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抑郁药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与现代医学技术结合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与现代医学技术结合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抑郁症,作为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正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关注的焦点。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受到抑郁症的困扰。
传统中医药在治疗抑郁症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而现代医学技术则以其精准性和科学性为抑郁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旨在探讨中医药与现代医学技术结合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抑郁症的治疗提供更为全面和有效的解决方案。
二、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理论基础1. 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中医药治疗抑郁症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器官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因此,在治疗抑郁症时,不仅要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还要综合考虑其身体状况、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因素。
通过辨证论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调和阴阳、疏通经络、平衡脏腑的目的。
2. 情志内伤与脏腑功能失调中医认为,抑郁症的发生与情志内伤密切相关。
长期的情志不畅会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脾胃功能,造成气血生化不足,最终导致心神失养而引发抑郁症。
脏腑功能的失调也是抑郁症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心主神志,若心气不足或心血亏虚,就会导致心神不宁、情绪低落;脾主运化,若脾失健运,就会导致水湿内停、痰浊上扰,进而影响心神清明。
3. 治疗方法的多样性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中药、针灸、推拿、拔罐等。
其中,中药治疗是最为常见的方法之一。
通过选用具有疏肝解郁、健脾养心等功效的中药,如柴胡、白芍、茯苓等,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
针灸、推拿等物理疗法也可以辅助中药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三、现代医学技术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1. 药物治疗现代医学技术在抑郁症治疗中的主要手段是药物治疗。
抗抑郁药是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三环类抗抑郁药等。
这些药物通过调节大脑中的神经递质水平,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
伏硫西汀对抑郁症疗效认知功能和BDNF影响的研究进展
伏硫西汀对抑郁症疗效认知功能和BDNF影响的研究进展1. 引言1.1 伏硫西汀的简介伏硫西汀是一种常用的抗抑郁药物,属于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它主要通过阻断5-羟色胺在神经元间的再摄取,增加5-羟色胺的浓度,从而调节神经递质系统的功能,改善抑郁症状。
伏硫西汀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类抑郁症,包括轻度至中度抑郁症和一部分重度抑郁症患者。
伏硫西汀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包括口服给药后吸收良好、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等,使其在临床上的使用更加方便和有效。
伏硫西汀还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相对较少引起明显的不良反应,适合长期治疗。
研究发现,伏硫西汀不仅可以改善抑郁症症状,还可能对认知功能产生积极影响,这为其在治疗中普遍存在的认知功能障碍提供了额外的优势。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需要深入探讨伏硫西汀对认知功能和抑郁症疗效的具体影响机制,以进一步完善其临床应用。
1.2 研究背景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其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失眠、食欲改变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抑郁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伏硫西汀是一种常用的抗抑郁药,被广泛用于抑郁症的治疗。
研究表明,伏硫西汀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水平,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情绪状态。
随着对抑郁症疗效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开始关注伏硫西汀对认知功能和脑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
认知功能是指个体的思维、记忆、学习、注意等方面的能力,而脑神经营养因子(BDNF)是一种对神经元生长和保护起关键作用的蛋白质。
先前的研究已经表明,伏硫西汀可能通过影响认知功能和BDNF的水平来发挥其抗抑郁作用。
鉴于这一背景,本研究旨在探讨伏硫西汀对抑郁症疗效、认知功能和BDNF的影响,为进一步揭示伏硫西汀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通过系统性地梳理相关研究成果,我们希望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伏硫西汀在抑郁症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加精准的指导。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伏硫西汀在抑郁症治疗中的作用、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以及对BDNF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从而揭示伏硫西汀对抑郁症疗效和认知功能的关联机制。
抑郁症的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基于抗抑郁症药物科普分析
