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赏析
柳宗元《江雪》及赏析
柳宗元《江雪》及赏析江雪唐代: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注释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的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
独:独自。
创作背景唐顺宗永贞元年,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
由于保守势力与宦官的联合*,致使革新失败。
因此,柳宗元被贬官到有“南荒”之称的永州。
于是,他怀着幽愤的心情,写下了这首令人传颂的名诗。
文学赏析柳宗元笔下的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
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
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
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
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
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
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
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
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
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
古诗《江雪》原文及赏析(精选10篇)
古诗《江雪》原文及赏析(精选10篇)创作背景篇一《江雪》这首诗作于柳宗元谪居永州期间(805年—815年)。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集团发动的永贞革新运动,推行内抑宦官、外制藩镇、维护国家统一的政治措施。
但由于反动势力的联合反对,改革很快失败,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流放十年,实际上过着被管制、软禁的“拘囚”生活。
险恶的环境压迫,并没有把他压垮。
在政治上不利,他就把人生的价值和理想志趣,通过诗歌来加以展现。
这首诗便是其中一首代表作。
江雪篇二朝代:唐代作者:柳宗元原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注释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的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
(“蓑” ,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 ,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独:独自。
《江雪》这首诗大约作于谪居永州时期。
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
粗看起来,这像是一幅一目了然的山水画:冰天雪地寒江,没有行人、飞鸟,只有一位老翁独处孤舟,默然垂钓。
但仔细品味,这洁、静、寒凉的画面却是一种遗世独立、峻洁孤高的人生境界的象征。
首先,它创造了峻洁清冷的艺术境界。
单就诗的字面来看,“孤舟蓑笠翁”一句似乎是作者描绘的重心,占据了画面的主体地位。
这位渔翁身披蓑笠独自坐在小舟上垂纶长钓。
“孤”与“独”二字已经显示出他的远离尘世,甚至揭示出他清高脱俗、兀傲不群的个性特征。
作者所要表现的主题于此已然透出,但是作者还嫌意兴不足,又为渔翁精心创造了一个广袤无垠、万籁俱寂的艺术背景:远处峰峦耸立,万径纵横,然而山无鸟飞,径无人踪。
往日沸腾喧闹,处处生机盎然的自然界因何这般死寂呢?一场大雪纷纷扬扬,覆盖了千山,遮蔽了万径。
鸟不飞,人不行。
冰雪送来的寒冷制造了一个白皑皑,冷清清的世界。
《江雪》全诗及赏析
《江雪》全诗及赏析《江雪》全诗及赏析【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出处】唐·柳宗元《江雪》。
【意思】座座高山、千峰万壑,何处有鸟儿的踪影——你这生命的精灵?条条山道、千路万径,哪儿有人的影踪【全诗】《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释】蓑笠(suo li梭立)翁: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渔翁。
【全诗赏析1】读这首诗时,不要忘记它始终描写的是雪中的景象。
纷纷扬扬的大雪使千山万岭上的禽鸟不敢出飞,密密匝匝的雪花断绝了阡陌道路上的人迹。
在这白茫茫一片的天地间,唯有一个人披蓑戴笠,孤舟独钓。
蓑笠翁,夫子自道也。
雪中垂钓显然是一个主动的行为。
为要这样呢?就因为此时鸟不飞人不行,要此独卓也!此诗大约作于谪居永州期间,不平之气从柳宗元此时的许多诗作中透露出来。
这一蓑笠翁的形象不单是政治层面上反抗者的形象,而是有更深层的象征。
不管人生如何坎坷,都要我行我素。
作者不以不为世人理解为憾,反以清高孤傲为荣。
整首诗贯穿的就是孤舟独钓的精神。
当然这条精神之路是寒冷的,作者只有在世人的冷眼中踽踽独行。
为什么要走下去呢?仅仅是为了反抗吗?他是否在这条道路上寻得了什么——也许那里有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吧?有人说这首诗的境界未免孤寂,我认为“独钓寒江雪”落脚在一个“雪”字上,漫天飞舞的'大雪急急奔向江水,接着化为乌有,这是一个扰人的动态景象,处身于这样的环境中,心是难以寂静的,也许在蓑笠翁孤寒外表的掩盖下,正有一颗不平静的心在颤动。
【全诗赏析2】此待作于永州,为唐人五绝名篇。
诗中描绘了一幅寒江独钓图。
