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中常见的错误
常见文言文翻译错误失分点
常见文言文翻译错误失分点文言文翻译是多年来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
考生在翻译文言文时,除遵守“信、达、雅”的翻译原则、掌握一些翻译技巧外,还要避免下列错误:一、误译文言实词例1. 将画线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重荣谓晋无如我何,反意乃决。
重荣虽以契丹为言,反阴遣人与幽州节度使刘晞相结。
契丹亦利晋多事,幸重荣之乱,期两敝之,欲因以窥中国,故不加恕于重荣。
(《新五代史,安重容传》)误译:契丹使晋国多事对自己有利,庆幸重荣作乱,希望晋朝廷与重荣同时受损。
解析:在这个句子中,“利”,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译为“认为……有利”。
这里将“利”误译为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有利”。
失误原因:一是对文言实词的活用掌握不牢。
二是对上下文各方的利益关系没有准确把握,缺乏根据语境解释词语的能力。
应译为:契丹也认为晋朝多事对自己有利,庆幸重荣作乱,希望晋朝廷与重荣同时受损。
二、误译文言虚词例2. 将画线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于是改作两题,置案上,以观其异。
比晓,又涂之。
积年余,不复涂,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
郭异之,持以白王。
王阅之曰:“狐真尔师也,佳幅可售矣。
”是岁,果入邑库。
(2007年高考广东卷)误译:但是(狐狸)用浓墨洒作大墨点,(弄得)满纸都是。
郭生对此感到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
解析:句中的“但”是起强调作用的副词,应译为“只是”,不表示转折关系,这个义项在中学教材中出现过,如《陌上桑》中的“但坐观罗敷”。
应译为:(狐狸)只是用浓墨洒作大墨点,(弄得)满纸都是。
郭生对此感到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
三、古今词义不对应例3. 将画线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
戎曰:“道家有言,‘为而不恃’,非成功难,保之难也。
”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
(2007年高考山东卷)误译:钟会讨伐蜀国,路过时与王戎告别,问(他)有什么政策。
解析:“计”即计策,为对付某人或某种情况而预先安排的方法、策略。
如古代兵法的“三十六计”等。
2024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常见的错误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常见的错误总结一、词汇错误:1. 字义错误:对文言文词汇的字义理解错误,翻译时使用了错误的词语。
2. 释义错误:对文言文词汇的释义理解错误,导致翻译的意思有所偏差。
3. 用词不准确:使用了与文言文表达风格不符的现代汉语词汇。
二、语法错误:1. 词序错误:将文言文的定语、状语或宾语等放置位置不当。
2. 语序错误:将汉语的语序直接应用到文言文翻译中,导致句子结构混乱。
3. 虚实不当:对实词和虚词的使用不当,导致句子不通顺。
4. 语法漏洞:在翻译过程中遗漏了文言文中的语法要点,导致句子结构错乱。
5. 时态语态错误:将文言文中的时态和语态翻译成现代汉语的时态和语态。
三、意思翻译错误:1. 歧义翻译:对文言文句子的意思产生歧义的翻译。
2. 省略加减:翻译时忽略了文言文中的一些重要内容,导致翻译结果不完整。
3. 多余增添:翻译时增添了文言文中并未表达的内容,导致意思不准确。
四、韵律韵脚错误:1. 韵律错误:在翻译过程中忽略了文言文的韵律特点,导致节奏不协调。
2. 韵脚错误:翻译时未能恰当地体现文言文的押韵特点。
五、文化背景错误:1. 文化隔阂:由于对文言文时代背景和文化价值等了解不深,导致翻译时产生误解。
2. 时代用语错误:在翻译过程中使用了与文言文时代背景不符的用词。
六、语气情感错误:1. 语气错误:在翻译过程中未能恰当地表达文言文的语气特点,导致翻译的语气不准确。
2. 情感错误:未能准确体现文言文的情感表达,导致翻译的情感不符合原文。
以上是____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常见的错误总结。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活板文言文翻译易错
文言文,古汉语之瑰宝,历久弥新。
然文言文翻译,实为一大难题。
虽历经岁月洗礼,然其中易错之处,仍让人头痛不已。
今试就活板文言文翻译易错之处,略作浅析,以供同好者参考。
一、词义误解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颇多,若不仔细推敲,极易误解。
例如:原文:“今者天下扰攘,百姓疲敝,陛下何不罢战以安百姓?”误译:“现在天下动荡,百姓疲惫,陛下为何不停止战争来安抚百姓?”正译:“现在天下纷乱,百姓困顿,陛下为何不停止战争以使百姓安宁?”误译中,“扰攘”被误解为“动荡”,实则“扰攘”意为纷乱、动荡;“疲敝”被误解为“疲惫”,实则“疲敝”意为困顿、疲惫。
二、语法错误文言文语法与现代汉语差异较大,翻译时易出现语法错误。
例如:原文:“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误译:“孔子说:‘三个人走路,必定有我的老师。
’”正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误译中,“三人行”被误解为“三个人走路”,实则“三人行”意为三个人同行。
三、句式误解文言文句式多样,翻译时易出现句式误解。
例如:原文:“秦王闻之,大惊,遂发兵击赵。
”误译:“秦王听说了这件事,非常惊讶,于是派兵攻打赵国。
”正译:“秦王听说了这件事,十分震惊,于是立即派兵攻打赵国。
”误译中,“闻之”被误解为“听说了这件事”,实则“闻之”意为听说了;“遂发兵击赵”被误解为“于是派兵攻打赵国”,实则“遂发兵击赵”意为立即派兵攻打赵国。
四、修辞误解文言文修辞手法丰富,翻译时易出现修辞误解。
例如:原文:“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误译:“青青的衣领,悠悠的我的心。
”正译:“青青的衣领,我的心情如此悠闲。
”误译中,“青青子衿”被误解为“青青的衣领”,实则“青青子衿”是借代手法,指代年轻人的衣领;“悠悠我心”被误解为“我的心情如此悠闲”,实则“悠悠我心”是夸张手法,形容心情悠长。
五、文化差异文言文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翻译时易出现文化差异。
例如:原文:“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文言文翻译常见失误与应对方法