30科技视界Science & Technology Vision ◼引言抑郁症(depression )临床上又称抑郁障碍,是一种显著的以心境低落为特征的心理类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少、思维迟缓、注意力和记忆力减退。
另外还有食欲减少,睡眠障碍等躯体症状,抑郁症严重困扰着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WHO 指出,21世纪精神疾病是人类的强敌,其中抑郁症占据重要地位,若无法控制该疾病的发展,全人类的身心健康将受到严重危害[1]。
根据WHO 统计,目前全球约有3.5亿名抑郁症患者,每年有超过100万人因抑郁症而自杀,但其中仅仅不到一半的患者接受过有效专业的治疗[2]。
目前抑郁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晰,但却发现了一些治疗抑郁症疾病的有效方式,其中药物治疗占据主要地位[3]。
本文就近年来抗抑郁的药物治疗及研究进展进行科普式分析和综述。
◼1 西药治疗抑郁症在20世纪50年代,异丙嗪与丙咪嗪被意外发现可显著缓解抑郁症状,揭开了人类对抗抑郁症治疗的新篇章,并由此诞生了单胺氧化酶抗抑郁药与三环类抗抑郁药。
但随着对抑郁症的相关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等相继登上治疗抑郁症的舞台,并伴随着更好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
近些年,NMDA 受体阻断剂氯胺酮等对抑郁症的积极作用也为治疗抑郁症提供新方向与新思路。
1.1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20世纪50年代发现的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代表—异丙嗪,它曾是一种抗结核病药,后被偶然发现可以缓解结核病患者的抑郁症状[4]。
随后50年代上叶,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 )作为抗抑郁药被广泛使用。
单胺氧化酶(MAO )是人体内天然存在的一种酶,具有催化单胺类物质氧化脱氨和调节神经细胞内及突触间隙单胺浓度的作用。
MAOIs 主要通过抑制体内单胺氧化酶的活性,减少儿茶酚胺的代谢灭活,促使突触部位儿茶酚胺的含量增多,产生抗抑郁的作用,并有降压作用。
新型抗抑郁药氯胺酮的研究进展
新型抗抑郁药氯胺酮的研究进展一、综述近年来,抗抑郁药物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氯胺酮作为一种新型抗抑郁药,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氯胺酮在抗抑郁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氯胺酮是一种合成的麻醉药物,具有独特的非竞争性NMDA受体拮抗作用。
与传统抗抑郁药相比,氯胺酮具有起效快、疗效高、副作用少等优点。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氯胺酮在治疗抑郁症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于氯胺酮抗抑郁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如谷氨酸、多巴胺和5羟色胺等,从而改善抑郁症状;二是通过阻断NMDA受体,减轻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从而发挥抗抑郁作用;三是氯胺酮可能通过调节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元再生等方式,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在临床研究方面,氯胺酮已经成功应用于多种抑郁症患者的治疗。
一项对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显示,氯胺酮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还有一些研究探讨了氯胺酮与其他药物(如抗癫痫药、抗焦虑药等)的联合应用,以进一步提高疗效。
尽管氯胺酮在抗抑郁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药物安全性、耐受性、长期使用可能的副作用等。
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氯胺酮的作用机制、剂量效应关系、长期使用安全性等问题,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充分的依据。
氯胺酮作为一种新型抗抑郁药,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和显著的疗效。
关于氯胺酮的研究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未来有望为抑郁症患者提供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方法。
1. 抗抑郁药物的作用与挑战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其治疗方法多种多样。
传统的抗抑郁药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但许多患者仍面临药物治疗副作用大、疗效不稳定等问题。
寻找新型抗抑郁药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抗抑郁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调节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平衡来降低抑郁症状。
氯胺酮作为一种非竞争性NMDA受体拮抗剂,在低剂量下可产生短暂的兴奋作用,可用于治疗抑郁、焦虑和疼痛等疾病。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治疗抑郁障碍临床研究进展
・53・・综述・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治疗抑郁障碍临床研究进展黄啸季建林抑郁障碍一般包括单相抑郁和双相抑郁发作,两者的治疗原则截然不同,尤其是双相抑郁障碍的治疗主要是以心境稳定剂治疗为主。
所谓心境稳定剂,不仅能有效治疗躁狂或抑郁症状,同时不引起转相,而且长期治疗能有效预防复发,其代表药物为碳酸锂与抗惊厥药(如丙戊酸钠等)。
10余年来,随着第二代抗精神病药(SgA)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证据提示,SGA不仅具有安全性高、肯定的抗精神病作用,而且也具备心境稳定剂的作用特点,对于双相障碍的治疗与预防也有较好的效果…,如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近年来批准的喹硫平可用于治疗双相抑郁发作和单相抑郁发作。
本文将围绕SGA治疗抑郁障碍的近期临床研究进展作一文献复习,提高对该领域的重视。
l双相抑郁的治疗对双相障碍的病程观察发现,抑郁发作的时间明显多于躁狂或轻躁狂发作的时间,抑郁发作的次数一般是轻躁狂和躁狂发作的3倍,治疗难度也明显高于躁狂发作【2J。
双相抑郁发作原则上不主张单纯使用抗抑郁药,尤其是双受体作用机制或多受体作用机制的抗抑郁药,因其容易引起患者症状的转相(转为躁狂相),而应使用心境稳定剂治疗或在此基础上酌情使用单一受体作用机制的抗抑郁药。
不过,近年来文献报道,SGA亦可起到心境稳定剂的作用,能有效治疗双相障碍的抑郁发作。
