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乡怀人诗歌鉴赏[1]1
合集下载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思乡怀人诗课件

找出诗歌中的意象,理解 其象征意义。
意象组合
分析多个意象之间的联系 ,理解其表达的情感。
意象创造
了解诗人如何通过意象创 造意境,传达情感。
诗歌意境的感悟与体验
意境感受
通过想象和联想,感受诗歌所创造的意境。
情感体验
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其表达的意境。
意境评价
对诗歌所创造的意境进行评价,了解其艺术价值 。
怀人之意的抒发
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01
思乡怀人诗中,诗人常常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如父母、兄弟、
姐妹等,以及对他们的牵挂和关爱。
回忆与友人的共同时光
02
诗人通过回忆与友人共同时的光阴,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怀旧
之情。
对逝去亲人的缅怀
03
诗人还会在诗中表达对逝去亲人的缅怀,回忆他们的音容笑貌
,以此抒发无尽的哀思。
主题与情感的交织与升华
思乡之情与怀人之意的融合
思乡之情与怀人之意在诗歌中相互交织,形成一种复杂的情感表 达,使诗歌更具感染力。
升华到家国情怀
在思乡怀人诗中,诗人常常将个人的情感升华到家国情怀,表达对 国家、民族和文化的热爱和眷恋。
超越时空的情感共鸣
思乡怀人诗所表达的情感具有普遍性,能够超越时空,引起读者的 共鸣和感动。
THANKS
[ 感谢观看 ]
艺术感染力。
意象与意境的结合方式
意象与意境的关联
意象是构成意境的基本元素,通过意象的组合和运用,营造出特定 的意境,表达特定的情感。
意象与意境的互动
在意境的营造过程中,意象与情感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形成一种 独特的艺术效果。
意象与意境的统一
在思乡怀人诗中,意象与意境的统一至关重要,只有当意象与意境相 互协调、相互呼应时,才能使诗歌的表达更加完美、更加动人。
意象组合
分析多个意象之间的联系 ,理解其表达的情感。
意象创造
了解诗人如何通过意象创 造意境,传达情感。
诗歌意境的感悟与体验
意境感受
通过想象和联想,感受诗歌所创造的意境。
情感体验
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其表达的意境。
意境评价
对诗歌所创造的意境进行评价,了解其艺术价值 。
怀人之意的抒发
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01
思乡怀人诗中,诗人常常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如父母、兄弟、
姐妹等,以及对他们的牵挂和关爱。
回忆与友人的共同时光
02
诗人通过回忆与友人共同时的光阴,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怀旧
之情。
对逝去亲人的缅怀
03
诗人还会在诗中表达对逝去亲人的缅怀,回忆他们的音容笑貌
,以此抒发无尽的哀思。
主题与情感的交织与升华
思乡之情与怀人之意的融合
思乡之情与怀人之意在诗歌中相互交织,形成一种复杂的情感表 达,使诗歌更具感染力。
升华到家国情怀
在思乡怀人诗中,诗人常常将个人的情感升华到家国情怀,表达对 国家、民族和文化的热爱和眷恋。
超越时空的情感共鸣
思乡怀人诗所表达的情感具有普遍性,能够超越时空,引起读者的 共鸣和感动。
THANKS
[ 感谢观看 ]
艺术感染力。
意象与意境的结合方式
意象与意境的关联
意象是构成意境的基本元素,通过意象的组合和运用,营造出特定 的意境,表达特定的情感。
意象与意境的互动
在意境的营造过程中,意象与情感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形成一种 独特的艺术效果。
意象与意境的统一
在思乡怀人诗中,意象与意境的统一至关重要,只有当意象与意境相 互协调、相互呼应时,才能使诗歌的表达更加完美、更加动人。
思乡怀人诗赏析

• 答:这首词上片写行者的离愁,下片写行 者的遥想即思妇的别恨。 • 游子想象闺中人凭高望远而不见所思之人 的情景:展现楼前的,是一片杂草繁茂的 原野,原野的尽头是隐隐春山,所思念的 行人,更远春山之外,渺不可寻。 • 明是写思妇登高想念丈夫,何尝不是写丈 夫想念妻子呢?如此写来,两心相通,情 意深长而又哀婉欲绝。
• 解题示例: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 春日登楼怀归①(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 一川平。 •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 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②,沉思忽自惊。 • [注]①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 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②旧业,这里指田 园家业。清渭,指渭水。 • 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 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 答:夜梦妻子正梳妆,回到了时念中的故 乡,回到“小轩窗,正梳妆”那小室,亲 切而又熟悉,她情态容貌,依稀当年,正 梳妆打扮。这样写正表现了此刻双方的孤 独寂寞。 • 夫妻相见,没有出现久别重逢、卿卿我我 的亲昵,而是“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这样写,表现了生死相隔的凄凉,想知无 言的心心相通。
• 忆旧怀情 •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这种亲近之感, 源于在此山此水,和亲戚故旧有着许多美: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 •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 诗歌的下阕写夜梦妻子,这样写,对中心思想有什 么作用?
