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语文部编版七年级古诗词专题10《夜雨寄北》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原卷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0《夜雨寄北》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

【知识储备】

一、导入

一个秋天的夜晚,秋雨绵绵,雨水涨满了池塘。一位身在异乡的男子独坐窗前,望着外面绵绵的秋雨,思念起远在北方的妻子,于是提笔写下了一首“家书”式的诗歌——《夜雨寄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感受一下羁旅游子的“苦与乐”。

二、目标

1、了解有关李商隐的文学常识;

2、有节奏地诵读诗歌,通过有感情地诵读感知诗歌意蕴;

3、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4、品味诗歌语言的精妙,准确把握本诗所流露的羁旅之愁和思归之苦的情思。

三、原文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四、注释

《夜雨寄北》:选自《李商隐诗歌集解》。

寄北:当时诗人在巴蜀,妻子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君:对对方的尊称,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泛指川东一带的山。川东一带古属巴国。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何时将要。

却话:回头说,追述。

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五、诗意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没定归期日。今晚巴山下雨,雨水涨满了池子。

何时能够与你在家中西窗下面一起剪烛长谈,再叙我独居巴山旅馆中面对夜雨的情景。

六、赏析

君问归期未有期,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没定归期日。

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妻子、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问归期”而“未有期”,其中包含着太多的苦涩与无奈。

巴山夜雨涨秋池。

今晚巴山下雨,雨水涨满了池子。

写眼前景象,使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巴山的夜雨,融入涨满的秋池。

“涨”既写出了秋雨满池子,又暗喻了心中的愁思越发绵绵深重。

“秋”字点明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

诗人在巴蜀羁旅中,在“夜雨涨秋池”的环境中,更感到孤独凄凉。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此句笔锋一转,想象回家团聚后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时空交错,虚实相生,把眼前的凄苦兑换成未来团聚的欢乐,也在未来的欢乐中注入被时间过滤了的“昔日”之苦。

“巴山夜雨”重出,令人的思绪在现实与想象中徘徊。

七、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xíng)阳(今河南荥阳市)。

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2、作者生平

李商隐,开成二年(八三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补宏农尉。年轻时即以文才受令狐楚的赏识,可是李商隐却与泾源节度使王茂元之女结婚(李商隐与其夫人伉俪情深)。当时牛李党争正在尖锐时期,令狐楚是牛党,王茂元则是与李党有关。宣宗即位以后,牛党当权,令狐楚儿子当了宰相,打击一切与李党有关的人,从此李商隐一直被压抑而抬不起头。几次到长安活动,只补得了一个太常博士。最后死于荥阳,年仅四十七岁。

他擅长律诗,绝句。所作诗歌富于文采,情致缠绵婉曲,用典多,意隐晦。尤其是他的无题诗,成就最高,最为人传诵。

3、写作背景

《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异乡,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是诗人给对方的复信。

八、问题探究

(1)“君问归期未有期”这句诗看似平淡,实则内含丰富,请简要分析。

参考:

作者采用看似一问一答的方式,表现了夫妻之间的关怀惦念及宦游人的乡愁及歉意,道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2)“巴山夜雨涨秋池”这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环境,其中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参考:

夜雨池涨,景中透情,烘托了秋思,委婉清新。写眼前景象,使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巴山的夜雨,融入涨满的秋池之景中。

(3)请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

参考:

“涨”字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思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

(4)诗中两处“巴山夜雨”所描写的场景是否相同?为什么要出现两次?

参考:

①不相同。

②第一次写“巴山夜雨”是实写眼前的场景,以景衬情,表现其孤寂凄凉。第二次写“巴山夜雨”是虚写,遥想异日重逢,西窗剪烛,重话巴山夜雨的情景。

③两次写“巴山夜雨”使诗境于回环映照中更增深永情韵,融现实与想象,凄清与温暖,黯然与神往,

寂寥与慰藉为一体。

(5)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

参考:

原指思念远方妻子,盼望相聚夜语。后泛指亲友聚谈。

(6)“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两句作者用何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参考:

设想来日重逢,夫妻西窗剪烛夜话的欢乐情景,以此来反衬今夜的孤寂。语浅情深,余味无穷。

(7)请简要分析本诗虚实相映的写作手法。

参考:

诗歌一、二两句由叙述转为写景,这是实写,后两句想像他日两人同在长安共话巴山夜雨时的情景,这是虚写。情景交融,虚实相映,既包含空间的往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跳跃,丰富地展示了彼此的相思之意。

九、诗歌主旨

《夜雨寄北》通过归期问询与回答,抒发了诗人在他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诗人在巴山的孤寂之感和盼望重逢的强烈愿望。

十、课堂小结

1、全诗只有四句,却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既包含空间的往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跳跃。“何当”为设想之词,设想由实景而生,所以第二句中的巴山夜雨成为设想中回忆的话题,自然成为“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样的巧妙诗句。

2、熟读成诵。

十一、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