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实验 平抛运动实验报告
平抛运动实验实验报告
![平抛运动实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619b2d6f705cc17552709f4.png)
平抛运动实验实验报告篇一:实验平抛运动实验报告平抛运动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学号一、实验目的:1、描绘物体平抛运动的轨迹并判断是不是抛物线2、学会根据平抛运动轨迹图求出平抛的初速度二、实验原理:1、平抛物体的运动可以看做是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一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另一个是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让小球做平抛运动,利用描迹法描出小球的运动轨迹,即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曲线,建立坐标系,判断轨迹是不是抛物线。
2、测出曲线上某一点的坐标x和y,依据重力加速度g的数值,利用公式y=1/2gt2求出小球的飞行时间t,再利用公式x=v0t求出小球的水平分速度,即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0. 三、实验器材斜槽、小球、木板、重锤线(铅垂线)、坐标纸、图钉、刻度尺、铅笔(或卡孔)四、参考实验步骤1、安装调整弧槽,使其末端保持水平。
固定斜槽,可用平衡法调整斜槽,即将小球轻放在斜槽平直部分的末端处,能使小球在平直轨道上的任意位置静止,就表明斜槽平直部分的末端处已水平.2、调整木板:用悬挂在槽口上的重锤线把木板调到竖直方向,并使木板平面与小球下落的竖直面平行,然后把重锤线方向记录到钉在木板的坐标纸上,固定木板,使在重复实验的过程中,木板与斜槽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注意:小球在运动中不能与坐标纸接触)3、确定坐标原点O:把小球放在槽口处,用铅笔记下球在槽口时球心在板上的水平投影点O,O点即为坐标原点.4、描绘运动轨迹:在木板的平面上用手按住卡片,使卡片上有孔的一面保持水平,调整卡片位置,要使从槽上滚下的小球正好穿过卡片的孔,而不擦碰孔的边缘,然后用铅笔在卡片缺口上点个黑点,这就在白纸上记下了小球穿过孔时球心所对应的位置,取下坐标纸用平滑的曲线把这些点连接起来便得到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5、判断轨迹是不是抛物线6、计算初速度:以O点为原点画出竖直向下的y轴和水平向右的x轴,并在曲线上选取ABCDEF六个不同的点,用刻度尺测出它们的坐标x和y,用公式x=v0t和y=1/2gt2计算出小球的初速度v0,最后求出v0的平均值.●实验中的注意事项1.安装斜槽时,应检查斜槽末端的水平槽部分是否水平,检查方法是小球平衡法.2.固定坐标纸时应用重锤检查坐标纸上的竖直线是否竖直,坐标原点位置是否正确.3.要注意保持小球每次都是从同一止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4.计算初速度时,应选距抛出点远些的点为宜.以便于测量,减小误差.2●实验结论平抛实验中小球作平抛运动轨迹是,其平抛初速度为篇二:平抛运动实验报告平抛运动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学号一、实验目的:1、描绘物体平抛运动的轨迹并判断是不是抛物线2、学会根据平抛运动轨迹图求出平抛的初速度二、实验原理:1、平抛物体的运动可以看做是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一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另一个是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让小球做平抛运动,利用描迹法描出小球的运动轨迹,即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曲线,建立坐标系,通过y/x2的值,来判断轨迹是不是抛物线。
实验平抛运动实验报告
![实验平抛运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51206b5a6c30c2259019ec1.png)
实验平抛运动实验报告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平抛运动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学号一、实验目的:1、描绘物体平抛运动的轨迹并判断是不是抛物线2、学会根据平抛运动轨迹图求出平抛的初速度二、实验原理:1、平抛物体的运动可以看做是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一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另一个是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让小球做平抛运动,利用描迹法描出小球的运动轨迹,即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曲线,建立坐标系,判断轨迹是不是抛物线。
2、测出曲线上某一点的坐标x和y,依据重力加速度g的数值,利用公式ty=1/2gt2求出小球的飞行时间t,再利用公式x=v求出小球的水平分速度,即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三、实验器材斜槽、小球、木板、重锤线(铅垂线)、坐标纸、图钉、刻度尺、铅笔(或卡孔)四、参考实验步骤1、安装调整弧槽,使其末端保持水平。
固定斜槽,可用平衡法调整斜槽,即将小球轻放在斜槽平直部分的末端处,能使小球在平直轨道上的任意位置静止,就表明斜槽平直部分的末端处已水平.2、调整木板:用悬挂在槽口上的重锤线把木板调到竖直方向,并使木板平面与小球下落的竖直面平行,然后把重锤线方向记录到钉在木板的坐标纸上,固定木板,使在重复实验的过程中,木板与斜槽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注意:小球在运动中不能与坐标纸接触)3、确定坐标原点O:把小球放在槽口处,用铅笔记下球在槽口时球心在板上的水平投影点O,O点即为坐标原点.4、描绘运动轨迹:在木板的平面上用手按住卡片,使卡片上有孔的一面保持水平,调整卡片位置,要使从槽上滚下的小球正好穿过卡片的孔,而不擦碰孔的边缘,然后用铅笔在卡片缺口上点个黑点,这就在白纸上记下了小球穿过孔时球心所对应的位置,取下坐标纸用平滑的曲线把这些点连接起来便得到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5、判断轨迹是不是抛物线6、计算初速度:以O点为原点画出竖直向下的y轴和水平向右的x轴,并在曲线上选取ABCDEF六个不同的点,用刻度尺测出它们的坐标x和y,用公式x=v0t和y=1/2gt2计算出小球的初速度v,最后求出v的平均值.●实验中的注意事项1.安装斜槽时,应检查斜槽末端的水平槽部分是否水平,检查方法是小球平衡法.2.固定坐标纸时应用重锤检查坐标纸上的竖直线是否竖直,坐标原点位置是否正确.3.要注意保持小球每次都是从同一止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4.计算初速度时,应选距抛出点远些的点为宜.以便于测量,减小误差.●实验记录(取g=10 m/s2)●实验结论平抛实验中小球作平抛运动轨迹是,其平抛初速度为。
研究平抛运动实验报告
![研究平抛运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e9e2e40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08.png)
研究平抛运动实验报告研究平抛运动实验报告引言:平抛运动是物理学中的基本运动之一,它是指在水平方向上以一定初速度抛出物体后,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的作用而做抛物线运动。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收集,研究平抛运动的相关性质和规律。
实验目的:1. 研究平抛运动的轨迹特性;2. 探究初速度对平抛运动的影响;3. 验证平抛运动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1. 平抛器;2. 计时器;3. 直尺;4. 纸张;5. 笔。
实验步骤:1. 将平抛器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调整其角度,使其成为一个合适的抛射角度;2. 使用直尺测量平抛器的高度,并记录下来;3. 在平抛器的底部放置纸张,并将纸张固定在桌面上;4. 在纸张上绘制一条水平线,作为参考线;5. 在平抛器的弹射口处,放置一枚小球;6. 准备好计时器,并将其置于合适的位置;7. 启动计时器,并同时启动平抛器,使小球抛出;8. 当小球落地时,停止计时器,并记录下所用的时间;9. 重复以上步骤多次,以获得更加准确的数据。
