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感染及治疗原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表现:
临床上肝外胆道梗阻导致的胆道感染时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 高热寒战和黄疸的Charcot三联征,严重者伴发感染性休克及神志改变 称Reynolds五联征。如有胆囊坏疽或穿孔情况病人可有腹膜炎体征。 肝内胆道梗阻引起的胆道感染则主要以反复的发热寒战为主要症状, 可有肝区触叩痛表现,实验室检查血象升高,可有肝功能损害。因而 如何迅速明确诊断并及时评估病人病情,从而选择适当的治疗手段是 降低其病死率的关键。
胆道感染及治疗原则
主讲人:裴斐
胆道感染定义
1.定义:胆道感染是指胆道内有细菌感染, 可单独存在,但多与胆石病同时并存,互 为因果。
2.胆道感染是胆系结石、胆管肿瘤及其他 胆道疾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造成全身炎 症反应综合征(SIRS)、多器官功能损害 (MOF)和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胆道解剖结构
病因分析
病因和临床特点:
1.结石是发生胆道感染最主要的原因。回顾对我院1988-2015年 的432 例急性胆管炎病人的危险因素进行的回顾性分析研究证实 ,因结石引起的急性胆管炎所占比例高86.4%。91%以上的胆道感 染由于胆道结石嵌顿、胆道阻塞程度的突然改变引起胆道内压增 高,胆囊扩张、血供减少、组织坏死、细菌在胆囊中繁殖所致。 2.只有5%左右病人由于肿瘤性梗阻合并感染。 随着胆囊及壶腹部 周围肿瘤发病率的升高,恶性梗阻所致胆道感染的发生率也在不 断增加。 3.除此之外,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外科手术造成的 医源性胆管损伤致狭窄、硬化性胆管炎、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等 也是胆道梗阻感染的成因。
胆道感染病因
正常情况下胆汁为一无菌的体液,细菌侵入 和胆道梗阻导致的胆汁淤滞是胆道感染发生的 两个重要因素。
胆科道室感床染位病数原菌
胆道内的细菌直接或间接来自于肠道,以革兰染色阴性(G-)菌为 主,最常见者依次为大肠埃希菌(23.7%)、肺炎克雷伯菌(19.1%)、 肠球菌(14.8%)、肠杆菌(12.3%)等,随着检验技术的提高,文献报 道发现有40.82%的胆汁培养阳性结果病例合并有厌氧菌感染,其中多数 为G-菌。G-菌产生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可促进形成不溶性的胆红素,继 而导致胆道结石的形成,进一步加重胆道梗阻诱发感染,而反复的胆管 炎可以引起胆管的纤维化梗阻,这三者构成了加重上述病变发展的复杂 关系。
• 抗菌药必须保持在胆汁中的较高浓度方能有效杀灭细菌,控制感 染。但能否形成较高浓度,除抗菌药自身特点外,尚取决于肝功 能和胆管有无梗阻。凡肝功能异常及胆管梗阻时,均可致胆汁可 抗菌药浓度下降。在胆道感染疾病中常有胆管不同程度的梗阻现 象,如痉挛或胆石致胆管不完全或完全梗阻。当胆管因梗阻形成 高压(30厘米H20)时,则抗菌药不能经胆汁排泄致胆管,阻碍 抗菌药的作用发挥。因此,在针对胆道感染应用抗菌药的同时, 应注意适当应用解痉药物如阿托品,654- 2等,以缓解胆管痉 挛,降低胆管内压,提高抗菌药在胆汁中的有效浓度。如果为急 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应不失时机地及早手术解除梗阻及充分 引流,方能更好控制感染及降低病死率。
胆道感染处理原则
二. 胆道感染的外科手术治疗
在合理应用抗生素治疗和非手术处理引流胆道控制感染的同时,争取最佳手术时 机行积极的手术治疗也非常重要。由于任何抗菌药物治疗都无法替代解除胆囊管梗 阻的治疗措施,针对急性胆囊炎病人行胆囊切除术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在选 择术式、把握手术指征和时机上应遵循个体化原则。一般来说,发病在48~72h 内、 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或病情恶化、合并有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并发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等并发症者建议行手术治疗。如病人一般情况稳定,首选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而中度急性胆囊炎如行胆囊切除有困难者,可先行胆囊造瘘或经皮穿刺胆 囊置管造瘘引流术,待情况好转后二期切除胆囊;重度急性胆囊炎病人在纠正器官 功能障碍、减轻局部严重的炎症反应,加强抗菌药物治疗的同时延期切除胆囊。术 中如情况不允许行完整的胆囊切除时,可改行胆囊部分切除,并将残余胆囊粘膜面 破坏。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一般建议早期行胆囊引流处理,如症状无明显改善者, 需考虑切除胆囊。而慢性胆囊炎病人在明确诊断后,可根据病人症状,建议行择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道感染处理原则
