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特性》说课稿(全国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声音的特性》说课稿
《声音的特性》说课稿《声音的特性》说课稿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声音的特性》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声音的特性》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学生在知道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础上,对声现象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较为重要的一节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知道决定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的因素是什么?从而使学生对声音有进一步的认识,也为今后的声学研究对下基础。
教材安排本节课内容时,基本上分为音调、响度、音色三块分别研究与学习,通过实验以及观察波形,对声音的三要素有比较直观的感受。
(1)重视与日常生活相联系。
教材在“探究影响声音高低因素”时,实验器材使用学生身边的刻度尺、梳子,让学生体验声音音调有高低之分。
(2)使学生感知现代技术手段对分析科学问题的作用。
教材对不同音叉发出不同频率的声音以及不同乐器发出不同音色的声音,采用示波器观察波形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抽象问题的认识,并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科学的兴趣。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以下教学目标:了解声音的特性。
知道声音的响度跟声源的振幅及离人耳的距离有关,知道音调跟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的音色是不同的。
通过学习声音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
初步领略声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热爱、亲近自然的情感,能注意不同场合讲话时,使自己发音的响度适当。
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意识。
3、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研究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各与什么因素有关;(2)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难点用人耳感知声音特性之间的区别;二、学法点拨响度、音调、音色是表示声音特性的三要素,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三种特性的区别是学习的难点。
声音的特性说课稿
《声音的特性》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题目《声音的特性》,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第2章第2节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到物理,从自然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验和活动,从被动到主动,在锻炼能力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了解科技发展,从而融入到现代社会中。
所以本课《声音的特性》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注重全员参与、让学生主动探究等方面作了一些努力。
2.教学难点重点①重点:声音的三要素及决定因素②难点:响度与音调的区别,及影响特性因素的探究实验3.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 借助生活经验了解声音的特性,知道影响声音特性的因素,及不同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
②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响度,音调、音色的主要因素。
③情感、态度与价直观:通过探究活动,给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的机会,培养同学间相互配合的协作精神。
二.说学情八年级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
但是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且在他们的逻辑思维还需要经验支持。
因此应以学生身边现象引入知识,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三.说教法学法1、教法:本节主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与试验相结合,使学生在感受各种声音的同时学习区分声音的三要素2、学法: 学生在我所创设的物理环境中,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等活动主动获取必要的感性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四.说教学过程(程序)本节课将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教学: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通过让学生听用古筝演奏的曲子,文他们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呢?用同一乐器演奏同一首曲子,为什么听到的声音会有这些不同呢?学习了今天的内容,我们将解决这个疑问。
《声音的特性》说课稿(全国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声音的特性》说课稿一、使用教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声音的特性”二、实验器材自制机械示波器、自制发音齿轮电扇、学生自制乐器(可发出不同音调声音)、学生自带乐器(吉他、尤克里里、电子琴、笛子等)、手机应用:oscillo(声音示波器)、FreqCounter(频率计/示波器APP)、信号发生器APP、相机、慢镜头三、实验创新要点(一)探究实验创新:1、用乐器当实验器材:摒弃了课本上发声不明显的探究实验,例如钢尺、橡皮筋等,讲声音,我们就直接拿生活中的乐器来上,学生将平时演奏的乐器和自己制作的乐器带到课堂,用这来研究声音的特性。
课堂里乐音环绕,每个学生都喜闻乐见,体现了本课“物理、音乐、生活的有机融合”。
2、实验方法新颖: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用各种方法看清楚实验器材的振动,例如放大法、转换法等。
学生用手机慢镜头拍摄或用示波器显示吉他弦的声音波形。
(二)演示实验创新:1、发音齿轮电扇实验:由于初中生对频率的理解有难度,于是我自制了发音齿轮电扇如图1,做演示实验,学生们很容易就可以理解:改变转速即改变频率,而且齿轮刮硬纸片的声音响亮而稳定,不同档位发出声音的音调差异也非常明显。
因此学生可以毫无犹疑得出结论:音调与频率有关。
这个演示实验直观不拐弯,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图1 发音齿轮电扇机2、自制机械示波器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一般是通过话筒用示波器描绘不同频率的音叉的振动同学,而学生往往会对示波器原理感到抽象,难以将波形与发生物体的振动对应起来,因此我自制了机械示波器,实验装置设计图如图2,实物图如图3。