有影响的研究如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RCT)大样本双相抑郁研究(bipolardepression,BOLDER)I[31和IIE41。
这两项研究评估了喹硫平治疗双相I型和Ⅱ型抑郁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治疗第1周末,喹硫平300mg/d或600me/d治疗组的蒙哥马利抑郁量表(MADRS)减分值均高于安慰剂组(P<0.001),且与镇静、嗜睡等药物作用无关。
治疗第8周末,这两项研究均显示喹硫平有较好的抗抑郁疗效,其中喹硫平300mg/d组MADRS评分的效应值分别为0.67和0.61;600mg/d组效应值分别为0.81和0.54。
抗抑郁药物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抗抑郁药物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XXX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lthough psychological treatment was the main method of treatment in the past。
drug treatment has e the dominant approach in the last 20 years due to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n logy。
Antidepressant drugs。
including chemical-synthetic drugs。
plant extracts。
and proprietary Chinese medicine。
XXX of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antidepressants.Keywords: n。
antidepressants。
research progress.抑郁症是一种情感性精神障碍,通常表现为长时间情绪低落或悲痛欲绝,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精神萎靡不振,食欲减退。
据统计,中国有大约3000万抑郁症患者,全球范围内有超过5亿人正在遭受抑郁症的折磨。
抑郁症对人们身心健康、家庭和社会的危害极大,因此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抑郁症的治疗方法很多,以往主要采用心理治疗,而近20年来,药物治疗逐渐成为主导地位。
目前认为,抑郁症与遗传、心理、神经、内分泌等因素诱发中枢去甲肾上腺素(NE)或(和)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和神经肽等神经递质含量降低及其受体功能下降有关,近年来还发现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负反馈失调、谷氨酸传导障碍、神经免疫异常等因素有关。
这些新发现的病机制促进了新药的研发。
临床上治疗抑郁症的药物产品主要由以下五大类构成:选择性的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SSRIs)、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定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NaSSAs)、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T)、五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aRI)。
抑郁症的新药研发进展
抑郁症的新药研发进展近年来,抑郁症作为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抑郁症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而新药的研发也逐渐成为解决抑郁症问题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重点讨论抑郁症的新药研发进展,包括药物研发的方向、关键技术和研究成果等方面。
一、药物研发的方向针对抑郁症治疗的药物研发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心理药物研发心理药物是目前抑郁症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其中抗抑郁药被广泛应用。
近年来,随着对抑郁症病因和机制研究的深入,针对特定受体和神经递质的新型抗抑郁药物逐渐出现。
例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的问世,极大地改善了抑郁症的治疗效果。
未来,研究人员将进一步探索其他神经递质的调节机制,并寻找更加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
2. 神经调控技术除了药物治疗外,神经调控技术也成为抑郁症研究的热点之一。
例如,经颅磁刺激(TMS)和深部脑刺激(DBS)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中。
这些技术通过电磁脉冲或电流刺激大脑特定区域,改变神经元兴奋性,以达到缓解抑郁症症状的目的。
未来,神经调控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提高抑郁症的治疗效果。
3. 新药靶点的探索除已有的药物研发方向外,研究人员还在不断探索新的药物靶点。
例如,炎症反应被发现与抑郁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抗炎药物可能成为未来的治疗重点之一。
此外,新型的抑郁症治疗药物靶点如γ-氨基丁酸(GABA)受体和硫脲受体等也值得进一步研究。
二、关键技术的突破在抑郁症新药研发中,涉及到的关键技术突破如下:1. 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抑郁症新药研发带来了新的机遇。
通过利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可以从大量的临床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辅助药物筛选与设计。
此外,人工智能还可以帮助模拟和预测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药效,加速药效评价的进程。
2. 基因组学研究近年来,基因组学研究成为了抑郁症新药研发的重要手段之一。
研究表明,某些基因变异与抑郁症的发病风险相关。
药理学对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药理学对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患者常常体验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悲伤、焦虑等症状。
长期不治疗抑郁症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对其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幸运的是,药物治疗是抑郁症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而药理学正是研究药物如何产生治疗效果的学科。
本文将系统地探讨药理学对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一、SSRI类药物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RI) 是当前最常用的抗抑郁药。
