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二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人教版)
二、实验与探究
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背景知识:
二氧化碳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 对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 想一想:1、蜡烛燃烧可能发生那些变化? 2、蜡烛燃烧后的物质到哪里去 了?如何验证? 3、蜡烛会有哪些性质?
(1) 对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
点燃前 燃烧过程 空气中燃烧 圆柱形 黄白色光亮火焰 白色固体 火焰分三层 轻微气味 外焰最明亮 质地软 温度最高 不溶于水 内焰温度较低 密度比水小 焰心最暗 温度最低 熄灭后
含量较 多
含量较 少
含量较 少
含量较 多
进行实验:
排水法收集 步骤1:收集两瓶人体呼出的气体。 收集两瓶空气。(收集气体)
步骤2:两种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 石灰水浑浊多 二氧化碳含量高 步骤3:两种气体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氧气含量低 带火星木条熄灭快 步骤4:两种气体中水蒸气含量的测定 干燥玻璃片有水雾 ……
烧杯壁有水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蜡烛燃烧后可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问题与分析
蜡烛哪去了?是消 灭了、还是变成了 其它物质?若变成 其它物质?是什么 物质?
结论
蜡烛燃烧后生 成了二氧化碳 和水
点燃
蜡烛+氧气
二氧化碳+水
2、对空气和人体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探究准备:阅读有关资料,了解呼吸的作用 提出问题: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进行猜想:根据已有知识或查找资料学到的知识 A、两者的二氧化碳含量不同 B、两者的氧气含量不同 C、两者的水蒸气含量不同 D、……
现象
放置不动的玻璃片上无明显变化; 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有水珠。 结论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水蒸气比空气中 含有的水蒸气多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1课时分层作业)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1课时【基础达标】1.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学习化学最重要的方法是()A.计算B.测量C.实验D.推理【答案】 C【解析】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
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的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新的化学知识。
计算、测量和推理也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但都没有实验更加重要。
故选C。
2.在生日时我们通常会吹蜡烛许愿,在蜡烛燃烧过程可以看到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其中温度最高的为()A.外焰B.内焰C.焰心D.一样高【答案】 A【解析】蜡烛燃烧过程中外焰燃烧最充分,温度最高,故选A。
3.四位同学讨论对观察的理解,你认为正确的是()A.小丽:眼睛看现象就是观察B.小军:感觉器官感觉现象就是观察C.小明:肉眼不易观察时借助仪器也观察不到D.小红:以上三种说法都对【答案】 B【解析】A.眼睛看现象,不一定能进行全面、伸入的察看,所以不一定就是观察,故选项说法错误;B、感觉器官感觉现象,对周国事物或现象进行全面、伸入的察看,所以是观察,故选项说法正确;C、肉眼不易观察时借助仪器可以观察,如细胞的结构,故选项说法错误:D.根据上述分析,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4.下列关于蜡烛燃烧的实验现象叙述,错误的是()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放热,有黑烟B.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C.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D.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蜡烛上方飘出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答案】 B【解析】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放热,有黑烟(不完全燃烧),故选项实验现象叙述正确;B、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实验现象叙述不正确;C,石蜡燃烧能生成水,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故选项实验现象叙述正确;D.白烟是石蜡蒸凝成的石蜡固体,具有可燃性,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蜡烛上方飘出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故选项实验现象叙述正确。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这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的第二课题。
教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旨在让学生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方法,掌握一些常见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来探究和验证化学原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化学实验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可能还不够熟练,对一些实验技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实验技能。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化学原理,体验化学的乐趣。
四. 教学重难点1.实验基本操作的掌握。
2.实验技能的提升。
3.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分组合作法等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2.实验试剂:酸碱溶液、指示剂等。
3.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实验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本节课的实验内容,讲解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现象,验证实验原理,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与实验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实验内容和所学知识,强调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与实验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教案建议课标要求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
3.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内容分析及教案建议本课题通过两个探究活动来加深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
这两个探究活动都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提炼出来的,会给学生以新的感受和启迪。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通过对蜡烛在点燃前、燃烧时和熄灭后三个阶段有引导的观察,着重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
对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通过给出实验原理的信息和图示实验步骤等方法,着重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能明确地表述探究所得到的结论。
教案建议如下: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看似简单,其实有着比较深刻的内涵。
