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162-02
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听到不少教师感慨如今的学生上课学习兴趣不浓,课堂气氛不活跃,那么如何将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让学生活学、活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呢?我想应从课堂教学着手,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联系生活学习数学,突出“四化”,构建和谐富有活力高效的数学课堂。
一、教材生活化
现代数学教学新理念认为:要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的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发展数学,密切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世界中。
例题:郑老师带50元钱,买了8支钢笔,每支6元,还剩下多少元?
可以给它改改颜貌,将例题改编为“郑老师到文具店买校会奖品,准备买钢笔8支,每支6元,只带50元钱够买这些东西吗?”由于改编后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贴近生活,但又不能套用哪一类问
题的解题规律,迫使学生自己去动脑筋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学中发现学生运用了多种解决问题的的办法。除了应用①50-6×8=2(元)进行比较外;不少学生还想出了别出心裁的方法:②50÷6=8(支)……2(元)③50÷8=6(元)……2(元)两种假设的方法进行推断,得出50元钱够买每支6元的钢笔8支。
二、内容弹性化
教材内容的呈现应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背景和知识发展水平,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而实际中教材是统一的、适合各地区的一般化学生的,所以教材里的教学内容不一定适合每个班级。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有驾驭和处理教材的能力,有自由选择的弹性化空间。
例如:在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出示:小华原来得了19朵红花,又得了10朵。
师:这道题完整吗?
生:不完整,还少问题呢!
师:谁能帮老师提出问题并说明理由。
生:原来得的19朵是一部分,又得到的10朵是另一部分,可以求出现在一共有几朵。
师:你能给同桌同学出一道缺少问题的应用题吗?
学生讨论的十分热烈,有比多少、求和、求剩余等简单应用题,既练习了编题又练习了给应用题提问题,一举两得。而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练习:
师:出示:小华原来有19朵红花,现在有多少朵红花?问:这道题少什么?
生:这道题少一个条件。
师:你能不能补个条件?再说说如何解答?
生:小华原来有19朵红花,又得了10朵。现在有多少红花?
19+10=29(朵)
小华原来有19朵红花,掉了5朵。现在有多少红花?
19-5=14(朵)
小华原来有19朵红花,又得了10朵,可是丢了5朵。现在有多少红花?
19+10-5=24(朵)……
三、知识过程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教材上的知识一般限于篇幅,不可能把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讲得十分详尽,所以学生往往看到的是结果,而不是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思维活动的过程。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合理有效地使用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有效地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例如:在教学“近似值”时,我们可以模拟到超市买商品的情境,由老师担当营业员,让学生轮流当顾客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
学生甲:每千克12.32元的水果冻,买2千克。
营业员:请您付24.6元。
学生乙:每千克10.52元的什锦糖,买3千克。
营业员:请您付31.6元。
……
甲乙两同学验算后肯定会提出疑问:每千克12.32元的水果冻,买2千克怎么要付24.6元,应该付24.64元;而每千克10.52元的什锦糖,买3千克怎么要付31.6元,应该付31.56元。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学生也纷纷提出了同样的疑问。此时,教师再引出学习的内容。这样,用学生身边发生的事,呈现教学内容。增加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现实性,在事情发生的过程中学习近似值,这样学生不再感到枯燥乏味,增强了教学实效。
例如:在教学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时,可借助学具、电脑等将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生动再现。如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借助电脑动画,将圆平均分成16等份,经过拼凑,形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运用学具教学时,此时学生反映过不太像长方形),而用电脑可以很轻松地再将圆平均分成32等份或更多等份(其它方式可能就很难做到了),这时看上去就非常接近长方形了,学生经历了整个过程,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也就容易多了。再如:教学“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借助电脑动画,将圆柱体平均分成16等份,经过拼凑,形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这时让学生经历过程,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也就容易多了。
四、途径多样化
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其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地探究学习,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我们应当知道教科书并非唯一的数学课程资源。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吸收、补充一些富有时代气息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在解决身边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例如:《百分数的应用》中“利息”和“打折”一节,教师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可让学生课前向家长或去银行收集储蓄的有关知识,了解几年来国家对利率的调整,了解利息税的有关知识,收集有关年利率的数据,去市场购买打折物品,体验打折有关知识,并课中运用这些数据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与社会交往的能力,而且能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