例14.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翻译:你们看廉将军谁与秦王相比? 例15.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 有悔。 翻译:然而体力足以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笑 的,在自己看来也是悔恨的。
注意六
1、注意补出下列内容: ①省略句中应补充的主语(承前省的主语可 以不补)、谓语、宾语和介词; ②数词后面应补出的量词; ③行文省略的、应该补出的内容。 2、结合语境,判断省略句,确定补充内容。 3、初译+梳理,做到符合情理,文从字顺。
例10.阿母谢媒人。 翻译:刘母向媒人道谢。
注意四
1、熟悉常见实词的义项,尤其是在教材中 学习过的义项。 2、结合语境(事理、语法、提示),准确 选择义项。
失误五:该删不删,成分赘余
例11.(晏)婴之亡,岂不宜哉? 翻译:晏婴的逃亡,难道不应该吗?
例12.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公 子亦自知也。 翻译:魏王对公子他盗窃自己也是知道的啊。
注意三
古代汉语中有某些复合词在形式上跟现代汉 语的某些双音节词一样,但它们是两个词,表 达两个意思(单音偶合),不能把它当成一个 词来处理,翻译时应当拆开。 如: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失误四:该换不换,简单组词
例8.意气益厉,乘胜逐北。 翻译:精神更加振奋,趁着胜利向北追赶。 例9.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翻译:稍微的看一下公子,公子的表情更加 和善。
注意五
1、下列词语在翻译时要舍弃:句首发语词, “取独”、倒装标志、不足音节的结构助词, 偏义复词中的衬字,表陈述的语气助词,个别 只起语法作用的连词。 2、熟悉一些有代表性的此类词语,在语句中 作出准确判断。 如:夫战,勇气也。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文言文翻译中容易错误的重点实词
文言文翻译中容易错误的重点实词文言文翻译题是北京高考重点考查的一个题型,对于学生而言,往往也是一个难点。
翻译判卷采用判断采分点的原则,所以要关注一些重点实词的翻译。
我把常见的容易理解错的实词做了一下归纳,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误:喜欢,正:吝啬。
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
误:按照,正:审理。
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误:拜见,正:授予官职。
(联系《陈情表》中的“拜臣郎中”)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误:报告,正:回复。
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5、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
误:城墙,正:军营。
(记住成语“作壁上观”)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6、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
误:生病,正:担心,忧虑。
(《论语》中“君子病无能焉”)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7、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
误:免除,正:(被)授职。
(联系《陈情表》中的“除臣洗马”)译文: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8、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误:安置,正:问候。
译文: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9、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误:借给,正:宽恕。
(记住成语“严惩不贷”)译文: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
10、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
误:捉拿,正:及,达到。
(《陈情表》中“逮奉圣朝”;成语“力有未逮”)译文: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11、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
误:上去,正:当即。
(《孔雀东南飞》“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译文:陛下(如果)当即杀掉他,(就)不是我的职权管得了的。
12、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
翻译错的文言文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翻译(错误):天地之间,是万物的逆旅;光阴之中,是百代之过客。
而人生如梦,欢乐有多少呢?古人手持灯笼夜游,确实有原因。
何况春天用烟雾般的景色召唤我,大自然赋予我文章的灵感。
在桃花和李花的芬芳花园里,享受天伦之乐。
群季们都很英俊,都是谢惠连那样的人才;我们这些人吟咏歌唱,却只有康乐一人感到惭愧。
正解翻译:天地之间,是万物往来的旅舍;光阴之中,是历代更迭的过客。
而人生短暂,如同一场梦,我们能享受到多少欢乐呢?古人常常手持灯笼在夜晚游玩,这确实有他们的道理。
何况那明媚的春天,用美丽的景色召唤我,大自然赐予我丰富的文采。
在桃花和李花盛开的花园里,我们享受着天伦之乐。
众兄弟们英俊潇洒,都是谢惠连那样有才华的人;而我们这些文人墨客,吟诗作赋,却只有康乐一人感到自豪。
错误解析:1. “逆旅”被错误地翻译为“逆旅”,实际上“逆旅”在文言文中指的是旅舍、客舍。
2. “百代之过客”被翻译为“百代之过客”,这里的“过客”应该是指过往的客人,而非代代更迭的客人。
3. “秉烛夜游”被翻译为“手持灯笼夜游”,虽然“秉烛”确实是指手持灯笼,但“夜游”应指夜晚游玩,而非“手持灯笼”的动作。
4. “良有以也”被翻译为“确实有原因”,实际上“良有以也”表示有很好的理由或原因。
5. “阳春召我以烟景”被翻译为“春天用烟雾般的景色召唤我”,这里的“烟景”应指春天的景色,而非“烟雾般的景色”。
6. “大块假我以文章”被翻译为“大自然赋予我文章的灵感”,实际上“大块”指大自然,“假”是给予的意思,“文章”在此指文采。
7. “群季俊秀”被翻译为“众兄弟们都很英俊”,这里的“群季”指的是众兄弟,而非“英俊”。