要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参与此项探究活动,敢于增加或更改某些实验观察的内容,谁观察到的现象越多,描述越详细越准确越好;要鼓励学生敢于将自己的实验结果与别人进行交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并改进自己的短处。
教材中对这个探究活动的小结很重要,要引导学生亲自感受化学学习的以下特点:⑴关注物质的性质;⑵关注物质的变化;⑶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引导学生积累对物质的一些具体性质和变化的认识,为下一单元学习化学性质和化学变化等打好基础。
2.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活动趣味性较强,较易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
但该探究活动的实验步骤较多,且收集呼出的气体的操作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可在课前要求学生预习该探究活动的内容,并在家里利用吸管、瓶子、盆子等进行收集呼出的气体的操作练习,以使学生能够较顺利地进行该探究活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习题(含答案)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答案: (1)三 (2)外 (3)白烟 (4)石蜡小颗粒 (5)石蜡+氧气点燃――→水+二氧化碳 (6)二氧化碳、水蒸气 (7)氧气 (8)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设计方案→进行化学实验或查阅有关资料→证实、修正或否定假设→得出合理结论或答案1.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1)化学与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2)古代炼丹、炼金对化学实验的贡献①发明化学实验器具;②发明制造物质的有效方法; ③找到分离物质的方法:蒸馏、过滤。
(3)化学实验①步骤:实验探究―→观察现象―→记录现象、数据、结果―→科学分析―→得出结论 ②作用: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
【例1】(山东泰安中考)实验室里有一瓶标签残缺的酸,为能立即确定它是否为盐酸,你认为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 .猜想假设B .查阅资料C .进行实验D .交流讨论解析:科学探究的形式多样,但都应根据具体问题灵活处理。
这里只需确定是否是盐酸,因此在了解酸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是最有效的探究方法。
答案:C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观察顺序 点燃蜡烛,观察火蜡烛燃烧产生的“黑烟”是蜡烛不充分燃烧生成的炭黑。
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气冷凝得到的固体小颗粒。
(2)实验观察的基本方法①关注物质的性质。
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可燃性、稳定性等。
②关注物质的变化。
如是否有发光、放热现象,是否有气体、沉淀生成。
发生了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③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
对物质在变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的现象,进行系统地、细致地观察和描述,而不是孤立地关注某种性质或变化,经过比较和分析等思考过程,得出可靠结论。
【例2】点燃蜡烛时,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先熔化后燃烧B.火焰分三层C.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出现水雾D.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放热、变色生成什么物质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3.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1)参考资料①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1课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学目标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大家是否还记得《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的炼丹炉?我们不要小看这个炼丹炉,其实古代炼丹和炼金的作坊就是今天的化学实验室的前身。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的化学成果与创造都是在实验室中反复地实验而得出的,所以说要想学好化学就必须重视化学实验。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提出问题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步骤是怎样的呢?交流讨论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或实例讨论。
归纳总结 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设计方案,(4)进行实验,(5)收集证据,(6)解释与结论,(7)反思与评价,(8)表达与交流。
知识拓展 科学探究的形式有多种,实验、调查、讨论等都是科学探究的形式,进行科学探究不是一定都按科学探究的8个要素一步步进行,可根据实际的研究 内容 选择其中几个环节进行。
探究点二 观察描述实验现象提出问题 在实验时,我们在实验前观察什么?实验的过程中观察什么?实验后又观察什么呢?观察到的这些实验现象,我们从哪些方面去进行描述呢?交流讨论 讨论相关的原因。
归纳总结1. 学习化学实验的特点(1)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等);(2)关注物质的变化(如发光、放热、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3)关注物质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并学会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探究点三.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取一根火柴梗,(或在蜡烛的火课堂讨论1. 蜡烛燃烧时状态有没有什么改变?2. 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约1s-2s后取出,放置的时间长了,会有什么现象?3. 蜡烛燃烧时产生黑烟,为什么熄灭后是白烟?熄灭后的白烟是什么物质?归纳总结1.石蜡燃烧的文字表达式表示为: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此反应的条件是点燃,写在了箭头的上方。
2012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2012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学背景本教案适用于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教学。
二. 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实验在化学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2.掌握几种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
3.学会如何进行科学实验并进行有效的实验记录。
三. 教学重点1.化学实验在化学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2.化学实验记录的意义和方法。
四. 教学难点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否得到提高。
五. 教学准备1.针对课本内容准备好实验器材、试剂和实验材料。
2.准备好课件,给予丰富的实验例子。
六.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列举化学实验在现代科学中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对本次实验内容进行思考。
第二步:呈现1.利用课件和实验装置进行现场演示化学实验,引导学生了解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2.利用短视频让学生观看化学实验的过程。
第三步:实验操作1.指导学生根据实验步骤和实验指导书进行实验操作。
2.在实验中注意引导学生耐心、细致地进行操作和记录。