前二句是背景、远景,是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雪景。
这空旷的世界图景隐含着双重意蕴,一是象征政治气候的严寒,以衬托后二句表现的对这种严寒的无所谓;一是隐含封建士大夫的某种人生观念,也就是《红楼梦》十二支曲尤其是《尾声·飞鸟各投林》所表现的看破红尘的观念,实际上也就是对现实的一种否定,所以这两句也就成为对人生彻悟的禅境。
古诗江雪的赏析
古诗江雪的赏析古诗江雪寄托了柳宗元清高而孤傲的情感。
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古诗江雪的赏析,相信能带给大家启发。
古诗江雪的赏析一这首诗大约作于谪居永州时期。
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
粗看起来,这像是一幅一目了然的山水画:冰天雪地寒江,没有行人、飞鸟,只有一位老翁独处孤舟,默然垂钓。
但仔细品味,这洁、静、寒凉的画面却是一种遗世独立、峻洁孤高的人生境界的象征。
首先,它创造了峻洁清冷的艺术境界。
单就诗的字面来看,“孤舟蓑笠翁”一句似乎是柳宗元描绘的重心,占据了画面的主体地位。
这位渔翁身披蓑笠独自坐在小舟上垂纶长钓。
“孤”与“独”二字已经显示出他的远离尘世,甚至揭示出他清高脱俗、兀傲不群的个性特征。
柳宗元所要表现的主题于此已然透出,但是柳宗元还嫌意兴不足,又为渔翁精心创造了一个广袤无垠、万籁俱寂的艺术背景:远处峰峦耸立,万径纵横,然而山无鸟飞,径无人踪。
往日沸腾喧闹,处处生机盎然的自然界因何这般死寂呢?一场大雪纷纷扬扬,覆盖了千山,遮蔽了万径。
鸟不飞,人不行。
冰雪送来的寒冷制造了一个白皑皑,冷清清的世界。
这幅背景强有力地衬托着渔翁孤独单薄的身影。
此时此刻,他的心境该是多么幽冷孤寒呀!这里,柳宗元采用烘托渲染的手法,极力描绘渔翁垂钓时候的气候和景物,淡笔轻涂,只数语便点染出峻洁清冷的抒情气氛。
其笔触所到,连亘天地,高及峰巅,下及江水,咫尺之幅,涵盖万里。
沈德潜评论说“清峭已绝”。
顾璘则说“绝唱,雪景如在目前”。
二人所指,大略都是就这首诗的境界创造来说的。
其次,形象地反映了柳宗元贬谪永州以后不甘屈从而又倍感孤独的心理状态。
晚于柳宗元的郑谷曾作《雪中偶题》:“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
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
”是诗亦写江雪中的渔翁,但造语平常,更乏境界,柳宗元并没有把自己的主观意识与鲜明的个性熔铸进去,所以苏轼批评他是“村学中语”,而称赞柳宗元末尾两句,说是“人性有隔也哉?殆天所赋,不可及也已”!苏轼所谓“人性”,即指诗人的情感熔铸。
《江雪》原文及赏析
《江雪》原文及赏析《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整首诗意境独特,韵味深长。
咱们一起来瞧瞧这首诗的原文和好好赏析一番。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先说这开头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那画面感一下子就出来了。
我记得有一回我去爬山,那天特别冷,山上静悄悄的,连只鸟的影子都看不到。
那感觉就跟诗里说的差不多,整个世界仿佛都被冻住了,安静得让人心里有点发毛。
你想想,所有的山,一只鸟都没有,所有的路,一个人的脚印都瞧不见,这得多冷清、多孤寂啊!再看“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画面里出现了一艘小船,一个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头,独自在那冰冷的江面上钓鱼。
我就想到小时候在村里,有个倔老头,别人冬天都在家猫冬,他偏要去河边钓鱼。
别人问他能钓到啥,他也不吭声,就那么默默地坐着。
就跟这诗里的老翁似的,不在乎有没有收获,就是享受那份独处和宁静。
这整首诗啊,营造出了一种极度寒冷、寂静、孤独的氛围。
可柳宗元为啥要写这样的场景呢?这就得说说他当时的处境了。
柳宗元参与了革新运动,可惜失败了,被贬到了这偏远的地方。
他心里那叫一个郁闷和孤独啊,就像这在冰天雪地里独自钓鱼的老翁一样,周围啥都没有,只有自己和这茫茫的天地。
诗里用“千”“万”这种特别大的数字,来对比“孤”“独”,这种反差,更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而且,这雪还一直在下,把一切都覆盖住了,好像也把诗人的希望和出路都给堵住了。
但你要是细品,又能感觉到诗人那种倔强和不屈。
虽然处境艰难,可他还是坚持着自己的内心,就像那老翁,不管环境多恶劣,都在坚守自己的一方天地。
咱们再从艺术手法上来看,这首诗简洁明了,短短二十个字,就把一幅绝美的冬景图展现得淋漓尽致。
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可就是能让人感受到那种深深的寒意和孤独。
而且,诗里的意境特别深远,让人回味无穷。
总的来说,《江雪》这首诗不仅是一幅美丽的雪景图,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它让我们感受到了孤独的力量,也让我们看到了在困境中坚守的勇气。
江雪原文及赏析
江雪原文及赏析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创作的一首豪迈而富有哲理的山水田园诗。
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深思。
首先,诗的开头四字轻描淡写地勾勒了一幅寂静、荒凉的自然景色。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形象地描述了一个鸟兽隐藏、人迹罕至的景象。
诗人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草木皆兵,强调了人类的微小和自然的壮丽。
这种萧瑟的景象激发了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折射出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其次,诗人通过描写一个孤独的老渔夫,腓笠翁,独自坐在孤舟上,钓着寒江雪。
这一形象化的细节,进一步凸显了诗人对孤独、寂寥的情感表达。