8. “吾人咏歌,独惭康乐”被翻译为“我们这些人吟咏歌唱,却只有康乐一人感到惭愧”,实际上“独惭康乐”表示只有康乐一人感到自豪。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常见的错误总结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常见的错误总结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是高中学生语文考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文言文的翻译要求准确、地道,但由于文言文的特殊性,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常犯一些常见的错误。
下面总结了一些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常见的错误,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备考。
一、常见的字义错误:1. 词义错误:文言文中有许多字在不同的语境下有不同的意思,学生往往将其默认为现代汉语中的意思,造成错误翻译。
2. 音讹义倒:将原文中字形相近的字混淆,致使句义改变。
3. 词性混淆:将一个名词误认为是动词,或者将一个动词误认为是名词,造成错误翻译。
4. 相对误解:无法准确理解原文中字词的相对关系,导致错误翻译。
5. 双关引申:没有理解原文中某些复杂的词义,导致错误翻译。
二、常见的句式错误:1. 语序颠倒:将原文中的主谓宾语顺序颠倒,导致句义不通。
2. 虚实混淆:将原文中的虚词误译为实义词,或者将原文中的实义词误译为虚词,造成句义不准确。
3. 同义替代:在翻译时未能将原文中的同义词替代为恰当的汉语词语,导致翻译不准确。
4. 文字倒排:在翻译过程中将原文中的文字顺序倒过来,导致句义混乱。
5. 句群拆散:未能正确理解原文中的句群结构,将其拆散开来翻译,导致翻译不通顺。
三、常见的语态错误:1. 主动被动混淆:将原文中的被动语态误译为主动语态,或者将原文中的主动语态误译为被动语态,导致句义不准确。
2. 语态不统一:在翻译的过程中未能保持统一的语态,造成句理不通。
3. 过度使用被动语态:在翻译的过程中过度使用被动语态,导致句子笨拙、呆板。
四、其他常见错误:1. 省略原文中的某些重要信息,导致翻译不完整。
2. 加入个人情感色彩,导致翻译不客观。
3. 文章结构错误,未能准确理解原文的结构和逻辑,导致翻译成为拼凑的句子。
以上是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常见的错误总结。
为了避免这些错误,在备考过程中,学生应多练习文言文的翻译,注重对古代汉字的理解和词语的辨析,理解句子的结构和逻辑,注意语态的统一和准确。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十大常见典型错误汇总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十大常见典型错误汇总误区一:混淆古今异义【例1】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误译: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背着行囊送礼的,官方赠送的、私人遗留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正译: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官方和私人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分析与对策:句中的“行李”,古义为“使者”;今义是“出行时带的箱子、包裹”等。
“遗”的古义为“赠予赠送的东西”,今义为“遗失、遗漏、遗留”等。
考生以今义释古义,原因是不明古义,不知古今词义不同。
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1、积累古今异义词。
一是借助教材注释识记古义,如《烛之武退秦师》中“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二是借助成语识记古义,如成语“短兵相接”的“兵”字就保留了“兵器”这个古义;三是借助复习资料上的《古今异义词简表》识记古义。
2、翻译一个词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这个词的古义,除此之外还要检验这个古义放在句中是否妥帖,句意与上下文是否相符等。
误区二:词类活用分析错误【例2】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
误译:后母的衣服也就是女儿的衣服,袖子里的那把刀也向着池塘呼唤鱼儿。
正译:后母慢慢穿上她女儿的衣服,袖子里藏着锋利的刀子走到池塘边呼唤鱼。
分析与对策:句中的第一个“衣”,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译为“穿”;“袖”,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译为“袖子里藏着”。
一般情况下,“名词+名词”的结构,第一个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
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1、借助复习资料熟悉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类别,并能通过对活用特征的识记、比较,结合语境进行正确翻译。
如,形容词意动用法,表示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可译为“认为……”“以……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主语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2、翻译语句的前提是读懂文章大意,而我们检验自己翻译正误的方法,就是将译文放到文段中去检验,使自己的翻译符合语境,合情合理。
文言文翻译错误例子
原文:“宝钗见宝玉痴傻,心中不忍,遂以金钗击其额,使其醒悟。
”翻译:“Baochai saw that Jia Baoyu was foolish and silly, and her heart wasnot bearable. So she hit his forehead with a gold hairpin, hoping to make him aware.”分析:此段原文出自《红楼梦》第二十五回,描述了宝钗为了唤醒宝玉,用金钗击打宝玉额头的一幕。
然而,翻译者在翻译时出现了以下错误:1. “宝钗见宝玉痴傻”翻译为“Baochai saw that Jia Baoyu was foolish and silly”,其中“痴傻”一词翻译为“foolish and silly”不够准确。
在《红楼梦》中,“痴傻”更多指的是宝玉的纯真、天真,而非愚蠢。