第四步:资料整合1.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收集,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2.整理实验数据,让学生对实验过程和要点有更深入的认识。
第五步:探究思考1.分析实验数据,引导学生根据所得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2.提出探究问题,并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
第六步:课堂小结1.简要回顾本次实验内容,强调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难点和问题。
2.概括本次实验的目标和意义,并进行思考和总结。
七. 教学反思本次实验教学注重“实验、观察、记录和分析”四个环节,在每一环节都加强了实验思维、观察思维、分析思维和归纳思维的培养。
教师及时掌握了学生的学习状况,采用个别化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顺利完成实验,增强了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的过程具有反复性、矛盾性和发展性,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和思考能力。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优秀教案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1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
2.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初步学会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实验成功的喜悦,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求实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能明确地表述探究所得到的结论。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描述实验现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影视节目《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的炼丹炉。
大家是否还记得太上老君的这个炼丹炉?古代的炼丹炉常用来研制长生不老药,虽然现在我们觉得不可能有长生不老药,但是我们可不要小看这个炼丹炉,其实化学实验室的前身就是古代炼丹术士和炼金术士的作坊。
所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的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
二、推进新课[过渡]既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那我们如何进行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呢?下面我们以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为例来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
[提出问题]学生阅读教材第12页的探究内容,并思考教材中提出的问题。
[分组实验]2人一组,通过实验解答教材中的问题,并填写教材第13页的表格。
1.点燃前:在每组同学的实验桌上都放置蜡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简单的实验得出蜡烛的物理性质。
2.燃着时:点燃蜡烛,巡回指导学生进行相关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3.熄灭后: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复燃实验。
[归纳总结]板书设计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1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点燃前: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硬度、气味、密度、是否溶于水。
2.燃着时:熔化、发黄光、放热、冒黑烟、火焰、燃烧产物。
初中九年级(初三)化学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考点透视】一、考纲指要1.认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和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的重要手段,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2.知道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3.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4.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5.知道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二、命题落点1.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和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等的重要手段的考查,如例12.对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的考查,如例23.考查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及结论的得出及对控制变量的实验探究的考查,如例3【典例精析】例1: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方法是()A.计算 B.测量 C.实验 D.推理解析:本题考查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和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等的重要手段,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
答案:C例2:小英在做饭时,发现很多因素都能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的速率。
(1)从你能想到的可能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的速率的因素中,写出一项,并预测此因素对食盐溶解速率的影响。
因素①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素②,影响。
(2)从你列出因素中选出一个,通过实验验证你的推测。
你设计的实验方案是?解析:本题是探究设计变量的实验探究。
控制变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控制变量法是指当研究多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时,往往先控制住其它几个因素不变,集中研究其中一个因素变化所产生的影响,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在使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时应注意:①研究的课题要具备一定数量的变量。
初中化学_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对照实验。
2、学习集气瓶的使用,会用排水取气法收集气体。
过程与方法:1、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科学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
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述能力,以及实验分析能力。
3、在小组合作中,增强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实验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并体验到探究活动与小组合作的乐趣,激发进一步学好化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对照实验,认识通过科学实验可以获得有价值的探究结果。
【教学难点】实验设计【教学手段】多媒体实验【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化学是九年级刚开设的课程,对于这个探究活动,学生比较熟悉,操作也很简单,会引起学生较大的兴趣和较强烈的探究欲望。