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步骤所得到的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小球的初速度、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并绘制出相应的图表。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小球的水平位移与时间成正比,即小球的水平速度恒定;2. 小球的垂直位移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符合抛物线运动的特点;3. 小球的初速度对平抛运动的轨迹和时间有直接影响,初速度越大,小球的水平位移越远,所用时间越长。
实验讨论: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小球的轨迹并非完全符合理论预期。
可能的原因包括空气阻力的影响、平抛器的设计缺陷等。
为了更加准确地研究平抛运动,可以进行以下改进:1. 减小空气阻力的影响,可以在实验过程中使用真空环境或减小小球的体积;2. 优化平抛器的设计,使其能够更加精确地控制初速度和角度。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研究了平抛运动的轨迹特性和初速度对其影响的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平抛运动符合抛物线运动的规律,初速度越大,小球的水平位移越远,所用时间越长。
研究平抛运动实验报告
![研究平抛运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6c21d0bbed5b9f3f90f1ce6.png)
姓名:
学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研究平抛运动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验证平抛运动在水平运动方向为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为自由落体运动。
实验原理 物体匀速直线运动 S=V*t,通过手工测试 S 与匀速直线运动理论 S 的对比来确认平抛运
动的水平方向为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自由落体运动 H=(g*t^2)/2,通过飞行时间 t 与自由落体运动理论落体时间 t 的
对比来确认平抛运动的垂直方向为自由落体运动。 实验器材
光电门头 1 个、平抛运动实验仪、USB 线 2 根、钢尺一只、连接导线
实验数据:
实验结论:
5.3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5.3实验:研究平抛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0a3dd3d4bb4cf7ec4afed01a.png)
(5)每次小球应从斜槽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滚下。
(6)要在平抛轨道上选取距O点远些的点来计算球的初速 度,这样可使结果的误差较小。
五、平抛运动的初速度计算 1.记住原点 O y x
x
1 2 2y y gt t 2 g x x ?
3.在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中,让小球多次从斜 O 槽上滚下,在白纸上依次记下小球的位置,甲 和乙得到的记录纸分别如图所示,从图中明显
O 斜槽末端不水平 看出甲的实验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
每次释放小球的高度不同 。 乙的实验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架台,还需要下列器材中的( C ) A.秒表 B.天平 C.重垂线 D.测力计
2.在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中,如果小球每次从斜槽
滚下的初始位置不同,则正确的是 ( ABD)
A.小球平抛的初速度不同 B.小球每次做不同的抛物线运动 C.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均不同 D.小球通过相同的水平位移所用时间均不同
重垂线方向记录到钉在木板的白纸上,固定木板,使在重
复实验的过程中,木板与斜槽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 (3)确定坐标原点O: 把小球放在槽口处, 用铅笔记下球在槽口 时球心在坐标纸纸上
的水平投影点O,O即
为坐标原点。
(4)描绘运动轨迹:在木板的 平面上用手按住卡片,使卡片 上有孔的一面保持水平,调整 卡片的位置,使从槽上滚下的
D.为了得到实验结果,不要忘记用天平称出小球的质量
6.在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中,用一张印有小方格的
纸记录轨迹,小方格的边长l=1.25cm,若小球在平抛运
动中先后经过的几个位置如图中的a、b、c、d所示,则
2 gl 小球平抛的初速度的计算式为v0=____
yy5.3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yy5.3实验研究平抛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e18d9a1e6bec0975f565e25e.png)
(4)再次调节木板高度,使木板上表面与水平 桌面的高度差为某一确定值4y ; (5)让小球从斜面上同一位置A无初速释放; (6)测量小组在木板上的落点P2与重锤线之间 的距离x2; (7)比较x1、x2,若2x1=x2,则说明小球在水 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
O
乙的实验错误是
每次释放小球的高度不同 .
乙
5、下列哪些因素会使本实验的误差增大 ( BC) A.小球与斜槽之间有摩擦 B.建立坐标系时,以斜槽末端端口位置为坐标原点 C.安装斜槽时其末端不水平 D.根据曲线计算平抛运动的初速度时在曲线上取作 计算的点离原点O较远
6、某学生在《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中有如下操作步骤,试 按合理的顺序将步骤序号填在下面的线上:
答:改变墙与重锤线之间的距离x,测量落 点与抛出点之间的竖直距离y,若当2x1=x2 时有4y1=y2,则说明小球在水平方向做匀速 直线运动。
练习1. 如图(a)“是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装置图,(b)是实验 后在白纸上作的图
(1)在(a)图上标出O点及OX,OY轴,并说明这两条坐标轴是如何 作出的.答:_利__用__重_锤__线__作_O_Y_轴__,_再__垂__直_于__O_Y_作_O_X_轴________. (2)固定斜槽轨道时应注意使 ____斜_槽__末__端_切__线__水_平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需经过多次释放小球才能描绘出小球平抛运动的 轨迹,实验中应注意__每_次__都__从_同__一__高_度__处__由_静__止__滚_下______________
h
sin
v0t
1 2
g
sin
t
2
物理实验报告 平抛运动实验
![物理实验报告 平抛运动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22b4b0cb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51.png)
物理实验报告平抛运动实验物理实验报告:平抛运动实验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平抛运动实验,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实验中,我们通过测量小球在不同角度下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计算出小球的初速度、飞行时间以及最大高度,并验证了平抛运动的理论公式。
1. 引言平抛运动是物理学中的基础实验之一,它描述了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匀速运动的同时,在垂直方向上受重力作用而做自由落体运动。
通过研究平抛运动,可以深入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认识运动学的基本概念。
2. 实验原理在平抛运动中,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的速度始终保持不变,而在垂直方向上受到重力的作用,呈自由落体运动。
根据运动学的基本公式,可以得到以下关系式:水平位移:x = v0 * t垂直位移:y = 1/2 * g * t^2水平速度:v_x = v0垂直速度:v_y = g * t其中,x为水平位移,v0为初速度,t为时间,y为垂直位移,g为重力加速度。
3. 实验步骤3.1 实验器材准备:准备一个平滑的水平桌面、一支小球、一个直尺和一个秒表。
3.2 实验装置搭建:将直尺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使其成为一个斜面。
