶尔我也会随着他们一起插秧,但总是插得横七竖八,能不能成活都充满了悬念。
但外公从来不说什么,任由我随意发挥。
即使有路过的乡亲提醒说:“这样插秧怎么可以,影响收成啊!”外公也权当没听见。
④外公是个退伍军人,平日里话很少,有时他一天下来所说的话,扳扳手指都能数得过来。
他就像一头老黄牛,吃得了苦,受得了累,整天在地里忙活。
那时我们吃的花生、毛豆、蚕豆、苋菜……但凡餐桌上能见到的蔬菜,基本都是外公自家种的。
小时候,我最爱跟着外公去田间地头。
在那里,我看到了春天的第一只蝌蚪,听到了夏天的第一声蛙鸣,捡起了收获时节的第一颗花生……在那片天然的乐园里,连泥土的气息都是那么清新芬芳。
⑤除了种地,外公还特别喜欢看戏。
只要不是农忙时节,但凡本村或邻村来了戏班子唱戏,他都会欣然前去,一次不落。
外公看戏,有时也会带上我。
那时候我并不明白戏台上“吚吚呀呀”唱的都是些什么,并不了解其中的趣味所在。
而外公每次都津津有味地看到散场才离开,当我问他戏曲的内容时,他才会简单地解释两句。
那时一台戏结束时,很多观众都会往台边预置的篮子里投钱。
我问外公,为什么散戏时,大家要往台上撒钱呢?外公说,那些演员出来讨生活不容易,挣些钱全凭乡亲们捧场。
与很多观众不同,外公在散戏时总是走到台边轻轻..地将钱放入篮子,从来不胡乱抛掷。
中考阅读专题 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

散文
1.散文的概念
散文泛指那些侧重于直接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感受,注重主观抒写,不讲 究骈偶押韵的文体。按传统的说法,散文是与骈文、韵文相区别的散体文 章,即除了诗、词、曲、赋以外,一切无韵无律的文章,诸如人物传记、回 忆录、游记、寓言、神话及记事抒情类文章,均可列入散文范畴。这是广 义的散文。
小说
4.小说的三要素
方法技巧
方法一 内容理解与概况
例1(2020陕西,12题)作者走向河岸时,看到的“河景”有怎样的特 点?
例2(2021天津,16题)作者想起了哪些和雨有关的故事?请结合 文章③—⑥段的内容概括。
方法一 内容理解与概况
1.答题技巧
(1)要素归纳法。记叙文一般包含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 结果几个要素。找出这些要素,并合理组织语言,即可总结出文章的主要内 容。
1.答题技巧
(1)从修辞方面入手 一般先指出该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然后结合句子的具体内容分析 该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2)从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入手 ①动词、形容词:动词、形容词极富表现力,使描写生动形象。 ②叠词:运用叠词,起到了加深语意的作用,使语句朗朗上口,富于音韵 美。 ③拟声词:运用拟声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事物的情态美,流露出情感。
方法四 梳理文章思路
答题技巧
②从标题入手。文章的标题往往就是文章的线索。 ③从文中反复出现的事物入手。有时文章中的某个事物会从头至尾反 复出现,成为贯穿全文的线索。 ④可以通过文章中反复出现的抒情、议论性的语句或富有意味的事物 去认识、把握线索。这类线索常出现在抒情、叙事类散文中。
方法四 梳理文章思路
方法二 分析概括人物形象
重庆市202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 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通用)

格式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有力地写出了……的特点。
反 复
(鄂教:八下P102)
作用
①多次强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②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辨析