在敲打音叉发声的同时,旋转镜转动,调整转速,就可在屏上呈现振动图像,敲打不同大小的音叉,显示的波形不同,如图4、5。
图2 机械示波器装置设计图图3 机械示波器装置实物图敲打不同频率的音叉,学生可以看见小音叉的波形更密,说明音叉的振动更快。
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条理清晰地建立起“声音——振动——波形”的联系。
《声音的特性》 说课稿
《声音的特性》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声音的特性》。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声音的特性》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中的第二节内容。
这一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究声音的特性。
声音的特性是声现象中的重要内容,它不仅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也是后续学习声学知识的基础。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通过实验探究和生活实例,让学生理解声音特性的概念,知道影响声音特性的因素,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对生活中的声现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声音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还缺乏系统的了解。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一些抽象的概念理解困难,如频率、振幅等。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知道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影响因素。
(3)能够运用声音的特性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对生活中声音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
2、教学难点(1)频率和振幅的概念。
(2)用声音的特性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声音的特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声音的特性》说课稿
《声音的特性》说课稿第一篇:《声音的特性》说课稿2.2《声音的特性》说课稿大家好,我是安定区阳坡学校的教师赵绘霞。
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声音的特性。
一、教学内容与达标要求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声音的产生、传播的知识后,对身边的各种声音现象感到惊异的同时,适时提出声音的特性以帮助学生建立概念至关重要。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这三大特性以及影响这三大特性的因素;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和理解声音,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产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持久动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音调、响度、音色是声音的三个特性;了解响度与振幅(距离声源远近)有关,音调与频率有关,音色与发声体发声情况不同有关。
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观察、探究活动、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做的实践能力和比较、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并能从中体验转换法与控制变量法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各种活动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参与和体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感受科学探究方法的伟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音调、响度、音色及其影响因素。
2、难点:音调和响度的区别,音调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解。
四、学情分析由于八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物理,学生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形象思维,因此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以学生已有知识为基础、以感性认识为依托,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实验增加形象性和直观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学生希望老师能够满足他们对新知识的好奇、渴望。
但是由于学习方法的不完善,他们对物理知识系统的建立上还存在很大的困难。
因此,他们希望在老师的引导下获得充实自己的机会,完善物理知识结构,同时更希望品尝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设计思想——本课采用演示实验、实验探究、归纳总结、交流讨论等方法,指导学生从活动中总结与声音有关的现象与本质。
在学习中教师通过演示实验、设计悬念,让实验的神奇现象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在后面的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一起探究,通过实验现象结合课件分析对声音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理解,得出教材结论并利用结论解释生活中简单的声音现象。
2024声音的特性说课稿范文
2024声音的特性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声音的特性》,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声音的特性》是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声音产生的条件以及声音的传播和变化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科学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而且声音特性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声音的特性,掌握声音的传播速度和音调的变化规律②能力目标: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和分析声音的特性,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在声音特性的研究中,让学生感受科学知识的魅力,并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说教法学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目标,我采用了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直观教法、实验教法学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一些实验器材和多媒体资料,以直观呈现声音特性的现象和实验过程。
