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合集下载

《婴幼儿心理发展》课件——第七章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婴幼儿心理发展》课件——第七章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第七章 学前儿童 想象的发展
想象的概述
想象的概念
概念: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想象的类型
1 2 3
根据想象时有无预定目的,是否需要一定意志努力
有意想象
无意想象
根据想象内容的新颖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程度不同 再造想象(eg:小说情节) 创造想象(首创性)
根据幻想内容与客观现实的关系
幼儿想象的发展
幼儿想象发展的特点
3.想象脱离现实或与现实混淆
(1)想象脱离现实,主要表现为夸张性 (喜欢夸大事物的特征和情节,喜欢听夸张成分的故事)
(2)想象容易与现实混淆 ➢ 把渴望得到的说成已经得到的 ➢ 把希望发生的事情说成已经发生的 ➢ 参加游戏或欣赏文艺作品时,往往身临其境
幼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想象的发展
小结
本章小结: 2岁左右想象开始发生 3-4岁想象迅速发展,但以无意想象为主 4-5岁无意想象中开始出现有意成分 5-6岁有意想象和创造想象已经有明显发展。
谢谢!
幼儿想象的发展
幼儿想象发展的特点
1.以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初步发展
想象的目的性不明确 想象的主题不稳定易变化(绘画) 想象过程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幼儿想象的发展
幼儿想象发展的特点
2.以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小班幼儿想象具有模仿性和复制性 小班幼儿的想象依赖于成人言语描述 中大班创造想象开始出现和发展
• 幻想:与个人生活愿望相联系,指向未来 • 理想:以客观现实的发展规律为依据,现实中可能实现 • 空想:完全脱离现实,现实中毫无实现可能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婴幼儿想象的发展
最初的想象萌芽:1.5-2岁 原因: ➢ 大脑皮质的成熟 ➢ 儿童言语的发生 ➢ 生活经验的积累

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

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

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
学前儿童的想象发展是他们认知和创造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以下是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
1. 简单想象阶段:学前儿童初期的想象主要是基于他们对周围环境和日常经验的模仿和重现。

他们可能会通过扮演角色、模仿动物或日常生活场景等方式展开想象活动。

2. 拟真想象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的想象能力逐渐发展,开始表现出更加复杂的拟真想象。

他们可以创造虚构的情节和角色,玩具可以成为他们创造世界的载体,他们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和幻想游戏。

3. 转换想象阶段:在学前阶段的后期,儿童的想象能力逐渐扩展,开始表现出更多的创造性和转换能力。

他们能够将现实事物进行重新组合、改变属性和转换意义,进行更加独立和独创性的想象活动。

4. 抽象想象阶段:在接近学龄前的阶段,学前儿童的想象能力进一步发展,开始展示出抽象思维和符号运用的能力。

他们可以通过绘画、故事创作、角色扮演等形式,表达和展示他们的抽象想象。

总体而言,学前儿童的想象发展呈现出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趋势。

这一过程与他们认知能力的发展和社交经验的积累密切相关。

教育者和家长可以通过提供丰富的创造性环境、启发性的游戏和活动,促进学前儿童的想象力发展,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六章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六章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第二节 想象的发生及发展的一般趋势
一、想象发生的年龄
1、一岁半至两岁儿童出现想象的萌芽,主要通过动作和语言表现 出来。孩子把日常生活中的行动迁移到游戏中去,就有想象成分的参 与。
2、想象萌芽的表现和特点
是记忆表象在新情景下的简单复活。 2岁儿童的想象几乎完全重复 曾经感知过的情景,只不过是在新的情景下的表现。简单的相似联想。 比如,别人称她为小妹妹,她也把自己的玩具娃娃称作“小妹妹”。
三、想象充满学前儿童的游戏活动
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是游戏,在学前儿童进行的象征性游戏、结 构游戏、体育游戏、表演游戏等各种游戏活动中,想象都在其中起着 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想象在儿童的学习活动中必不可少
没有想象就没有理解,没有理解,就无法学习、不能掌握新知识。 比如,幼儿听故事,想象是随着故事的进程而开展的。正是想象活动, 使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沉迷于故事情节。
4、力求符合客观逻辑:该年龄的幼儿注意到所创造的想象形象 与客观事物的一致性。他们在绘画过程中喜欢问:“我画的像不 像?”,说明他们已注意到使自己的想象尽量符合客观现实。
一、2—3岁的儿童
想象活动完全没有目的;想象过程进展缓慢;想象与记忆的界 限不明显;想象内容简单贫乏;想象依靠感知动作;想象依赖于成 人的语言提示。
二、3—4岁的特点
没有目的,没有前后一贯的主题;内容零碎,无意义联系,内 容贫乏,数量少而简单。
原因分析:
1、想象受感知形象的直接影响:
2、不追求想象成果。他们在活动中不追求达到的目的,不试 图作出预定成品,以想象过程为满足。
2、幼儿创造想象的发展及其特点:▼ 最初的创造想象是无意 的自由联想,可以成为表露式创造。严格的来说还不是创造。▼ 幼 儿创造想象的形象和原型(范例)只是略有不同,或者在常见模式 的基础上有一点改造,可以说即是模仿,又不全是模仿。▼ 幼儿创 造想象发生的表现在于: 情节逐渐丰富,从原型发散出来的数量和 种类逐渐增多以及能够从不同种找出非常规性的相似。