老渔夫孤独地坐在舟上,面对着凛冽的寒风和飘雪,在茫茫江水中寻找着生活的乐趣。
这种坚韧不拔、寂寥而勇敢的精神,正是柳宗元对人生态度的体现。
他通过这个形象,表达了对人类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写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传递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整首诗以恬静、幽寂的意境为主线,展示了自然的雄奇和人类的渺小。
通过描写一个孤独而坚韧的老渔夫,诗人赋予了诗歌以更深层的哲理思考,使诗境更加深远和博大。
从艺术角度来看,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
例如,诗人通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形象地描绘了大自然的荒凉与宏伟,从而突出了人类的渺小。
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则寓意着诗人对于寂寞、孤独和冷漠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困境下的坚持不懈和勇敢面对的精神鼓励。
此外,诗中还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将自然景色的寂静与人类繁忙的踪迹进行对比,凸显了自然的恢弘和人类的匆忙。
这种对比反衬出人类生活的繁杂与无味,引发了对于人生意义的深思。
总体来说,柳宗元的《江雪》诗采用形象丰富、意境深远的描写方式,通过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传递了积极向上、勇敢坚韧的生活态度。
诗歌以简短的文字展示了广阔的意境,发人深省,给人以无限思考和感慨。
这首诗构图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感受。
柳宗元的江雪古诗赏析(通用5篇)
柳宗元的江雪古诗赏析柳宗元的江雪古诗赏析(通用5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
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柳宗元的江雪古诗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柳宗元的江雪古诗赏析篇1《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意境赏析:说实话,这首诗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非常熟悉的,就收集在我们小学的语文课本里。
当然作为小学生学习这首诗的时候,老师们只能简单地从字面意思作讲解。
我的儿子也上小学了,他所学习的书里很自然地将这首诗歌释为:山上的鸟全部飞走了,所有的路上都已经没有人行走。
一个老头头戴斗笠,身批蓑衣,坐在小船上,在飘满雪花的江面上垂钓。
对小学生而言,这种纯字面的解释本身没有错,但实际上已经完全游离了诗的本身意境。
我一直认为,这首诗意境清寒高洁,孤傲绝俗,堪称中国古典诗词意境之典范。
全文缪缪二十字,但每一个字都用得恰到好处,一个千山,一个万径,一个鸟飞绝,一个人踪灭,把一个寒冷孤独的环境和氛围表现得淋漓尽致。
突然话锋一转,在这样一个寒冷孤独的环境和氛围中,江面是有一只小船,一个老头头戴斗笠,身批蓑衣,坐在小船上,在飘满雪花的江面上安静地钓鱼。
一个孤,一个独,一个蓑笠翁,一个寒江雪,相互映衬,白皑皑,冷清清幽冷孤寒之感由然而生。
这是一幅江天雪景图。
山山是雪,路路皆白。
飞鸟绝迹,人踪湮没。
遐景苍茫,迩景孤冷。
意境幽僻,情调凄寂。
如果我们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这首诗有双重意境:一是诗歌本身所描绘的寒冷孤独的意境和老翁江面垂钓相互映衬而显现出的一幅极具情趣和生机的孤翁寒天垂钓图;二是作者心中的意境,也即是作者写作此诗时想要表达的内心情感,那是一种宏大的孤独的但又是无比崇高的内心情感,这是一种超凡脱俗的人生境界,这种人生境界超越了物质,超越了诗中的意象,甚至超越了生命的本身,这种情感只有用我们的安静的心才能体会。
古诗《江雪》的原文赏析
古诗《江雪》的原文赏析江雪作者: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所有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注释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笠:用竹篾编成帽子。
(“蓑” ,古代用来防雨衣服;“笠” ,古代用来防雨帽子。
)独:独自。
赏析柳宗元笔下山水诗有个显著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作者主观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
这首《江雪》正是这样,作者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画面:在下着大雪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江心垂钓。
作者向读者展示,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性格是如此孤傲。
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中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
作者所要具体描写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老渔翁,在大雪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
可是,为了突出主要描写对象,作者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程度。