SSRI类药物通过抑制5-羟色胺再摄取,增加5-羟色胺在突触间隙的浓度,从而增加神经元之间的5-羟色胺水平,达到抗抑郁的效果。
近年来,SSRI类药物的研究不断深入,不仅有新的药物问世,还有一些关于其机制的重要发现。
例如,研究人员发现,SSRI类药物可通过促进神经生成、影响海马神经环路等多种途径发挥抗抑郁作用。
此外,针对不同个体的药物反应差异,一些研究中的遗传学发现也为个体化治疗抑郁症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SNRI类药物选择性5-HT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 (Serotonin and Noradrenaline Reuptake Inhibitor,SNRI) 是另一类常用的抗抑郁药。
与SSRI类药物不同,SNRI类药物不仅能够抑制5-羟色胺的再摄取,还能够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
SNRI类药物在治疗抑郁症方面表现出了一定的独特性。
其中,与去甲肾上腺素相关的作用主要与情绪调节有关。
研究表明,去甲肾上腺素的增加可以增强脑内的注意力、警觉性和记忆功能,从而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症状。
三、其他抗抑郁药物除了SSRI和SNRI类药物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抗抑郁药物也在临床中被使用。
这些药物包括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四环类抗抑郁药物、MAO抑制剂等。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药物在使用过程中有一定的副作用和禁忌症,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指导使用。
抗抑郁药的研究进展
抗抑郁药的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2-06-05T02:06:51.244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2月24期作者:罗丽[导读]抗抑郁药的研究进展罗丽(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北院;广西南宁530001)【摘要】抑郁症是比较严重的一个全球问题,不仅危害患者健康,还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当前在治疗抑郁症时,药物是常用的一种方法,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新型抗抑郁药、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HT抑制剂、三环类药物以及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等。
因此,本文对抗抑郁药的研究概况进行了探讨,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关键词】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药?抑郁症(Depression)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多见于溃疡、神经官能症、帕金森病、糖尿病、器官移植、神经衰弱、中风以及老年人群中。
通常情况下,抑郁症患者发病后,在临床上表现为兴趣减退、情绪低落等症状,具有病程长、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的特点,若不及时治疗,可出现诸多并发症,其中自杀是比较严重的一种后果。
研究[1]认为,抑郁症的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如单胺氧化酶、多巴胺、5-羟色胺(5-HT)以及去甲肾上腺素含量过低及其受体功能低下有关。
临床上在对抑郁症进行治疗时,通常以药物为主,但是不同药物的疗效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
因此,本文对抗抑郁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现报道如下。
1.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在抑郁症的临床治疗中,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是最早出现的一种药物,其中单胺氧化酶(MAO)可见于神经胶质、神经元以及其他细胞内线粒体膜上,也是多巴胺(DA)、5-HT以及去甲肾上腺素(NA)比较重要的一个降解酶[2]。
MAO可见于两种同分异构体中,分别是单胺氧化酶B(MAO-B)和单胺氧化酶A(MAO-A),其中前者用于治疗帕金森病,而后者则以治疗抑郁症为主。
研究发现,MAOIs可以对MAO活性进行抑制,通过对5-HT和NE降解进行阻止,升高脑内单胺递质水平,从而达到治疗目的[3]。
中药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进展一、抑郁症现状与挑战1.1 抑郁症的全球流行趋势哎,说起抑郁症啊,这真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现在生活节奏这么快,压力山大,抑郁症患者是越来越多了。
根据最新的数据,全球有超过2.64亿人受抑郁症困扰,约占全球人口的4%。
而且,预计到2030年,抑郁症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疾病负担之一。
你看,这多吓人!1.2 现有治疗方法的局限性现在的常规治疗方法呢,主要是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但这些方法啊,副作用大不说,疗效还参差不齐。
有些人吃了抗抑郁药,效果不错,但更多的人呢,要么没效果,要么就是副作用明显,比如口干、失眠、性功能障碍啥的。
而且,心理治疗需要的时间又长,费用也不低,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得起的。
所以说,咱们迫切需要找到一种既有效又安全的治疗方法。
二、中药治疗抑郁症的独特优势2.1 整体调节与辨证论治说到中药啊,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讲究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不像西药那样“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中药啊,它是通过调整人体内的阴阳平衡来治病的。
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抑郁症的表现也不一样,中药呢,就能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症状来配药,做到“量身定制”。
这样一来,治疗效果当然就更好啦。
2.2 天然成分与较少副作用还有啊,中药大多是天然药材,跟那些化学成分的西药比起来,副作用可就小多啦。
当然啦,中药也不是完全没有副作用,但相对来说,它们更温和一些。
而且,中药的疗效啊,有时候是慢慢显现出来的,不会像西药那样“立竿见影”,但一旦起效,就比较稳定,不容易复发。
三、中药治疗抑郁症的理论研究进展3.1 中药复方的研究与应用在中药治疗抑郁症的研究中啊,复方的应用可是个热门话题。
科学家们发现,把几种中药组合在一起用,比单用一种中药效果更好。