同一个词语或句子反复出现。
举例
朱自清《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句话运用反复的修辞,强调了作者对春天的渴望与喜爱。
答题
第一人称
定义
以“我”“我们”的角度展开记叙。
作用
①使文章具有真实性;②叙述亲切自然;③便于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举例
鲁迅《孔乙己》:从“我”这个酒馆伙计的角度描写了孔乙己这一人物的悲惨命运。
第二人称
定义
用“你”“你们”来叙述,就是第二人称的叙述。
作用
①增加亲切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②利于交流思想情感,增强亲切感,便于抒情。
举例
张之路《羚羊木雕》:开篇先写“我”因将木雕送给好朋友万芳,而遭到父母责备,后插入“我”和万芳之间深厚友谊的一些具体表现,既交代了写作背景,又为主体部分作好了铺垫。
倒叙
定义
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倒序内容是文章的主要部分之一,只是位置移到了前面。(倒叙是一条线索,只有一个故事)
作用
①开篇点题;②制造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读者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留下深刻的印象;③引出下文;④使结构更加紧凑。
举例
张抗抗《地下森林断想》:先写作者去寻觅地下森林,其次凭想象叙写地下森林是怎样在逆境中诞生、成长的,最后写它的胜利。
顺叙
定义
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记叙的方法。
作用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记叙文专项练习(30篇)(含解析)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记叙文专项练习(30篇)一、阅读选文,完成1-6题。
(20分)满孙君飞①那时候,母亲总在家里,父亲总在家外。
②父亲就像一个熟悉的客人,前来“拜访”我们的时候,总会带着礼物。
③他从不知名的远方挑回的担子里有圆滚滚的卷心菜,红白相间的猪肉块,一块撒满碎花儿的土布,一个快要装满彩色圆球糖的玻璃瓶,轻轻摇动一下,就会发出让我口舌生津的可爱声响……④有一次,父亲拉着满满当当的木板车过来,我一看,像是一个打了胜仗的“大王”,身后还多了一群呐喊助威的“大兵小将”。
他欣然地卸下一张桌子,说让我写字用;又搬下一条高凳子,凳子下面竟然有个小抽屉,带锁,说可以搬到学校坐,周围无数双眼睛都被它镀亮……这一刻,我无比自豪。
⑤可有时候,他也会两手空空,像打了败仗的士兵,手无寸铁。
⑥他眼睛里的火光熄灭了,叹息着,灰头灰脸,嘴唇起了白皮儿,他肯定又饥又渴,脸上什么也没少,但就是让人觉得差了什么东西。
他的腰身弯如无箭可射的猎弓;疲累得好似一件等待浆洗的脏衣服。
⑦这一天,他做生意亏了本儿,一路风餐露宿,空空荡荡地走回来了;他个子越是高大,越显得臂怀里的空旷冷清。
⑧母亲看到他,不说话,也不笑,她的个子原本有些矮,这时候却像变得更矮。
她神色平静,目光柔和,窸窸窣窣地小步快走,从厨房里捧出满满一碗凉开水放到他面前。
他“咕嘟咕嘟”一饮而尽,母亲拿走碗,盛来满满一碗饭放到他面前。
在我的记忆里,这情景不止一次,这饭有时是面食,有时是白米盖着菜,有时竟是只有节日里才有的大块萝卜炖小块骨头,好像她提前知道他要空着肚子空着手回来似的。
当然有时母亲还会特意为他斟上一碗热热的黄酒……看他吃饱喝足、心满意足,我有些不解:母亲怎么像是在犒劳凯旋归来的将军?⑨父亲并没有上床休息,而是无牵无挂地枯坐着,看母亲从井水中捞出洗净的衣服,拧干,一件接一件地晾晒到院子里的绳子上。
还有摊开的被单,母亲将其搭到绳子上,被单慢慢滴出水,水拉着被单,起初还显得紧致,慢慢地灌满了风,吸足了阳光,它们就如巨大的翅膀般,扑扇着发出富有节奏的、鼓舞人心的“鼓点”,那声音灌满了我们的耳朵。
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记叙文阅读及答案(精编版)