背景越广大,主要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
首先,作者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是为了给下面两句“孤舟”和“独钓”画面作陪衬。
没有“千”、“万”两字,下面“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
其次,山上鸟飞,路上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事,也是最一般化形象。
可是,作者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最一般化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寂静、绝对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景象。
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赏析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赏析这首出自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是一首流传千古的诗词,柳宗元的山水诗,大多描写比较幽僻清冷的境界,借以抒发自己遭受迫害被贬的抑郁悲愤之情。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渔翁寒江独钓图,表达了诗人永贞革新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赏析开头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写雪景,“千山”“万径”都是夸张语。
山中本应有鸟,路上本应有人;但却“鸟飞绝”“人踪灭”。
诗人用飞鸟远遁、行人绝迹的景象渲染出一个荒寒寂寞的境界,虽未直接用“雪”字,但读者似乎已经见到了铺天盖地的大雪,已感觉到了凛冽逼人的寒气。
这正是当时严酷的政治环境的折射。
三、四两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刻画了一个寒江独钓的渔翁形象,在漫天大雪,几乎没有任何生命的地方,有一条孤单的小船,船上有位渔翁,身披蓑衣,独自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垂钓。
这个渔翁的形象显然是诗人自身的写照,曲折地表达出诗人在政治改革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顽强不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的精神面貌。
这首诗大约作于谪居永州时期。
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
粗看起来,这像是一幅一目了然的山水画:冰天雪地寒江,没有行人、飞鸟,只有一位老翁独处孤舟,默然垂钓。
但仔细品味,这洁、静、寒凉的画面却是一种遗世独立、峻洁孤高的人生境界的象征。
首先,它创造了峻洁清冷的艺术境界。
单就诗的字面来看,“孤舟蓑笠翁”一句似乎是作者描绘的重心,占据了画面的主体地位。
这位渔翁身披蓑笠独自坐在小舟上垂纶长钓。
“孤”与“独”二字已经显示出他的远离尘世,甚至揭示出他清高脱俗、兀傲不群的个性特征。
作者所要表现的主题于此已然透出,但是作者还嫌意兴不足,又为渔翁精心创造了一个广袤无垠、万籁俱寂的艺术背景:远处峰峦耸立,万径纵横,然而山无鸟飞,径无人踪。
往日沸腾喧闹,处处生机盎然的自然界因何这般死寂呢?一场大雪纷纷扬扬,覆盖了千山,遮蔽了万径。
柳宗元《江雪》原文及赏析
柳宗元《江雪》原文及赏析柳宗元《江雪》原文及赏析江雪描述了一幅江乡雪景图。
山山是雪,路路皆白。
飞鸟绝迹,人踪湮没。
遐景苍茫,迩景孤冷。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柳宗元《江雪》原文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江雪》原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译文:群山中的鸟儿飞得不见踪影,所有的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
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江雪》赏析: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清高,渔翁的性格孤傲。
其实,这正是诗人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
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
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
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
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
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
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
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
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
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诗人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把它缩小了多少倍,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
写雪的古诗词:柳宗元《江雪》原文翻译及赏析
