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教育心理学》期末考核
福建师范大学22春“心理学”《教育学》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试卷号4

福建师范大学22春“心理学”《教育学》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生产力的发展是教育内容的决定因素。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2.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____A、认识活动B、教师教的活动C、学生学的活动D、课堂活动参考答案:A3.按照教学单位的规模大小,教学组织形式可分为____A、个别教学B、集体教学C、小组教学D、班级授课参考答案:ACD4.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有()A.教育的终身化B.教育的全民化C.教育的民主化D.教育的多元化E.教育的现代化参考答案:ABCDE5.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
A.六三制B.双轨制C.分支型D.五四制参考答案:D6.分组教学产生于古代,是漫长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主要的、甚至唯一的教学组织形式。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7.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A.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B.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C.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D.教育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参考答案:ABCD8.学校教育工作必须要坚持以教学为主的原因是____A.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B.教学是促进人发展的主要手段C.教学作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D.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参考答案:ACD9.课程评价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终点,而不是继续向前发展的起点。
()A、错误参考答案:A10.教师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师要“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11.终身教育等同于成人教育或职业教育。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12.在西方,“课程”一词,最早源于()A.拉丁语B.汉语C.德语D.英语参考答案:A13.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的资源。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14.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的关系有____A.决定教育的领导权D.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参考答案:ABCD15.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实现的。
福建师范大学22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试卷号1

福建师范大学22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是指能够激发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够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A.内驱力B.动机C.需要D.诱因参考答案:D2.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它包括()。
A.时间管理策略B.学习环境管理策略C.努力管理策略D.社会资源利用策略参考答案:ABCD3.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是各种各样的,研究者倾向于将问题分为()。
A.有结构问题B.界定清晰问题C.无结构问题D.界定含糊问题参考答案:ABCD4.当你熟悉塑料袋装东西的功能后,就很不容易想到或发现它在急情况下可以当“小便袋”使用。
这种心理现象叫做()。
A.功能固着B.解决问题方法C.环境局限5.完形-顿悟说的提出者是()。
A、桑代克B、苛勒C、斯金纳D、加涅参考答案:B6.教师成长的三个阶段分别为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和关注学生阶段。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7.奥苏伯尔指出,学习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绝非一种单向性的关系。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8.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兼备的学科,并以理论为主。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9.道德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社会的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A.正确10.道德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社会的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11.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称为()。
A.操作定向B.操作模仿C.操作整合D.操作熟练参考答案:C12.奥苏贝尔认为先行组织者可以采取的形式包括()。
A.预知概念的例子B.一个概念的定义C.新材料和已知例子的类D.一个概括参考答案:BCD13.教学监控能力是教师教学能力结构中的高级形式,是其他教学能力和教学行为的调节中枢,它的发展特征包括()。
福建师范大学2023年2月课程考试《心理学》作业考核试题

《心理学》期末考试(A卷)答题纸姓名:专业:学号:学习中心:成绩:注意:全卷请在答题纸上作答,否则不得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答案 B D A C D C A A B B D A题号 1 2答案AD ACDE三、名词解释(10分)1.观察学习观察学习是指人们仅仅通过观察他人(榜样)的行为及其结果就能学会某种复杂行为,又称替代学习、无尝试学习。
而班杜拉认为,即人的一切社会学行为都是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通过对他人示范行为及其结果的观察学习而得以形成的。
2.元认知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四、简答题(20分)1.试述动机的归因理论。
韦纳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把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分为3个维度,又把活动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归结为4个因素,将它们结合起来就组成了“三维度模式”。
他认为3个维度是内归因和外归因、稳定的归因和非稳定的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4个因素是努力、能力、运气和任务难度。
韦纳认为,每一维度对动机都有重要的影响。
在内外维度上,如果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会产生自豪感,从而动机提高;归因于外部因素,则会产生侥幸心理。
将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则会产生羞愧的感觉;归因于外部因素,则会生气。
在稳定维度上,如果将成功归因于稳定因素,会产生自豪感,从而动机提高;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则会产生侥幸心理。
将失败归因于稳定因素,将会产生绝望的感觉。
将失败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则会生气。
在控制性维度上,如果将成功归因于可控因素,则会积极的去争取成功;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则不会产生多大的动力。
将失败归因于可控因素,则会继续努力,归因于不可控因素。
则会绝望,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稳定、不可控时是最大的.问题,会产生习得性无助感。
韦纳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得出一些归因的最基本的结论:1、个人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和努力等内部因素时,他会感到骄傲、满意、信心十足,而将成功归因于任务容易和运气好等外部原因时,产生的满意感则较少。
福建师范大学2020年8月课程考试《教育心理学》作业考核试题.docx

