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中国诊疗指南(2019)》要点

合集下载

《中国血管性认知障碍诊疗指导规范》要点

《中国血管性认知障碍诊疗指导规范》要点

《中国血管性认知障碍诊疗指导规范》要点《指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1.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定义和诊断:
指南首先对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定义进行了澄清,血管性认知障碍是由
于脑血管病变导致的认知功能衰退。

其次,《指南》详细描述了血管性认
知障碍的临床表现,如记忆力减退、思维迟缓、注意力不集中等,并提供
了详细的诊断标准和评估工具。

2.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指南》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常见病因和发病机制方面进行了讲解。

主要病因包括脑血管病变、心血管疾病、代谢病等。

发病机制涉及脑缺血、脑梗塞、炎症反应等。

3.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治疗策略:
《指南》对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治疗提供了详细的策略。

首先,要根据
病因进行治疗,如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其次,要进行综合性
治疗,包括对症治疗、康复训练和心理干预等。

此外,药物治疗也是治疗
血管性认知障碍的重要手段,包括抗凝剂、抗血小板药物、胆碱酯酶抑制
剂等。

4.防控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措施:
《指南》还提出了一系列防控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措施,主要包括生活
方式干预、健康教育和定期体检等。

这些措施旨在预防和减少血管性认知
障碍的发病风险。

总体而言,《中国血管性认知障碍诊疗指导规范》为临床医生提供了
一份系统的诊断和治疗指南,帮助医生更好地认识血管性认知障碍,并提
供科学的治疗策略。

同时,指南还提出预防和控制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国家重点监控药品临床使用规范

国家重点监控药品临床使用规范

附件3:国家重点监控药品临床使用规范目录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 (4)脑苷肌肽注射液 (6)奥拉西坦注射液 (7)注射用磷酸肌酸钠 (8)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 (9)注射用前列地尔干乳剂 (10)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 (12)注射用复合辅酶 (13)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14)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 (15)注射用胸腺五肽 (16)注射用核糖核酸Ⅱ (17)注射用骨肽 (18)长春西汀注射液/长春西汀葡萄糖注射液 (19)依达拉奉注射液 (20)马来酸桂哌齐特 (21)参考资料【1】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成人急性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循证临床诊疗指南》编辑委员会.中华外科杂志.2019.57(3):161-165.【2】中国医师协会(CMDA,Chinese Medical Do).婴幼儿脑损伤神经修复治疗专家共识.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8.20(10):785-792.【3】高春锦,葛环等. 一氧化碳中毒临床治疗指南.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13(1): 72-72. 【4】邵肖梅,张崇凡.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循证治疗指南(2011-标准版).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1,6(5):327-335.【5】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6】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7】中国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治指南2015【8】中国脑出血诊疗指导规范(2015)【9】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中国神经创伤专家委员会.中国颅脑创伤病人保护药物治疗指南,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8,24(10):723‐724【10】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神经损伤专业组.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盐注射液——治疗脑、脊髓损伤患者的专家共识[J],中国创伤杂志,2010,26(1):6‐8【11】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说明书.西南药业参考资料【1】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老年神经病学组;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诊疗指南.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9.38(4):345-354.【2】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认知障碍疾病专业委员会.2018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二):阿尔茨海默病诊治指南.【3】高春锦,葛环等. 一氧化碳中毒临床治疗指南.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13(1): 72-72. 【4】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脑与脊髓损害专业委员会.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参考资料【1】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指南.【2】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 版)【3】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小儿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建议(2006).参考资料参考资料【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Chinese Diabetes Society);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会分会(Society of Infectious Diseases,CMA);中华医学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 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Ⅱ). 中华糖尿病杂志.2019,11(3):161-189.【2】2016 ESTES指南:急性肠系膜缺血(中文翻译版).【3】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

中国血管性认知障碍诊治指南解读PPT课件

中国血管性认知障碍诊治指南解读PPT课件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和期待
深入研究VCI的发病机 制,寻找更有效的治疗
方法和预防措施。
01
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 临床研究,评估不同治 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

03
推动VCI的跨学科合作 和综合治疗,为患者提 供更全面、个性化的治
疗方案。
05
加强VCI的早期识别和 诊断,提高诊断的准确
性和及时性。
02
加强VCI的科普宣传和 教育,提高公众对VCI 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NMDA受体拮抗剂
通过拮抗NMDA受体,减少谷氨酸的兴奋性毒性作用,从而改善认知功能。常用 药物包括美金刚等。
控制危险因素药物
降压药
通过降低血压,减少脑血管病变的风 险,从而延缓认知障碍的进展。常用 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ACEI、ARB 等。
降脂药
降糖药
通过控制血糖水平,减少糖尿病对认 知功能的影响。常用药物包括二甲双 胍、胰岛素等。
中国血管性认知障碍 诊治指南解读
汇报人:xxx
2023-12-23
目录
Contents
• 血管性认知障碍概述 • 诊断方法与标准 • 治疗策略与药物选择 • 患者管理与康复训练 • 指南解读与临床实践建议 • 总结与致谢
01 血管性认知障碍概述
定义与流行病学
定义
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是指由脑血 管病变或其危险因素导致的认知功能 障碍,涵盖从轻度认知障碍到痴呆的 整个过程。
神经心理学评估
认知功能评估
采用标准化的神经心理测验,评 估患者的注意力、记忆力、语言 能力、视空间能力、执行功能等 认知领域。
情绪和行为评估
评估患者的情绪状态,如抑郁、 焦虑等,以及行为异常,如攻击 性、游荡等。