由大量白色不透明的冰晶雪晶和其聚合物雪团组成的降水。
雪是水在空中凝结再落下的自然现象,或指落下的雪;雪是水在 固态的一种形式。
雪只会在很冷的温度及温带气旋的影响下才会出现,因此亚热带 地区和热带地区下雪的机会较微小。
下面是江雪唐代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注释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的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 ōì 蓑衣和斗笠 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
独独自。
创作背景 唐顺宗永贞元年,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
由于保守势力与宦官的联合*,致使革新失败。
因此,柳宗元被贬官到有南荒之称的永州。
于是,他怀着幽愤的心情,写下了这首令人传颂的名诗。
赏析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 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 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
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 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 寒冷的江心垂钓。
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 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 傲。
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 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 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
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 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
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 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
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
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 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
唐诗《江雪》赏析
唐诗《江雪》赏析【原文】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所有的山上,飞鸟的身影已经绝迹,所有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
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漫天风雪中垂钓。
【注释】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的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蓑衣。
笠:斗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
独:独自。
【赏析】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
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
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
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
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
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
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
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
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
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
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
古诗《江雪》原文及赏析
古诗《江雪》原文及赏析古诗《江雪》原文及赏析《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所写,那么要怎样赏析这首古诗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古诗《江雪》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古诗《江雪》原文及赏析篇1《江雪》原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诗文解释: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千路万径不见行人的足迹。
一叶孤舟上,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默默地在漫天风雪中垂钓。
《江雪》词语解释:蓑笠翁:披蓑衣、戴斗笠的老头儿。
