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苏轼词之异同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略述柳永苏轼词之异同

摘要: 柳永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苏轼其词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本文从题材内容、表现手法、风格形式三个方面,分析苏轼、柳永两人所作词之异同。

关键词: 宋代文学苏轼柳永豪放派婉约派

前人论词,有婉约和豪放之说,而柳永和苏轼均是两大派系的突出代表。柳永:(987?~1055?),字耆卿,初号三变。因排行七,又称柳七。祖籍河东(今属山西),后移居崇安(今属福建)。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苏轼(1037~1101)北宋人,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享年66岁。南宋高宗朝乾通6年,赠太师,追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汉族,是父亲苏洵的第五个儿子,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

二人在宋词的发展上,虽说柳永属婉约派的代表,苏轼属豪放

派的代表,但都作出功不可没的贡献。两人既然是不同派系的代表,他们的词在题材内容、表现手法、风格形式等方面当然会有所异同。

题材内容之异同

柳永把词从花樽间的传统题材中解放出来,除了写离愁别恨,男欢女爱,个人幽思等题材外,还多方面多角度的描写都市生活,反映当时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市民的生活状况。大量描写歌妓舞女的生活与情感,表现世俗女性大胆泼辣的爱情和她们的内心痛苦,并对其不幸寄予深切的同情,从而大大拓展了词的题材范围和词的境界。如:1、描写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生活风尚,《望海潮》最为有名。这是一首最早出现的,由文人创作的长调慢词,形象地描绘出钱塘江的秀美景色和繁华富庶。2、描写男女情爱,这类词中有表现下层人民不幸以及作者对他们的深切同情的,有写妓女悲苦和她们对轻薄男子怨恨的,及妓女渴望自由、渴望真正爱情生活的。

3、江湖落拓的感慨是他词作的另一重要内容,“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八声甘州》)、“败荷零落,衰杨掩映”(《夜半乐》)和“是处红衰翠减,冉冉物华休”(《八声甘州》)中主人公颓唐的心情将秋日景象涂抹上浓重的阴影。词人的离愁别绪与冷落清秋的景物相互交融,达到了高度的艺术境界。

而苏轼却在柳永的基础上,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它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扩展为男性的豪情之词,将传统上表现爱情之词变革为性情之词。不仅在词中大量描写词人日常交际,闲居读书及躬耕、射猎、游览等生活场景,他也在词中表现对人生的思考,

发出“人生如梦”的慨叹,虽深切感到人生如梦,但并不由此否定人生,而是力求自我超脱,始终保持着顽强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苏词还对自然山水的描绘,或以奔走流动的气势取胜;或以清新秀美的画面见称,有时则把对自然的观照与对历史、人生的反思结合起来,在雄奇壮阔的自然美中融注入深沉的历史感和人生感慨。

表现手法之异同

柳永词改变了前期以小令中调为主的状况,大量创作了慢词,加长了词的篇幅,为词作家在小令、中调等短小形式之外提供了可以容纳更多内容的新形式。但柳永也只是在承袭前期词人典例精工含蓄的特点,创造性使用了铺叙白描的手法和改变以往词人在书面的词汇中提炼、高雅绮丽的语言,而运用市井语言填词,显得平易、浅显、充满了平民化的语言色彩,善于巧妙利用时空的转换来叙事、布景、言情,而创出独特的回环往复式的多重时间差结构,是一典型的“婉约”词派的代表。而苏轼在柳永的基础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提出了词须“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其内涵包括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一方面,苏轼自觉从精神实质上把诗和词贯穿起来,打破了诗言志词言情、诗庄词媚、词为艳科的传统观念。另一方面,苏轼把词和诗置于同等式重要的位置,有意识的以诗的笔法和意境入词,突破音乐对词的束缚,以及词对音乐的依附性,使词成为独立的抒情诗体,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词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以婉约为正宗的风气,别开生面地开创了豪放词派,并

开创了在词中大量用典的写作手法。

风格形式之异同

古人评价柳苏二人,说柳永的词适合十七八岁的姑娘手拿红牙板敲着节拍来唱“杨柳岸,晓风残月”,而苏轼的词则须让关西大汉弹着响亮的铜琵琶,敲着铮铮作响的铁板来唱“大江东去”。如同是滚滚长江,柳永用“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来寄托满腹哀愁,而苏轼则用“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来表达满怀豪情。同是风花雪月的爱情,柳永描绘的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缠绵悱恻,而苏轼流露的却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的风流倜傥。同是醉人之酒,柳永有的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空幻之思;而苏轼却作出“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的疏狂之举。同是袭人之雨,柳永渲染的是“望处雨收云断,凭栏悄悄,目送秋光”的忧伤气氛;而苏轼体现的则是“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英雄本色。

从以上三个方面,总结出:苏轼、柳永有“豪苏腻柳”之称。柳词如江南二八少女,清新婉约,细腻独到。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许多篇章用凄切的曲调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他还描绘了都市的繁华景象及四时节物风光,另有游仙、咏史、咏物等题材。柳永发展了词体,以旧腔改造或自制的新调,对词的解放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柳永还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他的词讲究章法结构,词风真率明朗,语言自然流畅,有鲜明的个性特色。

他上承敦煌曲,用民间口语写作大量“俚词”,下开金元曲。柳词又多用新腔、美腔,旖旎近情,富于音乐美。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艺术境界。苏轼的风格多样化,豪放旷达、婉约清淡古雅、奇艳缠绵等风格兼而有之且各尽其妙。

参考文献:

[1]王水照.《苏轼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5月版

[2]曾枣庄.《苏轼评传》.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9月第1版

[3]《苏轼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5月版

[4]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文学出版社.1998年8月第1版

[5]《乐章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年5月

[6]赵长征.《柳永-中国古典诗词精品赏读》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 年10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