但是要关注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例如:探究目的不够明确,把实验现象跟结论混为一谈等等经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步骤,学会排水集气法、控制变量法等,并能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解决生活问题。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位于刚开始化学学习的第一单元,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在对蜡烛燃烧简单的实验探究中,初步学会了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与描述之后,紧接着提出“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问题,第一次去尝试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进行科学探究。
通过对比实验,加强学生对现象的描述、分析、科学的表述探究所得结论的能力,从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因此学好本节内容,为以后学习空气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也为学生今后树立良好的学习方法奠定基础。
评测练习1.要区分厨房内的白糖和食盐,有同学提出可以通过尝味道来区分。
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猜想与假设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D、得出结论2.我们在进行“对人体呼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时,主要采用的实验方法是()A、模仿B、对比C、推理D、假设3.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人体呼出的气体的操作顺序为( )①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将集气瓶的瓶口盖好,然后取出集气瓶正放在桌上②把盛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一起倒扣在水槽中③将集气瓶盛满水,用玻璃片先盖住瓶口的一小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④将饮料管小心地插入集气瓶内,并向集气瓶内缓缓吹气,直到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可以通过实验等手段解决这些问题。
2.了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3.培养观察、记录、描述和分析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和评价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本课题主要以学生的探究实验为主,因此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比较合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指导和辅助的作用,将学习的主动权留给学生,使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中深刻理解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学生求实的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重点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2.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难点1.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2.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教学突破要想使学生理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就要让学生亲身体验从实验中得出结论的过程,所以在本课题的学习过程中,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教师起引导作用,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认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引导设问:我们的生活处处都离不开化学,化学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那么化学又是以什么为基础建立的呢?2.讲述:大家是否还记得《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的炼丹炉?我们不要小看这个炼丹炉,其实古代炼丹和炼金的作坊就是今天的化学实验室的前身。
3.导入新课: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的化学成果与创造都是在实验室中反复地实验而得出的,所以说要想学好化学就必须重视化学实验。
(板书: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边做实验边完成下表)1.陈述:既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今天我们就通过探究一个小实验来体验一下化学的奥秘。
2.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研究,讲述:在点燃蜡烛前,请大家开动脑筋,运用各种手段仔细观察蜡烛的组成、形状、颜色、气味、质地、密度等,并做好详细的记录。
(提示学生用水作为参照物来研究蜡烛的密度)[(1)蜡烛是石蜡和棉线做的灯芯组成的;一般蜡烛为圆柱形、乳白色、固体;特殊的蜡烛,如生日蜡烛,有多种颜色和形状,但那是添加染料后形成的;蜡烛一般都具有轻微的气味。
九年化学上知识点与技能训练--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附答案与解析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科学探究涉及的步骤主要有:⑴提出问题⑵猜想与假设⑶制订计划⑷进行实验⑸收集证据⑹解释与结论⑺反思与评价⑻表达与交流2、科学探究活动体现了化学以下特点:⑴关注物质的性质⑵关注物质的变化及变化时伴随的现象⑶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对物质在变化前、变化中、变化后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描述,并进行分析和比较,得出可靠的结论。
3、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性质:圆柱形、乳白色、固体、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2)燃着时:①燃烧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蜡烛点燃后,灯芯处蜡烛熔化,持续安静地燃烧,在燃烧过程中蜡烛缓慢地变短。
②观察火焰:火焰的上方有黑烟生成。
蜡烛的火焰可以分成三层:最里面一层火焰较为暗淡,底部呈淡蓝色,为焰芯;第二层火焰较明亮且呈圆锥形,为内焰;围绕在最外面的第三层火焰呈黄色,明亮而不耀眼,为外焰。
③火焰三部分温度的高低比较;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其次,焰芯温度最低。
④燃烧后的物质是什么?怎样来检验?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过一会儿,烧杯壁有水雾生成。
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其中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后,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了蜡烛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3)熄灭后:点燃蜡烛刚熄灭的白烟:火焰会顺着白烟重新将蜡烛点燃。
4、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吸入空气呼出气体结论加入澄清的石灰水无明显浑浊明显浑浊,产生白色沉淀呼出气体中CO2含量比吸入空气。
伸入燃着的木条木条继续燃烧木条熄灭呼出气体中O2比吸入空气。
对玻璃片呼气表面干燥玻璃片上出现水雾呼出气体中水蒸气比吸入空气。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A、空气B、水蒸气C、氧气D、二氧化碳2.点燃蜡烛,可以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____层,____最亮,____最暗。
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观察并比较火柴梗在火焰的不同部位被烧的情况:____部分被烧得最焦,说明火焰____温度最高,____温度最低。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课题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
结 论: 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探究三:对熄灭蜡烛的探究
设计实验:观 柴察去蜡点烛燃熄蜡灭烛时刚有熄什灭么时现 产象 生发 的生 白。 烟用 ,火蜡
烛能否重新燃烧?