3.3 实验数据测量:调整斜面的角度,将小球从斜面上方释放,同时用秒表计时,测量小球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和垂直方向上的位移。
3.4 实验数据处理:根据测得的位移数据,计算小球的初速度、飞行时间和最大高度。
3.5 实验结果分析:比较实验测得的数据与理论计算的结果,验证平抛运动的公式。
4.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测得的位移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小球的初速度、飞行时间和最大高度。
通过与理论计算结果的比较,可以验证平抛运动的公式的准确性。
5.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验证了平抛运动的公式,并深入理解了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吻合较好,证明了平抛运动的公式的准确性。
6. 总结平抛运动实验是物理学中的基础实验之一,通过该实验可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有更深入的认识。
平抛运动实验报告
![平抛运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2c8006d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7c.png)
平抛运动实验报告平抛运动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通过对平抛运动的研究,探究了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平抛运动的轨迹呈抛物线形状,且抛物线的形态与初速度、抛射角度、重力加速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平抛运动的运动方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程的准确性。
引言:平抛运动是物理学中的基础实验之一,它研究了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规律。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通过测量物体的运动轨迹和分析实验数据,来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实验装置和方法:实验装置包括一块平滑的水平桌面、一个平面反射镜、一个球形投影仪和一架相机。
首先,我们将球形投影仪放置在桌面上,并调整其位置和角度,使其能够投射出一个水平方向的光点。
然后,我们在投影仪的光点下方放置一个平面反射镜,以便观察到光点的抛射轨迹。
最后,我们使用相机记录下实验过程中的光点轨迹。
实验过程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首先选择了不同的初速度和抛射角度,然后通过调整投影仪的位置和角度,使得光点的抛射轨迹能够落在反射镜上。
在每次实验中,我们记录下光点在反射镜上的位置,并使用相机拍摄下来。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光点的抛射轨迹呈现出一个明显的抛物线形状。
而且,随着初速度的增加,抛物线的形态变得更加扁平;随着抛射角度的增加,抛物线的形态变得更加陡峭。
这与我们之前学过的抛物线的性质是一致的。
进一步分析实验数据,我们发现光点的抛射高度和抛射距离与初速度、抛射角度以及重力加速度有关。
通过数学推导和实验验证,我们得出了平抛运动的运动方程:抛射高度h = (v0^2 * sin^2θ) / (2g)抛射距离d = (v0^2 * sin2θ) / g其中,v0是初速度,θ是抛射角度,g是重力加速度。
讨论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结果表明,平抛运动的轨迹呈抛物线形状,且抛物线的形态与初速度、抛射角度、重力加速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平抛运动实验报告数据
![平抛运动实验报告数据](https://img.taocdn.com/s3/m/d7d0fd6f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30.png)
平抛运动实验报告数据实验报告:平抛运动实验目的:通过实验验证平抛运动的物理规律,并测量不同初速度下物体的飞行时间、水平和垂直位移。
实验设备:小球、平面、计时器、直尺、万用表。
实验原理:平抛运动是指物体在水平方向具有初速度的同时,垂直方向有竖直初速度,然后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水平方向上直线运动。
在垂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垂直上抛的距离等于垂直下落的距离。
运动过程中物体在两个方向上的运动是独立的,水平方向上的运动均匀直线运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为自由落体运动,因此实验目的是验证平抛运动的物理规律。
实验步骤:1.在平面上放置计时器和直尺,在距离平面一定高度处放置一只小球。
2.通过万用表测量小球的重量,并根据实验要求调整小球的初速度。
3.当小球落地时,立即停止计时并记录下飞行时间。
4.根据实验公式计算出小球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和垂直方向上的位移。
5.重复以上步骤,记录多组实验数据,并通过数据分析获得相关结论。
实验数据:实验结果如下:初速度(m/s)飞行时间(s)水平位移(m)垂直位移(m)7.00 0.44 3.08 0.616.50 0.41 2.93 0.576.00 0.38 2.78 0.535.50 0.34 2.47 0.465.00 0.31 2.24 0.41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在平抛运动中,物体的初始速度和飞行时间的关系为y = 2x / g,其中y是物体的垂直位移,g是地球的重力加速度,x是物体的水平位移。
2.实验数据显示,初始速度越大,物体的位移也越大,因此物体的飞行时间也会增加。
3.实验结果表明,在平抛运动中,水平位移与时间成正比例关系,时间越长,水平位移也越大。
实验结论:平抛运动是物理课程中的基础内容,通过本次实验可以验证平抛运动的物理规律,并测量了不同初始速度下物体的飞行时间、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
实验数据表明,随着初始速度的增加,物体的位移和飞行时间都会增加,而在水平方向上,时间和水平位移成正比例关系。
研究平抛运动实验(共6篇)
![研究平抛运动实验(共6篇)](https://img.taocdn.com/s3/m/06aa451c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07.png)
研究平抛运动实验(共6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研究平抛运动实验的资料6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教案篇1实验:研究平抛运动描绘平抛运动的轨迹【方案一】平抛运动演示仪一、实验目的1.用实验方法描出平抛物体的运动轨迹。
2.从实验轨迹求平抛物体的初速度。
二、实验器材斜槽,铁架台,木板,白纸,小球,图钉,铅笔,有孔的卡片,刻度尺,重锤线。
三、实验原理平抛运动可以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让小球做平抛运动,利用描迹法描出小球的运动轨迹,建立坐标系。
测出曲线上的某一点的坐标x和y,根据重力加速度g的数值、利用公式y=gt2/2 求出小球飞行时间t,再利用公式x=vt ,求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
四、实验步骤1、安装调整斜槽:用图钉把白纸钉在竖直板上,在木板的左上角固定斜槽,可用平衡法调整斜槽,即将小球轻放在斜槽平直部分,能使小球在平直轨道上的任意位置静止,就表明水平已调好。
2、调整木板:用悬挂在槽口的重垂线把木板调整到竖直方向、并使木板平面与小球下落的竖直面平行。
然后把重垂线方向记录到钉在木板的白纸上,固定木板,使在重复实验的过程中,木板与斜槽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
3、确定坐标原点O:把小球放在槽口处,用铅笔记下球在槽口时球心在白纸上的水平投影点O,O即为坐标原点。
4.描绘运动轨迹:使小球每次从斜槽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滑下,可记录小球平抛轨迹上的一系列位置。
5、计算初速度:取下白纸,以O点为原点画出竖直向下的y轴和水平向右的x轴,用平滑的曲线把这些位置连接起来即得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
在曲线上选取A、B、C、D、E、F六个不同的点,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出它们的坐标x和y。