《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中国诊疗指南(2019)》解读

《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中国诊疗指南(2019)》解读

《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中国诊疗指南(2019)》解读脑小血管病是指各种病因影响脑内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和小静脉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影像学和病理综合征。

脑小血管病常见的病因类型包括:小动脉硬化性脑小血管病、脑淀粉样血管病、遗传性脑小血管病变、炎症和免疫介导的脑小血管病、静脉胶原病和其他脑小血管病。

脑小血管病可呈现典型的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改变,包括腔隙、新发皮质下小梗死、脑白质病变、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脑微出血及脑萎缩。

认知功能障碍包括记忆力、执行功能、注意力、语言及视空间功能等认知域的损害。

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是临床中常见认知障碍的一种。

为提高诊疗水平,减轻疾病负担,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老年神经病学组、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诊疗指南中国撰写专家组依据国内外科研成果及前沿资讯,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编写《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中国诊治指南(2019)》(以下简称“指南”)。

据一篇发表在2010年Lancet Neurol杂志的研究显示,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减退主要表现在执行功能、注意力、转移能力方面,而非记忆力,“就是给人反应慢慢的一种感觉”,执笔专家彭丹涛教授解释道。

除此之外,患者还可伴随焦虑、抑郁等情感障碍,括约肌功能减退、步态不稳或僵硬、假性球麻痹等运动障碍,最终发展为日常生活能力下降或完全丧失。

2017年Clinical Science杂志发文指出,临床表现与损伤部位相关,如皮层下梗死导致认知功能障碍。

但多数脑小血管病患者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多样,为明确诊断,指南推荐采用适合中国居民的神经心理测验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认知功能域评估,评估的认知功能域包括记忆功能、执行/注意功能、语言功能、视空间结构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精神行为等,着重进行执行/注意功能的评估;并通过神经影像学方法辅助诊断,头颅MRI是检查脑小血管疾病最重要的手段。

此外,还应对所有首次就诊的患者进行血液学检测,以协助脑小血管病的病因诊断和鉴别诊断,包括血糖、血脂、血电解质、肝肾功能。

《中国脑小血管病诊治专家共识2021》要点汇总

《中国脑小血管病诊治专家共识2021》要点汇总

241.《中国脑小血管病诊治专家共识2021》要点脑小血管病(CSVD)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常见疾病,由于多起病隐匿,容易被患者甚至临床医师忽视。

随着研究的深入,在CSVD 危险因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以及评价体系等方面有了快速进展。

1脑小血管病概念CSVD是指各种病因影响脑内小动脉及其远端分支、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和小静脉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影像、病理综合征。

目前对于脑小血管的定义更为宽泛,不仅包括上述小血管,还包括这些小血管周围2~5mm的脑实质和蛛网膜下腔内的血管结构。

CSVD常见的病因分型包括:型,小动脉硬化;型,散发性或遗传性脑淀粉样血管病(CAA);型,其他遗传性CSVD;型,炎症或免疫介导的小血管病;型,静脉胶原病;型,其他小血管病。

2脑小血管病流行病学CSVD的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

根据卒中分型,我国小动脉闭塞所致的CSVD约占缺血性卒中病因的30%。

3脑小血管病危险因素CSVD的危险因素较多,可分为不可干预和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两大类。

前者主要包括年龄和遗传因素,性别和种族因素目前尚有争议。

高血压是CSVD最明确、最重要的可干预危险因素,此外,血压变异性与CSVD影像学标志物(尤其是WMH)高负荷相关。

其他可干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糖尿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高脂血症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

4脑小血管病发病机制目前认为,CSVD是一种动态变化的全脑功能紊乱性疾病,神经血管单元(NVU)功能异常在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任何原因引起的NVU结构或功能改变均可导致CSVD。

5脑小血管病病理表现CSVD的病理改变主要包括小动脉硬化、脂质透明样变性、纤维素样坏死、淀粉样变性、PVS扩大、微小动脉瘤、血脑屏障破坏、血管炎等。

6脑小血管病临床表现CSVD的临床表现异质性较大,分为急性缺血性CSVD和慢性隐匿起病的临床综合征。

6.1近期皮质下小梗死腔隙6.3脑白质高信号6.4脑微出血6.5血管周围间隙6.6脑萎缩推荐意见:对于有认知功能障碍、运动障碍、情感障碍和二便障碍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在排除了其他器质性疾病时,脑小血管病或许是临床医师应该考虑的重要因素。