正确的翻译应为“Baochai saw that Jia Baoyu was naive and innocent”。
2. “心中不忍”翻译为“her heart was not bearable”,这里的翻译过于直白,缺乏文言文的韵味。
在文言文中,“不忍”一词更多表达的是一种情感上的怜悯和同情。
正确的翻译应为“her heart was filled with compassion”。
3. “遂以金钗击其额”翻译为“So she hit his forehead with a gold hairpin”,这里的翻译没有问题,但缺少了原文中的意境。
原文中的“遂”字表示的是一种顺理成章、自然而然的动作,而翻译中的“so”则略显生硬。
正确的翻译应为“Then, without hesitation, she struck his forehead with the gold hairpin”。
4. “使其醒悟”翻译为“hoping to make him aware”,这里的翻译过于简单。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翻译的常见失误
文言文翻译的常见失误1.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
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名、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专有名词,在翻译时,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不用翻译。
如: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湖心亭看雪》)错误译法:崇祯皇帝第五年十二月,我住在杭州西湖。
正确译法: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
解析:原句中的“崇祯五年”是年号,“西湖”是地名,均可原封不动地保留到译句中。
2.该翻译的没有翻译。
如: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错误译法:带领妻子和同乡人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正确译法: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解析:原句中的“妻子”是古今异义词,在这里应翻译为“妻子儿女”。
②其岸势犬牙参互,不可知其源。
错误译法:其岸势像犬牙互相交错,不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正确译法:那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解析:原句中的“其岸势”是“那溪岸的形状”的意思,这些词语都要翻译出来。
3.重要词语翻译不当。
(1)一词多义的实词翻译不当。
如: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岳阳楼记》)错误译法: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增加了它原来的规模。
正确译法: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旧时的规模。
解析:把“增”译成“增加”不恰当。
“增”有“增加”之意,但在这个句子中引申为“扩大”的意思。
(2)误译古今异义的词(以今义释古义)。
有的文言词语随着社会的发展,意义已经发生变化,有的词义扩大,有的词义缩小,有的词义转移,有的感情色彩变化,有的名称说法改变。
因此,要根据原文的语境确定词义,切不可以今义当古义。
①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黔之驴》)错误译法:(老虎)咬断驴子的喉咙,吃完驴子的肉,才到树林中去。
正确译法:(老虎)咬断驴子的喉咙,吃完驴子的肉,才离开。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师表》)错误译法:先帝不认为我卑鄙无耻。
正确译法:先帝不因为我地位低下、见识浅陋。
③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文言文翻译容易犯的错误
古文者,中华文明之瑰宝,传承千年,博大精深。
然文言文翻译,非易事也。
翻译文言文,犹如破译密码,需具备深厚之古文功底与严谨之翻译态度。
然世人于翻译文言文时,往往犯下诸多错误,以下列举数种常见之误,以供借鉴。
一、望文生义文言文语言精炼,言简意赅,一字一词往往蕴含丰富之意。
然翻译时,若不细究字义,而仅凭表面意思,则易犯望文生义之误。
例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若仅从字面意思翻译为“青色从蓝色中出来,却比蓝色更胜一筹。
”则失之偏颇。
实则,“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意指后生可畏,后辈超越前辈。
翻译时应译为:“青色虽源于蓝色,却更胜一筹。
”二、曲解词义文言文中,有些词汇具有多重含义,翻译时需根据语境准确把握词义。
若忽视语境,曲解词义,则易犯此类错误。
例如:“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若将“礼轻”翻译为“礼物不贵重”,则误解了原文之意。
实际上,“礼轻”是指礼物虽轻,但情意深厚。
翻译时应译为:“千里送鹅毛,虽礼物不贵重,但情意深厚。
”三、遗漏省略文言文写作讲究简洁,省略现象较为常见。
翻译时,若忽略省略,则易造成意思不完整。
例如:“吾友善饮,每至酒肆,必尽兴而归。
”若将“每至酒肆”翻译为“每次去酒肆”,则遗漏了原文中的省略。
实际上,“每至酒肆”是指“每次去酒肆时”,翻译时应译为:“吾友善饮,每次去酒肆时,必尽兴而归。
”四、误用词性文言文中,有些词汇具有多种词性,翻译时需根据语境确定其词性。
若误用词性,则易造成语义不通。
例如:“闻君远行,吾甚忧之。
”若将“忧”翻译为“担心”,则误用了词性。
实际上,“忧”在此处为动词,表示“为……而忧虑”。
翻译时应译为:“闻君远行,我为君忧虑。
”五、生搬硬套翻译文言文时,若生搬硬套现代汉语表达,则易造成语言生硬,失去古文韵味。
例如:“日月如梭,光阴似箭。
”若将“如梭”翻译为“像梭子一样”,则生搬硬套。
实际上,“如梭”是指日月运行迅速,翻译时应译为:“日月如梭,光阴似箭。
”总之,文言文翻译易犯之误繁多,翻译者需具备严谨之态度,细心揣摩,才能准确传达古文之意。
文言文翻译失分点
一、词语理解不准确文言文中,许多实词、虚词都有多种含义,学生若不能准确把握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就会导致翻译错误。
以下列举几个例子:1. “然”字,有“然而”、“但是”等含义。
如:“然郑国多难,不可与争。
”(然而郑国多难,不可与争。
)若误将“然”理解为“虽然”,则翻译为:“虽然郑国多难,不可与争。
”显然错误。
2. “其”字,有“他的”、“它的”、“那个”等含义。
如:“其父告之曰:‘吾闻君子之学也,贵其能变化。