同时,我还准备了一些实例和图片,用于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本着这个教学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课堂引入为了激发学生对声音特性的兴趣,我将播放一段有趣的声音,并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
通过这个互动的方式,我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特点和产生声音的条件。
环节二、实验探究为了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声音的特性,我设计了实验活动。
首先,我准备了一根线,让学生拿着线摆成直线状,然后用手指轻轻拨动线的一端,产生声音。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主导声音大小的因素是线的松紧程度。
环节三、知识讲解在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之后,我向他们讲解声音的传播速度和变化规律。
通过讲解和示意图,我让学生理解声音传播速度与介质密度的关系,以及音调高低与声波频率的关系。
环节四、展示实例为了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我展示了一些具体的例子。
《声音的特性》说课稿
《声音的特性》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是《声音的特性》。
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一种现象,对于我们来说,理解声音的特性是非常重要的。
本次课程将通过讲解、演示和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声音的特性及其应用。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将能够:1、理解声音的概念及重要性;2、掌握声音的物理属性,包括波动性、响度、音调、频率等;3、了解声音的心理属性,包括对人们情感的影响和听力健康的重要性;4、掌握声音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如医疗、工业、军事等。
二、教学内容及方法1、讲解声音的概念及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声音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性。
2、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感受声音的物理属性。
例如,通过敲击音叉,让学生听到不同的音调和响度,并观察音叉的振动。
3、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声音的心理属性,如音乐对情绪的影响,以及噪音对听力的损害。
4、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声音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
例如,讲解医疗领域中的超声技术和工业领域中的声音检测技术。
三、教学过程1、开场(5分钟)介绍本次课程的主题和目标,让学生了解学习声音特性的意义和价值。
2、讲解声音的概念及重要性(10分钟)通过简单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声音对我们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性。
3、演示实验,讲解声音的物理属性(20分钟)通过敲击音叉,让学生听到不同的音调和响度,并观察音叉的振动。
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了解声音的波动性、响度、音调、频率等物理属性。
4、讲解声音的心理属性(15分钟)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声音的心理属性,如音乐对情绪的影响,以及噪音对听力的损害。
5、讲解声音的应用场景(20分钟)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声音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
例如,讲解医疗领域中的超声技术和工业领域中的声音检测技术。
6、课堂互动与实践(10分钟)让学生提出关于声音的问题,并进行简单的实践,如让他们自己制造声音,观察声音的传播等。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2声音的特性 说课稿
《声音的特性》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声音的特性》我说课的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说教材分析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到物理,从自然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所以本课在学生主动探究等方面作了一些努力。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学生生活中对声音有一定知识理解的基础上,也是在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之后要探究的新知识,因此本节内容在整章教材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
2.知道音调和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和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不同发声体,音色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学习用科学研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2.通过合作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的体验,使学生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2.体会现实世界的声音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实际,本节课的重点是研究声音的音调和响度各与什么因素有关;本节课的难点音色取决于发声体本身。
四、说教学方法1、教法:(1)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2)实验法: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理解频率和振幅的有关概念。
(3)讲授法:通过语言信息的传递,使学生准确的掌握物理科学知识。
(4)对比法:通过对比法的运用,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声波的概念。
2、学法: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物理教学的落脚点。
因此这节课采用研究法、讨论法、实验法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声音的特性说课稿