一. 非手术治疗方法
1 . 胆道感染的非手术引流处理针对急性胆囊管梗阻引起的急性胆囊炎,病人一 般条件不能接受手术切除胆囊时,可行经皮穿刺胆囊置管造瘘引流术(PTGD),待 感染情况控制后二期行胆囊切除。而随着内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内镜下的十二指 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鼻胆管引流(ENBD)和塑料内支撑管引流(ERBD)以 及操作较为简单的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成为处理胆道感染的重要手段。这 些方法既可以有效的解除胆道梗阻、通畅引流,也是同时取得胆汁标本的重要途径, 因而在处理一些高龄、一般情况较差或是内科合并症较多暂不宜手术的急性胆管病 人时,不失为较好的处理措施。相比较而言,EST 的优点在于引流的同时可以取出 胆道内的结石来解除急性胆道梗阻,但因其为一有创手段,急性重症胆管炎及存在 凝血功能障碍的病人则不宜行该法治疗。ENBD 则不存在该类禁忌,与ERBD 相比后 者在观察引流情况上较局限,且无法行胆道冲洗和造影。PTCD 则一般作为次选但针 对肝门部以上的胆道梗阻时,在排除病人凝血功能异常等禁忌后应首选该操作行胆 道引流减压。亦有报道利用床边超声引导下进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其优势在于避 免了重症病人需X 射线下进行传统内镜操作而必须搬运所带来的风险,建议可在技 术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适当开展。
在合并有厌氧菌感染的严重胆道感染情况下,甲硝唑可作为首选的抗厌氧菌药物与其 他药物联用。
胆道感染的抗菌药物治疗
氟喹诺酮类药物组织分布较广,具有较长的抗菌药物后效应可达4h 左右,这一特性可 能是文献报道其治疗胆道感染临床疗效较好的原因之一。该类药物能在胆汁中保持较高的药 物浓度,常用于多种需氧菌引起的混合胆道感染。如莫西沙星对厌氧菌也具有较强的抗菌活 性,研究表明莫西沙星单药可安全有效治疗急性胆道感染,疗效不亚于头孢哌酮/舒巴坦+甲 硝唑联用,药代动力学特点更趋良好,不良反应较低,故临床上应用范围较广,已经成为多 种严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首选。
头孢菌素类药物是临床最为常见的抗菌药物种类,其中,第一代头孢菌素对G+球菌作用 强,而易被G-杆菌所产生的β-内酰胺酶破坏,对铜绿假单胞菌和厌氧菌无效。
头孢唑林是第一代头孢菌素中对G-杆菌作用最强的,常作为胆道手术预防用药。第二代头孢菌素 对G+菌抗菌活性稍低于第一代,对G-菌作用强,但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如头孢呋辛,虽胆汁浓 度与血清浓度相同,但比最小抑菌浓度(MIC)高10 倍。第三代头孢菌素对G+菌的抗菌活性低于 第一代,对G-菌的抗菌活性强于第二代,对铜绿假单胞菌、沙雷杆菌、不动杆菌、厌氧菌均有效 。可选用的有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他啶等等。
临床所见的急重症胆道感染具有起病急、进展快、并发症多和病死率高( 30%)的特点,胆道梗阻时胆道内压升高至>30cmH2O时,细菌和毒素可通过毛细血 管和淋巴系统进入全身循环,引起严重的脓毒血症,甚至发生感染性休克或多器 官功能损害,这是导致良性胆道疾病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临床上因对其认识不 足或治疗处置不当致病情恶化甚至死亡。
临床经验性给药时,由于胆道感染致病菌的多为G-菌,故而一般首先考虑应用G-菌敏感 的抗生素,如3~5d 后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的病人,应考虑合并有革兰染色阳性(G+)菌感染, 此时可改用或加用对G+菌较敏感的抗生素。需要指出,如果临床经验性抗生素使用治疗效果较好 ,可在严密观察下继续原方案进行处理,经验表明仍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罗氏芬
——胆道感染治疗和预 防的最佳选择
胆道感染处理原则
三. 胆道感染的抗菌药物治疗
