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公开课
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公开课PPT课件

一种肥而美味的鱼,有毒性。在近海生活,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当遇到外来危险时整个身体呈球状浮上水面,同时皮肤上的小刺竖起,借以自卫。
吟诵古诗,想象景物。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竹 外 桃 花 三 两 枝,春 江 水 暖 鸭 先 知。蒌 蒿 满 地 芦 芽 短,正 是 河 豚 欲 上 时。
诗里写到了哪些景物?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竹 外 桃 花 三 两 枝,春 江 水 暖 鸭 先 知。蒌 蒿 满 地 芦 芽 短,正 是 河 豚 欲 上 时。
竹
河豚
芦芽
蒌蒿
鸭
江
桃花
你见过这些景物吗?它是什么样子的呢?
蒌 蒿
lóu
hāo
你能根据字形猜一猜什么是“蒌蒿”吗?
芦芽
:芦苇的嫩芽。
绝 句 [唐] 杜 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绝 句 [唐] 杜 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如果你是杜甫,看到这样明丽和谐的春日美景,心情怎样呢?
绝 句 [唐] 杜 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绝 句 [唐] 杜 甫迟 日 江 山 丽,春 风 花 草 香。泥 融 飞 燕 子,沙 暖 睡 鸳 鸯。
fǔ
yuān
yānɡ
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鸳 鸯
yuān
yānɡ
我会认
绝 句【唐】杜甫迟 日 江 山 丽,春 风 花 草 香。泥 融 飞 燕 子,沙 暖 睡 鸳 鸯。
造句:一对鸳鸯正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着。
鸯
yānɡ
组词:鸳鸯
造句:湖里有几只鸳鸯在游来游去。
惠
huì
组词:优惠 恩惠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册《宇宙的另一边》公开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册《宇宙的另一边》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淌、秘”等6个生字,会写“淌、秘”等10个字,正确读写“星空、流淌”等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宇宙另一边的哪些秘密。
3.能仿照课文展开想象,和同学交流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有哪些秘密。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宇宙另一边的哪些秘密。
2.能仿照课文展开想象: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有哪些秘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单元篇章页插图、课文插插图、田字格中的范字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上节课我们对课文的内容做了大致的了解,这节课,我们将详细地去探究宇宙的另一边是什么样子。
二、探究新知(一)品读课文第6~9自然段,充分发挥想象。
1.播放课文第6~9自然段范读录音,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同桌之间互相提问,互相解答。
2.“我”为什么感到有些尴尬?因为“我”想象中的宇宙另一边的世界太神奇、太美好了,“我”沉浸其中,都忘了“我”正在上语文课。
老师发现了“我”想得入神的情态,所以“我”感到有些尴尬。
3.“早春二月”乘“竹外桃花三两枝”,再乘“春雨贵如油”,还可以等于什么?快想一想,说一说吧。
师:这样学乘法真是有趣,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如:还可以等于“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哪位自信的小朋友可以大胆地举手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二)品读课文第10~12自然段,充分发挥想象。
在宇宙的另一边,他们的习作课还会写什么?会怎样写?在宇宙的另一边,在习作课上,如果要写花,就得闭上眼睛,想象花的样子,然后慢慢地变成一粒花的种子,生根、发芽,沐浴阳光雨露,最后看谁的花开得最美,花开得越美,习作的分数就越高。
(三)串联线索,整体回顾。
1.读完课文,你认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宇宙另一边的世界和“我”这边的世界有什么不一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3.课文写了宇宙另一边的哪些秘密?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公开课

口头表达技巧及实践
倾听与理解
训练学生倾听他人的观点,理解 并尊重不同的意见,为口头表达
打下基础。
清晰表达
指导学生运用简洁、准确的语言 表达自己的观点,注意语音、语
调和语速的适当运用。
应对与反驳
教授学生如何针对他人的观点进 行有理有据的应对和反驳,提高 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
写作启蒙:从说到写过渡
03
重阳节
重阳节是农历九月初九日,有登高、赏菊、插茱萸等习俗。在古诗中,
常有描绘重阳节习俗和氛围的诗句,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
一人”。
06 课堂活动与互动 环节
小组合作:分享秋天美景或活动经历
分组
将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 。
任务
让每组学生提前准备,收集关于秋天 美景或活动经历的照片、画作、文字 描述等素材。
每个单元的教学时间根据教材内 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而定,一般安 排在2-4课时完成。同时,根据教 学需要,可灵活调整课时安排。
02 课文解读与赏析
《秋天的雨》课文解读
课文内容概述
01
本文主要描述了秋天雨景的美丽和带给人们的感受,通过细腻
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秋雨的魅力。
秋天的雨的特点
02
秋天的雨轻盈、柔和,带着一丝丝凉意,给人一种清新、舒适
好地进入角色。
表演
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表演课文内 容,可以通过对话、动作、表
情等方式展现角色特点。
点评
表演结束后,老师对学生的表 演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课文
中的重点和难点。
创意写作:以“秋天”为主题进行创作
启发思路
自由创作
通过展示一些秋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 生们感受秋天的氛围和特点。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公开课精品课件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这景色真是 太美了!