’”(他的父亲告诉他:“我听说君子之学也,贵其能变化。
”)若误将“其”理解为“那个”,则翻译为:“那个父亲告诉他:‘我听说君子之学也,贵其能变化。
’”显然错误。
二、句子结构不熟悉文言文句子结构较为复杂,学生若不能准确把握句子结构,就会导致翻译错误。
以下列举几个例子:1. 判断句。
如:“吾闻君子之学也,贵其能变化。
”(我听说君子之学也,贵其能变化。
)若误将“也”理解为句末语气词,则翻译为:“我听说君子之学,贵其能变化。
”显然错误。
2. 省略句。
如:“孔子曰:‘君子不器。
’”(孔子说:“君子不器。
”)若误将省略的“之”补充完整,则翻译为:“孔子说:‘君子之器不器。
’”显然错误。
三、翻译不完整有些学生在翻译时,只翻译了句子的一部分,导致翻译不完整。
以下列举几个例子:1.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
”)若只翻译“三人行”,则翻译为:“孔子说:‘三人行。
’”显然不完整。
2. “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若只翻译“得道”,则翻译为:“孟子说:‘得道。
’”显然不完整。
四、语言表达不规范有些学生在翻译时,语言表达不规范,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
以下列举几个例子:1.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若翻译为:“孔子说:‘知道的不如喜欢,喜欢的比不上快乐的。
’”显然不规范。
2024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常见的错误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常见的错误总结____年高考已经结束,趁着假期不妨对语文备考中常见的文言文翻译错误进行总结与归纳,为2024年的高考备考做准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翻译错误:错误一:字面翻译字面翻译是指将文言文的每个字按字面意思逐个翻译成现代汉语。
这种翻译方法容易导致语序混乱,意思不通。
例如,文言文中的动宾语序往往是倒装的,但是如果直接按字面翻译,就会导致语序混乱,意思不通。
错误二:句子结构混乱文言文的句子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主谓宾的顺序可能被颠倒,修饰词可能放在被修饰的名词前面等。
例如,现代汉语中的“我看见了一只狗”在文言文中可能是“一狗我见”,如果直接按现代汉语的句子结构进行翻译,就会出现错误。
错误三:词义理解不准确文言文中的一些生僻字、古文俗语以及古代的制度、礼节等,需要借助辅助材料进行理解和翻译。
如果对这些辅助材料不熟悉,就容易翻译出错。
例如,文言文中的“郎”一词,常被误译为“个人、男人”,但实际上在古代是指成年男子。
错误四:上下文理解不准确文言文的翻译需要结合上下文进行综合理解,否则容易导致错误。
例如,文言文中的“以柔克刚”常被误译为“用柔软的方法对付强硬的人”,但实际上它更多的表达的是“以柔软的态度遵循强硬的原则”。
错误五:忽略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常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忽略这些修辞手法会导致翻译失真。
例如,文言文中的“温文尔雅”常被误译为“温和有礼貌”,但实际上它更多的是一种褒义的修辞手法,强调一个人的温和、文雅的品质。
错误六:语气把握不准确文言文中常常使用不同的语气进行表达,如陈述、疑问、感叹等,如果对语气把握不准确,就会导致翻译错误。
例如,文言文中的“焉知吾不可乎”常被误译为“怎么知道我不可以”,但实际上它更多的是一种疑问的语气。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翻译错误总结,希望对2024年高考备考有所帮助。
通过总结这些错误,我们可以更加注重文言文的词义理解和上下文推理,提高文言文翻译的准确性。
初三语文关于文言文翻译的常见误区
初三语文关于文言文翻译的常见误区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文言文翻译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在翻译文言文的过程中,同学们常常会陷入一些误区,导致翻译不准确或不恰当。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这些常见的误区。
一、望文生义望文生义是文言文翻译中最常见的误区之一。
很多同学在翻译时,仅仅根据字词的表面意思进行翻译,而不考虑其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例如,“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中的“鄙”,如果直接翻译成“卑鄙”,就大错特错了。
在这里,“鄙”应理解为“目光短浅”。
再比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绝境”,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没有出路的境地”,而是“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造成望文生义的原因主要是同学们对文言字词的含义理解不够准确,缺乏对古代文化和语境的了解。
要避免这一误区,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常见文言字词的多种含义,并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和翻译。
二、以今释古以今释古也是同学们容易犯的错误。
由于现代语言和古代语言在表达方式和词汇用法上存在很大差异,如果用现代的思维和词汇去翻译文言文,就会出现偏差。
比如,“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坐”,不是“坐下”的意思,而是“因为”。
“走”在古代有“跑”的意思,如“夸父与日逐走”,如果翻译成“夸父和太阳一起散步”,就完全误解了原意。
为了克服以今释古的误区,我们要多读古代文学作品,熟悉古代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培养文言文的语感。
三、漏译、错译关键词关键词在文言文翻译中往往起着关键作用,如果漏译或错译了关键词,就会影响整个句子的意思。
例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是“身份低微,见识短浅”的意思,如果漏译了“卑鄙”这个词,就无法准确表达出诸葛亮自谦的态度。
再如,“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中的“奔”,指“飞奔的马”,如果错译成“奔跑”,就无法体现出江水的湍急。
要避免漏译、错译关键词,我们在翻译前要先找出句子中的关键词,明确其含义,然后准确翻译。