《声音的特性》说课稿自我介绍: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同事们,大家好:我叫林海波,来自牟平区实验中学,从事教学工作20年了。
在二十年中,我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看法也不断地变化:前5年,我认为教学是一份需要责任心和奉献精神的职业,快到十年时,我才知道教学原来需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十五年时,我才明白了教育是一门艺术,近几年,我才理解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育需要爱,但也需要智慧。
烟台市教科院进行的“反思教学行为”和“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的课题研究,让我们这些在一线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老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剖析课堂教学行为中的一点一滴,不断地汲取经验教训,逐渐成熟起来,有了自己的思想和看法,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教师。
今天,非常感谢市教育局的领导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请在座的各位专家和老师一起来剖析我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
一、《声音的特性》说课首先,介绍一下我对《声音的特性》一节课的认识。
(一)教材分析:1、本节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点本节课选自鲁科版的《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是《声现象》一章的重点和核心,也是这一章的难点,对学生全面了解声现象具有重要作用。
“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三要素,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了解乐音的特性。
教材力求通过观察、实验和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认识三要素和物体振动的关系,了解声的分类;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本节课实验较多、内容丰富,教材注重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通过“演示”实验和“探究”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通过“科学世界”加强与实际的联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应用知识。
本节教学的关键是做好“音调与频率”和“响度与振幅”的关系这两个学生探究实验。
做好实验,不但使学生对本节内容有深刻的理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进一步理解日常生活中的声现象。
另外,还介绍了改变弦乐器音调高低的方法。
2、学情分析:对学生而言,声现象并不陌生,只是平时没有注意观察和缺少理论知识,但是生活中都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和表象,很容易联系到本节的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很浓厚。
初中物理《声音的特性》说课稿
初中物理《声音的特性》说课稿初中物理《声音的特性》说课稿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声现象的重要课程。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将了解声音的三个要素:音调、响度和音色,以及决定这些要素的因素。
这将使学生对声音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为未来的声学研究打下基础。
教材安排本节课程的内容分为音调、响度和音色三个部分,通过实验和观察波形,让学生对声音的三个要素有比较直观的感受。
教材还重视与日常生活相联系,例如在“探究影响声音高低因素”时,使用学生身边的刻度尺和梳子来让学生体验声音音调的高低之分。
此外,教材还让学生感知现代技术手段对分析科学问题的作用,例如通过示波器观察波形的方法,让学生对不同音叉发出的不同频率的声音和不同乐器发出的不同音色的声音有更深入的认识。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声音的特性,包括响度、音调和音色,以及它们与声源的振幅、频率和发声体的关系。
通过研究声音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
同时,让学生领略声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热爱、亲近自然的情感,以及注意不同场合讲话时,使自己发音的响度适当的能力。
此外,本节课还将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意识。
本节课的重点是研究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各与什么因素有关,以及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难点在于用人耳感知声音特性之间的区别。
为了解决这个难点,除了从意义上区分外,还应通过实际声音感受它们的区别,通过实验探究它们的不同。
学生通过前面的研究,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对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声现象产生了深厚的兴趣。
然而,本节课的内容较多,包括乐音的三个要素、频率、振幅等概念,而且学生在对声音的特性的认识上可能存在一些错误认识,如声音的高低与响度的强弱往往混淆不清。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这些问题。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声音的特性(说课稿)》教师招聘精品获奖完美优秀实用观摩课赛教课说课稿
前言: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
《声音的特性》说课稿(最新精品获奖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声音的特性》,根据新课标理念,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过渡句: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声音的特性》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2节,主要讲授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声现象是学生刚接触物理并逐步参与系统学习和研究的第一步,因此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严谨认真的求学态度尤为重要。
在了解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原理之后,对身边出现的声音现象感到惊异的同时,适时提出声音的特性以帮助学生建立概念至关重要。
本节是声现象中的重点小节,也是一节难点。