采莲少女隐藏在荷花丛中,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找不见踪 影,只有听见荷塘中传来的歌声,才让人想起这荷塘里还有人。
同学们, 再见!
点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这是一种修辞手法,叫顶真。
练一练,学运用。
◇ 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 弯弯的小桥……
弯弯的小桥下面是(哗哗的溪水 ),( 哗哗的溪水)惊 醒了树上的小鸟,( 树上的小鸟)唧唧喳喳唱了起来。
你还想到了什么?课下试着写到自己的积累本上吧!
书写提示
仔细观察下面八个字,找找它们的书写规律及书 写特点。
读一读这些句子,我们可以概括 成,“谁做什么,做得怎样”。
“得”前面多数是表示动作的 词或词语,少数是形容词;后面 跟的都是形容事物状态的词或词 语,表示怎么怎么样的,如:走 得很快、踩得稀烂、疼得直叫唤、 瘦得皮包骨头、红得发紫、气得 双脚直跳等等。
接下来,大家再比较读一读,说说更喜欢哪一句,
想想为什么。
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小溪淙淙,流向河流;河流潺潺,流向大海;大海哗
•• ••
•• ••
啦啦,汹涌彭拜。
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 弯• 的• 月• 亮• ,弯• 弯• 的• 月• 亮• 下面是那
弯弯的小桥…… •••••
读一读这些句子,通过加
本题的例句,有三个短句组成,后一个短句开头的 词语与前一短句的结尾的词语相同,突出小溪、河流、 大海之间相互依存的有机联系,语意相连,气势贯通,
父及英柔 蒙奏雾翅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长白山的传说》公开课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长白山的传说》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长白山的传说》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讲解故事的情节和主要人物。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材: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长白山的传说》。
2. 教具:课文PPT、黑板、笔、复印件。
四、教学过程1. 热身导入- 利用图片或教具引出话题,激发学生对长白山的兴趣。
- 通过提问,让学生讲述自己对长白山的了解和想象。
2. 新课呈现- 展示课文PPT,逐段讲解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 注重讲解生词,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3. 合作探究- 分小组让学生互相讨论故事中的重要情节和主要人物,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并互相交流。
4.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含义和价值观。
-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或创作类似的故事。
5. 总结提升- 通过回答问题或讲述故事的要点,检查学生对《长白山的传说》的理解。
-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对语文研究的兴趣。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参与度、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 根据学生的课堂笔记和练情况,评估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的理解程度。
七、教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长白山的传说》,培养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并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增加互动环节。
以上是本节公开课的教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统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

统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统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教案第1 篇【教学目标】《语文园地一》公开课教案设计1、培养学生关于观察,勇于交际的能力。
2、通过习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通过我的发现教学,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的习惯。
4、积累对联。
5、通过趣味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课时目标】1、第一课时:培养学生关于观察,勇于交际的能力。
2、第二课时:通过习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第三课时:学会正确修改自己的作文。
4、第四课时:⑴通过我的发现教学,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的习惯。
⑵积累对联。
⑶通过趣味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设计理念】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渎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