四、不考虑语法结构文言文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有很大不同,如果不考虑语法结构,就容易造成翻译错误。
高考的文言文翻译常见错误
高考的文言文翻译常见错误高考的文言文翻译常见错误文言文翻译常见典型错误一:混淆古今异义【例1】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误译: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背着行囊送礼的,官方赠送的、私人遗留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正译: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官方和私人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分析与对策:句中的行李,古义为使者今义是出行时带的箱子、包裹等。
遗的古义为赠予赠送的东西,今义为遗失、遗漏、遗留等。
考生以今义释古义,原因是不明古义,不知古今词义不同。
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1、积累古今异义词。
一是借助教材注释识记古义,如《烛之武退秦师》中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二是借助成语识记古义,如成语短兵相接的兵字就保留了兵器这个古义;三是借助复习资料上的《古今异义词简表》识记古义。
2、翻译一个词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这个词的古义,除此之外还要检验这个古义放在句中是否妥帖,句意与上下文是否相符等。
文言文翻译常见典型错误二:词类活用分析错误【例2】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
误译:后母的衣服也就是女儿的衣服,袖子里的那把刀也向着池塘呼唤鱼儿。
正译:后母慢慢穿上她女儿的衣服,袖子里藏着锋利的刀子走到池塘边呼唤鱼。
分析与对策:句中的第一个衣,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译为穿袖,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译为袖子里藏着。
一般情况下,名词+名词的结构,第一个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
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1、借助复习资料熟悉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类别,并能通过对活用特征的识记、比较,结合语境进行正确翻译。
如,形容词意动用法,表示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可译为认为以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主语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2、翻译语句的前提是读懂文章大意,而我们检验自己翻译正误的方法,就是将译文放到文段中去检验,使自己的翻译符合语境,合情合理。
文言文翻译的错误原因
夫文言文,古人之言也,以其深邃奥妙,历久弥新,故学者辈出,研究不已。
然而,在翻译文言文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诸多错误,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一、文字变迁之误文言文历经千年,文字形态不断变迁。
今人阅读古文,往往难以辨识古字、古词,以致于望文生义,误解原文。
如《诗经》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一句,若不识“蒹葭”二字,则易误解为“芦苇苍苍,白露成霜”。
此类错误,实因文字变迁之故。
二、语法结构之误文言文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差异较大,翻译时若不悉心揣摩,容易产生语法错误。
如“吾欲之南海,何如?”一句,若直译为“我想要去南海,怎么样?”则失之浅显。
实则,“欲之”意为“想要去”,“何如”为反问语气,翻译应为“我想去南海,你看如何?”此类错误,多因对文言文语法结构理解不透所致。
三、词义演变之误文言文词汇丰富,词义演变复杂。
翻译时,若不辨析词义,容易产生误解。
如“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一句,若将“鸟之将死”译为“鸟将要死”,则失之准确。
实则,“鸟之将死”意为“鸟临死之际”,翻译应为“鸟临死之时,它的鸣叫也显得悲哀;人临死之时,他的言语也显得善良。
”此类错误,多因对词义演变不熟悉所致。
四、修辞手法之误文言文修辞手法多样,如比喻、夸张、对仗等。
翻译时,若不领悟修辞手法,容易产生误解。
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一句,若将“黄河之水天上来”译为“黄河的水从天上流下来”,则失之生动。
实则,此句运用了夸张手法,翻译应为“黄河之水仿佛从天上倾泻而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此类错误,多因对修辞手法理解不深所致。
五、文化背景之误文言文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背景,翻译时若不深入了解,容易产生误解。
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一句,若将“青青子衿”译为“青色的衣领”,则失之韵味。
实则,此句出自《诗经》,描述的是古代学子对爱情的向往,翻译应为“青青的学子衣领,悠长的相思之情。
”此类错误,多因对文化背景不熟悉所致。
六、语言习惯之误文言文具有独特的语言习惯,如避讳、雅语等。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翻译十点失误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翻译十点失误文言文翻译是初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对于理解古代文化和文学作品具有关键作用。
然而,在翻译过程中,同学们常常会出现一些失误。
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文言文翻译的十点失误,希望能帮助大家提高翻译的准确性。
一、望文生义望文生义是文言文翻译中最常见的失误之一。
有些同学仅仅根据字词的表面意思进行翻译,而不考虑其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比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绝境”,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没有出路的境地”,而是“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二、以今释古由于古今词义的差异,用现代的词义去解释古代的词语往往会导致错误。