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

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

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
1. 学前儿童的想象可神奇啦,那常常是无拘无束的呀!就像明明家里没有小恐龙,他却能绘声绘色地和你说他和小恐龙一起玩耍的事情呢。

2. 他们的想象还特别夸张哟!比如说,乐乐会说自己有一个像房子那么大的棒棒糖,这是不是超级夸张呀?
3. 学前儿童的想象还很容易变化呢!刚刚还在说自己是超级英雄,一会儿可能就变成小猫咪了,就像悠悠,上一秒还在拯救世界,下一秒就开始喵喵叫啦。

4. 他们的想象有时候会和现实混淆呢!你看睿睿会认真地说昨天和小兔子一起去了月亮上,哎呀,这可真有趣呀!
5. 学前儿童在想象中可投入啦!妮妮在角色扮演时,那是完全沉浸其中呀,仿佛她真的就是那个公主呢。

6. 而且哦,他们的想象还常常会受到外界的影响呢!看到动画片里的魔法棒,彬彬就想象自己也有一个,然后开始施展魔法,是不是很有意思呀?
总之,学前儿童的想象发展真是充满了各种奇妙和惊喜,让人忍不住感叹他们的天真可爱和创造力呀!。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生发展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生发展
1. 无意想象为主导
学前儿童的想象常常 是由外界刺激引起的 ,没有预定的目的, 比如看到天上的白云 ,可能会想象它是某 个动物或物体。这种 想象是无意识的、自 发的,也是学前儿童 想象的主要形式
学前儿童想象发生发展的趋势
2. 有意想象开始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开始能够有意识 地、主动地进行想象,比如在游戏中能够按 照预定的目的和规则进行角色扮演和情节设 计。这种有意想象是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 个重要标志
2
影响学前儿童想象 的因素
影响学前儿童想象的因素
学前儿童的想象 发展受到多种因 素的影响,包括 生理、心理、环 境和教育等方面
1. 生理因素
学前儿童的想象发展 与他们的生理发展密 切相关。随着脑部神 经系统的不断成熟, 儿童的想象能力也逐 渐提高。同时,身体 健康状况也会影响儿 童的想象力发展
-
汇报完毕 感谢聆听
学前儿童想 象的发生发

XXXXXXXXX
-
1
学前儿童想象发生发展的趋势
2
影响学前儿童想象的因素
3
总结与建议
1
学前儿童想象发生 发展的趋势
学前儿童想象发生发展的趋势
学前儿童的想象是一个由简单到 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不断发展
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想象的内容和形 式逐渐丰富,具体表现为以下几 个方面
学前儿童想象发生发展的趋势
影响学前儿童想象的因素
影响学前儿童想象的因素
4. 教育因素
教育对学前儿童想象力的发展起 着关键作用。通过提供各种刺激 和鼓励,教育者可以帮助儿童拓 展他们的想象力。例如,通过阅 读、绘画、音乐、游戏等活动, 教育者可以引导儿童进行创造性 想象。同时,教育者也要注意不 要过度限制儿童的想象力,让他 们有足够的空间去自由发挥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教案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教案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了解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意义和重要性。

掌握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1.2 教学内容介绍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定义和特点。

讲解想象发展的心理机制和影响因素。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相关理论和概念。

引入案例分析,让学员进行思考和讨论。

1.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评估学员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第二章: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特点2.1 教学目标掌握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和阶段。

2.2 教学内容讲解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阶段和特点。

分析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想象能力的差异。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不同年龄阶段的想象发展特点。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员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观察。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评估学员对不同年龄阶段想象发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三章:影响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因素3.1 教学目标了解影响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各种因素。

3.2 教学内容讲解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对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影响。

分析家庭、学校、社会文化等因素的作用。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影响想象发展的因素。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员探讨不同因素对想象发展的具体影响。

3.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评估学员对影响因素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四章:促进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教育策略4.1 教学目标掌握促进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教育策略和方法。

4.2 教学内容讲解如何在教育环境中创设有利于想象发展的条件。

介绍各种教育活动和教学方法,如游戏、故事讲述、绘画等。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教育策略和方法。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员设计具体的教育活动。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评估学员对教育策略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第五章:案例分析与实践5.1 教学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5.2 教学内容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员进行分析。