这对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和理解声音,认识噪声、听不见的声音进而把握声现象,培养观察、比较、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也有重要意义,并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产生学习物理的持久动力。
二、说学情(过渡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我所面对的是初中八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抽象能力虽然已经有所发展,对于生活中的声现象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但还不善于总结归纳。
所以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学生这一特点,并保持学生对物理的好奇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是要尽量通过小实验把声现象转化为可观察的现象,二是要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尊重学生的想法,适时反馈。
三、说教学目标(过渡句: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明确它们的影响因素,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
《声音的特性》说课课件(全国大赛获奖案例)
知识与技能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观察、探究、活 动等方法,培养学生归纳总 结问题的能力。体会科学探 究的过程和方法,并能从中 体验转换法这种探究方法。
从活动中激发和培养 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通过参与和体验调 动起学习的积极性。 初步形成科学探究方 法的意识,并能激发 学生勇于探索的决心
反 思 PREFACE
从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掌握声音的三种特性及 其影响因素,并能进行实际应用。
从过程与方法方面,学生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 体会了转换法。
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建立了科学理念,增 强了环保意识,提高了学习兴趣,锻炼了动手动脑的 能力,提升了核心素养。
感谢您的观看
声音的特性
06教学反思 05教学过程
01教材分析
说课 结构
04教学重难点
02学情分析 03教学目标
01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02 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于把握 规律,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感性、易 科学地描述现象、总结
03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了解声音的特性;知道音 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 幅(以及距离声源远近)有 关,音色与发声体有关。
和信心。
04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声音的三种特性及其 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区分声音的三种特性。
05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
Hale Waihona Puke 情境导入学生小乐团演奏
教学过程——实验一: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创新科:学用探有究档:位音的调手和持频小率风的扇关、系塑料垫板改造成发音齿轮替代钢尺
难以控制拨动钢尺力度相同 难以分清钢尺振动快慢
《声音的特性》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声音的特性》说课稿——获奖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声音的特性》。
在这堂课中,我们将一起探讨声音的三个主要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通过这堂课程,学生们将了解声音的基本概念以及如何应用这些知识。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通过对这些特性的理解,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感知过程。
这些知识将帮助他们更好地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声音现象,如为什么我们可以通过电话听到对方的声音?为什么不同乐器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二、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堂课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讲解法: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以及它们对声音感知的影响。
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声音的变化,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声音的特性。
3.多媒体教学: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声音特性的实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这些特性。
4.小组讨论:学生们将分组讨论日常生活中声音特性的应用实例,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首先,我将通过一个小实验来引导学生们进入新课。
我将准备一把吉他,先弹奏一些音符,并让学生们比较不同音符的特点。
然后,我会问他们:“你们为什么能区分不同的音符?”借此引出本课的主题——声音的特性。
2. 新课教学接下来,我将详细介绍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首先,我们将探讨音调的定义以及它如何影响我们对声音的感知。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音调,我将使用钢琴进行演示。
我将分别弹奏高、中、低三个音区的音符,让学生们感受不同音区的声音特点。
然后,我将解释音调是由声波的频率决定的,高音区的声波频率较高,低音区的声波频率较低。
响度接着,我们将学习响度。
我将通过播放不同响度的声音片段来让学生们感受响度对声音感知的影响。
然后,我将解释响度是由声波的振幅决定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为了加深学生们对响度的理解,我将邀请学生们参与一个实验,通过改变声波的振幅来观察响度的变化。
鲁科版八年级上声现象声音的特性说课一等奖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相互关系。
2.技能目标了解音调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的。
3.过程目标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学习物理研究问题的方法。
4.情感目标体会现实世界物质的发声是丰富多采的。
二、重点声音的三个特性。