用公式x=v0t和y=gt2/2计算出小球的初速度v0,最后计算出v0的平均值,并将有关数据记入表格内。
五、注意事项1、保证斜槽末端的切线水平。
2、方木板必须处在竖直面内且与小球运动轨迹所在的竖直平面平行,并使小球的运动靠近图板但不接触。
5.3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 学生版
![5.3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 学生版](https://img.taocdn.com/s3/m/0ef0e368b0717fd5360cdcdd.png)
5.3实验:研究平抛运动课堂讲解:一.实验目的1、能根据运动轨迹分析实验数据,求出平抛物体的初速度。
二.实验原理1、运用平抛运动的规律:水平方向:0x v t =,竖直方向:三.实验器材斜槽、小球、铁架台、方木板、重锤和细线、米尺和三角板、铅笔、坐标纸、图钉四.实验步骤1、用图钉把坐标纸钉在竖直的方木板上。
如果木板不铅直将影响球的飞行,可能相撞或摩擦,因此要用铅锤线校准。
2、在紧靠木板的左上角固定斜槽。
固定斜槽时要使其末端 ,确保小球飞出作 ,可将小球置于平轨部分,若球平衡即可。
3、确定小球飞出时的初始位置即坐标原点O ,并过O 用铅锤线描出竖直线即y 轴。
坐标原点(即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起点)是球在槽口时其球心在竖直纸板上的水平投影点O ,即O 点在水平槽口端点正上方r 处。
4、把事先做好的带孔的卡片用手按在竖直木板上,调节卡片位置,使槽上滚下的小球正好从卡片孔穿过,用铅笔记下小球穿过孔时的位置。
小球每次应在 从斜槽上由 开始滚下,在斜轨上释放小球不宜用手指,而要用斜槽上的球夹或挡板(如尺子),这样做重复性好,能确保每次的 相同。
5、取下白纸,以O 点为原点再画一条水平向右的x 轴(与υ0方向相同)。
6、根据记下小球穿过孔的一系列点的位置,画出平滑曲线即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
五.数据处理1、计算平抛物体的初速度:在曲线上(轨迹上)选取距O 点远些的点测出它们的坐标(x ,y ),填入表中来计算球的初速度,最后取平均值。
六.实验结论平抛实验中小球作平抛运动轨迹是 线,其平抛初速度 。
七.注意事项1、安装斜槽时,其末端切线要保证水平,否则会造成小球并非做平抛运动,测量的数据不准确。
2、建立直角坐标系时,斜槽末端端口位置并不是坐标原点(实际上应以末端端口上的小球球心位置为坐标原点)。
3、小球每次从槽上开始滚下的位置应相同,使得平抛初速度相同。
八.利用水平方向等距三点求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和抛出点坐标。
步骤:课堂巩固练习:1.如图所示,在研究平抛运动时,小球A沿轨道滑下,离开轨道末端(末端水平) 时撞开轻质接触式开关S,被电磁铁吸住的小球B同时自由下落,改变整个装置的高度H做同样的实验,发现位于同一高度的A、B两球总是同时落地,该实验现象说明了A球在离开轨道后( )A.水平方向的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B.水平方向的分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C.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D.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2(多选).在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时,可以选用下列各种装置图,以下操作合理的( )A.选用装置1研究平抛物体竖直分运动,应该用眼睛看A、B两球是否同时落地B.选用装置2要获得稳定的细水柱所显示的平抛轨迹,竖直管上端A一定要低于水面C.选用装置3要获得钢球的平抛轨迹,每次不一定要从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D.除上述装置外,也能用数码照相机拍摄钢球做平抛运动时每秒15帧的录像获得平抛轨迹3.在研究平抛运动实验中,为减小空气阻力对小球运动的影响,应采用( )A.实心小铁球B.空心小铁球C.实心小木球D.以上三种小球都可以4.安装实验装置的过程中,斜槽末端的切线必须是水平的,这样做的目的是( ) A.保证小球飞出时,速度既不太大,也不太小B.保证小球飞出时,初速度水平C.保证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每次都相等D.保证小球运动的轨迹是一条抛物线5(多选).下列哪些因素会使“探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的误差增大( )A.小球与斜槽之间有摩擦B.安装斜槽时其末端不水平C.建立坐标系时,以斜槽末端端口位置为坐标原点D.根据曲线计算平抛运动的初速度时,在曲线上取作计算的点离原点O较远6(多选).数码相机大多具有摄像功能,每秒钟拍摄大约15帧照片,一同学用它拍摄小球从水平面飞出后做平抛运动的几张连续照片,下列处理正确的是( ) A.只要测出相邻三照片上小球的距离,就能判断平抛运动的特点B.只要测出相邻三照片上小球的水平距离,就能判断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运动特点C.只要测出相邻三照片上小球的竖直距离,就能判断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运动特点D.只要测出相邻三照片上小球的竖直距离,就能判断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运动特点7(多选).在做“探究平抛运动”的实验时,让小球多次从同一高度释放沿同一轨道运动,通过描点法画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为了能较准确地描绘运动轨迹.下面列出了一些操作要求,将正确的选项前面的字母填在横线上________.A.调节斜槽的末端保持水平B.每次释放小球的位置必须不同C.每次必须由静止释放小球D.记录小球位置用的木条(或凹槽)每次必须严格地等距离下降E.小球运动时不应与木板上的白纸(或方格纸)相接触F.将球的位置记录在纸上后,取下纸,用直尺将点连成折线8.某同学做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时,用带孔的硬纸卡来确定小球位置,如图所示,下面实验步骤正确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A.把钢球从斜槽上的某点释放,它飞出后开始做平抛运动,在小球运动轨迹的某处用带孔的卡片迎接小球,使球恰从小孔中央通过,然后对准孔中央在白纸上记下一个点B.把小球放在斜槽末端,以球心位置作为平抛运动起点O,在白纸上标出O点位置C.取下白纸,在纸上画一条与竖直线Oy垂直的水平线OxD.用光滑曲线把记录到小球通过位置的若干点连接起来,得到平抛运动的轨迹E.从斜槽上相同位置释放小球,用步骤A的方法确定平抛轨迹上的其他点F.在轨迹上取几个不同的点,测出它们的坐标x和y,利用g值,求出初速度再取平均值G.利用重锤线画出竖直线OyH.把白纸用图钉固定在竖直木板上,把小球放在斜槽末端水平部分,调整到小球不滚动,再固定斜槽9.在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中,用一张印有小方格的纸记录轨迹,小方格的边长L=1.25 cm,若小球在平抛运动中的几个位置如图中的a、b、c、d所示,则小球的初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0=__________(用L、g表示),其值是__________(取g=9.8 m/s2).10.利用单摆验证小球平抛运动规律,设计方案如图甲所示,在悬点O正下方有水平放置的炽热的电热丝P,当悬线摆至电热丝处时能轻易被烧断:MN为水平木板,已知悬线长为L,悬点与木板间的距离OO′=h(h>L).(1)电热丝P必须置于悬点正下方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小球向左拉起后自由释放,最后小球落在木板上的C点,O′C=s,则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0为________.(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改变释放小球时悬线与竖直方向间的夹角θ,小球落点与O′点的水平距离s将随之改变,经多次实验,以s2为纵坐标,得到如图乙所示图象,则当θ=30°时,s为________m.11.在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中,为了确定小球在不同时刻在空中所通过的位置,实验时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先将斜槽轨道的末端调整水平,在一块平整的木板表面钉上白纸和复写纸.将该木板竖直立于水平地面上,使小球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止释放,小球撞到木板并在白纸上留下痕迹A;将木板向远离槽口平移距离x,再使小球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止释放,小球撞在木板上得到痕迹B;又将木板再向远离槽口平移距离x,小球再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止释放,再得到痕迹C.