讨论如何根据儿童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合适的教育计划。

5.3 教学方法进行小组讨论,让学员分析案例并提出解决方案。

学前儿童幼儿发展心理学 第6章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学前儿童幼儿发展心理学 第6章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1.从想象的无意性,发展到出现有意性; 2.从想象的单纯的再造性,发展到出现创造 性; 3.从想象的极大夸张性,发展到符合现实的 逻辑性。
第二讲 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特点
• 一、无意想象的特点 • 从想象活动的目的性方面讲,幼儿的想象活动主
要属于无意想象。 • 幼儿无意想象发展的特点如下:
• 1、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 • 2、想象的主题不稳定; • 3、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以想象的过程
四、学前儿童创造想象的发展
幼儿期仍以再造想象为主,但创造性想象在此 时期已经开始发生。
幼儿创造想象发展的特点如下: 1、带有无意的自由联想性质; 2、模仿中的小创造; 3、情节逐渐丰富,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
(二)最初想象的表现形式 动作和语言
(三)最初想象的特点
记忆表象在新
情景下的复活
2岁儿童的想象,几 乎完全重复感知过的 情景,只不过是在新 的情景下又表现出来 。例如,一个2岁的 孩子看到大人给小娃 娃把尿,他也拿着自 己心爱的毛绒玩具小 熊,抓住它的两条腿 ,放在马桶的上面, 并发出嘘嘘的声音。
二、有意想象的萌芽、发展 有意想象是在无意想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在 幼儿期开始萌芽,幼儿晚期有了比较明显的表现。
这种表现是: 1、在活动中出现了有目的、有主题的 想象; 2、想象的主题逐渐稳定; 3、为了实现主题,能够克服一定的困 难。
但总的来说,幼儿有意想象的水平还是很低的,需要成人采 取一定的措施予以培养。
3、实际行动是幼儿期进行想象 的必要条件
以实际行动作为想象的条件,在幼儿初期尤为 突出。儿童在随意摆弄物体时,偶然地改变了物 体的状态,从而在头脑中激起了对事物新形象的 想象。如,某幼儿在摆弄衣架时,偶然间把衣架 放在了肩膀上,于是把自己想象成小鸟,衣架就 成了翅膀,并高兴地叫道:“妈妈,看,我可以 飞了。”

《学前心理学》(第八章)

《学前心理学》(第八章)

第八章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第一节学前儿童想象发生和发展的趋势
1、想象是儿童对头脑中的表象进行加工,重新组合成新形象的过程。

2、儿童想象最初出现的年龄和表征的发生年龄相同:一岁半到两岁
3、想象在幼儿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幼儿期是想象最为活跃的时期,现象几乎贯穿幼儿的各种活动中,对幼儿认知、情绪、游戏、学习活动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幼儿的主要活动是游戏,特征是象征性游戏。

而象征性游戏的心理成分首先是想象活动。

(2)游戏经常把实际生活变成想象活动
(3)幼儿听故事,想象随着故事的推进展开
(4)幼儿听音乐,也依靠积极的想象活动
(5)幼儿的绘画、搭积木、等也离不开想象
(6)想象的形象是幼儿行动的推动力。

第二节学前儿童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的发展
1、幼儿的想象中,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

无意想象是一种自由联想,不需要努力,是学前儿童想象的典型方式。

2、梦是无意想象的一种极端方式,不受意识支配,皮亚杰称为“无意识的象征”
3、幼儿期有意想象的萌芽
第三节学前儿童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的发展
1、再造想象在学前期占据主要地位,创造想象逐步发展
2、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是根据想象过程中的独立性和内容的新颖性来区分的。

第四节学前各年龄段儿童想象的发展
1、3-6岁的幼儿阶段,其想象发展的突出特点是夸张性
2、夸张性的表现:夸大某部分或某种特征、混淆假想与真实
作业:观察*6岁儿童绘画作品,分析想象的发展特点。

论述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特征

论述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特征

论述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特征一、无意想象占主导地位,有意想象逐渐发展。

1. 无意想象为主。

- 学前儿童的想象常常没有预定目的,在游戏中尤其明显。

例如,幼儿在玩积木时,可能一开始只是随意地摆弄积木,看到一块长积木就说这是“小火车”,看到圆形积木就说是“小饼干”,这种想象是在游戏过程中自然产生的,没有事先的计划。

- 他们的想象也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如幼儿正在画一朵红色的花,旁边的小朋友说“蓝色的花也好看”,他可能就会把花的颜色改成蓝色,这表明其想象缺乏一定的稳定性。

2. 有意想象的发展。

- 随着年龄增长,学前儿童有意想象开始萌芽并逐渐发展。

在幼儿园的绘画课上,教师要求幼儿画一幅“我的家”,大班的幼儿能够根据自己对家的记忆和理解,有目的地构思画面,如画出房子、家人、家具等,这体现了他们有意想象的发展。