三、难点音调,响度和音色三者关系。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复习(1)人怎样才能听到声音?(2)听自己的讲话声与录音一样吗?(二)导入新课1.整体感知声音有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频率。
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为20 Hz~20 000 Hz,高于20 000 Hz的声音叫超声波,低于20 Hz的声音叫次声波。
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主要决定于声源振动幅度。
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教学互动互动1:区别声音的高低。
明确通过比较男女生声音、鼓声与锣声、拨动吉他六根弦的声音等活动,体验声音有高有低,我们把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一般情况下男生音调低于女生。
前面录音中蚊子叫声的音调就高于牛叫声的音调。
互动2:观察音调高低与发声体振动频率的关系。
明确观察发音齿轮、钢尺发音实验,归纳出音调与发声体振动频率的关系:发声体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互动3:你知道无污染驱蚊器吗?明确通过阅读讨论,掌握什么是超声波,什么是次声波,了解超声波与次声波的应用。
无污染驱蚊器能发出人耳听不的高频声音,但能把蚊子赶跑。
这里可以让学生列举出他们所知道的事例。
互动4:观察音调不同声音的波形。
明确不同频率的音叉声音的波形不同,频率越大,波形越密.女生声音波形比男生密一些,说明了女生声音的音调比男声高。
互动5:观察响度与发声体振动幅度的关系。
明确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观察鼓面上小纸团振动情况:用力越大,声音越响,纸团振得越高.说明了响度大小与发声体振动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上面录音中牛的声音响度比蚊子大。
互动6:“闻其声而知其人”,为什么?明确让同学做听声音猜姓名的游戏,也可以听不同乐器演奏同一首乐曲,体验不同发声体的音色。
声音的特性说课稿
声音的特性说课稿各位专家、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声音的特性。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课。
说教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传播道理之后,对身边各种声现象感到惊异的同时引出的,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和理解声音,并为后面学习噪声的产生和控制、了解听不见的声音打下基础,在教学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教材从身边的各种声音引入声音的特性,条理清晰,并分别利用了3个实验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声音的3个特性,最后,讲解了曾侯乙编钟,这样的编排也贯彻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说学情8年级的学生多在13到15岁,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将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巧妙地结合起来,迎合学生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以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
学生已经了解了声音的产生、传播相关的知识,初步了解了学习物理的一些方法,这些都为本节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说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响度、音调、音色是声音的3大特性理解响度与振幅、音调与频率、音色与发声体本身的关系过程与方法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实验探究在物理学习中的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结合教材、联系实际,培养学习物理和热爱生活的情感说重难点重点:声音的特性。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区分音调和响度。
说学法、教法学生将采用边学边实验,并辅助于交流讨论的学习方法,而我将采用启发、引导,并辅助于演示实验的教学方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原则。
说教学流程新课导入:播放各种声音的音频:动物低沉、高昂的吼叫声、女高音的歌声、各种乐器演奏的乐音。
并提出问题:比较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
各种奇妙、动听的声音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引发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思考,进而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新课教学环节在新课引入的基础上,学习响度、音调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光呢?让小组讨论。
教学设计 声音的特性 说课一等奖
振动幅度
声音响度
用力拨
轻轻拨
活动二:同学们可以用手摸喉头,发出强声和弱声,感觉一下喉头的振动幅度哪次大,哪次小。
通过上述探究活动,同学们分析讨论,响度与声源振动幅度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响度还与哪个因素有关?
结论:响度与有关,振幅越大响度,振幅越小响度;响度还与有关,距声源越远响度,距声源越近响度,
尺子伸出桌面长度
振动快慢
声音高低
四分之三长
四分之一长
通过上述探究活动,同学们分析讨论,音调与声源振动频率的大小的关系?
结论:音调与有关,频率越大音调,频率越小音调。
看课本33页完成下面填空题:
人的听觉范围Hz到Hz,Hz
的声音叫做超声波,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3、探究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幅度的关系
活动一:拿一根钢尺(或锯条)把它夹紧在抽屉缝里,伸出来的部分要长一些,并保持不变。用手指拨动钢尺(或锯条),一次用力拨,一次轻轻拨。对比观察钢皮尺弯曲的程度,用眼看钢皮尺振动情况(振动幅度的大小),用耳听钢皮尺振动发出的声音强弱,并把观察结果填在下面的表格里:
划动方式振动ຫໍສະໝຸດ 慢声音高低快划慢划
活动二:将一根钢尺放在桌边上,一头伸出桌面,一只手压紧放在桌面上的部分,另一只手拨动伸出桌外部分(尺的弯曲程度相同),尺子就会振动并发出声音。改变伸出桌面尺子的长度,一次伸出四分之三,另一次伸出四分之一长,看尺子振动的快慢,听尺子发出声音的高低,比较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快慢(频率)的关系,并把观察结果填在下面的表格里:
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收音机中的音量开关是调节音调的B、收音机中的音量开关是调节响度的
C、一个人的音色是不会改变的D、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不会变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音的特性》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声现象》是学生学习《机械运动》后接触的又一类物理现象。