《江雪》诗文赏析:这首五言绝句作于诗人谪居永州期间。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后,精神上受到很大打击和压抑。
这首诗就是他借助歌咏隐居山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怀,抒发政治上失意的苦闷和压抑。
诗中客观境界的幽僻更能体现出作者落寞孤寂的心情。
全诗用简单而细腻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寒江雪钓图:千山万径都没有人烟鸟迹,天地间只有孤独的渔翁在江雪中垂钓。
广阔寂寥的背景空间,更加突出了独钓的孤舟。
诗人淡墨轻描,渲染出一个洁静绝美的世界。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栖鸟不飞,行人绝迹大雪之中天地幽寂。
千山,所有的山。
鸟飞绝,没有了飞鸟的踪迹。
万径,所有的路。
人踪灭,没有行人的踪迹。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天地皆白,寂静无声。
汉江之上,孤舟之中,一老翁在雪中垂钓。
蓑笠翁,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人。
所有的山川,都看不到飞鸟的影子,所有的道路,都没有人的踪迹。
然而,却有一位老翁坐着一条孤零零的小船,身披着蓑衣,头戴着斗笠,在飘洒着大雪的寒冷的江面上独自垂钓。
这首绝句句句无雪,又句句见雪;句句写景,又句句抒情。
情景浑然融为一体,作者的特立独行的特有品格在简短的文字中跃然纸上,凸显异常。
诗人在这里采用了暗写手法,题为“江雪”,前三句却始终不着“雪”字,只是在结尾处才点出“雪”,对诗题做了一个小小的呼应。
意境绮丽空灵,意蕴深邃悠远,堪称千古决“钓”。
开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两句虽不见“雪”,但是从字里行间却处处是“雪”,由于大雪封锁了所有大大小小的山川,才使鸟儿不飞,人儿不行,不仅写了“雪”,而且突出了“雪”之大,看天空,连鸟儿都不出去觅食;看道路,连人的脚印都看不到,突出了“雪”之大,天之冷。
《江雪》原文及翻译赏析
《江雪》原文及翻译赏析关键信息项:1、《江雪》原文2、《江雪》翻译3、赏析角度4、诗歌意境5、诗人情感6、艺术特色11 《江雪》原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11 诗歌背景《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被贬永州后的作品。
诗人在政治上遭受打击,心情压抑,借景抒情,描绘了一幅寒江独钓图。
112 原文解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开篇两句描绘了一幅极其寒冷、寂静的景象。
千山之中,飞鸟绝迹;万条道路上,不见人影。
这两句通过夸张的手法,强调了环境的极度冷清。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在这样的背景下,画面中出现了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垂钓。
“孤”“独”二字,突出了老翁的孤寂。
12 《江雪》翻译在所有的山上,飞鸟的身影已经绝迹,所有的道路上都不见人的踪迹。
江面上,只有一叶孤舟,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雪中垂钓。
121 翻译要点准确传达原诗的意境和情感,注重对“绝”“灭”“孤”“独”等关键词的翻译,以体现出原诗的孤寂和清冷。
13 赏析角度131 意境营造整首诗营造了一种幽静、寒冷、孤寂的意境。
诗人通过对山水、飞鸟、行人的描写,烘托出一个空寂的世界,而在这个世界中,只有一位渔翁在坚守。
132 情感表达诗中蕴含着诗人深深的孤独和不屈。
被贬的遭遇使他感到与世界的隔绝,但他以渔翁自喻,表现出坚守内心、不随波逐流的决心。
133 艺术手法运用了对比和烘托的手法。
以千山万径的“绝”“灭”与孤舟独钓的渔翁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渔翁的孤独;同时,通过环境的烘托,更加深了这种孤独感。
134 语言特色语言简洁凝练,寥寥数语,却生动地描绘出了宏大而又细腻的画面。
用词精准,如“绝”“灭”等字,极具表现力。
14 诗歌意境141 寂静之美诗中的世界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一切生命的迹象都消失在白茫茫的雪幕之中,这种寂静给人以心灵的宁静和深沉的思考。
142 空灵之境空旷的山峦、无人的道路、浩渺的江面和孤独的渔翁,共同构成了一个空灵的境界,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韵味。
古诗江雪全文赏析
古诗江雪全文赏析
诗歌背景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所作的一首诗,被誉为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被收
入《唐诗三百首》中,深受读者的喜爱。
歌颂了冬天江河中的雪景,以及影响情景的自然景色。
诗歌文本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歌分析
第一联: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这一联很好的刻画了冬天的荒凉,作为描写冬天景色的开端,以鸟和人的消失、万物的荒凉萧瑟为暗示,暗示了寒冬的孤独和凄凉。
诗人用“千山”、“万径”表达出
人在这个季节中的难处,凸显出其孤独无依的感受。
第二联: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一联中,人物形象尤为鲜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个中情境和背景来
自中国东南地区。
人物形象具有很强的戏剧性,也为下文的描写做出了铺垫。
诗人通过独钓寒江雪的形象,表现出诗人内心对于孤独和无助的感受,又让人有些微微的疑惑,这个老人为什么会在这种寒冷的天气里钓鱼呢?是要坚持自己,还是要给自己找点快乐呢?