在游戏中,大班幼儿也能按照一定的游戏规则进行想象性的角色扮演,如在“医院”游戏中,幼儿会根据自己对医生、病人角色的理解进行有目的的互动。

二、再造想象占主导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1. 再造想象为主。

- 学前儿童的想象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成人的语言描述或外界的事物。

例如,在听故事时,幼儿会根据故事中的描述在脑海中形成相应的画面。

如果故事中描述“小兔子住在一个漂亮的蘑菇房子里”,幼儿就会根据自己见过的蘑菇和房子的样子想象出这个蘑菇房子的模样。

- 在幼儿的绘画作品中也能体现这一点。

当教师给幼儿展示一幅范画,画中有一个绿色的太阳,幼儿可能会模仿画出绿色的太阳,他们更多是根据已有的形象进行再造想象。

2. 创造想象的发展。

- 到学前晚期,儿童的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例如,在建构游戏中,幼儿可能会用积木搭建出一个独特的“城堡”,这个城堡有着奇特的形状和功能,是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创造出来的。

在绘画方面,一些幼儿会画出自己想象中的外星人形象,有着独特的外貌特征,如三个眼睛、长长的触角等,这显示出他们创造想象能力的发展。

三、想象具有极大的夸张性。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教案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教案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和阶段。

2. 掌握促进学前儿童想象力发展的方法。

3. 学会观察和分析学前儿童想象行为,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支持。

二、教学内容:1. 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阶段和特点无意想象阶段(0-3岁):想象的无意性、具体性、夸张性、拟人性。

有意想象阶段(3-6岁):想象的有意性、创造性、逻辑性、现实性。

2. 促进学前儿童想象力发展的方法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提供各种各样的玩具、书籍等。

开展各种想象活动:如角色扮演、讲故事、绘画等。

引导孩子进行观察和思考:帮助他们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阶段和特点,以及促进想象力发展的方法。

难点:如何观察和分析学前儿童的想象行为,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支持。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关于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图片、案例等。

2. 教学道具:玩具、书籍等。

3. 观察记录表:用于记录学前儿童的想象行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课件,引起学生对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阶段和特点,以及促进想象力发展的方法。

3. 实践: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学前儿童的想象行为,并填写观察记录表。

4.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学前儿童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支持,促进他们的想象力发展。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观察和分析学前儿童想象行为的重要性。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活动一:想象游戏目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方法:让学生观察儿童在进行想象游戏时的行为,并记录下来。

准备:准备一些简单的想象游戏,如“模仿动物”、“角色扮演”等。

过程:学生分组进行观察,结束后进行分享和讨论。

2. 活动二:创意绘画目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方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力进行绘画创作。

准备:准备画纸、颜料等绘画材料。

过程:学生自由发挥,进行创意绘画,结束后进行展示和评价。

学前儿童想象发展有哪些主要特点

学前儿童想象发展有哪些主要特点

学前儿童想象发展有哪些主要特点许多家长开始关注自己孩子的想象力发展到哪里?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学前儿童想象发展有哪些主要特点,一起来看看吧!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无意想象占重要地位,有意想象初步发展幼儿期儿童无意想象占重要地位,小班儿童表现得尤其突出。

(一)想象的目的性不明确幼儿想象的产生常是由外界刺激物直接引起,想象不指向于一定目的,仅以想象的过程为满足。

小班儿童无论在游戏、绘画还是做泥工等活动前,不知道自己将要创造出什么形象,他们只是在行动中任意摆弄物体,或画出线条图形,而且随时自发地改变物体的状态或改画其他图形。

当物体有了实际的变化或看到自己画出的图形时,才引起幼儿头脑中出现新形象。

例如,在活动之前问小班儿童:“你想玩什么?”“你想画什么?”他总是望着你直摇头,如果你在他面前拿出一个听诊器,他就讲“我要做医生”。

如果看到周围小朋友在画气球,他就讲“我画气球”。

当你交给他一团泥,问他想做什么,他只知道接过泥高兴地玩起来,而不知道怎么回答,直到搓成个长条或扁圆体时,才会大声地叫喊起来:“面条!”“饼子!”要他们想好玩什么再取玩具,想好画什么再动手作画是极困难的。

小班儿童事先无一定的想象目的,他们以想象过程为满足。

对有兴趣的内容愿反复进行想象。

例如,画图画时,在一张画纸上,可以重复地画着一个个物体的图形,直到所有空白的地方都给画上了才满足。

在听故事时,有趣形象的情节在脑中引起生动的想象,感到极大的愉快,于是不管教师已经将故事讲完,还要求再讲,哪怕是重复地讲同一内容也乐意听。

(二)想象的主题不稳定在正确的教育下,幼儿可以在想象之前先提出一定的目的,但他们往往不能为达到预定的目的而坚持行动,常常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改变主题。

例如,幼儿正在用积木建造“大桥”,忽然看到别的孩子拿了一些塑料小动物来,他便想象起动物园,而想玩“动物园”的游戏,于是立即推倒“大桥”的建筑,搭起“动物园”来。

幼儿也受本身因素的影响而改变想象的主题。

简述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趋势。

简述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趋势。

简述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趋势想象是一种心理活动,是在记忆的基础上,对过去经验的再组合、再加工和再创造。