2020年全国各省中考语文试题汇编——记叙文阅读及答案说明:本试题汇编来源于2020年全国各地100余份中考语文试题,每8个阅读编为一组,是谓一套。
共6套,96页,均有答案。
2020年非连续文本阅读和散文阅读较2019年有所增加,故记叙文阅读相对少了一些。
第一套中考记叙文试题汇编【一】(2020年中考·河南卷)我的太爷老师①我的家乡在西北高原上,那是一个贫寒闭塞的小山村。
村子的中间有一个小学堂,学堂里有几排高低不等的长桌和板凳,西墙上挂着块小黑板。
②学堂只有一个老师,官名漆润江,四十多岁,民办教师。
农村人讲究辈分,我叫他太爷。
他有个绰号叫“行人”,“行人”就是能干能行的意思。
他很早就入了党,作宣传抓革命,样样在行。
他精于木工、画画,还会女红,村里唱戏穿的各类戏服,绝大部分出自他的手,最厉害的是,他还担任村里社戏的总导演和主演。
太爷做老师的时候,把自己这十八般武艺发挥得淋漓尽致,使他的学堂在全县大有名气。
③学堂只有一间教室,但太爷调配得次序井然。
他教完一年级生词,就让他们在外面的窗台下对着太阳去狂喊狠读,再教二年级或者三年级,互相岔开,互不干扰。
他教书有声有色,形神兼具。
有娃问,“拖”宇是个啥?咋个念?太爷就拽着他的手满院子跑,直到他说出“拖”字来才放手,从此他永志不忘。
我至今还记得他教《草原英雄小姐妹》时声嘶力竭地喊:“龙梅——,玉荣——,你们在哪里?”喊得我们都为英雄小姐妹揪心。
④那年月课本经常不能按时到,好在每年的课本也没有什么区别,太爷就抄在黑板上让我们跟着抄。
没有复写纸,他有时一页一页地抄下来,发给大家。
我觉得他抄得比课本还要好,可惜那些宇纸都已经不存在了。
⑤太爷对我们纪律的要求有些酷苛,不许迟到,更不许逃学旷课。
如果谁没来上课,太爷会派一个娃子去他家请,如果还不来,就派四个男娃去抬。
所以如果不想上学,我们哪怕跑到野地里去,也不敢在家里呆着。
如果你今天没有来,那明天一大早提前去,把学堂打扫得干干净净,太爷才不会处罚你。
2019-2020年九年级中考专项复习-现代文阅读(三)

2019-2020年九年级中考专项复习-现代文阅读(三)现代文阅读的表达技巧分析术语归纳指导一、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叙述方式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辞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印象。
2020全国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散文、小说阅读附参考答案 (5)

2020全国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散文、小说阅读(三)阅读《绳子那头》,回答15-19题(14分)绳子那头①我的父亲是一个修理空调的工人。
②暑假的一天,天气冈热,整个城市的空调机都拼命地转着。
我感觉实在无聊,便要求与父亲、母亲一起出去干活。
父亲原先不同意,但在我的纠缠下,他还是允许了。
正午烈日当头,父亲匆匆出门,回来时手里拿着一瓶新买的防晒油,在我身上细细抹了个遍,然后才放心地带着我走出家门。
这是我第一次与父亲出去干活。
③我们爬上六楼来到雇主家。
了解了空调的问题后,父亲从工具袋中拿出一条毛申,叠好,围在我的腰上,又拿出一根粗粗的绳子,一头拴在他腰上,另一头在我身上毛中外面缠了几圈后,紧紧地系到屋里的暖气片上。
然后,父亲高兴地对母亲说:“这回不用你来了,儿子拉着我就行了。
他拉着我,我更踏实,你只管递工具就行。
”④说完,父亲就要从窗户内柱外爬。
我一把拉住他:“你这是要千啥?多危险啊!”父亲却只是笑笑。
接着,他爬出窗户,我照母亲的话,慢慢地放绳子,父亲就这样一点点爬到楼外,吊在距地面十几米的墙上。
⑤太阳仿佛从来没有这样近过,它肆意地释放着热量,大地仿佛是一块红薯,被无情地烘烤着,发出阵阵热气。
我站在窗户边,热气迎面吹来,额头上的汗滴总往眼睛里跑。
我的胳膊刚到窗台就猛地缩回,墙已经被晒得滚烫了。
⑥绳子那头传来父亲的声音:“手套!”母亲慢慢递下一双粗糙的手套。
“这么热的天还要戴手套?”我不解地问。
⑦“你爸好出汗,他怕手一滑,工具会脱手掉下去,砸着人可就不好了。