《中国血管性轻度认知损害诊断指南》要点

《中国血管性轻度认知损害诊断指南》要点

《中国血管性轻度认知损害诊断指南》要点血管性认知损害(VCI)概念最早于1995年提出,泛指所有与脑血管损伤(不仅是卒中)有关的认知障碍。

VaMCI是指由血管性原因引起的,或与血管性原因有关的轻度认知损害综合征,是正常认知与痴呆之间的过渡阶段。

虽然与血管性认知损害非痴呆(VCIND)、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mild VCD)和轻度神经认知障碍(mildNCD)概念不同,但定义基本一致,类似于阿尔茨海默病(AD)所致轻度认知损害(AD-MCI)。

VaMCI诊断标准至今尚不统一,筛查方案缺少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加上我国语言文化环境与西方不同,给临床诊断和筛查带来了不便。

一、指南制定方法本指南的证据收集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的PubMed数据库和荷兰爱思唯尔(Elsevier)公司的生命科学文献数据库,证据类型包括临床研究报告、Meta分析、系统综述等,均发表在2015年3月10日之前。

本指南执行组根据文献证据水平标准进行证据分级(I、Ⅱ、Ⅲ、Ⅳ),并根据证据水平确定推荐强度(A、B、C、D)。

对于无证据可用的重要临床问题,根据经验和专家一致意见,将推荐意见表述为“好的临床实践”。

二、临床诊断:病史、神经系统和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推荐意见:1.临床病史应经知情者补充(好的临床实践)。

2.所有患者都应进行神经和体格检查(好的临床实践)。

3.在诊断时,应检查血液中的维生素B12、叶酸、促甲状腺激素、同型半胱氨酸等,并进行血清学检测如疏螺旋体属和艾滋病病毒等,以排除相关疾病(好的临床实践)。

三、认知功能测评:执行、记忆、语言、视空间和整体认知1. 认知测评领域2. 认知筛查方案推荐意见:1.VaMCI诊断必须基于神经心理学测试,认知评估应包括一个整体认知测试和至少4个认知领域测试,如执行、记忆、语言、视空间功能(I类证据,A级推荐),但不应将记忆损害作为诊断的必要条件(I类证据,A 级推荐)。

2.NINDS-CSN三种神经心理学评估方案用于不同需求的认知筛查,其中5分钟方案包括记忆、定向、语言评估,简便易行,可用于VaMCI 快速筛查(I类证据,B级推荐),但应补充执行功能和整体认知的测试(好的临床实践)。

《卒中后功能障碍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继续教育答案

《卒中后功能障碍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继续教育答案
E
CSVD指的是小动脉、毛细血管和小静脉血管壁的病理改变,比如脂质玻璃样变和纤维素样坏死,其病因有多种,最常见的是()
A
在认知评估体系的构架第二层次:整体认知中,国内外通用的,非常普适的一项是()
B
在aCSVD抗血小板治疗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在aCSVD抗凝治疗中,已有研究显示,合并严重WMLs或CMB者,抗凝后的出血危险增高,可达(),需慎重评估使用
D
WMH发起,数据来自21个国家的23项社区,51,547人回应,调查结果显示:()的调查对象在过去12个月内罹患至少一种焦虑障碍
B
CAA影像学表现为()
A
()诊断的“金标准”是基因诊断,对于男性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或血浆α-GLA活性检测也可作为确诊标准。
D
CADASIL是由位于19号染色体上的()突变所致的单基因遗传性脑血管病。
B
对于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理解,说法错误的是()
C
Delphi的共识研究方式,参与者通过回顾已提出的概念来建立新的指南。研究执行了()轮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调查,大约每轮两个月。
C
卒中后认知障碍的药物治疗中,推荐等级属于Ⅰ级推荐,A级证据的是()
D
卒中后认知障碍,中药可能有一定治疗作用,指南推荐的中成药包括哪些()
A
不属于养血清脑药理作用的是()
D
下列那些患者是排除在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纳入标准之外的?
C
在研究二(二线免疫治疗与抗NMDA受体脑炎情景记忆改善是否有关)中,下列的结论错误的是()
B
研究三(抗NMDA受体脑炎情景记忆编码加工损伤的神经机制)的评估时间节点是:第一次出院后至少()个月
D
在研究四(抗NMDA受体脑炎执行功能损伤的神经机制)-空间独立成分分析,下面对应正确的是()

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中国诊疗指南(2019)

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中国诊疗指南(2019)
《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 中国诊疗指南(2019)》 ——指南解读
1
推广资料编号CN-ART-04-20190505-150065,使用有效期2021-05-08
国内外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指南相继发表
美国国立神经疾病卒中 研究所和瑞士神经科学
研究国际学会指南
美国心脏协会和 美国卒中协会指南
国际血管性行为与认 知障碍学会指南
脑小血管病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
= 36%~67%
血管性痴呆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老年神经病学组, 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诊疗指南中国撰写专家组. 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中国诊疗指南(2019).
12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9; 38(4): 345-354.
100% 80% 60% 40% 20% 0%
腔隙 深部脑白质高信号 任何脑微出血
31.6%
5.3% 2.6% 35-39岁
45.8%
4.7% 3.0% 40-49岁
63.5%
8.7% 7.6% 50-59岁
83.2%
24.9% 18.4%
60-69岁
89.5%
41.0% 24.8%
70-80岁
结果显示,腔隙患病率为14.5%,深部脑白质高信号为65.4%,脑微出血为10.6%
Sep;37(9):2220-41.
Gorelick PB, Scuteri A, Black SE, et al. Vascular contributions to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dementia: a statement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2019年中国血管性认知障碍诊治指南》解读