《教育心理学》期末试卷A姓名:学号:一、试述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教学含义(50分)。
答:皮亚杰一般是将认识发展划分为四大阶段:1.感知运算阶段(出生后至1.5岁、2岁):这一阶段婴儿只有动作的智慧,而没有表象与运算的智慧。
他们依靠感知运动的手段来适应外部环境。
这个阶段的儿童行为发展经过三个层次:本能时期、习惯时期和智慧活动萌芽时期。
儿童出生的第一个月只是遗传性反射格式,通过第二分阶段的习惯形成,使一些单一的反射动作加以整合、联结,如寻找声源,用眼随着运动的物体等,大约在9个月到1岁左右开始出现了最初的感知运动智慧。
2.前运算阶段(2-6、7岁):此期儿童的思维特点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很难从别人的观点(角度)看事物。
例如在这一阶段后期可以说出自身的左右,但对对方的左右常常弄错,受自旁左右的影响。
这一阶段儿童思维的另一个特点是思维的直觉性以及思维的集中性。
他们的判断仍受直觉调节的限制。
3.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这阶段的基本特点是开始进行心理运算,能在头脑中依靠动作的格式对事物的关系系统进行逆反、互反、传递等可逆运算。
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虽然在推理上、问题解决和逻辑方面已经超过了前运算阶段的儿童,但其思维还具有局限性,抽象的语言推理还不能进行,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
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15岁):这阶段已经达到了成人的成熟思维,是认知发展的最高阶段,能在头脑中将形式和内容分开,能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理。
综上,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观点要点为:1.儿童认知发展的本质就是适应,它是在一定的认知结构基础上实现的,即是图式。
2.儿童认识发展是连续的,按固定顺序进行,前一个阶段的结构是形成后一个结构的基础;3.儿童认知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不同阶段有其主要特征;4.儿童认知发展的进程体现出差异性,即有的儿童进入某一阶段先于或迟于其他儿童,年龄的表述只具有平均数的含义。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的理论对于教学上的理论启示为以下三点:1.学生认知发展阶段特征制约教学,教学必须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2.教学又可以作为学生认知发展的一个有效条件,促及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
福师心理学期末考试答案

福师心理学期末考试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A. 心理现象B. 生物现象C. 社会现象D. 文化现象答案:A2. 心理学中的“行为主义”学派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什么?A. 意识B. 行为C. 情绪D. 认知答案:B3. 以下哪个选项是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学概念?A. 自我B. 认知失调C. 潜意识D. 条件反射答案:C4.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最基础的需求是什么?A. 安全需求B. 社交需求C. 自我实现需求D. 生理需求答案:D5. 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什么?A. 情绪B. 行为C. 认知过程D. 社会互动答案:C6. 心理学中的“双盲实验”是指什么?A. 实验者和参与者都不知道实验条件B. 只有实验者知道实验条件C. 只有参与者不知道实验条件D. 实验者和参与者都知道实验条件答案:A7. 以下哪个选项是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统计方法?A. 相关分析B. 回归分析C. 描述性统计D. 所有选项答案:D8. 在心理学中,哪个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A. 行为主义B. 认知主义C. 精神分析D. 人本主义答案:A9. 心理学中的“自我效能感”是指什么?A. 对自己能力的评估B. 对他人能力的评估C. 对环境的评估D. 对任务难度的评估答案:A10. 以下哪个选项是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设计?A. 横断研究B. 纵向研究C. 实验室研究D. 所有选项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心理学的主要分支。
答案:心理学的主要分支包括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健康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
2. 描述弗洛伊德的心理结构理论。
答案:弗洛伊德的心理结构理论包括三个部分: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
本我是原始冲动和欲望的源泉,自我是理性和现实的代表,超我则是道德和规范的体现。
3. 什么是条件反射,它在心理学研究中有何意义?答案:条件反射是巴甫洛夫提出的一个概念,指的是通过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的配对,使得原本中性的刺激也能引起特定的反应。
《教育心理学课程》期末试卷A试题答案