实验现象:熄 烟灭,蜡蜡烛烛时会,重产新生燃白烧烟起, 来用 。火柴去点白
结
探究一、对蜡烛点燃前的探究
观察
取一支蜡烛,引导学生观察其颜色、状态、 气味、手感;用小刀切下一片蜡烛,将其放入
水中,观察它是否溶解、是否下沉;
小结 (1)蜡烛由什么组成?
蜡烛是石蜡和棉线做的灯芯组成的
(2)蜡烛的颜色、状态、气味、形状?
探究二、对点燃蜡烛的探究
探究1、蜡烛的火焰 外焰 内焰
焰心
探究2:蜡烛火焰各层温度
3、点燃蜡烛时 (1)蜡烛的火焰分 三 层, 最外层 最明亮, 火焰的 外焰 温度最高, 焰心 温度最低,所 以,实验室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常用酒精 灯的 火焰的外焰 。
(2)用一只干燥(冷)的烧杯和一只用澄清 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先后罩在火焰上方 片刻,发现烧杯内壁出现了 水雾 和澄清 石灰水 变浑浊 。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 水 和 二氧化碳 。
提出问题:蜡烛的火焰哪层温度最高
进行猜想:外焰温度最高
点燃蜡烛,取一根小木条平放入
设计实验:火焰中,1秒后取出,观察、比较
其不同部位被烧焦程度。
结 论: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
探究3:蜡烛燃烧的产物
提出问题:蜡烛燃烧的产物是什么?
进行猜想:是水和二氧化碳
分别取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和 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
4、化学兴趣小组的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 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贝贝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 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案设计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习目标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3.能体会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自主研学1.化学是一门以为基础的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和等,可以,学习的方法并获得。
2.蜡烛是由和组成的,是色,味,体(填“液”或“固”),溶于水(填“能”或“不能”),质(填“硬”或“软”),切下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会(填“漂浮”或“沉入”),说明石蜡的密度水(填“大于”或“小于”)。
3.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而且白色浑浊越多,说明气体中越多。
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的含量。
4.人体的呼吸作用通常是将空气中的吸入体内,通过呼吸作用产生和。
二氧化碳在日常生活中常用作灭火器,说明二氧化碳支持燃烧(填“能”或“不能”)。
合作探究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阅读课本P12~15,明确实验探究的目的、方法和步骤,然后分组实验完成下表。
探究(或实验)报告姓名合作者班级日期和燃烧时:观察燃烧时现象并进行课本图110,111实验方【交流与思考】蜡烛燃烧后生成物是什么?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报告,请你完成。
课堂小结:1.以上三组实验在设计方法上有哪些类似之处?2.通过以上探究活动,你能概括出科学探究过程的必要环节吗?学以致用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A.空气B.水蒸气C.氧气D.二氧化碳2.点燃蜡烛,可以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层,最亮,最暗。
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观察并比较火柴梗在火焰的不同部位被烧的情况:部分被烧得最焦,说明火焰温度最高,温度最低。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时练习(含参考答案)
(4)三位同学在探究的过程中,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 【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 【猜 想】贝贝认为: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 CO
芳芳认为: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 婷婷认为:可能以上两种情况都有 【实验方案】
换一根较长的导管,并用冷的湿毛巾包住导管,然后在导管另一端做点火实验。 【现象与结论】
课题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蜡烛燃烧之所以是化学变化,是由于蜡烛在燃烧时( ) A.先熔化 B.再发出黄光 C.放出大量的热 D.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