2、架设课外知识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创设情境,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关于观察,勇于交际的能力。
2、通过习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通过我的发现教学,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的习惯。
4、积累对联。
5、通过趣味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1、通过我的发现教学,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的习惯。
2、积累对联。
【教学准备】1、词语卡片。
2、学生用各种不同方式表现自己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师:有人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啊,峭壁深渊、怪石云海当然神奇,风雨雷电、花鸟虫鱼等平常的事物也有令人称奇的地方。
让我们交流一下我们各自了解的自然景观吧。
大家都了解了什么了呢?这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在小组交流1、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要求:讲清楚景观的奇特之处,还可以说说这样的奇观是这样形成的。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教学目标]1.能了解自己或他人名字的含义或来历,把了解到的信息讲清楚。
2.听别人讲话的时候,能有礼貌地回应。
3.能向家人讲述同学名字里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1.能了解自己或他人名字的含义或来历,把了解到的信息讲清楚。
2.听别人讲话的时候,能有礼貌地回应。
[教学课时]1课时一、导入新课1.大家还记得我们在一年级学过的《姓氏歌》吗?一起来读一读吧!2.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姓氏,姓氏后面跟着名字,名字里有着父母对我们的希望,或者包含着有趣的故事,这节课我们就来说一说名字里的故事。
(板书课题)二、了解“讲"和“听”的要求1.交流:同学们想知道老师名字里藏着的故事吗?(1)师讲述自己名字的故事。
(2)生交流听到的信息并思考:你发现老师讲的故事包含了哪些内容?预设:名字的来历、含义和故事等。
(除此之外你还有什么想了解的?)2.读一读书上“小贴士"的要求。
(1)把了解到的信息讲清楚。
(2)听别人讲话的时候,要礼貌地回应。
3.回顾以往学过的知识,说一说:你觉得怎样可以把故事讲清楚?(1)声音要响亮,吐字要清楚,说话的时候要注意速度。
(2)要按一定的顺序讲,要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等等。
4.讲一讲:自由“猜测”同学名字:班里同学的名字,你对哪些感兴趣?你觉得这些名字可能有什么含义?先自己猜猜,一会儿请名字的主人来讲一讲。
(1)谁愿意带上你的姓名牌来介绍下你名字里的故事?(2)其他同学认真听,对照要求来评一评:你觉得他讲得清楚吗?5.听一听:在听别人讲名字里的故事时,我们可以怎么回应呢?语言上:可以就感兴趣或者不清楚的地方问一问等。
肢体上:可以微笑着看着对方,点点头、鼓鼓掌或者竖起大拇指等。
如果我们用这样的方式回应,讲述的同学会觉得怎么样?(增强信心)6.小组交流:(1)小组交流自己名字里的故事。
讲的人要注意把事情说清楚,听的人要有礼貌地回应。
三年级上学期语文公开课教案

三年级上学期语文公开课教案《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3.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描写窗外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自己学校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感悟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不同学校的图片,引出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提问: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3.精读课文,感悟体会学习第一自然段,体会学校的美丽。
找出描写学校环境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
指导朗读,读出学校的美丽。
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感受学生的学习生活。
默读课文,思考:同学们在学校里是怎样学习的?交流汇报,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这句话的含义。
找出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
学习第四自然段,体会动物们的活泼可爱。
读一读描写动物们的句子,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动物们与同学们和谐相处的画面。
4.总结全文,升华情感总结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自己学校的感受。
5.布置作业抄写生字词。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一、教学目标1.会认“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秋天的水泥道的美。
3.感悟作者对秋天美景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比喻句的表达效果,感受水泥道的美。
三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10篇)