《2019年中国血管性认知障碍诊治指南》解读

《2019年中国血管性认知障碍诊治指南》解读一、血管性认知障碍定义与分类VCI是脑血管病变及其危险因素导致的临床卒中或亚临床血管性脑损伤,涉及至少一个认知域受损的临床综合征,涵盖了从轻度认知障碍到痴呆,也包括合并AD等混合性病理所致的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

该定义指出,VCI是一类以认知受损为特征的综合征,病因为脑血管病变及其危险因素,涵盖了不同程度的认知损伤,并且不排除混合病理所致的认知功能障碍。

在临床实践当中,推荐临床医生依据病因与病理对VCI作出分类。

首先,根据认知障碍的严重程度,将VCI分为轻度VCI(mild VCI)和重度VCI(major VCI或Va D)。

对于重度VCI,依据卒中病史及临床病理/影像学特征,主要描述4种类型:卒中后痴呆(post-stroke dementia,PSD)、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dementia,SIVaD)、多发梗死性痴呆(multi-infarct dementia,MID)和混合型痴呆(mixed dementias,MixD)。

对于PSD与MixD还应根据参与的病理类型进行进一步细分。

二、血管性认知障碍诊断1 诊断流程即首先确定认知功能的下降及下降的程度,其次确定脑血管病是导致认知障碍的主要原因,并排除导致认知障碍的其他原因,最后对VCI的病理类型进行描述。

基于以上的诊断流程,新版指南指出,在临床实践中,对于拟诊VCI的患者,需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估以明确诊断。

临床评估评估认知障碍与脑血管病发生、发展过程的关系。

目的在于寻找血管性病因,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认知障碍。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病史采集:应了解患者认知障碍的起病时间、临床表现、病程、严重程度及对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的影响。

同时需重点了解患者是否具有VCI相关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功能不全、心房颤动及饮酒、吸烟史等。

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指南解读

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指南解读
▪ 随着神经影像学、神经电生理技术的不断进步,结合临床表现和 专业的神经心理测评师可准确诊断该病,但是关于疾病发病机制 尚未明确。
小结
▪ 目前治疗重点主要以恢复肢体功能及延缓病情进展为主,对预防 其危险因素方面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应高度警惕认知障碍发生 的不可控危险因素,针对可控因素进行积极干预。
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标准
▪ 目前国内外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相关指南中,均将脑小血管病作 为分类或病因学诊断。因此,结合目前国内外指南,诊断脑小血 管病认知功能障碍,需满足以下3条要素:
①证实存在有认知功能障碍; ②证实存在有脑小血管病; ③确定脑小血管病是引起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因素。
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标准
▪ 脑小血管病推荐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多靶点、多途径干预 治疗,发挥中医药优势,两者相互补充,患者获益性更高,提高 临床疗效。
谢谢观看
临床特点和评估
(2)各认知亚相神经心理学评估:记忆力评估(听觉词语学习测验、韦 氏记忆量表),注意力/执行功能评估(连线测验、数字符号测验),语 言功能障碍评估量表[波士顿命名测验(BNT)、词语流畅性测验 (VFT)],视空间结构功能量表(Rey-Osterrieth复杂图形测验、画钟实 验)。 (3)日常生活能力:基本日常能力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 (4)精神行为评估: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Starkstein情感 淡漠量表。
▪ 但目前关于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尚末形成统一的标准,我国 在目前国内外关于认知功能障碍病因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关 于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表5)。
▪ 确定脑小血管病存在以下证据之一:白质和深部灰质中有多处腔 隙性梗死、缺血性白质改变、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皮质微梗死和 微出血。

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中国诊疗指南2019

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中国诊疗指南2019

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中国诊疗指南2019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是临床中常见的认知障碍的一种,发病率高,社会负担重,在临床实践中给予合理诊疗至关重要。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老年神经病学组联合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诊疗指南中国撰写专家组制走了《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中国诊疗指南(2019)》,供临床医生参考。

本文对指南中关于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诊断与治疗的推荐要点进行概述。

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要点(一)临床特点和评估推荐:应采用适合我国的神经心理测验对脑小血管病患者进行全面的认知功能域评估。

评估的认知功能域包括记忆功能、执行/ 注意功能、语言功能、视空间结构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精神行为等。

着重进行注意/执行功能的评估。

(二)影像学检查推荐:目前临床上无直接显示脑小血管病的检查方法。

头颅MRI 是检查脑小血管病最重要的手段。

推荐常规检查序列包括T1、T2、T2PRE、T2-FLAIR、SWI和DWI。

这种序列组合可满足诊断脑小血管病变引起的腔隙性脑梗死、脑微出血和脑白质病变。

如果条件允许可进行DTI、FDG-PET、ASL等多模态影像学检查以协助识别脑小血管病相关的病理损伤。

(三)实验室检查推荐:所有首次就诊的患者应进行血液学检测以协助脑小血管病的病因诊断和鉴别诊断。

包括血糖、血脂、血电解质、肝肾功能。

有些患者常需要进行更多的检测,如:VitB、甲状腺素水平、梅毒血清学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伯氏疏螺旋体等。