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判断蜡烛燃烧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关键是看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选项 A.B.C 均是描述了蜡烛燃烧的现象,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 依据;而选项 D 说明有新物质生成,是判断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故选 D 考点:蜡烛燃烧的探究 2.下列有关蜡烛性质或实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温下,蜡烛呈液态,不溶于水 B.常温下,蜡烛呈固态,易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C.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用火柴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不能重新燃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选项 A 关于常温下蜡烛呈液态的描述显然是错误的,该选项排除,选项 B 常温下蜡烛易溶于水 的判断错误,排除该选项,选项 C 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检测该气体的特征 反应,该选项正确,选项 D 白烟中含有高温液态的蜡烛,是可以点燃的。 考点:蜡烛燃烧的探究 3.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刚熄灭时,烛芯会冒出一缕白烟,燃着的火柴只碰到白烟,便能使蜡烛复燃, 如图所示。此白烟可能是( ) A.氮气 B.水蒸气 C.二氧化碳 D.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蜡烛刚熄灭时,烛芯冒出的一缕白烟,燃着的火柴只碰到白烟,便能使蜡烛复燃,说明该白烟 具有可燃性不是二氧化碳和氮气和水蒸气,它是石蜡的固体颗粒。故选 D。 考点:蜡烛燃烧实验。 4.有关蜡烛燃烧时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3:蜡烛燃烧的产物
蜡烛燃烧的生成物有哪些? 提出问题:
进行猜想: 设计实验:
实验、观察、纪录实验现象: 分析现象 得出结论:
评价反思:
21
填写探究报告: 实验内容 步骤与方法 结论 沾有澄清 蜡烛燃 点燃蜡烛,在 了解蜡 火焰上方罩沾 石灰水的 烧生成 烛燃烧 有澄清石灰水 烧杯内壁 二氧化 后的产 的烧杯,观察 出现浑浊 碳 . 物 点燃蜡烛,在 干冷烧杯 蜡烛燃 火焰上方罩干 内壁出现 烧生成 冷烧杯,观察 无色液滴. 水.
(10)蜡烛火焰为什么会闪烁摇晃? (11)蜡烛燃烧时为什么会有液体流下来, 流下来的半透明液体是什么?为什么 液体一会儿又会凝固在烛体上?
外焰
内焰
焰芯
探究2:蜡烛火焰各层温度比较
提出问题: 蜡烛的火焰哪层温度最高 蜡烛火焰最外层 ( 外焰 ) 进行猜想: 温度最高 点燃蜡烛,取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 设计实验: 中,1秒后取出,比较其不同部位被烧
观察和描述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 步骤 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分析
燃 着 时
4
观察和描述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 步骤 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火焰分 三 层,最外 层最 明亮, 最内 层最暗。一根火 柴在火焰不同部位燃烧的情 火焰温度外层高内层低 况: ; 在火焰上放一干燥的烧杯观 察到的现象是内壁出现水滴 , 再向烧杯中注入澄清石灰水 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分析
明液体是什么?为什么液体一会儿又会凝固在烛体上?
(6)蜡烛燃烧过程中只有化学变化,对吗?为什么?
8
学习化学具有以下特点
1、关注物质的性质;
2、关注物质的变化;
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现象(即不孤 立地关注物质的某一性质或变化,而是 对物质在变化前、变化中、变化后的现 象进行观察和描述,并分析和比较,以 得出可靠的结论)。
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分析 探究 步骤 熄 熄灭后的现象是有“白烟”冒出 。 “白烟” 是未燃 灭 用火柴去点燃刚熄灭后的“白 烧的石 后 烟”,蜡烛是否重新燃烧? 蜡固体
蜡烛重新燃烧
小颗粒
实验结论:石蜡是密度小于水、质软的固
7
体,它不溶于水,通常为白色;石蜡可燃, 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讨论
(1)蜡烛燃烧后变成了什么物质? (2)蜡烛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燃烧? (3)家中断电用蜡烛照明时,室内为什么会有黑烟? (4)当吹熄蜡烛时为什么会有白烟冒出,白烟是什么? 白烟能否燃烧? (5)蜡烛燃烧时为什么会有液体流下来,流下来的半透
实验、观察、纪录实验现象: 分析现象 得出结论:
情况
评价反思:
19
填写探究报告: 实验内容 步骤与方法
了解蜡 烛火焰 各层的 温度比 较情况
点燃蜡烛, 取一火柴梗 平放入火焰 中,Leabharlann 秒后取 出,比较其 不同部位被 烧情况
现象
在蜡烛外 焰部分的 火柴梗被 烧焦,内焰 部分的火 柴梗颜色 变化不大
结论 蜡烛火 焰分层. 外焰温 度最高. 内焰温 度最低.
