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概论 课 课后问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对宇宙美的欣赏有什么区别

1从美的形式来说:西方人认为宇宙美是空间上的积累与时间上的绵延,相互交替,所造成的时空复合结构;而中国人只在于抒发空间之广,时间之短暂,从而发出感慨:人太渺小,人生短暂,从而珍惜人生的想法。2从美的产生和出现来说:西方人认为有无数的原子在虚空中运动,相互结合,构成万物,遂成宇宙,后来发展出了比例说,就有了宇宙是总体的和谐的说法;中国人认为宇宙美是和人的审美活动、和天地万物的和谐协调一致的。在这一点上,中西的看法基本一致。

中西方对于宇宙美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它们来源于各个国家的文化底蕴的不同:①、西方人讲究精细,喜欢从特殊的方法开始研究,而且思维比较开放,喜欢从小处着手,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虽然短时间对于研究没有帮助,但时间一长,则可能会有突破;东方人讲究大略,看问题比较宏观、整体,由于涉及的面太广,一时对问题的研究不会有太大的进展。②、西方人看问题比较实际,而东方人看问题比较笼统。

分析“自在之美”和“自为之美”

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即“事物本身的美和一个事物适宜于其他事物的美”:前者是事物本身的美,是自在之美;后者是事物适合使用者的美,是自为之美。

自为之美总是包含着效用的因素,而自在之美就没有这些因素;自在之美是绝对的,自为之美是相对的,因为同一个事物可能符合这一种效用。

古希腊先哲毕达哥拉斯惊讶地发现1234之和等于10,手指和脚趾各长10根就算完美,缺1就是缺憾。古希腊的盲诗人荷马就很喜欢10这样的数,

他的史诗里的特洛伊战争延续了10年,俄底修斯在外漂泊了10年。宇宙万事万物常常被人发现它的完美。斗转星移,月明星稀,自然构成如同数字一样,是如此契合规律,符合比例。和谐是美,自然和人都是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于是,人们惊奇地发现,波利克里托《持矛者》的造型线条的流动与精致,完全符合数的要求,美得几乎无懈可击。

古代雅典城里的智者苏格拉底合他的弟子亚里斯提普斯的一段对话中说,金盾虽然珍贵,如果不适宜于抵御敌人,它就是丑的。穿在小巧玲珑女孩身上漂亮的礼服,被拿来穿在高大魁梧的男子身上,转瞬变成不美。美一定有规则,那就是形而上学意义上的自在之美,但美也要合乎人的审美标准合满意度,那就是实践意义上的自为之美。

怎么样理解柏拉图的“美是理式”

苏格拉底的弟子柏拉图关于美的观点与师傅有些分歧,提出美是理式,他认为事物本质特征的总合便是物的理式,比如,桌子是某种物质材料制成的东西,这是一。桌子适用于不用的用途:用来吃饭、看书、写字、放置物品等,这是二。桌子所有这些本质属性的总和就是桌子的理式,我们有了这个理式就可以把桌子同椅子、沙发床区别开来。这样,物的存在就要求它是某种理式的载体。

亚里士多德对美的论述还有什么特点

我想就美学与诗学这一点来比较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不同观点。其实文艺的功用,说白了,两位学者围绕着“艺术有什么用”这一问题来进行研究,表明自己的观点。

柏拉图用他的“灵感说”来讲述他对文艺创作的看法。1。他认为文艺创作只凭灵感不凭技艺。所谓“技艺”,一是指描写内容所涉及的专业技能,尽管作者并不懂得所有专业,但他仍然可以描写各种题材,即创作不凭专业技能;一是指表现形式所采用的写作技法,假如作者是凭技法从事写作,他就应该能够采用任何体裁。2。柏拉图认为创作过程是一种“失去平常理智而陷入迷狂”的状态。诗神凭附于诗人心灵,赋予它以创作的灵感,诗人的心灵受到感发,便失去自主,陷入迷狂。依柏拉图看来,在文艺创作过程中,没有诗人的理性思维,只有诗神的凭附驱谴,诗人是“不由意识”地代神说话。

亚里士多德则认为,能使城邦和公民获得幸福,无疑是艺术的最大的效用。他认为艺术有三个作用:

1. 亚里士多德认为文艺具有“教育”功能。柏拉图认为,艺术是对非真实体的认识,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第一实体”的认识,艺术是源于经验,有高于经验,是比经验更接近科学。

2. 文艺具有“净化”作用。他认为德性就是中间性,中庸是最高的善和极端的美。

3. 文艺能提供“精神享受”。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对于模拟的作品总感到愉快。文艺作品的净化作用能使人的情绪保持适度,这不但能培养善良的道德品质,而且能产生轻松舒畅的快感。

在文艺功用论上,亚里士多德继承了柏拉图注重社会效用的观点。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柏拉图着眼于是否有利于继持奴隶主贵族派的政治统治;而亚里士多德则偏重于是否有助于促进城邦公民的德性完善,实现其“共和

政治”的社会理想。亚里士多德批判了柏拉图贬斥审美快感的看法。柏拉图把快感统统看作“人性中低劣的部分”,认为“逢迎快感”就是“催残理性”。亚里士多德却把审美快感与“幸福”这种有益于城邦的最大效用,与“至善”这种人生所追求的最终目的联系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