若测得木板每次移动距离x=10.00 cm,A、B间距离y1=5.02 cm,B、C间距离y2=14.82 cm.请回答以下问题(g=9.80 m/s2)(1)为什么每次都要使小球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止释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以上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来求得小球初速度的表达式为v0=________.(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3)小球初速度的值为v0=________ m/s.课后作业:1(多选).在“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中,为了求平抛物体的初速度,需直接测的数据有() A.小球开始滚下的高度B.小球在空中飞行的时间C.运动轨迹上某点P的水平坐标D.运动轨迹上某点P的竖直坐标答案CD2(多选).(1)在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时,除了木板、小球、斜槽、铅笔、图钉之外,下列器材中还需要的是________.A.停表B.坐标纸C.天平D.弹簧秤E.重垂线(2)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应使小球每次从斜槽上相同的位置自由滚下B.斜槽轨道必须光滑C.斜槽轨道末端可以不水平D.为使描出的轨迹更好地反映真实运动,记录的点应适当多一些E.为了比较准确地找出小球运动的轨迹,应该用一条曲线把所有的点都连接起来3.两个同学根据不同的实验条件,进行了“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1)甲同学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用小锤击打弹性金属片,使A球沿水平方向弹出,同时B球被松开,自由下落,观察到两球同时落地,改变小锤击打的力度,即改变A球被弹出时的速度,两球仍然同时落地,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乙同学采用如图乙所示的装置.两个相同的弧形轨道M、N,分别用于发射小铁球P、Q,其中N的末端可看做与光滑的水平板相切,两轨道上端分别装有电磁铁C、D;调节电磁铁C、D的高度使AC=BD,从而保证小铁球P、Q在轨道出口处的水平初速度v0相等,现将小铁球P、Q分别吸在电磁铁C、D上,然后切断电源,使两小球同时以相同的初速度v0分别从轨道M、N的末端射出.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应是________________.仅仅改变弧形轨道M的高度,重复上述实验,仍能观察到相同的现象,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1)为使小球水平抛出,必须调整斜槽,使其末端的切线成水平方向,检查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球抛出点的位置必须及时记录在白纸上,然后从这一点画水平线和竖直线作为x轴和y轴,竖直线是用________来确定的.(3)某同学建立的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设他在安装实验装置和其余操作时准确无误,只有一处失误,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该同学在轨迹上任取一点M,测得坐标为(x,y),则初速度的测量值为________________,测量值比真实值要___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5.(1)平抛物体的运动规律可以概括为两点:①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②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如图所示为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装置,现把两个小铁球分别吸在电磁铁C、E上,然后切断电磁铁C的电源,使一个小铁球从轨道A射出,并在射出时碰到碰撞开关S,使电磁铁E断电释放它吸着的小铁球,两铁球同时落到地面.这个实验()A.只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第①条B.只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第②条C.不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任何一条D.能同时说明上述两条规律(2)做杂技表演的汽车从高台水平飞出,在空中运动一段时间后着地.一架相机通过多次曝光,拍摄得到汽车在着地前后一段时间内的运动照片,如图所示(虚线为正方形格子).已知汽车长度为3.6 m,相邻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相等,第三个像是刚好着地的时刻,由照片可以推算出汽车离开高台时的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高台离地面的高度为________m.(取g=10 m/s2)6. 某物理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在地面上沿抛出的速度方向水平放置一把刻度尺,让悬挂在抛出点处的重锤的投影落在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上,则利用小球在刻度尺上的落点位置,就可以直观地得到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下列各图表示四位同学在刻度尺旁边分别制作出的速度标尺(图中P点为重锤的投影位置),其中可能正确的是()7.如图所示,用底部带孔的玻璃试管和弹簧可以组装一个简易“多功能实验器”,利用该实验器,一方面能测弹簧的劲度系数,另一方面可测量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1)用该装置测量弹簧劲度系数k时需要读出几次操作时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然后由公式________________求出k的平均值.(2)使用该装置测量小球的初速度时,需要多次将弹簧的右端压到________(选填“同一”或“不同”)位置.然后分别测出小球几次飞出后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再由公式________________求出初速度的平均值.8.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在坐标纸上描出了小球水平抛出后的运动轨迹,但不慎将画有轨迹图线的坐标纸丢失了一部分,剩余部分如图乙所示.图乙中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每小格的长度均代表0.10 m,P1、P2和P3是轨迹图线上的3个点,P1和P2、P2和P3之间的水平距离相等.完成下列填空:(重力加速度取10 m/s2)(1)设P1、P2和P3的横坐标分别为x1、x2和x3,纵坐标分别为y1、y2和y3.从图乙中可读出|y1-y2|=________m,|y1-y3|=________m,|x1-x2|=________m.(保留两位小数)(2)若已知抛出后小球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运动.利用(1)中读取的数据,求出小球从P1运动到P2所用的时间为________s,小球抛出后的水平速度为________m/s.9. 在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中,用一张印有小方格的纸记录轨迹,小方格的边长L=1.25 cm,若小球在平抛运动途中的几个位置如图中a、b、c、d所示,则(1)求小球平抛运动的初速度的计算式(用L、g表示),其值是多少?(2)a点是平抛小球抛出点的位置吗?如果不是,那么抛出点的位置怎样确定?。
53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53实验研究平抛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ae105218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39.png)
究 3h
A
x4
平
B
抛
5h
C
运 7h
动
D
的
y
特 结论:平抛运动……
点
x
在误差允许的范 围内,四段水平 位移近似相等; 且四段水平位移 所用的时间相等。 竖直方向⊿h=aT2
二、平抛运动的初速度计算
x
x
y
1、
y 1 gt2 t 2y
2
g
记
住 原
x x v0t v0 t
点
y
2、没有记住原点v0如何求?