“母亲回答说。
我握着手里的绳子,听着绳子那头传来的敲击声,眼睛有些湿润以前我从来不知道父亲做的是这样的工作。
⑧突然,我感到绳子那头重重地下坠,幸好我眼疾手快,迅速地拉回绳子。
绳子那头传来父亲的声音:“踩空了,吓死我了……”⑨“你没事吧?”我和母亲焦急地问。
“没事,没划伤,你看儿子劲儿就是比你大。
”父亲的话带着笑意,而我却很想哭。
⑩绳子那头喊了声:“把我拉上去一些!”我便用力把他拉回墙边。
2020年中考专题复习 专题三 记叙文阅读

方题型法二:指内容导理解
(1)通读全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紧抓关键句。关键句在文中是提示或暗示文章主旨的句子,点旨的文眼、 富有哲理的警句,回环往复的表达及强调观点、抒发情感的议论、抒情的句 子等都是文章的关键句。 (3)探究结构。侧重探究标题、首尾呼应段、过渡句。标题是主旨的体现, 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就集中体现在题目上。首尾呼应 段能使文章结构严谨,突出中心,易于把握主旨。
2.文中三次写到父亲的体温,这样写用意何在?(4分) 【思路归纳】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首先明确文章三次写父亲的体温:一是 在文章第⑩段,我因为尿床,父亲用他的体温伴我入睡,二是在寒假摇船到上海送 污水,因船漏了,父亲找来一捆稻草并让我光着身子贴着他睡,三是在文章第段父 亲病重,靠在我背上睡着了,我又一次感受到父亲的体温。这样写与文章标题“父 亲的体温”相互照应;然后结合文章内容,与上文我恨父亲的三件事形成对比,含 蓄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父亲以他的方式关爱儿子以及感人的父子情深。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三 记叙文阅读
常考考点分课时突破
目
第1课时
考点1 内容理解与概括 考点2 内容理解 考点3 句子含义及赏析 考点4 分析人物形象 考点5 拓展延伸
录
第2课时
目 录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考点6
标题的理解 句段作用 词语的含义及理解 写作手法之记叙顺序及作用 句子含义及赏析 拓展延伸
考点1 内容理解与概括(3年35考)
方法指导
题型一:内容概括 (1)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答题前应仔细阅读题干,从题干的只言片语中 寻找答题提示,如答案可能出自哪一段、可能有几点、应该紧扣什么内容寻找答案等。 (2)寻找答题区域,做好筛选准备。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快速抓住文章的“纲” (即主要内容和表达的主题)。只有抓住文章所写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紧扣要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文学作品阅读(散文小说)散文阅读(三).doc

散文阅读 ( 三)( 十 ) 黑夜中也健步如的人(2018 武 )①大学四年,我听了无数次座和演。
在所有些演中,听众最多的,当然是那些成功者来做的演。
有趣的是,些以招聘和广告目的的演,目中一定包含着“梦想”两个字。
从那候开始,我“梦想” 个生了疑。
② 在,当我打开,听到最多的也是梦想。
秀目的委:“你的梦想是什么?”台上的手:“唱歌更多的人听。
”其意思是:我想。
成明星是梦想,成冠是梦想,答5 道目打 4 个人 3 关也是梦想。
③我是多容易被迷惑啊。
自从有了“成功人士”个称,我于“成功”的想象就是“白玉堂金做”;自从“梦想” 个被用,它所指代的内容就是:有朝一.......日,“大大放”,路人皆知。
........④一次,我在异地看了一部影——《世界第一麦方》,梗概是:作主角的年人有着坎坷的童年,不断地打拼斗和挫折,于成世界面包冠。
“做最好的厨子”,是影年人的励志教育。
,看了之后,我我的梦想感到自豪..,他的梦想竟然“不入流”。
