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小学学科教研员工作的几点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中小学学科教研员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重新认识教研员岗位的职责,解放思想,坚持教研工作的创新
要正确的认识和把握教研员的角色定位,多问自己几个问题:自己是谁,要往哪里去,如何去?
当前一些教研工作的针对性不强,或者说成效不大,得不到一线教师的认可和认同,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没有搞清楚和弄明白作为教研员到底要干什么?需要干什么?能够干什么?能干成什么?
教研工作不能安于现状,也不能固步不前,需要解放思想,从行动上落实教研工作的创新。应当说,近几年,进修学校的教研创新的意识和行动在不断加强,我们更期待教研创新上的新突破。我们并不满足于做了多少事,更在于我们做好了哪些事,做成了哪些事。这些事情对一线教师是否有用。是否能切实把准全区本学科的现状与制约学科质量提升的难点与节点,围绕难点节点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
另外,要加强区级教研活动的绩效评估,做好一定数量的教研活动后教师满意度调查分析。通过加强区级教研活动全程的策划,活动实施以及效果评估,进一步规范区级教研活动的组织形式,努力为一线教师提供有效的教研服务。
二、要调整心态,养成“跟高处比,与先进学”的工作习惯
坏习惯是一点一滴地累积起来的,好习惯也是一天一天养成的。我们要避免把一些习以为常的事情,过去习惯做的,或者已经做得习惯的事情,就认为一定是正确的,或者认为没有改变的必要,只要与过去的做法不同了,就表示出不耐烦,不习惯。
教研工作除了做好常规性工作外,需要根据教情和学情的变化,上级对教研工作的行政要求,积极开展教研创新和方法变革,不能停留于表面和形式,不能固步不前。有些人,对工作上的一些变化和提出的一些新的要求,不习惯,不耐烦,主要是思想上还缺乏一个接受和接纳教研创新的心态和心理准备。
客观上讲,进修学校的现在办公条件与前两年中山南路办公条件比,发生了很多变化,过去做了不少工作,由于受到硬件设施的限制做了,没有做到位,现在条件好了,可以做了,应当按正常标准和要求来开展工作了,却因为工作的惯性和习惯影响,对那些“应当做,且应当做好的工作”表示出一定程度的不满,或者“软拒绝”的态度,这是一种不正常的表现。大家应当反思一下“一些不符合正常工作要求的事情”需要变为“正常的常规工作要求”时却有困难,问题到底出在哪?所以,教研员应当具有接受工作挑战的心理准备。大家应当思考,自己学科的创新点有哪些?自己学科教学创新的切入点有哪些?
三、教研员要多进课堂,收集第一手教学资料
教研员的除了完成常规事务性外,比如组织一般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或完成上级交办的临时任务以外,在可以支配的时间内,教研员到底在做些什么?是一直坐在电脑前面考虑问题,还是思考下一周的教研活动准备吗?还是能主动的到问题比较突出的学校进行问题的诊断,随堂的听课。不知道教研员中有多少比例的人,在教研活动与教学视导外,能主动到学校里听课,走访学校。如果就教研将教研,仅仅是纸上谈兵,可能对质量的提升是没有益处的。如果说,有一天,某些学校说,那几个学校教研员在于不在,不搞教研对学校质量提升无直接影响,那么就对教研员工作的莫大的讽刺了。相反,由于教研员得力到位的工作,使学校说,教研员离开一周、两周没问题,离开一个月就会有问题,这就是说明教研员的工作得到了学校的认可。大家应当想想:我们的教研工作对学校带来了哪些直接的帮助。教研员不能做成“讨嫌员”,做学校不欢迎的人。因此,教研工作的主要场所是基层学校而不是办公室,希望教研员能通过多种方式,深入一线,及时收集和了解最真实的教学信息,掌握第一周资料,才有教研的主动权,才能有的放矢的开展教研工作。
四、整合学科优秀教师资源,充分发挥学科区中心组作用