这些复方啊,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增强抗抑郁的效果。
而且,中药复方还能减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降低副作用的风险。
3.2 活性成分的提取与作用机制探索除了复方研究外,科学家们还在努力提取中药中的活性成分,并探索它们的作用机制。
抗抑郁药物研究进展-许秀峰
1. Mueller TI, et al. Am J Psychiatry. 1999;156:1000-1006. A Free2. sample background from Keller MB, et al. JAMA . 1983;250:3299-3304.
Nat. Neurosci. 12, 1559–1566 (2009).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11
Slide 12
老年抑郁患者DTI显示白质异常
N=38
抑郁焦虑的严重程度与动脉硬化正相关
颞叶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135 (2011) 216–220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早发抑郁(≤ 40 years)
– 常见,常常与应激相关
晚发抑郁
– 常常是神经精神疾病的结局 – 异质性(如绝经期,神经退变,脑血管疾病)
夜间和应激时 皮质醇变化 1年的随访 5 3月垂体阿黑皮 室旁核AVP 素mRNA表达 mRNA表达 DST 增加,AVP受 体拮抗剂能改 变增加的表达 3月 1年后记忆缺 陷,AVP受体 拮抗剂部分改 正
近期生活应激导致抑郁的可能性 每月的抑郁发作风险 (OR)
残留1项以上轻度症状;既往3次以上发作(n=25) 中位数:28周
风险 (让步比)
2 0 0 1 2 3 4 5 6
仅女性被试者 N=2,395
7-8 9-11 生存分布函数=在指定的时间范围内生存的患者累积比例。 MDD亚组基于RDC的精神状态评定量表,PRS-MDD 任何抑郁发作首次预期复发前时间(周)
中药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摘要:抑郁症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以持续情绪低落为主的精神障碍性疾病,严重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其治疗方法已成为全球关注的话题。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抑郁药主要以西药为主,但存在不良反应大、疗效差等问题。
而中药治疗抑郁症具有整体论治、副作用小、疗效显著的优势,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多层次、多机制的作用特点在治疗抑郁症中发挥了极大作用。
本文主要从抑郁症的中医认识、机制、单味中药以及中药复方在治疗抑郁症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上治疗抑郁症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抑郁症;中药;研究进展1抑郁症的中医认识在中医方面,虽然没有准确有关抑郁症的病名,但与其相关类似的疾病却有很多,如“百合病”“癫病”“梅核气”“奔豚”等,大多是以心情低落,情绪起伏不定,郁郁寡欢、对任何事情都缺乏兴趣感、食欲不振以及精神不佳等表现[1]。
《黄帝内经》中首次提出了“郁”的概念。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记录了很多有关治疗情志方面的抑郁症,如:半夏厚朴汤、甘麦大枣汤、百合地黄汤等[2]。
抑郁症根据中医证候可分为5个主要的证型:肝气郁结、痰热扰神、心脾两虚、心胆气虚和心肾阴虚,主要是由于情志不舒,肝气郁结引起五脏气机不和,故常以理气解郁、调和肝脾、补益安神、滋阴清热等方面入手[3]。
中医亦有“郁不离肝”的说法,肝藏血,主要调畅气机和情志,肝血不足,导致营血亏虚,故出现精神抑郁的症状。
2抑郁症的中药治疗2.1单味中药治疗抑郁症现代研究发现,一些单味中药都具备抗抑郁功效,如柴胡、合欢花、钩藤、五味子、远志、黄芩、甘草等等。
柴胡具有疏肝解郁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抑郁症,其有效成分为柴胡皂苷,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菌、抗抑郁等多重药理作用。
柴胡皂角A主要通过抑制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活性从而起到抗抑郁的效果[4]。
合欢花具有疏肝理气、活络止痛、理气开胃的功效,其水提取物可以减少对海马神经元的损伤,同时调控HPA轴的功能,可用于治疗抑郁症[5]。
抑郁症药理学机制研究进展
抑郁症药理学机制研究进展摘要:抑郁症作为最常见的慢性精神障碍类疾病之一,已经成为波及全球,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目前对于抑郁症的机制研究重点已经能转移到神经系统级联信号通路[1]。
近年来有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外周血中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水平低于正常人。
而经过抗抑郁治疗后BDNF水平会随着症状的缓解而升高。
部分研究表明以BDNF为交汇点的信号转导通路在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以及抗抑郁研究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2]。
BDNF的上游信号转导通路,BDNF对下游信号基因的调节及其发挥抗抑郁作用可能的机制进行阐述。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抑郁症;神经保护;酪氨酸激酶受体;雷帕霉素蛋白一、抑郁症概述抑郁症是指以心情低落为主要症状并伴有精神涣散的情感认知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特征表现为情绪低落、记记忆力减退和行动迟缓等,由于治疗开支和生产力的损失伴随抑郁症而产生的是极高的个人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社会、心理因素、内分泌异常、家族遗传和药物副作用等都可能诱发抑郁症,但其具体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目前尚没有明确的研究结论。
二、抑郁症发病机制研究现状目前来说关于抑郁症的作用机制比较公认的是单胺递质学说,认为单胺神经递质在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中起了主导作用,并影响了抗抑郁药的研制和应用,该学说认为抑郁药物主要通过阻断突触前膜对去甲肾上腺素(NE)和五羟色胺(5-HT)的再摄取从而增加突出后膜上相应受体部位的神经递质浓度来发挥药理作用的。
之前对抑郁症发病机制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5-HT功能障碍[3]。
三、抑郁症发病机制研究新探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研究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目前受体水平上研究较多的是NMDA受体和AMPA受体。
NMDA受体拮抗剂通过改变这些结合位点的性质,影响离子通道的开放从而达到抗抑郁的效果。
广泛分布于脑内的NMDA受体影响着机体的多种生理功能,其拮抗剂的副作用也较为严重。
抑郁症的生物化学机制及药物研究进展