课题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
观察和描述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 步骤 点 燃 前 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分析
2
观察和描述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分析 探究 步骤 点 颜色 、状态 、 、硬度 、 燃 形状 气味 、是否溶于 前 水 、 在水中 是沉或浮 。
3
26
蜡烛起源于原始时代的火把。原 始人把脂肪或者蜡一类的东西涂 在树皮或木片上,捆扎在一起, 做成了照明用的火把。
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出现的蜜蜡可 能是今日所见蜡烛的雏形。在西方, 有一段时期,寺院中都养蜂,用来 自制蜜蜡 。
27
1820年,法国人强巴歇列发明了 三根棉线编成的烛心,使烛心燃 烧时自然松开,末端正好翘到火 焰外侧,因而可以完全燃烧。
14
问题 你还想知道哪些关于蜡烛的知识?
15
⑴蜡烛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和颜色 ⑵蜡烛的硬度和密度如何?是否可溶于水 ⑶蜡烛由什么组成? (4)燃烧后变成了什么物质? ⑸蜡烛火焰有无分层,为什么火焰是外部明亮中间 暗? ⑹当吹熄蜡烛时为什么会有白烟冒出,白烟是什 么?白烟能否燃烧? ⑺蜡烛中间为什么要放一根棉线?点燃蜡烛为什么 要先点棉线?棉线的作用是什么?能否可用其他 材料代替? ⑻点蜡烛时,为什么开始很难点着? ⑼蜡烛点燃后,为什么能持续燃烧?
燃 着 时
最外 1.火焰 部分温度最 高; 2.蜡烛燃烧 产生的新物 质成分:水 二氧化碳
5
观察和描述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分析 探究 步骤 熄 熄灭后的现象是有“白烟”冒出 。 灭 用火柴去点燃刚熄灭后的“白 后 烟”,蜡烛是否重新燃烧?
6
观察和描述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后来,有人在北美洲发现了大油田,于 是可从石油中提炼出大量的石蜡,较理 想的蜡烛因此在全球得到了普及、推广。
28
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分析现象 得出结论:
评价反思:
13
填写探究报告: 实验内容 为什么 步骤与方法 怎么做 做实验 实 验
了解蜡 烛的溶 解性 取蜡烛少 许,放于 水中,观 察
现象 结论 看 到 知道 什 么 什么 蜡烛在水 蜡烛难 中没有溶 溶于水. 解现象, 蜡烛密 浮于水表 度小于 水 面
22
现象
实验改进: 补充知识:白色固体无水硫酸铜遇水会
变成蓝色。 现象: 蜡烛燃烧,无水 硫酸铜由无色变 蓝。 蜡烛燃烧有水生 结论: 成。
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有研究价值 猜想: 合理
设计实验: 简便、效果明显
观察现象: 细致
记录:
及时
24
得出结论: 准确
作业
设计实验对以下问题进行探究,并 填写探究实验报告。 实验一: 蜡烛熄灭后产生的“白烟”是否可 以点燃(记录步骤和现象) 实验二: 探究如果蜡烛没有棉芯,是否可燃
9
观察
请观察蜡烛,结合生活实际,描 述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1.
小结
2.
3. 4. 5. 6.
化学性质
7.
颜色多样 固体 无味 硬度小 难溶于水 熔点低
可燃性
11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对蜡烛及其 燃烧的探究
实验1:蜡烛的溶解性
提出问题: 蜡烛是否可溶于水? 进行猜想:蜡烛难溶于水 设计实验: 取蜡烛少许,放于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