器
小球
木板
材 斜槽
重垂线
白纸
铁架台
实 ①安装调整斜槽:用图钉把白纸钉
验 步
在竖直板上,在木板的左上角固定
斜槽,并使其末端保持水平。
②调整木板:用悬挂在槽口的重垂
骤 线把木板调整到竖直方向,并使木
板平面与小球下落的竖直面
平行且靠近,固定好木板;
③确定坐标轴:把小球放在槽口处,用铅笔记下小球在槽口 时球心在木板上的水平投影点O,O即为坐标原点,再利
代入数字 l = 1.25cm=1/80 m
得到 v0 =0.70m/s
a b c
d
练6.如图为某小球做平抛运动时,用闪光照相的 方法获得的相片的一部分,图中背景方格的边长为5cm, g=10m/s2,则
(1)小球平抛的初速度vo= 1.5 m/s (3)小球过A点的速率vA= 1.8 m/s 解:由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O
槽口的端点,应
O′
是小球在槽口时
球心在木板上的 水平投影点。
坐标原点(平抛起点)
【方案二】
水平喷 出的细 水柱显 示平抛 运动的 轨迹。
平抛运动实验报告 -
![平抛运动实验报告 -](https://img.taocdn.com/s3/m/a40847ecaef8941ea76e0526.png)
平抛运动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
一、实验目的:
1、描绘物体平抛运动的轨迹并判断是不是抛物线
2、学会根据平抛运动轨迹图求出平抛的初速度
二、实验原理:
1、让小球做平抛运动,利用描迹法描出小球的运动轨迹,即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曲线,建立坐标系,判断轨迹是不是抛物线。
2、测出曲线上某一点的坐标x和y,依据重力加速度g的数值,利用公式y=1/2gt2求出小球的飞行时间t,再利用公式x=v0t求出小球的水平分速度,即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0=()。
三、实验器材
四、实验步骤(简要写明即可)
2
六●数据处理
例1在研究平抛运动的
实验中,其中O为平抛
运动的起点,请完成图像
并求平抛运动的初速度
V0表达式及大小?
例2.如图为某小球做平抛运动时,
用闪光照相的方法获得的相片的一部分,图中背景方格的边长为5cm,g=10m/s2,则
(1)小球平抛的初速度v o= m/s
(2)闪光频率f=H2
(3)小球过A点的速率v A= m/s
七、注意事项:
八、自我总结:。
研究平抛运动实验报告
![研究平抛运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ab35e70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f7.png)
研究平抛运动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研究平抛运动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研究平抛运动的规律,探究平抛运动的相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1. 平面工作台2. 平抛装置:包括平抛器和磁托板3. 实验小球4. 铅笔5. 尺子6. 秒表实验原理:平抛运动是指物体在水平方向上以一定初速度抛出后,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作用,水平方向上受到空气阻力作用的运动方式。
实验步骤:1. 在平面工作台上固定平抛装置,将平抛器放在磁托板上。
2. 调节磁托板的倾斜角度,使得平抛器的发射角度为30度。
3. 在平抛器上方的起点位置放置实验小球。
4. 用铅笔在平面工作台上标出距离起点位置为0的参考线。
5. 使用秒表记录实验小球从起点位置抛出到达不同水平距离的时间,记录5组数据。
6. 使用尺子测量每一组实验的水平距离。
实验数据:下表为实验测量得到的数据:组数水平距离 (m) 时间 (s)1 0.5 0.322 1.0 0.453 1.5 0.614 2.0 0.795 2.5 0.97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水平距离和时间之间的曲线图,可以通过曲线图观察到水平距离和时间之间的线性关系,即水平距离和时间之间存在着直线关系。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的平均速度为:组数平均速度 (m/s)1 1.562 2.223 2.464 2.535 2.58实验结论:通过实验研究可得:1. 平抛运动下,水平距离和时间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2. 平抛运动下,速度随着水平距离的增加而增加。
3. 错误和不确定性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包括测量误差、空气阻力等。
实验改进:1. 进行更多组实验数据的采集,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2. 减小实验中的误差,例如使用更精确的仪器测量水平距离和时间。
3. 考虑到空气阻力的影响,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如改变抛射角度、不同物体的质量等。
物理实验报告平抛运动
![物理实验报告平抛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9cbd66cb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cc.png)
物理实验报告平抛运动
实验报告:平抛运动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平抛运动的规律,验证平抛运动的理论公式。
实验器材:平面、测量尺、小球、秒表。
实验原理:平抛运动是指物体在水平方向以一定初速度抛出后,只受重力作用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
其运动轨迹为一个抛物线。
实验步骤:
1. 在平面上标出一条水平直线作为参考线。
2. 在参考线上选择一个起点,并在起点处放置小球。
3. 用测量尺测量小球的水平位移,并记录下时间。
4. 重复实验多次,记录不同水平位移下的时间。
实验数据:
小球水平位移(m)时间(s)
0 0
0.5 0.3
1 0.6
1.5 0.9
2 1.2
实验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绘制出小球水平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通过分析曲线的斜率和形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小球的水平位移与时间成正比,即小球的水平速度是恒定的。
2. 小球的竖直位移与时间成二次函数关系,符合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结论:
通过本实验,我们验证了平抛运动的规律,即小球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
我们还可以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出小球的水平速度和竖直加速度,进一步验证平抛运动的理论公式。
实验总结:
平抛运动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平抛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同时,实验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也提高了我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希望通过这样的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学中的各种运动规律,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研究平抛运动(实验报告)
![研究平抛运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50caab6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77.png)
研究平抛运动(实验报告)引言概述:平抛运动是物理学中一种基本运动形式,它指的是在水平方向上以一定的初速度进行投掷物体,在无重力和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将沿着一条抛物线轨迹运动。