(四)诊断标准推荐:应详细询问病史及神经系统查体,寻找脑小血管病的证据及与认知功能障碍间的相关性。

并排除其他引起认知功能障碍的疾病。

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要点(一)预防性干预措施推荐:控制血管性危险因素对于脑小血管病认知障碍预防可能有益。

但需要进一步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口b级证据、B级推荐)。

(二)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治疗推荐:治疗药物胆碱酯酶抑制剂(多奈哌齐、卡巴拉汀、加兰他敏)临床研究证实对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有明确治疗作用(Ha级证据、A级推荐)。

2019版:中国血管性认知障碍诊治指南(全文)

2019版:中国血管性认知障碍诊治指南(全文)
包括详细的全身体检与神经系统检查,评估患者的一般健康状况及精 神状态。记录神经症候包括认知与行为症状,以及步态异常、震颤、平衡 障碍、吞咽困难、假性球麻痹等表现;记录生命体征和其他资料包括身高、 体质量、血压、腰围、定时步态及心血管体征等。 3.辅助检查:
血液检测主要包括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电解质、血脂、血糖、肝 肾功能、甲状腺功能及同型半胱氨酸、维生素 B12 和 C 反应蛋白等。还 有心电图、心脏超声、颈动脉超声和头颅 MRI/CT 扫描等影像检查。为鉴 别诊断,有些患者还需要进行脑脊液和基因检测等特殊检查。
推荐 病史采集应全面,且有知情者的补充,重点关注认知障碍所累及 的认知域,卒中与心、脑血管病史,家族史以及相关危险因素。对患者进 行详细的一般体格检查与神经系统体检以及相关的辅助检查,以寻找血管 性病因,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认知障碍。 (二)神经心理评估
神经心理评估是识别和诊断 VCI 的重要方法,也是观察疗效和转归的 重要工具。由于 VCI 在病因、病理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异质性,其神经心理 特征也不尽相同。VCI 患者最常见的受损认知领域是处理速度和执行功能 [9],表现为信息处理速度减慢,工作记忆障碍和定势转移降低。因此,对 VCI 患者的认知功能评估应包括执行功能、注意力、语言功能、记忆功能 和视空间能力等认知域。并非所有的 VCI 患者早期都会出现记忆力下降, 因而记忆障碍并非诊断 VCI 的必备条件。2006 年 NINDS-CSN 根据临床 应用和研究的需求,推荐了 60 min、30 min 和 5 min 三个成套的 VCI 神经心理量表测试流程[8],由于种族、文化和语言的差异及国情的不同, 在我国尚难于普遍推广应用。此外,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 识别轻度 VCI 优于 MMSE[10],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临床实践中,可适用 于认知障碍的早期筛查和整体认知评估。根据 VICCCS 专家共识推荐的 VCI 核心认知域评测,结合我国的临床实践,我们推荐一套包含认知障碍 筛查、VCI 核心认知域评估及日常生活能力评估的中文版神经心理评估方 案(表 1),包括基本方案和可选方案,两个评测方案可参照选用。由于 我国地域及文化因素较复杂,人口受教育程度差异大,目前尚无统一的 VCI 认知域量表评测阈值,评测阈值仅供参考。

2019年中国血管性认知障碍诊治指南 解读 图文版 PPT

2019年中国血管性认知障碍诊治指南 解读 图文版 PPT
MID)的概念; 1985年:Loeb 提出适用广泛的VaD概念; 1990s:Bowler和Hachinski提出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 2011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痴呆与 认知障碍学组发表《血管性
认知障碍诊治指南》 2019年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认知障碍专业委员会发表《中国
涵盖了从轻度认知障碍到痴呆,也包括合并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AD) 等混合性病理所致的不同程度的 认知障碍。
历史回顾
1899年:动脉硬化性和老年性痴呆就被认为是不同的综合征 1969年:Mayer-Gross等描述血管性痴呆(VaD),指出高血压占其
中50%以上; 1974年:Hachinski 等提出多发梗死性痴呆(multi-infarct dementia,
病史采集应全面,且有知情者的补充, 重点关注认知障碍所累及的 认知域,卒中与心、脑 血管病史,家族史以及相关危险因素。对患 者进行 详细的一般体格检查与神经系统体检以及相关的 辅助检查, 以寻找血管性病因,并排除其他原因所 致的认知障碍。
(二)神经心理评估
神经心理评估是识别和诊断VCI的重要方法, 也是观察疗效和转归的重要工具。
并非所 有的VCI患者早期都会出现记忆力下降,因而记忆 障碍并非诊断VCI的必 备条件。
(二)神经心理评估
推荐意见: 对可疑VCI的患者,应进行完整的神经心理评估,至少评估注意/执行功能、记
忆、语言和视空间功能等VCI四个核心认知域。
(三)影像学评估
神经影像学检查是确定血管性认知障碍病因 和病理诊断的主要方法,影像学评 估不仅可以反映 血管性脑损伤病理类型、部位和程度,也可以帮助 鉴别其他原 因导致的认知障碍,如正常颅压脑积 水、额颞叶痴呆等。