三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10篇)三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10篇)良好的教学教案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三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继续练习独立识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板题示标1、导入新课。
播放诗歌《我长大了一岁》,回忆一年级的情景,然后启发谈话:两年以后,我们又长大了,你喜欢长大吗?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位小姑娘,她和我们的部分同学一样,不想长大。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谁来读一读?目标大家都清楚了,你有信心完成吗?二、第一次先学后教(会认字)(一)先学1、目标明确了,现在我们来比赛读课文,比谁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得准。
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4分钟后检测。
)2、学生自由读。
同桌互读,不会的兵教兵。
1、指名读。
要求:读的同学声音洪亮,不丢字,不加字,听的同学认真听,有错及时举手纠正。
2、师板书易错字,适时引导订正、强化。
3、文中的字音我们都读准确了,谁最先把会认的字读准,记牢。
把词语理解明白。
检测生字、词。
多种形式检测词语。
(1)指名读。
不会的兵教兵。
(2)同学们还有没有没弄明白的词语?谁能帮助解决。
老师出示些词语,看你们理解运用的怎样?三、第二次先学后教(流利读)(一)先学1、“会认字”读得这么准确。
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二场比赛:看谁课文读得最流利。
2、学生自由读。
(3分钟)(二)后教1、指名读。
(读不好的多读几遍)2、指导读不好的词句。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理清脉络或学文)(一)先学1、课文读得很好,下面我们来看看课文都写了什么?自学指导(一):请概括段意,并写下来。
并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4分钟后交流)2、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听听,秋的声音》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第四部分
拓展延伸
读课文时,我发现有一些难懂的词语,我通过多 种方法理解了他们的意思。
叮咛: 反复地嘱咐
。
歌韵: 歌曲的音节旋律
。
绽开: 裂开
。
作者听到秋天____黄叶的刷、刷_声
蟋、蟀的叫声
__ 大雁的叮和咛___ 秋的风声的音歌,吟写出了秋天的美好。
听听,秋的声音
—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
推荐阅读
秋天来了
秋天来了 秋天来了, 秋天来了。 乘着凉爽的风来了, 骑着洁白的云来了, 踏着落叶来了, 唱着秋歌来了。
秋天手捧一个宝瓶, 把神奇的颜色向大地挥洒:
金黄泼向田野, 雪白注入棉花, 天蓝涂给大海, 紫红染給葡萄。 美丽的大自然, 展露着丰收的笑脸。
思考:文中的秋天是通过什 么方式来的?
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
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
本诗从哪两个方面描写秋天?体现了什么?(核心问题)
第三部分
新知探究
具体可感的声音
落叶
蟋蟀
大雁
秋风
听听, 秋的声音, 大树抖抖手臂, “刷刷”, 是黄叶道别的话音。
把“刷刷”的落叶声说成 是道别的话音,表现了黄 叶依依不舍的心情。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谷粟瓜果,都以成熟的姿态呈现在人们 的眼前。秋与冬,正暗暗地交接。
我想把院子里的葡萄架收拾一下以便过冬。忽然,我在一堆 半枯黄的藤叶片后面发现了一小串葡萄!中秋节前一个月,葡萄便 成熟了,节日吃的几串还是特意保护下来的呢!不知怎么竟遗漏了 一小串在这里。这串葡萄只有五粒,每粒都硕大无比,闪着鲜艳的 紫红色。我小心地摘下,在手上细细品玩了一番。那色、香、态引 你馋涎欲滴。皮薄得仿佛一碰就破,表面一层白霜,任何翡翠玛瑙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望天门山)公开课课件

天
词语解释: 楚江:即长江。因为
门
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
中
所以叫楚江。
断
中断:指东西两山之
楚
间被水隔开。 诗的大意:
江
高高的天门山被长江
开
从中间劈开。
碧
词语解释:
水
至此:意为东流 的江水在这转向
东
北流。
流
回:改变方向。
至
诗的大意:
此
碧绿的江水东流 到这里向北回旋
回
着流去。
两
词语解释:
岸
两岸青山:分别指
剧……告诉你们,他搞起恶作剧是班上最厉害的,大家
在厕所小便时,他就在这时趁机去打别人;体育课上,
大家跑步摔倒,而他却站在一边哈哈大笑……
猜猜他是谁
开篇引出外貌, 缩小了范围。
他眼睛很小,笑起来眯成一条缝,额头中央有块红色胎记,看上去 ~~~~~~~~~~~~~~~~~~~~~~~~~~~~~~~~~~~~~~~~~~~~~~~~~~~~~~~~~~~~~~~~~~~~~~
通过对天门山壮丽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 然的热爱和对祖国美好河山的歌颂。
课外拓展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间相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 还没有读完,就放弃离去了。
过了小溪,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杵,李白感到奇怪 便问她,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针。”李白问道:“铁 杵磨成针,能行吗?”老婆婆答道:“只需功夫深!”