本实验旨在通过验证平抛运动的基本理论,深入研究其运动规律,并通过实验数据进行验证和分析,以验证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的一致性。
正文内容:1. 运动规律的分析1.1 平抛运动的基本概念平抛运动是指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的作用,在水平方向上以一定的初速度进行投掷物体。
在无重力和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将沿着抛物线轨迹运动。
1.2 平抛运动的基本公式平抛运动的运动方程为:- 水平方向运动方程:x = v0xt- 竖直方向运动方程:y = v0yt - 1/2gt^2其中,x 表示水平方向位移,v0x 表示水平方向初速度,t 表示运动时间,y 表示竖直方向位移,v0y 表示竖直方向初速度,g 表示重力加速度。
2. 实验装置与方法2.1 实验装置本实验使用的实验装置主要包括:平台、抛体、计时器和测量仪器(如标尺、尺子等)。
2.2 实验方法具体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将平台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并保证其稳定性。
- 在平台上放置抛体,并确定其起始位置。
- 使用计时器测量抛体的飞行时间。
- 使用测量仪器测量抛体的水平位移和竖直位移。
3. 实验数据处理3.1 数据采集使用实验方法所述的测量仪器和计时器测量抛体的水平位移、竖直位移和飞行时间,并记录数据。
3.2 数据处理通过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利用平抛运动的基本公式,计算抛体的初速度、抛体的水平速度、抛体的竖直速度等参数,并将计算结果整理为表格或图形。
4. 实验结果与分析4.1 数据表格或图形呈现将实验数据处理后的结果整理为表格或图形,清晰地展示出抛体的位移、速度等参数随时间变化的趋势。
4.2 数据分析通过观察数据表格或图形,分析抛体的运动规律。
比较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的一致性,讨论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并提出改进实验设计的建议。
高中物理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报告
![高中物理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2759201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97.png)
高中物理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报告高中物理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学号日期实验课题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目的 1.描出平抛物体的运动轨迹. 2.求出平抛物体的初速度.实验原理平抛运动可以看作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只需测出运动轨迹上某一点的(x,y由x=V0t y= 得:V0=x器材斜槽、白纸、图钉、木扳、有孔的硬纸卡片、小球、重锤线、米尺实验步骤1.用图钉把白纸钉在竖直木板上。
2.在木板左上角固定斜槽并使其末端点O的切3.线水平。
在纸上记录O点,4.利用重垂线画出通过O点的竖直线。
5.在木板的平面上用手按住卡片,6.使卡片上有空的一面保持水平,7.调整卡片的位置,8.使槽上滚下的小球正好穿过卡片的孔,9.然后用铅笔在卡片的缺口上点个黑点,10.这就记下了小球平抛的轨迹通过的点。
多次实验,11.描下多个点。
12.用平滑的曲线将小球通过的点连接起来,13.就得到小球平抛运动的轨迹。
14.以O为圆点,15.画出竖直向下的y轴和水平向右的x轴.16.从曲线上选取A、B、C、D四个不同17.的点,18.测出它们的坐标,19.记在表内。
根据公式v0=x 求出每次小球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再求出V0的平均值。
实验记录X(米) y(米) V0(米/秒) V0(平均值)ABCD实验分析1.实验注意点:a.固定白纸的木板要。
b.固定斜槽时,要保证斜槽未端的。
c.小球每次从槽上滑下。
d.在白纸上准确记下槽口位置,该位置作为。
2.实验误差:(1)计算小球初速度时应在轨迹上选距离抛出点稍远一点的.地方。
(2)木板、斜槽固定好后,实验过程中不改变位置。
实验整理文章……练习1.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已测出落下的高度h 与对应的射程x如下表,则物体平抛初速度为。
(g=9.8m/s2)h (m)5.0011.2520.0024.20x (m).为什么实验中斜槽的末端的切线必须是水平的?答:.请你依据平抛运动的实验思想,自己设计一个测定玩具手弹速度的方法。
实验研究报告平抛物体运动
![实验研究报告平抛物体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711da8c74afe04a1b071de78.png)
实验五: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播放】1、实验目的:(1>描出平抛物体的运动轨迹;(2>求出平抛物体的初速度.2、实验原理:平抛运动可以看作两个分运动的合成,一个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另一个是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在直角坐标系上,它们的位移方程表示为x=v0t,y=gt2.令小球做平抛运动,利用追踪法逐点描出小球运动的轨迹,则可作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曲线.建立坐标系后,对曲线上的任一点均可求出其横坐标x、纵坐标y,用公式y=gt2可求出小球从原点到该点的运动时间,再用公式x=v0t就可求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3、实验器材斜槽、白纸、图钉、木板、有孔的卡片、小球和刻度尺、重锤线.4、实验步骤(1>安装调整斜槽:用图钉把白纸钉在竖直板上,在木板的左上角固定斜槽,可用平衡法调整斜槽,即将小球轻放在斜槽平直部分的末端处,能使小球在平直轨道上的任意位置静止,就表明水平程度已调好.(2>调整木板:用悬挂在槽口的重锤线把木板调整到竖直方向,并使木板平面与小球下落的竖直面平行,然后把重锤线方向记录到钉在木板上的白纸上,固定木板,使在重复实验的过程中,木板与斜槽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3>确定坐标原点O:把小球放在槽口处,用铅笔记下小球在槽口时球心在木板上的水平投影点O,O点即为坐标原点.(4>描绘运动轨迹:在木板的平面上用手按住卡片,使卡片上有孔的一面保持水平,调整卡片的位置,使从槽上滚下的小球正好穿过卡片的孔,而不擦碰孔的边缘,然后用铅笔在卡片缺口上点个黑点,这就在白纸上记下了小球穿过孔时球心所对应的位置,保证小球每次从槽上开始滚下的位置都相同.用同样的方法,可找出小球平抛轨迹上的一系列位置.5、数据处理(1>确定运动轨迹:取下白纸,用平滑的曲线把记下的一系列位置连接起来即得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2>计算初速度:以O点为原点画出竖直向下的y轴和水平向右的x轴,并在曲线上选取六个不同的点,用刻度尺分别测出它们的坐标x和>y,然后用公式v0=计算/s6、注意事项(1>实验中必须保证通过斜槽末端点的切线水平,方木板必须处在竖直面内且与小球运动轨迹所在竖直平面平行,并使小球的运动靠近木板但不接触.(2>小球必须每次从斜槽上同一位置滚下,即在斜槽上固定一个挡板.(3>坐标原点(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起点>不是槽口的端点,应是小球在槽口时球的球心在木板上的水平投影点.(4>要在斜槽上适当的高度释放小球,使它以适当的水平初速度抛出,其轨道由木板左上角到达右下角,这样可以减少测量误差.(5>要保持斜槽末端切线水平。
物理实验报告平抛
![物理实验报告平抛](https://img.taocdn.com/s3/m/6d9d7d61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ec.png)
物理实验报告平抛1. 引言平抛是研究物体在水平方向运动的一种实验方法。
在平抛实验中,我们将物体以一个确定的初速度水平抛出,并观察其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规律。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验证抛体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直线运动,而在垂直方向上进行自由落体运动。