抑郁症的生物化学机制及药物研究进展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它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人们对抑郁症的生物化学机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取得了一些药物研究方面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抑郁症的生物化学机制以及目前的几种主要药物研究进展。
一、抑郁症的生物化学机制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生物化学机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抑郁症与多种神经递质的异常调节有关。
1. 5-羟色胺(5-HT)系统异常5-HT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它在调节情绪、认知、睡眠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抑郁症患者的脑内5-HT水平往往较低,5-HT的代谢产物也异常增加,表明5-HT系统存在功能紊乱。
2. 平衡神经递质的失调神经递质的平衡是维持人体神经功能正常的重要前提。
在抑郁症患者中,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激活性神经递质的水平降低,而谷氨酸、谷氨酸神经元的活动则显著增加,导致神经递质的平衡失调。
3. 炎症反应的激活研究表明,慢性炎症反应对抑郁症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在抑郁症患者中,炎症介质如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的浓度显著升高。
炎症反应的激活会导致神经递质调节和损害神经元的功能。
二、药物对抑郁症的研究进展目前,治疗抑郁症的药物主要包括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三环类抗抑郁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等,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调节神经递质,从而缓解抑郁症状。
1. 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SSRIs是目前最常用的抗抑郁药物,它通过抑制5-HT的再摄取而增加脑内5-HT浓度。
常见的SSRIs有帕罗西汀、舍曲林等。
它们通常副作用较轻、耐受性好,治疗效果也较为显著。
2. 三环类抗抑郁药三环类抗抑郁药通过阻断去甲肾上腺素和5-HT的再摄取来缓解抑郁症状。
这类药物有阿米替林、去甲噻嗪等,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由于副作用较多,使用较为有限。
抗抑郁药物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药学抗抑郁药物的研究进展[摘要]抑郁症是一种发病率高、严重危害身心健康的慢性症。
抑郁症的治疗方法很多,以往主要给予心理治疗。
近20年来,随着抑郁症病因学研究的进展,逐步确立了药物治疗的主导地位。
抗抑郁的药物包括化学合成药、植物提取物及中成药。
本文就抗抑郁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抑郁症;抗抑郁药;研究进展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antidepressantsAbstract: Depression is a chronic disease which is high incidence and seriously affects the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healthy life.There are many methods to treat depression, and the previous main method is psychological treatment.Over the past 20 years, with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depression etiology, pro- gressively establish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drug treatment.Antidepressant drugs include chemical s- ynthetic drugs, plant extracts and proprietary Chinese medicine. This paper studies of antidepressants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Key words: depression;antidepressants; research progress抑郁症是一种情感性精神障碍,通常表现为长时间情绪低落或悲痛欲绝,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精神萎靡不振,食欲减退[1]。
抗抑郁药物的作用机理及研究进展
抗抑郁药物的作用机理及研究进展近年来,抑郁症逐渐成为人们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越来越多的人被诊断为患有这种病。
然而,针对抑郁症的治疗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它的发病原因和具体症状都是多种多样的。
因此,在医学研究领域中,人们积极地寻找对抗抑郁症的药物,这些药物多数是通过影响神经递质来调节抑郁症状的发生和发展。
抗抑郁药的作用机制抗抑郁药物通常被分为三类: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以及其他抗抑郁药物。
下面将对这三类药物的作用机理进行一一介绍。
1、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是最早被发现对抑郁症有效的一种药物。
它可以通过抑制神经递质单胺氧化酶的活性,从而调节神经递质的数量来影响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
研究显示,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可以增加血清5-羟色胺水平,从而减少患者的抑郁症状。
2、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类抗抑郁药物。
它们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神经递质5-羟色胺的再摄取,从而增加5-羟色胺的浓度,使抑郁症状得到缓解。
许多研究表明,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可以可能导致与性欲相关的副作用,但是这类药物的疗效比较明显,在临床中非常受欢迎。
3、其他抗抑郁药物应当指出的是,除了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和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外,还有其他多种药物可以对抑郁症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例如三环类抗抑郁药和松果体激素。