⑤后来,我到一个社的社,他他的儿子了当地最好的大学,然后去哈佛了学,又去伯克利修了 EMBA,等到全部的学位修完之后,他的儿子他:“爸,我念的都念完了,我不欠你的啦。
在,我要去我的梦想了。
”按照我的猜,他儿子是去了才,果,那个年人在成了一名很秀的西餐厨。
我听完个故。
事,忙不迭地社表示同情,他却非常异,他自己非常孩子感到自豪..⑥“做世界上最好吃的面包”也能被称梦想;高学的年人去做,他的父很种傲⋯⋯种种命,我也是了很才能消化和理解,或些才是正常的,不正常的是我。
⑦地球上的居民多半是了生存而工作,因不得不工作,他或那,不是出于内心的,生存境才是他的依据。
⑧可的工作、无趣的工作,因待遇高于其他人而受重——是人最残酷无情的磨之一。
⑨我久以来受此磨而不自知,每日万分苦却不知它何起何。
⑩我们长久以来只承认一种“成功”而否定其他生活方式,同时也否定自己的内心。
11○我们长久以来以他人的目光来审视自己,以他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去听来自“过来人”的每一句规劝和告诫。
2020年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精选5篇(含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精选5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6题。
(16分)槐花约①春日,友人捎话说,中天门的槐花开了。
他记得我与槐花有个约定。
②十年前的那天,华北平原正吹着暖风,一片葱绿,槐花花事已过。
清晨,约几位朋友登泰山,望不尽的奇峰峻岭,一派令人惊叹的“青未了”!约行两小时,艰难的盘山道走过,迎面而来的是一片开阔地,中天门到了!令人惊喜的是,在平原已过了季节的槐花,在中天门竟以漫山遍野的灿烂迎接我:花若有待!我知道,槐花隐忍着推迟她的花期,等着我的到来。
③平原的槐花我见过,燕园的槐花也很有名,但那些花景是散落各处的,总在隐约仿佛之间。
而中天门不同,是集聚性的、无保留的、竭尽心力的绽放,不!简直是喷发!那情景,那气势,一如充盈在齐鲁大地无所不在的侠气与柔情,令人感到温暖。
极目望去,眼前涌动的花海,白花花的竟是让人心惊的明亮!在道旁,在岭崖,在山谷,到处是她飘洒的璎珞。
浅浅淡淡的绿中泛着明媚耀眼的白,在明亮的阳光下闪着光芒。
④多情的让人心疼的中天门槐花!为了迎接我的到来,她用浓郁的、甜蜜的香气蒸薰着我,多让人心醉的缱绻缠绵!⑤那是我首登泰山,是数十年的圆梦之举。
我不是旅行者,也非香客,而是朝圣者。
我知道山势奇陡,数十里的山道,七千多级的台阶,还有那让人惊心动魄的十八盘。
但我决心一步一步地从山下拾级而上,用一步一步的攀登表示我的虔诚,用一步一步的跋涉丈量它的伟大。
⑥它是众山之首,奇兀、险峭、壮美,但它不单是一座风景山,更是一座文化山。
风景优美的山,并不罕见,而文化积蕴深厚的山,名世者稀。
武当有道,普陀有佛,武夷有儒,但泰岳却是集大成者。
登泰山就是向中华文明的朝圣之举,就是用自己的身体来阅读一部浩瀚的华夏文明史。
中华文脉的气韵都荟萃在它的山岚之间,历代帝王留下的封诰碑石,摩崖上的诗文墨迹,多少先贤汗水和墨香播撒在泰山的盘山古道上。
⑦我来北地数十载,所居城市离泰山并不远,有诸多机会可向它礼敬,因为景仰,所以肃穆,我总惮于冒然登临。
2020全国中考散文、小说阅读(五)含答案

2020全国中考散文、小说阅读(五)【湖南衡阳】(三)记叙文阅读(13分)三个目标之后余秋雨很多年前,我收到美国企业家贝林写来的一封信。
他邀我做他的顾问。
他是世界级的富豪,主持着一个庞大的慈善机构,专为各国残疾人提供轮椅。
他说,他出身贫苦,逐渐致富,曾为自己提出三个阶段的目标。
第一阶段是“多”,即追求钱多、厂多、房多、车多、雇员多;第二阶段是“好”,即在多的基础上淘汰选择,事事求精,物物求好,均是名牌,或比名牌还好;第三阶段是“独”,即在好的基础上追求唯一性,不重复别人,也使别人无法模仿自己。
他很快完成了求多、求好、求独这三个目标。
本应满足了,他却深感无聊。
当无聊笼罩了生命,他对自己已经拥有的一切,就不再有一丝骄傲。
他对我说:“当我完成这一切时,还不到六十岁。
家里没有人要继承我的产业,我今后的日子就失去了目标。
