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细胞的兴奋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细胞的兴奋性

兴奋性变化与动作电位的对应关系

①绝对不应期也叫有效不应期,兴奋性下降到零,阈强度无限大,无论多大强度的刺激都不能引起第二次兴奋,其兴奋性为0。绝对不应期的长短可决定两次兴奋之间的最小时间间隔,如绝对不应期为2ms,则每秒最多只能兴奋500次。

②相对不应期从绝对不应期到复极化基本完成的时期,兴奋性逐渐恢复,但阈强度仍大于正常,阈上刺激才能引起第二次兴奋。

③超常期兴奋性轻度增高,阈下刺激也可引起第二次兴奋。

④低常期超极化状态,兴奋性低于正常,阈上刺激才能引起第二次兴奋,并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

峰电位上升支(去极化相)的出现,是由于膜对Na+

通透性突然增大,引起Na+

内流造成的;而峰电位下降支(复极化相)的出现,主要与随后出现的K+

通透性增大有关。

一般来说,绝对不应期约相当或略短于前一刺激所引起的动作电位主要部分的持续时间。因此,同一部位受到连续刺激时,不可能发生动作电位的融合,这就意味着绝对不应期的长短,决定着该组织在单位时间内所能兴奋次数的最大值。

当神经、肌肉、腺体受到一定刺激后,能较迅速地产生特殊的生物电反应(动作电位)及其他反应,生理学上将这3类组织称为可兴奋组织,它们受刺激后产生生物电反应及其他表现的过程称为兴奋。尽管各种可兴奋细胞兴奋时的外部表现不同(如肌肉收缩、腺细胞分泌等),但它们最先出现的反应,都是在受刺激局部的膜的两侧出现特征性的电位变化(动作电位),而外部表现如收缩、分泌等,都是由动作电位进一步触发或引起。

兴奋指机体器官或组织受刺激后,从相对静止状态转变为活动状态,或由较弱活动状态转变为较强活动状态。抑制指机体器官或组织受刺激后,从活动状态转变为相对静止状态,或由较强活动状态转变为较弱活动状态。

细胞所处环境中各种理化因素的改变称刺激,其三要素是刺激强度、刺激持续时间、刺激强度变化率。刺激的这3个参数可以相互影响,当其中一个(或两个)的值改变时,其余二个(或一个)的值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在刺激强度变化率固定不变的条件下,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与刺激持续时间呈反变关系,可用强度-时间曲线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