这些药物的选择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抗抑郁药的研究进展目前,对于抗抑郁药物的研究进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分子机理方面的研究近年来,随着基因技术的发展,许多学者开始对抑郁症相关基因的分子机理进行研究。
比如,一些研究表明,5-羟色胺转运蛋白和β肾上腺素受体在抑郁症中的表达存在重要的差异。
另外,一些研究还表明,抑郁症和单胺氧化酶、5-羟色胺能神经元相关的基因有关。
这些基因的研究为抗抑郁药物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抗抑郁药物研究报告
抗抑郁药物研究报告研究报告:抗抑郁药物的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抗抑郁药物的研究进展,包括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副作用等方面。
通过对现有研究的综述和分析,本文旨在为抗抑郁药物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一、引言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抗抑郁药物作为抑郁症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已经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药物的副作用和治疗效果的个体差异等。
因此,深入研究抗抑郁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抗抑郁药物的分类抗抑郁药物可以分为三大类:单胺类抗抑郁药物、双胺类抗抑郁药物和其他类抗抑郁药物。
单胺类抗抑郁药物包括三环类抗抑郁药和四环类抗抑郁药,主要通过抑制单胺转运体来起到抗抑郁作用。
双胺类抗抑郁药物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和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相应的神经递质转运体来发挥作用。
其他类抗抑郁药物包括非选择性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和单胺氧化酶-B 抑制剂等。
三、抗抑郁药物的作用机制抗抑郁药物的作用机制复杂多样,主要包括增加神经递质的浓度、促进神经新生和改善神经网络连接等。
单胺类抗抑郁药物通过抑制神经递质的再摄取来增加其浓度,从而改善抑郁症状。
双胺类抗抑郁药物则通过选择性抑制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来发挥作用。
此外,抗抑郁药物还可以促进神经新生和改善神经网络连接,进一步改善抑郁症状。
四、抗抑郁药物的临床应用抗抑郁药物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抑郁症的治疗。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疾病严重程度,医生会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副作用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五、抗抑郁药物的副作用抗抑郁药物的副作用是临床应用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头晕、恶心、失眠、性功能障碍等。
此外,长期使用抗抑郁药物还可能导致药物依赖和耐药性的产生。
因此,在临床应用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副作用,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抗抑郁症药物研究进展
吗氯贝胺 的药 理作 用是选 择性 抑 制单 氨氧 化酶 A
( O A)且抑制是可逆性 的 , MA — , 没有胆碱能受体阻滞作用 。因 此它保 留了抗抑郁 作用 , 摒弃了传统单氨氧化酶 IMA —) ( O I的 不良反应和 T A的抗胆碱能不 良反应 。吗氯贝胺抗抑郁作用 C 起效快 , 其疗效与氯丙咪嗪相近 , 副反应 的发生率及 严重程度 低 于氯丙咪嗪 ,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抑郁剂1 4 ] 。
选择性 N E再摄取抑制剂 , 选择性高 、 良反应少 、 不 疗效较
(S I) S R s的氟伏草胺 、 氟西 汀很相似。同时丁螺环酮对抗抑郁剂
有增效作用 ,合 用抗抑郁剂治疗抑郁症 具有 良好 的协 同疗效 , 不增加不 良反应。
2 噻奈 普 汀 ( i e t e 达 体 朗 ) Ta pi 。 n n
好[ 6 1 。可有效 阻滞 N E再摄取 , 其他 药理 活性较弱 , 临床表明该
药抗抑郁效果 与 SR 类似 , SI 适用于内源性 、 更年期抑郁症 。
8 腺苷 蛋氨 酸 ( — e s lmeho ie S Me S a me y — tin 。 A ) n
是一种 内源性 甲基 供体 , 可增 加脑 内儿茶酚胺 、 吲哚胺及 组胺等神经递质的合成[ 0 ~ 0 , 7 0 80mg 1 。4 d肌注或静脉滴注具有 快速 的抗 抑郁 作用 ,5d 2 1 ~ 0d为 1 个疗程 。 口服剂 量 80 0—
国内外一些精 神科 专家学者研究证实 了丁螺环酮对抑郁 症治疗有效果 , 其机制是下调 5 一羟色胺 (- H) 5 T 受体 , 从而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化学有关抗抑郁药的研究进展
盖聪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提高,但是由于工作或者家庭等因素影响,抑郁症患者的患病人数也不断增加,而抑郁症造成的死亡人数也在直线攀升。
目前,抑郁症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成为全球性严重问题。
[1]然而,抑郁症的病因尚不清楚。
有说法认为与脑内单胺类的功能失调有关。
由于缺乏脑内神经末梢突出前部释放的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类神经介质,造成精神失常,同时,当去甲肾上腺素功能低下时,机体会表现出抑郁症。
因此,抗抑郁症药物可以通过调节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含量治疗抑郁症。
现今,抗抑郁药物根据作用机制可分为四类:①单胺氧化酶抑制剂②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③去甲肾上腺素重摄取抑制剂④α2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
本文将若干抗抑郁药物的研究成果及市场调研情况进行了筛选和整理,对抗抑郁药物的研究进展及现今抗抑郁药的市场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关键词:精神疾病,抗抑郁药物,研究进展,构效关系,病理机制
1、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是最早用于抑郁症治疗的药物,在20世纪五十年代被发现,在当时被广泛使用并取得一定成效。
其中大多数为肼类,具体有异烟肼、苯乙肼、异卡波肼等。
但由于此类药物都含有肼结构,毒性较强,有较大副作用,临床表现为急性肝脏萎缩,高血压危象等。
因而逐渐退出市场。
苯乙肼与异卡波肼现今尚临
床用于恐惧症[2]
1.1代表药物
1.1.1吗氯贝胺
吗氯贝胺的化学名称为4-氯-N-[2-(4-吗啉基)乙基]苯甲酰胺,由异丙醇重结晶得到的白色结晶性粉末,mp.138~139℃。