想象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前儿童是想象最为活跃的时期,他们的想象具有丰富多彩、自由奔放、夸张变形等特点。

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从简单的自由联想向创造性想象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从想象的无意性,发展到开始出现有意性无意想象是最简单、初级的想象。

幼儿的想象活动主要属于无意想象。

无意想象是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没有预定目的,只以想象的过程为满足。

幼儿在游戏中,想象往往随玩具的出现而产生。

如看见小碗小勺,就想象喂娃娃吃饭。

在绘画活动中,幼儿想象的主题往往是从看到别人所画的或听到别人所说的而产生。

如在同一桌子上绘画的幼儿,其想象的主题往往非常雷同。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开始出现有意想象。

有意想象是有一定目的和计划的想象,是为了解决问题或满足需要而进行的。

幼儿在游戏中,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愿望选择不同的角色和情境进行想象。

如一个孩子喜欢当老师,就会找来一些玩具当学生,模仿老师教学生读书写字。

在绘画活动中,幼儿会根据自己的计划和目标选择不同的主题和形式进行想象。

如一个孩子要给爸爸画一张生日贺卡,就会想象爸爸喜欢什么样的图案和颜色,并尽力表现出来。

从想象的单纯再造性,发展到出现创造性整个幼儿时期,幼儿是以再造想象为主的。

再造想象是指在记忆基础上对过去经验或作品所描述情节进行重复、复制或模仿。

再造想象要求独立性和创造性较少。

幼儿的再造想象从内容上分为以下四类:经验性想象:幼儿凭借个人生活经验和个人经历开展想象活动。

情境性想象:幼儿的想象活动是由画面的整个情境引起的。

如一个中班男孩想象的“夏景”:有个小女孩在小河边玩水,手里拿着手帕当小船,又不敢放手,怕被水冲走。

愿望性想象:在想象活动中表露出个人的愿望。

如一个大班男孩观察“雪景”后说:她走在大路上正在想。

她想上学,想当个学生。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 有意想象
① 根据一定的目的自觉进行想象。 ② 想象的主题逐渐发展。 ③ 为了实现主题,克服一定的困难。
➢ 创造想象
① 创造想象是无意的自由联想,称为 表露式创造。
②既是模仿但又不是完全的模仿。 ③情节逐渐丰来富,从原型发散出来的
数量逐渐增加,能够从不同在找出 非常规性的相似。
六 幼儿想象的夸张性
八、幼儿想象力的培养
➢ 首先,要丰富孩子头脑中的表象储备。 ➢ 其次,要发展孩子的语言,并用语言指导孩子的想
象。 ➢ 再次,要逐步提高要求,促进孩子积极想象。 ➢ 最后,要珍惜孩子的奇思妙想,启发、鼓励孩子大
胆想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幼儿中班(4~5岁):
① 想象仍以无意性为主 ② 想象出现了有意成分 ③ 想象的目的计划非常简单 ④ 想象内容较以前丰富,但仍然
零碎。
幼儿小班(3~4岁):
① 想象活动没有目的,没有前后一 贯的主题。
② 想象内容零碎,无意义联系,内 容贫乏,数少而单调。
幼儿大班(5~6岁):
① 想象的有意性相当明显 ② 想象内容进一步丰富有情节 ③ 想象内容新颖性程度增加 ④ 想象形象力力求符合客观逻辑
➢ 无意想象
① 想象无预定目的,有外界刺激直 接引起。
② 想象的主题不稳定 ③ 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 ④ 以想象的过程为满足。 ⑤ 想象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 再造想象
① 幼儿的想象常常依赖与成人的 语言的描述。
② 幼儿的想象常常根据外界的情 景的变化而变化。
③ 实际行动是幼儿期进行想象的
必要条件。
幼儿想象夸张性的表现: 幼儿想象夸张的原因:
① 夸大事物某个部分或某种 特征。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教案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教案

一、教案概述教案名称:《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课时安排:25分钟教学目标:1. 了解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特点;2. 掌握引导和培养学前儿童想象的方法;3. 培养教师对儿童想象发展的关注和指导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教学素材(图片、故事等);3. 笔记本和笔。

教学内容:1.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特点;2. 引导和培养学前儿童想象的方法;3. 教师在儿童想象发展中的角色和责任。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图片,引发学生对儿童想象发展的思考;2. 讲解:介绍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特点,分析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想象表现;3. 实践:分享引导和培养儿童想象的方法,并讨论其在教育中的应用;4. 讨论:探讨教师在儿童想象发展中的角色和责任,分享实际案例;5. 总结:强调关注儿童想象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教育建议。