2. 实验目的1. 了解平抛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2. 理解抛体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直线运动和在垂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3. 确定抛体水平速度和垂直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3. 实验器材1. 平抛架2. 平抛器3. 计时器4. 直尺5. 木板6. 细线7. 抛体(如小球)4. 实验步骤1. 在平抛器上安装木板,并用细线将抛体系于木板上;2. 调整平抛器和平抛架的位置,使得抛体和地面平行;3. 利用直尺测量抛体与地面的水平距离,并记作x;4. 用计时器测量抛体抛出时刻到抛体落地时刻的时间间隔,并记作t;5. 重复实验,每次改变抛体的初速度,并记录相应的x和t;6. 归纳整理实验数据,并分析结果;7. 计算不同条件下抛体的水平速度和垂直加速度。
5. 实验数据与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绘制出抛体水平距离x与抛体落地时间t之间的关系图。
根据平抛实验的基本原理,我们知道抛体的水平速度v_x与水平距离x之间应该是成正比关系,即v_x = \frac{x}{t}。
通过绘制关系图,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直线。
根据直线的斜率,即水平速度与水平距离的比值,我们可以计算出抛体的水平速度。
同时,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我们知道抛体的垂直加速度g在实验中应该是恒定的,且等于9.8 \,\text{m/s}^2。
6.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到了抛体水平距离x与抛体落地时间t之间的关系,并计算出了抛体的水平速度v_x和垂直加速度g。
实验结果表明,抛体的水平速度与水平距离成正比,而垂直加速度为恒定值9.8 \, \text{m/s}^2,符合平抛实验的基本原理。
7. 实验心得本次实验通过平抛实验方法,对抛体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进行了研究。
物理实验报告平抛运动
![物理实验报告平抛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fcb3e8b9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9b.png)
物理实验报告:平抛运动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测量平抛运动的运动规律,探究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重力作用下的运动特点,并通过实验数据验证理论公式。
实验器材•平滑水平桌面•直尺•计时器•直线运动轨迹装置•球体实验步骤1.在水平桌面上设置直线运动轨迹装置,确保其平整并与水平桌面平行。
2.选择一颗球体作为实验物体,并测量其质量。
3.将球体放在直线运动轨迹装置上的起点位置。
4.观察球体从起点位置开始的运动,使用计时器记录球体经过不同距离点的时间。
5.进行多组实验,每组实验选取不同的水平距离,并记录球体通过不同距离点的时间。
6.分析实验数据,计算球体的平均速度和加速度。
7.绘制实验数据的图表,分析运动过程中的规律。
8.根据实验结果,验证平抛运动的理论公式并讨论实验误差。
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水平距离(cm)时间(s)20 0.3540 0.6260 0.8480 1.05100 1.27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球体在不同水平距离下的平均速度和加速度。
根据平抛运动的理论公式,我们知道在水平方向上物体的加速度为零,因此可以得出实验数据中的加速度误差应该接近于零。
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出球体的平均速度为:•当水平距离为20cm时,平均速度为57.14 cm/s•当水平距离为40cm时,平均速度为64.52 cm/s•当水平距离为60cm时,平均速度为71.43 cm/s•当水平距离为80cm时,平均速度为76.19 cm/s•当水平距离为100cm时,平均速度为78.74 cm/s通过绘制速度与水平距离的图表,我们可以看到速度与水平距离之间存在线性关系,这与平抛运动的理论公式相吻合。
实验结果通过本实验,我们验证了平抛运动的理论公式,并得出实验数据与理论预测结果基本吻合的结论。
实验中的误差主要来自于测量仪器的精度限制以及实验条件的不完全理想化,如空气阻力的影响等。
进一步提高实验的精度和准确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使用更加精确的计时器以减少时间测量误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抛运动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学号
一、实验目的:
1、描绘物体平抛运动的轨迹并判断是不是抛物线
2、学会根据平抛运动轨迹图求出平抛的初速度
二、实验原理:
1、平抛物体的运动可以看做是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一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另一个是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让小球做平抛运动,利用描迹法描出小球的运动轨迹,即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曲线,建立坐标系,判断轨迹是不是抛物线。
2、测出曲线上某一点的坐标x和y,依据重力加速度g的数值,利用公式y=1/2gt2求出小球的飞行时间t,再利用公式x=v0t求出小球的水平分速度,即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 0.
三、实验器材
斜槽、小球、木板、重锤线(铅垂线)、坐标纸、图
钉、刻度尺、铅笔(或卡孔)
四、参考实验步骤
1、安装调整弧槽,使其末端保持水平。
固定斜槽,可用平衡法调整斜槽,即将小球轻放在斜槽平直部分的末端处,能使小球在平直轨道上的任意位置静止,就表明斜槽平直部分的末端处已水平.
2、调整木板:用悬挂在槽口上的重锤线把木板调到竖直方向,并使木板平面与小球下落的竖直面平行,然后把重锤线方向记录到钉在木板的坐标纸上,固定木板,使在重复实验的过程中,木板与斜槽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注意:小球在运动中不能与坐标纸接触)
3、确定坐标原点O:把小球放在槽口处,用铅笔记下球在槽口时球心在板上的水平投影点O,O点即为坐标原点.
4、描绘运动轨迹:在木板的平面上用手按住卡片,使卡片上有孔的一面保持水平,调整卡片位置,要使从槽上滚下的小球正好穿过卡片的孔,而不擦碰孔的边缘,然后用铅笔在卡片缺口上点个黑点,这就在白纸上记下了小球穿过孔时
球心所对应的位置,取下坐标纸用平滑的曲线把这些点连接起来便得到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
5、判断轨迹是不是抛物线
6、计算初速度:以O 点为原点画出竖直向下的y 轴和水平向右的x 轴,并在曲线上选取ABCDEF 六个不同的点,用刻度尺测出它们的坐标x 和y ,用公式x=v 0t 和y=1/2gt 2计算出小球的初速度v 0,最后求出v 0的平均值.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1.安装斜槽时,应检查斜槽末端的水平槽部分是否水平,检查方法是小球平衡法.
2.固定坐标纸时应用重锤检查坐标纸上的竖直线是否竖直,坐标原点位置是否正确.
3.要注意保持小球每次都是从同一止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
4.计算初速度时,应选距抛出点远些的点为宜.以便于测量,减小误差. 2次 数
物 理 量 1
2
3
4
5
6
7
测x 坐标(m ) 测y 坐标(m )
飞行时间t=
g
y
2(s )
初速度v 0= x
y
g
2(m/s )
曲线方程
●实验结论
平抛实验中小球作平抛运动轨迹是 ,其平抛初速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