2019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解读(完整版)【可修改文字】

2019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解读(完整版)【可修改文字】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2019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解读(完整版)中国卒中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2019(CSA & TISC 2019)于6月28日-6月30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

在CSA & TISC 2019第一天下午的CSA 临床管理指南解读Ⅰ论坛上,中国卒中学会制定的2019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在万众期待中正式发布,发布会现场盛况空前。

本文就指南主要内容,尤其是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进行了解读。

1、2019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重磅发布为进一步提高我国脑血管病的规范化防治水平,降低卒中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和复发率,中国卒中学会组织国内专家历时2年,制定了包括脑血管病预防、诊疗、康复、组织化管理和卒中医疗质量控制等内容的全方位的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采用流程图和推荐意见相结合的模式,更加贴近临床工作,实用性强。

该指南的发布将成为脑血管病领域的风向标,更好地指导和帮助脑血管病相关医疗工作者开展工作。

CSA & TISC 2019邀请多位神经领域知名专家对2019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分章节进行发布和解读。

指南共分八章,详见表1。

6月28日下午的CSA 临床管理指南解读Ⅰ论坛主要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管理(第四章)进行解读,涉及缺血性卒中急诊评估诊断、再灌注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危险因素管理及长期干预。

表1 指南章节分布2、缺血性卒中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解读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治疗及长期预防的基石,本文着重对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章节(第四章第四节)内容进行解读。

抗血小板章节推荐意见详见表2。

表2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推荐意见汇总▶单药抗血小板治疗氯吡格雷或阿司匹林依然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首选抗血小板药物。

IST和CAST两项研究证明阿司匹林相比安慰剂可降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死亡率或残疾率;CAPRIE研究证实氯吡格雷相比阿司匹林显著降低复合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中国诊疗指南》要点

《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中国诊疗指南》要点

《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中国诊疗指南》要点1. 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VCI)是指由于脑血管病引起的全面性认知能力损害。

这种损害对日常生活活动和社交功能产生明显影响。

2. VCI的病程进展和预后与疾病类型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指南将VCI分为病理性认知功能损害(pathological cognitive impairment, PCI)和病理性认知功能障碍(pathological cognitive impairment dementia, PCID)两个阶段。

3.VCI的临床特点包括多个认知领域受损、记忆、执行功能和注意力功能减退、行为和情感改变等。

同时还可伴随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如步态异常、吞咽困难等。

4.VCI的诊断应基于详细的临床评估和辅助检查。

其中,脑影像学是最主要的辅助检查手段,包括头颅CT、MR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等。

除此之外,还需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并排除其他可能的认知障碍的原因。

5.VCI的治疗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和生活方式干预。

药物治疗主要以抗血小板聚集剂、降压药和胆碱酯酶抑制剂为主。

康复训练包括认知刺激、生活技能训练和心理支持等。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控制危险因素、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度锻炼和积极的社交活动。

6.VCI的预防和管理也是指南的重点。

预防措施主要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定期体检、合理饮食、适量锻炼和积极的社交活动等。

治疗管理主要包括对基础疾病的治疗、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和心理支持等。

7.指南还强调了医患沟通和家庭支持的重要性。

医生应与患者和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提供必要的教育和支持。

而家庭支持则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改善治疗效果。

总结起来,《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中国诊疗指南》就是通过详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提供了对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全面管理。

指南强调了综合治疗的重要性,包括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和生活方式干预。

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2019(完整版)

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2019(完整版)

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2019(完整版)1996年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至今仍被作为我国脑血管病诊断的主要依据,然而,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国内外对脑血管病分类认识的不断加深,迫切需要对我国主要脑血管病的诊断要点进行更新修订。

本文参考了脑血管病国内外相关诊治指南,经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学组指南共识专家委员会反复讨论,修订而成,供广大临床和科研工作者参考。

一、缺血性脑血管病(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要点:1. 突发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符合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表现,一般在24h内(多数不超过1h)完全恢复,可反复发作。

2. 头颅MRI弥散加权成像(DWI)未发现相应急性脑梗死证据,为影像学确诊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无条件行DWI检查时,头颅CT/MRI 常规序列未发现相应梗死灶,可作为临床诊断依据;无法得到影像学责任病灶证据时,仍以症状/体征持续时间不超过24h为时间界限标准。

3. 排除非缺血性病因。

(二)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诊断要点:1. 急性发病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少数可为全面性神经功能缺失。

2. 头颅CT/MRI证实脑部相应梗死灶,或症状体征持续24h以上,或在24h内导致死亡。

3. 排除非缺血性病因。

附1:由于病因学不同,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各有特点。

在明确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诊断的基础上,脑梗死各病因学亚型诊断要点如下。

1.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1)可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或系统性动脉粥样硬化证据;(2)表现为急性发病的局灶性或全面性神经功能缺失;(3)头颅CT/MRI显示脑梗死灶直径>1.5cm,脑动脉成像证实有相应脑动脉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或狭窄>50%;或头颅CT/MRI显示穿支动脉供血区孤立梗死灶,高分辨MRI证实供血动脉有粥样硬化斑块堵塞了穿支动脉开口。