诗歌背景
李白漫游四方,这首 望天门山,描写了雄伟的 长江,有一种豪放之情融 入其中,给人身临其境的 感觉。借长江写出诗仙一 往无前的浪漫情怀。
古诗释义法
直译:把注释代入诗句,直接翻译,注意古今异义 意译:联系历史背景及当时自然环境,合理联想 把意 思和情感补充完整,弥补诗歌的跳跃性。 诗画同源:注重通过画面理解释义。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公开课 教学课件

“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 了!”它自言自语着,准备往旁 边倒去。
“等等,老屋!”一个小小的声音 在它门前响起,“再过一个晚上,行吗? 今天晚上有暴风雨,我找不到一个安心 睡觉的地方。”
老屋低下头,把老花的眼睛使劲 往前凑:“哦,是小猫啊!好吧,我 就再站一个晚上。
“等等,老屋!”一个小小的声音在它门前 响起,“再过二十一天,行吗?主人想拿走我的 蛋,可是我想孵小鸡。我找不到一个安心孵蛋的 地方。”
老屋低头看看,眼睛眯成一条缝:“哦, 是小蜘蛛啊。好吧,我就再站一会儿。”
爱心名言
(1)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 ——泰戈尔
(2)只要还有能力帮助别人,就没有权利袖手旁观。 ——罗曼·罗兰
(3)真正的同情,在忧愁的时候,不在快乐的期间。 ——冰心
(4)一个人有再大的权力、再多的财富、再高的智慧,如果 没有学会去关怀别人、去爱别人,那他的生命还有多少意义呢!
小蜘蛛飞快地爬进屋子,在屋檐上织了一张又大又漂 亮的网。偶尔有虫子撞到网上,小蜘蛛马上爬过去把虫子 吃掉。
“小蜘蛛,你吃饱了吗?”老屋问。 “没有,没有!”小蜘蛛一边忙着补网,一边回答, “老屋老屋,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老屋想,这倒很有意思。于是它就开始听小蜘蛛讲故 事。
小蜘蛛的故事一直没讲完,因 此,老屋到现在还站在那儿,边晒 太阳,边听小蜘蛛讲故事。
会人物 的美好品质。
• 选择一个学生演老屋,3个孩子演其他的小动 物,其他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课堂上情 景再现。
二、续写故事
• 还有谁遇到了困难,需要老屋帮助?按照文章 的写法,想一想,写一写。
老屋已经活了一百多岁了。它的 窗户变成了黑窟窿,门板也破了洞。 它很久很久没人住了。
预测:接下来会怎样?
语文三年级公开课教案设计五篇

语文三年级公布课教案设计五篇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挑选,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推敲,精心设计而肯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三年级语文公布课教案设计五篇,方便大家学习。
三年级语文公布课教案设计五篇1《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目标与重难点:1、认识“希、痒”等8个生字,会写“连续、秘密”等词语。
2、感知课文内容,提取情节信息,感受作者大胆而奇妙的想象。
3、学会并运用“连续性想象”,大胆想象故事情节。
教学准备:PPT、板贴教学进程:一、复现“发散性想象”策略,导入课题。
(课前板书课题。
)1、我们刚学过小真的长头发,你瞧,她用发散性的想象把长头,拿来做了那么多成心思的事情。
(板书想象)2、今天,我们又要来认识一位小姑娘,她叫英英,她有一个奇妙的想法,她想变成——(出示课题)。
齐读。
【设计理念】旧知导新课,激起学文爱好,强化想象概念。
二、初读感知,教授概括方法。
1、英英为何想变成一棵树呢?自由朗诵课文,想想“我”为何想变成一棵树?用上文中的话说一说。
2、字词反馈,相机正音。
小老师带读、男女生对读、齐读。
3、回想问题:“我”为何想变成一棵树?(预设:我真期望变成一棵树,这样旧没人在你玩的时候叫你吃饭了。
) 请生读,给予评判,读出期望。
指导全班朗诵。
4、师生问答,教授“直圈”概括法。
英英心里这么期望着,这么想着,就觉得——【生:身上痒痒的。
】(关注痒痒的轻声)低头一看,呀,产生了什么奇妙的事情?【生:我变成了一棵树】(板书画一半树干)瞧,我用笔在文中直接圈出了概括奇妙事件的内容,这种概括的方法,叫做直圈法。
5、这棵树有什么特别的呢?简单的说就是树上长满各种鸟窝。
(板贴:长满各种鸟窝),当词语不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可以跳着圈一圈,这种概括内容的方法我们叫做跳圈法。
【设计理念:文章篇幅较长,学生难以简练概括出故事情节,老师教授并示范从原文提取信息,会帮助学生更好的感知课文以及提取信息,从而解决问题。
【强烈推荐】三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授课教师:曹小弟教学目标:1三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2、了解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外形,复述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
学会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任何发明创造都离不开观察与实践,我们应该从小养成爱观察、肯动脑的习惯。
教学重点:复述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
学会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谈话导入法朗读理解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听写词语。
