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办公信息系统“整合集成”案例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政务办公信息系统“整合集成”案例分析
【前言】
自20世纪90年代电子政务产生以来,地方政府机构乘着电子政务概念普及的东风,在经历一段时期的招标引进、自主开发后,逐步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穿插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起大量的基础办公系统、公众服务系统,初步实现了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办公制约,建成“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
【典型案例】
随着国家“信息化”战略十几年的多元建设,社会分工的细化与深入,“多头牵建、多点对口”大量信息系统的弊端正日益显现,仅以地税部门某一个县级局为例,在2012年日常办公中,由于各信息系统职能模块的不同,一般工作人员需要同时保持在线,承办业务的办公平台就多达9个,如:省级大集中税收管理信息系统、税务综合办公信息系统、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政务信息报送平台、区电子政务协同平台、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市综合治税分析平台、市商用密码通讯网、权力阳光系统等等。如果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由于个人原因的无意疏忽,或者任一办公信息系统的宕机,极大可能会造成工作环节的迟滞,甚至推送业务流程的延办,给纳税人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给个人自身工作形成恶劣的影响。为此,将各个信息系统加以统筹整合利用,成为当时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心声。
2013年,在经过充分论证与调研,以及多方的资金筹措和技术力量的整合,由省局对业务平台的全部工作流进行重新归集整理,将“档案、影印”等子系统全部归入内网省级大集中税收管理信息系统,“查询、在线答疑、电子税票开具”等模块全部归入外网办税服务厅,截至2014年2月,江苏地税系统在涉税业务流程的办理上,实现了信息化系统的扎口集成,工作人员仅需凭各自工号,就能实现职责范围内涉税业务流的全过程干预与处理,极大地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提高了办税效率。然而,对于政务办公平台“界面集成、数据集成、功能集成”的整合破冰,却依然仅是一个“未知”。
【问题成因】
目前,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就各个政府部门自行开发而言,信息化模块多是从单向业务系统开始,不同系统的开发方式,以及对于开发规范的遵从程度都有所不同,这就使得系统间存在较强的孤立性,加之对电子政务外部信息未于足够的重视,致使各部门开发的信息系统,最终成为一个个“信息孤岛”,造成系统之间交换信息困难。其次,大多数电子政务都有由过去遗留下来的异构的系统、应用、商务流程,以及数据源构成的应用环境。应用环境的通信状况是混乱的,只有很少的接口,并且维护、甚或放弃这些系统也需要付出巨大代价。
【分析】
一、电子政务办公系统的集成需要“顶层设计+适度前瞻”
集中建设模式的应用系统,基本都属于基础性的、大型的、复杂
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应该预先专门对适用标准规范体系进行总体规划,在系统设计的各个层面,选择和应用一组合适的标准规范体系。其中尤其要考虑标准的统一性和连贯性,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单一应用软件的功能完备和操作规范化,还能保证实现互联互通、应用互操作和资源共享,保障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达到管理和维护成本最小化和使用收益最大化的目标。
二、电子政务办公系统的集成需要“通盘统筹+个性定制”
集中应用模式的关键是为各部门提供集中式的虚拟服务,也就是让用户感到如同使用自己独立部署的系统一样来处理内部的各项事务,同时又能根据需要随时和本系统以外的其它用户进行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即既要保证内部隐私性,又要随时保证互联互通。这就要求系统的开发要充分考虑多级互联,在实际应用需求中,既有同构系统间的互联互通,也有异构系统间的互联互通,集中统一建设模式能减少其间的复杂性,但对交换体系的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开发又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集中建设模式中的基础性平台建设,需要在项目建设前期予以充分考虑。
【对策建议】
一、集中建设模式应用的选择原则
一是基础性应用平台建设。比如基础性数据库建设、安全认证体系建设、用户管理体系建设、信息交换系统建设、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建设等,都属于电子政务应用层的基础设施建设,必须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否则不仅会造成投资浪费,而且会使上层应用无法互联互通。
尤其是用户管理体系的建设,目前大多数的政府应用系统在开发时没有统一规划、统一建设,造成每套系统都有独立的用户管理,不仅给用户造成极大的不方便,而且造成管理维护复杂,各业务系统之间难以实现用户层面上的协同。
二是各部门具有共性的应用。如日常办公系统,各部门有共同的应用需求,有相似的应用场景,可以进行统一的设计、开发,通过一定的配臵即可满足各部门的要求;再比如多媒体音视频系统,可以统一建设,通过构建虚拟会议室为各部门提供服务等等。这类应用一般比较好分析,关键是要把握哪些是业务的共同点、哪些是业务的不同点,在系统开发时充分考虑对不同点的处理。
三是通过技术手段能够建立相似的应用模型、涉及到各部门以及部门之间的业务。此类应用一般比较难以确定,需要对业务系统有较高层次的认识,并受制于技术的发展,需要在建设时多方面慎重考虑。如网上审批系统,从业务模型上分析,各个审批业务需求完全不同,因而在系统建设初期,多是采用独立建设模式,通过信息交换等手段保证互联互通,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对审批业务模式的不断总结提炼,可以通过表单定制、流程定制等技术手段定制实现各个不同审批事项的业务需求,同时又能方便地实现互联互通和统一监管,因而集中建设模式无疑是最明智的选择。
二、集中建设模式下应用系统的设计要求
集中建设模式不是简单地将一些软、硬件设备集中堆砌到一起,而是需要充分考虑网络、安全、应用系统设计等各个方面的特殊技术
要求,通过一定的技术创新,建立完善的基础技术保障和统一、强大的应用系统平台,为业务部门提供统一的应用。
1.高速的网络平台是基础。网络平台是应用的基础保障,对于集中建设模式,网络的性能尤为重要,各应用单位的所有微机通过网络直接使用技术中心的服务器,实现业务流程。要让用户感到如同在自己的局域网内应用,就必须要保证网络的高速实时畅通。
2.可靠的安全设施是保障。在集中建设模式下,大量的服务器、软件系统集中在一起,承担着多种不同的应用,即要保证系统7×24小时不间断运行,又要保证全网用户的实时访问,就要建设完备的基础安全设施。比如建设全网统一的备份系统、防病毒系统、漏洞补丁系统以及相关的基础网络安全系统等。
3.灵活的应用系统设计是关键。能不能有效地保证集中建设下的应用推广,应用系统的设计是关键。在梳理业务逻辑、建立了业务模型后,应用系统的设计必须保证通用性、可扩展性、规范性、多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