一度,我甚至不想活下去了。
”他继续告诉我,终于有一天,一个六岁的越南残疾女孩救了他。
那天他顺手把专机上的一台轮椅推给这个无法行走的女孩,女孩很快学会操作后,双眼闪现出一种他从未见过的光亮。
贝林先生在那种光亮中,看到了自己生命的意义。
第二个救了他的是一位津巴布韦青年。
那天,这位青年背着一位残疾的中年妇女,用了两天时间穿越沙漠来到他面前。
贝林先生问:“这是你母亲吗?”青年回答:“不是。
”“是你亲戚吗?”“不是。
”“你认识她吗?”“不认识。
”“那你怎么把她背来了?”“她听说有人在这里发轮椅,就让我背她过来。
”青年回答。
这个青年说,他要回到出发的地方,把这两天耽误的时间补回来,随后,他就转身大步走了。
看着他的背影,贝林先生心头一震。
这个津巴布韦青年一看就非常穷困,帮了不认识的人一个大忙,却不要任何回报。
贝林先生说:“我居然到六十岁才明白,慈善的事,早就可以做了,我也可以早一点摆脱无聊。
慈善,是一种寻找人生意义的自我救赎。
”我为贝林先生自传的中文版定了一个非常中国化的译名——为富之道。
贝林先生与我的对话在报刊上发表之后,中国读者最感兴趣的,是他在六十岁前的三大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跟踪突破11 记叙文(小说、散文)阅读(三)一、(2019·桂林模拟)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枕乡音梦里听包利民①离得越远,越容易听见乡音。
因为在更遥远处,故乡的地域被扩大,乡音也成为一地之音。
若在国外,可能闻汉语而动乡情。
而其实,如果细究到每一个村子,语言都是有着些许差别,生于斯长于斯,感触细微。
比如在同省,听到同一城,或者同一镇的声音,都会有着难抑的激动。
②而在我家乡的小村子,语言没有什么特殊的音调变化,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发音,基本属于普通话,只是有一些词语或者句子是外人难以弄懂其中意思的,这或许是东北话的普遍特征。
当将乡音细化到村,那么,不仅仅是语言方面的缘故,更是因为同饮一井水的那种情感,才使得他们的话语也亲切入心。
③当时村里有一个孩子,说话极让我们讨厌,倒不是他说什么难听的话,而是他说话时的嗓音和动作。
他的声音很尖细,却又不似女孩声,所以听起来很不舒服,而且每一说话必手舞足蹈,因此大家都远远躲着他。
直到长成少年,他说话依然如此。
当搬离那个村子时,我竟是很庆幸可以不再见到他,不再听到他的声音。
④多年以后,当我在几千里外的异地他乡,回想起故乡的种种,也从没有那个孩子的影子出现。
那个夏天的午后,我正躺在宿舍的床上看书,他便找了来,虽然十多年不见,已经面目全非,可是他一开口,我便认出了他。
声音依然很尖细,依然手舞足蹈,可是,这曾经讨厌的一切,此刻,在陌生的土地上,竟差点逼出我的泪水来。
⑤原来,曾经的一切,在经过距离的遥远和思念的累积之后,都会变得美好,哪怕是曾经讨厌的声音,也是游子心中的天籁。
⑥当年的邻家老奶奶,白发苍然,一肚子的传说故事,每天晚上,我们都会聚集到邻家,听她讲故事。
她盘坐在炕头上,那略带山东口音的故事便流淌出来,每一天都不重样。
我们听得上瘾,虽然害怕那些鬼神之事,却欲罢不能。
后来,那个老奶奶去世,也带走了她一肚子的故事。
当离开故乡后,总是想起..那张满是皱纹..那个黑黑的屋子,想起..昏暗的烛光,想起的脸,想起..那略带山东口音的故事,才觉故乡遥远,而飘荡在记忆中的声音,却比故乡更远。
⑦一个冬天的夜,窗外是无边无际的寒冷,拥被而眠,竟是梦见了当年的情景。
梦里,邻家老奶奶清晰的声音,穿过沉沉的梦境,化作醒来时的一枕清泪..。
有些乡音,真的只能在梦里重闻。
梦,是比故乡更遥远的地方。
⑧那时,村里有个傻子,每日里站在村口,嘴里发出哇啦哇啦的声音,他只会发出这一种声音,谁也听不懂他要表达些什么。
那一年在外历尽风尘重返故乡,一进村口,便听见他独特的声音,带着巨大的亲切感一下子便穿透了风霜覆盖的心,泪落如雨。
只要是故乡的声音,只要是乡亲的声音,不管那是怎样的声音,总能抵达我们心底最柔软的角落。
⑨可是,离乡日久,许许多多的乡亲,却再也见不到了,更多的,都星散在外,而故乡也正一日日变得让我们不认识,心中的故乡渐渐远去。
所以,我们越走越远,回去的时候越来越少,熟悉的乡音,也只能在偶尔的旧梦中响起。