4: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非逻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在各种创造活动中都起着重要作用,贯穿整个活动的始终
5:以学生为本,培养独立自主的创新精神。就像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的:做好的教育是教学生自己做自己的先生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有一定的约束力,使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一旦某成员出现违反约定的行为,则会受到其他成员有形或无形的压力,迫使改变其态度。老师则可以利用集体讨论后做出集体约定的方法,来改变学生的态度。如果态度改变未成功,则应鼓励学生重新制定方法,直至态度改变。
4: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奖励和惩罚作为外部的调控手段,不仅影响着认知、技能的学习,而且对个体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奖励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给予奖励时,首先要选择、确定可以得到奖励的道德行为;其次,应选择、给予恰当的奖励物,还应强调内部奖励。惩罚也是必要,也有助于良好的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当不良行为出现时,可以用两种惩罚方式,一是给予给予某种厌恶刺激,如批评,处分等;二是取消个体喜爱的刺激或剥夺某种特权等,但应严格避免体罚或变相体罚,惩罚不是最终的目的,给予惩罚时应让学生认识到惩罚与错误行为的关系,使学生从心理上能够接受,同时还要给学生指明正确的方向,或提供正确的行为。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A
一、请结合教育实践论述如何塑造学生的创造性个性(50分)。
1: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的好奇心往往能激发其创造精神。应接纳学生任何奇特的问题,并赞许其好奇心!
2:解除学生对答题问题的恐惧心理,对学生所提的问题,无论是否合理,均已肯定的态度接纳他所提出的问题.
福师1103《教育心理学》试题

福师1103《教育心理学》试题教育心理学试题1一填空题1、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学校教与学情境中人的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
2、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或Thorndike)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3、艾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认为,每一阶段的发展中,个体均面临一个发展危机。
4、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应联结。
5、动机由内驱力和诱因两个基本因素构成。
6、学习者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获得的间接经验,称为替代性经验。
7、广义的知识概念包含三类知识:即陈述性知识、对外办事的程序性知识和对内调控的程序性知识。
8、下位关系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派生类属;另一种是相关类属。
9、所有的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成分:一是给定;二是目标;三是障碍。
10、创造力的最主要特征是独创性、流畅性和灵活性。
11、学习策略作为一完整的概念,是布鲁纳在1956年提出“认知策略”以后出现的。
12、元认知由三个成分所组成,即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
13、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道德认识。
14、皮亚杰把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即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和公正阶段。
15、判断一个人心理状况应与对外良好适应两个方面。
16、人格障碍一语多用于成人,对于18岁以下的儿童与青少年的类似行为表现通常称作人格缺陷、品德障碍或社会偏差行为。
17、当教学任务需要学生进行复杂的信息加工时,一般认知能力与学业成就的相关性增大。
18、个别化教学系统(PSI)又称凯勒计划。
19、如果把学生把教师看成是家长的代理人的角色,他们希望教师具有仁慈、体谅、耐心、温和、亲切、易接近等特征。
20、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包括对学习潜力的推测和对品德发展的推测两方面的内容。
二、判断题1、教育性原则也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道德原则。
(错)2、角色同一性对角色混乱,这一阶段大体相当于青春期。
福师成人本科《小学课程与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A卷

福师成人本科《小学课程与教育心理学》
期末考试A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 以下哪个不是小学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
a. 国家规定的基础教育课程
b. 素质教育的要求
c. 学生发展的需要
d. 教师的教学兴趣
2. 关于教育心理学的定义,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a. 研究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b. 研究教师的心理活动
c. 研究学生的研究和发展
d. 研究教室的环境与氛围
... (此处省略了其它选择题)
二、简答题(共50分)
1. 请简要解释小学课程设置的目的和原则。
小学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国家规定的基础教育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要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此外,小学课程设置还要考虑学生的发展需要,以适应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
2. 什么是教育心理学?它对教育的意义是什么?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研究与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学生的研究、发展和行为,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的意义在于提供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教育实践,促进研究和教学的有效性。
... (此处省略了其它简答题)
以上是福师成人本科《小学课程与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A卷的内容。
总分为100分,选择题占50分,简答题占50分。
请同学们根据题目要求认真作答,祝你们考试顺利!。
福建师范大学22春“心理学”《教育学》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试卷号:2

福建师范大学22春“心理学”《教育学》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A.遗传素质B.环境因素C.物质因素D.学校因素参考答案:A2.童年期儿童的学习特征有()。
A.低年级儿童难以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B.学习动机是希望得到老师的称赞、父母的夸奖C.学习兴趣与习惯D.对学习结果的重视随着年龄而增参考答案:ABCD3.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少年儿童社会权利是()。
A.无歧视原则B.提早自立原则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D.尊重儿童尊严原则E.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参考答案:ACDE4.压服强调以说理的方式使人心服,说服则用权威、权力、暴力、专制、威胁、恐吓、惩罚等强制性手段迫使人屈服。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5.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是____A.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B.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C.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D.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参考答案:ABCD6.CIPP评价模式是一种注重结果的评价模式,是评价课程实施过程的一种值得参考的模式。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7.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____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参考答案:C8.学生应当履行的义务有()A、遵守法律、法规B、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C、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D、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参考答案:ABCD9.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____A、六三制C、分支型D、五四制参考答案:D10.学校文化的特性有()。
A.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B.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C.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D.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参考答案:ABCD11.课程表的安排一般遵循以下几条原则____A.整体性原则B.迁移性原则C.生理适宜原则D.科学性原则参考答案:ABC12.在我国,基础课程是由教育部根据不同阶段教育的性质和基本任务而制定的,它同时也规定了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的设备、各类课程的基本标准以及合理的课程比例等。
福师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a卷答案