要积极创设有利于各类教师发展的机遇。平时,应充分发挥区内优秀教师专业引领与示范作用。同时要留意外区优秀教师资源,为以后开展教研活动提供名师资源。为教师创设发展机遇,当教师体会到成功的同时,也才会感激教研员给他搭建的台阶,也因为如此,他们才能舍命为你工作。
要对全区各层次教师有一个基本的专业发展支撑的规划,而不是仅凭个人感情和关系的远近来确定帮扶的对象,这样不利于形成、树立自身在教师中学科影响力。与此同时,要注意不能把教研员的一些学科职责当交易。比如一些评估和评比,不注意公平、公正,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按标准操作,遇到问题,及时汇报,不擅自违规操作。在工作中,教研员要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来维护政策的严肃性。
要充分发挥区中心组的作用。学科中心组是在学科教研员的指导下,以学科教研为核心,对全区进行学科课程建设、考试命题、学科评估开展研究、指导与服务的学术性团队。区学科中心组成员是区各学科骨干教师的优秀代表,是学科的智囊团,是课改理念的先行者,是学科教研的研究者,是“信息科技与学科整合”经验的示范者和辐射者。
五、教研员需要提高教研工作的执行力
制度和措施定得再好,没有有效的落实,执行的到位,都会成为空谈。学校布置的工作,有建议和完善方案的责任,在事前可以充分讨论,畅谈建议和想法,献计献策,但是一旦形成了方案,就要严格落实,稳步执行,努力形成统一行动的行为准则。执行力反映了一个员工对组织目标与计划的正确领悟和理解能力,教研工作的功效也可以通过执行环节的到位程度来体现。即使在工作实施中遇到了新问题,大家应当积极想方法解决问题,而不是单纯的抱怨。如果事事敷衍塞责,应付了事,可以说再好的方案也会成为负担,所以要避免“是好事却做不成事”的现象。
其实,教研工作中的执行环节具有一定的弹性,控制弹性空间的准则,从某种程度上说有两条。具体讲,一是岗位工作职责,二是个人的觉悟和职业良心。我们不要浪费一线教师宝贵的时间,因为一线教师很辛苦,你工作不到位浪费的时间,对一线教师来说,他可以用来休息,也可以用来备课,还可以给学生辅导答疑。
六、教研员要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加强业务学习
教研员也要认识到“一桶水和一碗水”的关系。要积极提升专业技能,加强业务培训。比如教研活动中评课技能,要会评课,能上课,上好课。教研员要落实好“教学实践周”活动。同时教研员要会磨课,能指导一线教师上课,说课,且指导得法,让教师从中受益。要会命题,能命好题,通过命题加深对教学要求的理解。从目前工作看,还要加强教研员的评课能力,加强评课的培训。同时也要加强课例研究,尤其是视频课例的分析,建议充分利用好航初和进校精品课堂和微格教室的使用,教研活动要加强视频案例和片段的对比分析,通过比较来进一步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另外,俗话说,“人无知才会无畏”。教研员要做好学科的领军人,理所当然的要保持学习的习惯,建议区进校抓好教研员的业务学习,采取多种形式学习活动,引导教研员多看点书,多关注一些教研发展动态,同时也要善于利用网络信息进行拓展性学习,丰富和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
七、教研员要善于营造主动教研,积极教研的氛围
教研员要密切联系一线教师,正确认识教研员与教师的关系:教研员与教师是工作上的合作关系,是良师益友的关系,是相互学习、共同研究的关系.教研员要善于与教师交朋友,尊重教师,切莫摆架子,不能以权压人,霸占学科教研的话语权,要做教师的知心人。
教研工作离不开教师的团体参与,只有具有深度参与的教研才有生命力。教研员要善于营造教研的氛围,积极引导教师主动参与教研。具体方法与途径有:
一是积极创设各种发展机遇,真心的扶持和帮助各层次教师寻求专业上的发展。比如各种评比,各种培训机会的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