或许,我们一辈子不曾改变的口音,就是故乡给我们留下的印迹,一直相伴,一如心中的故乡。
1.文章标题里“乡音”的含义是什么?这“乡音”凝聚着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一指自己故乡的本土话,是我们最能表达情感的载体;二指离别家乡在外的游子心中共同的情怀——乡音是流动的故乡,是听得见的家乡__这“乡音”凝聚着游子对故乡深深地眷恋之情。
2.作者在文章中列举了哪些乡音?这些乡音各有什么不同?①当时村里那个孩子的声音,虽然他的声音总让人不舒服、想远离,但无论过去多久,那却是不折不扣的乡音;②当年邻家老奶奶夹着山东口音说故事时的声音,那是另一种“乡音”,是作者和诸多游子再也回不去的、曾经生活在故乡的日子;③那时村口傻子嘴里永远听不懂的声音,那是代表故乡、代表父老乡亲的声音。
3.品析一下文章的第⑤段所蕴含的情思。
多年以后,他乡遇乡亲,“我”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因为他那不好听却极亲切的乡音填补了“我”灵魂中因乡愁而产生的落寞、孤寂,更让“我”体会到了那些生命中远离后的思念、失去后的珍惜。
4.请分析一下第⑥段中连用四个“想起”产生的表达效果。
作者回忆的是当年邻居老奶奶讲故事的场景,想起的是那颇显简陋却异常温暖的环境,是装满故事亲切异常的故乡人,连用四个“想起”串起了如此细致的回忆,正是作者乡愁萦绕心头的表现。
5.作者为什么认为:“乡音只能在梦中响起”?请结合文章进行分析。
①漂泊在外,离乡久远,归乡少,归乡难,所以只能梦回故乡、梦闻乡音来聊作宽慰。
②心中的那个故乡已经随着岁月越走越远,即使归乡,面对的也是物是人非,不复当年。
那时、那人、那音、那地,也只有梦中才有可能重温、再现。
6.“一枕乡音梦里听,穿过沉沉的梦境,化作醒来时的一枕清泪。
”文中多次提到落泪,这泪中有什么呢?有再遇故人的激动,有回忆往昔的甜美,更有故乡难归、岁月不再的隐痛。
二、(2016·来宾模拟)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忽然天好蓝①炎炎夏日,她一个人义无反顾地骑着一辆自行车就出发了。
目的地,是西藏。
②到了昌都时,她突然看到了一个磕长头的女人。
那女人走三步退两步,样子很虔诚。
她觉得很有意思,就一直跟在她的身后。
③更让她觉得有意思的是,那女人的身边竟跟着一条胖乎乎的小狗。
她感到奇怪:磕长头的人,怎么会带一条狗在身边?有人对她说,那不是狗,是一条狼!她一听,当即就吓了一跳!原来,这女人本是个牧民,一天晚上狼群袭击她家的羊群时,她们全家打死了一头母狼,没想到母狼带着一个小狼崽。
看着狼崽没有母亲,女人又不忍心杀害它,于是就把它带到家里养了起来。
④她听了,真是目瞪口呆。
难道这女人就不害怕狼崽长大后对她不利?毕竟狼是肉食者啊,天生就有一种嗜血的本性。
⑤从昌都开始,那女人就一直在往前走。
有时她故意想搭讪,但女人都不理她。
她认为女人肯定对她有所防备,毕竟自己是一个陌生人,而且还这么奇怪地跟着她。
⑥一天,她们到了一座玛尼石堆边。
她看到女人终于停了下来,拉开腰上拴着的一个布袋子,拿出了一些糌粑开始吃。
她看着女人的吃相,感觉到了她的辛苦。
她仔细地看着,但女人却似乎并不在意,仍是自顾自地吃着,还吃得很是香甜。
⑦但在一瞬间,她却惊呆了!原来,她看到在那女人因为磕长头而弄得脏兮兮的脖子上,竟然挂着一个东西!那个东西,就是西藏民间价值连城的九眼珠!一般的九眼珠,随随便便都可以值个几十万,而这个女人脖子上的,她一看就知道是珍品中的珍品!⑧她的眼睛都有一点儿直了!她不明白,为什么这个女人竟把如此值钱的东西就这样直接挂在自己的脖子上?而且还是一个人单独出行。
⑨这天晚上,到了一个小镇。
她看到女人在一家旅店的门前屋檐下躺了下来,准备睡觉。
她看了,觉得有点心疼,就对老板说,给那女人开一个房间,让她进来住。
老板却说没有房间了。
她踌躇了一下,就走了过去,对那女人说,你今天晚上和我住一个房间吧。
那女人却怔怔地看着她,不说话。
她看着妇人的眼睛,突然想,是不是女人对自己有戒心?毕竟她脖子上的九眼珠可是那么的值钱啊。
于是,她只好不好意思地独自一人进了房间。
⑩半夜里,却下起了大雨。
她从梦中惊醒,愣愣地看着窗外,听到“哗哗”的下雨声,突然就想到了那个女人。
那屋檐很窄,能为她遮风挡雨吗?她有点担心。