例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古代指“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并非今义的“品质恶劣”。
三、不辨通假通假字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如果不辨别通假现象,就会造成误解。
像“孰为汝多知乎”中的“知”通“智”,意思是“智慧”。
四、漏译省略文言文常有省略成分,在翻译时如果不补充出来,就会影响句子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比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应译为“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耗尽了”,其中“再”“三”后面省略了“鼓”,翻译时要补上。
五、该补不补除了省略成分,有些句子为了表意完整,需要增添一些词语。
如果该补不补,也会使翻译不准确。
比如,“夫战,勇气也”,应译为“作战,靠的是勇气啊”,需要加上“靠的是”“啊”等词语,才能使句子更通顺。
六、该调不调文言文中有很多倒装句,如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
翻译时如果不调整语序,就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比如,“何陋之有”是宾语前置句,应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
七、该删不删文言文中有些虚词,如发语词、衬音助词等,在翻译时没有实际意义,应该删掉。
比如,“夫战,勇气也”中的“夫”,是发语词,翻译时无需译出。
八、错译实词实词是文言文翻译的重点,如果对实词的理解错误,整个句子的翻译就会出错。
比如,“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微”,应译为“如果没有”,而不是“微小”。
文言文翻译十大失分点语言不合规范
文言文翻译十大失分点语言不合规范范文一:作文题目:文言文翻译十大失分点语言不合规范作为一名学习文言文的学生,我们经常需要进行翻译。
然而,很多同学在翻译过程中却会出现一些语言不合规范的错误,这些错误可能会导致我们的翻译失分。
下面,我将分析文言文翻译十大失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避免这些常见的错误。
首先,译文过于通俗或口语化,是常见的失分点。
在翻译文言文时,我们应该尽量保持文言文的特色,使用文言语言,而不是口语化语言。
其次,句式不恰当也是容易犯错的地方。
有些同学在翻译时,不顾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随意变换句式,导致了句子的语言不合规范。
第三、使用不当的词语也是常见的失分点。
有些同学在翻译时,为了凑字数或者表现自己的词汇量,使用了一些不常见的、不合适的词语,导致了语言不恰当。
第四、文化典故不明确也是一大失分点。
在翻译时,我们需要了解文化背景和典故,才能准确理解原文的含义。
第五、生字不认识也是常见的失分点。
在翻译时,我们需要熟练掌握生字的读音和意义,以避免出现词语不准确的情况。
第六、拼音错误也是容易犯错的地方。
在翻译时,我们需要注意拼音的正确性,以免出现语言不合规范的情况。
第七、符号使用不当也是常见的失分点。
有些同学在翻译时,忽略了符号的使用规则,导致了语言不清晰。
第八、语序不当也是容易犯错的地方。
在翻译时,我们需要注意语序的正确性,以免出现语言不合规范的情况。
第九、语法错误也是常见的失分点。
在翻译时,我们需要熟悉语法规则,避免出现语言不恰当的情况。
第十、字义不清也是容易犯错的地方。
在翻译时,我们需要了解字义,准确把握词语的含义,以避免出现词语不准确的情况。
总的来说,文言文翻译十大失分点中包括了译文通俗化、句式不恰当、使用不当的词语、文化典故不明确、生字不认识、拼音错误、符号使用不当、语序不当、语法错误和字义不清等方面。
通过深入分析这些失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翻译的要点,提高我们的翻译能力和水平。
范文二:作文题目:文言文翻译十大失分点语言不合规范近年来,文言文翻译作为语文学科的一部分,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的关注。
文言文翻译为过错的词语
1. 误用同音字同音字,指读音相同而意义不同的字。
误用同音字,常使词义混淆,令人费解。
例如:(原文)吾欲登高而招之,岂非愚者乎?(译文)我想要登上高山去召唤他,难道不是愚蠢的行为吗?2. 误用形近字形近字,指字形相似而意义不同的字。
误用形近字,容易引起误解。
例如:(原文)此物非同小可,宜速速归去。
(译文)这东西非同寻常,应赶快回去。
二、误解词义1. 误解实词实词,指具有实际意义的词语。
误解实词,常使句子意思发生扭曲。
例如:(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译文)君子的行为,以静修身,以俭养德。
2. 误解虚词虚词,指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
误解虚词,常使句子结构混乱。
例如:(原文)孔子曰:“君子不器。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是器具。
”三、语法错误1. 误用语序语序,指词语在句子中的排列顺序。
误用语序,使句子结构混乱,难以理解。
例如:(原文)夫人为国家之重,岂可轻视乎?(译文)妇女为国家之重,岂可轻视?搭配,指词语之间的搭配关系。
误用搭配,使句子意思不通。
例如:(原文)吾闻人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译文)我听说人们说,千里之行,始于脚下。
四、修辞错误1. 误用比喻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
误用比喻,使句子意思模糊。
例如:(原文)此子心如铁石,不可动摇。
(译文)这孩子的心像铁石一样,不可动摇。
2. 误用夸张夸张,是一种修辞手法。
误用夸张,使句子失去真实性。
例如:(原文)彼之大者,可吞天地。
(译文)那个东西很大,可以吞噬天地。
总之,过错之词繁多,既可由误用字词、误解词义、语法错误、修辞错误等原因造成。
在文言文中,过错之词屡见不鲜,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需细心辨别,以免误解词义,影响对文章的理解。
课件6:文言文翻译十大常见典型错误
分析与对策:这段译文的不规范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文白夹杂,“闻”“执”等文言词语没有译出。 根据语境,“闻”可译为“听说”;“执”可译为 “逮捕”。②风格不一致,整体上看是严肃的书面 语,而“眼冒金星”显然是口语化的。