• 意象:孤舟、荒村、断霭等意象告诉,抒发的是 孤独之情。 • 背景、诗眼:从注释和标题可看出,这是作者离 开家乡,初任巴东知县所作,“怀归”揭示了诗 歌中含有思乡盼归之意。诗歌由写景到抒怀,由 “聊”到“惊”,就表现了一种由闲情到心惊思 乡的感情变化过程。 • 类别:思乡怀人诗。 • 答案:诗人登楼远望,本是闲情,却触景生情, 联想起家乡,当他从乡思中醒悟,发现自己身在 异乡,心中不由一惊。这前后的感情变化,突出 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思乡怀人诗词曲之望月怀远赏析【唐】张九龄

作者简介
思 乡 怀 人 诗 词 选 讲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韵 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武后 长安二年(702)中进士,受知于张 说,张说常称“张九龄为后出词人之 冠也”(《新唐书》卷一百三十九 《张九龄传》)。玄宗开元二十一年 (733)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明年迁 尚书令。在位直言敢谏,坚持革新吏 治,选贤择能,对维护“开元盛世” 起了重要作用。受到李林甫的排挤, 开元二十五年(737)出为荆州(今 属湖北)长史。开元二十八年(740) 病逝于韶州曲江,谥文献。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思 乡 怀 人 诗 词 选 讲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1]。 情人怨遥夜[2],竟夕起相思[3]。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4],还寝梦佳期[5]。
[1]共此时:这个时刻都在赏月。 [2]情人:有情之人,此处特指有怀远之情的人。 [3]竟夕:终夜。 [4]不堪:不能。盈手:满握。 [5]梦佳期:希望能在梦中相见。
解题
Hale Waihona Puke 张九龄家乡僻处岭南,仕途蹭蹬之时,思乡怀远 之情会较常人更加浓郁。《望月怀远》即是一首 望月怀人的名篇,意在写抒写思念远人的幽情, 或恋人,或朋友,不能指定。
思乡怀人诗鉴赏-课件

➢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 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
何
——
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
人
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 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
不
思 起 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
乡 故 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
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桑梓:家乡,表现怀乡之情。 阳关:古地名,指代离别送行的歌。 西楼: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故乡、爱人、友人的
伤心之楼。
关山:指遥远的地方,多用以表现怀乡、思人。 天涯、他乡、孤灯
牛刀小试
(10年天津卷)
1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6分)
峡口送友人
送蜀客
司空曙
雍陶
峡口花飞欲尽春,
剑南风景腊前春,
第二组画面:小桥、流水、人家。又给 人以“温馨”的感觉。
第三组: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 让人觉得冷清、凄凉、路途遥遥。
这又都围绕着一个“愁”字。第一组从 正面衬出游子的乡愁,第二组从反面衬出游 子的乡愁,第三组直接点出游子浓郁的乡愁、 乡情、乡思。
合作探究
方法之二:抓意象的特殊内涵
分析古代诗歌可以从这些事物的特有内涵入手。 下面举例说明。
怀园
人 情 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
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
抓住关键词语,体味
诗
• 艺术特点。
行旅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 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闺怨诗:一是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 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 功立业的情怀;
• 二是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 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
何
——
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
人
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 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
不
思 起 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
乡 故 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
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桑梓:家乡,表现怀乡之情。 阳关:古地名,指代离别送行的歌。 西楼: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故乡、爱人、友人的
伤心之楼。
关山:指遥远的地方,多用以表现怀乡、思人。 天涯、他乡、孤灯
牛刀小试
(10年天津卷)
1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6分)
峡口送友人
送蜀客
司空曙
雍陶
峡口花飞欲尽春,
剑南风景腊前春,
第二组画面:小桥、流水、人家。又给 人以“温馨”的感觉。
第三组: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 让人觉得冷清、凄凉、路途遥遥。
这又都围绕着一个“愁”字。第一组从 正面衬出游子的乡愁,第二组从反面衬出游 子的乡愁,第三组直接点出游子浓郁的乡愁、 乡情、乡思。
合作探究
方法之二:抓意象的特殊内涵
分析古代诗歌可以从这些事物的特有内涵入手。 下面举例说明。
怀园
人 情 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
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
抓住关键词语,体味
诗
• 艺术特点。
行旅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 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闺怨诗:一是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 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 功立业的情怀;
• 二是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 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
思乡怀人诗词曲之古意赏析【唐】沈佺期

作者简介