于是,她起了床,到了旅店门口。
一看,那女人果然全身都被雨淋透了,包括那条小狼,都正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她慌忙拉着她,在女人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就让她进了自己的房间。
⑪一进房间,她连忙从包里拿出自己的备用衣服,让女人换上。
女人这次还是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接过了她的衣服开始换。
⑫在换衣服的时候,她好像是不经意地就把那枚九眼珠放在了她的身边!她站在那里,只要一伸手,那枚九眼珠就唾手可得!她看着急急换着衣服的女人。
想,难道她不提防我了?⑬等女人换好衣服。
她站在一边,对她说,好了,你在床上睡一会儿吧。
没想到,女人竟只是睁着大大的眼睛,看着她,仿佛对她所说的根本不懂一样。
她想,是不是刚才把她冻得太过厉害,从而神志不清了?于是,她就又重复了一遍,说,你睡一会儿吧,暖暖身子。
女人却还是怔怔地看着她。
⑭她看着女人,想,她怎么了?突然,她看到女人张开了嘴,发出了一连串“噜噜”的音符。
她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女人根本就不懂汉语!难怪一路上她跟她说话,她都不理她呢。
⑮她马上觉得自己有些神经过敏。
这时,她看到了女人脖子上戴着的那枚价值连城的九眼珠,又看了看房间里那条正在跑来跑去的小狼,心里就为自己曾经想过的有关“动物嗜血”的理论感到有些好笑。
她想,一个连人都不防备的民族,又怎么会对动物防备呢?⑯她忽然感到西藏的天好蓝,虽然现在是在黑夜,但她仍然有这种强烈的感觉。
1.从全文看,第⑮段所说的“有些神经过敏”表现在哪些事上?请简要概括。
①看到女人身边的狼崽就想到“动物嗜血”的理论。
②认为女人不理她的搭讪是有所防备。
③觉得女人对同住一房的邀请不回答是有戒心。
④怀疑女人摘下九眼珠是忘记了提防她。
⑤认为女人不答话是神志不清。
2.联系全文,简要说说题目中“忽然”的含义是什么?“忽然”有突然的意思,她被西藏女人的善良、纯洁所震撼。
3.文章第③段画线的语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原来,这女人本是个牧民,一天晚上狼群袭击她家的羊群时,她们全家打死了一头母狼,没想到母狼带着一个小狼崽。
看着狼崽没有母亲,女人又不忍心杀害它,于是就把它带到家里养了起来。
画线句子属于插叙部分,它补充交代了狼崽的来历,表现了西藏女人的善良本性,为下文写西藏女人单纯善良,对她毫无防备作铺垫。
(意思相近即可)4.试分析文章末尾“她忽然感到西藏的天好蓝,虽然现在是在黑夜,但她仍然有这种强烈的感觉”这句话的含义和作用。
“西藏的天好蓝”象征西藏女人的纯洁、质朴、无杂质。
西藏女人对她毫无戒心,使她豁然悟出人与人之间原本就该这样单纯。
这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在结尾处,又和文章标题相呼应,构思精巧,发人深思。
(意思相近即可)5.文中“磕长头的女人”戴着价值连城的九眼珠,却不防备别人,对这种做法,你怎么看待?结合你的生活感悟,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回答这种做法可取与不可取均可。
但需结合自己生活感悟,言之有理,表达清晰。
三、(2016·贵港模拟)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飞舞在生命里的蝴蝶标本阿黛儿的父亲在她12岁那年因为一次意外去世了,阿黛儿因此变得孤僻和敏感。
初一时,阿黛儿的学校里新来了一位生物老师格雷特。
一次课上,格雷特为了给同学们讲清楚雄鸟和雌鸟的不同,特意举了一个例子,并要求大家进行讨论。
阿黛儿一言不发,格雷特觉得很奇怪,有同学告诉他,阿黛儿的父亲刚刚去世了,她最抗拒这种话题了。
后来,格雷特常在课余时间和阿黛儿谈心,阿黛儿却是想尽各种方法逃避,阿黛儿不想看到他人眼神中的同情,她要用行动向人证明,虽然没有了父亲,自己却依然是最优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