福师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a卷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 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B. 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现象C. 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D. 教育过程中的师生互动现象答案:A2. 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 冯特B. 桑代克C. 皮亚杰D. 布鲁纳答案:B3. 认知发展理论是由()提出的。
A. 弗洛伊德B. 皮亚杰C. 维果茨基D. 埃里克森答案:B4. 教育心理学中,学习动机的分类不包括()。
A. 内在动机B. 外在动机C. 社会动机D. 认知动机答案:C5. 根据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
A. 掌握学科基本结构B. 发展智力C. 培养学习兴趣D. 形成良好习惯答案:A6. 学习策略中,元认知策略不包括()。
A. 计划策略B. 监控策略C. 调节策略D. 组织策略答案:D7.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智能的类型不包括()。
A. 语言智能B. 数学逻辑智能C. 音乐智能D. 情感智能答案:D8. 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学习迁移的类型不包括()。
A. 正迁移B. 负迁移C. 垂直迁移D. 水平迁移答案:D9. 根据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教育的作用是()。
A. 促进个体发展B. 促进社会发展C. 促进文化传承D. 促进个体与社会的共同发展答案:D10. 教育心理学中,自我效能感的概念是由()提出的。
A. 班杜拉B. 罗杰斯C. 马斯洛D. 皮亚杰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A. 学习心理B. 教学心理C. 评价心理D. 发展心理答案:ABC2.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
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案例研究法答案:ABCD3. 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包括()。
A. 个人因素B. 环境因素C. 任务因素D. 社会因素答案:ABCD4. 教育心理学中,学习策略的分类包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合教育实践阐述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品德的主要途径。
答:影响学生态度和品德形成的基本条件是:⑴外部条件:①家庭教养方式。
学生的态度和品德特征与家庭的教养方式有密切关系。
②社会风气。
社会上的良好与不良的风气都有可能影响其道德信念与道德价值观的形成,这也使得德育工作难度加大。
③同伴群体。
归属于某一个团体的需要是个体的一种基本需要,学生的态度与道德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他们所归属的同伴群体的行为准则和风气影响。
⑵内部条件:①认知失调。
当认知不平衡或不协调时,个体就试图通过改变自己的观点或信念,以达到新的平衡。
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
②态度定势。
个体由于过去的经验,对所面临的人或事可能会具有某种内心倾向性,这种事先的心理准备或态度定势常常支配着人对事物的预料与评价,进而影响着是否接受有关的信息和接受的量。
③道德认知。
态度和品德的形成与改变取决于个体头脑中已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取决于已有的道德判断水平。
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和品德,教师可以综合运用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态度和品德。
⑴有效的说服。
①有效地利用正反论据;②发挥情感;③考虑原有态度的特点,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做好说服工作。
⑵树立良好的榜样。
实验证明,榜样在观察学习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榜样的特点、示范的形式及榜样所示范行为的性质和后果都会影响到观察学习的效果。
⑶利用群体约定。
经过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力量,使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
⑷价值辨析。
鼓励学生努力发现自身的价值观,并根据自己的价值选择来行事。
⑸给予适当的奖励与惩罚。
奖励与惩罚作为外部的调控手段,不仅影响认知、技能或策略的学习,而且对个体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
论述皮格马利翁效应及其教育启示。
答:皮格马利翁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
亦称“罗森塔尔效应”或“期待效应”,其含义为期待会带来所期待对象的戏剧性变化。
因此,教师期待的效果被称为教室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学习潜力的推测;二是对品德发展的推测。
教师的不同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这种影响首先表现在学生的自信心上,教师期待的影响会进一步表现在学生的各种行为与学习成绩上,教师期待的影响还表现在师生关系上,受到低期待的学生与教师的关系逐渐疏远。
由此可见,受到教师高期待的学生会得到充分的发展,而受到教师低期待的学生则不能够充分地发展其所具备的潜力。
所以要建立积极的教师期待。
教师首先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要认真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发现他们的长处,对每个学生都建立起积极的期待。
第二,第二,教师要不断反省自身的行为和态度,不要由于自己的不公正而延误了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