2. 心源性栓塞性脑梗死:(1)多在活动中急骤发病,神经功能缺失立即达高峰;(2)头颅CT/MRI显示单个或多个累及大脑皮质的分散病灶,常超过单条血管支配区,易发生出血转化;(3)可发现心脏栓子来源的证据,或合并其他脏器栓塞。

《中国脑小血管病诊治共识》要点

《中国脑小血管病诊治共识》要点

《中国脑小血管病诊治共识》要点脑小血管病是临床常见的脑部血管疾病,隐匿起病、缓慢发展、部分可急性发作。

临床表现复杂,诊断比较困难,容易造成诊断和治疗上的混乱。

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脑小血管病临床、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认识有了显著提高,脑小血管病的诊断率也明显增加。

脑小血管病定义脑小血管病是指由于各种病因影响脑内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和小静脉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影像、病理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腔隙性脑梗死、脑出血、皮质下白质病变、脑微出血和微梗死。

脑小血管病病因按照脑小血管病的病因可将其分为6大类:①小动脉硬化也称为年龄和血管危险因素相关性小血管病,其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是年龄、糖尿病以及高血压,其中,高血压的相关性最为明显;②散发性或遗传性脑淀粉样血管病;③其他遗传性小血管病;④炎性或免疫介导性小血管病;⑤静脉胶原化疾病;⑥其他脑小血管病。

本文主要阐述第一和第二类脑小血管病,其他类型的脑小血管病可参照相关的指南或共识建议。

流行病学资料在我国,脑小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腔隙性梗死占缺血性脑卒中的25%~50%,而脑出血占所有类型脑卒中的25%,显著高于西方国家。

脑小血管病的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

另一方面,脑小血管病引起的脑卒中复发率较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脑卒中复发率略低。

发病机制脑小血管病可以累及小动脉、毛细血管以及小静脉,以穿通动脉受累最为常见。

此阶段没有临床症状,核磁共振检查显示为脑白质病变。

严重的小血管病变会导致血管壁损伤、微小动脉瘤形成或者淀粉样物质沉淀,局部发生炎性改变、血管壁破坏、血浆成分渗出,表现为显微镜下微出血,病灶大小为0.5~5.0mm,常为多发,不伴有临床症状。

脑的小血管病进一步发展可破坏血脑屏障,造成局部炎性反应,血管自动调节功能丧失,脑血流量下降,导致严重性局部缺血,灰白质完全坏死,临床表现出腔隙性脑梗死症状。

脑小血管病急性发作的另一类型是小血管破裂,引起脑出血,与高血压相关的脑出血多位于内囊、外囊、脑桥或者小脑半球。

《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2019》要点

《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2019》要点

《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2019》要点1996年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至今仍被作为我国脑血管病诊断的主要依据,然而,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国内外对脑血管病分类认识的不断加深,迫切需要对我国主要脑血管病的诊断要点进行更新修订。

本文参考了脑血管病国内外相关诊治指南,经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学组指南共识专家委员会反复讨论,修订而成,供广大临床和科研工作者参考。

一、缺血性脑血管病(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要点】:1. 突发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符合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表现,一般在24h内(多数不超过1h)完全恢复,可反复发作。

2. 头颅MRI弥散加权成像(DWI)未发现相应急性脑梗死证据,为影像学确诊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无条件行DWI检查时,头颅CT/MRI常规序列未发现相应梗死灶,可作为临床诊断依据;无法得到影像学责任病灶证据时,仍以症状/体征持续时间不超过24h为时间界限标准。

3. 排除非缺血性病因。

(二)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诊断要点】:1. 急性发病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少数可为全面性神经功能缺失。

2. 头颅CT/MRI证实脑部相应梗死灶,或症状体征持续24h以上,或在24h内导致死亡。

3. 排除非缺血性病因。

附1:由于病因学不同,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各有特点。

1.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2. 心源性栓塞性脑梗死:3. 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4. 其他原因所致脑梗死:5. 原因未明的脑梗死:附2: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临床过程复杂。

1. 脑分水岭梗死:2. 出血性脑梗死:(三)脑动脉盗血综合征【诊断要点】:1.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1)发作性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或上肢缺血症状;(2)患侧上肢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收缩压比健侧低20mmHg 以上,或锁骨上窝可闻及动脉杂音;(3)血管成像检查发现锁骨下动脉近端严重狭窄或闭塞,血管超声或DSA证实椎-基底动脉血液逆流至患侧锁骨下动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中国诊疗指南(2019)》要点
目前国际上围绕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指南主要包括:199年美国国立神经疾病卒中研究所和瑞士神经科学研究国际学会(NINDS-AIREN)Eli、2006年美国国立神经疾病和卒中研究院-加拿大卒中网(NINDS-CSN)、2011年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卒中协会(AHA/ASA)、2014年国际血管性行为与认知障碍学会(Vas-Cog)和2011年我国发布的VCI指南及2018年由全球27个国家的专家共同制定的血管损伤认知障碍分类研究指南。