本节内容是声现象中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
本节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构建系统的声现象体系至关重要。
二、学情分析
声现象,是学生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现象,因此,感性、易于把握便成了学生学习该知识的最初感受。
但学生从生活现象归纳总结的能力欠佳,因此,如何更为科学地描述现象、总结规律,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就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的特性;知道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以及距离声源远近)有关,音色与发声体有关。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观察、探究、活动等方法,培养学生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并能从中体验转换法这种研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活动中激发和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参与和体验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
初步形成科学探究方法的意识,并能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决心和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声音的三种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区分声音的三种特性。
五、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学生小乐团演奏
【实验一】科学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教材提供的实验器材为钢尺,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力度拨动钢尺,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
在此实验中,很难控制两次拨动钢尺力度相同,同时也不易分辨钢尺振动的快慢。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的创新是:用有档位的手持小风扇、塑料垫板替代钢尺初步感知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我的操作是:改变风扇的档位调节齿轮的转速,比较音调的高低,请看学生实验。
通过本实验,观察到:齿轮转速越快,音调越高。
由此可初步感知: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发声体振动频率高,音调高。
为了进一步科学的研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教材提供的方案是用相同的力分别敲击不同的音叉,并将声音输入示波器,比较波形。
在此实验中,学生难以控制两次敲击音叉力度相同,另外,教材提供的传统示波器较笨重,易受干扰,新型声音传感器价格昂贵。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的创新有两点。
(1)用安装有移动示波器APP的手机替代传统示波器,移动示波器携带方便,操作简单,效果明显,还可以将教师的演示实验方便的改进为学生的分组实验,可以实现示波器全员化。
(2)将同一小球从相同的高度由静止下落敲击不同的音叉,并将声音输入移动示波器。
通过我对实验的改进,有效的避免了由于控制不好力度而使两次敲击音叉的情况不一样,导致结果的错误。
能很好的研究出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分析波形图,音调低时波形较稀疏,音调高时波形较密集。
通过大量的实验得出结论: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发声体频率高则音调高,发声体频率低则音调低。
为了进一步感受音调和频率的关系,学生分组利用身边的器材设计并进行实验,如音调
可变吸管哨、变速刮梳子等。
【实验二】科学探究——“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教材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在此实验中,学生在操作时难以把控“轻触”,有的太小心翼翼接触不到乒乓球,有的“用力过猛”直接将乒乓球撞开。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的创新实验是: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正在发声的蓝牙音箱振膜上轻质小球的振动幅度初步感知响度与振幅的关系,该过程操作简便,现象明显。
在本实验中,通过将发声体振幅的大小转化为轻质小球跳起幅度的大小,让学生体验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转换法。
通过该实验现象可初步感知:发声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为了进一步科学的研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用同一小球从不同的高度由静止下落敲击同一音叉,将声音输入移动示波器。
分析波形图,发声体响度越大,波峰越高。
通过大量的实验得到实验结论:发声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实验三】科学探究——“响度与距发声体远近的关系”
人听到的声音是否响亮,除跟发声体发声时的响度有关外,还跟人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系。
教材中未显示有关的科学探究活动,我对这个问题的创新实验是:使用手机APP——分贝测试仪进行实验探究。
将蓝牙音箱与手机连接,播放手机上的轮船汽笛声,三位同学分别拿着手机站在离蓝牙音箱距离不同的地方,打开手机上的分贝测试仪,读数并记录,分析数据。
通过大量实验得到结论:人距发声体越远,人耳听到的声音的响度越小。
【实验四】音色与发声体的关系:
用手机APP——移动示波器采集钢琴D调Do的波形和古筝D调Do的波形,分析图形,当音调和响度相同时,钢琴和古筝的波形形状不相同。
通过大量的实验得出结论: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动手动脑】自制乐器——小小音乐会
学生用生活中收集的旧物自制乐器,并弹奏,如小鼓、水瓶琴、八弦琴、排箫等。
六、教学反思
从知识与技能方面,通过手机APP移动示波器、分贝测试仪实现了声音的可视化;通过小球敲击音叉既可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也可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实现了实验装置的系统化,方便学生掌握声音的三种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并能进行实际应用。
从过程与方法方面,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会了转换法。
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合理地将手机融入课堂,让学生体验科技的力量,建立科学理念。
通过自制教具、自制乐器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提高了学习兴趣,锻炼了动手动脑的能力。
同时经历了知识应用的过程,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