胆道感染的抗生素治疗既要考虑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亦要注意不同抗生素的胆汁浓 度分布。理想的抗生素联合给药应能有效的覆盖抗菌谱,并可维持较长时间的有效血药浓度和胆 汁内高浓度,但仍应注意同时增强病人的抵抗力,同时积极对原发感染灶作一有效引流,以利于 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氨基糖苷类药物为广谱静止期杀菌药物,对G+球菌和G-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均具 有较强抗菌活性,但因其耳、肾毒性受到使用限制。阿米卡星和妥布霉素的耐药率较低,而 奈替米星和异帕米星等对G+菌作用增强且降低了耳、肾毒性,故常用于混合型胆道感染的联 合用药。
其他如大环内酯类和林可霉素类抗生素均为窄谱快速抑菌药物,主要对G+球菌(除外肠 球菌)作用强,因其经胆汁排泄,胆汁浓度高于血清浓度,故适用G+球菌引起的胆道感染。
20 世纪70 年代胆道感染的致病菌主要为G-菌株,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 而由于80 年代以来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引起胆道感染的病原菌群已有了较大的变化,包括 菌群种类和合并厌氧菌感染的情况增多,且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G+菌株感染例如肠球菌等, 而且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明显增加。因而获取样本检测明确胆道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在 临床上仍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合理选择有针对性的抗菌药物治疗,避免进一步耐药菌株 的产生。
抗菌药在胆汁中的浓度
• 抗菌药能否在胆道感染中发挥有效作用,前提即是该抗菌药能否 在胆汁中保持较高浓度。目前已知能在胆汁中形成较高浓度的抗 菌药有4类10余种,即青霉素类:青霉素C、氨苄西林、阿莫西 林、哌拉西林、羧苄西林、磺苄西林、呋布西林等;头孢菌素类: 头孢唑啉、头孢噻肟、头孢三嗪、先锋霉素、头孢他啶、头孢美 唑、头孢米诺等;大环内酯类:红霉素、麦迪霉素、乙酰螺旋霉 素等;其他:四环素族,林可霉素、庆大霉素、氟哌酸、甲硝唑、 复方新诺明等。
胆道疾病的常用检查方法
1.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肝功能、尿常规、血、尿淀粉酶观察胆道有 无感染,肝功能有无损害,有无黄疸和胆胰炎。 2.X线检查:腹平片可以发现阳性结石。 3.口服胆囊造影:检查胆囊。 4.静脉胆道造影:检查胆道。 5.B超、PTCD、ERCP、CT、MR及MRCP。 6.术中胆道造影和术中胆道镜检查。
胆道解剖
胆道系统包括肝内、肝外胆管, 胆囊及Oddi括约肌等部分。它起 于毛细胆管,其终末端与胰管汇 合,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外有 Oddi括约肌围绕。
胆道感染概要
胆囊炎、胆管炎是胆道感染的主要病因。 而上述病因的发生是因为:炎症、胆道阻
塞或者异物的存在所致。其中,胆汁淤积是 主要病因。 所以,治疗胆道感染的方法以多种抗菌药物 联合使用或外科手术为主。
ERCP检查图
胆道造影图
胆道感染的处理原则
针对外科临床所见的胆道感染尤其是急重症胆道感染,一般的处 理原则在于在急诊期有效的解除胆道பைடு நூலகம்阻、通畅引流,同时需要做到 对病人的处置应是尽可能小的创伤;而在病情相对稳定时期则力求解 决胆道感染的病因,做到尽可能的彻底治疗,而外科手术也已成为其 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联用方案要合理
• 在急性胆管炎或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等重症胆道感染的治疗 中,抗菌药的应用原则是早期,联合,足量,全程和有效。其中, 合理地联合应用抗菌药是控制感染的有力措施,但应注意一般以 2~3种联合为宜,不要以为品种越多越好。在联用抗菌药时,一 是要注意配合恰当,可将繁殖期杀菌剂(如青霉素,头孢菌素内) 与静止期杀菌剂(如氨基苷类、喹诺酮类)联合应用,具有协同 效应;也可将静止期杀菌剂与快速抑菌剂(如林可霉素,红霉素) 联合应用,具有累加效效应;但不可联用繁殖期杀菌剂和快速抑 菌剂。二是要注意方案合理,氨基苷类和喹诺酮类应足量应用, 采用静滴途径,将全天用量通过静滴1次给予。而青霉素和头孢 菌素类则最好每天两次给药或6~8小时给药1次为宜。最好是通 过静脉滴注给药。
临床特点:
肝外胆道梗阻导致的胆道感染时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高热寒战和黄疸的 Charcot 三联征,严重者伴发感染性休克及神志改变称Reynolds 五联征。如有胆 囊坏疽或穿孔情况,病人可有腹膜炎体征。肝内胆道梗阻引起的胆道感染则主要 以反复的发热寒战为主要症状,可有肝区触叩痛表现,实验室检查血象升高,可 有肝功能损害。因而如何迅速明确诊断并及时评估病人病情,从而选择适当的治 疗手段是降低其病死率的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