二、教学活动活动一:图片观察目的:引导学生关注儿童想象的发展特点步骤:1. 展示一组图片,包括儿童在各种场景下的想象表现;2. 学生观察图片,记录下儿童的想象特点;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观察到的想象特点。

活动二:方法分享目的:让学生掌握引导和培养儿童想象的方法步骤:1. 教师分享一系列引导和培养儿童想象的方法,如提问、创设情境、提供素材等;2. 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种方法并进行实践;3. 各组分享实践经验,讨论其效果和适用场景。

活动三:角色扮演目的:让学生了解教师在儿童想象发展中的角色和责任步骤:1. 学生分组,每组扮演一个教师角色和一个儿童角色;2. 教师角色运用所学的引导和培养想象的方法,与儿童角色进行互动;3. 各组分享扮演经验,讨论教师在想象发展中的角色和责任。

三、教学评价评价方式:小组讨论、学生分享、教师观察评价内容:1. 学生对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特点的理解程度;2. 学生掌握的引导和培养儿童想象的方法;3. 学生对教师在儿童想象发展中的角色和责任的认识。

四、教学延伸延伸话题:儿童绘画活动与想象发展的关系步骤: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儿童绘画活动与想象发展的联系;2. 学生分享个人经验和观点;3. 教师提供相关研究或案例,加深学生对话题的理解。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课件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课件