在这些指南中,脑小血管病是引起VCI的重要亚型,也是临床上导致血管性痴呆的最常见原因。

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是临床中常见认知障碍的一种,发病率高,社会负担重,在临床实践中给予合理诊疗至关重要。

一、定义
脑小血管病是指各种病因影响脑内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和小静脉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影像学和病理综合征。

脑小血管病常见的病因类型包括:小动脉硬化性、脑淀粉样血管病、遗传性脑小血管病变、炎症和免疫介导的小血管病、静脉胶原病和其他小血管病等。

认知功能障碍包括记忆力、执行功能、注意力、语言及视空间功能等认知域的损害。

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可呈现出相似的认知减退模式,常累及注意力、加工速度和执行功能等领域,而记忆任务受损相对较轻。

二、流行病学
脑小血管病是与年龄相关的高患病率疾病。

三、诊断
(一)临床特点和评估
1.临床特点:
多数脑小血管病患者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无症状性脑小血管病、腔隙性卒中和认知功能障碍。

患者症状的有无和严重程度取决于病灶的部位、程度及数量等。

2.神经心理学评估:
(1)总体认知功能筛查、评估: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MMSE)是国内外常用的认知功能筛查量表,由于耗时短、容易操作,作为鉴别健康老年人
和痴呆的初筛量表广泛应用于社区和医院。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在我国广泛用于筛查轻度认知功能损害。

血管性痴呆评估量表(VaDAS-cog)侧重注意/执行功能等总体认知功能的评测,对脑小血管相关认知功能障碍具有较好的评估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2)各认知亚相神经心理评估:临床上记忆力评估主要集中于情景记忆检测,包括听觉词语学习测验、韦氏记忆量表、逻辑记忆测验等。

(3)日常生活能力:评价日常能力量表包括日常能力量表(ADL)和社会功能问卷(FAQ)。

(4)精神行为评估:2006年NINDS/CSN关于VCI统一标准中推荐使用神经精神调查表-问卷版(NPI-Q)检查VCI及其他疾病受累的多数行为问题。

专门针对抑郁症状的量表,可应用国立精神卫生所制定的抑郁量表(CES-D)。

【推荐】应采用适合我国的神经心理测验对脑小血管病患者进行全面的认知功能域评估。

评估的认知功能域包括记忆功能、执行/注意功能、语言功能、视空间结构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精神行为等。

着重进行注意/执行
功能的评估。

(二)影像学检查
1.MRI:对脑小血管病患者进行脑结构影像学检查时,首选头颅MRI,MRI是目前检测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最重要的工具。

2.其他影像学标志物:除了传统的MRI平扫,其他的新型影像学标记物可给予一定的指导价值。

【推荐】目前临床上无直接显示脑小血管病的检查方法。

头颅MRI是检查脑小血管病最重要的手段。

推荐常规检查序列包括T1、T2、T2*GRE、T2-FLAIR、SWI和DWI。

这种序列组合可满足诊断脑小血管病变引起的腔隙性脑梗死、脑微出血和脑白质病变。

如果条件允许可进行DTI、FDG-PET、ASL等多模态影像学检查以协助识别脑小血管病相关的病理损伤。

(三)实验室检查
1.血液检测:
2.脑脊液(CSF)检测:
3.基因检测:
【推荐】所有首次就诊的患者应进行血液学检测以协助脑小血管病的病因诊断和鉴别诊断。

包括血糖、血脂、血电解质、肝肾功能。

有些患者常需要进行更多的检测,如:VitB、甲状腺素水平、梅毒血清学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伯氏疏螺旋体等。

(四)诊断标准
结合目前国内外指南,诊断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需满足以下要素:(1)证实存在有认知功能障碍;(2)证实存在有脑小血管病;(3)确定脑小血管病是引起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因素。

但目前关于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

【推荐】应详细询问病史及神经系统查体,寻找脑小血管病的证据及与认知功能障碍间的相关性。

并排除其他引起认知功能障碍的疾病。

四、治疗
(一)预防性干预措施
预防性干预措施可能在个人水平上作用显著性不明显,但在群体水平上可使负担显著降低。

1. 生活方式干预:
2. 血管性危险因素和伴随的血管疾病:
3. 脑小血管病:
4. 多因素干预常采用综合方法:
【推荐】控制血管性危险因素对于脑小血管病认知障碍预防可能有益。

但需要进一步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b级证据、B级推荐)。

(二)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治疗
1.抗痴呆治疗药物:
2.我国研制的抗血管性认知障碍药物:
3.我国研制的抗血管性认知障碍中药养血清脑颗粒:
4.其他有循证学依据的抗血管性认知障碍药物:
【推荐】抗痴呆治疗药物胆碱酯酶抑制剂(多奈哌齐、卡巴拉汀、加兰他敏)临床研究证实对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有明确治疗作用(a级证据、A级推荐)。

美金刚可改善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认知功能,但在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仍需大样本临床试验进行研究和证实(b级证据、B 级推荐)。

其他有循证医学证据治疗VCI的药物有丁苯酞、养血清脑颗粒、奥拉西坦、胞磷胆碱、银杏叶制剂及尼莫地平等。

仍需进一步临床试验证实(b级证据、B级推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