思 乡 怀 人 诗 词 选 讲
沈佺期(约656—约714),字云 卿,相州内黄(今河南省内黄县) 人。上元二年(675)擢进士第, 授协律郎。以善写宫廷应制诗,得 到武后的赏识,官至考功员外郎。 因媚附张易之等权贵,长流驩州。 后被召回宫中,神龙三年(707)召拜起居郎兼 修文馆直学士,常在宫中陪侍。有一次,中宗命 学士群臣歌《回波》乐辞而起舞,佺期巧撰歌辞 使得龙颜大悦,中宗令人赐给他象牙笏板和红色 官服,都是破格礼遇。后来又担任过中书舍人、 太子少詹事。于开元初卒。沈佺期在应制诗之外, 也有一些有现实内容的佳作。他在诗史上的地位 主要来自他对于律诗形式方面的贡献。他和宋之 问在前人声律探索的基础上,“回忌声病,约句 准篇”(《新唐书》卷二百二《文艺传上》), 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最后完成了近体诗体制。 他与宋之问在诗史上并称“沈、宋”。有诗十卷。
解题
思 乡 怀 人 诗 词 选 讲
这是一首拟古乐府之作,一名 《独不见》。《独不见》为古乐 府旧题,《乐府解题》云:“独 不见,伤思而不得见也。”内容 多写不相见之苦。本诗主要写思 妇的愁怨,对唐代边塞诗影响很 大。 选 讲
卢家少妇郁金堂[1],海燕双栖玳瑁梁[2]。 九月寒砧催木叶[3],十年征戍忆辽阳[4]。 白狼河北音书断[5],丹凤城南秋夜长[6]。 谁为含愁独不见[7],更教明月照流黄[8]。
[1]“卢家”句:借用梁武帝萧衍《河中之水歌》:“河 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郁金香,用郁金花制作 的异香,大秦国出产。 [2]海燕:又名越燕,燕的一种。玳瑁(dàimèi):属海龟 类,龟甲坚硬美观可作装饰品。 [3]砧(zhēn):捣衣石。 [4]戍:驻守。辽阳:在今辽宁省辽河以东地区 [5]白狼河北:即上句所说的辽阳,征人远戍之地。白狼 河,即今辽宁省境内的大凌河 [6]丹凤城:指京城长安。 [7]谁为:“为谁”的倒文。 [8]流黄:杂色丝绢。这里指帷帐。
5-1思乡怀人诗

⑴①还有“ ”“板桥霜” 月尚未落, ⑴①还有“月”“板桥霜”,月尚未落,板 还有 板桥霜 桥结霜,可见其早。 由名词连缀成句, 桥结霜,可见其早。②由名词连缀成句,一 字一景,收到了蒙太奇的效果。 字一景,收到了蒙太奇的效果。 ⑵“凫雁满回塘 表现了春回故乡、 凫雁满回塘” ⑵“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春回故乡、野鸭满 塘的温暖意境。 塘的温暖意境。通过这个温暖的乡梦反衬了 漂泊在外的作者对家乡杜陵深切的思念。 漂泊在外的作者对家乡杜陵深切的思念。
何 人 不 起 故 园 情
思 乡 怀 人 类 诗 歌 鉴 赏
横 塘 范成大 南浦春来绿一川, 南浦春来绿一川, 石桥朱塔两依然。 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 年年送客横塘路, 细雨垂杨系画船。 细雨垂杨系画船。 [注]:南浦,泛指送别之处。 注 :南浦,泛指送别之处。
A.前两句写送客之地的景物。春到横塘, A.前两句写送客之地的景物。春到横塘,绿满平 前两句写送客之地的景物 石桥横卧,朱塔屹立。以南浦借指横塘, 川,石桥横卧,朱塔屹立。以南浦借指横塘,已揭 示出离别之意。 示出离别之意。 B.石桥 朱塔都成了离别的见证者。 石桥、 B.石桥、朱塔都成了离别的见证者。诗人以景物 依然,反衬人事之变化,物是人非, 依然,反衬人事之变化,物是人非,使人油然而生 怀乡之情。 怀乡之情。 C.第三句直接写年年送客横塘,以“年年”表明 C.第三句直接写年年送客横塘, 年年” 第三句直接写年年送客横塘 送客频繁,诗人常常因此而黯然神伤。 送客频繁,诗人常常因此而黯然神伤。 D.第四句诗人并未直抒离情别绪 第四句诗人并未直抒离情别绪, D.第四句诗人并未直抒离情别绪,只是把横塘春 景缩小到与离情别绪更直接相连的细雨、垂杨、 景缩小到与离情别绪更直接相连的细雨、垂杨、画 船上,细雨如丝,垂杨似线,画船待发。 船上,细雨如丝,垂杨似线,画船待发。以景物作 寓离别之情。 结,寓离别之情。
何人不起故园情——思乡怀人诗鉴赏

回乡乐 王维 •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 来时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见情感之四——闺中怀人
子夜吴歌(李白) •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 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长安”两句写景,为抒情创造环境气氛。皎洁 的月光照射着长安城,出现一片银白色的世界, 这时随着飒飒秋风,传来此伏彼起的捣衣声。捣 衣含蕴着思妇对征人的诚挚情意。“秋风”两句 承上而正面抒情。思妇的深沉无尽的情思,阵阵 秋风不仅吹拂不掉,反而勾起她对远方丈夫的忆 念,更增加她的愁怀。“不尽”既是秋风阵阵, 也是情思的悠长不断。最后两句思妇直接倾诉自 己的愿望,希望丈夫早日安定边疆,返回家园和 亲人团聚,过和平安定的生活,这首民歌气味很 浓的乐府诗,朴素自然,流丽婉转,真切感人
客中作 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 人的故乡只有一个,即使有第二故乡之说, 两三个也已经是极限了,而诗中处处是故 乡之说则远远超出了极限, 实属荒诞;但 因为在醉乡之中,此说又颇为合理。而一 旦酒醒后,其思乡之愁则肯定更为强烈。 诗人浓烈的乡愁在频频举杯中反而深藏不 露了,而深藏不露的愁情却是“举杯消愁 愁更愁”。
• 双鲤:代指书信 • 桑梓:家乡,表现怀乡之情 • 西楼: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故乡、 爱人、友人的伤心之楼。 • 关山:指遥远的地方,多用以表现 怀乡、思人。
何 人 不 起 故 园 情
思 乡 怀 人 类 诗 歌 鉴 赏
•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 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 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 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 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思乡怀人诗鉴赏 张敏

鉴赏练习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 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 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 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思念家乡、思念友人?
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 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 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 的思念情怀。
除夜作
唐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诗的三四句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分析。
运用对写法。第三句,撇开自己,从对 方入手,想象故乡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 己的情景。全诗虚实结合,写出作者与亲 人的两地思念,把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加 委婉含蓄。
④思乡怀人诗常见意象:
杜鹃(又名子规、布谷等,鸣声听起来像“不如归去 ”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 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 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李白《蜀道难》:又问 子规啼夜月。
鹧鸪 鹧鸪的鸣声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 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一般而言, 古代诗歌中的鹧鸪已不是纯粹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了。
“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春回故乡、大雁归来、野 鸭满塘的温暖意境。通过这个温暖的乡梦反衬了 漂泊在外的作者对家乡杜陵深切的思念。
鉴赏示例2、 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 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 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 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抓意象的特点。
• • • • • • •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 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内容]这是一首散曲小令,曲牌名为“天净沙” [内容]这是一首散曲小令,曲牌名为“天净沙”,题目是 秋思” 这是抒发天涯旅思的代表作。 “秋思”。这是抒发天涯旅思的代表作。 这首小令共描绘出三幅画面, 这首小令共描绘出三幅画面,且这三幅画面均由一组名词 短语构成,特色明显。 短语构成,特色明显。 第一组画面:枯藤、老树、昏鸦,给人的感觉是灰暗 灰暗、 第一组画面:枯藤、老树、昏鸦,给人的感觉是灰暗、苍 孤寂、萧瑟。 凉、孤寂、萧瑟。 第二组画面:小桥、流水、人家。又给人以“温馨” 第二组画面:小桥、流水、人家。又给人以“温馨”的感 觉。 第三组: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让人觉得冷清 冷清、 第三组: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让人觉得冷清、凄 路途遥遥。 凉、路途遥遥。 这又都围绕着一个“ 第一组从正面衬出 正面衬出游子的乡 这又都围绕着一个“愁”字。第一组从正面衬出游子的乡 反面衬出游子的乡愁 直接点出游子浓 第二组从反面衬出游子的乡愁,第三组直接点出 愁,第二组从反面衬出游子的乡愁,第三组直接点出游子浓 郁的乡愁 乡情、乡思。 乡愁、 郁的乡愁、乡情、乡思。
2、抓意象的特殊内涵。
• 分析古代诗歌可以从这些事物的特有内涵入手。下面举例 分析古代诗歌可以从这些事物的特有内涵入手。 说明。 说明。 • 望月思故乡 望月思故乡——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引发离愁别绪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 李白 望月思乡异常感伤。 思》)——望月思乡异常感伤。 望月思乡异常感伤 •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南唐 李 虞美人》 望月思故国, 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 望月思故国 伤痛。 伤痛。 • “碛(沙漠)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唐• 沙漠)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李益《从军北征》 李益《从军北征》)——茫茫沙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 茫茫沙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 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对月思亲、思乡, 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对月思亲、思乡,抑制不住悲苦的 思乡之情。 思乡之情。
•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 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 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要的节日,2006年江苏卷 元代词人魏初的《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 奉寄》写于妻子的生日。
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 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等 虚实结合” 渲染” 表达技巧外,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表达技巧外,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 乐景衬哀情。如杜甫的《绝句》 当时诗人客寓成都, ①乐景衬哀情。如杜甫的《绝句》,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 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 叹息。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叹息。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画出一幅浓丽 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 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 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 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 浓厚。 浓厚。 • 侧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 ②侧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 如杜甫的《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 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 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 人设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怀远的画面,忆之深,故望之久, 妻子望月怀远的画面 人设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怀远的画面,忆之深,故望之久,将妻子写得 娇美动人,也衬托出诗人的思之切,爱之深,读来格外动人。 娇美动人,也衬托出诗人的思之切,爱之深,读来格外动人。另外如 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都是想象家中的亲人在思念、谈论自己,从而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都是想象家中的亲人在思念、谈论自己,从而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鉴赏技巧