2、创造性现象也常表现在儿童提出一些不平常的问题上。
我是从哪里来的? 天上的星星为什么发亮? 我怎么没有长翅膀?
成人对于孩子的问 题应给予积极回应, 保护孩子的求知欲。 对于与自己也不懂得 问题,可以和孩子一 起探索。
3、幼儿把过去听到过的故事,以及过去经验中的各种事物加以综合改 造,编成新的故事。
没有预定目的,而是在某种刺激物的影响下,不由自主地想 象出某种事物形象的过程。
2、有意想象
主动的、有目的的想象,它是根据一定的任务而进行的。
这个图形像什么?你说出的越多,证明你想象力越丰富。
(二)根据想象是否具有创造性
1、再造想象
根据一定的图形、图表、符号,尤其是语言文字的描述说明,形 成关于某种事物的形象的过程。
小朋友画了一只兔子,要求老师来看,老师让他等一会儿, 幼儿不高兴的说:“小兔子会跑掉的。”
等老师过来的时候,小兔子真的不见了,幼儿说:“它跑到 树林里去了。”
2、学前儿童的有意想象
(1)想象开始具有一定的目的性
幼儿开始能够先想后画,而且按照自己想的去画。
(2)想象可以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
教师应该这样做:提出一些简单的任务,让幼儿积极想象。
小班的红红,她很想自己也能像哥哥姐姐那样参加幼儿园“小 红花合唱团”,上台表演。一天,她回家高兴地说:“妈妈,我参 加小红花合唱团了,老师还让我上台表演节目啦!”妈妈听了当然 很高兴。可后来一打听,根本没有那么回事。妈妈便生气地训斥道 : “你这么小就撒谎,长大了还得了!”红红感到十分委屈。
幼儿的想象有什么特点?
第二节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生、发展
一、学前儿童想象的发生
(一)想象发生的年龄
1.5岁到2岁儿童出现想象的萌芽,主要是通过动作和语言表 现出来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一个幼儿常常给小朋友讲故事,咋看起来有声有 色,既有动作,又有表情,但细听起来却发现毫无中心, 没有说出任何一件事情的情节及其来龙去脉。可是,讲故 事的孩子津津乐道,听故事的孩子也津津有味。这种活动 经常可以持续半个小时以上。 他们都随着这种零乱的情节进行想象,感到满足。 也就是说,幼儿的想象往往并不追求达到一定目的,只满 足于想象进行的过程。
【案例】一个1岁8个月的孩子,左手抱着布娃娃,右手拿 起一片塑料雪花片往娃娃嘴里放,同时发出“嗯啊——嗯 啊”的咀嚼声。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这看上去只是妈妈喂自己的记忆表象的再现,但其实它已 经迁移到一个新的游戏情境中了,而且表现出诸多的“代 替”功能:娃娃代替自己,自己代替妈妈,雪花片代替园 饼干。这种“代替”,就是“想象”。
(一)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 从想象的无意性,发展到出现想象的有意 性 从想象的单纯再造性,发展到出现想象的 创造性 从想象的极大夸张性,发展到合乎现实的 逻辑性。
无意想象占主导,有意想象逐渐发 展;
1、学前儿童无意想象的特点
(1)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 引起; (2)想象的主题不稳定; (3)想象的内容零散; (4)以想象的过程为满足。
想象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幼儿的想象不仅受外界刺激的影响,也容易为自己的情绪 和兴趣左右。幼儿的情绪常常能引起某种想象过程,或者 改变想象的方向。 【案例1】在一次“老鹰抓小鸡”的游戏中,幼儿由于同 情被捉去的小鸡,产生了这样的想象:鸡妈妈最后又把小 鸡救回来了。 【案例2】一个幼儿画了一只小兔子,要求老师来看,老 师让他等一会儿,幼儿不高兴的说:“那小兔子会跑掉的 。”等到老师走过来时,小兔子果真不见了。幼儿说:“ 它跑到树林里去了。”
其次,美术活动更为幼儿的想象插上理想的翅膀。特别是意 愿画,可以无拘无束的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构思出奇特、新 颖的作品。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幼儿的灵感,放飞幼儿的 想象,点燃幼儿创造的火花,鼓励幼儿大胆做画,让幼儿充 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优秀的作品来。
【案例】画意愿画《梦》的时候,有个幼儿画上了月亮还有 星星,并且画的月亮有个大缺口。 说月亮不象月亮,说星星又没有棱角,教师就问:“你怎么 把月亮画成这样子啊?能告诉老师是为什么吗?”小朋友受 到鼓励,表达了自己的想象:“我奶奶说,天狗吃月亮,这 不是从这儿咬了一口。”小朋友边说边得意的指着缺口。教 师恍然大悟,及时表扬了这个幼儿,并用稚趣的故事讲述了 月食的形成过程。
5.以虚拟设想方式引导想象 假如我有一双翅膀……我是一只蝴蝶……洋葱长了腿……, 将动植物拟人化,也可将人拟物化。 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展开遐想:天空上的云朵像……山坡上 婆娑摇曳的小树像…… 假如你有一个阿拉丁神灯,你想要满足什么愿望? 假如你有一支神笔,画什么得什么,你要画什么? 假如你是一只小蜜蜂、一条鱼、一只蚂蚁、一棵树、一个 巨人、一个总统等,你将会怎样?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 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 况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 ——爱因斯坦
想象的概述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幼儿想象力的培养
(一)想象的概念:
已有表象——加工改造——新形象 基本特征:形象性、新颖性 想象是在感知的基础上, 改造旧表象,创造新形象的 心理过程。
表象: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三)创造条件,让孩子们异想天开 给幼儿自由的空间,包括思想上的,行为上的,不要定格 幼儿的思维,更不要扼杀幼儿的想象。让孩子们异想天开 。传统的教育往往很死板,直接告诉幼儿天是蓝的,太阳 是圆的。 这样做没有留给孩子想象的空间,扼杀了孩子想象的天性 。当今的素质教育,应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孩子 的创造性想象。
随着幼儿言语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幼 儿的再造想象中创造性成分越来越多 。中班儿童开始有一些创造性,进入 大班,儿童想象的创造性才显著发展 起来。大班儿童对教师提出的游戏主 题能通过自己的想象加以充实。
