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癌症免疫疗法:有效性与安全性对比分析 – 浮米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谈癌症免疫疗法:有效性与安全性对比分析–浮米网
癌症免疫法通常指通过激活免疫系统获得客观应答或疾病稳定的方法,黑素瘤和肾癌是这种疗法的两个天然适应症,因为这两种肿瘤中都有频繁的CD8+ T细胞浸润,甚至偶尔出现自愈病例。应用标准疗法IL-2(别名T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年轻的黑素瘤、肾癌患者,有15%左右的应答率(6%左右的完全应答),个别病例能够生存10年以上。
T细胞的激活需要两个信号,第一信号是TCR接收的抗原信息,第二信号是来自细胞表面的一系列受体、配体,有抑制性的也有刺激性的,现在有个时髦的名字叫免疫检查点(immune checkpoint)。两条经典的抑制性信号通路是PD1和CTLA4,2014年OX40、CD27、CD137 (4-1BB)三条共刺激信号而逐渐进入临床开发。
图片摘自Nat Rev Clin Oncol. 2014, 11, 24-37.
目前仍然不清楚为何癌症疫苗收效甚微,一个极有可能的原因是肿瘤微环境中存在抑制性信号,联合癌症疫苗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或许能将临床获益最大化,不过现阶段的任务还是将T细胞表面的主要免疫检查点研究清楚。
许多人觉得免疫疗法的毒性比化疗、靶向疗法小,但事实没那么乐观,免疫疗法带来了其他药物很少出现的免疫毒性,如皮炎、大肠炎、垂体炎,这种副作用与免疫应答程度直接相关[4],很难通过剂量调整避免。
目前还很难对比anti-CTLA4单抗、anti-PD1单抗、anti-PDL1单抗的毒性,从机理上来分析,anti-CTLA4的毒性最大,anti-PDL1的毒性最小,因为PD1相比于CTLA4更加分布于外周,CTLA4可能在淋巴结也有重要作用,而PD1存在PDL1、PDL2两个配体,单独阻断PDL1对人体的影响更小。
Ipilimumab是唯一经FDA批准上市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获批的适应症是黑素瘤,在研的是适应症包括非小细胞肺癌、肾癌。单用ipilimumab (3 mg/kg)的3/4级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在15%左右,与其他药物联用时副作用可能增加,与达卡巴嗪、INCB024360、vemurafenib、nivolumab联用都出现了严重的肝毒性。
Nivolumab+ipilimumab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试验中,虽然观察到了22%的客观应答,但治疗带来的副作用不容忽视。48%的患者出现3/4级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这导致了41%的患
者中止试验,选择ipilimumab联用时需要充分考虑安全性风险。
就3/4级药物相关不良反应而言,ipilimumab一般在20%以上,nivolumab可控制在10-20%,MK-3475、MPDL3280A 如果剂量合适可控制在10%以下,而MEDI4376在早期试验中报道的1/2级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只有43%,压根没发现3/4级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另外anti-PD1单抗nivolumab、MK-3475都报道了肺炎这一严重不良反应,anti-PDL1单抗MEDI4376、MPDL3280A似乎没有。
对癌症免疫疗法最敏感的当然是黑素瘤了,这种肿瘤中含有大量浸润T细胞,早期的免疫疗法就是将这种T细胞分离出来,经过体外扩增后打回患者体内。Ipilimumab将黑素瘤患者3年、4年生存率提升了近1倍,nivolumab和MK-3475可能再提升1倍。
目前癌症免疫疗法的应答率普遍在50%以下,许多化疗和靶向疗法,但一个突出的优势是比较难以产生耐药性,对于产生应答的那一小部分幸运儿,癌症免疫疗法有起死回生的效果,延长几年甚至10年以上生存期都是有可能的。未来可能通过筛查PDL1等生物标志物提升应答率,但广泛用于癌
症的一线治疗还有很长的路。试验方案
受试患者
有效性
安全性
Ref
Ipilimumab (3 mg/kg) vs gp 100
676例既往接受过其他药物治疗的转移性黑素瘤
ORR: 10.9% vs 1.5%
mOS: 10.1 vs 6.4个月
2Y-OSR: 23.5% vs 13.7%
3/4级AE: 45.8% vs 47%
3/4级药物相关AE: 22.9% vs 11.4%
3/4 级IRAE: 14.6% vs 3.0%
[1]
Ipilimumab (10 mg/kg) + 达卡巴嗪vs 安慰剂+ 达卡巴嗪502例尚未接受治疗的转移性黑素瘤
ORR: 15.2% vs 10.3%
mOS: 11.2 vs 9.1 个月
3Y-OSR: 20.8% vs. 12.2%
3/4级AE: 56.3% vs 27.5%
3/4级IRAE: 41.7% vs 6.0%
ALT/AST升高
[2]
Ipilimumab + 紫杉醇+ 卡铂vs紫杉醇+ 卡铂204例尚未接受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
ORR: 31% vs 18%
mPFS: 5.1 vs 4.2个月
mOS: 12.2 vs 8.3个月
3/4级IRAE: 15% vs 6%
[3]
Ipilimumab (3 mg/kg)
61例转移性肾细胞癌
ORR: 12.5%
3/4级IRAE: 33%
[4]
Nivolumab (0.1-10 mg/kg)
107例既往接受过其他药物治疗的转移性黑素瘤ORR: 31%(高剂量组41%)
mOS: 16.8个月(高剂量组20.3个月)
3Y-OSR: 40%
3/4级药物相关AE: 21%
[10]
Nivolumab + ipilimumab
53例不可切除型III、IV期黑素瘤
ORR: 53%(PDL1阳性或阴性影响不大)
3/4级AE: 72%
3/4级治疗相关AE:53%
ALT/AST升高、肺炎
[11]
Nivolumab (3 mg/kg)
20例未经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