• ① 以景衬情(景) 以景衬情( • 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 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 固定性 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 传达“乡思情” 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 传达“诗人的忧愁” 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 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 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 长亭折柳” “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 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 传达“惜别情” 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 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 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 离合情” 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 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 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 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 诗人在描摹细微婉曲、隐秘难言的情感或浓情密意时, 诗人在描摹细微婉曲、隐秘难言的情感或浓情密意时,往往通过景物 来渲染衬托。 来渲染衬托。
常见意象:
• 杜鹃鸟 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 凄凉哀伤的象征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 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 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 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较熟悉, 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 用也就普遍了。 用也就普遍了。 • 鹧鸪 鹧鸪——羁旅乡愁 羁旅乡愁
• ③虚实结合
诗人在诗歌创作中,离不开联想和想象。 诗人在诗歌创作中,离不开联想和想象。实景是 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 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 或想象而虚拟的景物, 或想象而虚拟的景物,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 浓溢的情思。 浓溢的情思。
• 1.把握情感类别 . • 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 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 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 •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 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 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 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 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 如孟郊的《游子吟》 温庭筠的《商山早行》 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③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 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 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 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 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塞下秋来风景异》 高》、范仲淹的《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如2004 年江苏卷柳中庸的《征人怨》 年江苏卷柳中庸的《征人怨》。
思乡怀人诗歌鉴赏
(一)分类
• • 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 孟浩然《宿建德江》 《商山早行》 商山早行》 • 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十年生死两茫茫》 苏轼《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 • 边关思乡 如:范仲淹《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 异》 • 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 王昌龄《闺怨》 欧阳修《 候馆梅残, 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 候馆梅残 溪桥柳细》 李白《乐府》 长安 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 ②即事写情
• 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 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 诗人的故园情思是由一曲《折杨柳》引发的, 诗人的故园情思是由一曲《折杨柳》引发的,先 写笛声满城飞扬,再写故园之思深浓, 写笛声满城飞扬,再写故园之思深浓,“事”与 结合紧密、 “怀”结合紧密、自然熨 帖
•
• 古诗词中的思乡怀人情感的抒发除了借助 古诗词中的思乡怀人情感的抒发除了借助 思乡怀人情感 以上意象,还有一些常见的意象 以上意象,还有一些常见的意象 。芦管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羌笛、胡笳声(寒山吹笛唤春归, 羌笛、胡笳声(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 看泪满衣)、角声(故园黄叶满青苔, )、角声 看泪满衣)、角声(故园黄叶满青苔,梦 后城头晓角哀), ),柳 长亭、杜鹃( 后城头晓角哀),柳、长亭、杜鹃(春山 无限好,犹道不如归)、蟋蟀( )、蟋蟀 无限好,犹道不如归)、蟋蟀(明月皎皎 促织鸣东墙) 光,促织鸣东墙)等意象常把我们的思绪 带到很远的地方。要掌握好这些, 带到很远的地方。要掌握好这些,就要求 我们勤于积累,善于总结,以便于运用。 我们勤于积累,善于总结,以便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