(思索木棍分析效果形状肺结核)二、读题导入、认识听诊器。
1.读题:示图:这是什么?对,这是现在我们常见的听诊器。
看病的时候,医生用它在病人的胸部或背部来听音诊断。
2.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可不是这样的,它是什么样的呢?请小朋友听清楚要求,打开书,先把全文读一遍,然后找出描写听诊器样子的句子用直线划出来。
3.交流:好,我发现同学们读得非常专心,一下子找到了课文最后一节。
(示屏幕)4.自读:那么,就请你再次读读最后一节,再看看书上的插图,然后自己来说说第一个听诊器是什么样的?好,大声读吧。
5.交流:我们来说说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什么样的?6.(教师板画):说得多清楚!这么一说,大家就知道这听诊器的模样了,我们还可以画出来了。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两端做成喇叭状的空心木管(指图)7.(齐说):来,一起看着画说: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怎样的?三、读好情景,复述过程。
渡:小朋友们说的真不错,不一会儿就记住了听诊器的模样。
那么,法国医生雷奈克是怎么会想到发明出这样的听诊器的呢?这里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你们想知道吗?其实,课文的第二节就清楚地告诉了我们。
1、自读: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第二节,注意把这个故事读通顺、读流利。
读完后,用上“果然”说说雷奈克是怎样发明第一个听诊器的?2、先讲给同桌听听。
3、刚才大家讲得可带劲了,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完整地讲好这个故事,哪些同学愿意来讲给大家听?4、说故事▲交流(师板书)男孩吸引划木听音卷簿听音四、朗读“高兴”,再现情景1.小游戏:是的,一种普通的生活现象带给了雷奈克深深的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执教内容:20 军神执教人:郑爱武执教时间:2013年12月3日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10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悟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学习他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二、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由生字词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
三、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刘伯承坚韧不拔的钢铁意志,学习他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四、教学准备
1、电子课本及相关课件。
2、课文配乐朗读。
五、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分自然段读课文
二、精读训练
1、引出牵动解析全文的关键词
沃克医生是在什么情况下称刘伯承为“军神”的?
沃克医生是怎样讲的?谁来读一读课文。
出示“了不起!------军神!”
1、理解第一自然段
沃克医生开始是怎样识别刘伯承是军人的?根据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镇定”的反义词是什么?
分角色朗读第一自然段。
(1)出示:“了不起-----你是了不起的军神!”
(2)过渡: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沃克识别刘伯承是军人,刘伯承仅仅是一位普通的军人吗?手术后沃克的这一想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齐读沃克的话回答。
2、理解第二---四自然段
激发思考:沃克医生为什么刘伯承为“了不起的军神”?
3、理解第二自然段
刘伯承为什么不肯用麻药?
不用麻药意味着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刘伯承自己承受这种难以忍受的痛苦,是通过哪些词句反映出来的
4、理解第三自然段
默读课文说说这一小段写了什么
用不同符号画出描写手术中刘伯承和沃克表现的词句。
想想这些词句各起什么作用?
5、理解第四自然段
刘伯承在手术中除了一声不吭紧抓住床垫外,还做什么?(板书:数刀数)写沃克“吓了一跳”“失声喊”来表现刘伯承的神奇,这是种什么写作手法?
指导朗读
比较体会前句话的作用
什么叫注视?从沃克注视刘伯承的神情中,谁能说说沃克当初是怎么想到?
为什么问名字时,要“关上手术室的门”?这种文章哪一句是相应的?
“注视”的神情,“关门”的动作,流露出沃克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总结全文
1、说说沃克为什么称刘伯承为“了不起的军神”?
2、赞军神。
赫赫壮举显军神,气撒当年刮骨人。
七十二刀何所惧,唯有钢筋铁骨身。
四、作业:
1、完成综合训练。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20 军神
拒用麻药从容镇定
军神刘伯承一声不吭会说话的钢板
七十二刀坚强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