结满玩具的大树
(三)想象脱离现实;
表现: 夸张性:夸大事物某个部分或某种特 征; 幼儿非常喜欢听有许多夸张成分的童
最初的想象是依靠事物外表的相似性而把 事物的形象联系在一起的。 【案例】一个2岁左右的孩子正在吃饼干。 忽然,他停止咀嚼,对着手中被他咬了一 块的园饼干看了片刻,然后把它高高举起 来,并高兴地喊着:“妈妈!看!月亮! ”
3没有情节的组合 最初的想象只是一种简单的代替,以一物 代替另一物。例如,从生活中掌握了把小 女孩称作“小妹妹”的经验,在想象中就 把玩具娃娃代替小妹妹。但是没有更多的 想象情节,没有或很少把已有经验的情节 成分重新组合。
【案例】一幼儿抱着娃娃的时候,看到小碗小勺,就想象 喂娃娃吃饭。看见小汽车,就要玩开汽车;看见书包,又 想象去当小学生。
在游戏中想象往往随玩具的出现而产生。 如果没有玩具,幼儿可能呆呆地坐着或站着,头脑中不进 行任何想象活动。 在活动中,幼儿往往是在行动中看到了自己的动作无意造 成的物体形态之后,才想象到自己作品的意义。
2.造型游戏 以游戏的形式来进行造型表现,可以让孩 子让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如纸盒、泥 沙等自由地或按主题地进行美术、工艺等 方面造型的塑造。
3.创想游戏 准备:拿彩色硬卡纸剪一个圆形和一个长方条,还可 以剪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方形、任意形若干。 方法示例:取一个圆形和长方条作为道具,想像出一种东 西,并且演示出来,让大家觉得很形象,才算成功。比如 某个爱好书法的小朋友想到砚台和笔;还有小朋友想到的 大饼和油条;有个小朋友拿长方条顶在圆片下,说:“这 是小阳伞!”每次时间不能超过或停顿五秒钟,也不能重 复已讲过的东西,否则就算失误。
示对幼儿有意想象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发展
1、学前儿童再造想象的特点;
(1)学前儿童的想象常常依赖于成人 的语言描述;(生动形象的语言) (2)学前儿童的想象常常根据外界情 景的变化而变化; (3)实际行动是幼儿期进行想象的必 要条件,在幼儿期尤为突出。Βιβλιοθήκη 2、学前儿童创造想象的发展(
创造想象的标志:独立性、新颖 性)
4.讲故事、改编故事、自编故事 讲故事本身是培养幼儿想象力的最佳手段。关键是教师的 着重点应放在形象生动的语言上并配合表演动作,描绘出 故事中所包含的几个鲜明的画面,激发幼儿进入想象状态 。一旦进入想象状态,他们便将老师的语言在头脑中变成 了想象的画面。甚至于就像在脑子中放电影、放录像一样 。 在讲故事产生形象联想和自我创造形象的基础上改编故事 ,进行大胆改造也是一种有效手段。 【示例】改编《嫦娥奔月》。嫦娥自从吃了常生不老药后 ,身子忽然轻飘飘的,这时她手里抓着什么东西?坐什么 交通工具?经过大气层发现了什么……
(二)充分利用文学艺术活动发展幼儿的想象 幼儿园都开展了一系列的文学艺术活动,这些活动 的开展有助于想象力的培养。 【案例】在学习故事《小鼹鼠要回家》时,小鼹鼠 克拉在外面蹦蹦跳跳的玩,迷路了,怎么办呐? 教师可以通过诱导启发式的提问,开拓幼儿的想象 ,幼儿会争先恐后为小鼹鼠想办法,有的说小鼹鼠 可以找警察叔叔啊?有的说小鼹鼠可以拔打110啊 ? 有的则说,搭辆出租车吧,有的则说,雷锋叔叔就 爱送迷路的孩子回家……幼儿各抒己见,展开了丰 富的想象。从而想象力也就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歌德的故事】歌德小时侯,妈妈给他讲述故事时,讲一 段总是停下来,让歌德自己去想象故事的未来,也许正是 基于这种想象力的培养,最终使歌德成为世界上著名大作 家。
四)利用游戏推动想象力 游戏示例: 1.角色游戏 可根据故事或童话的情节和内容,让孩子进行角色扮演,在 角色扮演游戏中,孩子可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塑造角色。还可 以让他注意现实生活中角色的特点,来丰富他的游戏情节, 如上公共汽车观察售票员是怎样工作的?到理发店理发,留 心观察理发师的一举一动,等等。 【示例】在开火车的游戏中,幼儿会骑在小凳子上,嘴里边 叫着“笛笛……嘟嘟……”边唱着儿歌:“一列火车长又长, 运粮运煤忙又忙,钻山洞,过大桥,呜——到站了——”, 幼儿已经置身于自己的想象中去了,俨然就是一名列车员。
(二)想象的种类 有无目的性 无意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 引起的(白日梦) 看到小碗小勺——为娃娃吃饭 看见小汽车——玩开车
(二)想象的种类 有无目的性 有意想象:有目的、自觉地 (学生根据老师的命题构 思作文,文学家在头脑中构思人物形象)
新颖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程度:
再造想象: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符号, 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 创造想象:不依赖现成形象,独立创造出 新形象。
三、学前儿童想象的发生
(一)想象发生的年龄
1岁半到2岁儿童出现想象的萌芽,主要是通 过动作和语言表现出来的。
婴儿期是儿童想象的发生期
幼儿期是儿童想象最发达的时期
三、学前儿童想象的发生
(二)想象萌芽的表现与特点
1.记忆表象在新情景下的复活
2.简单的相似联想
3.没有情节的组合
1.记忆表象在新情景下的复活
话故事
我的好妈妈
四、想象与现实混淆
把希望发生的当成已经发生的来描述
一个孩子的妈妈生病住了医院,幼儿很想去看妈妈,但是 ,大人不允许。过了两天,幼儿告诉老师:“我到医院去
看妈妈了。”实际上并没有这么一回事。幼儿混淆想象与
真实的表现,常常被成人误认为他在说谎。
(一)丰富感性经验 【案例】一幼儿教师领班上小朋友户外活动时,当看到蓝 蓝的天上有片片白云时,有个小朋友不禁大声喊:“老师 ,我真想采下一片白云。”我问“为什么啊?”“我想吃 啊,好甜。那是棉花糖啊!”我抬头望去,这片片白云蓬 松、柔软,多象一块棉花糖!看来这个小朋友一定经常吃 棉花糖。 而另一个小朋友则说:“那不是棉花糖,那是我爷爷放的 一群绵羊”,原来这个小朋友的爷爷在农村,养了一群羊 ,怪不得幼儿对羊的记忆表象特别清晰。 可见,幼儿的感性知识和生活经验,对幼儿的想象是很重 要的。幼儿个体的经历不同,想象的内容也有区别。
有意想象的萌芽 有意想象在幼儿期开始萌芽,幼儿晚 期有了比较明显的表现。 表现为:在活动中出现了又目的、有主 题的想象;想象的主题逐渐稳定;为了实 现一定的主题,能够克服一定的困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