总结
整首诗通过冬天江河中的雪景来表达孤独、凄凉和绝望等情感,以及影响情景
的自然景色。
诗歌表达的不仅仅是诗人自身的感受,更是对于那个年代社会生活的歌唱。
同时,也让人们思考生命的意义,以及在无助、孤独的情境下,如何寻找到内心的强度和美好的东西。
结束语
“江雪”读来朴素典雅,又不失深刻寓意,成为了唐代以后的经典之作,传颂千古,推崇至今。
透过它所反映的人类生态境况,不仅冬季的荒凉、雪景的美丽,而是向我们再现了唐代风度。
《江雪》赏析
《江雪》赏析江雪,出自唐代声调诗词之一,作者柳宗元。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江边积雪的美景,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江雪景色的赞美之情。
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的第一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通过形容词的运用,展现了冬天江边的寒冷与静谧。
千山鸟飞绝,意味着寒冷的天气使得鸟儿不愿在山上停留;万径人踪灭,说明大雪封闭了原本熙熙攘攘的小径,不再有行人的踪迹。
这种寒冷与静谧的氛围为下文的江雪画面做了铺垫。
第二句“孤舟蓑笠翁”,将一位独自坐在船上的老人形容为“孤舟蓑笠翁”。
孤舟代表孤独,蓑笠代表乡村的形象,翁则暗示年老。
通过这种描绘手法,诗人将这位老人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老人孤舟寓意着他与世隔绝,在寒江雪中独自垂钓,渲染了一种宁静与闲适的景象。
最后一句“独钓寒江雪”,通过独钓与寒江雪的搭配,表达了老人对自然的体验与感悟。
在静谧的江雪中,老人一人钓鱼,寓意他对自然的悠然与对生活的安静追求。
整首诗通过简练而准确的语言,勾勒出江雪景色的美丽,诗中形象描绘精细具体,给人以清新自然之感。
诗中没有繁复的修辞手法,情感直接贯穿全文,使读者能够直接感受到作者对江雪景色的喜爱与赞美。
此外,诗歌的排版也是整洁美观的。
每一句都占据一行,行与行之间的间距适当,整首诗在视觉上呈现出一种清爽的感觉。
总的来说,《江雪》这首诗通过精准的描写和简洁的语言,展现了冬日江雪的美景。
同时,诗人通过细密描绘和精准运用形容词,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江边大雪之中,感受到了寒冷与静谧。
通过描述孤舟蓑笠翁的形象以及独钓寒江雪的场景,进一步表达了老人对自然的体验与对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以简洁、自然的风格展现了江雪的美感,给人以视觉和心灵的双重享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
大约作于他谪居永州(今湖南零陵)期间。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于是,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
因此,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
这显然同他一生的遭遇和他整个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是分不开的。
这首《江雪》正是这样。
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把我们带到一个幽静寒冷的境地。
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这样一幅图画: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
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
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
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
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
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
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
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
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
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
也可以这样说,前两句本来是陪衬的远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个轮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费很大气力去精雕细刻。
可是,诗人却恰好不这样处理。
这好象拍电影,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写镜头,把属于背景范围的每一个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
写得越具体细致,就越显得概括夸张。
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诗人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把它缩小了多少倍,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
只有这样写,才能表达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给读者的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
至于这种远距离感觉的形成,主要是作者把一个“雪”字放在全诗的最末尾,并且同“江”字连起来所产生的效果。
在这首诗里,笼罩一切、包罗一切的东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
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
可是作者并没有把这些景物同“雪”明显地联系在一起。
相反,在这个画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
江,当然不会存雪,不会被雪盖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会变成水。
然而作者却偏偏用了“寒江雪”三个字,把“江”和“雪”这两个关系最远的形象联系到一起,这就给人以一种比较空蒙、比较遥远、比较缩小了的感觉,这就形成了远距离的镜头。
这就使得诗中主要描写的对象更集中、更灵巧、更突出。
因为连江里都仿佛下满了雪,连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满了雪,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浓又厚的情形完全写出来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苍茫一片的气氛也完全烘托出来了。
至于上面再用一个“寒”字,固然是为了点明气候;但诗人的主观意图却是在想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
试想,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
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由此可见,这“寒江雪”三字正是“画龙点睛”之笔,它把全诗前后两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炼概括的图景,也塑造了渔翁完整突出的形象。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