合成方法是以吗啉与丙烯酰胺反应,再经次氯酸钠降解得到4-(2-氨基)乙基吗啉。
再用对氯苯甲酸和氯甲酸乙酯反应形成酸酐后,与4-(2-氨基)乙基吗啉酰胺反应所得。
吗氯贝胺是特异性MAO-A的可逆性抑制剂,临床对精神运动性迟滞的抑郁患者适用,对用TCA无效的抑郁症、非典型性抑郁症和伴焦虑的老年患者也有疗效,也能改善睡眠质量[3]。
该药杜绝了肼类药物的肝脏毒性,且不良反应较轻,停药24小时内即可恢复MAO活性。
是MAO-A抑制剂类药物的代表药物。
1.2.2托洛沙酮
托洛沙酮也是一类新型结构的特异性MAO-A
可逆性抑制剂,可以选择性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阻
断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代谢。
此药口服吸收快,
给药30min即可达到血液浓度高峰。
2、三环类抗抑郁剂(TCAs)
三环类抗抑郁剂是继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类药物之后的一类抗抑郁药物。
此类药物采用生物电子等排体原理,将二苯并氮䓬母核中的氮原子以碳原子取代,并通过双键与侧链相连,形成二苯并环庚二烯类抗抑郁药,由于含有类似硫杂蒽类三环结构,故名三环类抗抑郁药。
该药物起效慢,一般1~2周开始起效, 2~3周疗效达最佳。
[4]三环类药物虽然减免了肼类抗抑郁药的肝脏毒性,却由于对胆碱能等神经递质也有作用而引起头晕、嗜睡、心动过速等其他临床副作用。
2.1代表药物
2.1.1氯米帕明
氯米帕明的化学名称为N,N-二甲基-10,11-二氢-3-氯-5H-
二苯并[b,f]氮杂卓-5-丙胺,常温下为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性粉末,
mp. 189-190°C。
无臭,味苦;遇光色渐变黄。
通过抑制突触前膜
对去甲肾上腺素与5-羟色胺的再摄取而产生抗抑郁作用,同时还
有抗焦虑与镇静作用。
抑制5-羟色胺再摄取作用强于其他三环类药, 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作用则小于丙咪嗪和阿米替林,其抗胆碱作用中等度, 镇静作用低。
口服吸收良好。
2.1.2阿米替林
阿米替林的化学名称为3-(10,11-二氢-5H-二苯并[a,d]环庚烯-5-
亚基)-N,N-二甲基-1-丙胺,常温下为无色油状物,盐酸盐为无色结晶,
mp.196~197℃。
味苦,有烧灼感,随后有麻木感。
由于阿米替林有
双苯并稠环共轭体系,侧链有脂肪族第三胺结构。
光照易被氧化为
黄色,因此要避光保存。
阿米替林主要用于内源性外源性抑郁症状、更年期忧郁症、神经性抑郁症及器质性精神病的抑郁症状,也可用于儿童和少年的遗尿症。
3、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
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通过抑制神经细胞对5-羟色胺的重摄取,提高其在突触部位浓度,从而改善抑郁症患者症状。
该类药物分为3 类: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5- 羟色胺和去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aRI)和选择性5- 羟色胺及去肾上腺素再摄取抑郁制(NaSSAS)[5]
3.1代表药物
3.1.1氟西汀
氟西汀的化学名称为N-甲基-3-苯基-3-(对三氟甲基苯氧基)
丙胺,临床常用其盐酸盐。
盐酸氟西汀常温为白色至类白色结
晶性固体,mp.158.4~158.9℃。
作为一种新型抗抑郁药,盐酸氟西汀通过抑制神经细胞对5-HT的再吸收而达到抗抑郁目的。
本身及其代谢产物在长期用药后的半衰期达数天之久,并很少有其它直接药理作用,因而其毒副作用很小。
可能对强迫症
也有效。
用于伴有焦虑的各种抑郁症。
3.1.2帕罗西汀
帕罗西汀的化学名称为(-)-反式-4-(4-氟苯基)-3-{[(3',4'-亚甲二
氧基)苯氧基]甲基}-哌啶,常温为微小片状结晶,mp. 114-116℃。
帕罗西汀有两个手性碳,合成方法应注意手性碳的筛选。
临床常用其盐酸盐,通过选择性地抑制突触体对5-羟色胺的重吸收达到抗抑郁目的,不直接干扰任何中枢神经递质受体。
用于抑郁,特别是焦虑和强迫症。
4、α2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
α2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又称去甲肾上腺素能与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
作为一种新型抗抑郁药,此类药物不同于其他几类抑郁药会带来多种中枢及外周神经性副作用。
而是通过阻断中枢A2-肾上腺素自受体和A2-肾上腺素异受体而增强去甲肾上腺素能和5-羟色胺能系统的神经传导。
[6]陈晓岗等撰文提出瑞美隆具有抗抑郁作用,还有一定抗焦虑和改善睡眠的作用。
[7]
4.1代表药物
4.1.1米氮平
米氮平的化学名称为1,2,3,4,10,14b-六氢-2-甲基吡嗪基-[2,1-a]吡
啶并[2,3-C]氮杂卓,mp. 114-116°C,商品名瑞美隆。
常温为白色结晶。
米氮平的二种旋光对映体都具有抗抑郁活性,左旋体阻断α2和5-HT2
受体,右旋体阻断5-HT3受体。
米氮平的抗组织胺受体(H1)特性起
着镇静作用。
其代谢产物是N-脱甲基米氮平,仍有活性;另一种代谢
产物是氧化产物,无活性。
米氮平虽然也存在镇静等副作用,但是随着继续用药,镇静会逐渐消失,是对中重度抑郁及长期治疗患者的首选药物,也是目前唯一的NaSSAs抗抑郁药,是抗抑郁药最新研发的代表。
5、结语
目前最新的抗抑郁药物还有CRF受体拮抗剂、激肽受体拮抗剂(NK。
受体拮抗剂和NK:受体拮抗剂)、mGluR受体拮抗剂、A VP受体拮抗剂(V1a和V1b)、MCH受体拮抗剂、GABA 受体拮抗剂[8],但仍然有起效慢、易复发等不足之处,因此非单胺靶标类药物成为抗抑郁新型药物的研究关注点。
另外,2002年获得FDA批准的新型抗抑郁药度洛西汀[化学名为(+)-(s)-Ⅳ甲基-1-(1-萘氧基)-2-噻吩基盐酸]通过对为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再摄取的双重抑制用于治疗抑郁症,同时还可用于治疗压力性尿失禁及疼痛等。
[9]对抑郁症的发病原因研究正在进行,新型抗抑郁药的研发也在继续。
相信不远的明天,抑郁症将不再成为人类的主要杀手,也祝愿抑郁症患者能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抗抑郁药种类概述及发展趋势,赵会娟,1003-5095(2010)02-0024-03
[2] 抗抑郁症类药物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陈瑞玲,赵志刚,1001 -6821(2007)01 -0054 -04
[3] 抗抑郁症类药物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陈瑞玲,赵志刚,1001 -6821(2007)01 -0054 -04
[4] 抗抑郁症类药物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陈瑞玲,赵志刚,1001 -6821(2007)01 -0054 -04
[5] 抗抑郁药种类概述及发展趋势,赵会娟,1003-5095(2010)02-0024-03
[6] 抗抑郁药和抗抑郁治疗的进展,李林森,1672 -0369(2003)11 -0685 -03
[7] 中国临床康复,陈晓岗,赵靖平等1,2002,6(15):2300 -23071
[8] 非单胺靶标抗抑郁药研究进展,梅德盛,仲伯华,1003-3734(2008)23-2014-05
[9] 度洛西汀:一种新型抗抑郁药,国效峰,赵靖平,陈晋东,]1007-7669(2006)07-055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