正译:贺贲的主帅对他事先不禀告自己就擅自(向世 祖)献金感到愤怒,把贺贲关进监狱。世祖听说这事, 非常愤怒,逮捕了主帅将要杀他,因为(他)是有功 的老臣而作罢。
误区七:误译语法关系 【例8】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 而上。 误译:贼寇进攻三天不得入城,后来,因为河水高 涨船体上浮,沿着船尾攀爬城墙的垛口上去。 分析与对策:整个语句是一个顺承关系的复句,而 “以巨舟乘涨”中的“以”字,是表示凭借的介词, 应译为“利用”。考生误认为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译为“因为”,将整个语句的结构关系误译为因果 关系。
2.翻译一个词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这个词的古义,除 此之外还要检验这个古义放在句中是否妥帖,句意 与上下文是否相符等。
误区二:词类活用分析错误 例2: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 误译:后母的衣服也就是女儿的衣服,袖子里的那 把刀也向着池塘呼唤鱼儿。
分析与对策:句中的第一个“衣”,名词活用为动 词,应译为“穿”;“袖”,名词活用为动词,应 译为“袖子里藏着”。一般情况下,“名词+名词” 的结构,第一个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
误译:于是他不做官,沉湎于书籍之中,以至废寝 忘食。 分析与对策:译句将“耽玩”的褒扬色彩误译成了 贬抑色彩。“耽玩”,意思是深深地爱好、玩味, 应译为“沉醉”“潜心玩味”之义。 正译:于是他不做官,沉醉于书籍之中,以至废寝 忘食。
考生误解词语的感情色彩,原因在于受到先入 为主的思维影响,从而容易对一些似是而非的词, 想当然地进行判定。比如例句中,考生一看到“耽” 字,就将其解释为“耽搁”,从负面的角度进行理 解,误译为“沉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偏义复词没有翻译出来。
• 3、使客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 新,惟仁是亲。
“旧新”应该解为“旧的 (原来的)生活状态”
给下面学生的答案打分:
• 1、我该怎样对待众人呢? • 2、派兵对待边厥的人,使大家有 多余的钱财,怎样? • 3、使大家住自己的屋子,耕自己 的农田,不论是新的还是旧的,仁 义的都是亲人。
文言文翻译中
常见的错误:
翻译下列划线的句子: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
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 屋上之乌;恶其人者,恶其余胥(余胥, 墙角)。咸刈厥敌,使靡有余,何如?” 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入,王曰: “为之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 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 邵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 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 新,惟仁是亲。贵族有过,在纣一人。”
看看第下列翻译句子省略了什么?
• 2、咸刈厥敌,使靡有余,何如?
(他们) • 3、使客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 惟仁是亲。 (他们)
4、句式没有翻译出来。
• 3、使客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 惟仁是亲。 译文:让他们各自居住在自己的房子 里,耕种自己的田地,无论是变新还是变 旧了,只有仁义慈爱才是最亲的。
[分析]“咸”,古义是“全部”的意思。
“厥”,是“那些”的意思。 正确:全部杀掉那些敌人,让(他们)没有 剩下的人,怎么样? 练习:是女子不好……得要求好女。
3、省略成分没有翻译出来。
例子: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
译文:孙权给群臣看,没有谁不吓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改变了脸色的。
分析:”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 “,代指”曹操的书信“。
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 时也,五素不得一紫。桓公患之,谓管 仲曰:“寡人好服紫,紫贵甚,一国百 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管仲曰: “君何不试勿衣紫也,谓左右曰:‘吾 甚恶紫之臭。’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 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 公曰:“诺。”于是日郎中莫衣紫,其 明日国中莫衣紫,三日境内莫衣紫也。 一 试 身 手
等说法。其实,文中“水陆”是名词活用做
状语,表示地点。“水陆并进”,意思是从 水中陆地上两头一齐进军。。
• 这个句子有哪些词语的活用的? • 3、使客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 新,惟仁是亲。
分析:活用词有第一个“田”字, “耕种”的意思;“仁”字,是“仁 义的人”。 正确:让他们各自住在原来的宅院,让他们各
1、单音节没有变双音节词。 (1)将奈其士众何? 翻译:我该怎样对待大家呢? 将军打算如何对待这些士兵呢?
×
正确:对那些人士、民众怎么办呢?
士众=人士、民众
2.不明古义。古义不明,容易犯以今释 古的错误。例如: [原文]咸刈厥敌,使靡有余,何如? [错译]像咸刈一样把敌人杀死,让他们没 有生存的余地。
×
分析:“惟仁是亲”是倒装句,“只是 亲近……”。“是”提宾的标志。
5.不通语法。古汉语中时常有词类活用 现象,如若不慎加审视,就会有误译的可能。 例如: [原文][原文]刘备、周瑜水陆并进…… [错译]刘备、周瑜水军、陆军一齐前进…
[分析]古代只有左、中、右三军或步、车
骑三种兵种,而没有现在的“水军、陆军”
• ⑴少却,吾恶紫臭。 • 译文: • 往后退,我讨厌紫衣的气味。 • ⑵于是日郎中莫衣紫。 • 译文:
于是在当天朝廷中就没有人穿 紫色衣服了。
文言文翻译中常见的错误:
1、单音节没有变双音节词。
2.不明古义。 3、省略成分没有翻译出来。 4、句式没有翻译出来。 5.不通语法。
6、偏义复词没有翻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